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道自建释经灵修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
欢迎到良友圣经学院网站收听最新每日灵修
提多书 腓利门书 犹大书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
欢迎到良友圣经学院网站收听最新每日灵修
提多书 腓利门书 犹大书
作者:麦耀光牧师
犹大书24—25
24 那能保守你们不失脚,叫你们无瑕无疵、欢欢喜喜站在祂荣耀之前的我们的救主独一的神,
25 愿荣耀、威严、能力、权柄,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归与祂,从万古以前并现今,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犹大并没有在结尾时,给予信徒祝福语,却是以神对蒙爱的圣徒的作为和向神的赞颂来结束这简短书信。作者首先描述神如何待那些被召、蒙爱的圣徒;犹如耶稣「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约13:1),神再一次肯定的保守信徒。在短短的25节经文中,这是第三次出现「保守」(1、21、24节)了。神保守信徒不失脚,即不跌倒。当信徒紧紧跟随神,我们是有圣灵保护的。神让信徒以无瑕疵的生命站在荣耀的主跟前。信徒因着神的保守,生命得以完整和完美,但这完全是耶稣救赎带来的功效。信徒站立在独一的神跟前,是能带着极大喜乐的。
犹大确信我们所敬拜的上帝是救赎主和独一的真神。他呼应旧约以色列民向耶和华的称颂:「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申6:4)。使徒彼得也宣告说:「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这个「祂」,就是犹大所指向的「主耶稣基督」(25节)。耶稣就是唯一的救主,藉着祂,人可以来到独一的真神面前,主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
接着,犹大向这位天地主宰发出赞颂,是蒙爱圣徒在敬拜时,向上帝宣认祂四种的属性,就是荣耀、威严、能力、权柄。
第一、荣耀。荣耀是在旧约赞美颂常出现的。神是荣耀的上帝,当受人的歌颂。耶稣教导门徒的主祷文结束时说「荣耀…全是祂的」(太6:13)。诗人呼唤敬拜者「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祂」(诗96:8)。第二、威严 (majesty)。这是在旧约常出现的赞美,有伟大的观念。大卫带领百姓向耶和华这样的称颂:「耶和华啊,尊大、能力、荣耀、强胜、威严都是你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国度也是你的;并且你为至高,为万有之首」(代上29:11)。第三和第四种属性的观念连在一起,指向神的主权和能力:「愿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彼前5:11)。
在这书信开始时,曾提及神对蒙爱者的呼召和保守。在结束时,却是蒙恩的众信徒向独一的神并主耶稣基督发出赞颂。愿救赎者,悦纳我们的歌颂;愿赞美到达我们守护者的耳中。
愿荣耀、威荣、权能、权柄,归给神,从万世之前,到现在,直到永永远远!
阿们。
思想:(1)求圣灵常常使我察觉主的保守;(2)从心底里向神发出赞美;(3)默想神的其中一种属性(荣耀、威荣、权能、权柄)。
作者:麦耀光牧师
犹大书17—23
17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要记念我们主耶稣基督之使徒从前所说的话。
18 他们曾对你们说过,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不敬虔的私欲而行。
19 这就是那些引人结党,属乎血气,没有圣灵的人。
20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
21 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
22 有些人存疑心,你们要怜悯他们;
23 有些人你们要从火中抢出来,搭救他们;有些人你们要存惧怕的心怜悯他们,连那被情欲沾染的衣服也当厌恶。
经过三轮显示「那些人」的错误后,犹大就转移目标给蒙爱的圣徒作指示。在这段经文中,犹大两次说「亲爱的…你们要」(17、20节)的嘱咐。犹大给他们三方面的劝勉:第一、记念;第二、保守;和第三、怜悯。17—19节是第一部分,犹大提醒蒙爱的信徒要「记念」。其实不单是记念,信徒更加要「记得」或「记住」使徒们曾教导有关末世的景况 (参提后3章)。另外,信徒要谨记,要以神的话来建立教会,信徒一同「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2:20)。
第二部分是保守教会的建立。犹大在20—21节提出四个巩固教会内部健康的原则。蒙爱的圣徒如何一起生活呢?就是「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中文看似有四个动词,在原文中,原来有一个命令式动词和三个分词 (participles)。犹大认为,在信仰羣体中,「保守」是这两节的动词,他们要「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保守」已是第二次出现了。第一次在第1节,那里是「为耶稣基督保守」,就是信徒「被保守」;但第21节却是「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即信徒要积极地和主动地与神连结。耶稣曾一连三次提醒信徒,要「…常在我的爱里…常在我的爱里…常在祂的爱里」(约15:9—10)。
犹大另外用了三个分词来激励信徒坚固教会 (“building, praying and looking,” King James Version)。第一、在神的话语上建立自己。信徒在神的话语上得到造就,就好像盖房子一样,若房子建立在盘石,就盖建得稳固,不怕暴风雨的来临 (太7:24;弗4:13—14)。第二、在圣灵里祷告。圣灵为信徒祷告,信徒也要在祂的感动下,向上帝祷告 (罗8:26—27)。第三、「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进入永生」(和修版)。基督徒的期盼是一直仰望救主耶稣基督的怜悯,进入永恒,那更美和更丰盛的生命。
蒙爱的圣徒对内要坚固信仰羣体,而对外则要致力于成为别人的祝福。第2节,犹大祝愿信徒在怜恤、平安和慈爱上有倍增。在第三部分中,是蒙爱肢体的实践机会。犹大特别提出有三类人需要他们的关顾。第一类是那些心里疑惑的人或争辩者(原文可翻为“doubters” or “disputers”),要对他们有怜悯,或许他们的信仰仍在挣扎中。第二类是在危险边缘的人,可能很快就被审判了,需要搭救他们。第三类是在罪恶中,要怜悯他们,可是在协助的时候要小心,恐怕被沾染不洁净。犹大特别提醒信徒要提高警觉,免得落入试探中,或甚至犯罪。
思想:(1)求主保守我一生常在祂的爱中;(2)默想我的祷告生活; (3)反省我与教外人士的接触中,是否能引领他们归主。
作者:麦耀光牧师
犹大书14—16
14 亚当的七世孙以诺曾预言这些人说:「看哪,主带着祂的千万圣者降临,
15 要在众人身上行审判,证实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证实不敬虔之罪人所说顶撞祂的刚愎话。」
16 这些人是私下议论,常发怨言的,随从自己的情欲而行,口中说夸大的话,为得便宜谄媚人。
犹大面对「那些人」的错误时,他引用当时流传的一份文献作为第三轮的指控。学者认为犹大所引用的《以诺一书》,是当代信徒所认识的。14—15节引用的部分是有关圣者的来临,并祂带来审判。神是一位主动作出审判的主,祂给公义者保护和平安,而对不义者则予惩处。这段经文有两个特别的地方。第一、犹大特别强调「那些人」的「不敬虔」,共有三次,就是神会责备「不敬虔的人」、审判「不敬虔的事」和定「不敬虔的罪」的。
第二、犹大注意到「那些人」的话语。犹大清晰地指出神会审判人所说过的话。14节的「说」到15节结束时的「话」,马上连接到现在「那些人」所说的话(16节)。「那些人」的话语是甚么呢?就是「怨言」、「夸大的话」和「谄媚」的话。这些不敬虔的人说出三类不敬虔的话。第一类不敬虔的话是「发怨言」。这些人常发牢骚、话语中指控别人和说负面的话。其实,犹大在第5节,有关出埃及的事上已经暗示了。以色列人常向耶和华发怨言,因各样事情埋怨神:为求水喝、为食物、为十二探子的回报等等。第二类不敬虔的话是「夸大的话」。自夸就是自我中心,「那些人」对神不说赞美的话、对人不说鼓励的话,却把握机会说自豪的话,自我表扬。第三类不敬虔的话是「阿谀奉承」。这是三类不敬虔的话中最隐晦的,表面上,说奉承的话是为了谄媚人。其实,这些人是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好处,最终也是为了自己得益。
犹大已在第4节指出,「那些人」否认耶稣为主宰和生命之主。虽然他们在舌头上没有明说不接受主的权柄,但他们不敬虔的话与被召之人的良言截然不同;那些蒙上帝所爱的圣徒,向神说出赞美和感恩的话,向人说出造就的良言,与人交谈时,「好像用盐调和」回答各人 (西4:6)。
或许犹大有机会听过耶稣基督有关话语的教导。耶稣曾经指出,「在审判的日子,各人要为自己所说的每句闲话作出交代。因为要凭你的话称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给你定罪」(太12:36—37)。另外,耶稣也曾提醒信徒说话要真诚:「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5:37)。
思想:(1)在神跟前,立志不在舌头上犯罪;(2)检视自己是否有「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雅3:10)的情况?(3)求圣灵加力,让我的嘴唇结出好的果子:「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来13:15)。
作者:麦耀光牧师
犹大书11—13
11 他们有祸了!因为走了该隐的道路,又为利往巴兰的错谬里直奔,并在可拉的背叛中灭亡了。
12 这样的人在你们的爱席上与你们同吃的时候,正是礁石。他们作牧人,只知喂养自己,无所惧怕;是没有雨的云彩,被风飘荡;是秋天没有果子的树,死而又死,连根被拔出来;
13 是海里的狂浪,涌出自己可耻的沫子来;是流荡的星,有墨黑的幽暗为他们永远存留。
犹大在第一循环时,用了三个旧约典故带出「那些人」的错误(5—7节),在第二循环中,他列举了三位旧约人物的失败作为鉴戒 (11节)。当犹大提出该隐、巴兰和可拉的事迹时,蒙爱圣徒很快联想到他们堕落的言行。第一位该隐 (创世记4章),他流露出妒忌、怒气,甚至杀人。他不单拒绝悔改,更加拒绝耶和华,以致他的结局是被审判。第二位巴兰(民数记22—24章)先知,因着金钱和贪婪,向以色列的敌人巴勒王献诡计(民31:16),以致以色列人犯罪而被耶和华惩罚。第三位可拉,他本是利未人,在圣殿事奉神(民16:8)。可是他和另外250人控告摩西和亚伦说:「你们擅自专权!全会众个个既是圣洁,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你们为甚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民16:3)。可拉不单不遵守律法,他还挑战摩西的权柄、质疑摩西的主张,以及不接受摩西颁布的律法来自耶和华。可拉的行动是煽动、制造纷争、导致分裂及公然违背律法,结果是遭审判和灭亡。他所作的是:「聚集攻击耶和华」(民27:3)。
由此可见,该隐、巴兰和可拉代表着妒忌的杀人者、贪婪的先知和不服从的领袖。这三位不虔诚的人的行为,现在却出现在教会中,犹大指出:「这样的人在你们的爱席上」(12节)。这三位和「那些人」(5—7节)有甚么共通的地方呢?就是他们的生活和言行会伤害到教会的纯真和合一。犹大在12至13节用了五至六个隐喻来描述「那些人」的败坏。为何不能确定五个或六个呢?新汉语和新译本翻出五种隐喻,它们是:1. 污点/暗礁、2. 云、3. 树、4. 浪、和 5. 星。犹大举出五个大自然的景象来描绘「那些人」的生活和其影响。在此以礁石 (12节)为例子,犹大提醒圣徒,「那些人」是「你们爱筵中的暗礁」。他们虽然与信徒一起坐席,有分享和看似有共同的信仰,但是危险却在教会中间,因为他们像暗礁,不知甚么时候,信徒撞倒在礁石时,生命财产都有可能被摧毁!
