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目录
6月30日 先顺服神還是先顺服人的制度(I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2:13–17
13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14或是君王所派惩恶赏善的官员。15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以行善来堵住糊涂无知人的口。16虽然你们是自由的,却不可借着自由遮盖恶毒,总要作神的仆人。17务要尊重众人;要敬爱教中的弟兄姊妹;要敬畏神;要尊敬君王。
“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
不论是君王作为掌权,或是有官位,由君王差来
作恶的惩罚和作美善的赞赏。
因为这是神的旨意,“作好”以致平静愚昧人的无知,
要好像自由人,不要用自由去掩饰邪恶,
要作属神的奴仆
尊敬所有人,爱信徒群体
敬畏神,尊敬君王” (作者翻译)
昨天我们仔细地从彼得前书1、2章的脉络,尤其是彼得从旧约的引用(The Use of Old Testament in First Peter),去理解其背后的神学。原来一个被弃绝、却是神拣选的身份,神是会保守的,那些地上的政权,若不悔改、学懂赏善罚恶的话,神的宣审迟早都会临到,而在旧约的故事中,上主都是永远掌权的,没有任何君王或政权可以在创造主面前夸口。
因着这样的旧约神学的连系,我们去理解以上的经文,在13节开首有一个命令式 (imperative) 的句子,但其中“因主的缘故” (διὰ τὸν Κύριον) (prepositional clause)却是整段落的核心。怎么去诠释这个片语?或是说“因着主的缘故,顺服人一切的制度”当中的“因着主的缘故”与“顺服人一切的制度”两者是一个怎么样的关系?
根据昨天的讨论和本文的首段,我们相信彼得将这前置词片语放在这里,是表明在顺服人一切的制度时,上主永远都是真正掌权的那一位,所以人一切的制度首先要为“主的缘故”作为大前提。旧约神学的思维中,顺服人的制度,就是说明神才是真正世界的真光,有了这个规范,才可以顺服人一切的制度,因为在旧约不同的时期,流散寄居者的见证都是──不论怎么样的政权,在神的主权下,它们都是虚空的,没有可能是长久永存的。因此“为主的缘故”是清楚表明了在基督的救恩下,没有什么可以拦阻福音的传遍,因上主可以在任何制度下作奇妙的事。
然而彼得所针对的是,我们不论怎样都要“做好”自己应该的那份,不会因为别人的邪恶而挑起自己的邪恶。经文明言:“不要用自由去掩饰邪恶”意思清楚不过,就是不要因着政府、政权的不公义,而自由地去作邪恶的事,因为我们的自由换来的是要从属于上主,做祂的奴仆,所以一切都是以上主的心意为我们最终的依归。
明显地,这里没有太多着墨关于基督徒如何参与政治的讨论,他只是轻轻地带过,邪恶不能成为信徒的手段,乃是要“作好”自己应该的那一份,而根据旧约圣经的观念,“作好”,就是学习分辨〈上主的公义〉和〈恶者的邪恶〉,求主祝福我们香港基督徒在这个不容易的世代中,学习主的榜样好好分辨那些事是公义,那些是邪恶,使我们所作的叫人看见,就堵住他人的口。
思想:
圣经并没有提供世界上所有复杂问题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上主是历史的主,君王的心和政权的延续与倾覆都是上主所命定。但是在其中该如何挣扎,该行走哪一条路线,相信每个人都是按着上主的呼召而行,只要“作好”自己的一份,不被邪恶所胜,留心自己的心思意念,好好察验即可。
相信在前面的将来,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但是继续有挣扎、有眼泪的经历,方会看见主所要作的新事。
最后,感谢各位,相信日后有更多的机会一同认真学习上帝的话语,为上主的国付出更多,共同作主的新事。
6月29日 先顺服神還是先顺服人的制度(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2:13–17
13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14或是君王所派惩恶赏善的官员。15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以行善来堵住糊涂无知人的口。16虽然你们是自由的,却不可借着自由遮盖恶毒,总要作神的仆人。17务要尊重众人;要敬爱教中的弟兄姊妹;要敬畏神;要尊敬君王。
“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
不论是君王作为掌权,或是有官位,由君王差来
作恶的惩罚和作美善的赞赏。
因为这是神的旨意,“作好”以致平静愚昧人的无知,
要好像自由人,不要用自由去掩饰邪恶,
要作属神的奴仆
尊敬所有人,爱信徒群体
敬畏神,尊敬君王 ”(作者翻译)
要明白这段经文,我们当得了解上文所谈论的,和引用旧约经文时值得注意之处(烦请回顾以往十天的尔道自建),因为若没有留意整个经文段落的思想,我们就会忽略其中的要点,也影响我们对今天经文的掌握。
彼得行文至此,大约所要表达的信息是:小亚细亚的信徒经历过苦难,被人弃绝,要在一个敌视的环境里生存,根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彼得劝勉他们,这其实是拣选,而且他们是上主所宝贵的。彼得花了这么多的唇舌去让小亚细亚信徒接纳自己的“身份”,又加上他用了出埃及的以色列流散旷野的经验,与大卫被逼迫装疯,寄居在外邦人君王手下的描述,及以色列人被掳到外族中的体会,和亚伯拉罕在迦南地上寄居与人相处买地的例子,都清楚不过地在告诉你和我,上主的门徒从来都在这个被弃与拣选、看似矛盾的张力下生活着,所以这些经历从不陌生,好叫一世纪的信徒知道这是上主子民的常态。香港的信徒都知晓?
但是同时间,对于外邦君王的论述,旧约相关的经文是如何表达的呢?
出埃及记的法老因着不懂赏善罚恶,并恶待以色列人,结果上主以十灾待之。
大卫虽然装疯,逃避扫罗的追杀,但结果神亲自为大卫预备道路,恶人终于落在自己的网罗中。
以色列人在被掳后,虽然分散各地,但是将他们掳去的列国,神岂不是在众先知书宣布了他们的罪行,并审判其恶行吗?
亚伯拉罕虽寄居在迦南地,但是在四王攻打五王的战事中,上主的同在使他得胜,并将侄儿罗得救回。
可见当上主的子民寄居在不同时期及地方时,那些与神为敌、不知悔改的君王,若果没有好好的敬畏,他们的结果是悲凉的。彼得要带领我们看的除了是旧约上主子民的身份外,更加藉何西阿书“怜悯临到非子民”身上的宣告,向世界宣称:所有的政权都落在上主的手中,旧约圣经从不羞于表达谁是真正世界的光,那些狂傲、俗套的君王最终只剩灭亡与被审判之路。
思想:
如果上主真的是世界之光,政权要人等玩弄权术之辈会叫信徒惊惶害怕吗?
其实真的可怕得要命,但那“被弃绝却是上主拣选的、宝贵的”身份,岂不是在提醒你我: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蒙福之路吗?
6月28日 难为正邪定分界(II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2:11–12
11亲爱的,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情欲;这情欲是与灵魂争战的。12你们在外邦人中要品行端正,好让那些人,虽然毁谤你们是作恶的,会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而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
“亲爱的,我劝你们,身为外邦人和寄居的,
要远离肉体的私欲,这私欲会跟灵魂争战,
要有好的品行在外族人当中,以致当他们毁谤你们是邪恶的人,
但因着看见你们的好行为,就在神临在的日子归荣耀与神 ”(作者翻译)
昨天何西阿书的经文,提醒我们努力活在流散的日子中,好好见证上主的恩典,不论遇到一个怎么样的处境,都相信上主已经祝福,并会为我们留下许多的恩典、惊喜,叫我们认定自己那流散的身份,仍然会活得精采和讨神喜悦。
今天的经文,明显是承接着昨天的教导,使我们更加明了怎样在现实的环境中实践出来,好叫外邦人也将荣耀归与神。
首先彼得用了一对类似的字眼(παροίκους καὶ παρεπιδήμους)(外人和寄居)去强调描述信徒的身份,然而当我们翻阅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创世记 (LXX 23:4)的时候,这对字就正正用在亚伯拉罕的身上,他在赫人中就表明自己的身份是,由迦勒底吾珥被召到迦南地的作外人和寄居的。所以,彼得是用了旧约的载体 (typology) 来教导弟兄姊妹,又一次的说明,这流散的经验是一贯的,没有什么值得希奇的。但在旧约不同的载体中,神的恩典岂不是在亚伯拉罕与其子孙、出埃及记的以色列人、被逼走的大卫,和被分散的南北国子民等身上彰显吗?并且上主的救赎从不缺席。
然而当此处引用创世记23章的经文,是交代撒拉死后,亚伯拉罕要向赫人买土地埋葬其后人的故事,当中亚伯拉罕如何按着当地人的方式与其相处,并作买卖,好在当地人中,可以得着名声,关系亦得以持久和良好。这正好解释了今天所读的两节经文的信息,就是要叫人看到自己的好行为,叫外邦人在其中归荣耀与神。
根据希罗历史学者苏埃托尼乌斯 (Suetonius) 对基督徒的说法,基督徒们是一个胡闹的迷信 (mischievous superstition. Nero 16)。而另一个学者塔西佗 (Tacitus) 也有类似的总结:基督教是一危险迷信的宗教,而基督徒是一爱作邪术的群众 (Annals 144)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基督徒在其中所受的压力是何其的大,其不容易的程度是多可怕。
彼得的教导不是要叫唤自己的私欲,与之彼此针对,他只想一心去保护自己而已,他呼唤那些没有诡诈的信徒彼此相爱,同心建立属灵的殿去彼此保护。
思想:
一般人的人性,都是会被人成功挑衅以后,以私欲去彼此为仇,但这只对肉体有好处,而对灵魂一点养份也没有。换个角度,当别人忙忙碌碌,花尽心思和俗套般去攻击并毁谤你,而你却可以站在上主的盘石上,不被动摇,你只是观看一群无知的人东奔西跑,他们在上主的国度中得不着什么,最终只会吃自己网罗所设的恶果,那你的心就可以安乐起来吗?还是我们还要争取更多呢?
在祂临在的日子 (day of visitation),敌人竟会因你将荣耀归神,那够吗?可以吗?
6月27日 难为正邪定分界(I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2:10
10“你们从前不是子民,现在却成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悯,现在却蒙了怜悯。”
“从前,你们不是子民,如今却是属神的子民
从前没有蒙怜悯,如今却蒙了怜悯” (作者翻译)
前两天,我们谈到了旧约的神学主题—-被弃绝,但神却是这样的拣选和宝贵,好叫上主的子民不要惧怕活在被放弃和困难中,上主会在其中作王,指示每人当行的路。活在这处境中,才发现信仰的真实、恩典的宝贵,才甘愿不落俗套,在没有诡诈的彼此相爱下,同心建立这个群体。
但是到了今天,彼得又用了另一段的旧约经文去继续诠释,而这段的引用,却是妙笔生花,带出了一个十分精采的信息。
乍看之下,何西阿书是讲到以色列人背弃上主,离开上主恩惠的教导,但是来到何西阿书2:23的内容,却提及就算以色列人真的背叛上主,但是上主的怜悯并非落空,反之,祂的怜悯竟然会临到非子民的群体中,并且宣告这些非神子民的,现在都算是上主的子民。
但当我们再仔细研究何西阿书的处境时,就会发现到这些原本属于上主的子民,因着偶像的敬拜,被上主责罚要流散各地,这个寄居的处境是彼得用作为一个载体(typology)放在一世纪的信徒处境中,或许流散背后的原因不一样,但是他们寄居流散的事实却是相同的,而彼得的重点是放在“非子民的,现今却成为子民;非怜悯的,现今却蒙怜悯”。这说明在以色列人流散的期间,若他们仍能回转,接受“虽被弃绝,但上主仍拣选和宝贵”的话,那么上主的作为和信实在其中,不但使人心受到激励,更加重要的是,连外邦人本非子民的群众,看见上主的恩情和慈爱,也会受到感动,归向真神。而上主的怜悯也会临到他们身上,承认其神子民的身份。
在小亚细亚地区,经过保罗及其他信徒的努力,福音已经传遍在其中,所以彼得引用何西阿书的这个信息,是一点意外也没有,反而是延续何西阿的教导。原来信徒经历流散,就该好好在陌生之地,好好继续接受上主的吩咐,努力作祭司之职,见证:上主的大能也可临在其中,更何况在这些地区中,福音早已临在,因此信徒岂非更加可以与本地的外邦信徒努力兴旺福音吗?
