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道自建释经灵修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
创世记2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
创世记2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6:1—5
那地有了饥荒,不是亚伯拉罕的时候曾有过的那次饥荒,以撒就到基拉耳,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那里去。耶和华向以撒显现,说:「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你要寄居在这地,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因为我要将这一切的地都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我必坚定我向你父亲亚伯拉罕所起的誓。我要使你的后裔增多,好像天上的星,又将这一切的地赐给你的后裔,并且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吩咐、诫令、律例和教导。」
以撒是以色列三位先祖之一,地位崇隆,但却好像活在有名的父亲和灿烂的儿子的巨大阴影下,只有在创世记26章专门讲以撒的故事。本段有几点可先思想:
(1)应许之地遭饥荒。从前亚伯拉罕时代那地遭遇饥荒,就擅作主张下埃及。现在以撒遭遇饥荒,他的行动与父亲相同,也要下埃及去避难。看来人要从别人的失败中得教训、学功课,也不是容易的事。基拉耳是非利士人的地,在应许之地与埃及的边境。「亚比米勒」(’ăbîmelek,原意是「我父是王」)是国王的称号,类似埃及的法老,罗马的凯撒。
(2)耶和华显现赐福。神不以人的愚蠢就停止作为,相反的,祂在列祖最软弱时向他们显现,用立约的话来坚定他们的信心。耶和华首先阻止以撒下埃及,并应许「我必与你同在」。虽然之前圣经记载神与以实玛利同在(创21:20),也有外人说亚伯拉罕有神的同在(创21:22),但这是神首度直接对人说:「我与你同在」。神同在是列祖蒙福的秘诀,以后且应用在雅各及约瑟身上(创28:15,39:2)。耶和华更主动与以撒更新立约,把祂起誓应许给亚伯拉罕之约的福,全都移转给以撒。包括「得地」(从「这地」转化提升作「这一切的地」,4、5节),「后裔」(从亚伯拉罕的独子,要增多「好像天上的星」,4节),以及万国都要因他的后裔得福(重复给亚伯拉罕最初的应许,4节,创12:3)。
(3)蒙福的条件:听从神的话。之前亚伯拉罕献以撒之后,耶和华赐福给他,对他说:「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22:18),现在更加强调:「因为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吩咐、诫令、律例和教导。」(5节)亚伯拉罕成为后世所有听从主命令蒙福之人的典范。
思想:即或人最软弱的时候,神仍乐意向人显现,施恩赐福。「神的同在」是蒙福的秘诀,而听从神的命令是得神同在的条件。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5:29—34
有一天,雅各熬了汤,以扫从田野回来,疲惫不堪。以扫对雅各说:「我累死了,请你让我吃这红的,这红的汤吧!」因此以扫又叫以东(「以东」意思是「红」)。雅各说:「你今日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以扫说:「看哪,我快要死了,这长子的名分对我有什么用呢?」雅各说:「你今日对我起誓吧。」以扫就向他起誓,把长子名分卖给了雅各。于是雅各把饼和豆汤给了以扫,以扫吃喝以后,起来走了。这样,以扫轻看他长子的名分。
以扫为了一碗红汤,把长子的名分卖给雅各,对以后故事的发展,关系重大,也充分显示二人的个性、价值观与选择。
(1)出生与名字。双胞胎出生,先出生的身体带红,浑身有毛,好像皮衣;他父母就他起名叫「以扫」(‘ēśāw,就是「多毛」的意思)。随后,以扫的弟弟也出生,他的手抓住以扫的脚跟,因此父母给他起名叫「雅各」(ya‘ăqōb与名词「脚跟」‘āqēb的希伯来语意相近,动词‘āqab则是「紧跟不舍」的意思,引申作「欺骗、陷害,欲达目的,不择手段」)。作者以此作为后来故事发展的伏笔。
(2)职业与个性。性向决定职业,职业也塑造个性。以扫善于打猎,常在外活动,个性外向豪放。雅各性喜安静,常住在帐棚中,个性内向阴沈。而他们的个性也影响原生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以撒爱以扫,因为常吃他的野味;利百加却爱雅各」,可能因他常在家中(27—28节)。
(3)价值与选择。有一次,以扫打猎回来,身体又累又渴,向雅各要他熬好的红汤。雅各抓住机会,要他以长子名分来交换,更要他发誓,以一劳永逸。「长子名分」(bǝkōrâ),与「祝福」(bǝrākâ)读音相近,在雅各的故事中常连用,是著名的双关语(wordplay)。得长子名分,不仅分家产时,可得双份(好像后来约瑟的儿子,以法莲与玛拿西各成为一个支派),而且代表属灵的祝福,救恩的拣选。雅各出生时手抓哥哥的脚跟,以后更觊觎哥哥长子的名分,这时终于抓住机会,一举得逞。这当然是不公平的交易,因为雅各以微不足道的红汤,竟然换得以扫长子的名分,以属物质的换取属灵的,以短暂的换取永恒的,以属地的换取属天的。然而圣经评论以扫,指他竟然如此轻易就答应交换,因为他「轻看他长子的名分」,以致后悔莫及(34节)。相反的,雅各虽然手段卑劣,但他羡慕属灵的祝福,使尽洪荒之力去追求。
思想:人会说错话,做错事:「不是因为没有时间思考,而是有时间的时候没有思考。」使徒保罗也劝勉信徒,「你们要思考上面的事,不要思考地上的事。」(西3:2)当把生命投资于永恒的事。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5:21—23
以撒因他妻子不生育,就为她祈求耶和华。耶和华应允他的祈求,他的妻子利百加就怀了孕。胎儿们在她腹中彼此相争,她就说:「若是如此,我为什么会这样呢?」她就去求问耶和华。耶和华对她如此说:「两国在你腹中;两族要从你身上分立。这族必强于那族;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
双生子以扫和雅各的出生,不论对以撒和利百加,对以色列民和基督徒,都具有多方面重大意义。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
(1)身心的煎熬。以撒风光娶利百加为妻,哪知竟遇到他的父母同样的困境:妻子不能生育。当初父兄的祝福:「愿你作千万人的母亲!」(创24:60)到哪里去了呢?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期待都落空,等候成失望。即或夫妻感情弥笃,总觉得膝下犹虚,人生有缺憾。
(2)信心的进步。以撒没有走亚伯拉罕和撒拉的老路,用自己的手段来达成神的应许。反而向耶和华祈求,把困难交托在神的手中。耶和华就应允他的祈求,利百加就怀了孕。那时他们已经结婚二十年,以撒也六十岁了(创25:26)。照样,当双胞胎在利百加腹中彼此相争,利百加也去求问耶和华,耶和华也回答她。他们夫妻同心合意尊崇神,遵从神的吩咐。信心的父母往往造就出信心的下一代,比上一代的信心更加进步。
(3)神学的宣告。耶和华对利百加的回答,不但腹中是双生子,而且他们要分别成为两大国族的祖先。此外「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这成为后来雅各故事及以色列历史发展的起点,而摩西与使徒保罗都以此发挥「神的拣选」这重大神学主题。摩西临终遗训,以色列人蒙拣选,不是因他们族大人多,相反的他们的人数是最少的,乃是因为耶和华专爱他们(申七7)。更不是因为他们的义,相反的,他们「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常常悖逆耶和华。」(申9:6—7)保罗也讲到神的拣选,「不是凭着人的行为,而是凭着那呼召人的。不靠人的意愿,也不靠人的努力,只靠神的怜悯。」(罗9:12—13)
思想:以赛亚先知宣告:「你这不怀孕、不生育的,要欢呼;你这未曾经过产难的,要欢呼,扬声呼喊;因为被遗弃的妇人,比有丈夫的儿女更多;这是耶和华说的。」(赛54:1)愿你属灵的儿女,更超越肉身的儿女。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5:1、7—9
这是亚伯拉罕一生的年日,他活了一百七十五年。亚伯拉罕寿高年迈,安享天年,息劳而终,归到他祖先那里。他两个儿子以撒、以实玛利把他安葬在麦比拉洞里。这洞在幔利的对面、赫人琐辖的儿子以弗仑的田中。
许多读者问,撒拉死时,亚伯拉罕已经一百三十七岁,为何还要娶基土拉为妻?其实前章记载以撒娶利百加,「自从母亲离世以后,这才得了安慰。」(创24:67)暗示亚伯拉罕丧偶,亦需要安慰。这还有几方面考量:
(1)身心的考量。男人不论外表如何坚强,内心却很脆弱。丧偶之后,生理需要,心灵孤寂,往往过一段时间就需再娶。这样生活有伴,相扶到老。相对的,女人却较坚强,不论独身或守寡,多能生活自理,心灵充实,活得有尊严。当然还有社会因素,寡妇再嫁,不像鳏夫再娶那么容易,儿女也不易接纳。何况世界各国都是女性较男性长寿。
