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道自建释经灵修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
欢迎到良友圣经学院网站收听最新每日灵修
创世记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
欢迎到良友圣经学院网站收听最新每日灵修
创世记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1:1
起初,神创造天地。
圣经第一卷书的书名,希伯来文圣经是用该书卷首的第一个字bərēšît「起初」,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称作Genesis,意思是《出生》或《起源》,拉丁文武加大译本则按此传统称作《起初之书》。中文译本则称作《创世记》。
创世记这卷书是从神开始的,神是从来没有开始的。以这个为基础开始讲到万有的起源。创世记说到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神选民的起源。借着神所特别拣选的种族(以色列人),耶稣基督来到世界,拯救人类归回真神。
创世记也说到婚姻家庭的起源(社会制度)、安息日的起源(宗教制度)。本书也说到罪在人类中的起源、诅咒与死亡的起源,亦说到应许祝福的起源、神人之约的起源,更讲到宗教制度,像敬拜、献祭、割礼等的起源。总之,宇宙人类的起源、发展及终结,都在乎神。
创造是时间的开始,也是历史的开端。创1:1的「起初」(bərēʼšît,In the beginning)是时间的绝对起初,在创造物质之前没有时间,时间与物质都是同时被创造的。而且就相对论而言,时间与物质相连结。有物质才有时间,没有物质也就没有时间。
神是创造者,祂是万物的根源,有别于一切受造之物,祂更是一切生命的创造者和供应者(诗104篇)。万物既是受造,自然就当服在创造主的权下,这也带出创造者是君王的主题。祂绝非「盲眼的钟表匠」,更不会创造了世界,就弃之不顾,任其自生自灭。祂乃是万有之本、万福之源。万有是本于祂、倚靠祂、也要归于祂(罗11:36)。
动词「创造」bārā’ 意思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前无今有」。在创世记1章中,用于一切存在的开始(1节),一切生命的开始(20节),及一切人类的存在的开始(27节,3次)。此动词只用于神,专指神的作为。人类可以制造‘āsâ,塑造yāṣar,建造bānâ,都是用已有的材料。但是只有神能够创造bārā’,指所造的是完全新的,与以前的动作无任何因果的关系。
「天地」指宇宙万有,圣经惯用两个极端对比来代表全部。像「从岁首到年终」(申11:12),「从头到脚」(伯2:7),「东与西」(诗103:12)。
思想:1960年代末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立刻有华人宣称「人定胜天」。但最有资格说这话的美国,在次年发行纪念邮票,上面只有四个字:「起初上帝」(In the Beginning God),见证只有上帝是万物的起源,是你我生命的起源。祂是我们惟一敬拜的对象。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1:2
地是空虚混沌,深渊上一片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创1:1讲起初神创造「天地」,创1:2开始就只讲到「地」,因为地是人类历史的舞台。但这不是讲第二个创造,而是原始的创造(驳重造论)。有以下几个理由:(1)字义上,动词hāyâ应译作「地是空虚混沌」,而不能译作「地变成空虚混沌」。(2)文法上,本节是一个细节子句(Circumstantial clause),说明地在创造最初阶段的情况,而非动作子句(Fientive clause),继续上一节的动作结果。(3)神学上,只用一节来讲第一次创造,而用整整两章来讲第二次创造,又未说明原委,这是说不过去的。新约的经文也指明现今的世界是神起初所创造的(来4:3—4),而非神第二次的创造。
「空虚混沌」tōhû wābōhû的意义。创1:2讲地是「空虚混沌」,在此不是地受罚的结果(比较耶4:23;赛34:11),而是地在受造的初始阶段,还不适合人类居住(参赛45:18,祂创造大地,不是荒凉的,祂塑造大地,是要给人居住的。)「混沌」tōhû (Chaos)是指没有秩序,「空虚」bōhû (Empty)是指没有内容。上帝用六日创造天地,前三天是要建立秩序与和谐(Cosmos),后三天是充满内容。
本章钥字是「分开」,神把光与暗分开、把空气以上的水和空气以下的水分开、把地和海分开。分开光与暗,定出昼与夜,使时间有了节奏。分开空气上下的水,就有雨露霜雪,四季循环。把陆地和海洋分开,陆地就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所在。后三天主要是「充满」地和海洋,显示多样及丰富。鱼类悠游海洋,雀鸟翱翔天空,兽类充满陆地,最后才创造人类。
在创造叙事中,除了上述的「分开」以外,神还把所有的动物分开。在创造的第五日,上帝把海里的鱼和空中的鸟分开,各种鱼类和鸟类「各从其类」。第六日祂把地上的走兽分开,让野兽、牲畜、昆虫「各从其类」(21—25节共7次用「各从其类」)。「各从其类」说明虫鱼鸟兽都各有许多种类,也表明物种之间,有一道上帝所设立的籓篱,不得越过。每一类都是上帝所特别创造的。
第七日则把安息日与其他的日子分开,创造了时间的圣所。此种分开正是「分别为圣」的基本神学意义。
思想:神的创造极有计划和次序,显示神的智慧与能力。每一天的创造,都是以前一日的创造为基础。人最后受造,享受上帝一切创造的秩序、合谐,及多彩多姿,丰富多样。即或今日科学上对六日的解释还有不同意见,但是天地及生命产生的次序,仍与圣经记载的次序相符合。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1:26
上帝说:「我们要照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天空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以及地上爬的一切爬行动物。」
上帝说祂要按照祂自己的「形像和样式」造人,这「上帝的形像」(Imago Dei,In His Image)历来引发学者许多的讨论,可分别为三种主要说法:
(1)本质说,认为在受造的人里面,有从真理来的公义与圣洁(弗4:20),强调人像神,说明人的独特。这形象样式指基督永存的荣形,善美的生命。人有灵性,这属灵的本质使人可以代表上帝,也具有可以与上帝连结的能力。人可以敬拜上帝,与上帝的灵交流,能够善用自由意志与理性的功能,这是其他任何受造物所没有的。但是人堕落以后,失去了神的荣形,自由意志与理性功能也只有部分残存。基督降世道成肉身,取了人犯罪后被罪扭曲的形像(「祂无佳形美容」,赛53:2)。祂在登山变像时曾给门徒惊鸿一瞥,复活后才完全恢复祂神子的荣形。信靠祂的人,从死里复活以后也要改变像祂,因为祂是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今日我们受制于肉身,但是不断被圣灵更新变化(罗12:1—2;林后3:16),将来都要改变和祂一样,有属天的荣耀形状(林前15:49)。
(2)关系说,主张人要与神有某种关系,才能具体显示神的形像。此说主要由二十世纪神学家卡尔.巴特(Karl Barth)和艾米尔.布鲁内尔(Emil Brunner)所倡导,认为所有受造物之中,只有人类能够建立并维持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夫妻之间心灵与身体的亲密连结,反映出三位一体神的团契。
(3)功能说,强调人的工作与责任。此说主张神造人,把管理全地的责任交给人,让人作管理全地的君王(创1:28),正反映上帝是全宇宙的大君王。亚当得神赐他配偶夏娃,生养众多,遍满地面,管理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地上的走兽,即是此一尊贵使命的具体实践(创2:18—25)。
以上这三种说法,并不互相排斥。而第三种说法,可以与下一章伊甸园中人的使命相结合,说明人自受造就是要作君尊的祭司。
思想:宇宙万有中,只有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受造的,说明人的尊贵。但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3:23),说明人的需要。惟有在基督的救恩里,方才得以重新恢复,并且更新变化,彰显这荣耀,说明人的盼望。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2:1—3
天和地,以及万象都完成了。到第七日,上帝已经完成了造物之工,就在第七日安息了,歇了祂所做一切的工。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将它分别为圣,因为在这日,上帝安息了,歇了祂所做一切创造的工。
上帝选择用「六日」来创造天地,这个「日」最自然的解释是一天二十四小时。Allen Ross:《创造与祝福》,页133,提出以下几个理由:(1)在圣经其他地方,日与数字连用都是指二十四小时;(2)十诫教导安息日,乃是以六日创造和第七日休息作为基础(出20:11);(3)从创造第四日之后就有日子、年岁、记号和节令,显示当时时间机制已经在运作;(4)如果日代表一段漫长的时间,则需检验是否容许漫长的白天和漫长的晚上,但是很少人会为晚上代表漫长的时间辩护。这样看来创世记在创造六日完成应是不可避免的结论。
不过地质学的证据等等,又不得不令人推测地球及宇宙的古远,非单纯六个二十四小时的「日」所能完满解释。可能在圣经的字义与科学研究中,仍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有待发掘。我们当谦卑,等候更完满的解释。不过要特别注意其神学意义:神在第七日安息。
