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道自建释经灵修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
欢迎到良友圣经学院网站收听最新每日灵修
西番雅书、约珥书、弥迦书、那鸿书
欢迎到良友圣经学院网站收听最新每日灵修
西番雅书、约珥书、弥迦书、那鸿书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西番雅书3:9–20
9 “那时,我要改变万民,使他们有清洁的嘴唇,好求告耶和华的名,同心合意事奉我。 10 那些向我祈求的,我所分散的子民,必从古实河的那一边,献供物给我。 11 “当那日,你必不再因一切得罪我的事蒙羞,因为那时我必从你中间除掉狂喜高傲的人,在我的圣山上你也不再狂傲。 12 我却要在你中间留下困苦贫寒的百姓,他们必投靠耶和华的名。 13 以色列的余民必不行恶,不说谎,口中没有诡诈的舌头;他们吃喝躺卧,无人使他们惊吓。” 14 锡安哪,应当歌唱!以色列啊,应当欢呼!耶路撒冷啊,应当满心欢喜快乐! 15 耶和华已经免去对你的审判,赶出你的仇敌。以色列的王–耶和华在你中间;你必不再惧怕灾祸。 16 当那日,必有话对耶路撒冷说:“不要惧怕!锡安哪,不要手软! 17 耶和华–你的上帝在你中间大有能力,施行拯救。他必因你欢欣喜乐,他在爱中静默,且因你而喜乐欢呼。 18 我要聚集那些因无节期而愁烦的人,他们曾远离你,是你的重担和羞辱。 19 那时,看哪,我必对付所有苦待你的人,拯救瘸腿的,召集被赶出的;那些在全地受羞辱的,我必使他们得称赞,享名声。 20 那时,我必领你们回来,召集你们;我使你们被掳之人归回的时候,我必使你们在地上的万民中享名声,得称赞;这是耶和华说的。”
西番雅书的最后一段,与前面的信息相比有很重大的转变。1:2–3:8全部都是关乎审判的内容,指出耶和华将要审判全地,更要审判犹大和耶路撒冷,但这段却突然变成复兴的盼望。这个转变反映耶和华在历史之中的心意,因为祂最终的目的不是审判,而是拯救。审判是上帝要达成拯救所必须使用的手段。上帝是公义的、圣洁的,因此祂必要除去世上一切的不义与不洁,然后才可以使祂的救恩临到人当中。这段之中有几方面是我们需要留意的。
第一,这拯救的恩典是为万民而设的。3:9很清楚地宣告耶和华要改变万民,而且使他们有“清洁的言语”。这可能是指祂要回复在巴别事件之前的状况,使万民可以共用同一的语言。因为在将来的拯救之中,世人的罪已经被除去,就不会再像在巴别时一样,自高地以为自己可以与上帝相比,反而是谦卑地求告耶和华的名,同心合意事奉祂。甚至是那些分散在各地,远至古实的人,都同样可以向耶和华献供物。
其次,3:11–13更加清楚地描述在这耶和华拯救的日子之中,人的狂傲,说谎,诡诈都会已经被除去,以至众人可以在当中安然居住,无人使他们惊吓。到那日,我们都要歌唱、欢呼、满心欢喜快乐,因为耶和华要作我们的王,并且祂已经免去我们的审判,也将我们的仇敌赶出,使我们这些属祂的子民不再需要惧怕。
最后,在3:17之中,不但指出耶和华大能的拯救,并且更新祂对我们的爱。“爱中静默”在和合本之中作“默然爱你”,有几个可能的解释:一个是中文翻译之中所用的意思,表示耶和华的爱是静默的,是安息的,不再需要刑罚,以至人可以在这爱之中享受平安;另一个解释是参考乌加列文之中同一字根的动词,表达“刻划”,可能指耶和华要使祂的爱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印记;更可能的,是参考古希腊文译本的翻译,在这里表达更新。这意义在十二先知的文脉关系之中,似乎更为合理。耶和华对以色列的爱是何西阿书中的重点信息,这也是玛拉基书之中开始时所提出的争议,在这框架里,西番雅指出,在耶和华施行拯救的日子,祂的爱会重新临到祂的子民中间,以至我们可以在这更新的爱中不再惧怕。
思想:
愿耶和华拯救的日子临到,愿主使我们的愁烦变成欢呼。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西番雅书3:1–8
1 祸哉,这欺压的城!悖逆,污秽, 2 不听从命令,不领受训诲,不倚靠耶和华,不亲近它的上帝。 3 其中的领袖是咆哮的狮子,审判官是晚上的野狼,不留一点到早晨。 4 它的先知是虚浮诡诈的人,祭司亵渎圣所,强解律法。 5 耶和华在它中间行公义,断不做非义的事,每早晨显明他的公义,无日不然;只是不义的人不知羞耻。 6 “我已经除灭列国,使他们的城楼荒废。我使他们街道荒凉,无人经过;他们的城镇毁坏,没有人,没有居民。 7 我说:‘只要你敬畏我,领受训诲;其住处就不会照我原先所定的被剪除。’然而,他们从早起来就在各样事上败坏自己。 8 “你们要等候我,直到我兴起掳掠的日子;因为我已定意招聚列邦,聚集列国,将我的恼怒,我一切的烈怒,都倾倒在它们身上。我妒忌的火必烧灭全地。这是耶和华说的。
西番雅在这段之中,从前面对列国的审判,转回到耶路撒冷,并且称呼他为欺压、悖逆、污秽的城,对犹大提出警告和指控。先知跟着也在3:2–4更清楚地描述了他对他们的这三个指控。
3:2指出他们的悖逆,以四个一连串的“不”反映他们的问题,前面两个是行为上面的,以“不”字作开始指出他们不听从命令与训诲。而在下半节之中,却是将“耶和华”与“它的上帝”放在前面,然后才指出他们的不倚靠与及不亲近,更强力地表达他们所悖逆的对象。
3:3是对他们的欺压的描述,先知形容他们的领袖是咆哮的狮子,审判官是晚上的野狼。他们本应该是在人民当中执行公义判断的人,但他们却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侵吞人民的财产,甚至是一点不留。
3:4解释他们的污秽,因为他们的宗教领袖没有按他们应有的职责而行。先知本来应该按着上帝启示的内容,清楚地指出祂的旨意,但现在他们所说的却是虚浮诡诈的话,好像翻腾的海水,没有根基。而他们应该是按着律法的指示,带领人民敬拜耶和华,如今却成为了强解法律的人,以至本来应是圣洁之城的地方却成为了污秽之城。
对比着这欺压、悖逆、污秽的城,耶和华在他们中间每日显明他的公义。耶和华的义应该使人羞愧,带领他们回转,但先知却指出他们仍是不知羞耻。因此,先知表明耶和华已经开始了对列国的审判,作为对犹大的警告。这可能是指在第七世纪末,巴比伦兴起,渐渐地侵占近东列国,甚至是将当时的第一大国亚述打败。耶和华在这警告之后,向他们发出悔改的呼召,要他们敬畏祂,领受祂的训诲。但这城的人民仍然不断地在他们的败坏之中生活,最终招致耶和华对他们的审判,祂的烈怒要倾倒出来,祂妒忌的火必烧灭全地。
3:8是一个严肃的宣告,若是按原文直译,句子的开头应该作:“所以,你们要等候我,这是耶和华说的。”这个“所以”在很多译本之中都没有表达出来,是指出这是以上各项警告之后的结果,读者需要认真地思想和回应。
思想:
我们需要从耶路撒冷转而思想我们自己身处的地方。无论你是哪里的居民,我们都可能看到在我们中间的欺压、悖逆和污秽,我们需要回到上帝的面前,谦卑领受祂的训诲,敬畏祂,等候祂。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西番雅书2:4–15