(2)神学的考量。创3:15宣告「女人后裔」的预言,可在创世记中,却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在拦阻。列祖故事中,都是女家长在生育儿女的事情上诸多不顺,像撒拉、利百加、雅各的二妻二妾,以及犹大的媳妇她玛。相反的,男家长似乎没有这方面问题。亚伯拉罕不但与夏甲生以实玛利,而且撒拉死后,再娶基土拉,又生了六个儿子,比撒拉和夏甲生的还多,证明他身强体健,不因年事已高而不能生育。神应许赐福给他的后裔,要像天上的星,地上的沙那样多,正一步步应验了。
亚伯拉罕一生是一百七十五岁,亦即他七十五岁蒙召以后,又活了一百岁。最后他「寿高年迈,安享天年,归到他先祖那里」,这是创世记迄今最有福之人。而他的两个儿子以撒和以实玛利,一起把他安葬在麦比拉洞里。他是列祖中第一个安葬在应许之地的人,成为后来以色列得应许之地的预表。
思想:人生舞台总有落幕的时候,下台的身影最为重要。亚伯拉罕蒙召前往应许之地,因信被神称义,慈爱守护,灵性提升,至终献上独生爱子,通过严峻考验,显出宝贵信心。他的人生内容精彩,福寿双全。难怪被称作信心之父,成为后世所有因信作主门徒的属灵祖先。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4:42—44
我今日到了井旁,就说:「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上帝啊,愿你使我所行的道路亨通。看哪,我站在井旁,对哪一个出来打水的女子说:请你让我喝你瓶子里的一点水,她若说:你只管喝,我也为你的骆驼打水;愿那女子作耶和华给我主人儿子所选定的妻子。」
亚伯拉罕遣仆为子娶妻,事情圆满成功,显示仆人精明能干,忠心负责。至少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奉差遣(创24:1—9),(2)详预备(10节),(3)蒙引导(11—14节),(4)神指示(15—21节),(5)人印证(22—27节),(6)不耽延(56节),(7)全归主(62—66节)。
然而有两件事特别值得注意。首先是他祈求神指示他,谁是未来的准新娘。他向神提出两个印证:他请求出来打水的女子给他水喝,女子不但给他水喝,而且会打水给他的骆驼喝。这不是随意的请求,而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祷告。
(1)品格美好。女子个性慷慨热心,积极主动,善待这远来的陌生人,与好客的亚伯拉罕相似。
(2)身强体健。女子不但爱心待人而且爱护动物,显示聪明能干。有人指出,骆驼饮水量大,一匹骆驼长途跋涉之后要喝二十五加仑的水,十匹骆驼就要二百五十加仑。要打这么多的水,绝非容易的体力劳动。
结果超乎所求所想,遇到人美心善的利百加,而且欣喜发现是彼土利家的女儿。关键在他事前祷告求神赐他通达的道路,事情进行当中还「定盯看着少女,一句话也不说,要知道耶和华是否使他的道路亨通。」(21节)
其次,旧约常译作「童女」的两个字,bətûlâ 与‘almâ一同在本章出现。14节,仆人祷告求神预备一位「少女」(na‘ărâ)给以撒为妻。16节,利百加出现,经文说她是bətûlâ(「年轻女子」),但紧接着就加上说明wə’îš lō’ yədā‘āh「且没有男人亲近过她」(说明她仍是单身且无性经验),暗示bətûlâ本身不足以明确指她是童女,还须加以解释。但在43节,仆人向拉班叙述这件事情时,提到利百加,只说她是「童女」‘almâ,一个已达适婚年龄的年轻未婚女性。以赛亚预言「必有童女怀孕生子」(赛7:14),其中「童女」就是用‘almâ。希腊文七十士译本译作parthenos(= 太1:23),说明公元前二或三世纪犹太人对这个字的认识是「童贞女」(virgin)。
思想:交友、恋爱、婚姻是人生大事,而且浪漫激情。但是更当慎始敬终,理性思考,求神指引,必得幸福圆满。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4:1—4
亚伯拉罕年纪老迈,耶和华在一切事上都赐福给他。亚伯拉罕对他家中管理他一切产业最老的仆人说:「把你的手放在我大腿底下。我要叫你指着耶和华—天和地的神起誓,不要为我儿子娶我所居住的迦南地的女子为妻。你要往我的本地本族去,为我的儿子以撒娶妻。」
亚伯拉罕遣仆为子娶妻(创世记24章),是创世记最长的一章。对照创世记开头神造人,就设立婚姻,成为第一个社会制度,耶稣行的头一个神迹就是迦拿婚筵上把水变酒,显见神看重婚姻。本章浪漫的故事从亚伯拉罕与他老仆人的对话开始。
(1)蒙福的主人。「赐福」是神的心意,从亚伯拉罕蒙召开始,耶和华就屡次应许赐福亚伯拉罕(创12:2,15:1,17:16,22:17)。本章老仆人描述说:「耶和华大大地赐福给我的主人、使他发达,赐给他羊群、牛群、金银、奴仆、婢女、骆驼和驴。而且我主人的妻子撒拉年老的时候为我主人生了一个儿子。」(35—36节)真可说是福寿双全,人生圆满。然而前一章讲到爱妻撒拉已经过世,现在他有一个最后的心愿要达成,就是为儿子以撒娶妻,好让神的赐福代代相传。
(2)忠心的仆人。这不是普通的仆人,而是「年老的」(代表智慧与经验),「管理他一切产业的」(代表能力与信任),最重要的是,他如同亚伯拉罕一样,对神全然信靠。本章这位老仆人口称「我的主人」有二十次之多,可见他对亚伯拉罕的忠心,使命必达,最后还称呼以撒是「我的主入」(65节)。
(3)使命的信托。亚伯拉罕要老仆人把手放在他大腿下,指着耶和华—天和地的上帝起誓。「大腿」是男性生殖器的委婉讲法,「手放在大腿下起誓」是表示慎重,把家中最重要的事托付老仆人办理,就是为以撒在家乡找合适的女子为妻。如此把娶妻从家庭的层面提升到信托给神的层面。但有二个<但书>,若女子不肯来,则起誓无效,也不可把以撒带回家乡。这不仅有种族的考量,更把信仰放在第一。
思想:在从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子女的婚姻似乎只有任凭父母作主。但在本章却看到他们凡事顺服神的引导,一步步寻求神旨意的显明。这才是今日所有寻求进入婚姻的人的优先考量。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3:1—2、19
撒拉享寿一百二十七岁,这是撒拉一生的岁数。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亚伯拉罕来哀悼撒拉,为她哭泣。后来,亚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安葬在迦南地幔利对面的麦比拉田间的洞里,幔利就是希伯仑。
未哭过长夜,不足以语人生。
亚伯拉罕爱妻撒拉过世,让他伤恸欲绝,并要为撒拉体面安葬。本章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
(1)心理的层面。至亲离世,是人世间最大伤痛。这是圣经头一次记载人为丧亲哀悼哭泣。相对于前一章献以撒,亚伯拉罕克制自己的情感,本章一开头就让读者感受到亚伯拉罕内心深度的哀伤。但这是人世间家庭循环的必然。人都有所爱,但是当所爱的人死了,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在哀哭过了之后,要承认事实,把他埋葬。
(2)社会的层面。本章花最多篇幅详细记载亚伯拉罕与赫人讲价购地的经过。撒拉享寿一百二十七岁,那时亚伯拉罕也已经一百三十七岁了,他要为撒拉风光体面的安葬。可他寄居迦南地多年,并无自己的物业,只得向当地人购地。多数学者同意,本章的赫人是从安纳多利亚(今日土耳其)来的。而邝炳钊博士更正确指出,亚伯拉罕与赫人讨价还价中,以弗仑说出「四百舍客勒银子」,乃是天价。因为后来大卫购地建殿,也只付了五十舍客勒银子(撒下24:24)。而耶利米购买叔叔的地(约与麦比拉田的面积相当),只付十七舍客勒银子(耶32:9)。可见亚伯拉罕为了爱妻,不惜出高价购地。
(3)神学的层面。亚伯拉罕购地安葬撒拉,成为家族的墓地。「麦比拉洞」(mǝ‘ārat hammakpēlâ)意思是「双洞」,后来亚伯拉罕、以撒与利百加、雅各与利亚,都安葬于此(创35:27—29,49:31,50:13)。这是耶和华应许亚伯拉罕,得迦南地为业的初步应验。这也是为何本章两次强调迦南地的「希伯仑」(2、19节),原名叫「基列.亚巴」(意思是「亚巴的城」),后来成为迦勒的产业(书14章)。
思想:1.夫妻感情再好,总有一天会分离。当趁今日彼此切实相爱--人死后便听不见哭声。2.圣经最短的一节是「耶稣哭了」(约11:35)。请让耶稣爱的膀臂环绕你,擦干你的眼泪,医治你痛失至亲的哀伤。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2:16—18
耶和华说:「你既行了这事,没有留下你的儿子,就是你的独子,我指着自己起誓:我必多多赐福给你,我必使你的后裔大大增多,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的后裔必得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
有些学者称「亚伯拉罕之约」和「大卫之约」是「应许之约」,强调神单方面的应许与保证。而西奈之约是「行为之约」,强调人的忠诚与顺服。但是仔细研读圣经本身,却发现神与亚伯拉罕立约,从他蒙召前往应许之地开始,到他遵命献上以撒,达到巅峰,前后至少四十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进展,且都有条件及新的应许。神的拣选与人的顺服乃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摘要如下:
一.立约的先声:信心呼召与应许(创12:1—3)
条件:离开本地、本族、父家
应许:大国、大名、大福
二.立约的实行:信心称义与献祭(创世记15章)
条件:素来相信神的话(创世记13,14章)。因信称义,遵命献祭。
应许:得后裔如天上的星,寄居外邦400年再回来
三.立约的更新:信心软弱与坚固(创世记16,17章)
条件:作完全人,行割礼
应许:改名(代表改变个性,与神的恩相称),君王的应许(弥赛亚预言)