还有第六个隐喻吗?在和修版提出第六个隐喻:他们「彷佛牧人」(“shepherds,” NIV) 在羣体中。他们彷佛牧人,不像「耶和华是牧者」(诗篇23篇),他们不是真正的牧人,「只知喂养自己」(12节)。耶和华也曾责备一些牧羊人,他们「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壮的,却不牧养羣羊」(结34:3)。神向他们的审判是:「我必与牧人为敌」(结34:10)。
犹大用这些隐喻,是要指出「那些人」就像不可靠的云、没有果子的树、不受控制的浪,和无定向的星。三位人物和六个隐喻已显示出他们的错误和危险,逃避他们的祸患。
思想:(1)前车可鉴,求主使我不会重蹈覆辙;(2)救主的宝血已经洗净我的罪,求圣灵不断保守我常存手洁心清。
作者:麦耀光牧师
犹大书5—10
5 从前主救了祂的百姓出埃及地,后来就把那些不信的灭绝了。这一切的事你们虽然都知道,我却仍要提醒你们。
6 又有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主用锁链把他们永远拘留在黑暗里,等候大日的审判。
7 又如所多玛、蛾摩拉和周围城邑的人,也照他们一味的行淫,随从逆性的情欲,就受永火的刑罚,作为鉴戒。
8 这些做梦的人也像他们污秽身体,轻慢主治的,毁谤在尊位的。
9 天使长米迦勒为摩西的尸首与魔鬼争辩的时候,尚且不敢用毁谤的话罪责他,只说:「主责备你吧!」10 但这些人毁谤他们所不知道的。他们本性所知道的事与那没有灵性的畜类一样,在这事上竟败坏了自己。
3—4节犹大劝勉蒙爱的信徒要起来,为「真道竭力地争辩」,来反驳偷进者的错误。在5—16节,作者指出「那些人」的错误,以三个循环方式,三次指出他们不虔诚的生活。我们未来三天要弄清楚他们的错误到底是甚么。在每一个段落中,犹大都会先把旧约或犹太传统应用在「那些人」身上,然后作出解释。[22]
第5节是第一个旧约的典故,为犹太人所熟悉的。耶和华把百姓在为奴之家拯救出来,可是百姓「虽看见我的荣耀和我在埃及与旷野所行的神迹,仍然试探我这十次,不听从我的话」(民14:22)。跟着犹大在第6节引用两约间流传在犹太人中的文献 [23],因天使不守本分而受罚。第7节是第三个例子,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恶行滔天,即使亚伯拉罕为他们向耶和华代求,可惜,城中连十个义人都找不到,终于他们要接受审判(参创18—19章)。究竟这三个例子有甚么共通点呢?犹大指出,他们一方面不愿意顺服神,另一方面是不遵守神给他们的本分。
犹大引用旧约例子,为要指出「那些人」也是犯了相同的错误,便在8—10节加以解释。犹大指出他们是「做梦的人」和「毁谤」者 (8节)。「那些人」和旧约的三个例子都犯了相同罪行,就是「照样玷污身体,藐视主权,毁谤尊荣」(8节,新译本)。
作者在第9节引用另一个典故,就是天使长米迦勒和魔鬼争论摩西尸体一事。在这争论中,天使长米迦勒的回应值得反思。首先,米迦勒察觉自己的权力范围,不敢对魔鬼说责备的话,不是因为魔鬼没有可责备之处,乃是米迦勒并没有审判之权,也不是他有审判之位。第二、米迦勒承认真正的权力在于神,因此,他只说:「主责备你吧!」就像撒迦利亚书中所说的一样:「耶和华向撒但说:『撒但哪,耶和华责备你』」(亚3:2)。
犹大引用旧约,并以「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10:12)。这是犹大的期盼,就是信徒在为真道奋战时,洞察「那些人」的错误,知道自己的本分,承认上帝的绝对主权。在面对「那些人」的错误时,晓得审判是属于神的。
思想:(1)我们常说以历史为鉴,今天的经文给你甚么提醒?(2)默想自己在神面前的尊贵身分,并降服于神的主权,向神献上感恩。
作者:麦耀光牧师
犹大书3—4
3 亲爱的弟兄啊,我想尽心写信给你们,论我们同得救恩的时候,就不得不写信劝你们,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
4 因为有些人偷着进来,就是自古被定受刑罚的,是不虔诚的,将我们神的恩变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并且不认独一的主宰──我们主耶稣基督。
作者在3—4节说明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要激励蒙爱的信徒要有行动。犹大因着在信仰羣体中出现的错误,危害蒙爱的信徒,他心中焦急如焚般,渴望与他同得救恩的基督徒,起来争辩。究竟犹大要信徒为何事争辩呢?我们先来思想一个字,希腊文的pistis,英文为 “faith”,但在中文译本有两个不同的翻译:「真道」(和合本/和修版)和「信仰」(新汉语/新译本)。由此可见,犹大是鼓励圣徒一同起来为「信仰」而奋战。的确,在新约圣经,「信仰」可有几种不同层面的意思,可以是指信条、教义,也可以是信心的行动、生活方式。犹大现在劝勉信徒竭力维护我们的信仰,因为危机已渗入了教会。
这些不虔诚的人如何进入教会,而不被发现呢?原来他们是偷着进来的,这表示他们是神秘地混进教会。他们「已经」混进了信仰羣体中,而他们的错误也慢慢显出来了。犹大指出他们有两个严重的错误:第一、误用神的恩典,和第二、否认耶稣基督。
「那些人」的第一个错误是「将神的恩变作放纵情欲的机会」(4节),意思是把神的恩典来合理化他们的罪行。原来这些人使用上帝的恩典作为一种工具,来满足自己的情欲;他们视恩典为释放,没有规范,并且不受道德的约束。其实,圣经早已提醒信徒,从罪中得以释放后,「不要把这自由作为放纵肉体的机会」(加5:13)。上帝可藉恩典来「管教我们,要我们弃绝不敬虔的生活和属世的私欲,在今世过自律、正直、敬虔的生活」(多2:12)。可是,「那些人」仍活在不虔诚的生活中。
「那些人」的第二个错误是「否认我们独一的主宰和主──耶稣基督」(新汉语)。他们应该不会公开地明说他们不相信耶稣,而是在生命中不接受耶稣的主权,在生活上不以耶稣的教导为其指引。犹大清楚「那些人」否认耶稣基督的两种身分。第一、耶稣是主宰 (master),就如奴隶面对主人时的那种绝对的管理权柄。第二、耶稣是主(Lord)。主可以是当时一般性和礼貌性对别人的称呼。在新约圣经,「主」特别是用在耶稣基督身上,表明祂是信徒的生命之主,有着绝对的主权。
「那些人」混进教会,并不明白「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他们可能只有「嘴巴」上说信耶稣,但心底里并没有接受耶稣是他们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基督徒认识和接受耶稣是那位「独一」的主,并且「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
思想:(1)默想「救恩」、「真道」和「信仰」对你有何意义?(2)向耶稣宣告:「你是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宰」。
作者:麦耀光牧师
犹大书1—2
1 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的弟兄犹大,写信给那被召、在父神里蒙爱、为耶稣基督保守的人:
2 愿怜恤、平安、慈爱多多地加给你们!
未来一周,我们会一起思想犹大书。这是一卷简短的书信,原文只有461字[20],共25节经文而已;犹大书又被称为最备受忽略的书卷。然而,书中有重要的主题,如鼓励信徒坚守信仰,和逃避前人走错的路。作者在书中提及两类人,分别是「蒙爱的人」,就是属主的人;和「这些人」,指他们是「偷着进来」(4节)、「引人结党,属乎血气,没有圣灵的人」(19节)。因此,作者尝试在信中提醒蒙爱的人要洞察「这些人」的错误,更要保守自己。
如当代信件的结构,1—2节介绍写信人、收信人和祝福。在书中,写信人介绍他自己是「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的弟兄犹大」。这里有三个在当代基督徒羣体中熟悉的名字。首先,作者谦卑地自称为一位仆人,仆人的字义是奴隶。在当时的希罗社会中,奴隶占人口的一半。有关奴隶的教育、技能和谁是主人,也会影响他们的地位和受尊重的程度。一些奴隶在农田或矿场工作;有奴隶管理主人的财产、作商业代理人或贸易等。作为凯撒的奴隶,他们为君王管理事情,比一些罗马公民更受尊崇。[21] 同样地,作为永生神的儿子和救主耶稣基督的仆人是一种荣耀。
那么作者是谁呢?作者说自己是犹大,但这名字在当时实在太普通了。耶稣的十二使徒中有两位叫犹大的,他们是「雅各的儿子犹大和卖主的加略人犹大」(路6:16),这位犹大肯定不是加略人犹大!作者更指出一个关系,他是雅各的弟兄。在新约圣经中,有两段经文提及雅各和犹大是两兄弟;他们又是耶稣的兄弟(太13:55;可6:3)。另外,保罗称雅各为主的兄弟(加1:19),他又是耶路撒冷的领袖(加2:9),因此,雅各和犹大这两兄弟又是耶稣的兄弟,学者们都较接受作者是耶稣的弟弟犹大。
作者这样描述收信人:他们是被召、蒙爱、被保守的信徒(1节)。这羣蒙爱的人有三个身分,第一、他们是被召的。在圣经中,描述信徒被召为圣徒。第二、他们是蒙神所爱的。圣经有三处经文谈到蒙神所爱的人,都说是「选民」,就是上帝所拣选的(参西3:12;帖前1:4;帖后2:13)。第三、他们为耶稣基督所保守的。耶稣是好牧人,祂保护羊到一个舍命的地步!
犹大没有使用「标准」的祝福语,就是「恩惠和平安」,却给了一个三重的祝福。这是在新约中,独有的祝福「愿怜恤、平安、慈爱多多地加给你们」。这不单是一个新的组合,更强调「多多地加给」。这羣蒙神所爱,又被耶稣所保守的圣徒,领受了三重的祝福,他们的生命反映出福杯满溢的丰盛。
思想:(1)默想信徒的三种身分(被召、蒙爱和受保护);(2)原来除了「恩上加恩」外,「怜恤、平安、慈爱」是可以倍增的(原文有 “be multiplied” 观念),求圣灵引导我活出这种丰硕的生命。
作者:麦耀光牧师
腓利门书22—25
22 此外,你还要给我预备住处,因为我盼望藉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
23 为基督耶稣与我同坐监的以巴弗问你安。
24 与我同工的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也都问你安。
25 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的心里。阿们!