4 迦萨必遭遗弃,亚实基伦必然荒凉;亚实突人必在正午被赶出,以革伦也要连根拔除。 5 祸哉,住沿海之地的基利提人!迦南、非利士人之地啊,耶和华的话攻击你们:我必毁灭你,以致无人居住。 6 沿海之地要变为草场,牧人的住处和羊群的圈。 7 这地必为犹大家的余民所得;他们要在那里放牧,晚上躺卧在亚实基伦的房屋中;因为耶和华–他们的上帝必眷顾他们,使被掳的人归回。 8 我听见摩押毁谤,亚扪人辱骂;他们辱骂我的百姓,自夸自大,侵犯他们的疆土。” 9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说:因此,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摩押必如所多玛,亚扪人必像蛾摩拉,都变为刺草、盐坑、永远荒废之地。我百姓中剩余的必掳掠他们,我国中的幸存者必得他们的地。 10 这事临到他们是因他们的骄傲,他们自夸自大,辱骂万军之耶和华的百姓。 11 耶和华必向他们显为可畏,因他使地上的众神衰微;列国的海岛各在自己的地方敬拜他。 12 你们古实人,也是被我的刀所杀的。 13 耶和华要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凉,干旱如同旷野。 14 群畜,就是各类的走兽必卧在其中,鹈鹕和豪猪要宿在柱顶;窗户有鸣叫的声音,门槛毁坏,他要毁坏香柏木板。 15 这素来欢乐、安然居住的城,心里说:“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现在竟然荒凉,成为野兽躺卧之处!凡经过的人都必摇着手嗤笑它。
在这一段之中,先知指出,在周围的列国,也要因他们的罪受罚。这发展,呼应着西番雅书已经在1:2–3之中提出的信息,指出耶和华要审判全地。这重点也会在3:6–8再次重复,所以犹大的受罚,必须以上帝对全地的审判作背景。但是在这里所列举的列国,可能是反映主前第七世纪末的近东各国,他们都将会在巴比伦兴起之后,被巴比伦一一打败。
首先被列举在审判之列的,是在沿海之地的各个城邦及民族。2:4以押韵的方式,从南到北宣告对四个沿海城市的审判,每一个城所要遭遇的,都是一个在发音上与这城的名字相近的事。因此重点可能不是在于这四个城市所要遭遇的事,而是表明他们将要经历他们所应当得到的审判。这些沿海的城,本来都是人口众多,商业活动丰富,在当时可以说是很有势力的地方,但在审判之后却会成为无人居住之地。在2:7,先知特别提到犹大的余民,以及耶和华使他们被掳归回的事,使他们在这全面性的刑罚之中仍然有盼望。
在2:8–11,先知从西面的沿海各城转到在东方的摩押与亚们,按创世记的叙述,摩押人和亚们人都是罗得(亚伯拉罕的侄子)的后代,但他们却在历史之中不断与以色列为敌。在经文之中,重复地指出他们的自夸自大,辱骂万军之耶和华的百姓,显出他们的骄傲。耶和华对他们的审判,是要使他们的地像所多玛、蛾摩拉一样,被完全毁灭,变为只有“刺草、盐坑、永远荒废之地”。在2:9之中,又提到“我百姓中剩余的”,及“我国中的幸存者”,再次向读者显示出在审判之中的盼望。
在2:12–15,先知从犹大的东西邻国,转到比较远的南北方向。对南方的古实,只有一句简单的宣告,但是对于在北方的亚述,却是比较详细的描述。当中特别在15节之中引述他们心中的态度:“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清楚地反映他们的自高。亚述在主前第八世纪末至第七世纪末,可以说是近东的第一大国,各国各族都在他势力之下,犹大也要到约西亚的年代,才脱离亚述的辖制。他们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首都尼尼微拥有很有利的防御,但在耶和华的审判之中,他们也还是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思想:
在这段之中,我们看到很多自以为强盛,拥有在商业上、政治上、军事上极强大势力的国家,在耶和华的审判之中被除去,成为被嗤笑的对象。耶稣基督曾说:“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14:11),愿我们都可以学会在生活之中有谦卑的表现。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西番雅书1:14–2:3
14 耶和华的大日临近,临近而且甚快;那是耶和华日子的风声,勇士必在那里痛痛地哭号。 15 那日是愤怒的日子,急难困苦的日子,荒废凄凉的日子,黑暗幽冥的日子,乌云密布的日子, 16 是吹角吶喊的日子,要攻击坚固的城,攻击高大的城楼。 17 我必使灾祸临到人身上,使他们行走如同盲人,因为他们得罪了耶和华;他们的血必倒出如灰尘,肉身抛弃如粪土。 18 当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他们的金银不能救自己;耶和华妒忌的火必烧灭全地,要向地上所有的居民施行可怕的毁灭。2:1 不知羞耻的国民哪,趁命令尚未发出,日子流逝如糠秕,耶和华的烈怒尚未临到你们,他发怒的日子未到以先,你们应当聚集,聚集起来。 (2 并于上节) 3 世上遵守耶和华典章的谦卑人哪,你们都当寻求耶和华,寻求公义,寻求谦卑;或许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得以隐藏。
这段前半部份,在1:14–18之中,是描述耶和华日子临近的情况,让我们很强烈地感受到这日子的威胁。而后面的部份,在2:1–3之中,则是向人民发出呼吁。
在原文之中,1:14以“临近』作为开始的第一个字,而且在下一句立即重复,而且加上“甚快”作为补充,很有力地表达出时间的逼切。因此,这里不是预言将来会有上帝的审判,而是这审判已经来到门前,立刻就会发生。在这警告之后,先知以一连串的字眼,形容这日子的性质,是愤怒的、急难困苦的、荒废凄凉的、黑暗幽冥的、乌云密布的、吹角吶喊的,指出这日子所带来的影响。这里列举了六个日子,可能是有意让读者联想上帝创造天地的六日。上帝的创造是建立性的、祝福性的,但这里的六日却是拆毁性的、咒诅性的,好像是上帝要将祂创造的工作除去。
人在犯罪之后,不单是要面对自己罪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面对上帝的忿怒。因为犯罪不只是得罪人,违反人与人之间所建立的法律规则而已,犯罪最终是得罪上帝,破坏了上帝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因此先知在1:17之中指出,这些灾祸临近,是因为他们得罪了耶和华,而且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他们的金银、能力、不能救他们自己,因为耶和华妒忌的火必烧灭全地。虽然如此,2:1–3表明上帝仍然会给人回转的机会。
2:1以两个字重复地表达“聚集』的呼召,和合本却将这两个呼召分别放在第1节开头和第2节的结尾,而和修本就将这两个命令放回在一起,只是因为中文表达的缘故,需要放在第2节最后的地方,虽然可以保存两个字重复的作用,但仍然是少了在句子开始时重复的震撼。这两个字在圣经之中仅仅出现了八次,除了在这里的两次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用来描述检柴或检草的行动。但是在这里的第一个用法,使用了一个反身性的动词,表明是要做在自己身上的行动。而这个聚集的命令,是在这日子未到之先要做的,表示这是最后的机会。
他们不但需要聚集,2:3三次重复地指出他们要寻求:他们要寻求耶和华,寻求公义,寻求谦卑。这些是我们在面临上帝审判之前所必须追求的内容。唯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公义审判的主面前,怀有被祂恩待的盼望。西番雅以他名字的意义作出比喻,指出这样做的人,或许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得以隐藏。
思想:
世界要面对上帝公义的审判,我们在仍然有机会时,需要寻求祂,寻求公义与谦卑。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西番雅书1:7–13