六日的创造按下列次序排列:
第一日 光 |
第四日 光体 |
第二日 天空与水 |
第五日 飞鸟与鱼 |
第三日 地(植物) |
第六日 动物与人(植物作为食物) |
|
第七日 安息日 |
安息日šabbat的意义。(1)安息日主要是说人生与世界历史有一个永远的目标:永世的祝福。(2)第一个安息日,不是因为上帝工作疲累须要休息,而是创造工作顺利完成,神感到非常满意,停下来庆祝。因为祂看一切所造的都「非常好」(创1:31)。(3)安息日是时间的圣所,神造人要把人带入安息敬拜中,而非巴比伦人所说的「凶日」。神在第六日造人,祂吩咐人要六日劳碌作工,第七日安息(出20:9—10)。但是人受造以后,享受的第一个完整的一天,不是工作日而是安息日。在那日,上帝歇了祂一切创造的工,祂也要人与祂一起享受安息。祂赐福给那日,定为圣日(创2:3)。显示整个创造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安息日。(4)这安息日预表新约,耶稣在第八日(即七日的第一日)从死里复活,引导所有信祂的人,一同进入永久全然的安息(来4:1—11)。
思想:1.创世记只有在这里讲到安息,而且是「神自己的安息」。反倒安息日的律法要等以后才提出,可见是事实先于律法。如同邝炳钊博士:《创世记(卷上)》,页9,所言:「法规和叙事文互相补充,而且后者往往反映出比前者更高的要求。」2.旧约的安息日「原是未来的事的影子,真体却是属基督的。」(西2:17)现在基督已来到,信徒当信守在基督里真正的安息。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2:4
这就是天地创造的来历。在耶和华上帝造地和天的时候。
来源批判学者一般都把创一章与二章看作两个创造故事,分别来自两个不同文献来源(P与J),各有不同的神名、字汇、笔法、及神学传统。创造的神名,第一章用’ĕlōhîm「伊罗欣」(上帝),第2章用YHWH’ĕlōhîm雅伟伊罗欣(耶和华上帝)。第1章平铺直叙,条理分明,不断重复,像是购物清单。第二章生动活泼,神以拟人态的方式出现,与人互动亲密,高潮迭起,媲美短篇小说。
但是仔细阅读发现,创世记2章并非另一个创造的记录,或来自不同的传统,在此并列,而是创1章人类受造的局部细观,说明神与人的关系。第1章是宏观,第2章是细观。第1章是远景,第2章是特写。第一章按时间顺序排列,讲到人是上帝创造的高峰;第二章以空间为关切点,讲到人是上帝创造的中心。第1章讲上帝与万有的关系,第2章特别讲上帝与人类的关系。这也是创世记的写作风格,先把全部作一交待,再把重点详细描述。
创世记中神的名称,最主要是’ĕlōhîm「伊罗欣」,中译作「上帝」或「神」,与YHWH雅伟,中译作「耶和华」。在创造的叙事中,创世记1章都用’ĕlōhîm伊罗欣(上帝),而创世记2-3章都用YHWH’ĕlōhîm耶和华上帝,说明YHWH耶和华就是’ĕlōhîm伊罗欣(上帝)。虽然在创四26讲到「亚当生塞特,塞特生以挪士,那时人就开始求告耶和华的名」,但是YHWH耶和华这名字的完整意义,要等到摩西的时候才得着上帝亲自启示给他(出3:14)。事实上整本旧约中,神只有一个名字,就是YHWH耶和华,其他的都是头衔。
伊罗欣’ĕlōhîm这个字是’ēlōah「神」的复数。在旧约中’ĕlōhîm可以译为「诸神明」(复数),指异教所敬拜的「众神明」,英文用小写复数gods(创35:4;出18:11);也可译作「神或上帝」(单数),指创造天地万有的独一真神,英文用大写单数God,加上定冠词时,指独一的真神,译作the True God(申4:35、39)。伊罗欣’ĕlōhîm在原文是名词复数,但在文法上可以指尊贵的复数,用来指以色列所敬拜的上帝时,其相关动词却都用单数,在其他片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
思想:圣经中没有解释「伊罗欣(上帝)」’ĕlōhîm的意思。但根据其在圣经中的用法,意思可能是「至大、至能、至可畏」(申10:17;尼9:32)。在旧约中,’ĕlōhîm是用来指神与万物之间一般性的关系,而耶和华(YHWH)则是专用来指与以色列民立约的那位,强调祂与他们有特殊亲密的关系。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2:4下—6
在耶和华上帝造地和天的时候,地上还没有田野的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出来,因为耶和华上帝还没有降雨在地上,也没有人耕种土地。但是,有雾气从地上腾,滋润整个土地的表面。
许多人问,创2:5当如何解释?那时,「野地还没有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耶和华还没有降雨在地上,也没有人耕地。」但是创一章讲到先有地上的草木才有人类,要如何才能化解这明显的矛盾?
其实创1:11地要发生各种「草木」,希伯来文deše’ 应是所有「植物」的总称(和修本译法),而非单指青草(和合本译法),包括结种子的‘ēseb菜蔬(指草本类植物)和结果子的树木‘ēṣ(指木本类植物),代表植物的两大类别。
创2:5的śîaḥ(「草」,复数śîḥîm「草丛」)未出现在创世记1章。此字在旧约另外共出现三次,一次是夏甲把以实玛利放在旷野śîḥîm「草丛」底下(创21:15)。两次在约伯记中,被逐出去的人,在荒谷干燥之地,在śîḥîm「草丛」中寻找荫蔽与食物(伯30:4)。同一段另一节śîḥîm「草丛」与下一行荆棘相对应(伯30:7)。故śîḥîm「草丛」应是指某些沙漠中的草或荆棘。
因此创2:5讲到「地尚未长śîaḥ」,是预指地将来要受诅咒,长出荆棘和蒺藜(创3:18);「耶和华尚未降雨」,是预指神敞开天上的窗户,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创7:12);「没有人耕种地」,是指地要因亚当的缘故受诅咒,亚当要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创3:17)。故都是指始祖犯罪受罚,地受诅咒的光景,与创一章并不冲突。
6节,「有雾气从地上腾,滋润整个土地的表面」。这是本段积极正面的描述,在接下来发展为「有一条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创2:10)。伊甸园所需的水由四条河供应,人的食物是园中树上的果子。
思想:解经最重要的就是让经文自己说话,否则容易先入为主,断章取义,甚至扭曲文义,以讹传讹。创世记二章集中讲人的受造,更可看出神对人的重视,细心呵护。这在接下来的经文讨论中更清楚可见。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2:7
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命之气吹进他的鼻孔,这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虽然创世记1章已经讲到人的受造,但是第二章继续用整章的篇幅详细记载人受造的细节。人是用地上的尘土造的,说明人的卑微,教人不可自高。但另一方面,天地万物中,只有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与样式造的,显出人的尊贵,教人切莫自卑。只有人受造时,上帝把祂的气吹到人的鼻孔里,使人有心理的活动。上帝是用亲吻这种亲爱的动作来完成人的受造,使人不仅具有动物性,更具有理性。人不仅有理智、情感、意志,更有灵性。人被称为万物之灵,因为只有人有灵(灵觉),可以与神的灵相通,可以敬拜神,明白神的心意,完成神的旨意,远非其他动物所能相比。
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又吹了一口气在人的鼻孔里,使人成了有生命的人。有生命的人,直译为「活的魂」(living soul)。这生命的气息在原文是「尼沙玛」nəšāmâ,从不用于动物,只用在神和神加给人的生命上(申20:16;书11:11;伯27:3,34:14;箴20:27;赛2:22)。神把生命气息加给人,使人有属灵的悟性,及功能健全的良心。
人的肉身和灵魂,都是即时被创造而有的(创2:7)。每一个受精卵形成时,就有了完整可成形的灵魂与身体(诗139:16)。照样,今日若有复制人(或译作克隆人),也同样是在形成的那一刻得着完整的灵魂,与可以形成正常胚胎的身体。复制人是另一个完整的人,好像双胞胎,而不是另一个「我」,或是「我」的另一个部分。
希腊哲学区分灵与肉,精神与物质。纯灵的神是美善的,而属物质的肉身则是邪恶的。因此有一派主张禁欲,以防止属物质的肉身危害属精神的纯灵。另一派则主张纵欲,反正灵肉不相通,放纵的肉欲不会影响灵性的追求。
基督教没有灵肉二元论,相反的,神看人是一个整体。圣经讲人的肉身和非物质的灵魂,都是神即时创造的,而且是「非常好的」(创1:31)。更要人保养顾惜自己的身体(弗5:29),并且当把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罗12:1)。我们的身体是圣灵的殿,神的灵住在我们里面(林前3:16,6:19),身体与灵魂都要为荣耀神而活。
思想:传道书曾说道:人与动物「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谁知道人的气息是往上升,走兽的气息是下入地呢?」(传3:20—21)然而神赐给人生命的气息,使人与动物有分别。更叫我们切莫自卑,反倒应当与创造我们的上帝更加亲近。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2:8、15
耶和华上帝在东方的伊甸栽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耶和华上帝把那人安置在伊甸园,让他耕耘看管。
许多人问:上帝造人之后,把人安置在伊甸园有何意义?