从22—25节,我们看见这书信的结尾,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保罗的旅程计划(22节)。在22节保罗请腓利门为他预备住处,这表示他将会很快出狱,和将踏上旅程。保罗深信祷告会带来改变;就是藉着信徒的祷告,他离开监牢之后,就可以去探望教会了。保罗相信祷告的能力,他请信徒为他祷告,求神给他开传道的门(西4:3)。因此,保罗期盼很快到腓利门那里,也是为了传道的缘故。
第二部分是问安(23—24节)。保罗代表五个人向腓利门及教会问安。第一位是以巴弗,他是为了基督与保罗一同坐监的。从西1:7—8得知,他是歌罗西教会的开创者。第二位是马可,他是巴拿巴的表弟(西4:10),现在服侍保罗。第三位是亚里达古,他也与保罗一同坐牢(西4:14)。第四位是底马,他曾经跟随过保罗(西4:11),但很可惜他日后因贪爱世界而离开了(提后4:10)。最后一位是路加。他是一位医生(西4:14),从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开始,路加一直与他同工。到保罗最后一次坐监时,也只有路加在他身旁(提后4:11)。
在这简短的书信中,我们看见信仰团体的重要性。腓利门是在教会羣体中;而保罗则身处监狱中,虽然如此,但他并不孤单,因有一羣爱主的信徒陪伴着保罗。当阿尼西谋信主后,这位孤身逃亡的奴隶马上被爱的羣体所拥抱。当保罗鼓励他回到主人那里,他就前往。从阿尼西谋身上,我们看到他不是孤独地走天路,他有圣灵的内住、圣徒的陪伴,和教会的支持。
第三部分是祝福语。保罗给腓利门的祝福「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的心里」(25节)算是较短,却是回应书信起头第3节的祝福。这封信以恩典开始,也以恩典结束。就如我们得救本乎恩(弗2:8),而「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6:23)。
腓利门书让我们看到一幅很美的图画、一张教会生活的蓝图、一份在基督主里得自由的宪章。福音改变了阿尼西谋的一生,他不需要逃亡了,他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失,并甘愿面对其后果。基督的爱激励了保罗,他乐意为一位小弟兄,一个无权无势者向其主人呼求怜悯。上帝和好的道理托付了信徒,并在教会中和世上实践。这一切都是恩典,也全是恩典。
思想:(1)为你身边陪伴或看守你的肢体感恩;(2)默想腓利门书给你的属灵功课;(3)为自己蒙恩向神感恩,也求主使自己一生成为知恩和报恩的人。
作者:麦耀光牧师
腓利门书17—21
17 所以,你要是把我看作同伴,就接纳他好像接纳我一样。
18 如果他使你受了损失,或欠你甚么,都记在我的帐上。
19 「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手写的。用不着我说,甚至你的生命,你也是欠我的。
20 所以弟兄啊!让我在主里得到你的帮助,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着畅快。
21 我深信你会听从,也知道你所作的必超过我所说的,因此才写信给你。
保罗在第10节清楚说明他向腓利门请求的事情,并从11—16节尝试逐步加强腓利门的意愿。在17—21节,保罗更开始了另一波的游说,务求使腓利门答允所求。保罗现在运用关系策略,使用同伴、弟兄和属灵儿子的用词和观念。首先,保罗指出他和腓利门的关系是同伴、是福音的伙伴,同伴就是彼此能接纳,进而鼓励腓利门接纳奴隶阿尼西谋,如同接纳他一样。换言之,当腓利门接纳阿尼西谋时,就是接纳保罗本人。同伴间是不会损害对方利益的,为弥补腓利门因阿尼西谋偷窃所产生的损失,保罗甘愿代阿尼西谋偿还。第二、腓利门是保罗的属灵儿子,保罗带领腓利门归主,也就是说,保罗是腓利门的属灵父亲了。第三、保罗和腓利门也是弟兄,这是第三次说「兄弟」了,表示他们亲密的关系。这种家人用语在这书信中出现甚多:兄弟、姊妹、儿子。
基于保罗和腓利门有深厚的关系,所以保罗能放胆将心中的话坦然向腓利门表白。保罗也深信腓利门会认真考虑他的请求,更期盼腓利门的回应会超过自己的想法。其实,保罗深知腓利门要作的决定并不容易,是与当时的文化不相通。他诚恳地请求腓利门的帮助,以致能得到心中的「畅快」 (20节)。保罗的确意识到事情能否成就,全在乎神的心意。第20节中,保罗两次提到「在主里」和「在基督里」,所以他深信就是唯有主耶稣基督动工,才能得到腓利门的帮助。
可能有信徒看到这里,会对保罗有所质疑,为何保罗好像咄咄逼人?对腓利门他这位兄弟、同伴、属灵的儿子是否过分的工于心计?看本书25节经文中,保罗的书写用字精准、理据十足,且富说服力。行文间,更动之以情、说之以理,以至腓利门实在难以拒绝他的请求。虽然保罗说没有勉强他,由他甘心作出决定,但腓利门实在很难不去「听从」保罗的建议!或许我们不要太快下定论,先停一停、想一想,保罗为何会有这样的表达?今天在讲坛上的讲员,有很多不同的风格。有些很有语言的恩赐,出口成章、字字珠矶,叫人听得清楚明白。又有些讲员思想紧密细腻、思路清晰、逻辑性高、宣讲有条不紊,叫人更认识真理。另外,又有些讲员,他们的讲道不一定老是说原文的意思、经文如何编排。很多时候会引用一些生活例子和信徒见证,叫人心里被触动启发,引起反思。由此可见,上帝可以使用不同风格、背景和恩赐的讲员,来向人说话。
同样,上帝也使用保罗的风格,向腓利门说话。我们晓得保罗处身在希罗文化中,他是一位有学问的人,而修辞学(rhetorical)不单是当代教育的首要学科,也是当时常用的工具。或许保罗在写信给腓利门时,有意和无意间运用了修辞学的策略而不自觉。[19] 无论如何,我们相信保罗是真诚的说每一句话,真心的希望腓利门对主耶稣作出甘心和善的决定。
思想:(1)为每一位不同风格的讲员感恩; (2)默想我曾受的训练,如何能奉献为主使用?
[19] W. Hulitt Gloerand Perry L. Stepp, Reading Paulk’s Letters to Individuals (Macon, GA: Smyth & Helwys, 2008), 10.
作者:麦耀光牧师
腓利门书12—16 (二)
12 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
13 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
14 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
15 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
16 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
保罗向腓利门的请求,不单只期望他可以接纳阿尼西谋,更希望这个奴隶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有文献指出被补的逃犯,回到主人那里,受到严刑,甚至死亡)。其实,保罗更大的期待,是希望阿尼西谋的地位得到改变,「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16节)。在这里,我们无意处理奴隶身分改变的差别。在希罗时代,奴隶可从主人给予两种身分:一是自由人(free man),对主人已没有任何责任;二是解放奴隶 (emancipated slave),他们不是完全自由,仍对主人有一些责任和义务。保罗现今视阿尼西谋为兄弟,这已是保罗第二次使用这「兄弟」二字,而第三次则在20节。保罗在第一次和第三次皆称腓利门为兄弟,刻意将阿尼西谋是他兄弟的称呼夹在中间!对保罗来说,阿尼西谋是兄弟,「何况在你呢,腓利门!」保罗还强调:「无论在人世关系上,还是在主内关系上,就更是这样了」(16节)。世人在基督里都是平等的,因为「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西3:11)。
要接纳曾背叛的阿尼西谋,谈何容易。腓利门的损失由谁来补偿呢?其实保罗也想到这个问题,因此,他表明阿尼西谋所欠腓利门的,保罗甘愿代为偿还(18—19节)。可是,在当时的社会,别人如何看腓利门呢?作为有社会地位的腓利门,如何与其他奴隶的主人解释交代呢?而腓利门其他的奴隶又会否效法阿尼西谋的行为呢?在教会有影响力的腓利门,倘若他不接纳阿尼西谋为兄弟,教内的信徒又如何看合一及和好呢?若阿尼西谋真的被接纳,是否其他奴隶为了有改变身分和社会地位的机会,而很「愿意」成为基督徒呢?
难道腓利门不愿意为了主耶稣的缘故付代价吗?保罗又为何不鼓吹废除奴隶制度呢?或许保罗真的尝试过,不是在罗马帝国的社会中,却是在他可以影响到的地方,就是基督的教会!这是保罗几次提及信徒不论种族、经济及社会地位,在基督里都成为一的观念 (加3:28)。现在,腓利门有另一个机会可以实践他向基督做的善事(6节)。
值得我们思想的是,其实保罗向腓利门提出了一连串的请求:1. 友善地接纳阿尼西谋;2. 因他是保罗的「心肝」,不要惩罚阿尼西谋;3. 使阿尼西谋成为自由人(freedman or free man);4. 让阿尼西谋回到保罗那里,代替腓利门来服侍保罗 (13节)。[18]
思想:(1)你可有「左右做人难」的时候,求神加力;(2)若耶稣在我的处境,祂会怎样面对我难于接受的人(这是曾流行的用语:WWJD, What Would Jesus Do)。(3)默想一个你曾经在两难之间的情境。
[18] Ben Witherington, The Letters to Philemon, the Colossians, and the Ephesians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2007), 76.
作者:麦耀光牧师
腓利门书12—16 (一)
12 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
13 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
14 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
15 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
16 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
保罗打发阿尼西谋回到主人那里,确实的出面提出调解。其实,保罗是考虑了旧约和社会上的两个律法而作出的决定。第一、旧约的律法。当旧约谈及有关保护逃跑的奴仆时,有这样的说法:「若有奴仆脱了主人的手,逃到你那里,你不可将他交付他的主人。他必在你那里与你同住,在你的城邑中,要由他选择一个所喜悦的地方居住,你不可欺负他」(申23:15—16)。可是,在希罗社会,为了不要助长奴隶的逃跑,法律不容许为奴隶提供避难所,不然就是窝藏逃犯了,也同样违法。因此,对阿尼西谋的情况,最好的做法就是请他自愿回到主人那里。同时,这样才真正让这两主仆有和好的机会。基于上述的律法,保罗认为决定权真正交回给腓利门手里,希望他甘心接受请求,而不是出于勉强。
保罗帮助腓利门对阿尼西谋有一个全新的看法。这位奴隶是保罗的「心肝」(12节,新汉语),这是保罗第二次用「心」这字了。第一次是在第7节,腓利门的善行使众圣徒的心畅快(7节),保罗所心爱的,会否同样经历到众圣徒那分畅快呢?另外,阿尼西谋不单是保罗的「心肝」,也可以使腓利门体验到失而复得的喜悦。保罗尝试向腓利门提出一个新的观点,给他作参考:「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15节)。在这一节的开始,原文圣经是有「因为」(gar)[17] 的连接词,会否阿尼西谋事件有另一层的意思在其中?当代圣经译本对第15节有这样的翻译:「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以前出走,是上帝准许他暂时离开你,好让你以后永远得回他」。保罗在15节的强调,是希望在14节腓利门所作的决定不是不自愿、或是勉强的,因这事或许是出于神!
当约瑟回顾过去十多年的坎坷岁月时,他看到耶和华的作为,故向兄长们解释时会说:「这是神差我在你们以先来,为要保全生命」(创45:5)。正如约瑟没有否定兄长们曾经向他作过的恶行。这里保罗也没有否认阿尼西谋逃跑的错。保罗更使用了两个相比来加深腓利门的感受,在时间上的「暂时与永远」,和在关系上的「离开与得着」。原来腓利门失去一个奴隶,却可以带来生命中多层面的反思。现在阿尼西谋就来到眼前,腓利门正看着手上他所敬爱的保罗亲笔信,内心有何感受呢?