7 在主耶和华面前要静默无声,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快到了。耶和华已经预备祭物,将召来的人分别为圣。 8 “到了献祭给耶和华的日子,我要惩罚领袖和王子,及所有穿外邦衣服的人。 9 到那日,我必惩罚所有跳过门槛,以残暴和诡诈塞满主人房屋的人。 10 “当那日,从鱼门必发出悲哀的声音,从第二城区发出哀号的声音,从山间发出破裂的大响声。这是耶和华说的。 11 玛革提施的居民哪,你们要哀号,因为所有的商人都灭亡了,满载银子的人都被剪除。 12 那时,我必用灯巡查耶路撒冷,惩罚那些沉湎在酒渣上的人;他们心里说:‘耶和华必不降福,也不降祸。’ 13 他们的财宝成为掠物,房屋变为废墟。他们建造房屋,却不得住在其内;栽葡萄园,却不得喝其中所出的酒。”
在十二先知书中,共有5次出现“静默无声”这句话。当中最为人所熟悉的,是哈巴谷书2:20,很多教会也用这节经文作为崇拜的宣召。但在十二先知书中,这句的出现通常意味着耶和华审判的临到。哈巴谷书2:20是对之前一连串祸哉的宣告地最后总结,是要向这位在第一章之中不断发出问题,挑战耶和华的公义的哈巴谷先知,指出他在上帝面前不能再发声音,因为主的审判是公义的,是绝对的。在阿摩司书8:3,先知指出在耶和华的日子,殿中的诗歌变为哀号,必有许多尸首在各处被抛弃,无人作声。而吕振中译本将这最后一句表达为一片死寂,更反映审判后的景况。
因此,西番雅书1:7同样是一个严肃的警告,指出耶和华的日子快到,祂已经将各样要使用的东西预备,表示上帝审判的时候将要降临。在跟着的一连串指控之中,首先被题及的是领袖与王子,特别指出那些穿外邦衣服的人,可能反映他们对于外邦的生活与宗教的仰慕。有人因此认为这可能是反映约西亚作王初期,他仍然未发起宗教改革,拆除巴力的祭坛之前的事。但是从西番雅的信息之中,似乎将这些问题直接引到最后的审判,因此可能是在约西亚改革之后,国中仍有不少人没有改变他们拜偶像,崇尚外邦宗教的习惯,而约西亚的几个儿子,约哈斯、约雅敬、西底家,最终都是被掳到外邦去。
在1:9,因为出现了残暴和诡诈的指控,表面上似乎是社会中的罪行,但因为门槛与主人的房屋在当时通常具有宗教意义,可能也是暗示他们在信仰上混入了不少外邦的习俗,将对耶和华的敬拜变成偶像的敬拜。
到1:12,先知指出这些耶和华要刑罚的人的心态,他们心里说:‘耶和华必不降福,也不降祸。’这表示他们拥有一种无神信仰,他们并不是在理论上否定耶和华的存在,但却在实际上否认祂的作为。他们以为上帝不会介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无论是福、是祸,都不是从祂而来。耶和华的日子,正是要否定这样的思想,指出耶和华是要介入历史之中,施行审判和拯救。
思想:
我们是否以为我们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以致在生活上得到丰富和保障呢?这段经文提醒我们,上帝是介入历史的主,我们需要时常心存敬畏,按祂的旨意而活。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西番雅书1:1–6
1 当亚们的儿子犹大王约西亚在位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希西家的玄孙,亚玛利雅的曾孙,基大利的孙子,古示的儿子西番雅。 2 耶和华说:“我必从地面上彻底除灭万物。 3 我必除灭人与牲畜,除灭空中的鸟、海里的鱼、绊脚石和恶人;我必把人从地面上剪除,这是耶和华说的。 4 我必伸手攻击犹大和耶路撒冷所有的居民;从这地方剪除剩下的巴力、事奉偶像之祭司的名字与祭司; 5 还有那些在屋顶拜天上万象的,那些敬拜耶和华指着他起誓,却又指着米勒公起誓的; 6 并那些转去不跟从耶和华,不寻求耶和华,也不求问他的。”
在这个月的最后六天,我们会以西番雅书作为我们灵修的经文内容。西番雅书1:1用了很特别的方式介绍先知西番雅。一般人名的介绍都只是名字加上一个描述,可以是他的职业,出生的地方,或是他父亲的名字。但是西番雅的介绍却是一个四代的家谱,反映出他家族的特别地位。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西番雅的父亲古示可能是衣索匹亚人,因为古示可以作古实,是当时衣索匹亚的名称,作者为了要清楚表明西番雅是犹大人的身份,所以就用了一个比较长的家谱。无论如何,这家谱开始的希西家,极可能就是在主前715–687年间作犹大王的希西家。从这家谱的比较,西番雅是皇室的成员,是当时作王的约西亚的子侄辈。从这资料推算,西番雅应该是在约西亚在位的后期作先知的,因为约西亚在八岁时开始作王,16岁时开始寻求耶和华,而在公元前622年,约西亚26岁时,他下令重修圣殿,开始了一段宗教复兴的时期。西番雅的信息似乎是在这些改革与复兴之后发出的,指出在这些改革之后,拜偶像的事仍未完全除去,因此向当时的人警告将要来临的审判。
西番雅的名字可以直译为耶和华隐藏,但我们不知道这反映什么信息。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他父亲对当时世代的负面想法,认为耶和华将祂自己隐藏起来,人民寻不到祂的引导与保护。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正面的信息,指出耶和华将他隐藏起来。但在西番雅书之中,耶和华不再是隐藏的上帝,而是要在他们当中,介入历史里面,施行审判。
在西番雅信息的开始,耶和华强烈地宣告祂要从地面上彻底除灭万物。彻底和除灭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字,但却拥有很接近的读音,使读者对这彻底除灭有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想到在约西亚的改革之中,虽然尽了力,却只能够有限度地除去拜偶像的事。这正是在1:4–6之中所指出的,不少人只是因为王的命令而作出改变,但在心里,仍然存在拜偶像的意念。他们敬拜耶和华指着他起誓,却又指着米勒公起誓,因此耶和华要审判他们。当时耶和华只是应许约西亚,不会在他仍然在位期间降灾毁灭犹大。但因为所积存的恶行,耶和华的审判必要临到。
在1:3之中,先知用了一个与创造相反的次序,列举出耶和华要除灭的东西,暗示这是全面性的审判。在1:2–3:8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审判不是单针对犹大,而是延伸至全地之上,可以说是以犹大作为样板,让人看到上帝的主权。
思想:
灵命的更新与复兴,必须从心而发。表面上的行为改变,必须化为内心彻底的更新,这是西番雅对我们的提醒。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那鸿书3:8–19
8 你能胜过挪亚们吗?它坐落在众河之间,周围有水,海作它的城郭,海作它的城墙。 9 古实和埃及是它的力量,没有穷尽,弗人和路比人是它的帮手。 10 但它被流放,被人掳去,它的婴孩也被摔碎在各街头;人为它的贵族抽签,它的权贵都被锁链锁住。 11 你也必喝醉,昏迷错乱,并因仇敌的缘故寻求庇护。 12 你一切的堡垒必如无花果树上初熟的果子,一经摇动,就落在想吃的人口中。 13 看哪,你中间的士兵是妇女,你国中的关口向仇敌敞开,你的门闩被火焚烧。 14 你要打水预备受困;要加强防御,取土踹泥,做成砖模。 15 在那里,火要吞灭你,刀必杀戮你,如蝻子般吞灭你。你人数增多如蝻子,增多如蝗虫吧! 16 你增添商贾,多过天上的星宿;如蝻子蜕皮飞去。 17 你的领袖多如蝗虫,你的将军仿佛成群的蝗虫;天凉时齐落在篱笆上,太阳一出就飞去,人不知道落在何处。 18 亚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觉,你的贵族躺卧,你的百姓散在山间,无人招聚。 19 你的损伤并未减轻,你的伤痕极其重大。凡听见这消息的人都因你拍掌。有谁没有时常遭受你的暴行呢?
