尔道自建释经灵修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
欢迎到良友圣经学院网站收听最新每日灵修
启示录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
欢迎到良友圣经学院网站收听最新每日灵修
启示录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10:1—7
1我又看见另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披着云彩,头上有彩虹,脸面像太阳,两脚像火柱。2他手里拿着展开的小书卷。他右脚踏海,左脚踏地,3大声呼喊,好像狮子吼叫。呼喊完了,就有七个雷发出声音。4七个雷发声后,我正要写出来,就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七个雷所说的,你要封上,不可写出来。」5我所看见的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举起右手,6指着创造天和天上之物、地和地上之物、海和海中之物、直活到永永远远的那位起誓,说:「不再有时日了。」7但在第七位天使要吹号的日子,神的奥秘就要成全了,正如神向他仆人众先知所宣告的。
昨天和前天的经文都述及撒旦的凶恶,令人看到这世界被它所肆虐,有如被大烟笼罩。相比之下,今天的经文让我们看到从天上来的荣美。约翰用了带有喻意的景物来描绘那从天而降的天使,包括「云彩」、「彩虹」、「太阳」、「火柱」(10:1),这些景物在旧约中都是耶和华神的标记:他赐给人天虹之约,又曾用云柱、火柱、带领自己的子民走过旷野的路。还有,这位披着云彩的天使,他的脸和脚都光明,他的声音像狮子,很有威力,这与第一个异象中的人子有点相似(1:12—16)。我们相信,这是一位大能、神圣的天使,他极可能就是那位先前出现在坐宝座的旁边、曾大声说:「有谁配展开那书卷?」——那位大力的天使(5:2)。现在,书卷的印全都已被揭开,这位天使拿着展开的书卷出现,表示最后的大审判即将开始,神的子民快要得到最终的拯救了(参启5:1—5的解释)。
约翰强调这是「另一位」天使,言下之意:与上文那些邪恶使者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先前看到大地崩毁、撒旦肆虐,读到这段却感到豁然开朗,因这天使从天上带来了盼望。其实,从本段开始到11:13是个「插段」。就如先前第六、七印之间出现7:1—17的插段一样,这里是第六、七号之间的插段(10:1—11:13),带来的也是安慰和应许的信息,并同样也带出教会的使命。印和号的插段都是以教会为关注的,旨在说明教会在这末世中是如何得着能力、有盼望,可以活着,为主作见证,因此,插段不是顺时序承接上文的,也不是未来之事,而是适用于今天,描绘整个教会时代,目的是让信徒得着鼓舞去勇于面对末世的灾难。
今天的经文是号的插段的引言,带出一句重要的宣告:「神的奥秘就要成全了」(7),这奥秘是指神旨意中的计划,包括救恩的完成、福音的广传、神国度的降临,终末大审判,以至整个天地重新被造。我们可以清楚的在本段经文中读到神作为创造主的主权。看那天使:他右脚踏海、左脚踏地的(2),那是主权的表现。当他起誓说:「不再有时日了」(6),他是举起手指着那造天、地、海、和万物的神,这表示神的计划很快要成全。我们读完启示录就会知道,末日要来,神要作出公义的审判,也要彻底更新这个天地,而启示录往后要述说的正是神的奥秘的成全。
思想:
这世界的情况是日益进步还是每况愈下?富强能换取永恒吗?你估计,这地球、和人类可享有幸福的日子,能维持多久?
我在地上生活,可有看得见那从天而来的盼望?怎样可以看得见?我会在灵修的时候、求圣灵帮助我看见吗?我渴望在乌霾的地上看见天上的云彩吗?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9:12—21
12第一样灾祸过去了;看哪,还有两样灾祸要来。13第六位天使吹号,我听见有声音从神面前金坛的四角发出来,14吩咐那吹号的第六位天使,说:「把那捆绑在幼发拉底大河的四个使者释放了。」15那四个使者就被释放;他们原是预备好,在特定的年、月、日、时,要杀人类的三分之一。16骑兵有二亿;他们的数目我听见了。17我在异象中看见那些马和骑马的:骑马的穿著火红、紫玛瑙及硫磺色的胸甲;马的头好像狮子的头,有火、有烟、有硫磺从马的口中喷出来。18从马的口中所喷出来的火、烟和硫磺这三样灾害杀了人类的三分之一。19马的能力在于它们的口和尾巴;它们的尾巴像蛇,有头,用头来伤害人。20其余未曾被这些灾难所杀的人仍旧不为自己手所做的悔改,还是去拜鬼魔和那些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走,用金、银、铜、木、石所造的偶像。21他们也不为自己所犯的那些凶杀、邪术、淫乱、偷窃的事悔改。
本段描述的是第六枝号。这段的结构很有条理:头一句交代上文,指出第五、六、七号的三样灾已经有一样过去了(9:12;参8:13),而最后一句是总结,指出第六号的结果是「其余未曾被这些灾难所杀的人仍旧不为自己手所做的悔改」(9:20—21)。段落的中间,13到19节,描述第六枝号的灾,这显然有别于第五号的灾,因为第五号的蝗虫虽然带来痛苦,却不叫人死(5—6),但第六号的这些恐怖的马、是指明要「杀人类的三分之一」(15),所以第六号是杀人的,而这又再一次与出埃及的十灾相似,相当于第十灾的最后一灾、带来了死亡。从第一枝号一直到第六枝号,灾祸是越来越严峻,就好像十灾一样,可怕的程度是向着终极的审判按次递增。至于果效、反应,这亦与十灾一样,最终是未能够使人悔改。地上的人虽然在灾祸中经历了神的惩戒,却仍旧心硬,继续行恶事、拜假神(9:20—21)。
约翰在这次的异象中看见一个千军万马的杀戮场面。他先「听见」整体的情况:有吩咐从神的面前出来、有四位使者从幼发拉底河被释放、在「特定的年、月、日、时」、出来了二万万、就是极多的马车、要杀死三分之一人(13—16;参7:2)。然后,他「看见」那些马和骑马的模样,加以特写:胸前有甲、马的头好像狮子头,有火、烟、硫磺从马的口中喷出来(17—19)。读到这儿,作为现代读者,我们难免会猜测:启示录所说的这些怪异、凶猛的蝗虫、马车,是否预言今天的飞机、大炮、坦克、导弹呢?诚然,启示录预言了各式各样的武力、暴虐、杀戮、战斗;那四个使者是从幼发拉底河释放出来的(14),这已说明战祸曾经涉及罗马帝国东陲的战争与杀戮。然而,这经文最终要指出的其实是这马的能力所在:是在于它们的口和尾巴(19),这点十分重要,因为尾巴像蛇,揭示了它的身分,它原是那骗人的魔鬼,即骗了夏娃、亚当的古蛇。那蛇的能力不只是具杀伤力的头,更在于它欺骗的话语,是从口而出的。在这末世中,撒旦会继续像蛇一样去诱惑、欺骗人,误导人去拜金、银、铜、木、石所造的偶像,陷人于凶杀、邪术、奸淫、偷窃的事(20—21)。
可见,撒旦的肆虐不只是靠武器和战争,那千军万马也不一定是那些保家卫国的军队,撒旦的大军是那千千万万的邪灵、谎言、假宗教、仇恨的意识、诱人行恶的意识形态。当末日快到,撒旦的爪牙会倾巢而出,布满世上,迷惑人、害死人,而地上的人却未必懂得投靠神、未必愿意悔改。我们是信了耶稣基督的,是神的子民,就不用害怕,因为我们已经在额上受了印(7:1—3),有神所应许的保守。就让我们求神赐智慧去戳破魔鬼的诡计,和赐勇气去面对这末世的争战。
思想:
刀剑和枪炮的杀伤力显而易见,但邪灵、偶像、邪术却是杀人于无形,使人心生恐惧,受牢笼,甚至失常性,奔向灭亡。曾有人试过:信主之前习武练功到走火入魔的境界,甚至刀枪不入,但他自己却越练越害怕,因为知道那是黑暗和恐怖的力量。这人后来归信了主,终能脱离这魔力的捆绑。
我可有经历过或明白到撒旦的肆虐和伤害?我愿意为受着牢笼而未知悔改的人代祷吗?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8:13—9:11
8:13我观看,听见一只在空中飞的鹰大声说:「祸哉!祸哉!祸哉!地上的居民哪,其余的三位天使快要吹号了!」
9:1第五位天使吹号,我就看见一颗星从天上坠落到地上;有无底坑的钥匙赐给它。2它开了无底坑,就有烟从坑里往上冒,好像大火炉的烟;太阳和天空都因这烟昏暗了。3有蝗虫从烟中出来,飞到地上,有权柄赐给它们,好像地上的蝎子有权柄一样。4它们奉命不可伤害地上的草、各样绿色植物和各种树木,惟独可伤害额上没有神印记的人;5但是不许蝗虫害死他们,只可使他们受痛苦五个月;这痛苦就像人被蝎子螫了的痛苦一样。6在那些日子,人求死,却死不了;想死,死却避开他们。7蝗虫的形状好像预备上阵的战马一样,头上戴的好像金冠冕,脸面好像男人的脸面,8头发像女人的头发,牙齿像狮子的牙齿;9它们胸前有甲,好像铁甲;又有翅膀的响声,好像许多车马奔跑上阵的声音。10它们有尾巴像蝎子,长着毒刺,尾巴上的毒刺有能力伤害人五个月。11它们有无底坑的使者作它们的王,按着希伯来话名叫亚巴顿,希腊话名叫亚玻伦。
8:13是第8章的最后一节,乍看这是上一段一至四号的结束,但这一节其实是下文的引子,因为,按这一节,空中有鹰大声宣布:祸哉!祸哉!祸哉!这三声「祸哉」正好引入余下的三号。这一节又开宗明义指出余下的号都是针对「住在地上的居民」——「住在地上的」在启示录是个常用词,所指的是那些属乎地的、心硬、不信、悖逆的人(6:10、15、11:10、13:8、12、14、17:2、8、18、18:3、9、11、23、19:19)。
在8:13的引子之后,就是第九章,记述第五和第六位天使吹号的情景(9:1—11、9:12—21),我们今天读的是第五号一段。这段的边界十分清楚,因为首尾呼应、在第1和11节都提及了「无底坑」。这无底坑在犹太传统中是邪灵被监禁之地(参路8:31),也是邪恶势力的所在(参以诺一书6—9)。至于开头出现的那星,他与先前那名叫苦艾的星一样(8:11),是从天坠落的天使,在神的主权下,获赐钥匙去打开那无底坑(9:1),至于结尾所说的「无底坑的使者」(9:11),他是邪恶势力的王,即坠落天使之首、撒旦!
无底坑被打开,便有烟从邪恶的渊源冒上来,如像大火炉的烟,使太阳、天空都昏暗了(9:2)。这火炉、和这日头的昏暗都是审判的喻象(参珥2:10、31、3:15),这幅图画用喻意说出了十分真实的末世景况,就是:在神的审判之下,撒旦正在扑击这个世界,把住在地上的那些横梗的人蒙蔽于邪恶之中,又仿佛蝎子一样,毒害他们,就如他的名字亚巴顿或亚玻伦的意思所指的一样(9:11),要致人于「毁灭」(destruction)。
本段的中间、3 —10节,是这末世景况的具体描述。这里用蝗虫之灾去缕述邪恶带来的伤害,这是需要从喻意的角度去理解的,因为第4节指明:蝗虫不可伤害地上的草和各样植物、树木,却「惟独可伤害额上没有神印记的人」,可见这不是真的蝗虫,而是针对悖逆的人的灾祸式审判。试想,世上的人被罪恶所捆绑,所陷入的愁苦和悲痛,不是令一些人感到绝望,甚至生不如死么(6)?这蝗虫又像战马、又戴金冠、又有铁甲(7—9),不正描述邪恶所触发的斗殴和争战的凶暴场面么?
蝗虫之灾亦是出埃及记的十灾之一。这让我们明白到这末世的战争是好像出埃及一样,最后是为了拯救。神与撒旦开战,把属他的子民拯救出来,所以我们不要留在埃及,做所谓「住在地上的居民」,以致被法老牵连,被撒旦蒙蔽、和毒害。蝗虫一般只活五个月(10),这喻示地上的人受到恶事的伤痛,也许未致于死,那就要快快悔改,别让邪恶、苦毒缠绕你,把你折腾到绝望、灭亡的地步。
思想:
人被邪恶所苦害。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吸毒、狂傲、虐待、病态赌博、忘恩负义、罔顾责任等等。环视这个社会或我所认识的人,有这样的情况吗?有哪些亲人、朋友是已经陷入撒旦的攻击中,需要我代祷的?