思想:(1)默想腓利门在情与义间,可能有的挣扎或冲突?(2)也许我们曾在一些事情上徘徊于勉强和甘心之间,如何处之泰然呢?(3)尝试以「塞翁失马」或从上帝的眼光来反思过去一件失去的事情。
作者:麦耀光牧师
腓利门书8—11
8 我虽然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合宜的事,
9 然而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
10 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谋求你。
11 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
腓利门书8—22节是这卷书的中心信息。从第8节开始,保罗向腓利门提出一个请求,说明接纳阿尼西谋的因由,并激励腓利门回应。第8节开始时,用了「因此」的连接词(新汉语将原文的这词翻出来),将第7节腓利门爱心和信心的行动,带给保罗的喜乐和鼓励,与众圣徒的心灵得到更新连接起来。因着腓利门为耶稣所作的善事,现在保罗向他提出请求,并强调这不是一个吩咐。
在正式向腓利门说明所求何事之前,保罗或许想更触动他的心灵,再次肯定腓利门的美德,并且分享他本人现时的个人景况。按原文句子的结构,有译本将第9节这样翻译:「但我宁愿凭着爱心求你 ──尽管我保罗是这样一个老人,如今又为基督耶稣作了囚徒」(新汉语)。众所周知,腓利门是一位有爱心的信徒(5、7节),保罗就按着他爱心的恩赐向他提出请求,期望他同样用向主耶稣作善事的心,答应他的请求。随即保罗指出自己的两个景况。第一、他是一位「老人」。对于他的请求,是否保罗希望腓利门能满足老人家的心愿?或保罗指自己已年老了,有长老的含意,就是有智慧和该受尊重,如「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利19:32)。第二、他是一名「囚犯」。保罗在本书两次提到他肉身的光景:被囚的(1、9节)和捆锁中(10节),强调他的无助和需要,而他成为一名囚犯是为了服侍主的缘故。保罗现今的处境,腓利门应该是知道的。
保罗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牵动着腓利门的心思和情感,预备他的心来聆听他要提出的请求。就是这样,保罗差不多在信的下半部,才将请求说出来,在第10节保罗正式讲明白了:「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谋求你」。原来保罗是为阿尼西谋向腓利门提出请求。这位阿尼西谋原来是一名逃亡奴隶,但他与保罗有甚么关系,以至保罗为他出面调解呢?从经文中,我们猜测很有可能是在阿尼西谋偷窃主人腓利门的金钱后,在逃亡中遇到保罗,保罗带领他信主,继而阿尼西谋留在保罗身边侍候他,而现在保罗称阿尼西谋为他的属灵儿子(「所生的儿子」,9节)。
保罗进一步向腓利门解释,阿尼西谋信主后,在生命上有了改变。从前他对腓利门没有益处 (useless),但现在阿尼西谋(字意为有益处,useful)对保罗和腓利门两人都有好处!何解呢?对保罗来说,阿尼西谋照顾他、帮忙做杂务、送信等等。但对腓利门有何益处呢?阿尼西谋的行为,最初是带给主人腓利门损失的,可是,现在阿尼西谋却代表腓利门来服侍保罗,因为腓利门本身也有欠保罗的(19节)。另外,阿尼西谋犹如「坐监的以巴弗」(23节)一样,因着他在监狱里,「要弥补你们服侍我的不足之处」(腓2:30)。
思想:(1)假若你是腓利门,听到阿尼西谋的名字时,有何反应?(2)当有人向你提出请求时,你会重情或重理呢?(3)求圣灵医治内心深处的伤害。
作者:麦耀光牧师
腓利门书4—7
4 我祷告的时候提到你,常为你感谢我的神,
5 因听说你的爱心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
6 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做的。
7 兄弟啊,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
保罗书信有一种特点,就是在问候收信人之后,都会为他们祷告,为他们的属灵生命感恩。这里保罗在信中感恩的部分有两种用意,一是为收信人向神祷告,二是预先铺排书信的内容,即介绍若干主题,包括「心」和「畅快」(新汉语:「宽慰」;新译本:「舒畅」)。在这4节的感恩祈祷中,保罗用了特别多的第一身和第二身的代名词,就是我(3次)、你(6次)和你们(2次,其中一次是你与人)。当保罗说「你」时,明显是指腓利门,并特别提到他的品格和品行,这就是保罗为腓利门感恩的原因。
保罗为腓利门甚么德行向神感谢呢?是腓利门的爱心和信心,这是保罗从信徒口中「经常听见」(5节,当代圣经译本)的。爱心和信心在5至7节各出现两次,这是保罗刻意强调的,更以交叉结构的写作方式表达出来:
A 爱心(5节)
B 信心(5节)
B’ 信心(6节)
A’ 爱心(7节)
那么,腓利门爱心和信心的对象是谁呢?在第5节这样说:「对众圣徒的爱心,和对主耶稣的信心」 (和修版),而在第6节则说「与人分享信心…行的各样善事[即爱心]都是为基督做的」(和修版)。换言之,主耶稣和众圣徒是对等的,意思是做在信徒身上的善事,就是做在耶稣身上,正如主耶稣曾说:「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
腓利门所作的善工,带给保罗很大的感动,以至保罗特别的称呼腓利门为「兄弟」。这是第二次出现,在第1节保罗曾称提摩太为兄弟,「兄弟」是对家中的人的称呼。保罗使用这家人的述语,是要表达他们亲密的关系。保罗继而坦然地流露心里的欣悦:「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7节)。腓利门爱心和信心的行动,不单使保罗有极大的喜乐和鼓励,而众圣徒的心也得到畅快或更新(refreshed, NIV)。保罗在这处第一次用「心」,心当然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心灵的深处(deepest inner being)。「心」在保罗书信中出现过八次,但在腓利门书却用了三次,这表示他特别的用意,下文我们将继续思想。
思想:(1)为一位信徒向神献上感谢;(2)反思自己在爱心和信心上的光景;(3)神在此触动了保罗的心,求圣灵也触动我的内心深处。
作者:麦耀光牧师
腓利门书1—3
1 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
2 和妹子亚腓亚,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
3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保罗写给腓利门这简短书信在希腊原文只有335字,我们会用七天时间来默想这25节经文。让我们先了解这卷书的内容。一位名叫阿尼西谋的奴隶,因偷了主人腓利门的金钱而逃跑,在罗马遇到保罗。他们的相遇无论是偶然或是神的安排,保罗却在这次相遇中领他信了主。现在保罗送阿尼西谋回到主人那里,并写了这封信,鼓励腓利门不单接纳这位逃跑的奴隶,更要视他为亲爱的兄弟。这封书信虽然精简,但却蕴含着丰富的神学和属灵教训。
写这封书信,保罗沿用当时书信的格式,包括写信人、收信人和问候语。我们发现这封信是保罗和提摩太联名写给腓利门的。在成书的过程中,提摩太扮演的是甚么角色并不清楚,到底这书信的内容是他与保罗两人的意念,还是提摩太只是执笔者,则不大确定。保罗一向介绍自己时,通常描述自己是「仆人」或「使徒」。可是,保罗在这封信却称自己为「囚犯」(吕振中译本),他是从没有这样自称过的。[15] 「被囚」或坐监在这25节经文中,出现了6次之多(另外5次在9, 10, 13, 22及23节)。保罗似乎刻意不用「使徒」的身分,不想用权柄来促成这件和好的事。
保罗这位「和事佬」一心想帮助曾经是主人和奴隶关系的腓利门和阿尼西谋,希望他们能和好如初。在这里,保罗写的是一封给个人(personal)的信,而不是一封私人(private)信件,因为收信人除了腓利门之外,还有亚腓亚、亚基布,及在腓利门家中的教会。因此,这一封信将会在教会中传阅。学者相信腓利门是一位富户,他至少有一位奴隶、家中可容纳信徒聚会,并有「客房」(22节),可供远道来的信徒住宿。此外,我们发现保罗特别点名其中一位收信人,是与他「同当兵的亚基布」,这并不常见;而另一位是以巴弗提(腓2:25)。信中有服从和责任的主题,就是士兵顺从军官的命令,有学者认为这是保罗特意带出来的。[16]
书信起头的第三部分是问候语:「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3节) 这是保罗的标准问候。「恩惠」和「平安」结合了希腊文的恩典和希伯来文的平安(shalom)在内。耶稣基督的名字在这25节经文中,出现了9次之多,相信在保罗心中,耶稣是那位赐下平安(3节)、赐福「使人和睦的人」(太5:9),和赐与「基督的使者」和好职分 (林后5:19—20) 的主 (Lord)。
思想:(1)希伯来文的shalom,英文的 “peace” 翻成中文有三个词:平安、和好及和睦,试默想其意思;(2)腓利门要接纳曾背叛的阿尼西谋,要付出甚么代价?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3:12—15
12 我打发亚提马或是推基古到你那里去的时候,你要赶紧往尼哥波立去见我,因为我已经定意在那里过冬。
13 你要赶紧给律师西纳和亚波罗送行,叫他们没有缺乏。
14 并且我们的人要学习正经事业,预备所需用的,免得不结果子。
15 同我在一处的人都问你安。请代问那些因有信心爱我们的人安。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保罗书信的一贯风格是在书信结束时说明事奉人手的调派、交代他们的行程、重申书信的主旨,送上问安和最后的祝福。很多时候有不少人的名字会出现在保罗书信的结尾部分。在提多书的结束时,保罗同样作出了新的人手安排,由亚提马或是推基古代替提多在克里特的事奉,而提多将前往尼哥波立,与保罗会面。亚提马这个名字是第一次在新约出现,我们对他的了解不多;而另一位推基古,却是保罗的一位重要同工,保罗对他十分重视。至于尼哥波立这个地方,新约学者至少找到七个城市是同一名字,不容易确定提多去的是哪一个。
同样,律师西纳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出现在新约,而亚波罗的名字已多次见于保罗书信 (参林前1:12、3:4—6、4:6、16:12等)。有学者推断提多书是保罗托西纳和亚波罗递送的。他们顺路将书信交给提多之后,再继续上路。至于接待远人(hospitality),这是当时一种美德,也是监督的资格之一(1:8)。那些奉主名往来的传道者和宣教士,每到一个地方,需要信徒接待他们。保罗也特别嘱咐提多,要让西纳和亚波罗在一切所需用上没有缺乏,并且特别强调要「尽力帮助」他们(13节,新译本),可能提多需要多做一点,替他们筹募费用,以资助旅途上的开支。
保罗也用心良苦,他鼓励提多和教会去接待及尽力帮助西纳和亚波罗,因为保罗希望克里特的信徒「学习行善」(14节,和修版),若别人的需要得到帮助,他们也能结出善果。保罗刻意提出善工,是要回应本书信的主旨。每当基督徒照顾别人的需要时,他们就是结果子的基督徒了。
一如保罗的惯例,在结束书信时他都会向收信人及其教会问安,但这次保罗没有提到任何人的名字,却特别向那些「因有信心爱我们的人」问安。我们可以从保罗说「爱我们的人」,看出他十分看重团队精神和团体力量。保罗和克里特教会是一个团队,他们对保罗和他的同工所流露的爱,让双方服侍的心连结起来,他们对保罗的爱是基于信心的回应。这里保罗所说的「信心」(in the faith)是指甚么? 这里的「信心」可以是指(1)正确的信念、(2)对耶稣的信靠、或(3)基督教信仰。不管是哪一个意思,克里特信徒已经做到将信仰化为行动,因着对耶稣的信心,产生爱心的行动来!