四.立约的完成:信心巅峰与赏赐(创世记22章)以显出信心的宝贵,忠心良善
条件:献上独子、所爱的、以撒
应许:地土、后裔、君王
思想:1.神与人立约不是一次过就完成,而是按照人的信心成长的程度,多次印证才得坚立。耶和华以呼召与拣选,赐福与守护,应许与更新立约的方式,多次造就亚伯拉罕,至终使他成为信心之父。
2.耶和华不只与亚伯拉罕立约,后来更主动与他的子孙以撒和雅各更新此约,重复约中的应许,保证与他们同在(创26:3—4,28:13—14,35:11—12)。以撒与雅各也以亚伯拉罕之约来祝福他们的儿子(创28:3—4,49章)。亚伯拉罕之约更成为后来西奈之约的基础(出2:24;诗105P:7—11、42),甚至当西奈之约遭逢重大危机时,神仆仍诉诸亚伯拉罕之约来向神求恩(出32:13)。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2:9—12
他们到了神指示他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绑了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耶和华的使者从天上呼唤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天使说:「不可在这孩子身上下手!一点也不可伤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人了,因为你没有把你的儿子,就是你的独子,留下不给我。」
亚伯拉罕献以撒是他灵性的巅峰,也是后世诸多议题的灵感来源。
(1)不同的传统:犹太人解经,一般称此段故事为「阿克达」(Akedah),源自圣经中的孤字(hapax)动词‘āqad「捆绑」(9节)。基督教传统上把亚伯拉罕献以撒,当作耶稣基督的预表,而且特别重视摩利亚山的传统(2节),认为这里就是后来所罗门建造圣殿的所在(代下3:1)。伊斯兰传统则主张,亚伯拉罕所献上的不是以撒,而是以实玛利。地点则是今日耶路撒冷「金顶圣岩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阿拉伯文Qubbat al-Sakhrah)。
(2)文学与神学:本章讲到神主动试验亚伯拉罕,并且详细描述亚伯拉罕的顺服行动,说明他的信心达到巅峰,得着神给他最大的奖赏。相反的,以撒的角色不甚明显,而且完全没有提到撒拉的反应。1843年存在主义哲学家齐克果(Søren Kierkegaard)的作品《恐惧与战栗》,以及圣经有些地方称呼神是「以撒所惧怕的」(创31:42、53),似乎反映出以撒这次被献上为燔祭,内心的恐惧。
(3)伦理议题:旧约一向反对献人为祭(利18:21,20:1;王下23:10;弥6:7),而是以动物代替人献上给神。士师时期耶弗他献女儿为燔祭,应是受到外邦异教所影响(士11章),像摩押王米夏就曾在国家危难之际,把长子献为燔祭(王下3:27)。但是犹大亚哈斯王叫儿女经火(王下16:3;参结20:25),或是犹大人把儿女献给巴力作为燔祭,把耶路撒冷的欣嫩子谷变为杀戮谷,都是耶和华所厌恶的(耶19:3—6,32:35;诗106:37—38)。
思想:旧约只有一次讲到,耶和华定意以人为赎罪祭,而且是以无罪之人代替众人的罪受罚,就是以赛亚先知的预言(赛53章),这只有在耶稣基督身上得着应验。无罪的神子,为世人的罪被钉十字架,成就了救赎。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2:1—3
这些事以后,神考验亚伯拉罕,对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神说:「你要带你的儿子,就是你所爱的独子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指示你的一座山上,把他献为燔祭。」亚伯拉罕清早起来,预备了驴,带着跟他一起的两个仆人和他儿子以撒,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指示他的地方去了。
亚伯拉罕献独生爱子以撒,成为神与他立约的最高峰,显出亚伯拉罕信心的宝贵。这也是创世记中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全章以亚伯拉罕三次回应说:「我在这里」(1、7、11节),可分为三段:
(1)神考验(1—3节)。主词「神」(hā’ĕlōhîm)有定冠词,可译作「独一真神」(the true God),置于句首,是强调用法。而动词「考验」(nissâ,Piel加强形),乃是要借着严峻的试验,显出亚伯拉罕宝贵的信心。
神吩咐亚伯拉罕,献上(a)他的儿子,(b)他的独子,(c)他所爱的以撒(2节)。连续三重描述,让他无可推诿。亦呼应最早耶和华呼召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前往耶和华要指示他的地去(创12:1)。圣经记载他一清早就起来,备上驴,带二仆,携以撒,劈好柴,就前往神指示他的地方去了。他的行动次序凌乱,显示他的内心激动。而他一言不发,益显态度坚决。
(2)以撒询问(4—8节)。整个故事中以撒惟一一次发言,是问:「燔祭的羔羊在哪里呢?」(7节)而亚伯拉罕回答:「我儿,神必自己预备燔祭的羔羊。」(8节)这是信心的宣告,先知的预言,衷心的盼望,也是老父的祈祷。新约解作亚伯拉罕「认为神甚至能使人从死人中复活,意味着他得回他的儿子」(来11:19)。
(3)天使呼唤(9—14节)。亚伯拉罕筑好坛,摆好柴,绑好以撒,放在柴上。这一连串动作,有条不紊,显示他成竹在胸,对神绝对顺服。直到他举起刀,要杀以撒,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天使出面阻止。亚伯拉罕举目观看,见有一只公绵羊,两角纒在灌木丛中。他就牵了那只羊,献为燔祭,代替他的儿子以撒。他也称那地方叫「耶和华以勒」,原意是「耶和华看见」,但写圣经的人说,直到今日,人还说:「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14节)
思想:神是使无变有,使死人复活的神。因祂的拯救,祂配得我们的上好,配得我们的至爱,配得我们的唯一。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1:22—24
那时候,亚比米勒和他的将军非各对亚伯拉罕说:「凡你所做的事,上帝都与你同在。我愿你如今在这里指着上帝对我起誓,不要亏待我和我的儿子,以及我的子孙。我怎样忠诚待你,你也要照样忠诚待我和你所寄居的这地。」亚伯拉罕说:「我愿意起誓。」
亚伯拉罕与非利士王亚比米勒第二次接触,故事分为三段对话及一个结语:
(1)要求立约(22—24节)。亚比米勒要求亚伯拉罕起誓立约,不再亏待他和他的子孙,而要忠诚对待他们。亚伯拉罕也说:「我愿意起誓。」(’ānōkî ’iššābē‘a)「起誓」与「立约」常连在一起,以示慎重。亏待是指前一章亚伯拉罕谎称撒莱是他的妹妹,甚至以此获取好处。不料耶和华降灾予亚比米勒的宫廷妇女,让他们不孕。现在亚比米勒要求亚伯拉罕以「忠诚」相待,原意就是以「圣约的爱」(ḥesed),彼此厚待。而整个关键,在于亚比米勒看到「神与亚伯拉罕同在」。
(2)尽释前嫌(25—27节)。亚伯拉罕也趁机表明,亚比米勒的仆人曾亏待亚伯拉罕,就是霸占亚伯拉罕所挖的一口井。中东沙漠地带,水井是人畜性命所在,是最重要的资产。亚比米勒立刻应允,二人平等立约。
(3)产业证明(28—32节)。亚伯拉罕另外致赠亚比米勒七只小母羊,作为挖井的证据,表明他有这口井及附近土地的所有权。这也成为别是巴名称的来历。「别.是巴」(bǝ‘ēr šeba‘)是双关语,可译作「起誓井」,说明双方因井起争执,现在都已解决,以后井水不犯河水。也可译作「七井」,表示亚比米勒收受七只小母羊,证明这井是亚伯拉罕的产业。这也是亚伯拉罕在应许之地得到的第一份物业。
(4)求告主名(33—34节)。亚伯拉罕在那里种了一棵柳树,以表示生生不息。并在那里求告「耶和华永恒神的名」。亚比米勒只称呼神名是「神」(’ĕlōhîm),即创造天地的神。而亚伯拉罕则更认识祂是与他们立约关系的「耶和华」(YHWH)。
思想:本段虽然主要是处理人际关系,政治结盟,但是开头及结尾都提升到神的层面。因神的同在,才有人的羡慕,主动求和。人际合谐,更要带到神的面前,向神感恩祈福。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1:9—13
那时,撒拉看见埃及人夏甲为亚伯拉罕所生的儿子戏笑,就对亚伯拉罕说:「你把这使女和她儿子赶出去!因为这使女的儿子不可与我的儿子以撒一同承受产业。」亚伯拉罕为这事非常忧愁,因为关乎他的儿子。上帝对亚伯拉罕说:「你不必为这孩子和你的使女忧愁。撒拉对你说的话,你都要听从;因为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至于使女的儿子,我也必使他成为一国,因为他是你的后裔。」
清朝名将曾国藩家训:「不合情理的事不做。」但许多人疑问:亚伯拉罕赶逐埃及人夏甲及她的儿子以实玛利这件事,合乎情理吗?这要从几方面来看。
(1)从事件源起来看。此事原本出于撒拉建议亚伯拉罕娶夏甲为妻,生子以实玛利。可夏甲一旦怀孕就不把女主人放在眼里。一山难容二虎,两个女人的战争一触即发。
(2)从家庭关系来看。以撒出生后,全家进入新的紧张,人人都不快乐。撒拉不快乐,因为她不愿以实玛利夺走家产。夏甲不快乐,因为她虽然为亚伯拉罕生子,却在家中无地位、无名分、无未来。以实玛利不快乐,因为他虽然是亚伯拉罕亲生的儿子,却不为撒拉所喜。而以撒不快乐,因为他虽然是亚伯拉罕与撒拉年老所生,万千竉爱在一身,但是有个不友善的兄长,总与他不合。最后,亚伯拉罕也不快乐,当全家人都不快乐,这个老父亲怎么快乐得起来呢?