我自己试过陷入邪恶之中吗?有没有从罪中悔改过来?我有没有试过被别人的罪所牵连,以至受苦?是否因而认清撒旦的面貎,学会洁身自爱、儆醒生活?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8:6—12
6拿着七枝号筒的七位天使预备好要吹号。7第一位天使吹号,就有冰雹和火搀着血扔在地上;地的三分之一和树的三分之一被烧掉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烧掉了。8第二位天使吹号,就有像火烧着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9海中有生命的被造之物死了三分之一,船只也毁坏了三分之一。10第三位天使吹号,就有烧着的大星好像火把从天上坠下来,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众水的泉源上。11这星名叫「苦艾」;众水的三分之一变为苦艾,许多人因水变苦而死了。12第四位天使吹号,太阳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击打,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变黑了,白昼的三分之一没有光,黑夜也是这样。
「号」或「号角」在犹太传统中有丰富的喻意,其中一个意思可追溯到约书亚记的耶利哥事件(书6),当时祭司们绕城吹角,以致坚固的城墙倒塌,城被攻陷。在这事上,吹号表示神的宣战和审判。在启示录,有七枝号赐给七位天使,作用也是一样,这些号正在揭开末世的争战,宣告神即将出手施行审判。
今天的经文涵盖了一至四号,每一次吹号都带出奇特的天灾,造成地、海、江、河、日、月、星、全都被摧毁三分之一。这是对末世的灾情的喻意描述,相比于先前一至四印杀害了四分之一人(参6:8、头四印的总结句),这四号的灾情可说是更为严重。然而,我们毋须把印和号理解为顺序发生,因为天启文学往往会采用循环、重述的写法(recapitulation),而印和号所带出的灾难是互有重复的,例如,在吹号之下,地和植物都被摧毁,这使大地资源紧绌,与第三印的饥荒是同一种灾难。还有,印和号都呈现出「前四后三」的布局:头四印和四号较为简短,题材重复,而末后的三印和三号都较长,题材亦另有发展,这样,印和号形成平行的叙事结构,让我们看到两者是并进的。由此,七号是末世灾难的重述,其主题与七印相若,只是异象不同,带出不同的侧重点。
从字面看,一至四号所指的是大自然的灾祸,这与头四印的战祸、人祸等都是末世的灾难。然而,看深一层,这里有更重要的信息,是以喻意表达的,例如第8节,那「就有像火烧着的大山扔在海中」,不会只是火山爆发、熔岩掉落在海中!在天启文学语言中,火代表审判,而大山是指邪恶的城市或王国而言(参18:21),那信息就是:神要向邪恶的势力宣战,施行审判。第10节的「烧着的大星」也不会只是陨石从天降落、把水源污染,我们从犹太文献用法可以知道,那大星是邪恶的天使坠落在地上,在此,被称为「苦艾」,是苦罪的意思(参申29:18 )。「水变苦,就死了许多人」,那是邪恶的势力在大地上毒害众民,使人陷于苦罪之中,受审、死亡。
熟识旧约的读者会看得出,一至四号所描述的情形与出埃及记的十灾有相似——尤其是第七、一、和九灾(出9:13—26、7:14—21、10:21—23)。这灾情的相似令本段的信息更加呼之欲出。神借着十灾向埃及的法老发出警告,这本应令法老改变,但那恋栈权位的法老却因而更加心硬。结果,他受到最终的审判,而神的子民就从中得到拯救。
今天,这受造的世界(creation)也因为人的罪而受到审判,在溃坏中(de-creation)。我们在当中要听到警告,要敬畏神,以致在终末审判来临时,得到真正的拯救。
思想:
审判一旦来到,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都要被击打。到时,我今生所恋栈的权势会不会也顿时变得幽暗?
犹太文献把黑暗之灾理解为拜偶像的人所受的蒙蔽和审判。这提醒我,我此刻是活在黑暗中还是光明中?我所敬拜的是真神还是假神?我的人生能够面对得到神的审判吗?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8:1—5
1羔羊揭开第七个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半小时。2我看见那站在神面前的七位天使,有七枝号赐给他们。
3另有一位天使拿着金香炉来,站在祭坛旁边;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4那香的烟和众圣徒的祈祷从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神面前。5天使拿着香炉,盛满了坛上的火,倒在地上;就有雷轰、响声、闪电、地震。
启示录有七印、七号、七碗。这三个大段分布于6-16章,带出一轮又一轮的灾难和审判。今天的经文座落于七印和七号之间,描述羔羊揭开第七印时所发生的情况:
首先:是「寂静」约半小时(1),
跟着:出现「七枝号」──但并未有发生吹号(2),
接续:天使在祭坛旁献香,又把香倒在地上,随而有「雷轰、响声、闪电、地震」(3—5)。
我们很易会有错觉,以为第七印就只有那半小时的「寂静」,而七号就在这「寂静」之后展开,于是接续的3—5节就属于下一个七,即是七号了;但这是不正确的。其实第七印在第2节过后还继续下去,到第5节才结束,就是以「雷轰、响声、闪电、地震」作结尾。至于七枝号,虽在第2节就已出现,却要等到本段过后的第6节才正式展开。也就是说,七印和七号在这里是交迭的,接连得很紧密。
第七印被揭开之后,有半小时的「寂静」,但最后却是「雷轰、大声、闪电、地震」(1、5)。我们该怎样理解这首与尾的对比呢?「寂静」可以有不同的含意,但揭印时的「寂静」最适宜解释为神的审判来临之前的静默,就好比法官在肃静中聆听申诉、作出审判,那寂静是凝重的(参赛41:1)。至于结尾的「雷轰、响声、闪电、地震」,声势浩大,是终末的审判(参赛13:13、24:18—23),我们将会在七号、七碗的结束之处一再见到相类似的结尾(11:19、16:18—20),强调终末的审判必然临到。在启示录的宏观结构中,终末的审判源于天上的圣殿。打从约翰起初被带到天上,已见到「有闪电、声音、雷轰从宝座中发出」(4:5)。
你是否正处于被欺压的处境中,感到公义缄默无声?你是否为主受尽凌辱,面对逼迫,此刻渴望得到终极的平反?当羔羊揭开第七印,那就是终极审判的时候,神的大怒要倾倒在这地上,正如经文所述:「天使拿着香炉,盛满了坛上的火,倒在地上;就有雷轰、响声、闪电、地震。」(5)
今天,这日尚未来到,让我们在神的面前「肃敬静默」、忠心敬拜(参哈2:20),我们也要为这世界祈祷,求公义的主早日审判(参亚2:13)。第七印的应许是:神要在这末世的「寂静」中聆听蒙冤的人的呼求!「祭坛」,代表殉道者以生命献祭、正在等候平反(参6:10),「香」,是众圣徒的祈祷,像香一样的升到神的面前(参5:8)。那许多「香」都是神所赐的,表示神早有安排、早愿垂听。当那祭坛上的火从香炉倒在地上,那是神对地上的欺压和逼迫所发的大怒,随着众圣徒的祈求,终于打破寂静,声势浩大地临到地上。
思想:
我们祈祷时,往往以自己的需要而祈求。然而,我怎样可以参与这段经文所说的祭坛的祈祷?有哪些受苦的人需要我代求?我又认识或经历过哪些不公义的事,以致要在祈祷中迫切地向神呼求?
这地上也有法治,有法庭,有法官,也许亦有上诉的机制,但有没有完全公义的终极审判?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7:9—17
9此后,我观看,看见有许多人,没有人能计算,是从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10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于羔羊!」11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以及四个活物的周围,俯伏在宝座前,敬拜神,12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能、力量都归于我们的神,
神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本段与上段(7:1—8)一样,都是以「此后」一词开始的,两段一前一后并列着,同属第六、七印之间的插段。这两段在内容上呈现出颇为鲜明的对比。前一段的主角是受印者,即以色列十二支派,本段的主角则是「从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来的」,是福音的果子!前一段的数目是十四万四千,本段是「没有人能数过来」(9),即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又,如果前一段的列队是意味争战的话,那么本段的敬拜和赞美(9—17)就意味得胜了——白衣人拿着棕树枝(9),不但表达敬拜的欢乐,也显出得胜的姿态,因为他们已得到了神和羔羊的救恩(10),「从大患难中出来」了(14)。
说到这些白衣人是怎样得胜的,这就令人感动了。这里隐藏着一个吊诡的信息,教导信徒如何去面对末世的争战和逼迫。在经文的记述中,这是透过众长老中的一位说出来:「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13—14)血,又怎样能把衣裳洗白净呢?但耶稣就是借着在十字架上流血,舍身,使我们得着救赎、得以洁净。同样地,当信徒忠心到底信靠他,如第五印的祭坛亡魂一样,付上血的代价(6:10),就终必在这末世的大灾难中得胜、获赏白衣了(参3:5)。
「大患难」(the great tribulation)是主再来之前越来越剧烈的灾难,至终,是前所未见的大灾,这在上文6:12—17已稍见到(另参但12:1、太24:21)。自羔羊得胜、揭开七印,这大患难亦已逐渐展开,六印可说是个开始。
当末世的艰难、逼迫、灾难和试炼越趋剧烈,我们能不害怕吗?能抵受得到吗?插段的出现就是为安慰我们,激励我们,加力给我们去面对这末世。吊诡的是,前一段教导我们作精兵,本段却告诉我们,得胜之法并非去杀敌人,相反的,是勇于去面对被杀的试炼。于此,我们必须看到这插段先后带出的应许:「受印」对我们的应许是神在争战中的保守,而本段所描述的得胜者,他们也说明了一个好比旷野的的应许:经过患难的试炼后,在那迦南美地,他们不再饥,不再渴,不再给日头和炎热所伤,可永远在殿中事奉,享受神的覆庇,还有被杀羔羊的最慈爱的牧养(15—17)。
思想:
地上的人争战的方法是用暴力、强权;但耶稣教导的方法却相反:因受苦而得胜、在软弱中见能力。我可以怎样在生活中尝试实践这些方法,以致苦难、逼迫来临时,更知道怎样去面对?
我有没有真的试过为主受苦?我愿意尝试操练受苦的心志吗?怎样操练才算是适切而不致于消极?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7:1—8
1此后,我看见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执掌地上四方的风,使风不吹在地上、海上和各种树上。2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日出之地上来,拿着永生神的印。他向那得到权柄能伤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声喊着,3说:「你们不可伤害地、海和树林,等我们在我们神众仆人的额上盖了印。」4我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有十四万四千;5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吕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迦得支派中有一万二千;6亚设支派中有一万二千;拿弗他利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玛拿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7西缅支派中有一万二千;利未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以萨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8西布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约瑟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便雅悯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
上文说完了第六印,但第七印要到下文(8:1)才被揭开,所以第七章是个插段。插段中两次出现「此后」一词(1、9),引入前后两幕异象,即1—8及9—17。今天所读的是前一幕:十四万四千人受印。
段落开头有「此后」一词,也许会令人错觉,以为「受印」的事是发生于第六印大灾之后;其实不是,「此后」是指约翰「看完」第六印之后,接着「看见」下一幕、即「受印」的一幕,而上一幕的结束句:「谁能站得住呢?」(6:17)也正是「受印」一幕的伏线,即是说:受印的人就站得住了。然而,这是一幕一幕异象的先后,而不是说受印的事要等到第六印的末世大灾之后才发生,这就如四匹马象征四种灾祸,那些灾也不是顺序的,而是同时、重迭发生的。同样,本段所描述的「受印」可在这六印之前或之时就发生了。那拿着印的天使(1)大声「向那得到权柄能伤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喊说:「……
不可伤害,等我们印……」(2—3),他所喝停的是上文所曾描述的灾祸,亦即一至四印的四位带来灾难的邪恶使者。
故此,「受印」不是将来才有的事,而是针对现今的情况,叫受印的人面对灾难和末世的审判能够站得住,所以,读者不妨省察:我是否已经受印?从旧约的用法可见,「受印」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神对受印者的主权(ownership and authority)。大祭司亚伦的额上就佩戴一个精金牌,上面刻着印章:「归耶和华为圣」(出28:36—39),这亦好比有神的名刻在额上,表示是属神的人(参启14:1、22:4 )。其二,「受印」是叫受印者在灾难中得保守,在审判中得救赎(protection and redemption);这意思源自以色列人出埃及,因为他们当日把羊羔的血涂在门框、门楣上,就因而得了拯救;在以西结书中,也有一个异象的叙述,述及神的子民因在额上受了印而在审判中得拯救(参结9:1—11)。
如此,这「十四万四千人」亦有其喻意,就是属乎神、得神保护和拯救的子民。这数字整合了十二和一千,前者是族长、使徒的数目,后者带出整全的意思。经文按十二个支派逐一列出受印者的数目,这仿效军队的点算(参民1),喻意神的子民形成国度的大军,在末世中为主争战。
按象征的意义,「受印」并不为我们带来一个神秘的护身符,叫我们刀枪不入。「受印」,乃是神的保守,使我们能在属灵争战中站立得住,忠信到底。
思想:
信徒看哪,万世战争已临我们时代,无数军兵,携械披甲,集合严阵以待;你是否为忠勇战士,站在信徒队中?是否立誓向祂尽忠?是否刚强奋勇?