在这最后的一段之中,先知以一个可能在历史之中发生了不久的事迹,更清楚地指出若上帝的审判临到,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作出对抗。
挪亚们又称底比斯,为埃及古国南部的首都,位于尼罗河上游。他座落在尼罗河的两岸,当中筑有运河,贯穿城内,故先知描写此城周围有水,形成一道天然保障。虽然在和修本之中,形容海作它的城郭,海作它的城墙,其实所形容的是尼罗河广阔的河道。因为这天然的屏障,敌人很难动用大量的兵马来攻击他。
挪亚们除了天然的保障之外,3:9更指出他在外交结盟上也有很多帮助。他邻近的城邦都与他有良好的关系。古实是现代的埃塞俄比亚,他与埃及形成挪亚们的南北,弗人的身份比较不肯定,但可能是现代索马里一带的人,在挪亚们的东方,路比人应是现在的利比亚,在挪亚们的西方。因此这里指出挪亚们拥有很强大的政治势力,他四围的民族都与他结盟,以至他是一个很难被攻占的城。
尼尼微人应该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挪亚们的败亡。因为在主前663年,亚述王亚述巴尼帕的大军攻入挪亚们,使用了极其残暴的方式,对待在当中的领袖与人民。从先知的描述,看到它的婴孩也被摔碎在各街头;人为它的贵族抽签,它的权贵都被锁链锁住,可见当时败亡的惨况。
在3:11–13之中,先知指出尼尼微将会遭遇挪亚们同样的命运,并且他们的保障会变成完全没有功用的东西,如同已熟的无花果,可以不用费力轻摇,就可以落在想吃的人口中。3:14–17更进一步地描述尼尼微的失败,虽然他很努力地增强各方面的实力,在人数、设施、商业、军事上,都预备了很强大的力量。但是在攻击临到时,这些东西完全不能发挥效用,好像成群的蝗虫突然飞去,不知道落在何处。
在最后的两节,先知以感叹的语气,哀叹尼尼微的败亡。他的领袖好像睡着了,没有任何的反应,他的百姓被赶散,无人招聚。先知指出,这些都是尼尼微一直累积的暴行所带来的结果。
思想:
当我们在受到暴力威吓,被残暴的行动打击时,我们要保持对上帝的信心,祂在祂所定的时间,必定使恶人遭报。在那鸿书之中,我们要得到安慰,在困境之中仍存盼望。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那鸿书3:1–7
3:1 祸哉!这流人血的城,欺诈连连,抢夺充斥,掳掠的事总不止息。 2 鞭声响亮,车轮轰轰,马匹跳跃,战车奔腾; 3 骑兵争先,刀剑发光,枪矛闪烁,被杀的甚多,尸首成堆,尸骸无数,人因尸骸而绊跌, 4 都因那美貌的妓女多有淫行,惯行邪术,藉淫行诱惑列国,用邪术诱惑万族。 5 看哪,我与你为敌,掀开你的下襬,蒙在你脸上,使列邦看见你的赤体,使列国观看你的羞辱。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6 我必将可憎污秽之物抛在你身上,使你被藐视,为众人所观看。 7 凡看见你的,都必逃离你,说:“尼尼微荒凉了!有谁为你悲伤呢?我何处找到安慰你的人呢?”
这段是一个讽刺性的哀歌:首先是一个哀叹的宣告,接着是指出举哀的对象,以及对他的控告,第2–3节是描述他们所要经历的灾祸,第4节再次指出受罚的原因。而最后在第5–7节以第一身的方式描述耶和华的判断。
尼尼微在这里被称为一个流人血的城,反映着他残暴侵略的历史。先知对他的指控,不但是他的欺诈、抢夺与掳掠,更是指出这些事是连连的、充斥的、不止息的,表示他们的罪行不是个别的事件,而是他们不断地重复的行动。流人血的城,在他强势之时,可能会自己认为是无敌的,凡事顺利的。因为他对别人的欺诈与抢夺,使他可以有一时的丰富。但是在上帝公义的审判之下,他最终也不能逃避这要来临的祸患。
耶和华要降在他们身上的灾祸,正是他们对列国抢夺掳掠时所作在别人身上的行动。这表明上帝的审判是公平公正的。3:2–3用了一连串的名词片语,将一件件要发生在尼尼微身上的事,快速地列举出来,使读者可以感受到审判临到的逼切急速,不能逃避。
在3:5,耶和华再次使用2:13之中所用的方式,严肃地宣告是祂、万军之耶和华、与他们为敌,并且祂会在众人面前掀开他们的羞辱,使他们在列国之中被藐视、被人厌弃。这里让我们看到,行不义的,欺压人的,不单是对人的侵犯,更是与上帝对立,违背了上帝在这世上所要求的规则。最终的后果是招致上帝的对敌。到那时,没有任何权势可以提供帮助,没有任何途径可以避过审判的结果,也没有人会对他发出同情。
在3:7的最后一句,先知感叹地表达一个讽刺性的提问:“我何处找到安慰你的人呢?”安慰是那鸿名字的意义。在那鸿书之中,那被尼尼微所侵略的犹大,可以看到得安慰的日子。但那侵略者在他自己受审判之时,却找不到安慰他的人。
思想:
以尼尼微为首都的亚述帝国已成过去,但很不幸地,在历世历代之中,这些抢掠、暴力的事仍然在历史之中不停地重演。有一些是在国家民族的场景之中发生,也有不少是在个人或群体之中发生。在这些压逼之下,我们是否仍然相信上帝的公义,相信祂是忌邪、报应的上帝,以至在祂里面可以得到安慰?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那鸿书2:3–13
3 他勇士的盾牌是红的,精兵都穿朱红衣服。在预备打仗的日子,战车上的铁闪烁如火,柏木的枪杆也已举起; 4 战车在街上疾行,在广场上来往奔驰,形状如火把,飞驰如闪电。 5 他招聚他的贵族;他们前行时绊跌,速上城墙,预备屏障。 6 河闸开放,宫殿冲没。 7 这是命定之事:王后赤身被掳,宫女捶胸,哀鸣如鸽子。8 尼尼微自古以来 如同聚水的池子;现在居民都在逃跑。“站住!站住!”却无人回转。 9 你们抢夺金子吧!你们抢夺银子吧!因为所积蓄的无穷,华美的宝器无数。 10 荒芜,荒凉,全然荒废,人心害怕,双膝颤抖,腰部疼痛,脸都变色。 11 狮子的洞,幼狮喂养之处在哪里呢?公狮、母狮、小狮出入,无人使它们惊吓之地在哪里呢? 12 公狮撕碎的足够给幼狮吃,又为母狮掐死猎物,把猎物塞满它的洞穴,把撕碎的装满它的窝。 13 看哪,我与你为敌,将它的战车焚烧成烟,刀剑必吞灭你的少壮狮子;我必从地上除灭你的猎物,你使者的声音必不再听见。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这段经文可以分成两部份。2:3–10可能是尼尼微被攻击时的不同片段,而且很仔细地描述这场战事的不同层面。在这描述之后,2:11–13以狮子作为比喻,是对尼尼微失陷经验的反省。
虽然经文当中没有清楚表示攻击者的身份,但是在2:3–4之中所描述的内容似乎指向真实的军队而不是属灵的战士,因为无论是装备上的盾牌、枪杆、与战车,或是精兵所穿的朱红衣服,都与现实之中的战士可能的状况相符。在历史之中,这里所描述的应该是巴比伦的军队。