旧约学者温汉(Gordon J. Wenham)比较创世记2—3章伊甸园,在许多方面与出埃及记中的会幕有结构性的相似。由此来看,伊甸园实为神在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圣所,而亚当就是神所设立的大祭司。其中有几方面更值得在此提出:
(1)亚当的工作。和合本把创2:15译作:神把人安置在伊甸园,要他「修理看守」,这可能是受到创3章始祖堕落故事的影响,怕伊甸园受到蛇的破坏。和修本与新汉语译本把创2:15译作「让他耕种看管」,但5节明明说「没有人耕种土地」。关键在译作「修理看守」或「耕耘看管」的那两个动词ʻābad与šāmar。动词ʻābad一般均译作「事奉」,而动词šāmar意思相当于中文的「守」,可以指「遵守」吩咐,或是「看守」某处。特别在五经中,这两个动词一起出现时,都是指祭司在圣所中ʻābad「事奉」耶和华,或是利未人站在亚伦大祭司面前「伺候」他。而且他们šāmar「遵守」耶和华的吩咐,又šāmar「看守」会幕及其中的器具(民3:6—8,8:26,18:5—6)。
(2)用皮作衣袍。神用动物的皮为亚当和夏娃作kutōnet「袍子」给他们穿(创3:21),这袍子与会幕中祭司的圣袍kutōnet是同一个字(出28:4、39,40:14;利8:7、13)。
(3)园子的入口。伊甸园和会幕圣所的入口都在东方,且有基路伯看守。
(4)园中的树木。伊甸园中有生命树与分别善恶树。在会幕中,金灯台的形状像一棵树,而且像植物一样,七根枝子都有球有花。而约柜中的法版,上面有上帝亲手书写的十诫,好像分别善恶树,代表神要人遵守祂的诫命。
(5)园中的金子与宝石。这在伊甸园中提及,似乎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对照会幕,则看得出是预表会幕建造的材料,及大祭司胸牌上的宝石。
(6)最重要的是,伊甸园与会幕都是神与人同在的地方。耶和华在其中行走,与人相会、交谈、启示(创3:8;利26:12;申23:15;撒下7:6—7)。
思想:神造人之后,把人安置在伊甸园,伊甸园是地上第一个圣所,亚当就是人间第一个大祭司。对照创1:28耶和华造人就赐福给人,要人与上帝一起作君王,「管理海里的鱼、天空的鸟和地上各样活动的生物」。二者合起来,看出神起初造人,就是要人作「君尊的祭司」。这也是神拯救以色列民出埃及、与他们立约,对他们最大的期许(出19:6)。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2:9、16—17
耶和华上帝使各样的树从土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好作食物。园子当中有生命树和知善恶的树。耶和华上帝吩咐那人说:「园中各样树上所出的,你可以随意吃,只是知善恶的树所出的,你不可吃,因为你吃它的日子必定死。」
神把人安置在伊甸园,园中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祂告诉人:「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神未曾隐藏这果子带给人好的一面,祂明白告诉人,这是分别善恶树。但更警告人其可怕的副作用,尤其在没有吃生命树的情况下,吃这果子的恶果。
生命树代表信心领受的原则,分别善恶树代表敬畏神的智慧,以神之所是为是,以神之所非为非,二者都要在遵从神话语的前题下才能发挥作用。故均试验人是否顺服神的话。其实神连整个伊甸园都赏给人,岂会在乎那一棵分别善恶树。
创世记记载法老作梦,只能分辨牛的外形肥壮美丽或软弱干瘦丑陋(41:18、19),穗子的外形饱满佳美或枯槁细弱(41:22、23)。惟有约瑟能分辨这事情的本质是善或恶(创41:26—27,「善」ṭôb 及「恶」raʻ),因他全然敬畏神,上帝把分辨善恶的智慧赏给他。
亚当是创世记中第一个人,约瑟是创世记中最后一个人。二人都代表对智慧的追求。然而亚当所失去的,在约瑟里面都重新得回来。亚当在第一个试探中失败,而约瑟得胜试探。亚当因为失败,失去作王的资格,被赶出伊甸园。约瑟却是得胜的君王,不但管理自己,管理全家,更管理埃及全国。约瑟也预表基督耶稣得胜试探,得胜罪恶,得胜撒但及阴间的权势,因此国度权柄都属于祂。
思想: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著名传道人宋尚节博士(1901-1944年)曾填词写下一首著名诗歌「灵里生活」,歌词是「十字架上与主同死、同葬且同复活,如今一同升到天上,活着不再是我。主住里面占领一切,看主所看,说主所说,求主所求,作主所作,祂是我主。不是自己努力挣扎,是主里面动工,不是自己模仿基督,是主里面长大。主住里面变化一切,爱主所爱,乐主所乐,忧主所忧,负主所负,主心我心。」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2:18、22—23
耶和华上帝说:「那人单独一个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耶和华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带她到那人面前。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在整个创造故事中,上帝只有一次说到「不好」(lō’ ṭôb),就是祂看男人「单独」不好(创2:18),因此祂要为男人造一个配偶来帮助他。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祂领夏娃到亚当面前,亚当就称呼她为「女人」,并且作起诗来:「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创2:23)。希伯来文少用形容词,这「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乃是最大的赞美之词。
神从起初造人就设立婚姻与家庭制度,为要人完成神的命令,享受神的赐福。神所定的婚姻制度是一男一女(驳同性恋),一夫一妻(驳多妻或多夫),一生一世(反对外遇)(箴5:15—20;提前3:2、12;来13:4)。婚姻是盟约,不可任意离婚。离弃幼年所娶的妻,就是以诡诈待她(申24:1—4;玛2:13—16;太19:3—9)。
夏娃被称作亚当的帮助者,她受造的首要目的是作亚当的配偶及伴侣。帮助者,不是地位较低微,相反的,许多时候是表示人的软弱无助,须要更强壮有力的来帮助。上帝常被称作人的帮助者(出18:4,摩西的儿子「以利以谢」意思是神是我的帮助;诗46:1,121:1—2)。
女人受造在男人之后(林前11:12;提前2:13),虽然受造的方式不同,但是她的灵魂和身体也是上帝直接创造的(创2:22)。上帝用亚当身体的一部分来造夏娃,表明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生命来源。
十七世纪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解释,「神用亚当的肋骨来造女人,不是用他的头骨造成的,免得她辖管男人。不是用他的脚骨造成的,免得她被亚当践踏在脚下。而是用他的肋骨造成的,因而和平相等,为他的膀臂所保护,为他的心灵所挚爱。」
思想:
1.从神学上看人产生的方式:无男无女造亚当,有男无女造夏娃,有男有女生你我,有女无男生耶稣。这正显出神创造能力的浩大,智慧的奇妙。新约保罗也讲到:「因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是借着女人而生,但万有都是出于上帝。」(林前11:12)
2.人受造,不论男女都有上帝的形像(创1:27),没有任何一种性别是次等的。这是两性平权的基础。歧视任何一个性别,就是破坏上帝的形像。人有男女,是要叫人有生育的能力,能够传宗接代,分享上帝创造的工作。人在婚姻中更享受在地如天的生活。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3:1—3
耶和华上帝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走兽更狡猾。蛇对女人说:「上帝岂是真说,你们不可吃园中任何树上所出的吗?」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都可以吃;只是园子中间那棵树的果子,上帝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创世记3章讲述人类始祖犯罪堕落,大概是创世记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本章第一段讲到女人与蛇的对话及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1—7节)。
首先描述蛇,说它比田野一切的走兽更狡猾。「狡滑」ʻārûm与前一章讲到亚当与妻子二人「赤身露体」ʻărûmmîm读音相近(创2:25),而赤身露体又是第3章的一个重点(7、10、11节)。作者似乎有意藉这个字突显此一主题,并把这两章连结在一起。创2章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觉得羞耻,创3章他们赤身露体却感到羞耻,不敢见神。
蛇来试探夏娃,试探的性质是讨论神已经清楚颁布的禁令,而非模糊的话语。它首先叫女人怀疑上帝话语的真实性:「神岂是真说?」其次牠否定上帝的警戒,叫女人怀疑上帝话语的权威:「你们不一定死!」按文法来说,最好的翻译是「你们决不会死」(新译本)。最后它叫女人怀疑上帝的良善动机:「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就像上帝一样知道善恶。」
注意本章中所用神的名称,全章在叙事中都用「耶和华上帝」YHWH’ĕlōhîm(1、8[2次]、9、11、13、14、21、22、23、24节),只有蛇和女人在对话中用「上帝」’ĕlōhîm(1、3、4节[2次])。
夏娃的回答有三点改变神的原句:第一个是她把神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改为「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都可以吃」。这改变应该还好,但已显示她会改动神的话。其次,她把神说:「你们不可吃」,又加上「也不可摸」。虽然在逻辑上讲得通,但是在语气上似已有些不满。第三,她把神的绝对警戒:「你们必定死」,改为「免得你们死亡」,给接下来蛇的试探预留地步。她的这些改变,究竟是亚当没有精确的转述,还是她自己的意思,已经无从得知。
但是有一件事很确定,就是当蛇与女人说话时,亚当也在场。和修本正确译出创3:6:「她就摘下果子吃了,又给了与她一起的丈夫,他也吃了。」他没有拦阻事情的发生,没有纠正夏娃或是蛇的发言,更没有拒绝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
思想:
1.罪的来源。约翰壹书2:16:因为凡世界上的东西,好比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而是从世界来的。
2.神的动机原是好的。耶29:11: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这是耶和华说的。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3:14—15