愿保罗对提多及克里特教会的祝福,同样临到我们众人:「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15节)
思想:(1)默想如何操练款待(hospitality)的美德;(2)你对以下这句话有甚么想法:「甚么是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3)检视自己信心和爱心的关系:「因为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没有功效,惟独使人发出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五6,和修版)。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3:9—11
9 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以及纷争,并因律法而起的争竞,因为这都是虚妄无益的。
10 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就要弃绝他。
11 因为知道这等人已经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还是去做。
在原文中,3:9一开始本来有「但是」的一个转折性连接词,这在几个中文译本都没有翻译出来。显示出保罗的思路和对象前后有所转变,他从上文蒙称义和有永生盼望的信徒转移到仍然在过犯中的人身上。在今天要思想的经文中,保罗指出有些未被洁净的人,仍沉迷在纷争和争竞中,心思和良心还是污秽的。这已不是保罗第一次的提醒,但为何保罗要再次重复的警戒他们呢?可能是保罗对这些假教师仍抱有一丝的希望,期待他们能早日回转,所以保罗向他们发出最后的警告,并且指出,若他们拒绝忠告,将会面对严重的后果。
这里保罗给他们发出最后的呼吁,是警戒他们要逃避四种虚妄无益的事,就是无知的辩论、家谱的空谈、纷争,及律法的争论。当提多面对这些假教师时,发现他们在神学上有偏差,因此,保罗吩咐提多和信徒不单只不要跟他们进行「无益的和毫无价值的」(9节,新汉语)讨论,更加要避开他们。为何保罗如此的决绝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假教导已分化信徒,并制造分裂 (10节)。作为看守教会的提多,他听从保罗的吩咐,经过一两次的劝戒和挽回,若他们不再回转,就要弃绝他们!
这些保罗想挽回的人,在信仰的神学上偏离、在行为上也出现纷争,甚至分门结党。提多必须有所行动,一方面要保持教会在信仰上纯正和生活行为上合乎圣经的教导,同时要警戒和指出他们的错误,期待将他们挽回过来。保罗也曾给提摩太类似的指示:「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提后2:25—26)。倘若纷争结党的人毫不理会教会劝戒的话,就要拒绝与他们交往。为何保罗说得这么严重呢?这是由于第11节解释弃绝的原因:「因为你知道,这样的人已经离开正路,常常犯罪,给自己定罪了」(新汉语)。在这里清楚指出,他们坚持继续犯罪,而他们的行为已经定了自己的罪,这样,他们就是教外人,教会必须弃绝他们。
在提多书结尾时,保罗提出教会惩戒(church discipline)的议题,可能这也是他给提多要「办好那些还没有完成的事」的其中一件(1:5)。耶稣在马太福音18章对处理纪律问题,有这样的教导:如果犯错肢体一直不受劝和不愿回转,到最后「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太18:17)。而保罗在处理哥林多教会的乱伦问题时,他有类似的做法。他认为「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林前5:5)。保罗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保持教会圣洁和最终希望能挽回犯错的肢体!
思想:(1)为在罪中挣扎的人 (信主与否)祷告,祈求他们像浪子般回转;(2)求主使我不会消灭圣灵的感动,也不会使圣灵为我担忧;(3)为教会保持圣洁守望。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3:3—8
3 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侍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
4 但到了神我们救主的恩慈和祂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
5 祂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祂的怜悯,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
6 圣灵就是神藉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
7 好叫我们因祂的恩得称为义,可以凭着永生的盼望成为后嗣。
8 这话是可信的。我也愿你把这些事切切实实地讲明,使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做正经事业。这都是美事,并且与人有益。
接着3:1—2提醒信徒生活见证后,保罗作出神学性的论述。3:3—8反映保罗书信的一个特色,就是使用「从前…现今/但」的句法。多3:3—8与弗3:1—10很相似,都说「从前」未信主前的属灵和生命的光景,「如今」/「但」在基督里享有救恩和属灵的祝福。当保罗用「我们」时,不单是他个人认同的表达,更表示人类未认识神在基督里的作为时的景况。尚未蒙恩、还未得赎或被洁净的人,充满着一系列的恶习。保罗略举出9种(原文因有连接词,只有6种),就是「无知、悖逆、受迷惑,作各样私欲和宴乐的奴隶,在恶毒、嫉妒中度日,是可恨的,而且彼此相恨」(3节,和修版)。
4—7节的原文只有一句,扼要地将神的救赎作为,和如何临到信徒身上的恩典清楚说明。这简短信仰宣言像是圣诗或信条[13],阐述上帝的救赎和信徒的重生。当保罗在第8节说「这话是可信的」,表示这个信仰宣言在初期教会已传流着。保罗藉第4—7节,与基督徒重温救恩的内容和救赎恩典:救恩的基础(神的怜悯)、恩典的临到(重生、更新、称义)、方法(藉着圣灵) 和目标(永生的盼望)。[14] 这四节经文将信徒生活见证的神学基础阐释得十分清楚,现今在基督里的已拥有新生命,由从前的生活恶习(3节),至今已经重生、更新和称义。故此,蒙救赎和得洁净的基督徒有灵力去顺服、行善事、不说毁谤的话,并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这全是上帝赐下的恩典。
保罗再次(第四次)直接告诉提多要做的事:「愿你把这些事切切实实地讲明」(8节)。保罗希望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并积极去做的,就是生活的见证。基督徒应有好行为,这样做是一件美事,也能荣神益人。
思想:(1)反思信主前的恶习/旧我是否已钉在十字架;(2)救恩蕴含丰富的神学教导,从4至7节中选一、二项默想;(3)向神立志做正经事、做美事。
[13] Gordon Fee着,苏绮宁译:《教牧书信简释》 (美国:麦种,2016), 页283;
W. Hulitt Gloer and Perry L. Stepp, Reading Paul’s Letters to Individuals: A Literary and Theological Commentary on Paul’s Letters to Philemon, Titus, and Timothy (Macon, GA: Smyth & Helwys, 2008), 114.
[14] Gordon Fee着,苏绮宁译:《教牧书信简释》, 页285。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3:1—2
1 你要提醒众人,叫他们顺服作官的、掌权的,遵他的命,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2 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
保罗在第2章鼓励信徒建立美德和行善,并讲解基督徒生活的神学基础。进入第3章,保罗针对信徒的生活见证,1—8节对教外人的见证加以说明,9—11节则说明教会里的生活规范。3:1—8结构很像第2章,就是第一部分提出要有好见证(3:1—2),然后再说明生活见证的神学基础(3:3—8)。
当保罗指示提多要提醒信徒时,可能他们早已接受过教导,现在要重温相关的信息。信仰的生活原则,信徒的确需要定时复习。谈到对教外的生活见证,很自然就是首先对掌权者,然后是一般性对其他人。保罗给了信徒一个基督徒生活见证清单,当中将一些责任和美德连贯起来。
第1点是顺服在位的和掌权的。第2章说到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2:5)、仆人要顺服主人 (2:9),现在信徒顺服的对象是掌权者。保罗在罗马书(13:1—8)和提摩太前书(提前3:1—2) 已有类同的教导,指出当时政府对教会和基督徒尚算友善。故此,信徒应尽良好公民的义务。
第2点是遵命或听从掌权者。这种听从是否绝对地听从呢?信徒是否参与公民抗命呢?或许真的到了非常时期的时候,彼得的立场是:「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4:19—20)。若果有一天状况发展到启示录的地步(参启6:9—11、12:11及13—14章),信徒的顺服是「顺服至死」![12]
第3点是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已被洁净的信徒是准备好行善的(2:14),并且预备好行每一样善事,这也是履行了公民的义务。第4点是不要毁谤。毁谤就是说邪恶或诽谤的话,对任何人也包括敌对他们的人,都不应该说出诋毁的话。
接着的3点是显示人际间的关系:「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2节)。第5点是不要争竞或不可好斗,信徒在言语或行为上不应与人有争议。这并不是说对任何事都不表达意见,这里是指在态度和心态上不应与人争吵。第6点是总要和平、谦逊或温厚。这是待人应持公平、耐性和为他人着想的态度。最后一点是向众人大显温柔、谦和。虽然第6和第7点似是一样,但这里与上一点不同的地方是,倘若对方不客气或有敌意,信徒仍要谦和。最后这3点是基督徒该有的美德,不管对方有信仰与否,我们都要以恩慈、温柔和有礼貌对待对方,也包括当时的假教师。
思想:(1)面对当下的政制混乱,求主赐给智慧如何去实践对掌权者顺服和遵命的要求?(2)默想今天面对的人际关系中,如何向人显出温柔?((3)我预备好行善吗?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2:15
15 这些事你要讲明,劝戒人,用各等权柄责备人,不可叫人轻看你。
提多书第2章的结尾,保罗再次叮嘱提多要办的事。其实,保罗已先后三次直接指示过提多 (1:5;2:7—8、15)。到底保罗说「这些事」(15节),是甚么事呢?这应该是指2:1—14的事情,就是信徒的美德和神的救赎恩典。保罗已给信徒清楚讲解「善事」的圣经观和神学基础,就是神的救赎恩典的显现,透过耶稣基督在十架上钉身救赎的行动表明出来。现在,保罗嘱咐提多要忠心的将这命令传递出去。这节的三个动词成为提多办理「这些事」的方向:「讲明」(即教导)、「劝戒」(或作鼓励),及「责备」(或作指正)。