思想:
今天的经文提醒我们,遇到难处,很快就被整个难处困住,好不容易才体会到基督徒的身份是什么—-虽被弃绝,但上主却拣选和宝贵,但当我们慢慢接纳这角色设定时,也骤然发现:原来上主已经为我们预备好了那些同蒙怜悯的人,与你一起共同走这天路,又原来在很不容易的时候,上主早就为我们预备好,使我们惊讶不已。
如果以色列人的失落,换来外族人的蒙怜悯!
那么今天我们的教会观的失焦,又或是香港教会面对被逼迫、被流散的处境,我们请相信,上主一定又会带来万分的惊喜呢!
6月26日 难为正邪定分界(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2:9
9不过,你们是被拣选的一族,是君尊的祭司,是神圣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使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但你们是拣选的族类,是君尊的祭司,
是圣洁的国民,是从属的子民。
以致你们要宣讲‘那召你们离开黑暗并进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作者翻译)
昨天我们谈到彼得用了三段旧约经文去引证:基督徒在世上所经历的苦难和逼迫、被人弃绝,在上主的眼中,都是一种拣选和拯救。这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信仰价值,我们该如何演绎真实的教会观?还是我们是假冒为善又嫉妒的“死石”?
接着到了今天的经文,“拣选”这个字又再出现了,这使我们想起彼前1:2,“拣选”是指寄居和流散,并非一个我们心中所想满有荣耀的拣选。而这字在两约期间,更加用来作为弥赛亚的表记,可是这“被拣选的族类”却活在不容易的环境中,这是基督教教会观的本质,是基督群体的常态。
然而“君尊的祭司”──如几天前所言──是一个见证荣耀主的职份,就算在众多困难中,在四面受敌的气氛中,仍欢然献祭,向世界、向外邦人宣告祂是世界的主,万民当前来,共同献祭,承认上主才是真光。彼得劝勉流散的众信徒,没有什么可以拦阻上主在祂的子民中作见证,高举祂自己的名。
“圣洁的国民”不单纯是道德伦理的指向,这是一个“从属”的概念,是宣告:不管自己活在任何环境下,仍然能够高声宣讲自己是属于上主的,在困难中仍能属于主,这真的容易吗?所以经文加上了一小句去补充这个重要性(λαὸς εἰς περιποίησιν),直译就是“子民是为着从属”,可见在不容易和苦难的环境下,从属于上主,不因环境而丢弃信仰,这才是真正的从属。
其实要在这么艰难的日子中,不为自己的身份犹疑不决、起起落落,已经算是一件不平凡的举动和信念了。
但是在第十节的要求,更是予人困难!
经文要求我们去宣讲我们所经历的。其实,去宣讲上主的拯救是绝对可以做到的,但是我们要称这等事是美德,是离开黑暗、进入光明却是不容易的事。对我们人性来说,离开舒服与安稳,进入逼迫,是一件黑暗的事,但我们却要称它为“进入光明的”;而那些我们看似光明的情况,我们却要急急脱离,因那其实是黑暗的处境。
若没有对自己身份的肯定和认清,要宣讲什么是黑暗或光明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或许只会活在含糊中,迷迷蒙蒙过信徒的一生。
思想:
我们的教会观是什么?
就以最近这一阵子发生的事来看,到底是光明或是黑暗?我们是要接受身处迷蒙中,以恢复以往自己所熟悉的、俗套般教会观为重呢?抑或是好好预备,装备众圣徒,以“被弃绝却是上主拣选和宝贵的”态度迎接那不可预知的世代呢?
6月25日 圣徒怎相通 (II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2:6–8
6因为经上说:“看哪,我把一块石头放在锡安—一块蒙拣选、珍贵的房角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蒙羞。”7所以,这石头在你们信的人是珍贵的;在那不信的人却有话说:“匠人所丢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8又说:“作了绊脚的石头,使人跌倒的盘石。”他们绊跌,因为不顺从这道,这也是预定的。
“因这有记在经上
‘看啊!我在锡安放下一块石头,就是一块拣选和宝贵的基石
凡信它的,就不致羞愧’(以赛亚书28:16)
尊贵是于所相信的人,而不相信的,
‘工匠被丢掉的石头,已成为头角石。’(诗篇118:22)
并成为
‘绊脚石和使人绊倒的盘石’(以赛亚书8:14–15)
他们绊倒,是不顺从这道,他们就会这样。”(作者翻译)
昨天,我们谈论过我们是活石,是因基督耶稣本身就是活石,我们当得彼此连结一起,以没有诡诈的爱去彼此相爱,去成为祭司的国度,好叫众人因这群又软弱、又无助的信仰群体,一齐高举主的名,向世人宣告:主真正在我们当中。
今天的经文,我们会发现,彼得多用了三段旧约经文(赛28:16;诗118:22;诗8:14–15)去讨论活石的论述,明显的他是想加强其旧约载体的观念。除了《摩西五经》 (Torah) 有这个传统外,还有《先知书》 (Prophets) 的以赛亚书及 《著作》 (Writings)中的诗篇。犹太人的圣经就是由五经、先知书、著作集结成书的,即便说是整本旧约圣经都是诠释这个载体 (typology)──那被弃绝的是真正被神拣选和宝贵的。放在第一世纪流散各地的信徒们身上,虽然他们面对极大的难处,被人丢弃,但是他们尊贵的身份从没有失却,更不致羞愧。
在以赛亚书的引用中,彼得用了第28章及第7章。根据前者的描述,上主的百姓不肯听祂的话,胡乱以为自己的诠释是对的(参赛28:5–15),所以上主就在锡安山放下一块石头,就是神百姓会被敌人所胜,甚至被掳去(参赛28:16–19)。所以石头的设立,就是叫人知道这个“被掳、被人弃绝”是上主的作为,好叫人在这阶段中,见到上主仍有其恩典。
在以赛亚书8章中,同一个旋律和曲调亦放在这里,就是上主要厌弃犹太人,要成为一个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盘石,叫人无法接受这个救法。但是先知以赛亚却被鼓励,我们要去等候那掩面不顾雅各家的上主(参赛8:12–17),这种矛盾的救法在以赛亚书中是一致的,也贯穿在以色列历史中。
及至诗篇118篇,一篇出名的登基诗,棕树节我们会常用这句“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但是这奉主名来的,却同样经历死亡的威胁和别人的攻击,甚至是匠人所弃的(参118:17–22),但这个经历,却使上主使他成为真正的房角石。同样地,这种看似矛盾的救法又一次呈现在诗篇中,与其它旧约的书卷互相呼应。
正因如此,到了新约的时代,这个“被弃绝却是上主的拣选和宝贵”没有褪色,没有消减,反而在耶稣基督里,演绎得更淋漓尽致。
思想:
昨天,我们问:到底什么是我们的教会观?今天借着以赛亚书和诗篇所代表的 《先知书》和《著作》,并早几天《五经》的信息,叫我们甘愿走那被人弃绝的路,好叫教会重演这看似矛盾的真理,叫人所看见的不是人的作为,乃是上主的作为和荣耀彰显在人前。
今天,香港面对前面的路,各样的磨难和挑战都使我们不得去承认,我们会走入被弃绝的光景,但是这才是我们这几天所体会真正的教会观吗?!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时候,让信徒看见,真的不是人的作为,宗教的操作,乃是上主的作为活在信徒当中,好叫我们共同经历众圣徒曾经所体会的。这不就是圣徒相通吗?!
6月24日 圣徒怎相通 (I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2:4–5
4要亲近主,他是活石,虽然被人所丢弃,却是神所拣选、所珍贵的。5你们作为活石,要被建造成属灵的殿,成为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献上蒙神悦纳的属灵祭物。
“来到他面前,就是活石,一方面被人所弃绝
一方面被神所拣选和宝贵。
他们像是活石,被建立成灵的房子成为圣洁的祭司
借着耶稣基督 献上神所去悦纳的,灵的祭物” (作者翻译)
在昨天的经文中,我们明白到真理的宣讲,活石的定义就是:会被人弃绝,但却得到上主的拣选和宝贵。宣讲者得要预备好自己的心理,一生宣讲真理只会招来多人的攻击,但这也无妨,基督已经给我留下榜样。
在第5节的经文,我们也像是活石,但我们的彼此相爱,即真诚的、热切的、没有诡诈的爱,使我们连成为一个房子,是一个有灵在其中的房子。“灵”(πνευματικὸς)的意思是:经过圣灵的洁净(参1:22节)后,我们就成为一群充满真理的房屋—这是会被人弃绝但也蒙神所宝贵的建筑群。
但经文接着用了旧约(出19:5–6)描述这个属灵的房子,就是作圣洁的祭司,并献上祭物。这个描述使我们想起早前彼得提及“你要圣洁,因我是圣洁”的这句利未记的名言,这表明〈从属〉的关系,出埃及的希伯来人面对埃及人的追赶,及至旷野又有迦南七族的弃绝,他们就是那些蒙拣选、宝贵的但又落入外邦人弃绝中的人。所以“圣洁的祭司”的观念不仅仅是一种职份,乃是一个又一个见证,去表明自己如何在四面围敌的情况下,可以跨过一切,忠心去宣讲自己是属于上主的,也与一群愿意没有假冒为善和嫉妒的子民,一起活在这种充满张力和恐惧的压力之下,并以欢然的献祭去感谢上主,竟然在这个环境下仍然可以在敌人面前为祂的百姓摆设筵席。
出埃及记的载体(typology)就是以西乃山颁布新律法为前提,而希伯来人就要作上主的新子民与祭司的国度,而百姓也回话说“我们一定遵行”(参出19:7–8)。在彼得前书中,上主的百姓、子民也流散各处,受到攻击和伤害,但是借着基督(不再借着律法,因基督成全了律法)作了新的子民,也重演昔日祭司国度的观念,见证基督的拯救和恩情,在外邦人中高举主的名。
或许我们都慢慢掌握到,旧约经文的多番出现提醒我们,不要以为自己的生命是在挨打,没有人的肯定,多番失落!不!祭司的国度是要向世人见证不再以俗套的、强壮的、高傲的为首,乃是以软弱的、无助的、真诚去爱的为榜样。
思想:
今天的论述逼使我们要采取一个怎样的教会观?旧约的群体本质上就是现今教会的本质,这也是我们的本相和实体。在疫情下,我们重新思考教会是怎么一回事,在过去几个月的经历后,让我们不要急于恢复昔日的做法,让这几个月的经历,教我们重新考量我们的教会观需要什么的更新和蜕变,该走的下一里路会是什么呢?