耶和华上帝对蛇说:「你既做了这事,就必受诅咒,比一切的牲畜和野兽更严重。你必用肚子行走,终生吃土。我要使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他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
创世记3章记载始祖的堕落,耶和华上帝宣告对蛇、女人及亚当的惩罚,成为整个叙事的高峰,而且均以诗歌体表达(14—19节)。其中对蛇的惩罚与诅咒又分为三个部分:(1)牠要用肚子行走(14节),(2)它要终身吃土(14节),这是被打败受羞辱的表示(书10:24),(3)它要与女人彼此为仇,而且至终要被女人的后裔击败(15节)。
而最重要的就是第15节。基督教从初代教父爱任纽(Irenaeus, 公元130-202年)开始,就称「女人的后裔」的应许为「原型的福音」(Proto-Evangelium),或称「第一个福音」(The First Gospel),因为预言耶稣基督的得胜。蛇和女人要彼此为仇,蛇的后裔与女人的后裔也要彼此为仇。但是至终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蛇要伤女人后裔的脚后跟。虽然女人的后裔与蛇要相互打伤对方,但是打伤的部位决定了严重的程度和成功与否。女人的后裔要打伤(šûp)蛇的头,这是致命的部位。而蛇要打伤(šûp)女人后裔的脚后跟,相对而言不那么致命。说明女人后裔虽然会受伤,但是至终要完全得胜。
这个预言也暗示此处的「蛇」不是普通的蛇,而是其背后有强大的灵界势力,专门与神为敌,要破坏神的计划。启示录清楚指明「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最后要被完全的打败(启12:9;参罗16:20)。至于撒但的来历,圣经并没有清楚交待,我们也不宜作过多的臆测。或许以赛亚书14章及以西结书28章讲到巴比伦王及推罗王背后的灵界势力,是一个很好的推论。但至少我们不能说上帝是恶的创造者,也不能像波斯二元论那样,讲宇宙间有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永远争战。
思想:
1.撒但总想要破坏神的工作,第一个罪恶背后就有灵界的争战。然而我们并非不知道撒但的诡计,切勿给它留下任何作怪的地步。
2.人的罪恶不能超过神的恩典,在基督里永远胜过罪恶的权势。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3:20—21,4:1
那人给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为她是众生之母。耶和华上帝用兽皮做衣服给亚当和他妻子穿。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她说:「我靠耶和华得了一个男的。」
亚当给他妻子起名叫夏娃(ḥawwâ,意思是「生命」),因为她是众生之母(创3:20)。亚当和他妻子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她说:「我靠耶和华得了一个男的。」(创4:1)「该隐」就是「得」的意思。就当时亚当和夏娃的理解,似乎都是「女人的后裔」应许的第一个应验。
但是神的作为才真正意味深长,「耶和华上帝用兽皮做衣服给亚当和他妻子穿」(创3:21)。始祖犯罪,但第一个死的却不是人类,而是代死的动物。亚当和夏娃反倒繁衍后代,延续生命。这强烈的对比,为后来基督耶稣的救恩作了预备。
「女人的后裔」这应许,在创世记中一直受到无形的拦阻,像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以撒的妻子利百加,甚至雅各的四房妻妾,还有犹大的媳妇她玛,都在生子的事情上诸多不顺。而以色列的「儿子们」在埃及,虽曾「生养众多,遍满了那地」,却也遭到灭族的威胁(出埃及记1章)。「女人的后裔」的应许,至终在耶稣基督身上应验。如保罗所说,那后裔(单数)不是「众后裔」(复数),乃是「指一个人,就是基督」(加3:16)。而且时候到了,「神就差遣祂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之下」(加4:4)。
思想:
1.由于始祖犯罪,生命变为死亡,喜乐转为痛苦,祝福变为诅咒,相亲相爱变为仇恨抱怨,丰盛供应变为终生劳苦。人与神,人与人,人与地,人与动物,人与撒但的关系已经完全改变,彼此分隔生疏。而亚当和夏娃也被赶出伊甸园,失去了空间的圣所,也失去了心灵的安息。
2.保罗以始祖堕落为题材,讲到原罪的教义,并以亚当作为基督耶稣的预表。亚当因为不顺服,引入了罪和死亡,从此所有人类都被罪辖制,受死亡的威胁。但是基督全然的顺服,胜过了罪恶的试探,死亡的拘禁,使整个情势完全翻转。基督是末后的亚当,带来救恩与盼望,复活与生命。受造的亚当是人类的开始,因他犯罪,带来羞辱与痛苦,叹息与劳苦。但是复活得胜的基督才是世界人类最终的代表,万有都服在祂的脚下,祂也带领所有属祂的人,一同胜过死亡,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一同作王掌权(罗5:12—21;弗1:20—23,2:5—6)。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4:3—5
过了一些日子,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亚伯也把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肪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却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
读经者常问:该隐与亚伯献礼物给耶和华,为何神看中了亚伯的供物,却看不中该隐的供物?有一种常见的解释是说,因为亚伯献的是带血的祭物,该隐所献的是不带血的。而且亚伯如此献祭,可能是从他的父母那里学来,因为神用动物的皮为亚当和夏娃作衣服穿,只有流血代死的祭物才蒙神悦纳。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感人,但是不合解经的原则。因为在利未记中讲到五种主要的献祭,其中素祭就是不带血的(利2:1)。「素祭」原本就是「供物」(minḥâ),与该隐和亚伯所献的「供物」(minḥâ)是同一个字。人用地里的出产来献给神,是出于神的定规,岂会不蒙悦纳?
关键在于经文对他们二人所献供物的描述。首先是献上供物的内容及用心与否,该隐只是把「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但是讲到亚伯所献的则详细得多,是「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肪」献上,都是指上好的,可见他的用心。
其次,是描述献礼物的人和所献上供物的次序,都是人先被看中,所献的供物才被看中。在此是交叉平行的文学结构(Chiastic Structure):
A 耶和华看中了
B 亚伯和他的供物
B’ 该隐和他的供物
A’ 祂看不中
第三,献祭者的行为与信心。耶和华对该隐说:「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可见该隐的供物未蒙悦纳,实在是与他的行为不可分,包括他对神献供物的态度。相反的,新约希伯来书强调亚伯的信心:「亚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来11:4)
至于人常问到「该隐的妻子从哪里来?」这与问「塞特的妻子从哪里来?」应该是一样的,答案都是:「他们娶了自己的妹妹,就是亚当和夏娃所生的女儿。」若再问:「这不是乱伦吗?」答案是:「一方面,他们别无选择;另一方面,当时尚无律法规定乱伦。而且后来有关乱伦的观念,主要是优生学的考量。可能起初人类的基因优良,尚无这方面的问题。」
思想:希伯来书11章讲「信心的伟人」,第一个提到的就是亚伯。因为他是第一个殉道者(太23:35),也是第一个凭信心献上供物给神的人。撒母耳先知也说:「耶和华喜爱燔祭和祭物,岂如喜爱人听从祂的话呢?看哪,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肪。」(撒上15:22)
主啊!愿我们凭着信心真诚献上的,都蒙您悦纳。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4:25—26
亚当又与妻子同房,她就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塞特,说:「上帝给我立了另一个子嗣代替亚伯,因为该隐杀了他。」塞特也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时候,人开始求告耶和华的名。
创世记4章记载该隐杀了亚伯以后,亚当后裔两个不同的发展,一个是该隐及他的后代,另一个是亚当又生子塞特,及他的故事。前者代表离开神的面的谱系,后者代表求告耶和华圣名的谱系。
初看之下,该隐的后代似乎多才多艺,多采多姿。其中到了第七代,有「雅八,他是住帐棚、牧养牲畜之人的祖师」,又有「犹八,他是所有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还有「土八.该隐,他是打造各样铜器铁器的工匠」。至少,神的形象并未完全从他们身上消失,举凡人类文明所包括的居住、农牧、音乐、工艺,似乎无所不包,全由他们创始。然而另方面,也显示他们的缺乏。这里未记载他们的年日,只记载他们按自己儿子的名为城命名。而最后一个拉麦,不但是多妻的开始,更比第一个杀人犯该隐更加暴力(创4:19—24)。成为后来上帝用洪水毁灭全地的伏笔。
相反的,亚当另一子塞特的后代,却格外值得注意。他们的生活可能平淡无奇,圣经只记载他们生儿养女,可是他们有神的样式,得神赐福,而且每一个人的寿命都被神记念。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求告耶和华的名(26节)。这从他们自己的名字意义,也可以看出来。
「亚当」(’ādām)的意义是一般的人类,其字根与尘土(’ădāmâ「亚当玛」)音接近,说明人卑微的来源。这是圣经用通俗字源学(Etymology)来解释(虽然二个字的字根不同)。而「以挪士」(’ĕnôš)的意思也是人,但多用于诗歌体,可与亚当连用,指个人(例如赛13:12),或指群体(例诗66:12;赛24:6),或泛指人类(申32:26)。
「以挪士」的字根意思是「软弱生病」,其简单被动分词意思是「无法医治」(伯34:6)。因此在有道德意涵的经文中,以挪士特指人的败坏,无可救药。正如耶利米先知感叹:「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可能塞特生以挪士时,对人已经有此绝望的认识,故取此名。
思想:圣经很早就指出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追求自己的名,却远离神。似乎多采多姿,却多行不义,终致灭亡。另一条是求告耶和华的名,因晓得自己软弱渺小。似乎平淡无奇,却与神同行,永被记念。前者像分别善恶树,后者像选择生命树。然而就像有神的存在主义者齐克果(Søren Kierkegaard)与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指出,人人都当为自己的生命作抉择,并为这抉择负起责任。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5:1—2
这是亚当后代的家谱。当上帝造人的日子,祂照自己的样式造人。祂造男造女,在他们被造的日子,上帝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