是否你见此异象?是否你心激动?是否你听主呼召?是否你愿听从?万世战争已经来临,圣经预言已经明载,战争狂涛临到我们,临到我们时代。
--圣诗〈万世战争〉第一节,歌词见《生命圣诗,382》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6:12—17
12羔羊揭开第六个印的时候,我看见地大震动,太阳变黑像粗麻布,整个月亮变红像血,13天上的星辰坠落在地上,如同无花果树被大风摇动,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样。14天就裂开,好像书卷被卷起来;山岭海岛都被移动离开原位。15地上的君王、臣宰、将军、富户、壮士,和一切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里,16向山和岩石说:「倒在我们身上吧!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脸面和羔羊的愤怒;17因为他们遭愤怒的大日子到了,谁能站得住呢?」
第六印的经文可按着文句的意思分析为前、后两截。前半截,12—14节,是末日现象的描写:天、地、日、月、星、山、海,尽都移动、变色、分解。后半截,15—17节,是「地上的人」面对这情景的反应,此时,他们都知道,坐宝座者和羔羊的「忿怒」大日到了,即是说:神终于收拾和审判这个世界了。
我们可从三方面的脉络去加深对这段的理解。其一是上文,即一至五印,都是现今常见的灾祸,到了第五印,带出受逼迫的信徒的求问:「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为我们所流的血伸冤,要到几时呢?」紧接着上文提出的这个问题,第六印接续描述审判的终于来临,并带出一句反问:到那时,「谁能站得住呢」?(17)
其二,那时、亦即「忿怒的大日」来到,这相等于旧约所说的「耶稣华的日子」(The day of the Lord),我们可以在先知书多处见到有关的描述:赛13:10—13、24:19—23、34:4;珥2:10、30—31、3:15—16。第六印的经文汇合了先知对这日子的描述,尤其是与赛34:4的写法极之吻合,带出的意思相当明显:这末日的审判是早有预言的,一旦来到,就像宇宙大灾一样,并不是今天的一般灾难可比较的了。
其三,「地上的人」这个词是启示录的常用语,出现于全书多处,代表着属世的或敌挡神的人。本段更列出地上的人的各种身份:君王、臣宰、将军、富户、壮士,和一切为奴的、自主的(15),这说明社会上各阶层都有抗拒或敌挡神的人,他们是属地的,可说是腐败世界体系的成员,心不敬虔,追捧假神偶像,甚至歧视或逼迫神的子民。
明白了经文的这些要义,我们就当知道:要在仍有机会的时候作出聪明的决定,预备审判的日子来临。须知耶和华审判我们,不会只看我们在世上是否善良、勤劳,在社会上有什么贡献,有什么地位,或是属什么阶层的人;他看的是我们对真道是否顺从,对基督是否坚信,能否在灾难中站立得稳,忠心到底。
世上的灾难很多,但第六印提醒我们,眼前的灾难不是最可怕的,将来在终末的审判下面对坐宝座者和羔羊的忿怒,那灾难才真的可怕。就算是君王、壮士,都不可能站立得住,唯有主的见证人、殉道者,在世上受逼迫仍能站立得住的,他们才不至惧怕,也毋须「藏在山洞和岩石穴里」(15),躲避耶和华的惊吓和他威严的荣光(参赛2:19)。
思想:
启示录是正邪分明的:地上的和天上的是两个对立的世界。然而,我们活在现今的复杂社会中,往往因为无所适从而不去判断是非,也不再坚持真理。我们实在需要启示录的当头棒喝。
人为生命所抉择的方向,就好比向着东或是向着西,不可能兼而向之。我要信靠神、等他伸冤?还是做地上的人,最终面对神的忿怒?我让世界的眼光和价值观去审判我呢;还是寻求神的圣言和旨意,作个讨他喜悦的正直人?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6:9—11
9羔羊揭开第五个印的时候,我看见在祭坛底下有曾为神的道,并为作见证而被杀的人的灵魂,10大声喊着说:「神圣真实的主宰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为我们所流的血伸冤,要到几时呢?」11于是有白袍赐给他们各人;又有话吩咐他们还要歇息片刻,等到与他们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像他们一样被杀的人的数目凑足的时候。
来到第五印,约翰看到殉道者的灵魂在祭坛底下呼冤。这些人是为神的道、为作见证而被杀的(9)。这里的「杀」字不是一般常用的「杀」字,而是「宰杀」的杀(slain、吕振中译「屠杀」),是羔羊被宰(5:6)的那个动词,所带出的是一幅流血的、与献祭有关的图画。当然,信徒流血殉道,不等于就成为祭牲,因为唯有耶稣基督才是有效的祭牲,但这里的喻象也显然把信徒的牺牲和羔羊的献祭连上关系,意味着信徒为见证而死就是有份于基督的苦难。事实上,耶稣曾吩咐门徒要「背起十架」跟从他。按保罗的说法,我们要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参罗12:1),所以,或活、或死,我们的生命已藏在主的祭坛底下了。
这样,第五印的灾难不必等到殉道、升到天上的祭坛才算经历得到,这流血之灾可包括我们在地上为见证而付上沉重的代价,或面对血一般的逼迫。我们看到,祭坛下亡魂大声呼喊,不是求生命,而是求伸冤,求圣洁和信实的神在地上早日施行公义的审判(10)。
第五印跟前四印一样都是今天常见的灾害。当其他灾祸已不断发生,我们基督徒还得承受多一样的压力,就是为信仰而受逼迫。我们可以参看主耶稣在橄榄山上所说的末世预言:「你们也要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总不要惊慌;因为这些事是必须有的,只是末期还没有到。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这都是灾难的起头。那时,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太24:6—9)主在这里列述的灾难,与第一至五印所描绘的相似,都是末期来临之前必须发生的,也是会一起发生的。事实上,灾难和逼迫此刻正在地上不断的发生。
要等到几时,我们才见到神展开审判、给子民伸冤呢?答案是,要等待神的救赎计划在地上最后完成。那些殉道者虽已得赐白衣,却要「安息片时」才得伸冤,那些未殉道的,他们在地上仍要经历血一般的考验,直到「数目凑足」(11)。所谓「片刻」和「数目」都是喻意的写法,表示神在历史中是有计划和目标的。目标就是终末的救赎和审判,而计划,就是透过他地上的仆人忠心至死作见证,以致更多人能看见神的荣耀,归入神的国度。自羔羊被杀、得胜,神的救赎已经展开了,但还需他的众仆人,就是我们,献上生命去作见证──这是神圣的任务,亡魂在祭坛底下安息等候,是让地上的见证者继续去完成这任务。
思想:
「殉道者的血是教会复兴的种籽。」这话你听过吗?同意吗?相信吗?
世人繁忙而紧张,往往不愿意「等候」,但可有想到,作为基督徒,我们在等候中可以为神完成很多事,就如苦难中的基督徒亦可因信而令人见到神的荣耀。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6:1—8
1我看见羔羊揭开七个印中第一个印的时候,听见四活物中的一个活物,声音如雷,说:「你来!」2我就观看,看见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拿着弓,并有冠冕赐给他。他出来征服,胜而又胜。
3羔羊揭开第二个印的时候,我听见第二个活物说:「你来!」4就另有一匹马出来,是红色的;有权柄赐给了那骑马的,要从地上夺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杀;他又接受了一把大刀。
5羔羊揭开第三个印的时候,我听见第三个活物说:「你来!」我就观看,看见一匹黑马;骑在马上的,手里拿着天平。6我听见在四个活物中似乎有声音说:「一个银币买一升麦子,一个银币买三升大麦;油和酒不可糟蹋。」
7羔羊揭开第四个印的时候,我听见第四个活物说:「你来!」8我就观看,看见一匹灰色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间也随着他;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羔羊揭开头四印时,出来了白、红、黑、灰、四匹马,骑在马上的都是「灾难的使者」,带来令人惊惧的祸害!四马当中的红、黑、灰马所代表的意思都很清楚:骑红马的象征战争和杀戮(3—4);骑黑马的象征饥荒的来临(5—6);骑灰马的象征瘟疫,把人带进阴府(7—8)。至于白马象征什么,说法就有点纷纭(2)。有人认为那骑白马的是基督,因为按启示录19章,基督再来时是骑白马的(19:11);另外,有人认为那骑白马的是敌基督,因为他手上拿弓,与那恶魔歌革相似(参结39:1—3),而歌革被认为是预示敌基督的。然而,以上两个解释都没有考虑到下文,即是四匹马的一致性。其实,战争、饥荒、瘟疫,都是历史中常见的灾祸。在成书背景中,一个可见的祸患是罗马帝国边陲的帕提亚人,他们最擅长骑在马上拉弓、射箭,一旦进攻,便导致民不聊生,所以,把白马解释为敌军压境的祸患是更为适切的。这四匹马带来的都是地上的灾祸;这一致性可以在本段的最后一句看得出来,那里总结说:被这些灾祸杀害的人大约有地上的四分之一(8)。
我们对经文所描述的各类灾难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战争、饥荒、瘟疫都是今天常有的事,那些经历过灾难的人更会加倍感受到这段经文所写的真实。然而,要注意这段经文中有一条主线,指出神的主权始终掌管一切。首先,在四匹马出来之前,有活物发出如雷的声音,说:「你来!」(1、3、5、7)然后马才出来。而在启示录,雷声是从神的宝座来的,灾难也是得神的容许才会发生的。还有,骑在马上的人的弓、冠冕、刀、权柄、等,都是「赐给」他的(2、4、7)。换言之,他们都只是受造物,不是自己有能力,而是被赐予能力的,他们当然也不是终极的掌权者。这点很重要,因为邪恶的势力其实都在历史的发展中受到管控,最后得受到审判和歼灭。
启示录以末后的角度来观看、描述这些灾难,所以,当羔羊揭开七印,那不是说羔羊促使灾难发生,事实上,灾难早已自人类堕落以来一直在世上肆虐了,羔羊乃是掌握了末世的胜局,因而也掌管着末世的进程。随着一个一个印被揭开,终极的审判和拯救正在来临,也就是说:终末已在望了。
故此,这段经文不会只是叫我们惊慌、害怕。诚然,我们对灾难的凶险要有心理准备,但也要认识到神正在掌权,和耶稣基督已经得胜,所以,求主给我们信心和勇气去面对。人生的苦难是个考验,看我们愿不愿意在苦难凶险中跟从耶稣,作美好的见证,以至在末世中与羔羊一起得胜。
思想:
在过去一周,或一个月,这世上发生过什么灾难没有?我有没有为受灾者代祷,或施与援助?求主怜悯、帮助他们。
我此刻是否面对灾难?如是,我如何在苦难中作美好的见证?如果不是,我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会遇到什么凶险或苦难?又或者,在我的一生中,会有什么可能的灾难临到身上?我怎样预备好自己去面对一切?求主怜悯、帮助我。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5:11—14
11我又观看,我听见宝座和活物及长老的周围有许多天使的声音;他们的数目有千千万万,12大声说:「被杀的羔羊配得权能、丰富、智慧、力量、尊贵、荣耀、颂赞。」13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在宝座上的那位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14四活物就说:「阿们!」众长老也俯伏敬拜。
这段经文描述的「颂赞」,场面十分宏大。约翰不只见到四活物和众长老在天上敬拜(参上一段、5:6—10),他见到千千万万的天使(12)、以至「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整个宇宙──都一起发出颂赞的声音(13)。活物和众长老就附和,说:阿们,并继续俯伏敬拜(14)。
我们是不是也愿意投入这场宇宙性的敬拜呢?会不会也为到神的创造和基督的救赎感到鼓舞而发出颂赞之声?这视乎我们有没有属灵的眼光看得见神和基督的荣耀与权柄。
我们如果生活在困迫之中,也许一下子看不见神在掌权,看不到神有能力、智慧、尊贵、荣耀。然而,若能稍为放下心中的重担,投进大自然的怀抱,或举目观看星宿,欣赏造物的奇妙,此时,观点不一样,颂赞之情也许油然而生。
启四至五章记述约翰被带到天上,他也好比挣脱了地上的困迫,来到一个属天的境界,看到了地上所看不见的情景,而我们知道,约翰的异象是远比大自然更加震撼,也是对我们有启示作用的,因为他是蒙圣灵的引领去看这异象,又是出于耶稣的吩咐把异象写下来,作为我们的帮助。
按启四至五章的记述,这场宇宙的敬拜不是在异象的开头发生的,而是在结尾。在上文,我们看过了坐宝座的荣耀,看过了书卷和羔羊的出现,也看过了四活物和众长老在唱新歌,现在来到4-5章的末段,5:11—14,看到宇宙都在颂赞,这应该是天上的敬拜的终末高潮。
从4-5章的结构可以看到,这终末的宇宙颂赞是以神的创造和耶稣基督的救赎作为基础的。原来,启四至五在颂赞的记述上呈现前后的平行。第4章是以坐宝座的为主角,颂赞他的神圣(4:8)和他的创造(4:11);第5章以被杀的羔羊为主角,颂赞他的救赎(5:9—10)和他的配得权柄(5:12)。来到今天这段、宇宙的颂赞,可以见到「坐在宝座上的那位和羔羊」是并列在一起、同得颂赞的(13)。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虽曾降卑、被杀,但随着复活、得胜、完成救赎,他现在已升到天上,配得权柄,并且与神一起配得全地的赞美。众天使的颂赞是这样的:「被杀的羔羊配得权能、丰富、智慧、力量、尊贵、荣耀、颂赞。」(12)这一连七个属性(attributes),在旧约本是对耶和华的赞美(参代上29:11),但如今都应用在羔羊身上了。
我们在地上虽然未能脱离困苦与逼迫,未能见到所有人都信耶稣基督,但约翰的异象和预言告诉我们:颂赞的终局是必然的,因为创造和救赎的主是应当称颂的。此刻,天上有敬拜,而终末来到的时候,全地都不得不臣服于主和颂赞他。
思想:
主祷文其中一句是「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9)。这个祈求与本段有关吗?