6月23日 圣徒怎相通 (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2:4–5
4要亲近主,他是活石,虽然被人所丢弃,却是神所拣选、所珍贵的。5你们作为活石,要被建造成属灵的殿,成为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献上蒙神悦纳的属灵祭物。
“来到他面前,就是活石,一方面被人所弃绝
一方面被神所拣选和宝贵。
他们像是活石,被建立成灵的房子成为圣洁的祭司
借着耶稣基督献上神所去悦纳的,灵的祭物” (作者翻译)
昨天我们谈到彼得用了诗篇34篇中大卫的经历成为载体(typology),去鼓励当时的信徒,他们所面对的,是旧约先贤先圣所共同的体会,故此面对逼迫,活在苦难中,从来都不是羞耻的事,基督教成为少数,被人边缘化,根本就是常态。
接着下来的几节经文,彼得接连用了六段不同的旧约经文继续去诠释“被弃绝”的神学观念,用那“被弃绝”的耶稣成为基督,去鼓励信徒在越来越“被弃绝”的情况,仍能匍匐而行。或许在现今的环境下,我们当得去思考这是一条怎么样的路,我们又该如何装备好自己,面对蹑手蹑脚的挑战。
其实第4节的首句同是来自诗篇34篇5–6节—“来到他面前”,在诗篇的处境(wider context)下,他表明诗人大卫在苦难中“仰望主,便有荣光,他们的脸,必不蒙羞”,可见彼得正用大卫这篇诗篇的内容鼓励众人,在被人弃绝的环境下,甚或像大卫那样要在人面前装疯,都不至失却盼望,仍能坚持神子民的身份。
彼得称这个经历和相信为“活石”,这活石是被人弃绝但同时也是神所拣选和宝贵的。
活石的观念不但是以基督耶稣为榜样,我们信徒的人生,,不落俗套,更是以此为活石。
到底被弃绝同时又被拣选和宝贵,是一个怎样的观念?这根本上是一个“定义”的概念,又是一个彼此矛盾 (paradoxical) 的真理。我们或许以为神所拣选和宝贵的领袖,就是多人喜欢的、受人爱戴的,但是耶稣的经历和大卫的经历却告诉你和我,这是另一回事。真理带着分辨的能力,是叫父母与儿女争辩,使人心带来顺服或弃绝的两极反应,前者是上主所拣选和宝贵的,而后者就是那些弃绝上主真理的“信徒”,而作为宣讲真理者,就得接受这个反应和被人弃绝。不是吗?
思想:
相安无事、和平共处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宣讲“真理-—同时被人弃绝又蒙神拣选和宝贵”也是我们首要的使命。当两者有矛盾时,我们会怎么做?
相信当人真诚作牧养工作时,这矛盾就会自然跑出来,但请我们相信:“被弃绝”是先贤先圣的共同经历,到那天,一切一切都会显露出来。谁是忠心宣讲者?谁是唯唯诺诺之辈?
6月22日 极恶毒的婴孩?(I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2:1–3
1所以,你们要除去一切的恶毒,一切诡诈、假善、嫉妒,和一切毁谤的话。2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初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好使你们借着它成长,以致得救,3因为你们已经尝过主恩的滋味。
“所以,要除掉一切恶毒,一切的诡诈,就是假冒为善和嫉妒,以及一切的毁谤。
就像新生婴孩,渴望那没诡诈的灵奶,好使在它成长,得着救恩
‘如果你们体会到主的美善。’(诗篇34篇 《七十士译本》)”(作者翻译)
昨天,我们不避讳地去讨论人性的黑暗面,也被彼得的真理逼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自身的恶毒、假冒为善和嫉妒的诡诈,并以毁谤的方式使人陷于负评中。这些事出现于耶稣的时代,也出现于彼得的会众,和流散在外邦的信徒中,也真实地存在我们基督教界中。
故此在第2–3节中,彼得提醒主的门徒,新生命就是要像新生的婴孩。这也和第1章的“重生”、“洁净”的观念是一样的,就是说明我们要放下在心中的一切邪恶,在新的生命中,要重新去学过,所学的不是俗套的思量和卑鄙 ,而是要渴望那“没有诡诈”(ἄδολον)的“奶”,这字就是1节中 (δόλον) “诡诈”的相反词。对于彼得来说,否定假冒为善、拒绝妒忌的情操是实在的,只容许这新的群体存留下纯正的奶,方能叫基督徒正常成长起来。
在真实的教会教导事工中,不知怎的,这些去除诡诈的教导既得不着要领,也没有好好反省和深化,怎能叫信徒健康地长进呢?
而在这个段落中,我们发现一处旧约的引用,就是来自诗篇34篇的一句话:“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到底这句话的用意在哪里呢?
诗篇34篇的背景是大卫逃往非利士,在亚比米勒王面前装疯欺骗、落寞非常的一段经历,故此对于彼得来说,大卫的流散经历就成为另一个载体(typology),去描绘出:彼得的受众也同样在面对大卫所经历过的。
大卫在流散的时候,被人追杀,甚至落在外邦人的王手上,但这个经历,却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历程,他明说“义人多有苦难,但耶和华救他脱离一切(参诗34:19),这就是“尝尝主恩的滋味”,这滋味就是在多有苦难中,仍然相信凡投靠神的必不至定罪(参22节)。
那我们就知道那“灵奶”就是大卫在诗篇的经历,也就是耶稣的经历,亦都是没有诡诈的,唯独这样相信,我们就知道这是上主的美善和主恩的滋味,教人可以放弃以恶报恶,不用诡诈去待人,反而专心一意寻求上主的救赎,救赎祂仆人的灵魂。
思想:
被人攻击,甚至受到耻辱,人的本性是反击和以诡诈相待,但单单投靠主,相信祂会拯救,就是灵奶的所旨,就以此为基督徒的起点。有了这共同的基础,才是一个在受难、被苦害的群体的共同言语,基督徒并非没有智慧作事,但是智慧的处事也当服在这“灵奶”的信念中,叫人称赞上主的拯救和祂的美善。
6月21日 极恶毒的婴孩?(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2:1–3
1所以,你们要除去一切的恶毒,一切诡诈、假善、嫉妒,和一切毁谤的话。2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初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好使你们借着它成长,以致得救,3因为你们已经尝过主恩的滋味。
“所以,要除掉一切恶毒,一切的诡诈,就是假冒为善和嫉妒,以及一切的毁谤。
就像新生婴孩,渴望那没诡诈的灵奶,好使在它成长,得着救恩
‘如果你们体会到主的美善。’(诗篇34篇 《七十士译本》)”(作者翻译)
昨天,我们论述到以赛亚书的处境跟彼得前书的情况十分相似,都是在一个没有太大指望却相信上主话语没有落空的世代,以赛亚和彼得的责任都是带领众人,并鼓励上主的子民,在流散、逼迫的日子,要热切的相爱,去传承,和等候上主的道成就的那一天。
今天,彼得再揭露,会破坏这个传承的本质就是人性的本相,一切的恶毒等等都是在有了新生命的子民中需要除掉的。
恶毒 (κακίαν)这字应是泛指人性中的一切黑暗面,在希罗文化的背景下,他们是去追求各种的德行 (virtues),而德行这字的相反词,就是“恶毒”这字。可见彼得鼓励信徒追求的,起码都要达到那些外邦人所追求的,不然,基督信仰群体岂不是会惹起外族人的轻视,大大辱没主的名?可是在基督教的圈子里,我们所听闻甚或是亲身经历的,都好像比圈外人更不堪,都更使人难过。当圈外人都对网上的言语暴力嗤之以鼻的时候,我们圈内就有人用许多空帐号去作出人身攻击,若将来基督教界的主事人都深谙此道,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接着,彼得又说要放下一切诡诈(δόλον),按希腊文的文法,接着就用了假冒为善 (ὑποκρίσεις) 和嫉妒 (φθόνους)去解释何谓诡诈。在一般人心中,诡诈是指“人心的邪恶”,好像电影中大奸角的角色,但是若“假冒为善”和“嫉妒”是诡诈的本质,那么这诡诈就是“在人面前摆弄不同的姿态”,“是因为妒才和妒忌才作出一些卑鄙的行径”,这些岂不就是法利赛人、宗教领袖昔日对耶稣的心态吗?但是耶稣已经升天了,而彼得提醒我们,在宗教界,这等事从不缺席,甘于俗套、诡诈的人历世历代都常在。亲爱的弟兄姊妹,不要因为遇到这些而惊讶,甚至失望,重点是不要叫自己被这些邪恶所战胜,保守自己仍然要用那不假冒为善的爱去彼此相爱。走笔至此,我也怀疑这真是可行的吗?怎么能够做到这样对待诡诈或恶意,甚至毁谤临到己身也能战胜?!
思想:
如果死海古卷群体也严格地要求各信众 (1QS4:9–11) 在其圈中要有如斯的表现,那么今天的基督教界又该如何面对这些?是否我们已经败落,不再奢望自己可以光明地面对他人和自己?或是连自己都欺骗了,以为诡诈、假冒为善、嫉妒是生活技巧、生存之道?
6月20日 虚伪的爱多的是?(II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23–25
23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会朽坏的种子,而是由于不会朽坏的种子,是借着神永活常存的道。24因为“凡血肉之躯的尽都如草,他的一切荣美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雕谢,25惟有主的道永远常存。”这话就是传给你们的福音。
“当重生的经历不是来自朽坏的种子,乃是来自不能朽坏的种子,借着活生生和永存神之道
因为肉体像草,所有的荣耀像草上的花
当草枯坏,花就雕谢。
但上主的道永远存留
这就是向你们所传之话语”(作者翻译)
前两天,当我们谈到要面对苦难、逼迫的处境,并要重新去适应新约基督信仰时,彼此真诚、没有假冒为善的爱才是面对这难关的重点,或说:真诚、热切的相爱才可以一起战胜现世的难处和逼迫。
到了今天,经文又用了一个完成式 (perfect) 去表达一个重点,跟昨天“洁净”的用意十分相近,“重生的经历”(ἀναγεγεννημένοι)这个完成式的分词就正正表达着一个灵魂经过洁净后、重头开始的描述,而“重生”这字又与第三节“重生”(ἀναγεννήσας)是同一个希腊字,并强调是谁重生了我们,就是耶稣基督从死人中复活的真理使我们可以重生,这重生就定义了神子民独特的身份。
但经文进一步揭示这个重生的可贵之处,因为这个重生的经历是不会再朽坏的。因这是来自不能朽坏的种子—岂不就是那已从死里复活、永远坐在父神右边的救主基督吗?
而这真理的道是永活、永存的,及至到今天,这道仍然活着,仍然有果效,不落俗套,仍然说话,使众人都服在这真理的道中。
接着,彼得用了以赛亚书40:4–5作了总结。
我们要了解:以赛亚书40章为整本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犹大人被掳,流散在巴比伦 (正好如同彼得前书的处境),他们正等候着神的救恩临在,但是一代又一代过去 (每一代人都像草、像花那般很快过去),他们发现好像拯救还没有来到,但是也深信神的话语及其应许的救恩终有一天会临到,故他们就宣告说“上主的道永远长存”,并不会落空。这个以赛亚的载体(typology)就重演在彼得的群体中,在流散、无望中,眼见自己的一代快将过去,主再来的盼望仍然未兑现,究竟要放弃,走回以前的生活与宗教模式?还是坚持下去,并嘱咐下一代说:“上主的道永远长存”,并以生命继续去经历这应许的真实呢?