保罗指示提多的这三种职事,也算是现今教牧的牧养范畴。保罗写信给帖撒罗尼迦教会时,嘱咐信徒善待在主里治理和劝戒他们的人,因为他们需要有智慧地面对各肢体的不同情况:「劝弟兄们,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帖前5:14))。现在提多在教会藉教导、鼓励和责备,来完成「这些事」。
保罗在上文已向提多清楚说过这三种职事:讲明/教导 (2:1)、劝戒/鼓励 (2:6),及责备/指正 (1:13)。现在提多要执行这些任务,首先他要教导信徒,并且讲明在基督里信徒要追求属灵生命的成长。再者,提多需要鼓励信徒按真理成为「行公义、好怜悯」的时代信徒。而更重要的,是提多要勇敢地责备那些偏离正道或拒绝真理的肢体,使他们能回转归向神。这样,教会才能迈向健康和增长。提多的教导、鼓励和责备是带着权柄的,这并不是他自己的权柄,乃是上帝差遣保罗到教会,而现在提多是代表使徒保罗将神的心意教导信徒,建立健康的教会。此外,这「权柄」是因着拥有天上地下所有权柄的复活主耶稣基督,祂差遣门徒到各处,使万民成为门徒。使徒保罗藉着主的权柄完成祂的使命,同样地,提多持着权柄来完成祂的使命。
在这章结束时,保罗对提多说:「不可叫人轻看你」(15节)。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保罗也曾同样的劝勉年轻的提摩太(提前四12)。虽然提多在克里特和提摩太在以弗所的情况不一样,他们也面对不同的挑战,但他们同样需要被激励。保罗除了个人激励提多和提摩太之外,也鼓励教会及信徒要尊重他们。保罗告诉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若是提摩太来到…不可藐视他」(林前16:10—11)。耶稣说:「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太10:40)。
思想:(1)当牧长教导/鼓励/责备时,我是否有受教之心?(2)在一个反权威的世代中,我如何对待权威人士?(3)在事奉中,求主赐下坚定的心,不轻看自己。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2:11—14
11 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
12 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
13 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
14 祂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
提多书第2章有两大段落,1—10节是有关信徒生命的美德,而11—15节是救恩的功效。第一段是生活,第二段却讲神学!究竟基督徒生命与神的救赎有何关系呢?当我们细心查看,发现第11节用了一个连接词「因为」,这阐明信徒要追求、建立和操练生命的美德,是因为上帝的救赎恩典!保罗在11—14节讲解和说明基督徒生活的神学基础。信徒要有好德行,是因为耶稣的救赎,祂的代赎带来盼望的福气和推动我们建立德行。今天我们蒙恩得救,应该在每天生活中积极追求和操练生命的各样德行。
2:11—14在希腊文是一个句子,谈及救恩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事实。从结构上,耶稣显现两次(11、13节),而在这两节中,则说明信徒活在现今的世代,是等待祂第二次的显现(12节)。保罗的重点是要告诉神的子民,救恩对他们现在的行为有何等的意义 (12、14上)。
保罗在2:10提及「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马上在11—14节反思福音在信徒生命的功效。我们看见在第11节包含四个重要主题,就是神、救赎、恩典和显现。保罗清楚的说:「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和修版)。再一次提醒我们这个福音──大好信息(good news)是有关神和救主耶稣、祂的显现(即第一次降世)、祂道成肉身并临到人类历史中,就是将上帝的救恩带给世上的众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
耶稣在世的事工,藉着祂的言行教训信徒。「教训」指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就是希伯来书所说天父「管教」祂的儿女一样(来12:6、7、10)。耶稣对信徒的教训包含两方面。反面来说,信徒要「弃绝不敬虔的生活和属世的私欲」(新汉语),因为这两种事与上帝的属性相违。从正面来说,在这邪恶的世代,基督徒必须活出三种生命的特质,就是自守、公义、敬虔。其实,这三样美德,在上文也曾提及过。
基督徒在世是活在一种称为「已然/未然」(already, not yet)的末世张力中。保罗一方面激励信徒敬虔度日;另一方面,信徒在积极等候救主第二次荣耀的再临,救赎完全的实现。保罗称这种期待为「有福的盼望」(新译本),就是带来祝福的盼望。
说到救主的显现时,保罗继续指出代赎有两个目的或原因:第一、祂要救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第二、祂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那么,这羣蒙拣选、得救赎和被洁净的基督徒应拥有一种特质,就是热心为善。而信徒为善是对神救赎恩典的一种回应,让我们一起学习去回应神的救赎。
思想:(1)感谢神的救赎恩典(2)原来等候主再来是一种「有福的盼望」,我如何调整心态面对人生的遭遇呢?(3)既然「热心为善」是信徒的一种生命特质,我如何坚持「行善,不可丧志」(加六9)呢?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2:9—10
9 劝仆人要顺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讨他的喜欢,不可顶撞他,
10 不可私拿东西,要显为忠诚,以至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
2:2—10是保罗对教会信徒美德的培育,并以劝勉仆人作这段的结束(9—10节)。这里所说的仆人,就是奴隶。新约有三卷书信(弗6:5—8;西3:22—25;腓利门书)直接关于仆人的教导,并且是在家庭生活规范段落中出现的。故此,仆人/奴隶是当时基督徒家庭和团体中的一分子。有学者认为,当时希罗文化中,奴隶可能达人口的一半。[10] 在使徒行传曾提及吕底亚信主后,「她和她一家都受了洗」(徒16:15),这极可能也包括奴隶在内。在信仰羣体中,基督徒奴隶和基督徒妻子一样,承认和尊重家庭里的权力架构。
保罗在这两节经文中,给予作仆人的五项守则。第一项是「顺服」。在希腊文语态中,除了有主动和被动式,还有第三类,称为 “middle voice”,关身语态[11],就是说仆人「使自己顺服」!换言之,作奴隶的是甘心地,主动地使自己顺服主人,并不是无奈或被动的。作为基督徒的仆人,他们成为上帝的儿女后,在神的眼中是与主人有同等地位,如加3:28所说:「自主的、为奴的…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但是他们并不因有了属灵的位分,而改变在社会的身分和主人家中的地位。
第二项是「凡事讨他的喜欢」,就是让主人满意。这种态度不是做作、流于表面工夫,乃是用心作主人吩咐的事情,办得完备。虽然事情有轻重之分,但对仆人来说,大小事情都用心处理,使主人满意。接下来两项是负面的要求。第三项是「不可顶撞他」,这并不是说唯命是从。仆人除了不应与主人说敌对的话之外,在言语流露不尊重、或在态度上蔑视主人的权柄,都是不应该的。第四项是「不可私拿东西」,就是不可偷东西或擅取财物(新汉语)。这可能是仆人最常面对的试探,就是受主人所托管理钱财时不诚实,如私下拿取部分、挪用金钱等等。相反地,面对以上两项的逆向命令,第五项是要忠诚。忠诚的字义是信,因此,仆人要以信实回应主人对他们的信任。仆人向主人「显为忠诚」,表示他是诚实、可靠和忠心的。
当仆人持守以上五项的态度和行为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见证,在主人家和社会上,宣认救主改变生命的能力,上帝真理的道活在信仰的羣体中。这不单是奴隶,就是年老的、年轻的及提多本人,他们生命的美德都要被建立起来,就证明上帝真理的道彰显,最终尊荣都给予赐下生命之道的神!
思想:(1)我对「顺服」有甚么新的领受?(2)我是否需要检讨和更新对权威人士(父母、上司、老师、教牧长执)的态度呢?(3)求主帮助我在所作的事(学业、工作、事奉)上显为忠诚。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2:7—8
7 你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在教训上要正直端庄,
8 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觉羞愧。
保罗在2:2—6节向四类教会信徒劝告后,就将注意力放在提多身上。2:7—8节像是没有要求提多追求甚么美德,却给予他两方面的忠告,就是要作榜样和小心自己的教导。
保罗勉励提多:「你自己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7节)。提多要作信徒的榜样,就如保罗吩咐提摩太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提前4:12)五方面作信徒的榜样。提多要在甚么事情上作榜样呢?是在善行上。可是,保罗却没有列出甚么善行的榜样。但其实这里已是保罗在提多书第4次讲述「善」这主题了(1:8、16;2:3)。「善行」在圣经中有丰富的教导。保罗曾这样说:「我们…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弗2:10);上帝将各样的恩惠加给信徒,以至我们「能多行各样善事。」(林后9:8)。提多的善行,在教会内外都有见证,成为信徒的榜样。因为好树会结好果子,同样「善人(being)从他所存的善发出善来(doing)」(太12:35,和修版)。
第二点保罗嘱咐提多是有关他的职分,就是要小心自己的教导。教导在新约圣经有丰富内涵。耶稣是一位夫子,祂到各会堂教导百姓;祂的大使命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将凡吩咐我们的,「都要教导信徒遵守」 (太28:20)。在主赐下的恩典中,教导是其中一个恩赐(罗12:7);在监督的资格上,善于教导是其中一种要求(提前3:2);教导更是教牧的三个职责之一(提前4:13:「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
保罗嘱咐提多的是教导者的德行和内容。保罗给了提多三个要求:就是正直端庄、言语纯全和无可指责。当中,无可指责(1:5、7)是监督必须拥有的。教导者的生命和态度应该流露出正直和端庄;正直表达出个人的诚信(integrity),而端庄是释出真诚。这是真理教师的生命素质。教导者言语纯全,就是准确和属实。教师不讲求花巧、华而不实、或内容似是而非,因这样只会将真理的道大打折扣。
当教师的应忠心教导信徒明白真理,他们就能明辨对错。倘若提多教训的动机、言行、内容都纯正,反对的人(即假教师)就无法欺哄信徒了,也不能发挥其影响力。不知保罗是否期盼这些假教师自觉羞愧?当他们羞愧到一个地步,或许有机会悔改!