在2:5之中,亚述的君王似乎企图招聚他的贵族对抗入侵的军队,他们虽然努力防御,但结果却是自己绊倒,而他们的城墙,河闸等设施,本来是非常强硬的防御力量,但都一一被打破。有希腊的历史学家认为尼尼微被攻破是因为河水冲倒了一段城墙,但近代的考古发现尼尼微的城墙并没有破损,而攻击的军队主要是在两处城门攻入,而将防守的力量打败。2:7形容这些是命定之事,暗示这是耶和华预告的审判。
2:8是在1:1之后第一次提到尼尼微,对比着她本来的势力与当时战败的景况。虽然她本来充满人民,反映军事力量的强大,但是在这次战役之中,所有人都逃跑。虽然长官不断发出命令,要他们站住,却没有人回转。
到2:10,先知描述战事的后果,就这城而言,是荒芜,荒凉,全然荒废,而对当中的人,则是人心害怕,双膝颤抖,腰部疼痛,脸都变色,反映他们的失败,在敌人面前完全无助。
2:11–12从战事的描述,转而以比喻方式的表达。狮子的洞明显地是比喻尼尼微,是这侵略者自己认为可以安居,让幼崽在当中享受他在外捕擸的成果。这是对尼尼微很贴切的写照,因为亚述王国的强盛是建基于她的对外侵略,将多国打败,使他们臣服在她的势力之下,献上他们的财宝物产,使尼尼微成为当时最富裕的地方。但在这比喻之后,耶和华藉先知在2:13之中指出,祂要与他为敌,使本来强盛的被吞灭。
尼尼微的灭亡,最终的原因,是耶和华对他的审判。而这宣告审判的主,是万军之耶和华,祂是全地的主宰,统管一切的上帝,在祂面前,无人能站立得住,没有任何势力可以与祂比较。
思想:
与上帝对敌的结果必然失败。求上帝坚立我们,使我们可以在邪恶势力面前站立得稳。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那鸿书1:15–2:2
15 看哪,山上有报佳音、传平安之人的脚踪。犹大啊,守你的节期,还你的愿吧!因为恶人不再侵犯你,他已灭绝净尽了。2:1 那打碎你的人上到你面前。要看守堡垒,把守道路,要挺起腰来,大大使力。 2 耶和华复兴雅各的荣华,像复兴以色列的荣华;因为蹂躏者曾经蹂躏他们,毁坏了他们的葡萄枝。
虽然耶鸿书主要的信息是宣告尼尼微的败亡,但这段很清楚地指出这书信息的作用,是对犹大的安慰,指出那压迫他们的恶人将要被除去。这段的信息和以赛亚40:9和52:7都很相似,在赛52:7,所报的佳音是与巴比伦的灭亡及犹大的复兴有关,而在这里,那鸿的信息是尼尼微的灭亡。在这短短的三节之中,充分地表达出先知所要传递的喜悦,也反映着受压者对拯救临到的热切盼望。
1:15节形成一个很强烈的转向。前面的经文一直针对敌人,宣布耶和华大能的审判,而在这节突然直接地呼吁犹大,这是在1:1节之后第一次出现地方名称。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希伯来文圣经的抄本传统将这节编为第二章的一部份,反映对这转向的重视。
在长期受压的处境之中,平安的佳音带来突破性的惊喜,需要注意和留心。所以先知以“看哪”介绍他的宣告,并且指出这消息要在山上,在路上,在整个地区广传出去,是使人雀跃的信息。在直接呼叫犹大的信息之中,特别强调要他们守他们的节期,还他们的愿,这些都是他们与耶和华立约,成为祂的子民时所领受的命令。这里反映出作为上帝子民所应有的价值次序,在经历复兴之后,不是着重自己生活上的庆祝,而是在上帝面前感恩与敬拜。
1:15节的最后一句,指出“恶人不再侵犯你,他已灭绝净尽了。”在当时处境之中,这恶人明显地指亚述帝国,因此也有译本将这字翻译为“邪恶的亚述人”,但是这字也可以是指任何的邪恶势力。在新约哥林多后书6:15之中,使徒保罗提出,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当中所用的彼列,就是这里恶人一字的音译。因此这里所宣告的,可能预表着在耶稣基督福音之中的赦罪与释放。
2:1–2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2:1似乎是指向尼尼微,他们将要经历强力的打击。这里甚至可能有讽刺性的作用,因为亚述长久以来都是侵略者,但是这里却是转变了角色,他们将成为被侵略的,需要预备防守,而且最终也会被灭。
2:2比较清楚地连接着1:15,表达出对犹大的呼吁的原因,是耶和华要复兴雅各和以色列的荣华,使他们可以回到上帝所应许赐给他们的丰盛之中。这也可能暗示在复兴之中,分列的南北两国将会同样地领受耶和华的恩惠。同样,今日的信徒经历上帝的救恩时,也将是与整个信徒群体一同领受上帝的恩典,成为合一的上帝子民。
思想:
我们对于那使我们从黑暗的权势之下被释放出来的福音有如何反应呢?我们是否雀跃地与人分享,宣告这平安的福音呢?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那鸿书1:9–14
9 你们筹划何种计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终结一切,仇敌不会再度兴起。 10 你们像杂乱的荆棘,像喝醉了的人,又如枯干的碎秸,全然烧灭。 11 有一人从你那里出来,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 12 耶和华如此说:“他们虽然势力强大,人数众多,也要被剪除,归于无有。我虽曾使你受苦,却不再使你受苦。 13 现在,我要从你身上折断他的轭,解开捆绑你的绳索。” 14 耶和华已经发命令,指着你说:“你的名下必不再留后;我要从你神明的庙中除灭雕刻的偶像和铸造的偶像,我必因你的卑贱,为你预备坟墓。”
在这段中,先知很快地转移他说话的对象,但却没有清楚地表明宣告的对象是谁。所以只有凭猜测决定,和按经文之内容看对象是好是坏。和修本比较严谨地跟随原文的表达,将说话对象的推测性理解除去。而之前的和合本却是将这些解释附在译文之中,标示第9–12节上是向尼尼微的宣告,12节下和13节是对犹大的安慰信息,而14节再转回到对尼尼微审判的宣告。这些解释虽然没有经文本身的根据,但按着内容的意思来推测,似乎也十分正确,值得参考。
也有学者认为因为在经文之中没有明显的交代说话对象的改变,因而将整段都解释为对尼尼微的宣告,并将12节最后的一句看为以上的审判的总结,指出这是一次过使他不能再起来的打击,以第9节的仇敌不会再度兴起来理解不再使你受苦,表示一次的打击就已经完成目标,不需要有第二次。但不再使你受苦的表达比较似是安慰的信息,以至像和合本的理解用在犹大身上比较合适。
在针对尼尼微的宣告之中,先知指出那设计攻击耶和华的必至败亡。在第9和11节之中,所描述的处境有两种可能,一是回想在希西家作王年间,亚述王西拿基立在公元前701年发动对犹大的攻击,他虽然有好的计谋,并且势力充足,但在耶和华眼前,他们却必败亡。若这是正确的理解,我们可以从列王纪下19:35节之中看到耶和华如何神迹性地将亚述的大军在一夜之间除灭。当时,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因为这样的失败,西拿基立这场一共打破了犹大四十六个城邑的入侵不但无功而回,甚至是元气大伤,使亚述的势力由全盛时期进入朝向灭亡的过程。