思想:
当前面的路和香港的光景看来或许不容易,甚或预视前路只会越走越窄,我们可否将盼望放在下一代,为他们尽力,将福音重生的力量、相爱的可行性,传承于他们?不要再苟且于各样限制,甚至内耗、彼此相恨,让我们重新将焦点放在“神的道是永活、永存的”,去感染一代又一代的圣徒。
好叫当大黑暗临在的时候,我们看见我们的下一代可以真诚彼此相爱,没有诡诈,没有假冒为善,一起同心去面对邪恶的来临。
这岂非我们这一代人,甚至赔上性命,都当热切地栽培他们该有的生命素质吗?或许就算我们这代人真的不太懂得真诚的相爱。
6月19日 虚伪的爱多的是?(I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22
22既然你们因顺从真理而洁净了自己的心灵,能真诚爱弟兄,就该以清洁的心彼此切实相爱。
“要洁净你们的灵魂,借着对真理的顺服,
好使有真诚 (没有假冒为善的)弟兄之间的爱。
当要由单纯的心热切的彼此相爱”(作者翻译)
昨天,我们谈到何谓单纯的彼此相爱,相信我们活在世上较久的一群肢体,都对这课题产生不少回响。我们又或许会去思考何谓真正的彼此相爱,可否离开这份单纯和热切,找出一套合乎世情的准则,免得自己常落在别人的出卖和欺哄中。
但今天要讨论的是这主句以外的分词片语(participle clause),就是翻译中的首句,这分词句子是要帮助我们明白何谓“当要彼此相爱”,其中的教训和指示是什么?
彼得谈到我们要洁净自己的灵魂,而这个“洁净”(ἡγνικότες)是用了一个完成式(perfect tense) 去表达,根据希腊文的观点理论(Aspect theory)的解释,这表明我们要将焦点放在这里。“洁净”这字是指“经过水礼这仪式后得着洁净”的意思,但是,后来这字延伸为含有“刻意要将自己的心思意念转换过来”的意味 (参雅4:8、约壹3:3),可见洁净自己的灵魂(心思意念) 是一个又一个的战场,不是我们很容易就能选择得好、选择得对,乃是刻意将内心的邪恶和欲望都放下,才能够勉强战胜一仗。而真实的自己是:我们多数都打败仗,以致我们选择与弟兄为仇,甚至关系也不复再,或许这才是我们真实的写照。
道理、真理是明白的,但是当真正实行出来时,却遇到自身的软弱和不济,以致我们的彼此相爱,多是带着虚假和伪装在当中。
接着经文指出,这个洁净心思的战场要产生出一种没有假冒为善的爱。假冒为善与法利赛人式的宗教行为模式没有两样,这种信仰是为自己服务的,是对自身有好处的。在许多人际关系中,对方明刀明枪地攻击你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起码在你面前诚实和一致;但是假冒为善的爱,就是表面上好像充满了关心和信任,但到头来,却是以虚假和不诚实去对待你,使你蒙在鼓里,有时,欺骗到一个地步,你还会连声谢谢他。
彼得哪会不知道以上所说真实的人性呢?但他好像傻子一样,声嘶力竭地呼喊—不要再活在假冒为善的相爱中,不要习惯那种半真半假,异常俗套的相处,以致视基督的真爱为无物。
思想:
当我们的人生已经活在寄居、流散的处境下,并将眼光聚焦在那将要再来的基督时,有同一心思意念的手足、兄弟姊妹同行,是何等欢愉的事。但是在朝圣的路上,要防备假弟兄、假手足的爱却令人沮丧非常。彼得或许在传基督福音的事上,都受尽磨难与挑战,但他没有因自身的经历而放弃对信仰(不活在假冒为善的相爱中)的执着。
那我们该如何执着?相爱从来都是充满张力和惧怕的。
6月18日 虚伪的爱多的是?(I)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22
22既然你们因顺从真理而洁净了自己的心灵,能真诚爱弟兄,就该以清洁的心彼此切实相爱。
“要洁净你们的灵魂,借着对真理的顺服,
好使有真诚(没有假冒为善的) 弟兄之间的爱。
当要由单纯的心热切的彼此相爱”
(作者翻译)
到了这个段落,是一段不容易理解的文字,不是说弟兄姊妹之间的彼此相爱难以理解,或许弟兄姊妹之间的爱对基督徒来说从不陌生,但是为什么那流散寄居的被拣选的信徒们要谈论真诚的爱呢?
这节经文的主句放在下半句,就是以一个命令式 (imperative) 去说明我们要──理所当然的要─彼此相爱,并以一个单纯的心(καθαρᾶς καρδίας)作为这命令式的由来,这逼使我们去思想:“彼此相爱”这老掉牙的课题还有什么好补充的?但看见了这字,却使我沉思良久,问了自己好几遍:单纯的心是什么呢?
在经文的脉络下,要单纯地将自己人生的盼望和相信放在基督的宝血上,乃非用犹太人教条化的信仰模式。前者为当时代的新事物,并没有可以让人容易跟随,做得很实在的感觉,反之,后者却是生活化、可行化、大众化的,所以单纯的心正是单纯〈从属〉于基督那样的纯粹、是背弃那些教条化,使人容易掌握和操控的宗教生活。
但事实上,我们活在一个多变的人性常态中,要单纯、要纯粹的去爱、去服事就变得荒谬。每一个人都是带着某种动机和目的去处理自己该做的事情,尤其当年纪渐长,要有一份彼此单纯的爱,殊不简单。当你好不容易愿意放下心防,踏出相信的一步,去以单纯的心相来往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小剧场会警告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愚昧,去多受另一次的伤害和被出卖?”那时,耶稣的经历─去信任那不认他的─就骤然出现在脑海中。到底要怎样选择?“学效基督的单纯”真的在这邪恶的世代中仍可生存吗?
这个主句中也用了“热切的”去形容 “要彼此相爱”这命令,这更清楚说明了“以单纯的心去爱”是必要的,也同时期望这是一份带有激情、有温度的相爱。或许只有热切的相爱才可以胜过那怀疑猜度、复杂的人性,基督十架的爱不就是这般的热切吗?
思想:
在WhatsApp的对谈中,我们多是以礼相待,好好与人交谈,直至有一弟兄称呼我“迦”,我心里顿然觉得这是一份真诚、热切的弟兄之间的相爱;又或是有弟兄彼此愿意放下心中所想,愿意一起同行,抛开俗套,彼此去成就对方的想望。于我来说,这是一个何等大的福气。
单纯的彼此相爱从来都是〈从属〉于基督的恩惠,是恩赐下来的。
6月17日 怀疑是事奉者一生的张力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18–21
18你们知道,你们得以从你们祖先传下来虚妄的行为中救赎出来,不是靠着会朽坏的金银等物,19而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的血。20基督是神在创世以前所预知,而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的。21你们也因着他而信那使他从死人中复活、又给他荣耀的神,好让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
“真的要知道你们被赎回来,离开你们无用的,来自先祖的行为,不是那能朽坏的银子或金子。而是基督的宝血,像是没有瑕疵,没有玷污的羊羔(宝血)。真的预先知道,在世界泉源(创造)以先,但现今显示在末世,是为了你们。
你们借着基督,相信了神,祂已使基督从死里复活,和给祂荣耀,以致你们的信和希望是在乎神。”(作者翻译)
昨天的经文提醒我们不要为自己造偶像,也不要刻意、定意去作为别人的偶像,免得上主的儿子耶稣基督的宝血白流,好叫所有事奉者都只将人放在上主的面前,而不是将人放在自己的面前。
除了从有关“被赎回”(ἐλυτρώθητε)的希腊文化背景去理解外,其实根据彼得在上文的脉络,他所关心的是用旧约子民的身份去诠释那些流散、被拣选的(参 v.1–2) — 新约新子民的身份。
在七十士译本中,“被赎回”这字用在利未记(26次)、诗篇(27次)、出埃及记 (4次) 及以赛亚书(12次),尤其在利未记中,“我是圣洁,因你是圣洁”已经在16节中有直接的提及,故此,“被赎回”对于犹太人的背景是从来都不陌生的,犹太人在流离分散的时代中,他们期盼上主可以将他们赎回,这等的神学观念从不缺席:
申命记7:8 “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又因要守他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领你们出来,从为奴之家救赎(ἐλυτρώσατο)你们脱离埃及王法老的手。”
以赛亚书52:3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是无价被卖的,也必无银被赎(λυτρωθήσεσθε)。”
诗篇34:22 (LXX Psalms 33:23)“耶和华救赎(λυτρώσεται)他仆人的灵魂;凡投靠他的,必不致定罪。”
以上的概念就正正表明以色列人在埃及作奴仆时的期盼,或是流散在巴比伦时,他们心中对上主救赎的渴望。然而,这等的经文却是指向犹太人要先放弃先祖传递下来所谓的传统,而这等是无用、无果效(ματαίας)的生活行为模式,是上主所厌弃的,因为在这些没有上主祝福的事情上,有的就只是人的技巧,或是偶像化的事工。
但是基督的牺牲,使彼得写信的对象从此聚焦于基督的复活,和祂末后的荣耀,好叫你和我的身份定于祂,并将一切的信和希望放在祂身上,而非放在自身所经历过俗套的宗教传统上,那就只有一位,定于一尊。
但讽刺的是信徒都时常期盼定于一尊(有名望的领袖),这一尊通常都是在现世受人尊敬,满有风范,这像今天世人所仰望地上的领袖和宗教人仕一样,但那位在十架被羞辱、被唾弃的一尊─基督呢?在表面上,我们或许不敢不尊祂为荣,但是在多方衡量下,如何仍然定于基督,或许鲜有吧?
当真诚的事奉者面对自己时,都会时常的质疑自己的决定和选择,是跟随着基督或是他人没有生命影响力的传统,但日子久了,经历就成为了传统,事奉的指南。但真诚事奉多年的过来人必定会对你说:传这看似羞耻的道时常叫人气馁,时常怀疑“自己所信和希望的,是真的吗?”
思想:
哪有一生的事奉是叫人时常气馁和怀疑的呢?
没错,就是基督信仰,叫人质疑自己所作的到底有没有果效,因为这等所谓的“果效”,不是用现今你和我的角度衡量和诠释,乃是以祂的时间和末世的启示,去看清楚怎样评估自己事奉的果效。“活在怀疑中”就是事奉者一生的张力。
当世人都争着表现自己的果效,去证明自己是神的工人,上主是这样看的吗?