思想:(1)默想「善人从他所存的善发出善来」(太12:35,和修版)这句话;(2)我是否达到教导者的三个要求(正直端庄、言语纯全和无可指责)?(3)为教会真理的教师小心自己的教导作守望,因为他们「要接受更严厉的审判」(雅3:1,和修版)。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2:4—6
4 好指教少年妇人爱丈夫,爱儿女,
5 谨守,贞洁,料理家务,待人有恩,顺服自己的丈夫,免得神的道理被毁谤。
6又劝少年人要谨守。
提多书2:1—10是保罗对不同年龄层信徒的训勉。昨天是对长辈的劝勉,今天是对年轻人的劝告。同样,保罗分别向男女作出叮嘱的话。第4—5节是对年轻妇女的训诫,第6节则对年轻男性的提点。
在这里,保罗「指教」年轻妇女需要在六种素质上培育自己。作为基督徒妻子在当时希罗文化下,应该有怎样的生命楷模呢?第一是爱丈夫和爱儿女,这是唯一出现在新约圣经的教导。这里的爱重点是尊重和忠心,不一定是罗曼蒂克般的感受,却是被视为对家庭的基本责任。第二是谨守,即自律,在2:2中,也曾给老年人相关的教导。对妇女而言,这是证明妻子端庄的一种美德。第三是贞节。保罗在他其他书信中(罗1:24—27;林前5:1;帖前4:5)指出外邦人在社会上对性的放任,因此,年轻妇女要在思想、言语和行为上不犯这道德的错误,却要成为贞洁的贤德妇人。第四是持家,就是管理或料理家务。这是在六种美德中最具体的,也是作为一位好妻子相关的美德。第五是良善或善良,就是待人有恩、对别人施恩慈,是一位好女人的表征。
第六种素质是顺服丈夫。这是新约圣经中清楚的教导,就是在夫妇关系中,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弗5:21—23;彼前3:1)。这是神对婚姻的设计,在夫妇关系中,丈夫爱妻子,而妻子顺服丈夫。顺服的美德,不单出现在婚姻中,同样在家庭生活里,就是儿女要听从父母(弗6:1—3;西3:20—21),也在主仆关系中学习和实践(多2:9)。故此,顺服是维护家庭关系的一种美德,家庭成员「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弗五21)。
保罗给少年人的教导没有列出一系列的德行,在2:6节只有劝勉少年人一件事,就是「要谨守」。「谨守」在不同译本翻译出较广泛的观念,就如克己、自律、审慎自制等。「谨守」在2:1—10这段经文中,已是第4次出现了,说明这劝勉是与每一组的年龄层都有关。老年人要节制 (2节)、老年妇人要恭敬 (3节)、年轻妇女要谨守(5节)。这里的「节制」、「恭敬」和「谨守」,是类同的德行。
虽然和合本没有将「凡事」放在第6节中,但是新汉语和新译本将「凡事」翻译出来。保罗叮嘱年轻人在一切事上,或在各方面都要审慎自制。面对世上的各种错谬,信徒在作决定时,必须保守头脑清楚,行事要明智。基督徒须察验该作甚么、不应做甚么,以及如何作等等。可见「谨守」是一位成熟的属灵人所具备的美德。
思想:(1)在女权主义下,基督徒姊妹如何以圣经的教导回应呢?(2)向神立志成为一位顾家的配偶;(3)在动乱的社会中,求神给予明辨和谨守的心,所作的决定荣神益人。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2: 2—3
2 劝老年人要有节制、端庄、自守,在信心、爱心、忍耐上都要纯全无疵。
3 又劝老年妇人,举止行动要恭敬,不说谗言,不给酒作奴仆,用善道教训人,
保罗在提多书2:2—10向长者、年轻人、提多和作仆人的提出生活上的教导。当中包含要建立的美德和要除去的恶习。今天我们思想的第2、3节,是首先向年老人作出的提醒。按当时年龄的划分,50岁以上算是老年人,而当代一名学者Philo却认为老年是60岁以上算起,因为长老就是从这些人中挑选出来的。
2:2是向年长男性信徒说的话。保罗鼓励长者要在六种美德上追求和操练自己,以至纯全无瑕疵。这六种美德分别是节制、端庄、自守、信心、爱心、忍耐。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两组来思想。第一组的美德是节制、端庄和自守,重点放在自我管理层面。「节制」,与「自守」的意思相近。长辈其中要「节制」的地方可能是「不嗜酒」(新译本),因酗酒是希罗社会中普遍的老人问题。「端庄」,就是庄重,受人尊重。「自守」;或自律,这种美德的要求几乎出现在每个年龄层。保罗在教牧书信共用了26次之多,在提多书就出现了12次。这里说明,一位有自守美德的老年人,凡事都有分寸。
老年人的第二组美德是基督徒所熟悉的信心、爱心、忍耐。这三种美德,保罗同样劝勉提摩太要热切追求(提前6:11)。信徒常以「信、望、爱」作为生活和道德抉择时的指引。为何这里保罗不也写上盼望呢?其实,忍耐是一种坚持和坚韧,已蕴含期待将来的意思。这一组的美德,成为基督徒的基本德行典范:对神的信心、对众人的爱心,直到末了的忍耐。[9]
2:3是给年长妇女的道德劝勉,有两个提醒及两个禁令。首先,她们的言行举止要显出圣洁的模样。学者指出「圣洁」这个词,本来是形容祭司的言行,故此,在此应用时,是指年长妇女有敬畏的行为表现,可能是与圣殿的事奉有关。另外,她们并且用善道来教训人。教导的对象可能是4、5节的年轻妇女。她们的教导不一定是在正式场合,也可以透过言教和身教将善道展现出来。
此外,保罗又给年长妇女两个禁令:第一、「不说谗言」,即不要说长道短,要谨慎舌头;第二、「不给酒作奴仆」,这并不是说滴酒不沾,乃是说不要被酒精控制。信徒不应成为酒精的奴隶,乃要被圣灵充满和管理 (弗5:18)。我们发现保罗给长辈的叮嘱,乃是要她们在生命中树立榜样,被晚辈所尊重。
思想:(1)生活上有哪些美德是我要建立的呢?(2)求神帮助我在舌头上不犯错;(3)求主加添我自律的能力;(4)我是否让长辈感受到被尊重?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2:1
1 但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
未来几天,我们会思考多2:1-10,首先让我们对这段落作一个初步的了解。保罗在此给信徒羣体提出一些生活指引,这段可分为三部分:(1)第1节是特别写给提多本人,并指出他个人应有的态度与品行;(2)第2-8节具体指出信徒该有的生活规范,并按年纪和性别区分说明;(3)第9-10节则是写给作仆人的话。
有学者称2:2—8是有关家庭法规的信息。其实,新旧约对家庭的生活和规范有不少教导。在旧约,申6:4-9说明信仰要生活化;而新约则有三段经文讲解家庭中应有的生活(西3:18—4:1;弗5:21—6:9;彼前2:18—3:7)。以上经文的重点都放在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而多2:1-10主要的焦点则放在信徒整体的品格和操守上。当保罗讲到各个性别、年纪的基督徒生活时,强调的是他们的品行,而不是信徒彼此之间的关系。故此,2:2-8节的重点在说明信徒的生活品格是向世人所作的见证!
保罗如此强调行为和品德,是回应前文所说的话,与「不服约束的人」(1:10—16)形成对比!假教师不愿意受规范;而持守真道的信徒,则实践真理于生活中。故此,保罗将整段内容的重点放在可见的行为上。若信徒要遵行圣经的教训,当然领袖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身作则,将所信的道活现于生活中。
在新段落的起头,保罗直接吩咐提多说:「至于你,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健全的教导」(2:1,和修版)。其他译本将和合本的「道理」翻为「教导」(和修版/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或「教义」(新汉语/新译本)。有学者尝试区分教义和教导之差别,「教义」(doctrine)的重点放在认知层面,是信仰的坚持;而「教导」(teaching)的焦点则放在行为,是生活的行为表现。
提多作为保罗的代表,要办完保罗尚未完成的任务,他要宣讲健全的教导,一方面坚固信徒,另一方面要堵住假教师的余毒。虽然上一段区分教义和教导两者,但信徒不应掉进二分法的陷阱中。如正统的信仰(orthodoxy)和正确行为(orthopraxis)是不能分割的。健全的真理模造合乎信仰的行为,正如有学者所说:「好的神学塑造和解释好品格」(Good theology shapes and explains good character)。[8]
信仰教导包含了伦理的要求。提多讲纯正道理的信息和要求,既坚固信仰,又强化品行,以至信徒的生活行为成为见证救主的依据。
思想:(1)反思自己在知与行上是否合一;(2)求圣灵激励我,在信仰上进深,参加主日学/成长班/装备课程;(3)你是否愿意进一步努力成为可教导别人的人?
[8] Robert W. Wall, 1 and 2 Timothy and Titus(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2012), 347.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1:5—16(三)
5 我从前留你在克里特,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设立长老。
6 若有无可指责的人,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儿女也是信主的,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束的,就可以设立。
7 监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
8 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
9 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
10 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
11 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
12 有克里特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克里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
13 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
14 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
15 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甚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
16 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祂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
过去4天,我们已思想过选立长老的资格(5—9)和假教师的错误(10—16)。今天我们将多1:5-16这段落作整体的分析,以比较两类领袖──长老和假教师。保罗在此尝试带出三个重要和对比的信息。
第一、美德与恶习。保罗一方面肯定美德的重要和值得拥有,另一方面,他责备在社会上的恶习。这些美德或恶习不单是领袖们需要留意的地方,同样应该是信徒努力建立或逃避的。换言之,美德或敬虔是可以建立和操练的,就好像彼得劝勉信徒:「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又要加上知识;又要加上节制;又要加上忍耐;又要加上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后1:5—7)
第二、好与坏的领袖。好领袖能带领教会迈向健康增长、使信徒灵命成长、生命表里一致。可是,坏领袖却导致结党纷争、彼此间只有空谈、他们的生命只有公义的外表,内里却是「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太23:27)。在这羣体中,人们没有恩典、爱或圣洁。领袖的好或坏直接影响羣体、教会或国家的兴衰。以旧约南北国为例,北国以色列的众王,不行耶和华所吩咐的,终被亚述国所灭。南国犹大国,却因当中有好几位君王都是依靠神的,故此带来国家复兴,因而国运比北国延长百多年。
第三、领袖的资格与假教师的模样。保罗清晰地描绘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模式[7],以下我们尝试归纳这段落的要点,对比忠心的领袖和假教师的生命:
忠心的领袖 |
假教师 |
忠心的管家 |
败坏神的家 |
无可指责 |
良知、心思和行为都污秽 |
不贪无义之财 |
贪不义之财 |
不暴躁、不打人 |
是恶兽 |
接受纯正的教训 |
欺哄人、败坏人的教训 |
5至16节这段落让我们清楚看到领袖的生命和具有美德之重要性。领袖的德行直接影响他的行事为人;他怎样处理钱财、面对不同性情的人、以及如何管理神的家等等,都能反映出领袖的生命。正如我们常听说神看重事奉者的生命过于他的工作。若上帝不悦纳我们的生命,我们所作的都是徒然。
愿信徒努力学习「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3:9—10)
思想:(1)求圣灵鉴察我的内心,知道我的心思意念;(2)求神赐与属灵同伴,一同建立美德;(3)求主使我成为一位忠心的服侍者!
[7]W. Hulitt Gloer and Perry L. Stepp, Reading Paul’s Letters to Individuals: A Literary and Theological Commentary on Paul’s Letters to Philemon, Titus, and Timothy (Macon, GA: Smyth & Helwys, 2008), 90.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1:10—16 (二)
10 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
11 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
12 有克里特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克里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
13 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
14 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
15 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甚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
16 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祂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
信徒需要在真道上坚固,就要注意不要听从两类不纯正的教训:「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14节)。今天我们思想保罗继续提醒信徒对诫命应有的正确观念。对犹太人来说,诫命是与某方面的禁戒有关,或许是禁戒食物(提前4:3)。保罗藉第15至16节一方面指出那些假教师的错误,另一方面说明纠正偏差的观点。
第15节有两组的对比:「洁净的人」及「污秽和不信的人」(新汉语/新译本);洁净及不洁净/污秽。当说到洁净与不洁净时,犹太人会马上联想到礼仪方面,甚么是洁净、甚么是不洁净,以及如何得到洁净等。可是,保罗要强调的是道德层面,就是在道德上洁净的人或道德上污秽和不信的人。「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表明道德上洁净的人不会因食物本身而导致污秽。耶稣曾教导过吃进肚子的食物不能污秽人(可7:18—19)。因此,「凡物」包括在礼仪上不洁净(如哈该书2:10—14),都不使洁净人变成污秽,因为信徒藉着信在基督里都被「洁净」了。
保罗进一步指出那些假教师不只是污秽和不信的人,「连他们的心思和良心都污秽了」(15节,新汉语/新译本)。保罗要信徒明白,问题不是出于外在如食物会被沾染污秽,乃是指人内心的污秽,这会导致人在心思和良心(「良知」,吕振中译本)都污秽。假教师虽然鼓吹遵守这些诫命,但在信仰上认识真道的信徒,却确知只有信靠耶稣基督,才有真正的洁净。
这些假教师在观念上有错误(15节),在行为上同样与所宣称的信仰相违(16节)。难道他们不是严守诫命吗?为何保罗却说他们的行事与神相违背呢?问题就是在他们的本质:欺哄人、说谎话…。保罗更指出他们「在各样善事上都经不起考验」(16节下,新汉语)。假教师好像顺从了人的诫命(即传统),但却是悖逆神和遭憎恶。信徒的生命与生活是不能分割的;在信仰与行为上更需要有一致的表现。
思想:我在上帝的眼中,是否洁净呢?在基督里的信徒,已经成圣,那我的生活行为是否同样洁净呢?求神让我在道德上成为一个洁净的人。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1:10—16 (一)
10 因为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话欺哄人,那奉割礼的更是这样。
11 这些人的口总要堵住。他们因贪不义之财,将不该教导的教导人,败坏人的全家。
12 有克里特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克里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
13 这个见证是真的。所以,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
14 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和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
15 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甚么都不洁净,连心地和天良也都污秽了。
16 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他相背;本是可憎恶的,是悖逆的,在各样善事上是可废弃的。
上文保罗提到有关选立领袖该考虑的生命素质,接着他继续提醒提多要防备那些抵挡福音的人,并他们的错谬教训。1:10—16有两个重点,就是敌对者的性格、行为,及他们的教导内容。这一羣人的生活不受约束(10节)、他们的教导却使人败坏(11节)、在信仰上不守诫命(14节),及在生命中没有善行 (16节)。
首先,保罗在第10节揭露他们的为人特征:「不受约束」(rebellious people)、「说空话」(idle talkers)、和「欺骗人」(deceivers)。这三组的描述,清晰地指出他们的生活放荡,也不顺服使徒的权柄;口中胡言乱语,内容不单空洞,也带来破坏;他们的教导不是出于真理或信心,乃是欺哄。在这里,保罗以强烈用词「堵住」那些人的口,因为已有些基督徒的家庭败坏了(11节)。谁是那些抵挡福音之人的受害者呢?可能是教会里不儆醒或对真理一知半解的信徒;又或许因教会里真理的教师不足够或教育事工不够全备,以致信徒装备不足,成为受害者!