创世记共有十一次出现ʼēlleh tôlədôt,各引入新的段落(创2:4,5:1,6:9,10:1,11:10、27,25:12、19,26:1,37:2),似乎是一个自然的分段方法。创世记中的tôlədôt,通常都是作为一段开头,故可译作「家谱」,或是某人的「后代」。例如亚当后代的家谱(创5:1),挪亚的后代(6:9),挪亚的儿子闪、含、雅弗的后代(10:1),闪的后代(11:10),他拉的后代(11:27),以实玛利的后代(25:12),以撒的后代(25:19),以扫的后代(36:1),雅各的后代(37:1)。只有在创二4译作「创造天地的来历」。这是由于第一个创造叙事是在整个书卷的开头,因此没有用到ʼēlleh tôlədôt,以免削弱文章的气势。但是在第二个创造叙事之前再加上ʼēlleh tôlədôt,正好作为桥梁,使二个创造叙事,有了很好的连结。
家谱在圣经中分为两类:直系家谱与旁系家谱,作用各有不同。直系家谱有起点和终点,又分为从下往上的上溯式家谱,及从上往下的下延式家谱,但都是要介绍家谱中最后一位,并提供家谱中各人的相对年代。前者像太1章「亚伯拉罕的子孙,大卫的后裔,耶稣基督的家谱」。后者像路3章追溯耶稣的家谱,一直到「以挪士是塞特的儿子,塞特是亚当的儿子,亚当是上帝的儿子」(38节)。
旁系家谱则主要提供同代平行家谱间的关联,说明彼此间有血缘的关系。在创世记中更突显被拣选的谱系。往往是二个家谱相邻出现,先出现的是不被拣选的谱系(像创四章该隐的谱系,创世记36章以扫的后代),后出现的则是被拣选的谱系(像创世记5章亚当、塞特的谱系,创世记37章雅各的后代)。
创五章就是被拣选的谱系,这家谱记载从亚当到挪亚一家十代的家谱。有几个特色:(1)有神的形像:按神的形象样式被造、传承(1、3节)。(2)有神的赐福:包括男人与女人,都得神的赐福,都被神称为「人」(2节),看出男女的平权。(3)有神的记念:每一代都记载他们的生存年岁,生儿养女,以及他们的过世。从生到死,生命传承,都被神一一记念。其中许多人更活到高寿,这都是神赐福的结果。
思想:圣经中的家谱,像一条红线绳,串起救恩的谱系。从亚当一直到耶稣基督。显示神在创世以前,就已经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为要在基督里把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赐给我们(弗1:3—4)。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5:22—24
以诺生玛土撒拉之后,与上帝同行三百年,并且生儿育女。以诺共活了三百六十五年。以诺与上帝同行,上帝把他接去,他就不在了。
创世记五章的家谱中,特别多描述了两个人,就是以诺与挪亚。首先讲到以诺。以诺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他「与神同行三百年」(创5:22),这是神与他同在的明确表示。有几点值得注意:
(1)与神同行需要花工夫,不是天生就会,需要操练成长。更不是浪漫的情怀,而是三百年长期的追求。
(2)与神同行是平凡的生活,包括生儿育女,不是遁世隐居。不是丢下一切事务,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中世纪修道主义盛行,许多人想追求离世独居,与主同在,因此去荒山野外,沙漠孤岛。但是以诺却反其道而行,好像人讲「大隐隐于市」。
(3)与神同行须听命顺从,不只是思想,更是行动。与神有相同的心志,相同的方向,相同的步调。如同历代追求与主合一的圣徒,不是追求与神本体的合一(因为神与人之间有一条永远不得跨越的鸿沟),而是追求在思想、情感与意志上与主合一。以神之所是为是,以神之所非为非。爱神之所爱,恨神之所恨。
(4)与神同行是神的恩典,不是个人的功德。不论是突然的经验,或花工夫代价。不论是开始或是持续直到离世,神永远是主角,祂是一切的中心。事实上,与神同行本身就是神给人最大的赏赐,是爱神的人最大的礼物。
与以诺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挪亚,因为在下一章也讲「挪亚与上帝同行」(创6:9)。本章特别讲到挪亚的出生,拉麦活到一百八十二岁,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挪亚(nōaḥ,就是「安慰」的意思),说:「在耶和华所诅咒的地上,这个儿子必使我们从工作和手中的劳苦得到安慰。」(创6:28—29)以此预告下一段主要故事,洪水与挪亚方舟的叙事。而下一章更详细讲到挪亚与神同行的细节,(1)挪亚是个义人,是个完全人,意思是凡事都合乎神的标准。如同约伯「这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伯1:1)。(2)但挪亚能够与神同行,不是在于他自己的功德,而是在于「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创6:8)。神的恩典是我们能够与祂同行的惟一凭借。
思想:
1.玛土撒拉过世的时候,正是挪亚六百岁,洪水毁灭全地的那一年。这样看来,以诺生玛土撒拉之后就与神同行,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他要在一个即将因罪被毁灭的世代中,作荣神益人的见证。
2.今日信徒要与神同行,也当在日常操练中开始进行。以基督的心为心,以神的意念为意念。凡事讨主的喜悦。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6:1—2
当人开始在地面上增多、又生女儿的时候,上帝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貎,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
创6:1—4自古以来就是解经的难题,几乎其中每一句话都带来不同的解释,兹略述如下。首先,「神的儿子们」bənê hā’ĕlōhîm是指谁?有三个主要的讲法:
(1)天使说,此说甚古老,且有旧约本身的根据,约伯记两次提到「神的儿子们」(伯1:6,38:7),希腊文七十士译本(LXX)均译作「天使」,且有伪经以诺书,犹太学者斐罗(Philo),约瑟夫(Josephus)等人的支持。初代教父也多支持此说,包括殉道者犹斯丁(Justin),爱任纽(Irenaeus),亚力山大的革力免(Clement of Alexander),特土良(Tertullian),俄利根(Origen)等。有些人甚至主张,这是指那些不守本位的天使(犹大书6节),他们与人的女子结合,生出半神半人的「巨人」。
但是问题是,旧约一贯看耶和华是独一的真神,祂独自行事,没有所谓耶和华与天使共同决定的天庭会议。此外,最重要的是,新约福音书中记载,耶稣讲到天使「不嫁也不娶」(太22:30),因为天使是灵体,如何能够娶人的女子为妻呢?
(2)贵冑说,这是犹太拉比最普遍的解释,讲到古代贵冑与平民女子结合,生出上古英武有名的人。例如旧约圣经亚兰文译本将「神的儿子们」译成「贵族子弟们」。古代专制君王的确有广纳妃嫔生出许多儿子,例如埃及的兰塞二世,有六个王后,两百个妃子,许多情人,以及一百多个儿女。以色列士师基甸也有多名妻妾,生下七十个儿子(士8:30)。而且旧约有些经文中,「神」(’ĕlōhîm)也可译作「审判官」(出21:6、22,22:8、9、28;另参诗82:1)。但是整个旧约并不支持此说,而且看古今多少帝王将相及他们的后代,似乎贵胄也并不特别。
(3)敬虔后裔说,从经文的语境(Context)来看,创世记四章讲该隐的后裔,5章讲塞特的后裔,创6:1—4继续此文脉,讲到神不喜悦敬虔的塞特后裔(即「神的儿子们」)与远离神的该隐后裔(即「人的女子」)结合。此说总结前面两个家谱,似乎较合上下文脉,而且旧约的确有一些经文称以色列人是「神的儿子」(出4:22;申14:1)。
思想:本段的确是解经的难题,没有任何一种讲法能够完满回答每个人的疑问。但是从直接上下文来看,似乎敬虔后裔说较具有说服力。果真如此,神的基本心意就是「信和不信的不要同负一轭」(林后6:14)。特别在婚姻上,信徒当保守自己的贞洁。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6:3—4
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年岁还可到一百二十年。」那时候有巨人在地上,后来也有;上帝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了孩子,那些人就是古代的勇士,有名的人物。
其次,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年岁还可到一百二十年。」(创6:3)这里的「一百二十年」当如何解释?马丁.路德主张这里是指神对罪恶时代的「恩典时期」(Grace Period)。但因为人的罪孽实在太大,所以神缩短这恩典时期,变为一百年。这一百年是从挪亚五百岁生闪、含、雅弗算起,到他六百岁洪水来临为止。不过另一个更好的可能是,洪水之前,人都得享高寿。但是到洪水之后,人的寿命就明显减少。一百二十岁就是神给人定的寿数。五经最后记载,「摩西死的时候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力量没有衰退。」(申34:7)。摩西是五经中第一个活到一百二十岁就离世的人物,为此作了最好的注脚。
第三,创6:4说那时有「尼非林」nəpilîm在地上,这nəpilîm各译本的译法不同。希腊文七十士译本(LXX)作gigantes「巨人」,拉丁文武加大译本,叙利亚文译本,英文的KJV,甚至最新的中文和修本,都按此传统。和合本则译作「伟人」。这可能是受到民13:33的影响,讲到「巨人中的亚衲族人」,而且那里的百姓都「身材高大」。但是近年有些英译本(例如NIV, NRSV)则按其发音译作「尼非林」Nephilim,不作任何解释,或以为只是这一个种族名称。
「尼非林」nəpilîm的动词字根nāpal意思是「落下或倒下」,可能暗示,这里所谓「尼非林」nəpilîm原本代表「堕落的人」,而不是天使或巨人。再者,译作「古代的勇士,有名的人物」,或作「上古英武有名的人」,从上下文看,绝非积极正面的讲法,反倒是负面的用语。可能更好翻译作「有恶名的人」。
思想:1.人的寿命在乎神。摩西曾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即逝,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然而生命的价值不在乎长短,而在乎内容。惟有在基督里的生命,才是被神记念,有价值的生命。2.基督是葡萄树,我们是枝子。枝子若离了葡萄树就算不了什么。愿我们每日紧紧连结在基督里,有圣灵在我们里面管治、引导、充实,真正过一个合神心意的生活。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6:5—7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大恶极,终日心里所想的尽都是恶事,耶和华就因造人在地上感到遗憾,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把所造的人和走兽,爬行的动物,以及天空的飞鸟,都从地面上除灭,因为我造了他们感到遗憾。」
创6:5—7两次讲到耶和华「因为造人在地上而感到遗憾」。动词「感到遗憾」和合本、新译本及新汉语译本都作「后悔」,引发许多讨论。难道神也会像人一样做错事,因而感到后悔吗?