你的处境有存着困苦逼迫吗?你有祈求过经文所说的全地颂赞早日来临吗?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5:6—10
6我又看见宝座和四个活物,以及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着,像是被杀的,有七个角七只眼睛,就是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7这羔羊前来,从坐在宝座上那位的右手中拿了书卷。8他一拿了书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长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着琴和盛满了香的金炉;这香就是众圣徒的祈祷。9他们唱新歌,说:「你配拿书卷,配揭开它的七印;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支派、各语言、各民族、各邦国中买了人来,使他们归于神,10又使他们成为国民和祭司,归于我们的神;他们将在地上执掌王权。」
在天上坐宝座的神是唯一配受敬拜的主,因为是他创造了一切──这是第四章的要旨,然而,第五章继续告诉我们:「宝座和四个活物,以及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着」,这位羔羊也是受到敬拜的,因为他流血舍身、救赎了世人(5:9)。由此而引申,我们可以在经文中看到「三位一体」的神观──圣父是坐宝座的创造主,圣子是救赎我们的羔羊,圣灵是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大能者,这三位都在天上受着敬拜(5:6—10),只是经文并没有真的说出三位一体的神学,而本章的主角也其实只是羔羊一位。
我们在启示录多处见到羔羊的出现,代表着耶稣基督,在本章的出现乃是首次。从犹太的背景去解释,羔羊的象征意义源自以下的用法:一、赎罪的祭牲,象征耶稣为代赎世人的罪而死。在这意义上,他经历了以赛亚所描写的「受苦的仆人」的遭遇(见赛53:3—9)。二、逾越节的羔羊,意思源自以色列人把羊羔的血涂在门框和门楣上,因而避过灾难、逃出了埃及、成为神的子民,这就象征耶稣「用自己的血从各支派、各语言、各民族、各邦国中买了人来,使他们归于神,又使他们成为国民……」(5:9—10)。以上两个象征的意义都与「祭牲」有关,也都在耶稣的十架救恩上显彰,因为耶稣不但「救赎」罪人,也把所救赎的人「拯救」到底。还有,三、得胜的基督。原来犹太文献也有用羔羊代表弥赛亚,那羔羊是有大能的角的(以诺一书90:9),这就十分吻合本段对羔羊的描绘(6—10),也就是说,耶稣是大能的弥赛亚(君王),正如前段经文所说,他是「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他已得胜」(5: 5)。
世上的君王都是以强权得胜,哪有为百姓死,救赎和拯救百姓的?但耶稣得胜的途径却是「被杀」。经文描述羔羊「像是被杀过的」(6),意味他只有被杀过的痕迹,但他其实已经复活,胜过了死亡,所以是活着的。这羔羊已升到坐宝座的右边,是得胜的君王,他的「七个角七只眼睛」是大能的圣灵,被差遣往普天下去,使我们得着能力「在地上执掌王权」(10),就是把他传到地极,所以他的国度有「各支派、各语言、各民族、各邦国」的人,并不是地上的国可以相比(9—10)!还有,我们既蒙他救赎,也就跟他「成为 . . . 祭司. . . 归于. . . 神」(10),除了把人引领到神面前,自己也像天上的活物和长老一样,终日敬拜服侍、献上祈祷。
感谢得胜的羔羊!他「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2),我们愿把生命献为活祭,唱着「新歌」颂扬他,荣耀他,直到永永远远!
思想:
四活物和长老是「俯伏」着敬拜、「各拿着琴」敬拜、和拿着「盛满了香的金炉」敬拜的(8)。试想,这些敬拜的方式代表什么?我们可怎样把这些方式应用在教会的崇拜中?
四活物和长老在敬拜时唱「新歌」(9)。这「新歌」与「新约」该有什么关系?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5:1—5
1我看见坐在宝座那位的右手中有书卷,正反面都写着字,用七个印密封着。2我又看见一位大力的天使大声宣告说:「有谁配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个印呢?」3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没有人能展开、能阅览那书卷。4因为没有人配展开、阅览那书卷,我就大哭。5长老中有一位对我说:「不要哭。看哪,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他已得胜,能展开那书卷,揭开那七个印。」
历代不少帝王,叱咤一时,掌控无数人的祸福生死,但没有人能真正的掌管历史和管控到国度的兴衰。旧约但以理书提及有四个大兽,此消彼长,他们象征昔日那些凶残的帝国,他们本身都不能控制自己的终局(参但7)。启示录则指出,坐宝座的神才是终极的掌权者。世界历史的进程以至最后的审判尽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今天的经文,5:1—5,座落在启四和启五章之间,所描述的重点就是神右手中的书卷。这书卷是什么?好像很难明,却是个关键的问题。如果细心查看,就看到这书卷有以下几个与旧约相关的特征。
一、里外都写着字,这与以西结先知领受使命时所见到的书卷相似,那里写的是「哀号、叹息、灾祸」(结2:10),表示神对悖逆子民的审判。
二、书卷是用七印严封了的,表示内容非常隐密和重要。但以理先知也见过相似的情况:他被吩咐要隐藏一些话、封闭一卷书(但12:4、9),那隐藏的话涉及世人所看不清的末世艰难和终局,而那封闭的书则记录了「必得拯救」者的名字(但12:1)。
三、书卷能否被揭开,是圣徒极关切的一件事。作为忠心的见证人,约翰正受着患难(参1:9),书卷未能揭开,仿佛是苦难中看不见终局、没有得救的盼望,于是大哭。由此,书卷的含意吻合旧约的意思,就是:神的手中有子民的名册,他要在末世的审判中平反不义、使义人得救(但7:1、12:1)。
四、这样的书卷不是一般人可以展开的,大力的天使也只能大声问:「有谁配?」但那些得胜了的长老知道,那犹大支派的、大卫的后裔、耶稣,他完成了救恩,有权柄揭开七印,所以他们其中一位安慰约翰说:不要哭(5:5)。
我们假若是启示录成书之时的基督徒,饱受罗马君王的逼迫,又因犹太人的谤讟而受到不公的对待,我们就会像约翰一样,渴望和等候神的拯救与审判。今天,世上也有不少人活在暴虐的强权下,受到屈辱,投诉无门,他们也更加需要知道和得着这个盼望,认定真正的掌权者其实是神,而他对这个世界有着救赎和审判的旨意(a decree of redemption and judgement)。
在随后的经文(尤其第6章),我们将见到得胜者耶稣基督把一个一个印揭开,又会见到最终的审判展开之前,仍会有很多灾难;但是,神的子民可以怀着盼望和忍耐去面对,因为启示录把天上和终末的情景都告诉我们,使我们知道:神仍掌权、审判在望!就如耶稣所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下)
思想:
我们在世上见到不公义的事,要怎样回应?除了要对真相有所明察、对真理有所坚持、愿意挺身伸张公义,是否也需要对创造主的公正和他终极的审判有所信靠,以致,无论境况如何,我仍能坚忍,不致绝望?
神手中的书卷里外都写着字,若这些字代表案卷的巨细无遗,我的所作、所为、所想、所言,是否都会经得起审判;还是,我与悖逆的世人一样,要招惹「哀号、叹息、灾祸」?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4:8—11
8 . . . . 他们昼夜不住地说:「圣哉!圣哉!圣哉!主—全能的神;昔在、今在、以后永在!」9每逢四活物将荣耀、尊贵、感谢归给那坐在宝座上、活到永永远远者的时候,10二十四位长老就俯伏敬拜坐在宝座上活到永永远远的那一位,又把他们的冠冕放在宝座前,说:11「我们的主,我们的神,
你配得荣耀、尊贵、权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万物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存在。」
启示录4-5章说出一个属天的真相:唯有在天上坐宝座的神才是配受我们敬拜的。我们生活在地上,很容易受到地上的荣华所吸引,把属世的人或事看得太高,甚至奉为敬拜的对象,但约翰的异象揭开了天上的情景,让我们瞥见神的荣美,并看到宝座四周的属天的敬拜。这就让我们得到提醒,要校正敬拜的心态。今天的经文重点落在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长老对神的敬拜,他们的颂赞正好为我们说出敬拜的真谛。
那四活物是昼夜不住的敬拜,说:「圣哉!圣哉!圣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8b)这句话很精简地说出了敬拜真神的原因:其一,他是神圣的;其二,他是自有永有的。「圣哉」即是「神圣」,是「分开」、「全然不同」的意思。在本段的上文,我们见到宝座前有一个如同水晶的玻璃海(6),这在某程度上已经表示这位真神是与受造之物完全分开、不同的。「神圣」就是有所分别、截然不同的意思。读者可以想象,穹苍之下的一切都是受造的,唯有穹苍之上、坐在宝座上的真神,他是独一无二的造物者,受造物又怎能与之相比呢?「圣哉!圣哉!圣哉!」就是对这位主、神的赞美,而「全能者」的称号是要指出他创造的大能。至于「昔在、今在、以后永在」,是说他从亘古到永远都存在,而在宇宙中亦只有神才有这永恒的属性。启示录有好几处都提到神和基督是永在的(1:4、8、17,21:6,22:13),这除了表示基督与神一样、是神性的,也同时宣示:地上所有的假神、偶像、帝王、领袖、权威,都不能与永在的神相比。
试想,世上有哪些伟大的人物可以活到永远?又或者有哪些影响至巨的事物能 使人永久兴旺、历久不衰?在启示录成书的时代,有一位名叫多米田的罗马凯撒(或译图密善Domitian),他曾经以「主、神」自居(Dominus et deus noster),且命令人这样去称呼他、俯拜他,但这人很快就不在了!约翰在异象中见到的二十四位长老,代表着我们,只称那永活的真神为「我们的主,我们的神」(11),也只向这创造了万物的主俯伏敬拜。他们在敬拜中把冠冕也献上(10),表示把一生坚持到底所得的奬赏也呈献了。这在我们今天来说,是把生命和主权都完全奉献,忠心不二地敬拜这位神圣的主,把他所配得的荣耀、尊贵、权柄都归给他!
思想:
保罗曾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20)这与今天的经文可有相似?