保罗进一步批判那些抵挡福音者的错误,就在12节引用当时一句说话:「克里特人常说谎话,是恶兽,贪吃懒做」(和修版)。学者认为那是主前600年一位皮门尼德 (Epimenides)所说的话。[6] 这个当时的「俗谚」具体形容克里特人常说谎话、做的是野蛮且危险的行为、又是一个懒惰贪吃的人,保罗见证这些描述是真实的。换言之,克里特人的恶习,能够在那些抵挡福音的人身上找到。可悲的是,社会的坏风气却由这些假教师带进了教会,有些家庭因而全被破坏了(11节)!
故此,保罗嘱咐提多要「严严地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13节)。提多和当时监督的职责要回应假教师,藉责备(劝化)来纠正他们的错误,以至他们在信仰的真理上得以坚固。有学者问:第14节的「他们」是指谁呢?从上下文来看,这明显是指假教师,但除了是假教师之外,会否也包括克里特的信徒呢?信徒们需要在真道上坚固,要注意不要听从两类不纯正的教训:就是不听「犹太人荒渺的言语」(「荒唐传说」,吕振中译本),和不听「离弃真道之人的诫命」。
思想:(1)求神赐下辨别真理的灵在心中;(2)为教会的主日学老师及真理教导者,忠心传讲圣经真理的道;(3)求圣灵拦阻社会的歪风入侵教会。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1:5—9 (二)
5 我从前留你在克里特,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设立长老。
6 若有无可指责的人,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儿女也是信主的,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束的,就可以设立。
7 监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
8 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
9 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
今天我们继续思想设立长老的要求。第5-6节是对长老家庭生活的要求,7至9节是监督应有的生命特质。第7节指出监督是神的管家(不是教会的管家),重点并不在行政管理的层面,乃在责任和功能的层面。保罗共列出十一个要求,五个「不」和六种美德。
监督的生命必须无可指责。保罗首先列出五种要远离的罪行作为代表,指出监督在生活上应谨守和有所节制。
(1) 不任性(「不自负」,和修版):不要固执;不要不管后果地坚持己见。
(2) 不暴躁:指容易生气、动辄大发雷霆。
(3) 不因酒滋事(「不酗酒」,和修版/新汉语):在希罗社会中,醉酒是一种恶习;这里并没有完全禁止喝酒,却警告若过量会导致醉酒。
(4) 不打人(「不暴躁」,和修版):不要欺负他人;不要动武、或对人作出身体的虐待。
(5) 不贪无义之财(「不贪婪无耻」,新译本):不要成为一位无耻的贪婪之人、不获取不义之财[3]。
跟着,监督须流露出六种代表性的德行:
(1)乐意接待远人:是一种主要美德(太10:11;提前3:2;彼前4:9)。
(2)好善:即爱好善事,这是提多书的主题。指喜爱寻求美德,并且其本质是良善之人。
(3)庄重:意思是处事机智,临危不乱。在第二章多处描述基督徒庄重的生活举止(2:2、4、5、6)。
(4)公平:公允和不偏袒,以合乎道德地对待他人。
(5)圣洁:这是神的子民的义务(申33:8;王下22:26)。圣洁是能产生外在结果的内在纯洁情况[4]。
(6)自持(或「节制」):节制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5:23)的最后一个特质,指不被欲望所掌控。
第9节与提前3章监督的要求不同之处,就是提多书以监督的一个职责作总结;作监督的,必须「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是绝对忠于福音的信息。这样他就能履行双重任务:一方面劝化和鼓励忠心信主的人,另外也能驳倒抵挡福音的人。[5]
思想:在你的属灵生命中,有哪些要逃避的恶行;有哪些要一心追求的美德呢?你是否愿意求神坚固你持守真理的心,并渴望神给你教导真理的恩赐?
[3] W. Hulitt Gloer and Perry L. Stepp, Reading Paul’s Letters to Individuals: A Literary and Theological Commentary on Paul’s Letters to Philemon, Titus, and Timothy (Macon, GA: Smyth & Helwys, 2008), 82.
[4] Philip H. Towner著,《提摩太与提多书信注释,下》(美国:麦种2008),页1006。
[5] Gordon Fee著,苏绮宁译:《教牧书信简释》 (美国:麦种,2016),页, 246.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1:5—9 (一)
5 我从前留你在克里特,是要你将那没有办完的事都办整齐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设立长老。
6 若有无可指责的人,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儿女也是信主的,没有人告他们是放荡不服约束的,就可以设立。
7 监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须无可指责──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贪无义之财;
8 乐意接待远人,好善、庄重、公平、圣洁、自持;
9 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就能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又能把争辩的人驳倒了。
保罗书信一向的写作格式,是在开始时就为收信人感恩和代祷,但这里保罗在第4节问候提多之后,就马上指示提多要处理该做的及「没有办完的事」。这「没有办完的事」指两件事:设立长老 (1:5—9);和面对抵挡者(1:10—16)。
从第5节我们明白保罗将提多留在克里特的原因,也就是保罗写这信的目的。有些克里特人可能曾经在五旬节来到耶路撒冷(徒2:11),保罗也可能曾经到过克里特,并建立教会,但基于一些因素使他还未选立长老就离开了。现在提多被指派留在克里特,他要完成双重任务:就是要继续教会在建立初期已经开始的工作,并且要纠正某些在教会已经出现的问题。
保罗任命提多在教会设立长老,选立长老是保罗宣教的重要策略。在使徒行传曾有这样的记载:「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徒14:23)。从这节经文可见选立教会领袖的重要性。那么,教会应如何拣选领袖呢?我们很快就想到领袖该有的恩赐、能力、才华等等。可是,经文指出保罗却看重领袖生命的素质。有关如何选立长老,这段经文与提前3:2—5甚为相似。圣经列出当长老的十五项资格,先从家里说起,接着是五类要远避的恶行,及六种要追求的美德。
学者们对第5节的「长老」和第7节的「监督」视为同一种身分。从使徒行传20:17、28我们看到「保罗从米利都打发人往以弗所去,请教会的长老来…圣灵立你们作全羣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羣谨慎,牧养神的教会」。换言之,长老和监督是互用的职分。
信中指出作长老和监督的条件之一,是要「无可指责」(共两次,6、7节)。这是一般性的美德,就是别人找不到控告他们的把柄或错误。他们要在内里(家中)和公开场合(教会及社会) 都要有好名声。在这里,保罗指出长老的家庭生活要有美好的见证,在婚姻中有忠诚;并要建立基督化的家庭,在家中活出信仰的真谛,以至儿女从小就学效父母真诚的信。
思想:为教会的领导人代祷(教牧、长执),好使他们活出长老/监督的生命素质。另外,不论我今天在教会有何位分,求神在我的生命中加能赐力,让我有一个表里一致的生命,迈向「无可指责」的地步!
作者:麦耀光牧师
提多书1:1—4
1 神的仆人、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凭着神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
2 盼望那无谎言的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
3 到了日期,藉着传扬的工夫,把祂的道显明了;这传扬的责任是按着神我们救主的命令交托了我。
4 现在写信给提多,就是照着我们共信之道作我真儿子的:愿恩惠、平安从父神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提多书是使徒保罗写给他属灵儿子提多的个人书信。除了提多书之外,提摩太前后书和腓利门书也是保罗写给个人的书信。而提多书、提摩太前书及提摩太后书,更是保罗以他个人名义写给收信人的,这3封书信自十八世纪开始就被称为教牧书信。[1] 虽然提多书和提摩太前书部分内容相似,甚至提多书被称为小小提摩太前书,但其教会处境和要处理的问题都不一样。提多和提摩太同被称为保罗属灵的儿子,他们都是奉保罗之命牧养当地分别位于克里特(或作革哩底)和以弗所的教会。
按当时的书信格式,通常在书信起始都包括了介绍写信人、收信人及问候语。多1:1-3是写信人的自我介绍。这3节经文是一完整句子,重点要强调作使徒的目的,就是要带领神的子民得着信心和真理,因而得着生命;而这生命是神在万古以先所应许的,到了现在,才透过保罗传道的工夫显明出来。
从第1节显示,作者保罗有两种身分,一是神的仆人,其字面意思是奴隶;二是耶稣基督的使徒,即运用其使徒的权柄来参与事奉。在提多书中,「真理」和「敬虔」常一起出现,这在教牧书信是一个重要的观念和主题。在教牧书信中,常常指出假教师拒绝真理(多1:14;提后2:25、3:7)及敌挡真道(提后6:20)。保罗却清楚说明神的教会是「真理」的柱石(提前3:15「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他并且教导信徒「敬虔」的真义(提前3:16;6:3—6;提后3:5)。保罗要强调的,是不要把真理或真知识停留在认知上。他将敬虔与真理连接起来:「敬虔真理的知识」(新汉语「认识关乎敬虔的真理」;新译本「认识那合乎敬虔的真理」)。其实,神选民对真理的知识,是应该要与真敬虔相符的!真敬虔的生命,乃建基于对真理的真知上。
第4节是收信人和问候语。保罗以「共信之道」的「真儿子」来称呼收信人提多,表明保罗与提多之间的亲密关系。提多是外邦人(加2:3「提多虽是希腊人」),他曾代表保罗在哥林多教会服侍 (林后2:3—4、13;林后7:6—7;林后8:16—24)。当保罗说「我们共信之道」,是肯定提多的资格,即保罗这个犹太人和提多这个外邦人有共同的信仰。而第三部分是问候语,这问候用了两个常使用的词汇,就是希腊的问候「恩惠」(charis),和希伯来文的问候「平安」(shalom)。恩惠藉基督从神而来,目的是带来平安。「恩惠」和「平安」这个组合源于犹太文化,由于救恩出于父神,却透过救主基督耶稣临到我们![2] 这是何等的蒙福!
思想:在这四节经文中,「救主」出现了两次。让我们思想一下,救恩从神而来的真理,对你有何意义和反省?若「真理」和「敬虔」像是铜币的两面,在你的信仰和生活中,如何产生一致性呢?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将信仰实践于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