另一种可能性是将这段比较含糊地指向整个亚述控制近东的年代,即是由主前第八世纪末至第七世纪末之间。在这时期之中,犹大虽然是独立的国家,但她乃是受亚述所管,直至约西亚作王年间才可以得到脱离。
在12节下和13节,展示出这段信息对犹大的意义。耶和华要从他们身上折断尼尼微放在他们身上的轭,解开捆绑他们的绳索,使他们重新得到自由。无论先知所指是希西家年间的事,还是约西亚年间的经历,都让我们看到耶和华对祂子民的拯救。
思想:
无论我们在怎样的处境之中,我们都要认定上帝是最终的掌权者,求上帝叫我们有信心,在祂里面得安慰。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那鸿书1:1–8
1 论尼尼微的默示,伊勒歌斯人那鸿所见异象的书。 2 耶和华是忌邪、报应的上帝。耶和华施报应,大有愤怒;耶和华向他的敌人报应,向他的仇敌怀怒。 3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但耶和华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他的道路在旋风和暴风之中,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 4 他斥责海,使海枯干,使一切江河干涸。巴珊和迦密衰残,黎巴嫩的花草也衰残了。 5 大山因他震动,小山也都融化;大地在他面前突起,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都如此。 6 他发愤恨,谁能立得住呢?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他的愤怒如火倾泄而出,盘石因他崩裂。 7 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识那些投靠他的人; 8 但他必以涨溢的洪水淹没其地方,又驱逐仇敌进入黑暗。
在未来六日,我们会思想那鸿书的信息。那鸿书虽然没有清楚表达写作的年代,但因为书中有两个历史的标示,以至我们可以大概决定这书的写作年代。在一方面,1:1指出这书是论尼尼微的默示,书中也预告尼尼微的灭亡,因此它必须是写在主前612年,尼尼微倾覆的日子之前。另一方面,在3:8–10之中引述挪亚们的灭亡作为例子,因此这书一定是写在主前663年,挪亚们灭亡之后。因此,那鸿是主前第七世纪下半,预告尼尼微所属的亚述王国的灭亡。
在十二先知书之中,那鸿书与约拿书有紧密的关系,两卷书都是关系尼尼微的前途。在约拿书之中,尼尼微因悔改而经历上帝怜爱的恩典,但是在那鸿书之中,尼尼微却要面对耶和华的审判。以至在古希腊文译本之中,将约拿书与那鸿书放在中间的第六、七位置,不但将这两卷书连在一起,甚至是以他们成为十二先知书的中心。
在这书开头的几节之中,作者使用诗歌的形式,描述耶和华大能的审判。这诗歌是本书的神学引言,指出耶和华的大能乃超过任何自然或政治力量,祂必会向仇敌施报,使信靠祂的人得安慰。在第2节之中,先知重复了三次报应一词,这字常常用在立约关系的语言之中,表示耶和华与祂的子民站在同一阵线,祂子民的敌人就是祂的敌人,因此祂要向子民的仇敌施报。而在第3节,先知引述了出埃及记34:6–7的下半句,更有力地指出耶和华虽然是不轻易发怒,但祂却必定会大有能力地刑罚罪恶。
在第3节下至第5节,先知以类似迦南神话之中的骑云者巴力出现的语言,描述耶和华大能的显现。先知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是要特意强调地指出耶和华的大能,不单胜过自然力量,而且是超过了一切人所想象的力量,以至带出第6节之中的结论:在耶和华的怒气面前,无人可以站立得住,没有人可以担当得起。
第7节是这段信息之中的核心,是对读者主要的提醒。先知虽然预言的主题是外邦的势力,但基本的关注仍是上帝的子民。当我们面对四围的压逼时,要知道上帝是我们的保障,也会以祂的大能审判那些逼迫我们的人,使我们因此可以得着安慰。那鸿的名字也正是表达安慰的意思, 可能反映了这卷以审判尼尼微为主题的书的作用。
思想:
我们在各样的患难之中,是否确信我们上帝的善,是否以祂的信实作为我们的保障?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弥迦书7:18–20
18 有哪一个神明像你,赦免罪孽,饶恕他产业中余民的罪过?他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 19 他必转回怜悯我们,把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你必将他们一切的罪投于深海。 20 你必按古时向我们列祖起誓的话,以信实待雅各,向亚伯拉罕施慈爱。
在这段弥迦书的结语之中,先知以他自己名字的谐音,表达出“有哪一个神明像你”的感叹,指出耶和华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在原文之中,弥迦可以是“谁像耶和华”的意思,因此我们也可以将这段看为全书的中心思想,或是整卷书信息的方向。
先知指出,上帝的无可比拟之处,是祂的恩典和慈爱。虽然在弥迦书之中,先知不断地向以色列人提出控诉,指责他们的罪,并警告将要临到他们之中的审判,但是在这审判之后,先知仍然可以对将来的复兴有盼望,因为他坚定地相信上帝的信实,相信祂会施恩。
弥迦说明耶和华的独一无二,是祂赦免罪孽,饶恕他产业中余民的罪过;祂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这句说话似乎是引述出埃及记34:6、7之中的信息,是耶和华对摩西启示祂自己心意的一段主要经文。这引述使弥迦的读者回顾以色列历史中最大的危机,因为当摩西在西乃山上领受十诫时,山下的以色列人却为自己造了一只金牛犊,敬拜这偶像,以至耶和华几乎要将他们除灭。在摩西的祈求之后,这段是耶和华所启示的回应。以色列人当年的背叛,本来应该面对灭亡,但耶和华却怜悯他们,向他们说:“耶和华,耶和华,有怜悯,有恩惠的上帝,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和信实,为千代的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惩罚人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在十二先知书之中,这段的引述在多处重复出现,更反映出耶和华的心意。在不同的先知的审判信息之中,祂却是不断地提醒我们,祂的审判与刑罚,是要管教我们,使我们归回到祂的面前。但是这段也向我们指出,上帝是公义的,犯罪必然需要面对罪的后果。耶和华会赦免,但也必惩罚。