9节,以实玛利「戏笑」(mǝṣaḥēq,Piel分词)以撒,不同于创17:17「苦笑」,创18:12、13、15「暗笑」,创21:6「喜笑」,原文有「调笑」之意,如同波提乏的妻子诬告约瑟「那希伯来仆人要戏弄我」(创39:14、17),是很不好的字眼,这成为撒拉定意赶逐夏甲母子的导火线。
(3)从神的观点来看。此事在乎神的预定与拣选。创世记一再强调,惟有从应许所生的以撒,才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要承受应许之约的一切福分。新约保罗论到这件事的神学意义,指出「你们是凭着应许作儿女的,如同以撒一样。当时,那按着肉体生的迫害了按着圣灵生的,现在也是这样。」因此,经上说:「把使女和她儿子赶出去!因为使女的儿子绝不能与自由妇人的儿子一同承受产业。」(加4:28—30)
思想:人往往只考量是否合乎情理,圣经的思想更要问是否合乎神的心意。人往往只看一面,神却是看全面。属神的人,当全面思想。不但合情、合理、合法,更要合乎神的心意。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20:3—5
夜间,上帝在梦中来到亚比米勒那里,对他说:「看哪,你要死了,因为你带来的女人,她是有丈夫的女子!」亚比米勒还未亲近撒拉;他说:「主啊,公义的国,你也要毁灭吗?那人岂不是自己对我说『她是我妹妹』吗?连这女人也说:『他是我哥哥。』我做这事是心正手洁的。」
亚伯拉罕曾在埃及犯下大错,直到耶和华出面,才将他的丑事摆平(创12:10—20)。二十多年后,他竟然又犯同样的错误,造成别人的痛苦,显然经验未必是最好的老师。有几点值得注意:
(1)死亡与生育:本章一开始,神就在梦中对亚比米勒说:「看哪,你要死了」,或译作「你该死!」会更传神(3节,新汉语)。而结尾讲到神医好亚比米勒和他的妻子,以及他的使女们,他们就能生育(17节)。
(2)公义与大罪:亚比米勒向神抗议,他称呼神「主啊!」(’ădōnāy)与亚伯拉罕对耶和华的亲密称呼相同。「连公义的国,你也要毁灭吗?」他自认是「心正手洁」的(4—5节),连神也为他作见证:「我也知道你做这事是心中正直的;是我拦阻了你,免得你得罪我,所以我不让你侵犯她」(6节)。后来亚比米勒责备亚伯拉罕:「我什么事得罪你,你竟使我和我的国陷在大罪中呢?」「大罪」(ḥăṭā’â gǝdōlâ)另出现在金牛犊事件中(出32:30),指婚姻出轨,是极重的罪,亦用于古埃及与叙利亚的社会,可以因此诉请离婚。
(3)害怕与敬畏:亚比米勒与他的臣仆知道亚伯拉罕对他们所做的事,及神的责罚,「他们就很害怕」(8节)。对比亚伯拉罕说:「我以为这地方的人根本不敬畏神,必为我妻子的缘故杀我」(11节)。这是恶人先告状,血口喷人。
(4)哥哥与妹妹:亚伯拉罕向人介绍撒拉「她是我妹妹」,撒拉也声称「他是我哥哥」。但是这只是一半的真相(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还有更重要的部分他们没有说(他们是夫妻),以此误导别人。而神一再提醒亚比米勒「她是有丈夫的女子,…现在你当把这人的妻子归还给他」(3、7节)。讽刺的是,亚比米勒最后对撒拉说:「看哪,我给你哥哥一千银子」(16节)。
(5)先知与代祷:亚伯拉罕被称作「先知」(nābî’),受命为亚比米勒和他的家人代祷,让他们能生育(7、17节)。讽刺的是,这正是亚伯拉罕自己最需要的。
思想:1.有些人吃过基督徒的亏,心里受伤,离开教会。他们或许可以从亚伯拉罕与亚比米勒的故事得到共鸣,神是不偏待人的。当思想有道德的非基督徒。2.局部的真相不是真相,错事做两次也不会变对。当从其中改正成长。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9:36—38
这样,罗得的两个女儿都从她们的父亲怀了孕。大女儿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摩押,就是现今摩押人的始祖。小女儿也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便亚米,就是现今亚扪人的始祖。
所多玛与蛾摩拉二城被耶和华降火毁灭,只有罗得一家被天使救出。但是接着记载罗得与两个女儿的乱伦悲剧,更令人伤痛。有几点值得注意:
(1)他们虽然逃出所多玛,但是所多玛的阴影仍在。罗得先是选择逃往最近的城琐珥,后来又怕住在琐珥。原因不详。可能是怕琐珥像所多玛一样被毁灭。「琐珥」(ṣô‘ar)在死海南端,就是「小」的意思。
(2)罗得的两个女儿商议把父亲灌醉,与父亲同寝,好从父亲存留后裔。她们会有此念头,可能受所多玛人恶习影响。虽明知不对,却仍不以为意。她们「几时躺下,几时起来,父亲都不知道」。文学上,动词「知道」(yāda‘)正是对应前一段所多玛人的恶行,想要与两个天使「交合」(yāda‘)。
(3)两个女儿生摩押与亚扪人祖先。大女儿生子取名「摩押」(mô’āb),意思是「从我父亲来的」,他是摩押人的祖先。而小女儿生子则取名「便.亚米」(ben ‘ammî),意思是「我亲属的儿子」,他是亚扪人的祖先。所多玛城的人恶意对待两个天使,后来以色列民出埃及,行经旷野时,摩押人和亚扪人也不接待他们。甚至摩押人还雇请外邦先知巴兰来诅咒以色列民,用计谋陷害以色列民与摩押女子行淫,去拜他们的异教偶像。这可能都是罗得当初始料未及的,而罗得自己也从此在历史舞台中消失。
相反的,亚伯拉罕来到「他先前站在耶和华面前的地方(创18:22),面向所多玛和蛾摩拉」,看到那地浓烟上腾,好像烧窑的浓烟(创19:27—28)。他站在属灵的高处,从神的眼光看到罪恶世界的结局,就是被火焚烧。
思想:罗得的错误是一步步造成的,他选择离开应许之地,也选择离开耶和华的祝福,最后造成无可挽救的损害。相反的,亚伯拉罕选择紧紧跟随耶和华,带给后世无尽的祝福。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9:3—5
罗得恳切地请他们,他们就转向他,进到他屋里。罗得为他们预备宴席,烤无酵饼,他们就吃了。他们还没有躺下,所多玛城的人,连老到少所有的人,个个都来围住那屋子。他们呼叫罗得,对他说:「今天晚上到你这里来的人在哪里?把他们带出来,让我们亲近他们。」
创世记19章记载,两位天使离开亚伯拉罕之后来到所多玛城,罗得把他们迎到家中盛情款待。不料全所多玛城的男人,连老带少,都来团团围住那屋,要求罗得把他们交出来,让他们交合。历代解经都认为此种男与男交合是罪大恶极,甚至以「所多玛」(sodomy)称呼此种恶行,应予以谴责,并加以禁止。
关键在5节希伯来文动词yāda‘ 的解释。这个字在旧约圣经中出现约943次,主要都译为「认识,知道」。但是yāda‘ 在圣经中还有一种用法,就是指男女的交合。最早出现在创世记,亚当与妻子夏娃「同房」(创4:1)。创19:5所多玛城的人要求罗得把来到他那里的两个人交出来,「我们要yāda‘」他们。支持同性恋释经者虽然想要用「认识」来淡化所多玛人的意图,但是接下来罗得却主动建议提供他的两个女儿,任凭他们所为,而且说明他的两个女儿「还是处女」,原文’ǎšer lō’ yād‘û ’îš直译是「未曾与男人交合过」。显然罗得了解,所多玛城的人对这两个人所要做的,就是男对男的同性性侵害,那比异性间的性侵害更加邪恶。笔者曾与一些心理咨商师谈过,在他们辅导的经验中,受到同性性侵害者,其心理的创伤,往往比受到异性性侵害者还大。
所多玛城的罪恶当然不限于同性性行为。创18:20及19:13都讲到所多玛与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神,不善待客旅只是其中的一端。但是城中人习于同性性行为显然是其中最邪恶的一项,连罗得一听就晓得,并极力劝阻他们,「不要做这恶事」(创19:7)。
思想:义人的孤单,罗得不是特例。在罪恶滔天,霸凌充斥的所多玛,他的声音很微弱,他的影响极有限。然而「他正义的心因天天看见和听见他们不法的事而伤痛」(彼后2:8),又曾尽力保护二位天使免受侵害,至终他自己也因此得救。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8:22—23、26
二人转身离开那里,往所多玛去;但亚伯拉罕仍然站在耶和华面前。亚伯拉罕近前来,说:「你真的要把义人与恶人一同剿灭吗?」耶和华说:「我若在所多玛城里找到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整个地方。」
创18:1—15节记载耶和华来拜访亚伯拉罕,再度坚定祂的应许,就是亚伯拉罕和撒拉要生一个儿子。16—33节却讲到完全不一样的事,就是所多玛城的罪恶。前一段讲应许与生命,充满温馨与私人的情谊。后一段却是罪恶与死亡,论及神的公义审判。
本段开始讲到,亚伯拉罕与耶和华的深厚情谊,如同知心朋友,以致耶和华要做的事,不愿瞒着他。而所要做的事,就是要「下去」察看所多玛城与蛾摩拉城,因那里罪恶甚大,甚至「哀告」的声音达到耶和华那里。这里是讲「哀告」(ṣǝ‘aqâ)而非控告,指因受欺压而向耶和华呼求。好像以色列民在埃及作苦工,他们的哀声神听见,他们的苦情神看见,神就「下来」拯救他们(出2:23—24,3:7—8)。但在这里不是要拯救,而是要审判,如同对付背道的城,先派人去详细考察,确定后才全然灭绝(申13:12—18)。
耶和华把要做的事预先告诉亚伯拉罕,亚伯拉罕抓住第一时间为这罪恶之城代祷。他没有否认这城的罪恶,只是诉诸公平:「你真的要把义人和恶人一同剿灭吗?」(23节)更提出疑问:「审判全地的主岂不做公平的事吗?」然后他假定城中若有五十个义人,神岂要把他们与恶人一同灭绝吗?在神同意不灭绝之后,他又逐步把义人的数目减少,直到十个,耶和华也都答应了。