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The Westminister Shorter Catechism)的第一问:人生的首要目的是什么?答: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上帝,并以他为乐,直到永远。这条要理问答与今天的经文有关吗?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4:4—8a
4宝座的周围又有二十四个座位,上面坐着二十四位长老,身穿白衣,头上戴着金冠冕。5有闪电、声音、雷轰从宝座中发出。在宝座前点着七支火炬,就是神的七灵。6宝座前有一个如同水晶的玻璃海。
宝座的周围,四边有四个活物,遍体前后都长满了眼睛。 7第一个活物像狮子,第二个像牛犊,第三个的脸像人脸,第四个像飞鹰。8四个活物各有六个翅膀,遍体内外都长满了眼睛
在昨天的经文(4:1—3)中,约翰描述了神和他的宝座的荣美。接着,在今天的经文中(4:4—8a),约翰为我们描述宝座四周的情景,当中,很吸引读者注意的是宝座四周的人物,包括二十四位长老、七盏火炬、和四个活物。
启示录是天启文学的写法,因此经文的意思不纯粹是字面的。长老、火炬、活物都各有象征的意思。「七枝火炬」(和合本先前译作「七盏火灯」)的意思不算太难明白,因为经文本身提供了解释,说:「这就是神的七灵」(5)。这里的「七」也是象征的,表示「完全」,因此,七灵就是完全的灵,也就是圣灵。经文说:「有闪电、声音、雷轰从宝座中发出,又有七枝火炬在宝座前点着」,这个情景是神显现的典型描述(参8:5、11:19、16:18)。宝座前点着火炬,这本是古代罗马君王的排场,但是,在我们的神的宝座前,点燃着的不是地上的火炬,而是神自己的灵。他有完全的智慧、才能、谋略 ……(参赛11:2),他当然比地上的火炬更有能力,而他照亮的不只是那地上的宫殿而已,更是铺张在神面前的宇宙穹苍。
在天上的宝座前有一个「如同水晶」的「玻璃海」,这海所象征的就是「穹苍」。这个解释的典故来自旧约以西结书:「活物的头以上有穹苍的形像,看着像可畏的水晶,铺张在活物的头以上。」(结1:22)在约翰的异象中,「四个活物」是前后遍体满了眼睛的(6),这个模样与以西结先知所描述的有所相似,令人领悟到「四个活物」是神的使者,他们在神所创造的穹苍之下侍候,眼看四方的鉴察一切。
「二十四位长老」是谁?这好像耐人寻味。有人说他们是天使,也有人说他们是升了天的信徒,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非常肯定:他们是圣徒群体的天上代表。这不单是因为族长、使徒的数目的总和是二十四,以至神的子民的代表性数字是二十四,更是因为长老们身穿的白衣、头带的冠冕,都曾在上文、给教会的七信中被提及(2:10,3:5),全都是人子应许要赐给得胜者的奬赏,所以这些长老是得胜者的身分,代表那些曾坚持到底、作了美好见证的信徒。天使把约翰带到天上见到他们,也是让我们仍在地上的人看到他们的荣耀就得着鼓励,渴慕属天的奬赏。
我们不妨注意,这些长老的位置是与坐宝座的神非常接近的,紧紧接在神的宝座的周围。按4-5节的描述,这些人简直就像在神的显现中坐着,被那坐宝座的神和神的七灵所拥抱一样。这不就是与主同坐宝座(21)的美好吗?我们蒙主救赎的人,能这样的与主同坐,夫复何求呢?
思想:
约翰用「长老」这个称谓来象征为主作见证的得胜者。这个称谓带出哪些方面的特性?
圣灵在经文中被称为「七灵」,表示他是完全的,例如:有智慧、才能、聪明、谋略(参赛11:2)。我经历过圣灵在这些方面帮助我吗?我怎样可以尝试经历圣灵的帮助?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4:1—3
1这些事以后,我观看,看见天上有一道门开着。我头一次听见的那好像吹号的声音对我说:「你上这里来,我要把此后必须发生的事指示你。」2我立刻被圣灵感动,见有一个宝座安置在天上,有一位坐在宝座上。3那坐着的,看来好像碧玉和红宝石;又有彩虹围着宝座,光彩好像绿宝石。
启示录记载约翰先后四次看见异象,而四次经历都有相似,就是先听到大能的声音对他说话(1:10、4:1、17:1、21:9),同时被圣灵感动,随后就看见异象了。今天的经文记载他第二次这样的经历,这次他被带到天上去,我们会在启示录4-16章读到他这次异象的情景。
那对他说话的声音是这样说的:「你上到这里来,我要将以后必成的事指示你。」约翰是在「这些事以后」听见这话的。这是哪时候呢?这对于启示录的解释是个关键的问题。曾经有人把启2-3章看为「教会时代」,把「以后」看为教会被提之后,仿佛启示录的预言是顺时序应验的。这么一来,教会就无须经历4-16章的预言了,但这不会是启示录的用意,也不是启示文学编写预言的方式。其实,这经文有其旧约的典故,就是在写法上与但2:28—29相仿,以至那里的「日后、将来」,和这里的「以后」,都是指犹太人所期盼的「末世」。如今,那日子已到,人子已完成救恩,把末世带来,而「以后」就是那介乎主已得胜和主要再来之间的时期。教会现在正处于这末世时期中、为主作见证,故此启4-16章所预言的磨难是教会也面对和经历的。
在上文、2-3章的七信中,人子给教会的最后一个应许是「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就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3:21)。这美好的应许怎能让磨难中的教会看得见呢?在跟着的4-5章,我们随着约翰被带到天上看异象,立刻就瞥见天上的情景:「见有一个宝座安置在天上,有一位坐在宝座上」(4:2)。今天这段经文用了碧玉、宝石、天虹等晶莹、尊贵的色彩,绘写出神的荣美、以及神的宝座的荣美(4:3;参结1:26、28;10:1);经文重点不在于细则,而在于述说神的至高和荣耀。在启示录成书之时,地上的宝座正为罗马帝国的君王──一位跋扈嚣张、自称为神的罗马君王坐着,而亚西亚的教会正受着困扰与逼迫,被要求敬拜这地上的君王,亦即敬拜罗马的凯撒。试问,地上的凯撒和坐在天上宝座的神,哪位才值得人去敬拜呢?但愿感动约翰的圣灵也感动我们,让我们见到天上的宝座的荣美,渴慕朝见那坐于其上的真神,以致无惧于世上的威迫利诱,懂得来到天上的宝座前、敬拜真神。
思想:
地方教会,有大的,也有小的,有高耸入云的,也有隐藏于百姓家的。问题终归是一个:所敬拜的是谁?我们能意识到所敬拜的是在天上坐宝座的吗?带领崇拜的牧者或事奉人员:我们如何在敬拜中带领会众穿越地上的屋顶,达到天上那位坐宝座的神的面前?
反思一下,我渴慕的宝座是什么?「宝马」、「宝狮」(或「标致」)的座位?还是「保时捷」、「法拉利」?我在地上所爱的人物或事物有没成为崇拜的对象?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3:14—22
14「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位阿们、诚信真实的见证者、神创造的根源这样说:15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16既然你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我要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17你说:我是富足的,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18我劝你向我买从火中锻炼出来的金子,使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使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抹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19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20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而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起吃饭。21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就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22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人子在信的前半部「骂」得很厉害(昨天看过了),但是从19节开始,他的话是充满了爱意!他坦然表达:「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言下之意,尽管老底嘉教会是骄傲、虚伪、盲目,神还是爱他,没有放弃他,更期待他悔改。我们今天要看看,人子与教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以致他对教会不离不弃?
在信的后半部,可以看到有几个动词,当中蕴藏很深的感情,反映主、神非常希望与教会保持亲密的关系。「责备管教」(19),是父亲对孩子的殷切照顾,正如箴3:12所说:「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又如来12:6:「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不错,我也许不再是小孩子的年纪了,但有这位父、神一生地伴随,在我犯错之时,视我为孩子去苛责,我还不愿意去聆听、接受么?无怪乎耶稣说:「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18:3)
往下看,另一组动词描述人子的爱恋和等候:「我站」、「叩门」、「进去」、「一起吃饭」(20)。(和合本译为「坐席」,原指吃饭)这是近距离的交往,而主与教会本就应有亲密的交往,如葡萄树和枝子接连一样(参约15:4)。只是,曾几何时,基督徒有了成就,往往就会对主冷淡,对世界热情,且把主摒弃在外,自己来作主。然而,立约的主又焉能背弃自己的约?人子在这信的开头表示自己是「诚信真实」的,这包括信实不变的志向,如新郎对配偶忠诚一样。「站着」、「叩门」、「进去」是人子深情的等候,像旧约所记述的耶和华神一样,慈爱、信实地呼唤他的子民悔改。我们能透过这段经文听见他的呼唤吗?愿意敞开生命,让他进来作我的主,以致我与他、他与我可以紧密地相交?
最后,人子还说: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21)。这个动词表示:我的主连国度、荣耀都想与我分享了。这是比世上的财富、成就都要永恒和有价值的。
试想,我若有财富、成就,我会与哪些人分享?若不是我所爱的人,我那会愿意与他分享贵重的东西?主就是这样的爱我,所以他责备我、等我悔改、以致可以把最有价值的、就是他的荣耀也赐给我!
思想:
我有多久没在主的面前安静下来,好好与他交谈了?我有多久没被人责备,以致总是自以为是了?我有多久没在圣经中听见神的话语,得知自己做错了?
表达爱的方式有许多。就以这段经文为例,神用什么方式来爱他的子民?在我的生命中,我经历过神怎样地爱我?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3:14—22
14「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位阿们、诚信真实的见证者、神创造的根源这样说:15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16既然你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我要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17你说:我是富足的,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18我劝你向我买从火中锻炼出来的金子,使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使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抹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19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20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而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起吃饭。21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就如我得了胜,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22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当读到老底嘉教会被责备为「也不冷也不热」(15),我们难免想起自己也可能有过的冷淡的心态,也许会祈求说:「主啊,求你使我心里火热、竭诚事奉。」这样祈求的确是主所喜悦的,也正合乎这信里的教导:「你要发热心」(19)。然而,这封信所指责的不只是半心半意的冷淡而已,因为,在这个喻意中,冷水并不代表冷淡,而温水也其实比冷水、热水都更不可取。原来,老底嘉的附近有歌罗西,那里的水是冰凉可口、可供饮用的,又有希拉波利斯,那里的水是热的温泉水,是有疗效的,所以各有用处。但相对来说,老底嘉的温水却一无是处,拿来喝的话,令人想吐出去。这封信就以温水来影射教会的问题,指他们失去了教会应有的作用。人子又说:「我要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16),这等于说,盐失了味,「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太5:13)。
教会的作用是什么?这可以在信的开头看出来。人子自称为「阿们」、为「诚信」、「真实」的见证人(14),这三个词是同义的,带出一个强调点:人子是真的、可信的、可靠的见证人,而作为「元首」(参1:4—5),他期望教会跟他一样,是可靠、真实的见证人。
问题是:我们的财富和成就能使我们成为真实、可靠的见证人吗?不一定!财富和成就固然可以是神的恩典,但我们要提醒自己,这些「优越」也随时会被撒但利用,使人自满、虚伪、盲目、判断不到真正的价值是什么。老底嘉教会的情况就是这样。他们因为当地盛产「金子」而富有,却没有「火炼的金子」所代表的纯洁。他们有那地著名的「黑羊毛」,却没有「白衣」所代表的「忠贞」。还有,那地卖的眼药是挺好的,但他们的眼睛却是不行,看不见自己属灵生命的问题:「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17),所以人子说:「我劝你向我买……」(18)。
原来,真正的财富和成就是在主里的,因为唯有他能给我们生命的丰盛、生命的救赎、和生命的医治。没有这些真实的祝福,又怎能成为真实、有效的见证人呢?
思想:
金碧辉煌的教堂比一般的教堂更能够见证主的荣耀吗?何以见得?
有好的学历,丰富的知识,甚至对圣经作过深度的研究,是否就能成为诚信、真实的见证人?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3:7—13
7「你要写信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使者,说:『那神圣、真实的,拿着大卫的钥匙,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这样说:8我知道你的行为。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没有人能关的。我知道你有一点力量,也遵守我的道,没有否认我的名。9那属撒但会堂的,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犹太人,而是说谎话的,我要使他们来到你脚前下拜,使他们知道我已经爱你了。10因为你遵守了我坚忍的道,我也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受试炼。11我必快来,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12得胜的,我要使他在我神的殿中作柱子,他必不再从那里出去。我又要把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从天上我神那里降下来的新耶路撒冷,和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13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人子是「那……拿着大卫的钥匙、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7)——这里的「钥匙」显然是一把门匙,因为人子接着就说:「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没有人能关的。」(8)这门是什么意思呢?自从十九世纪宣教事工兴旺以来,不少人将之解释为福音的大门。然而,无论从历史背景或从上文下理去看,都可以看到,人子所针对的问题是犹太人对基督的拒绝和对教会的排斥。
此刻,非拉铁非教会正在吃犹太会堂的闭门羹,所以,人子给他们一个敞开的门,意思是:借着基督,他们可以进到神的面前,没有阻隔地敬拜、亲近神,而有了这天国之门,也用不着会堂了。
这封信充满对非拉铁非教会的欣赏、肯定、和应许。他们力量微薄(「略有一点力量」),却遵守主道(8)。相对来说,犹太人自夸是大卫的子孙、是神所爱的子民,又高举犹太会堂为合法的敬拜之所,但人子却斥责他们为说谎的,因为人子才是那圣洁、真实、拿着大卫之家的钥匙的主。更讽刺的是,非拉铁非教会 才是神所爱的人,又将与基督一同作王,故此人子说,犹太人也要在他脚前下拜(9)。他们既然忍耐地持守主道,他们也必在末世的试炼中得蒙保守(10—11,原是「保守你经过试炼的时刻」而未必是「免去」试炼的意思;见吕振中译本)。人子又应许得胜的人要在神殿中作柱子,不用再被赶,亦即永远与神同在。在此,神殿和神的城不再是旧约的城和殿,而是末后的新耶路撒冷(12;参结48:35)。
这些安慰、肯定、和应许,对我们也十分重要。作为基督徒,我们在社会中往往是少数,甚至被视为边缘群体。多少时候,基督徒被主流社会所排斥。最近,在我们以为是基督教国家的美国,那儿的大学也竟然把学生福音团契排拒于大学的合法团体之外,不准许他们有正式的社团身份和活动,这不是与非拉铁非的经历相似吗?如果我们的自我身份是以这世界作为标准的,我们很难坚定地持守真道。但感谢主!我们是神所爱的,我们在永恒的国度中有非常肯定的地位。我们像是圣殿的柱子,永远与神同在。让我们铭记这段经文所说的应许;面对世界的排斥,知道自己在主里有蒙爱的身份、地位、尊严。
思想:
这封信把非拉铁非教会和犹太人对立起来,是教导我们去怨恨那排斥我们的人吗?我们怎样能很有恩慈地去面对别人的排斥呢?