我们的主是有恩典的上帝,祂要给我们重新起来的机会。只要我们谦卑,悔改,到祂的面前求恩,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祂甚至形容会把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也必将我们一切的罪投于深海,使罪被毁灭,与我们远离。
在7:20之中,先知再以一连串的词句带出这主题:“古时”、“起誓应许”、“诚实”、“慈爱”,都是提醒我们耶和华立约的应许。祂所起的誓,祂必完成。
思想:
感谢上帝的恩典,因祂的慈爱使我们被挽回。求主保守我们常在祂的恩惠慈爱之中。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弥迦书7:8–17
8 我的仇敌啊,不要向我夸耀。我虽跌倒,仍要起来;虽坐在黑暗里,耶和华却作我的光。 9 我要承受耶和华的恼怒,直到他为我辩护,为我伸冤,因我得罪了他;他要领我进入光明,我必得见他的公义。 10 那时我的仇敌看见这事就羞愧,他曾对我说:“耶和华–你的上帝在哪里?”我必亲眼见他遭报,现在,他必被践踏,如同街上的泥土。 11 你的城墙重修的日子到了!到那日,边界必扩展。 12 到那日,人必从亚述,从埃及的城镇,从埃及到大河,从这海到那海,从这山到那山,都归到你这里。 13 然而,因居民的缘故,为了他们行事的结果,这地必然荒凉。14 求你在迦密的树林中,以你的杖牧放你独居的民,你产业中的羊群;愿他们像古时一样,牧放在巴珊和基列。 15 我要显奇事给他们看,好像出埃及地的时候一样。 16 列国看见,虽大有势力仍觉惭愧;他们必用手摀口,掩耳不听。 17 他们要舔土如蛇,又如地上爬行的动物,战战兢兢离开他们的营寨;他们必畏惧耶和华─我们的上帝,也必因你而害怕。
7:8–20应该是一段表达耶路撒冷得拯救的诗歌,但因为与7:7的连系,同时也可以是先知自己的心声。在当时先知宣告耶路撒冷的盼望当中,同时会面对反对者的挑战。我们可以将先知与耶路撒冷放在同一位置之上,他们可能常常受到攻击,仇敌在他们面前夸耀。仇敌会对他们发出挑战,讽刺地问:“耶和华–你的上帝在哪里?”在这样的挑战之中,我们要以弥迦作我们的榜样。因他在极大的困境之中,仍然是不断地仰望上帝,等候“那时”与“那日”的临到。因为他知道,当那时来到的时候,耶路撒冷的仇敌必定受到当得的报应。
7:8从先知在7:1–7之中的自我申述,转移到向他的仇敌说话。经文之中没有交代谁是这个仇敌,所以重点不是在仇敌的灭亡,而是在耶路撒冷得拯救。他虽然要受耶和华的刑罚,并且指出这是他所当得的,但这刑罚却只是暂时的。在耶路撒冷受了耶和华的恼怒之后,上帝要重新带领他们进入光明之中,使曾向他夸耀的仇敌羞愧。
7:11之中,“城墙”可能不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这字一般不是指“防御的壁垒”,以至被解释为预告回归之后的重建。这字通常用法,都是指一般的墙,包括葡萄园的篱笆,以及标志地界的墙垣,或牧人的羊圈。因此,这里可能首先是指弥迦的时代中,在亚述的入侵的危机过去之后,在耶路撒冷周围的地方,可以得到重新修复。当然,这些事对先知来说,可以有指示性的作用,预表着将来的复兴。在这节之后的一段之中,先知以不同的形象,表达那日所要成就的工作。
7:14–17以先知的祷告作开始,祈求耶和华牧养祂的子民。但是在一句的祈祷之后,耶和华就打断这个祷文,以祂的回应宣告出祂的应允。这有力地表达出耶和华的恩惠与怜悯,祂不需要祂的子民在祂面前苦苦哀求,而是主动地回应他们的需要,将他们在困境之中拯救出来。祂特别提到出埃及的事迹,一方面要祂的子民回想祂奇妙的救恩,另一方面也要让一切的仇敌知道祂的作为,以至列国要在祂的面前存畏惧的心。先知形容他们要舔土如蛇,是形容被打败的王要跪在地上,低头下拜时的表现,反映他们在看到耶和华的作为之后,所表现出的敬畏。
思想:
我们所信的是一位显奇事的上帝。虽然我们可能经历困难,甚至因我们的难处而受到别人的羞辱,向我们夸耀。我们却仍是要以上帝为我们的光,我们的引导。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弥迦书7:1–7
7:1 我有祸了!我好像夏日收割后的果子,又如收成之后剩余的葡萄,没有一挂可吃的,也没有我心所渴想初熟的无花果。 2 地上的虔诚人灭尽了,人世间已无正直的人;他们都埋伏,为要流人的血,用罗网猎取自己的弟兄。 3 他们双手善于作恶,君王和审判官都索取贿赂;位高的人吐出心中的欲望,彼此勾结。 4 他们当中最好的,不过像蒺藜;最正直的,不过如荆棘篱笆。你守候的日子,惩罚已经来到,他们必扰乱不安。 5 不可倚赖邻舍,不可信靠密友;甚至对躺在你怀中的妻子 也要守住你的口。 6 因为儿子藐视父亲,女儿抵挡母亲,媳妇抗拒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7 至于我,我要仰望耶和华,等候那救我的上帝;我的上帝必应允我。
7:1似乎标志着一个角色的转变,表达出先知自己的回应。7:1与7:7之中,先知都表达出他自己与人民的分别,也藉此指出人民败坏的程度。在这里,先知深刻地表达出他对以色列的失望,好像人在夏天收割的季节去到果园,满以为可以享受当中的果子,但去到时却发现所有果子都已经被收割,树上没有任何可吃的剩下,只有失望而回。先知在这里用了一个在旧约之中极少使用的字来表达出他的心情,“有祸了”这词另外只在约伯记10:15之中出现过一次,在那里表达出约伯对于他前境的无望。弥迦对他当时的社会也可能有同感。正如他在7:2所说:“虔诚人灭尽了,人世间已无正直的人。”正如在诗篇之中唯一差不多完全重复表达的两首诗之中所指,在诗14:1及53:1之中说:“没有一个人行善。”而保罗在罗马书更进一步地指出:“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先知所看到的,就是这个令人失望的事实。
7:3–6继续描述当时社会的崩溃瓦解,第3–4节是法制上的瓦解,而第5–6是家庭关系的崩溃。当在位的人索取贿赂,位高的人彼此勾结,人民就只有在抢夺,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判决,社会上只有一片混乱。先知形容,最正直的,不过如荆棘篱笆,都是杂乱无章,找不到义路。7:5–6更进一步地描述这个社会的崩溃,就是在最亲近的人,都不能有互信,甚至他指出,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这可以说是人生之中最大的悲哀。
在7:7,弥迦先知从对以色列的指控信息,及他对当时所处世代的失望,转到他自己的信仰宣言。“至于我”是他对当时世代的回应。当周围充满黑暗,人与人之间背信弃义,人对上帝没有敬畏,以至社会被罪恶所控制,被仇恨引导时,先知清楚地表达出他与社会对抗的立场,他要仰望耶和华,等候那救他的上帝。因为他仍然相信,他的上帝会应允他,他在耶和华面前的盼望,要得到成就。