为何他祷告到十个就停下来?邝炳钊博士提出,也许因为耶和华的回答越来越负面:从较正面的「我就饶恕」(28节),到较中性的「我也不做」(29、30节),到最后连续两次讲「我也不毁灭」(31、32节)。
思想:代祷是奥秘,进入他人的心灵,使人蒙恩。亚伯拉罕蒙召要使天下万族因他蒙福,以前他都只为自己向耶和华恳求,这是他第一次为他人代求,且是为罪恶的所多玛求勿灭绝。他的祷告成为后世代祷者的典范。起来祷告吧!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8:12—15
撒拉心里窃笑,说:「我已衰老,我的主也老了,怎能有这喜事呢?」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撒拉为什么窃笑,说:『我已经年老,果真能生育吗?』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呢?到了所定的时候,我必回到你这里。明年这时候,撒拉会生一个儿子。」撒拉因为害怕,就不承认,说「我没有笑。」那人说:「不,你的确笑了。」
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地位尊崇,可圣经极少记载她与神面对面接触。本段是特例,让读者一窥她的内心世界,并看到她与亚伯拉罕的信心一同成长。
三位贵客主动问亚伯拉罕:「你的妻子撒拉在哪里?」他回答:「在帐棚里。」(9节)可能按照当时习俗,撒拉不会出来见陌生人。但其中一位说:「明年这时候,我一定会回到你这里。看哪,你的妻子撒拉会生一个儿子。」(10节)
撒拉在帐棚后面听见了,就心中窃笑。有几个原因让她觉得这事很可笑:
(1)她已年老。她的月经已经断绝了,早已过了生育年龄。
(2)她已衰败。她不只年老,而且已经「衰残」(bālâ),如同衣服破烂,不能再穿(申8:4,29:4),或像骨头枯干,不再有精力(诗32:3)。
(3)丈夫年老。事实上那时亚伯拉罕已经九十九岁,撒拉也八十九岁了。
(4)怎能有这喜事?「喜事」(‘ednâ),与「伊甸园」(‘ēden)同字根,原意是「欢乐」,在此指夫妻同房的乐趣,更指因此怀孕的喜乐。极可能二人因年老早已不再享受行房的乐趣,也不再指望有子嗣。
13节,「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说明三人中有一位的确是耶和华自己,与另外二位天使不同。祂明指撒拉的窃笑,并再次重复前面讲的话,「到了所定的时候,我必回到你这里。明年这时候,撒拉会生一个儿子。」(14节)耶和华重复祂的应许,表示事情必定成就。
整个关键在反问句:「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14节)这让亚伯拉罕和撒拉哑口无言,甚至不敢承认自己不信的「窃笑」。后来以撒出生,成为这件事最佳的注脚。「以撒」(yiṣḥāq)意思是「笑」,他的出生,让撒拉由不信的「窃笑」,转为开心的「喜笑」。
思想:每一个神迹都是信心的考验,神也接纳我们信心的挣扎。如同有人向耶稣承认「我信;求祢帮助我的不信!」(可9:24)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8:1—3
耶和华在幔利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显现。天正热的时候,亚伯拉罕坐在帐棚门口。他举目观看,看哪,有三个人站在他附近。他一看见,就从帐棚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说:「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请不要离开你的仆人走过去。」
创18:1记载耶和华向亚伯拉罕第三次显现,距离前一章耶和华第二次向他显现,与他更新立约,时间相隔不太久,因为都是亚伯拉罕九十九岁时发生的。为何耶和华在这么短期间内两次向亚伯兰显现?显然祂是热切要来成就祂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本章特别说耶和华是以人的形像向亚伯拉罕显现,因为亚伯拉罕「举目观看,看哪,有三个人站在他附近」(2节),其中之一就是耶和华。有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亚伯拉罕行动积极,表现热忱,态度谦卑。他从帐棚门「跑过去迎接他们」,其实那时亚伯拉罕已是九十九岁的老人了。而且「俯伏在地」,是最谦卑的表示。
(2)他不是对三个人都是一样的,他只对其中一位称呼「主」(’ădōnāy)。希伯来文圣经把「主」(’ădōnāy,尊称)专门保留给以色列人所敬拜的独一真神,英文用大写的the LORD,从不用于个人。相反的,「我主」(’ădōnî,单数)则可用于身份地位较尊贵的个人,却不用于神。像撒拉称呼亚伯拉罕(12节),雅各称呼以扫(创32:5),或大卫的臣仆与拔示巴都称呼大卫是「我主我王」(王上1:2、13、17、18、20、21)。相反的,下一章记载罗得接待来到所多玛的两位天使,却是用「我主」(’ădōnay,复数),而不用「主」(’ădōnāy,尊称),说明圣经刻意区别这两位天使与耶和华,二者的身位不可弄混。
(3)亚伯拉罕急忙吩咐仆人,为客人预备食物,包括宰杀牛犊,揉面作饼,还有乳酪和奶(7—8节)。这至少澄清一件事,五经律法规定「不可用母山羊的奶来煮牠的小山羊」,不是犹太人所主张的「食物的戒律」(禁止同一餐吃肉又吃奶类制品),而是另有所指(出23:19;申14:21)[应指异教的礼仪而言]。
思想: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Francis Bacon, “Knowledge is power.”)对神有正确认识,才能对神有正确态度。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7:10—12
这就是我与你,以及你的后裔所立的约,是你们所当遵守的,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你们要割去肉体的包皮,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记号。你们世世代代的男子,无论是家里生的,或是用银子从外人买来而不是你后裔生的,都要在生下来的第八日受割礼。
耶和华与亚伯拉罕更新立约,最特别的是吩咐他行割礼,这是之前所没有的。
(1)新的律法。创世记16章记载,亚伯兰听从妻子的建议,用自己的方法来成全神的旨意,却不等候神的时间,也未按照神的方法。现在神不但给亚伯兰改名叫亚伯拉罕,更吩咐亚伯拉罕给全家的男子行割礼,就是把男性生殖器前端的包皮切除。原本这是古近东一些社会中男性的成年礼(像叙利亚与埃及),现在变成以色列人与神立约的记号(创17:11)。其属灵的意义,更以割除肉身上的一部分,代表除去属肉体老我的作为,不再「为自我打算,靠自我成全」。
(2)心的割礼。后来摩西讲到,不只是身体行割礼,更是「内心行割礼」(申30:6),使神的子民改变心思意念(新约希腊文「悔改的心」metanoia,太3:8;罗2:4;彼后3:9),说明其真义不在于肉身受割礼,而在乎内心的遵从。后来不仅伟大的旧约先知耶利米和以西结发展此主题(耶4:4,9:26;结44:7、9),连新约的使徒保罗也说:「真割礼也是内心的,在乎圣灵,不在乎仪文。」(罗2:29;参西2:11)
(3)约的记号。圣经里神与人立约都有记号,作为记念、提醒,见证神人立约永远有效。神与挪亚立约,以天上的彩虹为记号(创9:13)。神与亚伯拉罕立约,以身体上的割礼为记号(创17:11)。神与以色列人立西奈之约,以安息日为记号(出32:12—18)。神与大卫立约,圣经未明确说明,但许多学者以为耶路撒冷的圣殿就是大卫之约的记号。而新约,则以十字架为记号。今天凡是有基督教的地方,不论屋顶室内,图画雕刻,衣着装饰,随处都有十字架。
(4)新的律法。神与人立约,原本只有总纲性的律法(像十诫),但往往因为人的软弱失败,破坏了这约,因此在神与人更新立约之后,又增加新的律法。例如金牛犊事件之后,神与以色列民更新立约,但又赐下新的律法(出34:11—26)。新约加拉太书也讲到,「律法是为过犯的缘故而加上去的。」(加三19)
思想:信主前,主最讨厌我们的罪。信主后,主最讨厌我们的「我」。愿我们身上都带着基督「十字架」的记号:不再是我,乃是基督。祂是爱我,为我舍己。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7:5—7
从今以后,你的名字不再叫作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经立你作多国之父。我必使你生养极其繁多;国度要从你而立,君王要从你而出。我要与你,以及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
耶和华与亚伯兰更新立约,加入许多新的要素,且都影响重大:
(1)新的名字。耶和华不但启示给亚伯兰,祂的名字是「伊勒沙代」(’ēl šadday,就是「全福的神」),更为亚伯兰更新名为亚伯拉罕,为撒莱更名为撒拉。名字代表一个人的本性、特质,这也是为什么十诫禁止人「妄称耶和华的名」。而为人改名,不但代表在这人身上有权柄,而且表示对他有一个全新的期许,更新的人生(像雅各被改名为以色列,创32:28;耶稣称西门为彼得,约1:42)。亚伯拉罕要成为多国之父,而撒拉要成为多国之母。