动词「后悔」niḥam(Niphal,被动形主动意)的意思是深深叹息,只用于神,而非人的后悔。一般用来讲到人「后悔」是用另一个字šûb,或译作「回转」。像耶和华曾对撒母耳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niḥam)了;因为他转去(šûb)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上15:11)旧约先知常用šûb这个字,呼吁百姓悔改归向神(赛6:10,10:22;耶3:7、12、14、22,4:1,5:3;何11:5)。但是问题是,撒母耳讲到,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致说谎,也不致后悔(niḥam;因为祂迥非世人,决不后悔(niḥam,29节)。诗110:4也说:「耶和华起了誓,绝不后悔(niḥam)。」这又要如何解释呢?
事实上,当圣经用niḥam来表达神对待人的心意时,都是讲到祂的怜恤,这与祂永恒不变的恩慈本性并不冲突(代上21:15;耶18:8,26:3;摩7:3、6;拿3:10)。特别耶利米先知说到,从神的观点来看,许多预言(除了弥赛亚预言)都是有条件的,端视人的反应如何而定(耶18:7—10)。尤其是有关神对人的审判,只要犯罪之人悔改归向神,神就乐意根据人的反应,改变祂对待罪人的方式,免除所要降的灾祸。因此以色列人造金牛犊,摩西为他们代祷,求神「回心转意」(niḥam),按照祂不变的恩慈本性,改变祂对待罪人的方式。因他们悔改,就不灭绝他们。于是耶和华「改变心意」(niḥam),不把所说的灾祸降给祂的百姓(出32:12、14)。
思想:
1. 旧约讲到上帝会后悔,甚至是为已经做了的事后悔,迫使我们不得不对神学上讲到神的「不变性」及「可变性」重新思考。
2.上帝绝非没有原则,随性善变。相反的,神愿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提前2:4)。只要他们悔改,就不照祂原先所说的灭绝他们,反倒为他们开一个恩典的门,悔改归向神。这也是我们悔改归主,及为人代祷求恩的基础。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6:12、17
上帝观看这地,看哪,它败坏了,因为凡有血肉之躯在地上的行为都败坏了。上帝说:「看哪,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凡有生命气息的血肉之躯,地上的一切都要灭亡。」
十九世纪发现巴比伦的神话故事,有些亦提到洪水的故事,特别是吉加墨史诗(Epic of Gilgamesh)与亚察哈西斯的史诗(Epic of Atrahasis),又称作巴比伦的洪水故事。
比较巴比伦洪水神话与圣经的洪水叙事,发现有许多共同之处,包括:1.神决定毁灭人类,2.警告洪水主角,3.命令造方舟,4.主角顺服,5.命令进入方舟,6.主角进入方舟,7.关门,8.描述洪水,9.毁灭生命,10.雨停,11.方舟停在山顶,12.主角打开窗户,13.放出飞鸟,14.出方舟,15.献祭,16.神闻了香气,17.赐福洪水主角。
但是创世记与巴比伦洪水故事还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注意,包括:
(1)一神与多神:旧约是独一神信仰,万有都属于耶和华。圣经从根本上就反对巴比伦神话故事所反映的多神或泛神思想。
(2)神性迥异:圣经虽然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描述神的思想与态度,但是祂绝不像巴比伦神话所描述的诸神明那样可怕、无知、贪婪、嫉妒、结党、纷争。
(3)毁灭的动机:巴比伦神话洪水故事,诸神明要毁灭人类,只因为人类太吵了。但是圣经却注重人的道德因素,耶和华用洪水毁灭人类,是因为「见人在地上罪大恶极,终日心里所想的尽都是恶事」,因而感到忧伤(创6:5—6)。
(4)对主角的描述:圣经一再描述挪亚顺服上帝的命令,他相信神的警告并按此行动以表明信心。当洪水消退,他耐心的等候地变干,然后才从方舟出来,献祭给神。但他一直未说话,我们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如何,他只像个机器人按照神的指令动作。
相反的,乌塔拿匹许汀或亚察哈西斯则非常活跃,忙忙碌碌,造船、纺线、告诉邻舍他为何做这些事。他不但把动物带上船,还带了一大批船员以及金银等。乌塔拿匹许汀或亚察哈西斯都是国王,而挪亚只是一个普通人。在洪水结束后亚察哈西斯与乌塔拿匹许汀都升为神明,永保长生。而挪亚则活了数百年之后仍旧死了。
(5)故事的结局:巴比伦神话洪水是要毁灭人类,而圣经洪水故事则是要保存人类。敬畏真神的义人挪亚和他一家藉方舟的拯救得以存活,繁衍众多、遍满全地。他们成为新的人类。
思想:从创世记和古近东神话的故事,甚至世界各地也都流传着类似的洪水故事来看,不论其间的异同如何,至少说明洪水故事在人类古老记忆中具有深刻的影响,极可能都追溯到同一个远古的历史事件。而圣经提供一个最简单朴实的记载。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6:13—14、22
上帝对挪亚说:「在我面前,凡血肉之躯的结局已经临到,因着他们,地上充满了暴力。看哪我要把他们和这地一起毁灭。你要为自己用歌斐木造一艘方舟,并在方舟内造房间,内外都要抹上沥清。」挪亚就去做了;凡上帝吩咐他的,他都照样去做。
方舟显示神的慈爱与公义。上帝因人的罪恶滔天,要用洪水毁灭罪人。但在审判刑罚时,仍赐下救恩,藉方舟拯救挪亚一家。这可从几个层面来思想。
(1)全家得救。神的拯救以家为单位,从挪亚一家,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一家,罗马百夫长哥尼流全家,到腓立比的吕底亚全家,以及狱卒全家,都是全家信主得救。如保罗讲:「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书6:25;使徒行传10章,16:15、31)。
(2)摩西预表。摩西出生三个月,他的母亲约基别把他藏在蒲草箱中,放到尼罗河里(出2:3)。这蒲草箱原文与方舟是同一个字(tēbâ),读者一眼就看出这是刻意与挪亚的故事连结,预期摩西(代表受压迫的以色列民)也会像挪亚一家一样,奇妙得救。
(3)会幕建造。方舟的建造,许多遣词用字与建造会幕相同,显示二者的关联。例如,格局上,方舟要分为上、中、下三层,与会幕分为至圣所、圣所及院子三层相似。内容上,方舟里面有挪亚一家,还有许多动物。特别是洁净的动物,都要七公七母,这不是为繁殖或作食物,而是为了出方舟以后献祭之用,挪亚就是全家的祭司(创8:20)。而且圣经屡次记载:「挪亚就遵照耶和华吩咐他的去做」(创6:22,7:5、9、16),与摩西建造会幕相同(出39:1、7、21、26、31、32、42、43)。
(4)余民主题。挪亚一家藉方舟得救,是圣经中第一次讲到「余民」,也就是劫后余生的圣徒。这成为圣经重要的主题,特别是先知的信息要点,例如,以赛亚讲到百姓将被迁到远方,「然而如同大树与橡树,虽被砍伐,残干却仍存留,圣洁的苗裔是它的残干」(赛6:13)。耶利米讲到好的无花果,代表被流放到异国,最终得归回的余民:「我要眷顾他们,使他们得福乐,领他们归回这地。」(耶24:6;参结11:17)
(5)基督再来。有人问:「上帝的国几时来到?」耶稣这样说:「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那时,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洪水就来,把他们全都灭了。」(路17:26—27)
思想:耶稣再来的日子,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天使也不知道,「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在你们想不到时候,人子就来了。」(太24:44)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8:1—3
上帝记念挪亚和挪亚方舟里的一切走兽牲畜。上帝使风吹地,水势渐落。深渊的泉源和天上的窗户都关闭了,雨不再从天降下。水从地上逐渐消退。过了一百五十天,水就退了。
历代基督教画家喜欢用圣经题材作画,洪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灵感泉源。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十九世纪法国的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等人,都画有洪水相关的名画。但是他们的画作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强调洪水来临,无处可逃的可怕景象。画面中,洪水汹涌,即将灭顶,众人在屋顶或山巅举手求救。远处地平线,隐约可见到一个小黑点,那就是挪亚的方舟,可望却不可及。
这与圣经描述的笔法正好相反。圣经只用少数几节讲到洪水的毁灭:「耶和华除灭了地面上各类的生物,包括人和牲畜、爬行动物,以及天空的飞鸟;他们就都从地上除灭了,只剩下挪亚和那些与他同在方舟里的。」(创7:23)反倒花大量篇幅记载方舟里面,「挪亚同他的儿子、妻子和媳妇都进入方舟,躲避洪水。洁净的牲畜和不洁净的牲畜,飞鸟及所有爬行土地上的,都一对一对,有公有母,到挪亚那里,进入方舟,正如上帝所吩咐挪亚的。」(创7:9)