就算我们没有在社会上被排斥,我们也要问问自己:我的自尊和自我身份是建立在什么的基础上?是完全倚赖周围的人的尊重和接纳;还是,在永恒的主的爱和应许中活得有信心和尊严呢?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3:1—6
1「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使者,说:『那有神的七灵和七颗星的这样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就是名义上你是活的,实际上你是死的。2你要警醒,坚固那些剩下、快要死的,因为我发现你的行为,在我神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3所以,要记得你所领受和听见的;要遵守,并要悔改。你若不警醒,我必如贼一样来到;我几时来到你那里,你绝不会知道。4然而,在撒狄你还有几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会穿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是配穿的。5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我也不从生命册上涂去他的名;我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的众使者面前,宣认他的名。6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这封信一开头就让我们看到撒狄教会的问题十分严重。人子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就是名义上你是活的,实际上你是死的。」(3:1)这里用了两个鲜明的对比来指斥他们的失败,就是有名无实、虽生犹死!这些对比带出很微妙的修辞和讽刺。在当时,撒狄是个享有盛名和几百年历史的城市,但是在第一世纪初,经过一次突而其来的地震,建筑物都给摧毁了,其后重建起来,已再没有以往的辉煌。试想,撒狄教会既然是名实不符,他们不也像那城一样有名而无实了吗?至于另一个对比,生和死,却是与人子的死和生成为反衬的,因为主是「死过又活」的(参1:18、2:8);但是撒狄教会的生命却刚好相反:他们是曾经活过,却又是快死的。人子督责他们,说:「你要儆醒,坚固那剩下、快要死的……」(和合本译为「衰微」,那字在原文就是「死」(2a),言下之意,撒狄教会正在死的过程中,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的生命是感受不到有动力的。经文并没有具体说出撒狄教会错在哪里。没有爱心?与世俗妥协?还是没有为主作见证?其实,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动力了,所以人子所批评的是他们的「行为」(1,2):「我见你的行为,在我神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2b)——这里的完全,不是要求完美(perfect),而是说,他们没有一样是「做得成」的(complete)。挂了基督徒的名,却没有在行为上动起来,这就如雅各书所说: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雅2:20)。
我们也许说,幸好我的属灵生命还不至于奄奄一息。但要小心!在安舒的环境中,人是最容易「打瞌睡」的。撒狄教会座落在一个有好名声又没有逼迫的城市中,起初也许只是「不儆醒」,结果却是不知不觉「死」(「衰微」)了,这是我们的鉴戒。还有,经文不仅为我们提出了警告,也同时记述了主所教导的起死回生之法:「所以,要记得你所领受和听见的;要遵守,并要悔改。」(3)原来,主耶稣的福音是包括所有要求门徒去遵守的教训的(参太28:20),我们只要回想和理解那些教训,立志去遵行,生命必有转机。又只要愿意悔改,主是会赐我们力量去付诸行动的。属灵生命的动力在于圣灵,也在于神的眷顾与带领。人子在信的开头自称为「那有神的七灵和七颗星的」(3:1),那是表示他有生命的资源,能差遣神的灵和使者去帮助我们(参1:20),使我们得复兴。
思想:
要避免陷入名不符实、生了又死的情况,信主的人必须知道主耶稣吩咐他的门徒遵行他的教训。我们怎样能在传福音时为人指出要遵行的教训是什么?怎样能够精简有效地帮助人去明白主的教导,从而遵行?
我是否处于一个安舒的环境,以致对信仰可以掉以轻心?我是否居于城市,天天营营役役地为肉身的生命找生活,却无瑕去善待神所赐的属天生命?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2:18—29
18「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使者,说:『神的儿子,那位眼睛如火焰、双脚像发亮的铜的这样说:19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20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容忍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教唆我的仆人,引诱他们犯淫乱,吃祭过偶像之物。21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她却不肯悔改她的淫行。22看吧,我要使她病倒在床上。那些与她犯奸淫的人若不悔改他们的行为,我也要使他们同受大患难。23我又要杀死她的儿女,众教会就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我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各人。24至于你们其余的推雅推喇人,就是一切不随从这教训,不明白他们所谓撒但深奥之理的人,我告诉你们,我不会再把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25你们只要持守那已经有的,直到我来。26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27他必用铁杖管辖他们,如同打碎陶器,28像我也从我父领受了权柄一样。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29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在这封信中,人子耶稣很具体地列述推雅推喇教会值得称赞的地方: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18),他更指出,他知道他们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这样看来,相比于失去起初爱心的以弗所教会(2:1—7),推雅推喇教会是更得到主的欣赏了。但主也有责备他们,说:「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20),这「一件事」相比于别迦摩教会有「几件事」给主责备(2:14),似乎好一些吧!事实上,推雅推喇教会的错失看上去好像不大严重,因为他们没有大规模去跟从错误的教导,他们只是「容忍」某些人去教导人(20),但主疾言地指出,他们所容忍的人其实是绝对不可容忍、也不容放过的(21—23)。
他们容让了「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耶洗别在这里是个代号。在旧约中,耶洗别是一位臭名昭彰的、拜巴力的女人,她嫁给以色列王为后,就引以色列人去拜迦南的偶像,又兴起数以百计的假先知,与神人以利亚对抗,更追杀以利亚(王上16-21)。这里用上耶洗别作为喻象,可想而知,在推雅推喇教会出现的是一些危害信仰的假道理,这不会只是教义有瑕疵,或者生活失见证而已,而是有人在教会中推行别的宗教,有点像保罗在加拉太书所指斥的:「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加1:6—7)我们在信中可以看到这假宗教的一个特色,就是常说「撒但深奥之理」(24)。原来,那时的希腊文化崇尚所谓深奥的哲理,而耶洗别把这些深奥之理加在信徒身上(20节「我的仆人」是指为主作见证的信徒),好像担子一样,令人以为要有深奥之理才能得道、或成为更好的信徒,但主称这理为撒但之理,又教训推雅推喇教会说:「我不会再把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你们只要持守那已经有的,直到我来。(24—25)」
今天,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别的宗教和别的哲理,都是应该尊重的,但也许亦有一些像耶洗别一样有野心、有势力的人,想将别的哲理加在基督教信仰中。若此,教会便要提防。信徒是主的仆人,要紧记主的话:持守基本的真理,不要容让别的宗教或理念成为我们难担的担子。
思想:
信徒在未信主之前可能研究卜卦、玄学、堪舆学之类。但信主之后,可以继续潜修吗?可以不信道教而去修练道家的气功吗?主的意思会是怎样?
耶洗别带着四百五十个巴力的先知上迦密山与以利亚先知对抗,他们的功力一定不小。你想得着他们的能力?还是效法以利亚先知去祈祷仰赖主?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2:12—17
12「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两刃利剑的这样说: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在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否认对我的信仰。14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唆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使他们吃祭过偶像之物,并且犯淫乱。15同样,你那里也有人服从了尼哥拉派的教训。16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很快就到你那里来,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17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的名字,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认识。』」
这是写给别迦摩教会的信,信的内容很严厉。人子在信首自称「那有两刃利剑的」(12),意味他是严厉的审判者。信中可见到有赞许教会的话(13),但弹劾、警告的话似乎是更加显著(14—15)。从主对别迦摩教会的赞许可以见到,他们在信仰上十分坚定,没有弃绝主的道,但这样的教会,何以会落在一个受到责备的光景?他们究竟在那些问题上跌倒?这实在值得我们从中得到警惕。
别迦摩是个有「撒但座位」(亦即:「撒但宝座」)的城市,这表示城中有庞大的撒但权势,这包括敬拜凯撒的庙宇和膜拜各个异教神祗的祭祀活动。教会并未向这些撒但权势低头,相反的,他们坚守主名,甚至有人为主殉道,他们也一直没有背叛主。不过,明枪易档,暗箭难防,教会中出现了「巴兰的教训」,也就是说,教会有假教师用似是而非的道理去误导人。这些教师好像旧约民数记所说的假先知巴兰,为了贪财,不顺从上帝的指示,却尝试绊倒以色列人,诱惑他们去犯罪、行淫(参民22—34,31:16;彼后2:15)。这些教师的错谬不在于直接叫人背弃主,却在于诱惑人在生活上与世俗妥协,放纵情欲,随之而产生叛离上帝的心意。他们教唆说:信心坚定的人可以放心吃祭偶像之物;但是那些误信这话的人,最终是怀着妥协的心态去吃。因为在异教盛行的别迦摩,要跻身于社群中得到认同、得着好处,就往往要在拜偶像的场合中饮宴,在当中吃祭物。这样,妥协者被巴兰的教训绊倒了,得到的是短暂的好处,失去的是对主的见证,久而久之,更被世俗同化或腐化了。「并且犯淫乱」,是指他们在行为上与世人同流合污,不再忠于主。
今天,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未必像别迦摩那样充斥着对凯撒和异教的敬拜,但这封信仍然在提醒我们,要慎防撒但借着世上的利益诱惑我们:名、利、吃、喝,这些看来是生活上的事,表面上未必抵触信仰,却可以迷惑人心,使人与世界妥协,皈依地上的权势(参约2:15—17)。难怪主要严厉地警告教会:你当悔改!主又应许给得胜者「隐藏的吗哪」和写着新名的「白石」。吗哪是神所赐的属天粮食,而白石,按其中一个可取的解释,是筵席的门券,因为罗马帝国时代还未有纸张,一般做法是把石头用作盛宴的门券,但主说,他要赐人末世的丰筵,这比今生的吃喝更美好、更长远、更值得渴慕。这些福祉价值无穷,却只有那些领受主恩典的人才看得见和享用得到。
思想:
在现今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或物是我最喜欢的,或最渴慕的?我有没有让这些事牵制我,使我沉迷?我可以坦然向主交代这些事吗?我可安然为这些事向主献上感恩吗?
在职场或营商的环境中,我们需要与不认识主的人建立合作的关系,一起工作或营运生意。试过要一起上香、拜偶像吗?我在当中有表达自己的信仰立场,拒绝妥协吗?试过在工作关系中遇上价值观的冲突吗?能清楚意识到主耶稣在我的职场中指引我,使我作忠心的仆人吗?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2:8—11
8「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了的这样说:9我知道你的患难和贫穷—其实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的所说毁谤的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而是撒但会堂的人。10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看哪!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使你们受考验,你们要遭受苦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11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这封信充满令人感到沉重的字句:「患难」、「贫穷」、「受苦」、「下监」、「至死忠心」等。我们只要稍为用心读,便会看得出士每拿教会此刻正无可奈何地受着压迫。第9节说,他们经历「患难」(9a),这与当时的凯撒敬拜有关,因为士每拿与以弗所相似,是奉行凯撒敬拜的城市,基督徒若不顺命敬拜凯撒,便会受到打压。还有,士每拿教会是「贫穷」的(9b),这除了指生活的困迫,也意味着他们在社会上地位不高,没能力去争取豁免。原来,犹太人因信奉一神,在罗马帝国中得到豁免,可以不用敬拜凯撒,而基督教是犹太信仰的分支,本应也得到宽待,但是,士每拿会堂的犹太人排斥基督徒,向管治者说毁谤他们的话(9c),以致教会受到无情的逼害。
教会受逼迫是历代常有的事。我们在第10节读到主的预言,说士每拿教会将要受苦,其实逼迫的苦况在教会历史中一直有所发生。主又随而对士每拿教会发出安慰、鼓励和应许,这些话也当然可应用于今天。但要注意,这封信用了强烈的措词,称那些排斥基督徒的犹太人为「撒但会堂」(synagogue,即「会堂」、或「会众」),这是愤怒的表现,但不等于教导我们去咒诅那些逼迫教会的人。启示录是从末世争战的角度去看逼迫,指出这背后有撒但的权势。如果世人敬拜或依附地上的权力去加害神的教会,最终也会成为魔鬼的工具。
我们需要从末世的角度去看教会所经历的苦难。主说,「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10a),这是基于主自己曾为我们受苦,也曾为我们得胜。他是「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了的」(8),他正在帅领我们去面对今天的十架。士每拿教会「要遭受苦难十日」(10c),这十日喻意末世的试炼是有期限的,这好比但以理受试验十天,成为了美好的见证(但1:12)。在逼迫试炼中,会有人被下监(10b),会有人殉道;但主应许至死忠心的要得「生命的冠冕」,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10d—11),这些应许都将会在末世的审判中得到完全的应验。
这段经文充满颠覆的判语:士每拿教会贫穷;却其实富足。那些自称是犹太人的,其实不是犹太人;他们所迫害的基督徒却才是真正的子民。患难,原来是试炼。忠心至死的,就如主死过又活一样,反而得生命。启示录教导我们,要懂得从这超然和终末的角度去看人生,以致无惧于逼迫。
思想:
作为基督徒,我是否重富贵而轻情义?我对于祸福的追求是否与世人一样,还是有别于世界?