(2)新的应许。耶和华应许亚伯拉罕两方面:「后裔要极其繁多」,以及「君王要从他的后裔中产生」,而且连讲两次(6、16节),表明这应许必定成就。这是应许中新的成分,在后来整个五经及旧约中,成为最重要的主题之一,陆续在雅各、犹大、大卫、所罗门身上发展(创35:11,49:8—12;撒上2:10,16:1;王上1章),旧约先知也预言这位要来的君王(赛9:6;耶23:5;结35:24;但9:25;何3:5;弥5:2;亚6:13),最后在主基督耶稣身上得到圆满的应验(太2:2,27:29;启19:6、16)。
(3)新的延续。耶和华不但与亚伯拉罕更新立约,而且首度讲到要与他「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神的约,「成为永远的约」。在此用动词「坚立」(qûm,7、19、21节),因为前面记载耶和华已经与亚伯拉罕立约(创世记15章)。以后耶和华主动与亚伯拉罕的后裔更新立约(像以撒、雅各,创26:3,35:11),而且这约要存到永远,成为西奈之约和大卫之约的基础,更预表耶稣基督与我们所立的新约。
思想:神不仅与人更新立约,而且更新与祂立约的人。正如新约所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7:1—2
亚伯兰年九十九岁时,耶和华向他显现,对他说:「我是全能的神,你当在我面前行走,作完全的人,我要与你立约,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
亚伯拉罕与神立约的第三阶段,记载在创世记17章,内容较之前有大幅更新,我们要分三次来看。首先是神的显现与启示。
时机:亚伯兰九十九岁的时候。圣经多次讲到亚伯兰的年纪,首次是在他离开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创12:4)。其次是他生以实玛利的时候,是八十六岁(创16:16),那时他已经在迦南地十年,神给他后裔的应许却未实现。现在又过了十三年,神成就祂所应许的似乎更加遥遥无期。
方式:神的显现。这不是耶和华第一次向亚伯兰显现,上一次是当亚伯兰遵命来到迦南地的示剑的摩利橡树那里,耶和华向他显现,应许要把这地赐给他的后裔(创12:7),以嘉许他信而顺服。但是这一次耶和华向他显现,却是在他信心软弱之后,要重新立约,坚固他的信心。
启示:神的圣名。耶和华启示亚伯兰,祂的名字是「伊勒沙代」。「伊勒沙代」(’ēl šadday)这神名的意义已然不可考,笔者根据šad的意义是「(母亲的)乳房」(诗22:9;歌八1),代表神赐给人丰富的恩典,建议把「伊勒沙代」译为「全福的神」,因为这圣名在五经中,主要用于列祖经历神赐丰富的供应(创17:1,28:3;出6:3;另参得1:21反讽的用法)。
要求:行在神面前,作完全人。行在神面前,即是行在神的道路中,遵行祂的旨意和命令。而「作完全人」(tāmîm),更是指纯全无瑕,诚信正直,像无残疾、无瑕疵的祭牲献给神。这是委婉责备亚伯兰娶夏甲生子,却未遵主命。
目的:与亚伯兰立约。立约在本章出现十七次,但不是像15章用「砍劈」(kārat)一个约,而是「赐给」(nātan)一个约,是耶和华主动更新立约,为要赐福给亚伯兰和他的后裔。
思想:神的显现都有目的,为要赐下新启示,坚定信心。人的软弱不能拦阻神的恩典,人的灵命当不断更新,人的信心当不断成长。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6:4—6
亚伯兰与夏甲同房,夏甲就怀了孕。她看见自己有孕,就轻视她的女主人。撒莱对亚伯兰说:「我因你受了委屈。我把我的婢女放在你怀中,她见自己怀了孕,就轻视我。愿耶和华在你我之间判断。」亚伯兰对撒莱说:「看哪,婢女在你手里,你可以照你看为好的对待她。」于是,撒莱虐待她,她就从撒莱面前逃走了。
圣经对人性刻画非常真实,女人对人际关系往往特别敏感。撒莱借腹生子的计划初步成功,但是很快就变了调。夏甲发现自己怀孕,就轻视她的女主人。女主人不甘受辱,向丈夫诉委屈,并开始虐待夏甲,使后者不堪忍受而逃跑。家变变成家暴,旧问题未解,新问题却产生。
然而神不会把问题留在那里,像亚伯兰那样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反倒亲自介入。首先是神显现(7节),「耶和华的使者在旷野的水泉旁,在书珥路上的水泉旁遇见夏甲」。这是圣经首度提到「耶和华的使者」(7、10、11节),但后来圣经作者称祂就是「向她(夏甲)说话的耶和华」。「遇到」其实是「找到」,说明这是耶和华主动。而「书珥的路上」,即是通往埃及的路上,离他们原先所住的希伯仑已有约一百五十公里。对于孕妇而言,这路程乃是极大的考验。
其次是神吩咐(9节),要夏甲回到她女主人那里,屈服在她手下(原意是「受苦待」,亦见6、11节)。这必然大出夏甲的意料,然而神的旨意总是超过人的想象(赛五十五9)。夏甲回去又至少待了十四年,等到孩子成为强壮的少年才真正离开(创世记21章)。
第三是神预言(10—12节),耶和华像应许亚伯兰一样应许夏甲:「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多到不可胜数」。并应许她要生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以实玛利」(就是「神听见」的意思)。夏甲也称呼当地的水泉叫「庇耳.拉海.莱」(意思是「看见我的永活者的井」)。神看见、听见、知道她的苦情,就有实际拯救的行动(出3:7)。
思想:神从来不把家事只看作是个人的私事,反倒提升到神国度的层面。一个生命正在夏甲的腹中孕育,一个伟大的民族即将因此产生。圣经内外都承认,以实玛利就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对以后的历史造成重大的影响。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6:1—3
亚伯兰的妻子撒莱没有为他生孩子。撒莱有一个婢女,是埃及人,名叫夏甲。撒莱对亚伯兰说:「看哪,耶和华使我不能生育。你来和我的婢女同房,也许我可以从她得孩子。」亚伯兰听从了撒莱的话。于是亚伯兰的妻子撒莱,把她的婢女,埃及人夏甲,给了丈夫为妾;那时亚伯兰在迦南已经住了十年。
在创世记12—15章里,耶和华虽一再应许亚伯兰会有许多后裔,却未说用何方法来达成。创世记16章记载,撒莱提议借她的婢女埃及人夏甲来代她生子。
夏甲其人:1节用三方面来介绍夏甲:(1)她是撒莱的婢女。「婢女」(šipḥâ),不是奴仆,她专服侍家中的女主人。但在创世记21章却称她是「女奴」(’āmâ,10、12、13节),地位不如「婢女」,不只要服侍女主人,还要服侍男主人。(2)她是埃及人。可能是撒莱在埃及得来的,也暗示亚伯兰至终要摆脱她。如同创世记13章的罗得,也预表后来的以色列民,他们人虽然出了埃及,埃及却如影随形,一直跟着他们。(3)她名叫夏甲。「夏甲」(hāgār)的意思是「逃走」,她后来果真逃离亚伯兰家。
撒莱提议:让夏甲为亚伯兰生子,算作是撒莱的孩子。2节是口头,3节是行动,均是出于撒莱的主动,亚伯兰也听从了她。对撒莱而言,她以为「我可以从她得孩子」(2节),把夏甲所生的孩子视同己出。这似乎也合乎当时的习俗,无子的妇人,有责任为丈夫纳妾生子。但其实她并不知道以后的发展及自己会有的反应。而且在这一切事上,夏甲完全未说话,她只被当作工具,她是个没有声音的人。
亚伯兰照做:他被动地娶了埃及人夏甲为妾,「妾」原文是「妻」(’iššâ),而非一般的「妾」(pîlegeš,创30:4),似乎她的地位提升到与撒莱同等,为后来的发展留下伏笔。至此我们只见到人的提议,却未见寻求神的旨意。只见人的方法与行动,却未见神的拦阻或肯定。
思想:人意不能取代神意,若目的似乎正确,手段却不合神的心意,就是试探。亚伯兰听从妻子撒莱的建议,娶埃及人夏甲为妻,好为他们家生子。这是出于自私的动机,却绝对不合乎神的心意,更为后世带来无穷的后患。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5:8—10
亚伯兰说:「主耶和华阿,我怎能知道我必得这地为业呢?」耶和华对他说:「你为我取一头三岁的母牛犊,一只三岁的母山羊,一只三岁的公绵羊,一只斑鸠和一只雏鸽。亚伯兰就把这些都取了来,每样从中间劈成两半,一半对着另一半排列,只有鸟没有劈开。
亚伯拉罕之约的第二阶段,是神与他立约的礼仪(创世记15章),以坚定与他所立的约。这里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
(1)亲密的称呼(8节)。亚伯兰称呼神是「主耶和华阿!」(’ădōnāy YHWH, 读作’ădōnāy ’ĕlōhîm)是旧约中对神最亲密、最个人性的称呼,只用于祷告中,表达与耶和华最深厚的情谊。这个称呼创世记中只出现在本章(2、8节),申命记中摩西则以此亲密称呼向耶和华恳求(申3:24,9:26),而大卫更以此称呼感谢耶和华与他立约,应许建立大卫王朝(撒下7:18—29)。
(2)立约的礼仪(9—11、17节)。耶和华吩咐亚伯兰预备牛羊,宰杀之后,「每样从中间劈成两半,一半对着另一半排列,只有鸟没有劈开。」(10节)。「立约」原意是「劈开」(kārat)一个约(bǝrît),由立约者从劈开的祭牲中间走过。此种立约的礼仪,耶利米先知也曾提到(耶34:18),意思是若立约的人违约,就要像牛羊一样被劈成两半,与中国古时「歃血为盟」意思相近。只有鸟没有劈开,可能是因为太小的缘故。
17节提到「日落天黑,有冒烟的炉和烧着的火把从那些肉块中间经过」。「炉和火把」代表耶和华自己,悦纳亚伯兰为立约所预备的祭牲,并保证立约必定成就。因此亚伯拉罕之约常被视为「应许之约」。这也类似西奈立约时有黑暗、冒烟与火,代表神的临在(出19章)。也预示耶稣受难,新约设立时,有大黑暗与地震(太27:45、51;可15:33;路23:44)。