而整个洪水故事的中心转捩点,就是创8:1:「上帝记念挪亚和挪亚方舟里的一切走兽牲畜。」如此,把人和动物分成里面和外面。凡在方舟里面的,一律都躲过洪水,得着拯救。而在外面的,则都被洪水毁灭,无一例外。
这与圣经记载以色列民出埃及得拯救相同。电影里面描述第十灾,往往看见一大片黑影,铺天盖地而来。所到之处,就有灭命的天使,杀灭埃及人的长子与头生的牲畜。但是圣经对此只有简单两节:「到了半夜,耶和华把埃及地所有头生的,就是从坐宝座的法老,到关在牢里的人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的牲畜,尽都杀了。法老和他众臣仆,以及所有的埃及人,都在夜间起来了。在埃及有大的哀号,因为没有一家不死人的。」(出12:29—30)
相反的,出埃及记却用了整章的篇幅,记载以色列民,每家预备一只逾越节的羔羊,连同无酵饼和苦菜一起吃了。等神的时间到了,就一同出离埃及。对比埃及的大哀号,以色列人却出奇的宁静安祥。两者的差别在于,以色列人在门框及门楣上抹了血的房子里,而遭灭亡的都不在这些房子里。
思想:当洪水来临,会游泳和不会游泳差别不大,差别在方舟里还是在方舟外。照样,当灭命的天使来了,是以色列人还是埃及人差别不大,差别在门上抹了血的房子里还是房子外。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8:13
当挪亚六百零一岁,正月初一的时候,地上的水都干了。挪亚打开方舟的盖观看,看哪,地面的水都干了。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万象更新。在旧约中,更有几个正月初一,具有特别的意义,代表准备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圣经中第一个正月初一,就是挪亚的时候。那时挪亚六百零一岁,当他打开方舟的顶盖观看,发现地面的水都干了。但是直到二月二十七日,也就是洪水整整一年的那一天,耶和华才吩咐挪亚一家出离方舟(创8:14—17)。挪亚就为耶和华筑坛、献祭(创8:20)。接着是耶和华与人立彩虹之约,宣告祂不再用洪水毁灭大地(创世记9章)。挪亚也与神进入全新的神人关系。
第二个正月初一,是以色列民出埃及以后,「第二年正月初一,会幕立起来了」(出40:17)。会幕是神与人相会的帐幕,是神启示的所在,百姓敬拜的中心,象征耶和华住在百姓当中。会幕上面有云柱火柱,见证神与人同在,人人看得见。会幕里面有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但连摩西都不能进会幕(出40:35)。出埃及记以设立第一个正月,作为选民出埃及的开始(出12:2)。出埃及记结尾却是第二年的正月初一,耶和华的荣光充满在会幕中,成为全书的最高潮(出40:34)。
第三个有名的正月初一,是希西家王登基之后的第一个正月初一,开启属灵的大复兴。(1)复兴的开始:圣洁的复兴。那时王有意与耶和华立约,于是下令,重开殿门,清除污物。有祭司、利未人同心协力,才半个月,就使圣殿焕然一新,他们也自己分别为圣(代下29:3—19)。(2)复兴的中心:敬拜的复兴。他们在祭坛上献祭赎罪,又恢复使用大卫王与亚萨先见的诗词颂赞耶和华(代下29:20—36)。(3)复兴的高峰:宣教的复兴。百姓不但遵行律法,要守逾越节,而且传信给全以色列与犹大,广邀众人来到耶路撒冷,一同欢欣守节。甚至还觉得守节七天不够,又增加七天。「自从以色列王大卫的儿子所罗门以来,在耶路撒冷从未有过这样的喜乐」(历代志下30章)。(4)复兴的落实:话语的复兴。百姓实行十一奉献,神仆也都自洁成圣供职(历代志下31章)。
思想:正月初一是一年之首,是预备迎接新的恩典、承接新的使命、建立新的关系的大好时机。过去的一年,有成功或失败,有得意或失意,有欢欣或伤心。但是,结束,是新的开始。上帝收取我们的昨天,赐福我们的今天,预备我们的明天。祝愿你我,把握机会,欢欣开展新的一年。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8:20
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种洁净的牲畜和各种洁净的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
圣经中第一次筑坛与献祭,有特别的神学意义,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探讨。
(1)从洪水故事来看(创世记6-8章)。神在审判中有恩典,刑罚绝非神的最后目的。信靠与顺服是得拯救的条件,拣选是蒙恩的基础。在方舟里,人与动物一起蒙恩,神所造的,祂岂能不爱惜呢?(拿四10)
(2)从太古故事来看(创世记1-11章)。神创造的目的,就是要领人进入敬拜中。亚当被安置在伊甸园中,伊甸就是地上的第一个圣所。而挪亚一家经历方舟的拯救,成为新造的人类。故此挪亚出方舟以后,就筑坛献祭,带领全家敬拜上帝。
(3)从列祖的故事来看(创世记12-50章)。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不论走到何处,首要的事就是筑坛献祭,宣告信仰,敬拜真神,感恩祷告。挪亚是全家的祭司,而列祖也是家族的祭司。
(4)从五经的律法来看。挪亚筑坛献祭,成为后来会幕敬拜的典范。「筑坛」表示建立敬拜的圣所,献祭则是敬拜的内容。任何宗教都有神圣的地方,划定范围,区别神圣与世俗,归献给神明与日常生活。然而筑坛只是建立进到神面前的道路,献祭才是进到神面前的经历。前者是上帝客观恩典的预备,后者更是信者主观的信仰体验。
至于献祭的祭牲,在此只笼统提到「各种洁净的牲畜和各种洁净的飞鸟」,后来在利未记中则详细规定。牲畜方面只限没有残疾的牛或羊,这些都是家畜,属于草食性、反刍的、偶蹄类,而且头上都有角。而飞鸟方面则只限斑鸠或雏鸽,也都是草食性的(利1:3、10、14)。而「献在坛上为燔祭」,代表献祭者全然献上,归属于神,一点都不保留。
(5)从整本圣经来看。从神把亚当放在伊甸园中,到挪亚筑坛献祭,都是圣经建立敬拜圣所的重要关键。可从下表中看出来这主题的发展:
1.伊甸园 |
第一个圣所 |
2.列祖筑坛 |
家族的圣所 |
3.西奈山 |
暂时的圣所 |
4.会幕 |
移动的圣所 |
(山上指示的样式 天上的圣所) |
|
5.所罗门圣殿 |
固定的圣所 |
6.所罗巴伯圣殿 |
重建的圣所 |
7.以西结圣殿 |
灵化的圣所 |
8.耶稣 |
降世的圣所 |
9.教会 |
圣灵的居所 |
10.圣城新耶路撒冷 |
永恒的圣所 |
思想:信徒蒙恩得救之后,受洗归入教会,参加属灵的团契。这是信仰的群体,敬拜的中心。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9:3—4
凡活的动物都可作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绿色的菜蔬一样。只是带着生命的肉,就是带着血的,你们不可吃。
有关基督徒可否吃肉,或至少是可否吃某些肉类(像猪肉),以及可否吃血,常成为信徒争论的问题。
最早在伊甸园,神给人蔬果作食物(创1:29,2:16)。
洪水之后,上帝赐福挪亚和他的后代:「一切活着的动物(kol remeś)都可作你们的食物」,只是不可吃血(创9:3—4)。
但给以色列人的饮食戒律(利未记11章;申命记 14章),则区分洁净与不洁净的动物,只有洁净的动物才可食用。这与衣着的规定(申22:11—12)目的相同,是要教导他们过分别为圣的生活,成为耶和华圣洁的子民。
利未记更说明,有关吃不吃血不是单单饮食习惯的问题,而是基于神学的考量,与敬拜有关。利19:26禁止吃带血的食物,且与占卜、观星象,以及其他异教礼仪相提并论,说明吃带血的肉,与异教敬拜有关(另参结33:25)。扫罗王也认为百姓把夺取的牛羊,宰于地上,连肉带血吃了,是违反了敬拜耶和华的规定。因此他立即命人滚石筑坛,叫百姓在其上宰杀牛羊,献给耶和华,以作补救(撒上14:31—35)。
耶稣来临标志着有关食物的戒律来到新的阶段,旧的规定都废去,基本上回复到创9:3的规定。首先是耶稣自己说「从外面进去的不能玷污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才玷污人。」福音书作者注明:「这是说,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可7:15、19)。彼得见异象,得指示「神所洁净的,人不可当作污俗的」(徒10:10—16)。保罗更宣称:「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除非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罗14:14;提前4:4—5)。
耶路撒冷使徒大会讨论外邦人归主的事,决议不要求他们「守割礼,遵行摩西的律法」。只要求他们「禁戒偶像所玷污的东西、血和勒死的牲畜,禁戒淫乱」(使徒行传15章)。这里所提到的几样规定,在当时的背景下,均与异教崇拜有关。因此,其中有关禁戒「血」,不能单从饮食习惯来看,而要从禁戒偶像敬拜的角度来看。
思想:有关肉食洁净或不洁净的律法规定,只适用于旧约的以色列人,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今日信徒食用各种肉类,不再受此约束。但是吃血则与异教敬拜有关,尤其华人文化,不少拜偶像礼仪中有吃祭牲的血的习俗。为免造成疑虑及绊倒人,今日仍当小心,以不吃血为宜。如同保罗所提到的伦理原则:「真理使人自由,惟爱心造就人」(林前八章)。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9:11、13