我有没有为信耶稣付上任何代价?有没有着意从圣经的角度去判断是非,作抉择,或衡量事物的价值?
世上其实有无数基督徒在受逼迫。我试过因信仰的缘故而受逼迫或经历患难吗?我曾否在苦难中意识到主的同在,因而感到有盼望?我是否愿意默想主的十字架,和借着圣经的话语去认识苦难的意义?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2:1—7
1「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说:『那右手拿着七颗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这样说:2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容忍恶人。你也曾察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3你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而不困倦。4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抛弃了。5所以你要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且要悔改,做起初所做的工作。你若不悔改,我要到你那里去,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6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派的行为,这种行为也是我所恨恶的。7凡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得胜的,我必将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这是七信(启示录2-3章)的头一封信,是人子吩咐约翰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使者」在犹太的用法可代表群体(2:1)。
这信与其他六信的结构十分一致,是由几个部分组成:信的开头,是人子对约翰的吩咐,以及人子的自称(2:1)。信的核心部分,是人子对教会的称赞、以及对教会的责备、教导、警戒(2:2—6)——这部分的句子往往以「我知道你……
」或「然而……」作开始。在信的结束处,是一句在七信中重复出现的劝谕:「凡有耳的都应当听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还有一句以「得胜」作为焦点的句子,道出人子对得胜者的应许(2:7)。
以弗所教会得到称赞,是因他们劳碌、忍耐、不容忍恶人、能判别先知的真假,并且恨恶那些偏离正轨的人的行为。这些长处反映他们重视信仰和道德的纯正。以弗所是个充斥着异教歪风的大都会,又是敬拜凯撒的一个重镇。教会能在世俗冲击之下站稳立场,持守真道,拒绝和行恶者(尼哥拉党也许是个例子)妥协,这不是已经「得胜」了么?主为何还严责他们,甚至警告:若不悔改,就把灯台挪去(使教会不再发光或存在)?
他们的失败在于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2:4)。这起初的爱心不只是一般人所说的爱心,而是指他们当初所体验的、耶稣钉十架的舍己大爱。他们因为听、信福音,接受了神的恩惠,也就领受了爱的诫命:爱神、和爱人(参可12:28—31、太22:37—40)。这正如约壹所指出:「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参约壹4:7—21)。这爱既源自神的慈悲和怜悯,也就叫人谦卑、温柔、愿意体谅人,而不只是高举知识,或自恃明白真理而夸口(参林前8:1,13:1— 3)。须知,这从神而来的爱也是教会的本质。没有了这爱,我们容易流于自义,甚至越是勤劳事奉、有所付出,就越看不见自己在基督里本是蒙恩的人。
试问教会爱真理、恨不义,耶稣怎会不欣赏、不予以肯定?但当爱心变得麻木,显不出神的恩慈,那时,教会的本质便失去了,快要像不结果子的树被砍下来。人子发出警戒,是要挽回这个景况,而他也同时向教会发出应许:只要重拾起初的爱心,靠着圣灵得胜,便得赐生命树的果子——得以生长、结果、欣欣向荣。
思想:
在不友善的环境中,在敌对势力欺侮下,我们的爱心往往受到考验,甚至受伤、萎缩。我们值得反思一下,有没试过这样的情况,因而失去爱心?
若因信仰而受逼迫,我除了坚持真理和公义,会不会也转眼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稣?还是单把目光投在自己或敌人身上,让愤激与伤害腐蚀我原有的爱心?
随着知识增加,批判能力提升,我们会不会变得好像约拿先知一样,嫉恶如仇却忘记主的慈爱?随着教会的事工频繁,我们因活动多而越来越忙,可还有空检讨自己事奉的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还是出于爱神、爱人的心?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1:10—20
10有一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11说:「把你所看见的写在书上,寄给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12我转过身来要看看是谁的声音在跟我说话。我一转过来,看见了七个金灯台;13在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的,身穿垂到脚的长袍,胸间束着金带。14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他的眼睛好像火焰,15双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得发亮的铜,声音好像众水的声音。16他右手拿着七颗星,从他口中吐出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好像烈日放光。17我看见了他,就仆倒在他脚前,像死人一样。他用右手按着我说:「不要怕。我是首先的,是末后的,18又是永活的。我曾死过,看哪,我是活着的,直到永永远远;并且我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19所以,你要把所看见的事、现在的事和以后将发生的事,都写下来。20至于你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颗星和那七个金灯台的奥秘就是:七颗星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个灯台是七个教会。」
我们前天和昨天从这段经文看过了约翰和人子的角色:约翰是先知,而人子耶稣基督,是君王、祭司、也是审判之主。今天,我们要看看教会作为金灯台的角色。
在人子的异象中,人子出现在七个金灯台中间(13),这金灯台该是个颇为重要的喻象,因为人子亲自为之作出解释,说「七个灯台是七个教会」(20)。启示录一开始就以书信的形式指出那是亚西亚的七个教会(1:4),约翰看见异象之前,那大声音也是这样吩咐,要他把所看到的写给那七个位于亚西亚的教会(1:11),而到了第二至三章、即本段的下文,我们亦将会读到七封信,对象亦是这七教会。然而,金灯台这个喻象,含意丰富,所指的显然不只是历史中的这七教会而已。这里的灯台既有七个之多,数目远超旧约圣殿的那一个,这「七」就很有可能是指「全部」了。那七教会,乃是末世「所有」教会的代表,就如旧约的信息可能应用于新约的基督徒,启示录的七教会也可以代表这末世中所有的教会。
金灯台是圣殿的陈设,象征神在旧约子民中的临在和光照。人子耶稣基督在灯台中间出现,也就是神临在于教会中,让教会显出神的光辉。人子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17),这与主、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1:8)是同一意思。耶稣基督就是主、就是神,而他已来到了这个世界,以致神的临在不再受限于昔日的圣殿。在这末世,国度已临,天地是神的殿,教会是被放置于天地之间的金灯台,承担着见证的使命。我们是否已被人子修理干净,可以燃点起象征圣灵的灯油,在这末世中发出见证神的光辉?
我们若明白这幅贯串旧、新约的图画,也就更了解耶稣基督为祭司、为君王、为审判者是什么意思。他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5:25),他不就是那献上自己的大祭司么(参来9)?他以真道洁净我们(参约15:1—3),岂不就像祭司修整灯台的灯烛一样么(2:1)?他不也是教会之首(参弗1:23),又是国度的君王(1:5、19:16),在监察、审判我们么?
思想:
我们这些「返教会」的人,素常忙碌于教会的活动中,也许亦主意多多,但可有意识到耶稣基督才是真正的主、站于教会的中间、监察我们的一切?
现今教会的处境,像是有祭司修理、燃点得光亮的?还是堆满着灯烛、丑陋无光的?是放在枱上的、还是在斗底下的?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1:10—20
10有一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11说:「把你所看见的写在书上,寄给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12我转过身来要看看是谁的声音在跟我说话。我一转过来,看见了七个金灯台;13在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的,身穿垂到脚的长袍,胸间束着金带。14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他的眼睛好像火焰,15双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得发亮的铜,声音好像众水的声音。16他右手拿着七颗星,从他口中吐出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好像烈日放光。17我看见了他,就仆倒在他脚前,像死人一样。他用右手按着我说:「不要怕。我是首先的,是末后的,18又是永活的。我曾死过,看哪,我是活着的,直到永永远远;并且我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19所以,你要把所看见的事、现在的事和以后将发生的事,都写下来。20至于你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颗星和那七个金灯台的奥秘就是:七颗星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个灯台是七个教会。」
昨天看过这段经文述及的、见异象的约翰。今天,我们集中看经文所详述的人子的异象。
约翰转身看见的是七个金灯台,而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的」(13a),这位显然是启示录从开始就提到的耶稣基督(1:1)。按福音书记载,耶稣素来自称「人子」,及至启示录成书之时,教会对于「人子」为弥赛亚的称号已十分明白。这「人子」的称号来自但以理书七章,那里讲及「一位像人子的」,在「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7:13-14),这话正好也是启示录对耶稣基督的写照(见5:9-10)。这是因为耶稣「曾死过,现在又活了」(18),完成了救恩,成为配受敬拜的基督(参5:9-10),这样就成全了但7:13-14、有关国度来临的预言。
经文又借用了许多旧约的意象来描绘人子的异象(13b—16):束着金带的长衣,是君王或祭司的尊贵服饰(参但10:5);头和发皆白,是亘古常在者的特征(参但7:9);眼目如火焰,表示能鉴察一切;脚像光明铜,是纯净、公义、力量的表征(参但10:6);如众水的声音,是神的声音(参结43:2);口中出来的利剑,是审判的话语(参赛11:4);面貎如日放光,是主的威荣(赛60:19)。从经文所指涉的旧约经文看来,约翰是用旧约的意象带出意思,而不纯粹是描绘实物而已,由此可见启示录不是按字面直解的,而是从经文的语境去理解的。
上述的意象拼合起来,除了显出人子的神圣,也同时绘写人子为君王、为祭司、为审判者。有关耶稣是君王和祭司,我们在启示录的开头(1:5—6)早已读到了,现在,来到人子的异象这一段,更明显可以看到的,是耶稣为审判之主的角色。他的眼目如火焰,看透我们的一切,他脚像光明铜,要把黑暗踏毁、烧尽,从他口中出来的真道,好像一把两刃的利剑,要分清正邪,惩罚恶行。我们能逃得过这位神圣、大能的主的终极审判吗?
我们将要在启示录的其余章节中,读到更多有关末世审判的经文,而人子的异象正是往后这些内容的起始点。
思想:
我认识耶稣基督有多少?我未必能用肉眼看到他的模样,但我的心灵是否看得明人子的异象,见到他作为君王、祭司、审判主的威荣?
耶稣基督在我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是温柔的主、慈爱的主?是荣耀的主、大能的主?可有忘记他也是疾恶如仇、不放过罪恶的主?我的生活和生命可以经得起他神圣的审判吗?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1:10—20
10有一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11说:「把你所看见的写在书上,寄给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12我转过身来要看看是谁的声音在跟我说话。我一转过来,看见了七个金灯台;13在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的,身穿垂到脚的长袍,胸间束着金带。14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他的眼睛好像火焰,15双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得发亮的铜,声音好像众水的声音。16他右手拿着七颗星,从他口中吐出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好像烈日放光。17我看见了他,就仆倒在他脚前,像死人一样。他用右手按着我说:「不要怕。我是首先的,是末后的,18又是永活的。我曾死过,看哪,我是活着的,直到永永远远;并且我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19所以,你要把所看见的事、现在的事和以后将发生的事,都写下来。20至于你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颗星和那七个金灯台的奥秘就是:七颗星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个灯台是七个教会。」
昨天查看了1:9,那节原也是本段的首句。约翰在1:9介绍过自己,随之便述说他在拔摩岛见异象的经过,而接续的这段,1:10—20,记述的就是所见到的人子的异象。从叙述的角度,这段有三个人物:一、异象中的人子;二、代表教会的金灯台;三、见异象的约翰。我们今天就先看约翰,看他的角色是什么。
我们在这段的开头和结尾读到他的经历:他是被圣灵感动、听到有声音向他发出吩咐,随而见到异象的(10—11),这经历使他与旧约的先知相似,伟大的摩西也曾经在山上听到耶和华发出的声音(参出19:16、20,结2:1—2、3:12)。约翰又像以往写书的先知,被吩咐把所看见的写下来(如耶30:2、36:2)。其后,他看到了异象之后,就仆倒,但「人子」按着他说:「不要惧怕」,此时,人子就为他解释异象的意思,并像先头那声音一样,吩咐他把所看到的写出来(17—19)。约翰这些仆倒的反应、以至得安抚和得启示的遭遇都是但以理先知曾经有过的(但8:15—27、10:4—21)。经文的叙述充分反映约翰是先知的身份,也就是说,他所写的书卷有先知的权威。
约翰除了是先知,是经卷的作者,也同时是天启异象的领受者(Apocalyptic Seer,参1:1)。在启示录的记述中,他先后四次,听到有声音对他说话、被圣灵感动、然后被带到一个地方去看异象。本段1:10—20记述的是第一次,发生于拔摩岛,此后还有三次,约翰先后被带到「天上」(4:2),到「旷野」(17:3),和到「高山」上(21:10),每次他都看到不同的异象,当中的情节各有不同。书中的内容看来好像错纵复杂,但若看到当中有这四次「约翰见异象」的记述,我们便可轻易地把全书分为四大段,随而抽丝剥茧地去窥察书卷的脉络。
启示录的异象在形式上与犹太天启文学相似,但约翰从开始就把自己的先知身份说明白,让我们知道,他并非天启论者而已,他乃是得到了神透过异象向他发出启示,使他说出先知的预言。所以,我们要用心读,只要读得明这些异象,也就听得见先知的声音,得到警惕和教导了。
思想:
启示录的内容表面看来很奇特,所以有人很喜欢这书,亦有人很抗拒这书。你对这书的印象和感受如何?