(3)后裔的应许(13—16节)。至于亚伯兰最关切的后裔,耶和华再度坚定说,他的后裔要寄居外邦,受到当地人虐待,四百年之后必带着财物从那里出来,回到应许之地。到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果真应验了(出12:40;徒7:6;加3:17)。
思想:信心在犹豫中成长,立约的礼仪坚定信心,而应许更引他向前跃进。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5:1、5—6
这些事以后,耶和华的话在异象中临到亚伯兰,说:「亚伯兰哪,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你必得丰富的赏赐。」于是耶和华带他到外面,说:「你向天观看,去数星星,你能数得清吗?」又对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算为他的义。
耶和华第三次对亚伯兰说话,是在「异象」(maḥzeh)中(1节),暗示亚伯兰像先知,得神的信息。耶和华叫亚伯兰「不要惧怕」(’al tîrā’),可见得他很害怕。但是他害怕什么呢?耶和华说:祂是亚伯兰的盾牌,要大大赏赐亚伯兰。可是亚伯兰最关心的,是后裔的问题。即或耶和华大大赏赐他,这偌大的产业要由谁来继承呢?他那时年纪大了,却还没有儿子,因此他提出由他的管家大马士革人以利以谢承受。按照当时古近东的习俗,若主人死而无子,他的管家可继承产业。
然而耶和华应许亚伯兰,从他本身生的,才会继承他的产业(4节)。如此便把以利以谢排除在外,也为后来把罗得排除在外留下伏笔。
神应许亚伯兰,他的后裔要像天上的繁星那样多,正如之前神曾应许他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创13:16)。后来神多次重复这应许(创22:17,26:4),神仆摩西也多次引用这典故,求神成全祂的应许(出32:13),说明神的信实与能力(申1:10,10:22,28:62;另参尼9:23)。
经文特别讲到「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6节)。这是圣经最早论及「因信称义」,也是保罗论证福音真谛的主要依据(罗马书4章;加3:6)。雅各更以此论到真实的信心(雅2:18)。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有」的神,他更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作成」(罗4:17、22;来11:19)。
思想:你相信神吗?相信神与相信神的话语不可分开。我们不可能相信神却不相信祂的话。真信徒的标志,就是神怎么说,我就怎么相信。我这样相信,也这样活出来。我这样活出来,也这样见证。如同保罗作见证:「我信神,祂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徒27:25)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4:17—20
亚伯兰杀败基大老玛,和与他结盟的王回来的时候,所多玛王出来,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王的谷。又有撒冷王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他为亚伯兰祝福,说:「愿至高的神,天地的主赐福给亚伯兰。至高的神把敌人交在你手里,他是应当称颂的!」亚伯兰就把所有的拿出十分之一给他。
创世记14章紧接在13章亚伯兰与侄儿罗得分手之后,记载亚伯兰生平中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把罗得从仇敌手中救回。他们凯旋归来时,有所多玛王及撒冷王麦基洗德来迎接他。
麦基洗德(malkî-ṣedeq)是圣经里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在旧约中只出现在创14:18—20及诗110: 4。这个名字由两个字组成:麦基(melek)原意是「君王」,而洗德(ṣedeq)的意思是「公义」,故麦基洗德的意思是「我的王是公义的」或「公义的王」(来7:2)。创14:18称呼他是「撒冷王」,撒冷(Salem)原意是「平安」,在传统上是耶路撒冷的别名(诗76:2),故他又被称作平安王(来7:2)。
创世记14章记载耶路撒冷王麦基洗德,说他是至高神的祭司,显示自挪亚以后,在亚伯拉罕家族之外,仍有不少人信奉独一的真神,可能另外至少包括乌斯地(属以东)的约伯在内(伯1:1)。而麦基洗德最令人注意的是他身兼祭司和君王二个职分。他以君王的身份来迎接凯旋归来的亚伯兰,又以祭司的身分为他祝福。亚伯兰更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献给他,显示他地位尊贵。他称呼神是「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而亚伯兰更进一步确认,这位「天地的主,至高的神」就是「耶和华」(创14:22)。
虽然以色列中已经有大祭司亚伦家,但诗篇一百十篇在论到大卫家得胜的君王时却预言说,他要按麦基洗德的体系永远为祭司。意即(1)在亚伦家大祭司之外,(2)永远为祭司,(3)要像麦基洗德一样身兼君王和祭司双重职份,这成为后来有关弥赛亚预言的重要经文。撒迦利亚书在论到大祭司约书亚所预表的弥赛亚时,也讲到他要「坐在位上掌王权,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亚6:13)。
思想:创世记一章神造人,要人作君王,管理全地(创1:28)。创世记2章,神把人安置在伊甸园里,要人作祭司(创2:15)。神原本的心意就是要人作君尊的祭司。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3:14—15、17
罗得离开亚伯兰以后,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从你所在的地方,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你所看见一切的地,我都要把它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
前一段讲到亚伯兰礼让罗得优先选择,本段却讲到耶和华赐福给亚伯兰。这是耶和华第二次向亚伯兰说话,第一次是呼召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前往应许之地(创12:1—3)。在此更进一步指明要把应许之地赐给亚伯兰和他的后裔。
耶和华要亚伯兰从所在之地,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并要他纵横走遍那地。地点极可能在伯特利与艾城之间,也就是巴勒斯坦中部,且是最高的地点,可看到整个应许之地。按照古近东习俗,观看土地及走遍那地,乃是宣告拥有该地的所有权。
本章对比亚伯兰与罗得,(1)罗得举目观看,选择约旦河平原,纯以经济来考量,出于自私的打算。而亚伯兰举目观看,却是出于耶和华的吩咐,遵行神的命令。(2)罗得选择离开应许之地,也离开了耶和华,他的后裔与神的应许无分。相反的,耶和华却把整个迦南地都赐给亚伯兰和他的后裔,他的后裔更要像地上的尘沙那样多。(3)罗得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乃是罪恶充满之地,后来遭耶和华降火毁灭。而亚伯兰却遵照耶和华吩咐,向南搬迁帐棚,来到希伯仑的幔利橡树那里,为耶和华筑坛献祭。他在异教充斥、偶像林立的所在之处,勇敢为耶和华作见证。
本段再次指出亚伯兰生平两个代表记号,就是「帐棚」与「祭坛」。帐棚代表他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随时准备前往耶和华指示他的地方去。而祭坛更是信仰的宣告,敬拜的建立。亚伯兰是整个家族的祭司,带领族人敬拜服侍独一真神。
思想:有神的存在主义者齐克果(Søren Kierkegaard)与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主张:「人人都当为自己的生命作抉择,并为这抉择负起责任。」然而惟有选择完全顺服神,方才是最有福的抉择。今日你我先求神的国和祂的义,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祂都要加给我们。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3:8—11
亚伯兰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一家人。遍地不都在你眼前么?请你离开我吧!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整个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水源充足之地。在耶和华未毁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前,那地好像耶和华的园子,又像埃及地。于是罗得选择了约旦河整个平原。罗得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开了。