我与你们立我的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灭这地了。我把彩虹放在云中,这就是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
挪亚出方舟以后,最重大的事就是上帝与他及全地立约。这约有几个特点:
(1)新的立约。这是神与人立的头一个约,早在洪水发生之前,祂就对挪亚说:「我要与你立约」(创6:18)。挪亚出方舟以后,神再次应许不再用洪水毁灭一切有血肉的活物,且以天上的彩虹作为所立永约的记号(创9:9—17)。云中彩虹因映照阳光而产生,使人想到神审判中的怜悯。后来以西结先知(结1:28)和使徒约翰(启4:3)都曾见到彩虹,且与神的恩典有关。
思想:
上帝与人立约都是出于神的主动,强调恩典。
立约都是在历史的大架构中进行,强调拯救。
立约的双方从此以后进入全新的关系,强调委身。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9:24—25
挪亚酒醒以后,知道小儿子向他所做的事,就说:「迦南当受诅咒,必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
创世记9章记载挪亚醉酒及诅咒迦南的事,有些问题常常被提起。例如本段似乎与上下文无关,若是删掉也不影响整个叙事的流畅。但是圣经记载一定有道理,本段或许是为创世记12章以后,神拣选闪的后裔,亚伯拉罕及其子孙来赐福全人类铺路。其次,明明是挪亚的小儿子「含」得罪父亲,为何却说是「迦南的父亲」,而且是迦南受诅咒,而不是含受诅咒?犹太解经家说这是因为创9:1已经说:「神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所以不能再诅咒含。但是这仍不能解决问题。然而最受误解的是挪亚的预言。在此需加以说明。
挪亚的预言与祝福(创9:24—27)。挪亚酒醒了之后,知道小儿子向他所作的事,就说:「迦南当受诅咒,必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25节)这是直说语气(indicative),是挪亚以先知的身份,预言迦南卑下的地位。但是接下来第26—27节是祈使语气(jussive),是挪亚以大家长的身份,祈愿迦南仍得神的赐福。
26节,耶和华被称作闪的神,愿迦南因作闪的奴仆,也得以分享神的赐福。这是圣经里第一次把耶和华的名字与人的名字连结,且与神的恩典有关。
27节,「愿上帝使雅弗扩张,愿祂(就是「上帝」自己,而非雅弗)住在闪的帐棚里,愿迦南作祂(这里也是指「神」)的奴仆」。过去许多个世纪,由于误解此段经文,有人在此找到「反闪族主义」(Anti-Semiticism),以及可以任意贩卖及奴役非洲人的圣经根据,造成人类千百年来的悲剧,在此都应当据以纠正。
至于喝酒,旧约中讲到上帝赐人「五谷、新酒和新的油」。甚至讲到敬拜守节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用银子或买牛羊,或买清酒烈酒,…你和你的全家要在耶和华你上帝面前吃喝快乐」(申14:23、26)。施洗约翰是拿细耳人,「清酒烈酒都不喝」,但是耶稣却无此禁忌,甚至祂所行的头一个神迹,就是在迦拿婚筵上把水变酒,增进人的快乐(约2:1—10)。保罗虽然劝身体不好的提摩太可以稍微用些酒,但也警戒人,「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弗5:18)。又说:「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使弟兄跌倒的,一概不做,才是善的。」(罗14:21)
思想:正确解经给人真理与自由,错误解经却会带来灾难与奴役。祝愿你我「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讲解真理的道。」(提后2:15)又在饮食上,荣神益人。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10:1、21
这是挪亚的儿子闪、含、雅弗的后代。洪水以后,他们都生了儿子。闪也生了儿子,他是雅弗的弟弟,是希伯人的祖先。
创世记10章记载洪水以后,挪亚的儿子闪、含、雅弗的后代分散全地。
首先是雅弗的七个儿子、七个孙子,分别代表14个不同宗族、国家(2—5节)。主要分布在高加索山脉,东起伊朗,西至西班牙,中间包括土耳其、塞浦路斯及希腊等。相较于其他两个儿子,雅弗的后裔篇幅及人数都较少。可能因为住得较远,作者没有详细记载。他们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
其次是含的后裔,分别列出40个不同宗族、国家(6—20节)。主要分布在非洲、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本段提供迦南人祖先的来历,他们是含的后裔。但又提到地界,预指上帝把迦南人的土地赐给以色列民。本段篇幅最长,说明其重要性。特别提到宁录(9节),他是英勇的猎户,巴比伦城的建造者,也可能与创世记11章巴别塔事件有关。
最后讲到闪的后裔,共列出26个不同的宗族、国家(21—31节)。这是最重要的一支,因为接下来创世记12-50章的主要人物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人就是从闪族产生的。闪的后裔主要包括亚兰人(即今日叙利亚)与阿拉伯人的祖先,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他们的语言属于闪族语系。
闪的后裔「希伯」(‘ēber,意思是「越过」),是希伯来人的祖先(21节)。而闪可能是挪亚三个儿子中的幼子。21节说到闪是「雅弗的哥哥」(和合、和修),可能更好译作闪是「哥哥雅弗的兄弟」(新汉语边注,希腊文七十士译本)。这也与创世记中「幼子蒙拣选」的主题相符合(像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法勒斯、以法莲)。
以上总共列出70个不同宗族、国家,来代表当时已知的全世界。而三段结尾都相同,说他们「各有自己的宗族、语言、土地和国家」(5、20、31节)。说明这是发生在巴别塔事件之后,人类变乱语言,分地而居的景况(创11:1—9)。
思想:挪亚成为新的亚当,成为全世界人类的共同祖先。他的后裔分散在全地。这是起初上帝造人,要人「生养众多,遍满全地」赐福的初步实现(创1:28,9:1)。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创世记11:5—7
耶和华降临,要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了同一个民族,都有一样的语言。这只是他们开始做的事,现在他们想要做的任何事,就没有什么可拦阻他们了。来,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语言,使他们彼此语言不通。」
巴别塔事件(创11:1—9)是一则精巧的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9节,却充满了文字游戏(wordplay),交叉平行(chiasmus),双关语(paronomasia),用头韵(alliteration)等说故事的技巧。故事的开始是「全地只有一种语言」(1节),结尾也提到「全地的语言」(9节)。而「示拿地的平原」(2节),则与「巴别」相呼应(9节)。故事里,人的话和神的话彼此呼应,而世人所说的「让我们作砖」(nilbənâ,3节),则被神改作「我们要变乱」(nābəlâ,7节)。这使整个叙事的表达更加生动。
底本批判假说一般把巴别塔的叙事与创世记10章列国志,看作两个不同底本来源。创世记10章属于P底本,认为人类分散全地是神的赐福,而巴别塔故事属于J底本,却认为人类分散全地是由于耶和华降罚。二者神学不同,解释互异。但是其实两个叙事正好相互补充,说明列国的起源。
读者若只看创十章,会以为挪亚的后裔从此以后和睦相处,共同完成神的命令:遍满地面。但是巴别塔的故事则告诉我们:「不是的」。当时的人要建一座塔通天,这个塔很可能是巴比伦的阶梯式庙塔(Ziggurat),用来敬拜诸神明,而不是呼求耶和华的名。他们要传扬自己的名,且不肯按照神所命令的遍满地面,反而要聚在一个城里。是耶和华降临,变乱他们的语言,使他们彼此语言不通,才停止建造那城,并且分散在全地面上(7—8节)。这是创世记1-11章中,人的最后一个反对神的计划,也是神最后一个审判。
然而他们要传扬自己的「名」(šēm),神却在「闪」(šēm)的后裔中,拣选了亚伯拉罕。他遵从神的命令,往神所指示他的地去。而神应许要使他的「名」(šēm)为大,且万国要因他的后裔得福(创12:1—3)。这应许在大卫王身上得着初步应验,因神使大卫得「大名」(šēm,撒下7:9)。而其最终完满的应验,则在基督耶稣身上。基督从死里复活,神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2:9)。
思想:每当我们与人语言不通,或是初学外语时,都会想起巴别塔的故事。并幻想如果哪一天,所有人都说一样的语言该多好。这促使我们再思上帝创造人的初衷。曾经,有一位聪明帅气的医师求问:「人生最大的目的是什么?」智者回答:「人生最大的目的,就是认识创造你的主,并把祂创造你的目的和计划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