6月16日 事奉者的金牛犊—自己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18–21
18你们知道,你们得以从你们祖先传下来虚妄的行为中救赎出来,不是靠着会朽坏的金银等物,19而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的血。20基督是神在创世以前所预知,而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的。21你们也因着他而信那使他从死人中复活、又给他荣耀的神,好让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
“真的要知道你们被赎回来,离开你们无用的,来自先祖的行为,不是那能朽坏的银子或金子。而是基督的宝血,像是没有瑕疵,没有玷污的羊羔(宝血)。真的预先知道,在世界泉源(创造)以先,但现今显示在末世,是为了你们。
你们借着基督,相信了神,祂已使基督从死里复活,和给祂荣耀,以致你们的信和希望是在乎神。”(作者翻译)
前几天的尔道自建,经文一直提醒我们要放开自以为满足的生活模式和宗教行为,并提醒我们是单单从属于上主的儿女,就好像那些犹太人该放下埃及人的束缚,勇于在神所颁布的律法下活出新子民的样式。
到了今天的经文,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希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观念——被赎回来(ἐλυτρώθητε)。这字的用法多是放在奴仆被释放的事上,如果主人要将奴仆的身份转为自由的人的话,主人就要将这奴仆带到神庙中,然后奴仆将赎金献上,表明给主人和当时代的社会人士知道,他已经自由,不再从属于任何人的指令下,但是他的从属就归于神庙的神祇下,也可以换句话说是神祇将其救赎过来,但讽刺的是,这是用奴仆的金子和银子把自己买赎回来的。
可见这奴仆救赎自身的观念也应用在基督徒的身上,经文告诉我们的情况是承袭于先祖的虚妄和没有果效的生命 (这逼使我们要问,我们的事奉也是承袭着先祖的虚妄吗?) 明明基督的生命是精采的,带来生命影响生命的力量,但是在现实的处境下,那些可以学像基督、将人带到基督面前的生命师傅却是求自身的名声而已,这多少反映出我们的生命是“为着他人”还是“为着自己的名声”。
若果希罗文化是用可朽坏的金子银子赎回自己的话,那么新生命的信徒是用什么赎回自己呢?经文清晰地表达,不是借着自己的能力,而是单单借着基督的宝血,就是那位没有任何瑕疵和玷污的羔羊的宝血。明明我们是活在奴仆般的生活中,活出一回又一回残破不堪的生命中,但是基督的自由和完美却为我们付上代赎,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从属〉回上主子民的身份,这个“被赎”不是带来自由,乃是一生从属于上主,学效祂以生命影响生命,不落俗套,从而使事奉得着果效。
思想:
事奉的果效,是将人带到上主面前,让人可以〈从属〉于上主,并一生一世甘于〈从属〉于上主,归回自己真正的身份。
但可怕的却是我们的果效成为赎价,以为要借着自己的工作才可以将人带到神面前,慢慢忘记了─是借着基督的宝血方能成事。在旷野路上,以色列人不是以金牛犊作为神,以自己的金子、银子去制造神吗?
在疫情期间,我们是为着自己的名声去建立更多的事情,还是我们以别人的生命能否从属于基督成为我们事奉的指标呢?
6月15日 香港教会更新的支点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17
17既然你们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
如果你呼叫父亲,就是那位不偏待人的
审判是按各人所作的工
故你们应好好行在惧怕中,在我们寄居的时期中 (作者的翻译)
如果昨天做运动的比喻使我们有所觉醒的话,那么我们就得明白今天这节经文的精华是什么。或是说,这句经文叫我们有新的体会,使这信息提醒我们如何在寄居中得着智慧,为主作该作的事,就是以活出圣洁子民、从属于上主的身份去呼叫父亲。
在经文开首,用了一个条件句式 (conditional clause) 去表达,去说明呼叫父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说明一种独特的关系,一种只<从属>于上主的关系,而这个<从属>,就要放下以往自满自足的宗教经验和行为,以一个新生命、新模式,学习如何真正成为父亲的子女,有新的身份去活出使父亲有满足心怀的生命。
但是经文的接续使我们满心奇怪,就是将父亲的角色突然和审判的主连在一起。我们满以为新的身份、从属于父亲是一个关系上的接连,谁知道这更与审判我们所做的或所没有做的绑缚在一起。对于后现代的人来说,我们是难以理解的,我们会以为关系胜过一切,有关系就可以包容一切、明白一切,甚至放纵一切,那知这位父亲却是不偏待人的,每人都要因着自己的工换来上主的审判。从属关系在上主的眼中,除了是一个身份和关系外,更是怀这尊贵身份之人的见证和实质的表现。
如果我们根据使徒行传10:34的讲法,神是不偏待人(προσωπολήμπτης)的时候,就知道神的包容是何其浩大,如彼得在使徒行传第10章的经验,连那个外邦人(敬畏神的人— God fearer)的得救也是上主直接的呼召和恩待,那么福音的门从此就开启于外邦人的群体中,这岂不是要神子民放下以往的宗教情操和认知,走进神国度的丰盛中,好叫世人去赞扬上主的包容和仁慈?故此将“父”和“不偏待人的审判”连在一起,就是要说明上主的包容是超越一切的,作<从属>于上主的门徒,所要见证的就是为此,要持守的也是为此。
而要被审判的岂不就是那些故步自封、甘落俗套、不愿更新改变的宗教领袖,及狠心将外邦信徒摒弃于福音门外的犹太基督徒领袖吗?
思想:
牧会多年,犹记得对自己最大的试探,就是以为羊只在教会之内,好好栽培、与他们同行就是人生该做的事,谁知上主不断的挑战自己,有其它的羊在圈外,就使我俯伏于主前,并真实的发现祂真的不偏待人,让我体会有圈外羊的真实和超越自己想法的宝贵(尤其是在香港艰难不容易的日子,更是要去叫人如何去体会福音的大能)。
而那些在圈内的羊,有时候,只有上主亲自所作的才能叫他们成长,超出自己可以的考量和想象,最终发现,祂才是真正的父,是不偏待人的,只是我不肯领受罢了,不是吗?
6月14日 圣洁从来都是一个从属的关系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14–16
14作为顺服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15但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16因为经上记着:“你们要成为圣,因为我是神圣的。”
作为顺服的子女,不要效法以往你们无知时的私欲,
但像那圣者呼召你,在各行为上,你们是圣洁的
正因如此,经上写着:“你们是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作者的翻译)
单单看这段经文,没有理会上文的论述,我们会很容易落入伦理道德的讨论中,以为是要信徒在各行为上都圣洁,完全没有道德规范的越界等。是的,我们应该在不同的范畴中去活出完全、完美的榜样。但或许我们的人生历练告诉我们自己有多不济,完全是恩典保守着我们,才不致失脚,而非单靠着自己的完美。
就像刚过去十三天的尔道自建释经灵修所讨论的,道德伦理并非最重要的讨论核心,那就迫使我们重新去思考:利未记中的“你们是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这句旧约经文是要带出一个什么神学的主调?好让我们更深去了解此处这段经文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试想象一下仍住在埃及的希伯来人的生活,他们大抵要跟随当时代法老的指令,不论如何,他们的生活模式大抵上都要效法外邦人的要求,但是当他们要过新生活,重新成为上主的子民时,他们就得要放下以往所效法的,重新去学习如何成为上主的子民,这个“情况”,就是彼得套用在流散于小亚细亚的信徒身上的观念,他们要重新学习,如何在被逼迫的环境下中作好上主的子民。
但是在出埃及记的经历中,许多上主的子民不断的试探神,并希望再一次回到埃及当中,期盼再一次返回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哪怕这种生活是要再次跟随法老残酷的对待,也在所不惜;他们或是试探领袖──上主所差派的摩西──去挑战上主的权威和带领,或是受外邦民族的感染,慢慢地远离那带领他们出埃及的真神。因此利未记的这番话,并非只是道德的关注,更要关注的是上主的子民如何看待自己新的生命、新的生活、新的开始,还是他们觉得醉酒才是清醒的呢?
原来在利未记中,圣洁的观念是一个从属的概念,是表明自己的生命属于哪一方面的神祇,是埃及的神祇?或是拯救的上主呢?是以自己的私欲为从属,还是以神的先见 (foreknowledge) (参1:2) 为依归呢?
思想:
用什么比喻去作为今天信息的总结呢?我猜想是做运动,或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如何看待做运动(我是对自己说的),我会说我是会做运动的人,但是我不会说我是运动人。理念上,是该去做的,但每一次都是千辛万苦去勉强做些运动,交交账,以为自己是运动人,但我从来不从属于运动人的类别中。
从属于上帝子民身份的经验,不就是这般吗?
6月13日 香港教会!需要坚持作新事!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13
13所以,要准备好你们的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带给你们的恩惠。
正因如此,将希望放在恩典,就是耶稣基督的启示临在你们当中
要约束你们心中的腰
要完全的谨慎 (作者的翻译)
昨天我们谈论了这节经文首句的背景和诠释,好叫我们明了到上主的子民如何在出埃及(New Exodus motif) 记中领受新的子民身份,在一世纪或是现今的信徒中,也该同样地在不容易的世代中,去活出那新子民的位份。不留恋以往的点滴,在新世代中,为主继续传承那上主会作新的事情。
然而,昨天的首句:“要约束你心中的腰”,其实只是一句分词片语 (participle clause) ,并与第二句的分词“要完全的谨慎”平行地去补充这句子的主句:“将希望放在恩典,就是耶稣基督的启示临在你们当中”,可见约束自己的预备工作是要将希望放在耶稣基督的启示下,故此这希望是要放在末后的日子中,而不是单看今世我们拥有着什么。
然而在第二句分词片语中:“要完全的谨慎”该如何与第一句分词片语互相补充和对应呢?如果“约束你的腰”是一个象征(symbolic imagery)的时候,那么“谨慎”这词就算是一个实际的指示和教导。这字 νήφοντες(谨慎) 是用于饮醉了酒后,人所做的事情,就不再谨慎,容易引起许多烦恼和错失;但是放在基督群体的身上,这字就是要比喻作我们还留恋以往的日子、没有新人样式的做法。这包括了我们自以为是的信仰诠释,就像文士、法利赛人式的信仰传统那样,以为被拣选就是满有成功和荣耀,哪知被拣选就将流散、寄居在异民中,这样,谁会觉得前者是醉酒,后者才是清醒?
弟兄姊妹,我们以为自己常是清醒的吗?哪知没有圣灵的更新或是将盼望放在末后耶稣基督的显现和再来上,就没有清醒的一天?这些年,我们以为一些简单易明的事实和真理,人应该容易掌握和明白,哪知我们却给人骂、给人取笑,被认为是醉酒之徒,没有清醒一般。或许我们会怀疑,会不解,到底什么才是真理,什么才是事实,故经文又提醒我们“要完全”(τελείως)地清醒过来,相信就是给人嘲笑,也要持守初心。然而,那要“绝对的”谨慎,才可以不被俗套的词语伪术影响,以致心生怀疑和挣扎。
思想:
在信仰实践的历程中,“半分清醒、半分醉酒”是我们的状态吗?末世论从来都不是单告诉我们末后会如何发展,以预言书的性质告诉我们的前途和结局。不!末世论是帮我们不逃离现实的残酷,仍然活出使命和呼召,不装睡,不装作清醒。勇敢以末世的角度看待现世那似是而非的坏鬼“真理”,好叫一生不被迷惑,我们的谨慎可要完全啊!
没有人会预视香港的前途会如何,但要完全的谨慎却提醒信徒如何不被迷惑,勇敢拒絶谎言,为真理发声,在悲伤中,为主作新事。
6月12日 香港教会!需要作点新事!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10–12
10论到这救恩,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已经详细地搜索查考过,11查考在他们心里的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情况。12他们得了启示,知道他们所服事的不是自己,而是你们。那借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传福音给你们的人,现在将这些事传给你们;这些事连天使也都切望察看呢!