喜欢这书的人可能想借这书「未卜先知」。然而,先知的主要工作是让人能未卜先知呢,还是让人得着警惕?
不喜欢这书的人往往是觉得这书古怪莫测。然而,若这是神的启示,你愿意立志把书中的预言读明白吗?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1:7—9
7「看哪,他驾云降临;众目都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地上的万族要因他哀哭。」这是真实的。阿们!8主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 ,是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9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在耶稣里和你们一同在患难、国度、忍耐里有份的,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
我们把7、8、9节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三节有微妙的连系,带出启示录当中一些重要的主题。昨天对焦于7—8节,强调的是主耶稣的再来。今天,续看第9节,便看到经文所强调的是耶稣的患难,而这是与上文有呼应的,因为先后都涉及了「见证」和「患难」。上文说,耶稣基督是至死忠心的见证者,又流血救赎我们(5),亦是「被刺」的主(7)。来到第9节,约翰自称为弟兄,又自称为一同有份于耶稣里的「患难、国度、忍耐」的,而他此时也正为「作见证」以致被放逐到拔摩岛。不难看到,作者在这里刻意指出「患难」和「见证」的必然性。这与保罗的教导相似:「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参徒10:22)。
进而言之,约翰把自己的身分描述为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份」,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同有份」(partakers)是作伙伴、分享某些共有的事,而在这段经文中,所指的是耶稣基督的患难。上文第5节早已指出,耶稣的身分是「忠信的见证者、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为世上君王的元首」,这一连三个名词正好与「患难、国度、忍耐」互相呼应。言下之意,约翰弟兄有份于耶稣里的国度,也就有分于他的患难和忍耐。换言之,我们信了主,就属于他的国度,好比与他一起作王,而我们作王的方式亦与他一样,是透过患难和忍耐。于此,约翰鼓励主内弟兄姊妹在末世的患难中要忠心、坚忍,等候主荣耀的再来,
在启示录这卷书中,我们到处读到有关末世的灾难,也到处看到神在历史进程中掌权,借着耶稣基督施行审判和拯救。这些要旨:末世的灾难、神的主权、基督的审判和拯救,彼此交织着,构成启示录的主题,而这三节经文,1:7—9,仿佛开宗明义的把这交织而成的主题引介出来。
神是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8),这对于基督徒来说是多大的安慰!教会身处这末世,面对许多苦难和凶险,好像小孩子走在颠簸的路上,举步维艰,但我们的神好像父亲,从路的开端到路的终结,他一直在!他容许孩子走在艰辛的路上,却以大能保守、搀扶,让孩子能走到底,成功、得胜!我们若知道这位全能的父神由始(阿拉法)到终(俄梅戛)都掌管一切,就应该有信心,愿意去承担耶稣里的患难与忍耐。
思想:
可有想过,能在患难中忍耐、至死忠心见证主,是「王者」的风范?
我们有分于神的恩典,往往都乐意分享生活上的美好,但可曾想到:患难与忍耐亦是我们在基督里所共有的荣耀?我是否愿意承担使命?是否勇于分担苦难?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1:7—9
7「看哪,他驾云降临;众目都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地上的万族要因他哀哭。」这是真实的。阿们!8主神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 ,是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9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在耶稣里和你们一同在患难、国度、忍耐里有份的,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
乍看,这三节都很独立:第7节描述主再来,第8节是主、神的自述,第9节是作者在自述。这三个句子好像各说各的,没有明显的关系。然而,若细心查阅上文下理,便会看到彼此之间甚有关连。7—8节述及主耶稣和主、神,这与上文、书信的引言所提到的永在的神和耶稣基督是前后呼应的,在神观方面前后一致。至于第9节,则在受苦的意义上把上下文连系起来,因为上文歌颂的是耶稣基督用自己的血救赎我们,而第9节就以耶稣的患难一词带出约翰自己是为耶稣作见证而受苦,流落在拔摩岛上。
今天,我们先看7—8节。表面上,7—8节是独立的句子;但其实,它们是一唱一和的。第一句宣告受患难的主耶稣将要荣耀的再来(7),第二句就宣告主、神的自有永有和全能(8)。这两句是以一种先知启示的形态说出,学者称这形式为「先知神谕」(prophetic oracles),即是先知发出启示时的宣告。借这些宣告,作者不但呼应上文1:4b,重申神的「今在、昔在、以后永在」,又呼应上文1:5—6,宣告那位受苦、受死、复活的主耶稣将会再来,他更宣告:主再来的时候,他是驾云降临、众目都要看见的,意味着神的荣耀的国度在那时将要完全地彰显——这里引用的是但7:13:「人子驾着天上的云而来」,这话是关乎弥赛亚来临的,在启示录的预言中,这话进一步指向基督的再来。
第7节的下半节:「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地上的万族要因他哀哭。」这里引用的是亚12:10:「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那位;他们必为他悲伤」。耶稣在十架上被人拿枪扎他的肋旁,这话已应验了(见约19:37),但启示录进一步告诉我们,在他荣耀再来之时,还有地上万族的人都要仰望他,并因他而哀哭。那些人就是在心灵中刺他的,即不信他、抗拒他的人,来到终末之时,大家都会见到主荣耀地再来。哀哭,可以有两方面的意思。在这末世中,有无数的人仰望十架,哀哭悔改,接受主;然而,哀哭也可以是审判之下的哀哭,地上的万族,其实也包括很多眷恋地上生活的人,他们漠视和拒绝天国的真理,最终要被拒于神国之外,哀哭切齿。
「主必要来!」(参林前16:22)是教会从起初所领受的真理和持守的信念。启示录对此十分强调,说:「这是真实的。阿们!」我们是否明白这个道理?是否愿意在主再来之先,接受他的救恩、为他作见证呢?
思想:
我们经历过痛苦的「哀哭」吗?令我们哀哭的会是什么事呢?不就是人生的各种苦痛,如病患、失意、亲情的撕裂么?可有想过,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背负了这一切:他受最大的苦,以无罪之身受刑责,彻底被离弃,像是与神撕裂一样。为的是救我们脱离罪恶,成为神国的子民。
我们何苦等他再来之时才转眼仰望他呢?何不现时就悔改,以免到审判时跟抗拒他的人一起切齿哀哭?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1:4—6
4-5约翰写信给亚细亚的七个教会。愿那位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神,与他宝座前的七灵,和那忠信的见证者、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世上君王的元首耶稣基督,赐恩惠和平安给你们。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从罪中得释放,6又使我们成为国度,作他父神的祭司。愿荣耀、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启示录除了有天启文学的特征、有预言的本质(参上段),亦同时有书信的写法。我们在启4—6看到的是书信的卷首语。首句指出写信人是约翰,收信人是亚西亚的七个教会(4a),接着就是一句问安:愿「赐恩惠、平安给你们」(4b—5a)。这样的写法并不出奇,因为当时的书信一般都是这样开始的,而「恩惠、平安」的祝愿则是新约书信中常见的问安。
奇妙的是:在这个惯常的写法中,作者加插一段非凡的文字去称谓那位赐恩惠、平安的神。这包括三个词:一、「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神」;二、「他宝座前的七灵」(在启示录,「七」可以说是整全的意思);三、「那忠信的见证者、从死人中复活的首生者、世上君王的元首耶稣基督」(4b—5a)。这三个词仿佛就是「三位一体」的表述,只是,圣子耶稣基督排在最后,而称谓他的那词是最长的,呈现高潮的气势,并且,紧接着的一句又是有关于耶稣基督的、是圣子工作的阐述:「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从罪中得释放,又使我们成为国度,作他父神的祭司」(5b—6a)。还有,紧接于这句长句之后,是归给耶稣基督的颂赞:「愿荣耀、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6b)这样,如上指出,耶稣的身份、救赎的工作、以至他当得的荣耀都给一一诉说了,占据本段的大部分篇幅。
敬拜耶稣、歌颂他的救赎大功、归顺他、作他国度的子民——这正是启示录全卷要带出的信息,而卷首语这里透露的是这信息的端倪。在启示录成书的时代背景中,这样去敬拜耶稣,是受到犹太人的排斥和罗马人的压迫的。犹太人知道神是自有永有的,但他们拒绝相信耶稣与神同等。罗马人正统治着当时的天下,当然不敬拜耶稣,却敬拜凯撒,并要求天下的人俯拜于凯撒的宝座之下。启示录成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教导、提醒所有的人,那「坐宝座」的其实是神,「为世上君王元首的」其实是耶稣基督,而耶稣才是配受敬拜的。试想,那因敬拜耶稣而面对逼迫、生命受威胁的基督徒,得知耶稣基督已经「从死里首先复活」,不是得着莫大鼓励么?当世界引诱我们,要我们离弃神的真道,我们不当紧记着耶稣是「那忠信的见证者」?「忠信」在原文是「信实、忠心」的意思。我们若效法耶稣去「忠心作见证」,那就是坚持到底、至死忠心了。「作见证者」这个名词,在原文与「殉道者」是同一个字哩!
思想:
我对神认识有多少、有多全面?我能理解或欣赏这段经文对神和对基督的论述吗?我愿意让这经文加深我对神的认识吗?
谁在我的生命中作君王和元首,叫我去听命于他?我畏惧的是谁、服事的是谁呢?
过去历史中出现过不少逼迫基督徒的帝王或政权,但有哪个活得比神的国度更加长久呢?
作者:吴慧仪博士
经文:启示录1:1—3
1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要他将必须快要发生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他差遣使者指明给他的仆人约翰,2约翰就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见证出来。3诵读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时候近了。
这三节经文是整卷启示录的标题和引子。
标题的一开头就是个名词:「耶稣基督的启示」(1a),这就给全书定了一个题目。「启示」这字(Apocalypse)与成书的背景中的天启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是有点关系的,因为启示录在写法上有这种所谓天启文学的一些特征,不过这里的「启示」一字是用作行动的名词,所说的是:耶稣基督要把末世的救恩和审判启示出来,这就是启示录的内容要旨。
从这个题目往下读下去,是有关「耶稣基督的启示」的几方面说明:
这启示从何而来?是「神赐给他」的。(1b)
启示的内容是什么?是「必须快要发生的事」。(1c)
启示的目的和对象?「指示他的众仆人。」(1d)
启示的传达方式?「他差遣使者指明给他的仆人约翰。约翰就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见证出来。」(1e–2)
这最后一项正好引介出启示录的内容,因为读者将会在书中看到有使者(即天使)指引着约翰去观看异象,而异象所绘述的正是末世必要快成的事。
如果问:这标题于我有什么关系?那就得注意,启示录是为「指示他的众仆人」而写的,而「众仆人」就包括了我!我们往往以为神的仆人一定是先知、牧师、传道人,又或者那些肩负教会要职的才算是神的仆人,但是按着启示录的用法,「仆人」一字是指所有跟从主的门徒:凡是相信耶稣、称他为主的,都是神的仆人(参1:1、2:20、7:3、19:2, 5、22:3, 6)。这就提醒我们,凡是作基督徒的,都要以仆人的心态去服侍主。从新约的字义去理解,「仆人」意味着一个从属的位分,就如当时的奴隶,一生属于一位主,顺服他,听命于他,为他工作。所以,我得问自己:我是否这样谦卑、忠贞不二的去敬拜、事奉主耶稣呢?
这样理解的话,第3节于我就很有意思了,因为这一节说出神对他的仆人的要求和应许。读启示录的人往往被书中那些奇特的异象所难倒:不是排斥,就是过分热衷寻求为异象「解码」。然而,第3节指出,书上的「预言」才是最要紧的。预言固然谈及未来,但其作用却是向人发出劝勉、教导、警惕,而启示录的写作目的正是要劝勉、教导、警惕。对启示录感到好奇的人很多,但唯有那些在预言中听见神的道而遵守的人,才会在终末的日子得着所应许的福。
思想: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很少机会去体会如何作仆人,而一般人也只会梦想做「打工皇帝」,不会乐意当仆人。那我呢?我有没有被卷进在这世俗的潮流中,作了工作的奴仆、金钱的奴仆、或情欲的奴仆呢?又或者,我是逆流而行,以服侍主的心态去作工呢?
我是否意识到自己是神的仆人,把生命的主权交给他?是否明白神的道去听命于他?我有没有在职场上或教会中为神工作?是否以仆人的心态去事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