亚伯兰从埃及回迦南地以后,到了他从前支搭帐棚的地方,也是他起先筑坛的地方,他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3—4节),显示他急于恢复他与耶和华的关系。但这时又有新的挑战,不过这时他已从埃及经验学得教训,选择用完全相反的方式面对。
(1)问题关键(5—7节)。由于亚伯兰与罗得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甚至「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然而这可能是心理的因素大于地理的因素。
(2)解决方案(8—11节)。亚伯兰看出问题症结,当机立断,提出解决方案。首先他诉诸情感:说明二人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骨肉」原文是「弟兄」。亚伯兰身为长辈,却纡尊降贵,愿与罗得平起平坐,缓和紧张气氛。其次,他主动提出,「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9节)。这是以脸朝日出方向为东方,左手就是北边,右手就是南边。亚伯兰在此放弃自己的优先选择权,更愿大方与罗得分享神给他的应许之地(那时他们在应许之地中央)。然而罗得却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10—11节)。
(3)选择结果(12—13节)。罗得不但选择离开叔叔,更选择离开应许之地、离开神的赐福。因为他「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罗得的心态与作法,与前一章亚伯兰下埃及一样,自己选择以为最有利的,不意却带来最坏的结果。他的自私心态,让他不顾叔侄的情感,长幼的尊卑,更不能分辨从耶和华来的祝福(「如同耶和华的园子」),还是人间的引诱(「也像埃及地」)。
思想:罗得预表后来约旦河东的二个半支派,他们虽曾与以色列民一起出埃及、经旷野;但是却为经济的考量,自私的打算,选择留在约旦河东,不肯进入应许之地。然而一代错误的抉择,却带给后世无穷的祸患。他们最早被掳异域,自此未再归回(代上5:25—26)。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2:10、17、20
那地遭遇饥荒,亚伯兰因那地的饥荒严重,就下到埃及,要在那里寄居。…耶和华因亚伯兰妻子撒莱的缘故,降大灾击打法老和他的全家。…于是法老吩咐人把亚伯兰和他妻子,及他一切所有的都送走了。
亚伯拉罕被称作「信心之父」,然而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从他开始信心之旅,蒙召前往应许之地,到献以撒,达到信心的巅峰,其间有山有谷,信心有高有低。本段就是他不太有信心的一段故事。
(1)前往埃及(10—13节)。未求问就离开应许地,将近埃及显幽暗人性。在神应许之地上竟有饥荒,似乎出人意表。而更出乎读者意料的是,他未向神求问,就擅自携家带眷离开应许之地,前往埃及避难(10节)。这且影响后来的以撒(创世记26章)和以利米勒(路得记),有样学样。
11节,「将近埃及」即尚未进入埃及,亚伯兰却突然感到害怕,要撒莱对人声称是他的妹妹,而非他的妻子,以避免可能的杀身之祸。这说明亚伯兰去埃及的计划不周,理由不强。也看到他人性中的幽暗面,并不光明磊落。其实这种担忧应不只在埃及,在迦南地也相同,因为创世记20章亚比米勒事件即是此事件的翻版。
(2)到了埃及(14—17节)。在埃及任人夺去妻子,无耻收受财物。莫非定律:「人害怕什么事发生,结果就真的发生了」。埃及人看见那妇人极其美貎,果真推荐她给法老。法老就把她接到王宫,还给亚伯兰大量财物,而亚伯兰竟恬不知耻地收下了。要不是耶和华降灾给法老,阻绝此事,亚伯兰一家的故事恐怕到此结束,神的计划也受拦阻。
(3)离开埃及(18—20节)。法老责问亚伯兰,并归还他的妻子,赶逐他们离开埃及。在此显示埃及法老的道德远高于亚伯兰,亚伯兰不仅没有成为万民的祝福,反倒成了别人的诅咒,因他的恶行,把灾祸带给别人。
思想:每一个伟人都有不堪的过去,每一个罪人也可以有光明的未来。神不是等人变好了才拣选他,而是拣选他之后使他变好。而亚伯拉罕下埃及、在埃及、以及出埃及,也成为后来以色列民下埃及与出埃及的预表。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2:4—5、7
亚伯兰就遵照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离开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亚伯兰带着他妻子撒莱和侄儿罗得,以及他们在哈兰积蓄的财物、获得的人口,往迦南地去。…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第4节「亚伯兰离开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造成读经者的困扰,因为前一章说「他拉活到七十岁,就生了亚伯兰、拿鹤和哈兰」(创11:26),又说「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年,就死在哈兰」(11:32)。若如此,他拉死的时候,长子应该是一百三十五岁。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可能最好的解释是,亚伯兰并非他拉的长子,他是在他拉一百三十岁的时候出生的。而「幼子蒙拣选」,亦见于以撒、雅各与约瑟。
亚伯兰的行动包含两方面,一是遵命来到迦南地,二是在所到之地都会筑坛献祭,求告耶和华的名。
(1)顺服第一步,前往迦南地。5节,亚伯兰与妻子撒莱、侄子罗得、以及在哈兰获得的财物、人口,都带往迦南地。并且从北到南依次来到示剑、伯特利及南地。哈兰再好,积蓄的财物人口再多,终究不是神给他的应许之地。惟独等到亚伯兰来到示剑,摩利橡树那里,耶和华才向亚伯兰显现,并应许说:「我也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7节)。这句话对亚伯兰格外有意义,那时他无地、无子,而且前一章说撒莱「不生育、没有孩子」(创11:30),但是耶和华应许要把这两样都赐给他。
(2)顺服的重点,见证主的名。「示剑」(6节)的意思是「肩脊」,地点在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间,在耶路撒冷以北约六十公里,是亚伯兰到迦南地停留的第一站。那里有迦南人居住,且有摩利的橡树,可能是迦南人拜偶像的地方。这是圣经首次讲到亚伯兰遇到迦南人,开始接触他们的文化,尤其是恶名昭彰的生殖崇拜,包括拜巴力与亚舍拉等神明。这也说明,为何亚伯兰在所到之处,都会筑坛献祭,求告主名。
思想:真信仰的表征,首要顺服主命,离开舒适圈,勇敢踏出第一步。其次,在异教充斥之地,高举主名,见证独一真神的信仰。
作者:赖建国博士
创世记12:1—3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使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使你的名为大,你要使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给他,诅咒你的,我必诅咒他。地上的万族都必因你得福。
耶和华呼召亚伯兰,前往神所要指示的地去,是神与他立约的开始。其实前一章已经记载「他拉带着他儿子亚伯兰和他孙子,哈兰的儿子罗得,以及他的媳妇,亚伯兰的妻子撒莱,一同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们来到哈兰,就住在那里。」(创11:31)
这里有几个要点值得注意:(1)那时他拉才是家长,移民的领袖,而非亚伯兰。(2)未提神的呼召,而是人的行动。(3)特别提到罗得,但是亚伯兰后来却要摆脱他。(4)他们要往迦南地去,却停在哈兰,就是在今日土耳其东部境内,靠近两河流域的上游。
迦勒底的吾珥,在今日伊拉克南部及科威特附近,在当时是文明鼎盛之地,也是拜偶像的中心。后来约书亚也说:「古时你们的列祖,就是亚伯拉罕和拿鹤的父亲他拉,住在大河那边事奉别神。」(书24:2)真正敬拜耶和华是从亚伯拉罕开始。
创12:1—3是等到他拉死了以后,神直接给亚伯兰的呼召,亚伯兰这才成为家族的领袖。虽然许多人说亚伯拉罕之约是应许之约,不强调行为,但是在这约中,仍有必须遵从的条件。这第一次呼召的条件,就是要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神所要指示他的地去。」神给他的应许包含三个方面,「国度、名声、福气」。而且神应许说:「为你祝福的人(复数),我必赐福给他们;诅咒你的人(单数),我必诅咒他。地上的万族都必因你得福。」对照希伯来经文,天下万族因亚伯拉罕得福,乃是神的心意;而诅咒亚伯拉罕的人,要因他们个别的行为受到惩罚。神拣选及赐福亚伯拉罕,不是单为他和他的后裔,而是要透过他们,赐福普天所有的人。
思想:亚伯拉罕伟大的信心之旅,从顺服神的呼召开始。愿在本月的研经中,神对您说话,开展新的信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