先知,就是预言有关恩典在你们中间,寻求详细考察关于救恩。
基督的灵显明在他们中间,借着考察所指的是谁
基督的灵启示在他们当中,不是为着他们自己,乃是为着你们,去服侍这些事。这些事,现在基督宣告给他们借着从天上差遣来的圣灵把福音传 给你们的人,在这些事上,天使也渴望探究。(作者的翻译)
昨天,我们谈论了旧约的 (typology) 载体如何活现在耶稣及那些流散在各地、学效耶稣受苦,但仍指望那将来荣耀的信徒身上,这也不断挑战着现今的信徒,是否仍然甘愿传承这个传统载体,好叫基督的福音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而不甘于俗套。
在十二节中,特别提到基督的灵启示的重点放在哪里,他表明,这启示从来都不是为了先知们自己(οὐχ ἑαυτοῖς),而是为他者而存有(ὑμῖν δὲ),又可见这传承及铸人之道是何等重要,而且在彼得心中,福音的传承不是为了自己在教会界得到什么尊贵的身份和地位,反而是要用心培养新一代去迎接他们那一代的挑战,这才是福音重中之重。
经文又提醒我们要去服侍这些事(διηκόνουν αὐτά),但是这些事是怎样的事,原来却是从不容易、轻松之事。有时候,我们会一心是为着他人而传承,谁知对方根本没有领受到半点;但又有时候,那些看似没有任何果效的付出,却不知怎的结出异想不到果子来。
这些都不是我们可以掌握的,但是要好好问自己的是,是要为着他人好处,或是为着自己的名声?这不是单凭表面可以了解和清楚的,若非有深层的自省和别人真心真意的鞭策,从人性的真实面来看,人多是为着自身的好处,这才是最真实的动机。
正因为这样,经文继续提醒我们,一切都是基督的灵先动工和提醒才是我们事奉的初心,那借着天上来的圣灵把福音传给你们的人才能明白,知道这是什么事。可见彼得要重复提醒我们,是圣灵在人心里动铸人之工,这才是基督徒共同的经历和真实的体会。一些人的铸造是只有表面的伪装,或是有灵的同在、感染人心的献上,两者有着莫大的分野和不同的果效。
最后,“天使都要渴望去探究一切”,这片语可能是来自以诺一书9:1 (First Enoch 9:1)中,天使们都探察人世间一切的苦难和笑容,但是天使们都是以得胜一切的角度去面对这一切,哪知耶稣的受苦和复活却颠覆了一切的想法,原来,这救法超越了宇宙界的认知和了解。
思想:
竟然连宇宙界天使的认知都超越了,岂非是圣灵的动工才使人心能改变,接受一条不为人欢喜的窄路,才能传承真正的载体(typology)给下一代?愿意吗?可怕吗?
6月11日 用心、用苦难服侍下一代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10–12
10论到这救恩,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已经详细地搜索查考过,11查考在他们心里的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情况。12他们得了启示,知道他们所服事的不是自己,而是你们。那借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传福音给你们的人,现在将这些事传给你们;这些事连天使也都切望察看呢!
先知,就是预言有关恩典在你们中间,寻求详细考察关于救恩。
基督的灵显明在他们中间,借着考察所指的是谁
基督的灵启示在他们当中,不是为着他们自己,乃是为着你们,去服侍这些事。这些事,现在基督宣告给他们借着从天上差遣来的圣灵把福音传 给你们的人,在这些事上,天使也渴望探究。(作者的翻译)
前几天,我们花了一段时间好好讨论教会界的传承和铸人之道的关键,对于彼得,福音的使命是生死攸关的,正如耶稣用了三年之久,身教言教,到了关键时刻,彼得仍在鸡啼以先三次不认那“看得见”的耶稣,但耶稣温柔地鼓励他:“要坚固众弟兄”(路22:32),“你喂养我的小羊”(约21:15),使他深信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和能耐,乃是靠上主的恩典,才能承传耶稣所设的救恩,彼得由以往心怀弥赛亚梦想,期望能与耶稣坐享权势和财产,转变成甘愿为受死的基督受尽一切逼迫和苦难。
可见对于彼得来说,这个传承除了自身的经验外,从这三节的经文我们看到,旧约的传承对他而言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甚至可以说,在往后的论述中,旧约成为他写作的基础和基督身份的定位指南。
在第十和十一节中,彼得清楚地指出,旧约中的先知都已多年寻求和详细考察(ἐξεζήτησαν καὶ ἐξηραύνησαν)关于这救恩的精义,因此,那受苦,活在患难中的先知就好像先尝了基督受苦的经验(προμαρτυρόμενον τὰ εἰς Χριστὸν παθήματα),并明白到上主的仆人受苦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因为那将要来的弥赛亚,岂不就是甘愿牺牲在十架上,才进到荣耀里的吗?
因此这个从受苦到荣耀的载体(typology)就是由旧约先知们直到耶稣基督身上重演,都该叫我们不应惊讶!故我们作为主门徒的,这载体也临到那分散在各地的门徒身上,彼得要藉此载体去表明现今信徒的受苦经历毫不令人意外,我们只是传承着那承受主道之人必须走过的路。
思想:
彼得就像你和我一样,期望生活安好,信耶稣后就满有福气和恩典,好好平安地过日子,但是三次不认主的经历和“你喂养我小羊”的吩咐提醒了他:要传承那铸人之道往往使人受尽历练,尝尽被人弃绝的滋味。
如果众先知、耶稣和众使徒、先贤先圣都是这样经历,这个载体可得到信徒喜欢吗?在<高尚情操>的世代中,我们可否明白这些都是我们信徒必须经过的历程吗?而不甘于俗套吗?
6月10日 载体 (typology) 的重演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10–12
10论到这救恩,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已经详细地搜索查考过,11查考在他们心里的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甚么时候,甚么样的情况。12他们得了启示,知道他们所服事的不是自己,而是你们。那借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传福音给你们的人,现在将这些事传给你们;这些事连天使也都切望察看呢!
先知,就是预言有关恩典在你们中间,寻求详细考察关于救恩。
基督的灵显明在他们中间,借着考察所指的是谁
基督的灵启示在他们当中,不是为着他们自己,乃是为着你们,去服侍这些事。这些事,现在基督宣告给他们借着从天上差遣来的圣灵把福音传 给你们的人,在这些事上,天使也渴望探究。(作者的翻译)
前几天,我们花了一段时间好好讨论教会界的传承和铸人之道的关键,对于彼得,福音的使命是生死攸关的,正如耶稣用了三年之久,身教言教,到了关键时刻,彼得仍在鸡啼以先三次不认那“看得见”的耶稣,但耶稣温柔地鼓励他:“要坚固众弟兄”(路22:32),“你喂养我的小羊”(约21:15),使他深信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和能耐,乃是靠上主的恩典,才能承传耶稣所设的救恩,彼得由以往心怀弥赛亚梦想,期望能与耶稣坐享权势和财产,转变成甘愿为受死的基督受尽一切逼迫和苦难。
可见对于彼得来说,这个传承除了自身的经验外,从这三节的经文我们看到,旧约的传承对他而言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甚至可以说,在往后的论述中,旧约成为他写作的基础和基督身份的定位指南。
在第十和十一节中,彼得清楚地指出,旧约中的先知都已多年寻求和详细考察(ἐξεζήτησαν καὶ ἐξηραύνησαν)关于这救恩的精义,因此,那受苦,活在患难中的先知就好像先尝了基督受苦的经验(προμαρτυρόμενον τὰ εἰς Χριστὸν παθήματα),并明白到上主的仆人受苦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因为那将要来的弥赛亚,岂不就是甘愿牺牲在十架上,才进到荣耀里的吗?
因此这个从受苦到荣耀的载体(typology)就是由旧约先知们直到耶稣基督身上重演,都该叫我们不应惊讶!故我们作为主门徒的,这载体也临到那分散在各地的门徒身上,彼得要藉此载体去表明现今信徒的受苦经历毫不令人意外,我们只是传承着那承受主道之人必须走过的路。
思想:
彼得就像你和我一样,期望生活安好,信耶稣后就满有福气和恩典,好好平安地过日子,但是三次不认主的经历和“你喂养我小羊”的吩咐提醒了他:要传承那铸人之道往往使人受尽历练,尝尽被人弃绝的滋味。
如果众先知、耶稣和众使徒、先贤先圣都是这样经历,这个载体可得到信徒喜欢吗?在<高尚情操>的世代中,我们可否明白这些都是我们信徒必须经过的历程吗?而不甘于俗套吗?
6月9日 铸人之道 (四)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6–9
6虽然你们必须在百般试炼中暂时忧愁,你们要为此喜乐 ,7使你们的信心既被考验,就比那被火试炼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8虽然你们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看不见,你们却因信他而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喜乐,9因为你们得到信心的效果,就是灵魂的得救。
因此你要大大的喜乐,
虽然现在若需多一点点时间 被各样的苦难以致忧愁
好叫你真诚的相信比坏的金子更宝贵
就算经过火的试验,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
最终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虽然你未曾见过祂,但你仍可爱祂。
虽然你于今天没有见过祂,但你仍可信祂。
你大大喜乐 在那不能言说和那荣耀的喜乐中,
并获得你相信的果效和灵魂的救恩。(作者的翻译)
昨天,我们谈到这段经文其中一个重点──关于“有限短暂的时间”和“永恒没有时间限制”的对比,来提醒门徒要看的不是眼前的苦难,乃是将一生的事奉都放在永恒价值的观念上,好叫福音的传承──铸人之道可以薪火相传下去!
来到这段落最后的两个片语:“你大大喜乐在那不能言说和那荣耀的喜乐中,并获得你相信的果效和灵魂的救恩”。
首先彼得用了一个形容词──不能言说(ἀνεκλαλήτῳ)去描述我们心中该有的喜乐,这字要表明这喜乐难以宣之于口,因为这正颠覆了人的思维──将看得见的视为短暂,反而将那看不见的看作永恒。这对于当时候满受逼迫的信徒来说,实在是一个极度困难的挑战,以致成为说不出来的喜乐。
原来,这份喜乐从来都不是那种俗套的兴奋和欢愉,乃是出自于心中的挣扎,和不断拣选“什么才对”的痛苦,这才是大大喜乐的本质。就仿佛像一对尽心竭力照顾子女的父母亲,他们的大大喜乐不是因为没有社会的压力,反之不断要避开拿自己的子女与人比较的无奈,但当看见上主的恩典仍存在家中时(尤其是在疫情中子女与家长密集式的相处时),那种难以宣之于口的喜乐就成了坚持和劳苦所得的果子,不是吗?
在希腊文文法中,彼得用了另一个分词(δεδοξασμένῃ)与“不能言说”一起去形容“喜乐”这个字,这次是用完成式(Perfect)去表达,根据希腊文法的观点理论(Aspect theory),这用法是在形容一件事时,特别聚焦在某一重点上,好让读者明白和了解其强调之处。在这里,这个难以宣之于口的喜乐,除了是一个颠覆人性的观念外,更重要的,这是一个“荣耀”的喜乐,根据上文第七节中有关“荣耀”的论述,是指着当人经历火的试炼后,在耶稣再来之时,才能得着荣耀、尊贵和称赞。彼得再一次将我们聚焦在这末后的荣耀,而不是眼前的荣耀和自己的名声,这才使信徒不甘落于俗套,不会以现世所见的荣耀为依归。
思想:
铸人之道从来都不是只有关于技术性的传递,如经文所言:灵魂的救恩(σωτηρίαν ψυχῶν),这个所有格(genitive)最好的翻译为“一个整全的得救”,意思是:真理的救恩不是只改变外表和宗教的行为情操,或只是表面虚伪的、唯唯诺诺的欢笑,乃是一个整全的更新和内在质地的改变,唯有这样,铸人之道才得以坚持,就算遭人嫌弃、背叛等,我们都不会放弃,你说是吗?
在香港这个艰难时期,“人虽活在患难中,却能生出有质量的喜乐”才是今天我们急切需要宣扬的真理!
6月8日 铸人之道 (三)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6–9
6虽然你们必须在百般试炼中暂时忧愁,你们要为此喜乐 ,7使你们的信心既被考验,就比那被火试炼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8虽然你们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看不见,你们却因信他而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喜乐,9因为你们得到信心的效果,就是灵魂的得救。
因此你要大大的喜乐,
虽然现在若需多一点点时间 被各样的苦难以致忧愁
好叫你真诚的相信比坏的金子更宝贵
就算经过火的试验,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
最终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虽然你未曾见过祂,但你仍可爱祂。
虽然你于今天没有见过祂,但你仍可信祂。
你大大喜乐 在那不能言说和那荣耀的喜乐中,
并获得你相信的果效和灵魂的救恩。(作者的翻译)
昨天我们谈论了三句“虽然”(concession clauses) 的第一句,我们得要谈论剩下两句的“虽然”:
“ 虽然你未曾见过祂,但你仍可爱祂。
虽然你于今天没有见过祂,但你仍可信祂。”
骤眼望这两句,会有一点不解其所以然,首先这两句看似是差不多意思的句子,只有少许的分别,不明白同时存在的意思是什么;另外,这两个片语又怎与上下文产生连系,做有关连的诠释呢?
首先我们要从希腊文的文法去作一些解说,在原文中 οὐκ ἰδόντες(未曾见过)是一个不定时态分词(aorist participle),在观点理论( aspect theory) 的讨论中,这是以一个整存的向度去作为诠释的基础,意思就是要说明:从整体的角度看,那些流散的信徒没有见过生前的耶稣,他们只是在使徒到不同地域传福音后,才慢慢认识到那曾死去、后来升到天上去的耶稣,方才是他们得着救恩的起始点,但是因着祂的爱和牺牲,我们可以“以爱还爱”地去爱祂。
到了第二句,原文中的 μὴ ὁρῶντες(没有遇见祂)是一个现在时态分词(present participle),在希腊文的观点理论( aspect theory) 中,它的意思是在现实的情景中──所以在原文用了ἄρτι(现在)──耶稣还没有真正第二次再来,但即使在这苦难多变的常态中,并无阻我们仍然以真诚的相信去委身于祂。
可见,对于彼得来说,这两句用了不同的时态,就表达出:没有遇见那道成肉身的耶稣,并不会阻挡我们爱祂,同样地,今世没有见到那将要来的主耶稣,也没有理由使我们不再信祂。
如果第一个“虽然”是要带出苦难的短暂和主耶稣显现时永恒之间对照的话,那么第二及第三个“虽然”,就是要带出这短暂又没有亲自遇过耶稣的人生,并不会使人找到任何理由不去爱耶稣和相信祂。对于彼得而言,短暂的只有苦难以及“没有亲自见过耶稣”这件事,但是这就是我们喜乐的原因,相比起永恒的向度,我们这一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忧愁和自怨自艾。
思想:
圣经往往颠覆我们的时间观。将暂看不见的看作永恒,而将地上实在的事当作虚幻,这就是我们的常态吗?圣经是苦口婆心,不断的催促,提醒我们:看不见的,才是我们要爱与相信的对象,但是那些看得见的、实在的困难,却是微不足道,这道理或许我们是明白的,但是在疫情期间,我们有否将自己的焦点放在铸人之“道”?还是仍忙碌地为自己去经营那一套又一套、甘于俗套的“术”?
6月7日 铸人之道 (二)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6–9
6虽然你们必须在百般试炼中暂时忧愁,你们要为此喜乐 ,7使你们的信心既被考验,就比那被火试炼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8虽然你们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看不见,你们却因信他而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喜乐,9因为你们得到信心的效果,就是灵魂的得救。
因此你要大大的喜乐,
虽然现在若需多一点点时间 被各样的苦难以致忧愁
好叫你真诚的相信比坏的金子更宝贵
就算经过火的试验,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
最终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虽然你未曾见过祂,但你仍可爱祂。
虽然你于今天没有见过祂,但你仍可信祂。
你大大喜乐 在那不能言说和那荣耀的喜乐中,
并获得你相信的果效和灵魂的救恩。
昨天,我们刚谈论到传承这个课题。对于彼得来说,他深知道,福音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一个不容易的世代中。故此对于流散的信徒所面对的逼迫,和社会不公义的事情时,彼得苦口婆心,用一个过来人(参使徒行传3至5章)的身份去叮咛信徒,好好接住福音的棒,并传承于下一代。
因此在这一个段落中,除了鼓励信徒要以一个大大喜乐的心去面对这一切,在希腊文的文法中,彼得用了三个“虽然”(concession clauses),去表明他知道喜乐不容易、现实是残忍的,但这喜乐的真相不是纯粹的开心、写意,乃是在没有指望下,仍然可以神迹般地喜乐起来,并且可以大大的喜乐起来!
第一句“虽然”交代了时间性的问题,它带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就是那称赞、荣耀和尊荣在末后的显现中,会长久为我们存留。当我们在现世的时候,常常忽略永恒时间性的可贵,因为地上的苦难是即时的、可感受的,然而,彼得却提醒我们“一点点时间”,只要人愿意“真诚的相信”,就比这看似永恒的金子还要宝贵。这种价值观的颠覆,是要作传承者心中有一个“相信”,并且是真诚、稳固的相信,否则,现实处境的威吓就会使我们放弃那“铸人之道”,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心只会去坚定相信那“铸人之术”。岂不哀哉?
“道”与“术”的分别在乎于“永恒”和“当下”。上主的道由太初到永恒长存,在历史的巨轮下,没有丁点儿变质,上主的道没有因人的堕落和劣根性而受到侵蚀;反而人所演绎的“术”,在不同的世代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没有一套“术”是可以历久常新的。在福音传承的过程中,看着以往的教会历史,我们知道“术”可以扰人心志,将道掺杂,以致人只看见“术”的表象,而忽略了背后的“道”的精义。法利赛人式的信仰在耶稣眼中,岂不就是只有“术”却没有“道”的传承吗?因此耶稣说:“我来,乃是要成全(律法)。”
思想:
“术”是易于传承、易于人掌握的,但“道”却是上主永恒的真理,这提醒众同工、信徒领袖,我们是聚焦于“术”的传承,还是“道”的托付呢?教会的下一代,从来都不是只要有“形式”(form) 的表达就好,乃是要有铸人之“道”的坚持。
6月6日 铸人之道 (一)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6–9
6虽然你们必须在百般试炼中暂时忧愁,你们要为此喜乐 ,7使你们的信心既被考验,就比那被火试炼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8虽然你们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看不见,你们却因信他而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喜乐,9因为你们得到信心的效果,就是灵魂的得救。
彼前1:3–12在希腊文文法中是一句长句子,其中6–9节属于第二个段落,而在这段落中,正显出整句中心思想的精粹。其翻译如下:
因此你要大大的喜乐,
虽然现在若需多一点点时间 被各样的苦难以致忧愁
好叫你真诚的相信比坏的金子更宝贵
就算经过火的试验,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
最终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虽然你未曾见过祂,但你仍可爱祂。
虽然你于今天没有见过祂,但你仍可信祂。
你大大喜乐 在那不能言说和那荣耀的喜乐中,
并获得你相信的果效和灵魂的救恩。
从以上按着希腊文文法的分段,可见“喜乐”成为这一整段句子的重点。但是在上文3–5节中,彼得明明带我们去看真正的产业(inheritance)是在末世的时候。但是在这段经文中,他却使我们再一次聚焦于现实的环境中,提醒我们不可以因为现今的情况,忘却将来的盼望和荣耀。所以,就算在苦难中,仍然要望着那看不见的,仍然可以坚持下去,并带着喜乐的心去面对着一切。
亲爱的弟兄姊妹,这是一个怎样的道理?对于香港人来说,我们或许要见到有果效、或是可预视成功的苗头,才会投放时间和空间下去,那么,去做一些“无聊”的事,甚至别人眼中看来没有可能的想望,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就好像教会界讲“传承”的问题,有不少同工是十分着力去栽培下一代的,但是依照人性,都会以为建立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可预期,才有立时的果效,若要去为他人作嫁衣裳,结果如何既难以测量,又完全不在自己掌握之中,甚至可能带来不知多少的误会和背叛,这些都会迫使人只集中在自己的位份,继续去为自己经营更多的“必需品”。其实,要坚持承担他人的生命,并不是因为现世的处境比较容易,乃是因为那看不见的、将来的“产业”,所以我们就要大大喜乐地去迎上这铸人之道,好叫生命没有错过。
思想:
在香港过去一年中,有许多事情令到我们的生活被迫停摆,我们会否停下来,重新思考自己的位置,如何不落俗套?是要更牢固自己的“必需品”,还是望着那看不见的,在这世代中,为下一代投放更多的心力,传承那铸人之道?
6月5日 同时有尽力有等候神的吊诡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3–5
3愿颂赞归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借着耶稣基督从死人中复活,重生了我们,使我们有活的盼望,4好得到不朽坏、不玷污、不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5就是为你们这些借着信、蒙神大能保守的人,能获得他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
昨天,我们思想到上主为我们所预备的“产业”不是那朽坏的、玷污的、及衰残的。唯有这样的相信,才可以叫我们放下许许多多的属灵传奇,走进上主所要做的新事中,叫我们所思量的超越那俗套的思维,在不一样的世代中,重新诠释福音的真义。
到了这个颂赞句中的最后一句分词子句(participle clause):
“在神的大能下,那被保护的是借着信心,
直至那完备救恩在末世被显现。”(作者翻译)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什么是“信心”?什么是“信心”与“神大能”的关系?
根据原文的分析“διὰ πίστεως”这字句可以理解为“借着信徒的相信”,而这“相信”以上一节经文的脉络来看,所指的就是耶稣基督复活的事情,或是说要相信真正的产业不是在世界的地土,复活的基督可以使人超越一切以往的想法与属灵传统,只要人真心的相信,就可以进入一个突破自我认识的领域。然而要相信超越自我认识,就只在“神大能下”(ἐν δυνάμει Θεοῦ)的保护中,才能使人的“相信”得以持续不断超越自身认识的限制,就算在那不明不白的苦难中,仍然能真的相信那不是在眼前看得见的东西,要坚持的、不落俗套的,就是那在末世所成就的真正救恩。
接着,我们要讨论“完备救恩”(σωτηρίαν ἑτοίμην)这字与“末世”(καιρῷ ἐσχάτῳ)的关系。
对于彼得来说,救恩真正的启示和显明,是在末世可以让信徒明白和真正体会何谓耶稣的复活和坐在天父的右边,但是完备(ἑτοίμην)这字却又表明了这救恩已经完备地成就在信徒当中,因此彼得所要表达的是:真正的救恩要在末世才可体会,但是这救恩却已完备地成就了。换句话说,救恩从来都不是只放在末世的角度去仰望,救恩是已经完备成就在我们中间,末世与现世其实是交接的,这比起两约世代中的末世观,是一个不一样的诠释和眼光,提醒我们不是只为今世而活,但又同时教导我们,好好在地上活出那完备救恩的特质。
而我们信徒就要活在这个吊诡(paradoxical)的信仰中,不断经历调教和提醒自己,是怎样同是活着在世上是为天上,又同时间又真真实实的活在地上作实在的事。
思想:
许多时候,我们常落在“等神工作、出手”的挣扎中,尤其是当人的力气和智慧用尽时,这句话就会油然而生。等候神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上主的能力和那完备的救恩,却可以叫人在不容易的世代中坚持为主做新事,不致放弃。
6月4日 因循的传统或是重新诠释(Reinterpretation)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3–5
3愿颂赞归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借着耶稣基督从死人中复活,重生了我们,使我们有活的盼望,4好得到不朽坏、不玷污、不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5就是为你们这些借着信、蒙神大能保守的人,能获得他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
昨天,我们己交代这三句分词子句 (participle clauses) 的第一句,在没有指望、充满压迫与谎言的世代中,重生──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会换来那活着的盼望。但是根据希腊文法,这重生除了带来盼望外,也带来产业 (κληρονομίαν)。
“为着要得不朽坏、不玷污、不衰残的产业,就是为我们存留在天上的。”(作者翻译)
要明白这节经文,我们得了解产业(κληρονομίαν) 这个字的旧约神学概念和第一世纪信徒对此的想望,“产业”是上主应许希伯来民族居住在迦南地的专用名词,这说明以色列人信仰的基础,没有上主的同在和保守,就没有可能在这些年间,在列强虎视眈眈的情况与各种伤害和攻击下,仍能䇄立不倒,故对于犹太人来说,这块产业,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传奇认信。
但是当主前六世纪,耶路撒冷被毁,犹太人被掳至异地,这“产业”的传奇竟仍存留至主后一世纪(或是说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纪的时代),他们仍期盼有一天可以重新得回这产业。
在这背景下,加上罗马君王对犹太人的排斥,彼得得挣扎着去教导信徒们如何不要再落在这个“产业”传奇的认信中,因此彼得用了三个特别的形容词 (alpha–privative adjectives):ἄφθαρτον不朽坏、ἀμίαντον不玷污、ἀμάραντον不衰残,来形容耶稣基督的“产业”并不属于地上这应许之地,因为这地是会朽坏、玷污及衰残的,故耶稣基督的救恩是在乎已为信徒存留了天上的产业,而非只是留恋昔日的属灵传奇。
彼得用了一个完成分词 (perfect participle) τετηρημένην(存留),去强调这产业是上主亲自为我们存留的,好叫我们的眼光不要老是望着地上的“产业”,反而要学像耶稣的榜样,祂牺牲自己在十架上,从死里复活、升天,为我们预备地方,要我们得那不能朽坏,永存的“产业”。
思想:
耶稣基督的福音颠覆了众人的思想,并将那悠久的属灵传奇重新诠释 (reinterpretation)。今天,我们要学效的属灵传统,从来都不是经文范例 (scriptural example) 的重述,乃是在不同的时代中,如何找到经文的精义,去重新诠释和演绎在这个新的世代中。
要放下那些“属灵传奇”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君不见彼得真费尽心思去重新诠释?深愿在香港这个十分复杂时代中,我们一起共勉:看见那不能看见的,而非只顾念着那些俗套的想法。
6月3日 重生从来都是在逼迫中所体会的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3–5
3愿颂赞归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借着耶稣基督从死人中复活,重生了我们,使我们有活的盼望,4好得到不朽坏、不玷污、不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5就是为你们这些借着信、蒙神大能保守的人,能获得他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
在这段称颂“上主”及“耶稣基督的父”的段落中,彼得用了接下来三句分词子句(participle clauses)去形容其颂赞的原因和内容。
“因着祂的大怜悯,祂使我们重生于那永活的盼望中,乃藉着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作者翻译)
在第一个分词子句中,我们发现到耶稣基督的救恩是上主给我们最大的怜悯和恩情,骤然听来,我们会觉得非常合理,并没有半点的争议。但是当我们连于首两节圣经的论述一起讨论时,我们就会了解到,耶稣基督的复活并没有使犹太人脱离不断寄居的生活,他们仍受尽别人迫害,每一天都活在鄙视的眼光下。这救恩其实并非如犹太人所期盼的一样,以为在末世得到拯救,犹太人可以独立为国,十二支派回归到应许的土地上,那么就可以免于活在敌人的恐惧下。
如果彼得前书的背景为罗马君王克洛迪(Claudius)(统治期为主后41–54年) 驱逐犹太基督徒离开罗马时,在长达十多年的禁令下,犹太基督徒在各地受到了若干的迫害和难处,那么怎样坚持基督的福音能力,并仍然可以铿锵有力地宣告祂拯救的实在,这正是一个十分的难题。
故彼得就称这是一个“重生”的救恩,原文ἀναγεννήσας这个字,没有在其它新约书卷出现过,只有在彼得前书有所提及,而这字的意义在乎生命发生一个彻底的更新和改变,可见对彼得来说,那已应许来的拯救者的福音,并没有如一般犹太人想象的一样。这带给世人救恩的耶稣基督虽然已从死里复活,但世界仍是一样,罗马政权的无理和不公义没有消失,反而加增,而且损害性更大。要接受这一切,并鼓励信徒仍然有力走下去,“重生”就是彼得的选项,期盼我们用一个彻底改变的态度去面对现实的残酷和政权的肆虐。
是的,面对第一世纪分散的犹太基督徒的悲凉、死心与绝望,似乎等候主耶稣再来也是得不着要领,彼得用了ζῶσαν “活着的”这字来形容在基督里的“盼望”(ἐλπίδα),原来活着的盼望不是只在看得见前路的情况下去领悟,而是在一个不容易的世代中,看似绝望的环境下,那仍活着的盼望就能叫人彻底重生,不再为自身的考量而执着或抓狂,因而活出那十字架所成就的重生和盼望。
思想:
若每天面对着许多悲凉和死心,心中仿佛只是被那些纠缠着,请各位不要中计,不要落在俗套中,反要相信自己的“重生”是配得上那“活着的盼望”的。这样,基督信仰就可以在香港的不容易处境或是全球疫情的环境下,为主作新事,不是吗?
6月2日 前车可鉴,可怕吗?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1–2
1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那些被拣选,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寄居的人,2就是照父神的预知,借着圣灵得以成圣,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愿恩惠、平安多多地赐给你们!
“彼得,耶稣基督的使徒,给那被拣选,就是活着似客旅(寄居)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那被拣选的) 就是照着父神所刻意安排的,借着圣灵所成圣,好叫那被拣选的顺服于耶稣基督,那被拣选的就是藉祂的血所洒之人。”(作者翻译)
在希腊语法的分析中,这三句前置词片语 (prepositional phrase)是用来形容被拣选 (Ἐκλεκτοῖς) 这个观念。
在第一句片语中,描述了我们的被拣选并非是偶然,乃是神在起初的时候,甚至在人类自身认知明白之前,神的刻意安排 (πρόγνωσιν)就呈现在其拯救计划中(参徒2:23)。但原来神奇妙的拯救却是叫祂的子民流散在各地,这对于今天香港的信徒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吗?我们可以相信神的拯救是超越我们认知的,但是要接受神的拯救是叫我们仍然活在一个不断逼迫基督徒的环境下,却是真的超越了我们的认知。对于当时分散寄居于小亚细亚各地区的信徒来说,这就是神先于人类认知的拯救,并且这是上主刻意安排的。我们会怎样对待这样一个吊诡(paradoxical)的真理呢?
要明白这个吊诡的真理是困难的。因此,人怎么能明白这难以咽下的真理呢?故在第二句片语中,就论及这个认知,需要圣灵的工作才能够使人明白和清醒过来。在这个片语中,其前置语 (ἐν) 是“借着”(instrumental use)的意思,表明一个真正被拣选的生命从来都不可能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明白放在我们前头的一切,只有圣灵所作圣洁的工作,才能使人明暸那不可以知道的、匪夷所思的拯救作为。作为主的门徒,岂不是要时常祈求圣灵的帮助,去明白那被拣选、却可活在受尽逼迫的光景和遭遇吗?我们会否为此而感恩?
在最后一句片语中,我们首先要理解“顺服”与“血洒” 在希腊文法中与“耶稣基督”的关系。通常我们以“顺服耶稣基督”(objective genitive) 及“耶稣基督所流出宝血所洁净”(possessive genitive) 去理解,但是其难处在乎这样的解释较难将这两组的观念连在一起。但根据出22:4–8及结36:24–28的内容去诠释血洒的论述,就会发现到“血”与“洒”这一对字眼是在表达上帝与其子民所立的约,而在基督的救恩下,就是用祂的血为我们立了新约,故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作为被拣选的…是藉‘顺服’和‘洒血的立约’(hendiadys) 于基督”。这正补充了除了圣灵使人成圣外,也要顺服和以血所立的约于基督中。正因为基督的牺牲,成就了救恩,就使我们可以顺服于在流散并满有苦难、逼迫的生命中。正因基督的拯救,我们作学生的,怎能高过先生呢?
思想:
香港社会正面对着许多的动荡和不安,我们没有人可预视前路并只能承认有太多不清楚在前面,这使我们感到许多迷惘和焦虑,以致没有力量去面对眼前那该要作的新事。但是我们该走的路却正是上主所刻意安排的,是圣灵使之成圣,以致更新我们的内心,并有基督的榜样放在前头的,因此我们可以不甘落俗套或故步自封,甚至遭遇攻击和患难也无惧。即使你我流散在其中,也要以寄居的心态去为主作新事。
6月1日 身份的确立——被拣选就是要流散
作者:陈伟迦牧师
经文:彼得前书1:1–2
1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那些被拣选,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寄居的人,2就是照父神的预知,借着圣灵得以成圣,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愿恩惠、平安多多地赐给你们!
彼得前书是写给已经分散各地的门徒,内中仔细叮咛并热心期盼:信徒能在一个不容易的世代中为主继续持守真道,不因外人的弃绝和威吓而乱了方寸,反而仍然为主作见证,并叫人羞愧和震撼。
故六月份的尔道自建是想鼓励那些在基督信仰里仍心存想象、不甘落于俗套的读者,在这非常时期下,能为主作新事,寻求突破的出路,好使基督的名在这世代中被高举。
而这三十天的灵修分享中,笔者会以希腊文的语法作为核心诠释,期望以一个大众所能明白的角度,将圣经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大家眼前(当然若读过一些原文课程,就会领略到一点儿),也期盼信徒放下对原文的戒心,努力走进原文的世界,得着上主所赐下宝贵的话语。
今天会仔细看彼得前书首两节经文的意义。首两节根据原文翻译意思(paraphrase)如下:“彼得,耶稣基督的使徒,给那被拣选,就是活着似客旅(寄居)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那被拣选的,就是照着父神所刻意安排的,借着圣灵所成圣,好叫那被拣选的顺服于耶稣基督,那被拣选的就是藉祂的血所洒之人。”
在经文中提及了彼得怎样称呼他写信的对象:“那被拣选的,和活着就是客旅(寄居)的 (dative apposition)。”我们或许会问为什么要作这样的称呼,或者值得讨论的是──“被拣选”的观念如何与“客旅”的身份扯上关系呢?当我们翻阅创世记中的亚伯拉罕的经历时,就会发现到先祖就是被上主拣选和呼召,以一个寄居和客旅的身份走进了别人的地土,在其上,面对着各种艰难的处境,上主都以新事介入,带来拯救和祝福。或可这样说,当犹太人经历巴比伦人所带来的流散后,不就是要看待自己如客旅、过寄居的生活,好叫自己有一天能回到耶路撒冷,重新以主人家的身份在耶路撒冷城当家作主吗?
彼得明白当时基督徒所面对的难处和困境,因此他以犹太人经历上主的共同经验去劝勉众信徒:人生面对难处和信仰受到逼迫从来都不是新事,反而,信仰最能得着反省和更新就是面对逼迫和困难的时刻。香港在这个时候所经历的,不就是第一世纪彼得及其门徒所面对的吗?
思想:
其实“被拣选”的观念常与“得胜”的想法连在一起,但当“被拣选”的观念要与“被流散”、“作客旅”、“寄居的”、“被迫害”、“被污名化”等扣在一起时,我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彼得开宗明义地说明,这才是被拣选的真义,他也是为此作使徒呢!若没有这个对自己身份的想法,就没有预备好所要面对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