因信仰的立场而与社会对立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所相信的,通常不是立即可以看到,即时经历的事。但我们拥有超越的盼望,因我们有超越一切的上帝。
思想:
我们可能对我们的社会失望,但我们在上帝面前仍需要盼望。当我们到了什么都不能做的时候,我们要记得上帝仍然掌权,祂仍在作工。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弥迦书6:9–16
9 耶和华向这城呼叫 ─看重你的名是真智慧─ 你们当听惩罚和派定惩罚的人。 10 恶人家中不是仍有不义之财 和惹人生气的变小了的伊法吗? 11 我若用不公道的天平和袋中诡诈的法码,岂可算为清白呢? 12 城里的有钱人遍行残暴,其中的居民说谎话,口中的舌头尽是诡诈。 13 因此,我也击打你,使你受伤,因你的罪恶使你受惊骇。 14 你要吃,却吃不饱,你的肚子仍是空空。你必被挪去,不得逃脱;如有逃脱的,我必交给刀剑。 15 你撒种,却不得收割;踹橄榄,却不得油抹身;有新酒,却不得酒喝。 16 因为你遵守暗利的规条,行亚哈家一切所行的,顺从他们的计谋;因此,我必使你荒凉,使你的居民遭人嗤笑,你们也必担当我百姓的羞辱。
保罗在罗马书之中很清楚地指出,当人明明可以认识上帝,却不将祂当作上帝时,祂的刑罚就是任凭他们在他们的罪中生活。这里的经文正好是这思想的写照。在6:8简单地指出耶和华的要求之后,6:9–16就指出在他们不愿意顺从之后的结果。当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变成一个非常恐怖的地方。
他们不但不是“行公义,好怜悯”,而是好诡诈,行强暴,与上帝所已经指示的要求完全相反。祂要刑罚这不义的国民。耶和华要使这地“荒凉”,使他们所作的,变为虚空。
在6:10–12之中,先知指责当时的人用不公道的天平和诡诈的法码,表示他们在商业交易上的不义。他们以虚伪作假为他们得利的手段。弥迦形容这些行动是这些有钱人所行的残暴。他们的强暴不是在表面上的,甚至是被他们压逼的人,也不一定知道他们被抢夺了。但是在不知不觉之间,他们落入被奴役的处境之中,他们所有的小小产业,就被诡诈地夺去。
6:13–15指出耶和华对这些不义的人的报应。“因此”很清楚地将他们所要受到的击打与刑罚,与他们在前面的所作所为连结起来,这是他们罪恶的回报。这几节原文之中的详细意思比较难准确地翻译,以至译本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在新译本之中,6:14的翻译是:“你要吃,却吃不饱;因你的腹中常有疾病。你要怀孕,却不能生下来;你生下来的,我都要交给刀剑”,无论那一个翻译正确,基本的意义都是一样,就是耶和华要使他们的一切行动变为虚空,他们的努力,都会失败。
先知在6:16再次提出对人民的指控,表达出耶和华对他们审判的原因。这节是在整本弥迦书之中,唯一提到以色列王的地方。与弥迦同期的先知何西阿与阿摩司,都是在书卷开始时,同时以犹大王与及以色列王作为书卷年代背景的交代。而弥1:1却只有犹大王的名字。在这里提到的以色列王名字,也不是弥迦的时代的,而是差不多一个半世纪之前的王。暗利的记载不多,但却被形容为以色列最邪恶的君王,而亚哈的恶行,则在列王纪之中有很详细的记载,他抢夺尼八产业的事,可能是与这里主题上的联系。弥迦指出,因为当时的犹大,所行的是同样的邪恶,他们也必遭遇到他们所当得的刑罚。
思想:
我们要听耶和华的警告,离开不义。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弥迦书6:1–8
1 当听耶和华说的话:起来,向山岭争辩,使冈陵听见你的声音。 2 山岭啊,要听耶和华的指控!大地永久的根基啊,要听!因耶和华控告他的百姓,与以色列争辩。 3 “我的百姓啊,我向你做了什么呢?我在什么事上使你厌烦?你回答我吧! 4 我曾将你从埃及地领出来,从为奴之家救赎你,我差遣摩西、亚伦和米利暗在你前面带领。 5 我的百姓啊,当记念从前摩押王巴勒如何筹算,比珥的儿子巴兰如何回应他,当记念从什亭到吉甲所发生的事,好使你们明白耶和华公义的作为。” 6 “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上帝面前跪拜,当献上什么呢?难道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来朝见他吗? 7 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我岂可为自己的过犯献我的长子,为自己的罪恶献我所亲生的吗?” 8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
这段从预告以色列将会遇到的审判和拯救,转到一个诉讼的当中,以指出在上面所申述的,是上帝公义的判决。6:1以很严肃的命令开始,似乎反映耶和华对先知的呼召。在这两节之中,“听”出现了三次,首先是先知要听耶和华的话,而他要使冈陵听见,而第2节之中,是先知所传递的说话,要山岭与大地都听耶和华的指控。这里和修本甚至因为第2节对象的平行,重复了这要听的命令,虽然不是原文之中所有,但也反映经文的意思,就是要人留心领受耶和华的说话。
6:3–5是耶和华在这诉讼之中的申述,主要是祂如何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从为奴之家救赎他们,并且在旷野之中如何带领和保守他们。耶和华两次称呼以色列为“我的百姓”,强调他们之间立约的关系。耶和华是他们的上帝,他们是耶和华的子民。第3–4节回顾耶和华领他们出埃及,而第5节提醒他们从什亭到吉甲的经历,当中遇到巴勒的拦阻,以及他企图使用巴兰对他们发出咒诅,但耶和华却仍然按着祂所应许的话,将他们带领渡过约旦河。
6:6–7是以色列的回应。他们将耶和华恩典的约看成一个交易,以问价的方式,反讽地表达自己的无辜,甚至是指控耶和华要求太高。他们所表达的,在某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人所献的祭物,在敬拜时所付上的代价,都不能真正满足耶和华公义和圣洁的要求。但是这些却不能成为我们不遵行祂所颁布的诫命、律例、与典章的借口。
6:8简单地表达耶和华对人的要求。在表达上帝的要求时,善一般可以指祂在立约的律法之中所列举的内容,表示他们并不需要得到新的启示,而是在颁布给他们的立约条款之中,已经清楚地表明。这节的下半指出这要求的三方面,前两项是关乎人对人的行动和态度,而最后的一项是关乎人对上帝的态度。“公义”是正确,公平的判断,这是要制造和实行出来的,是行动性的。第二项是心态上的,“怜悯”是在关系之中的尽忠,以别人的好处为目的。有这样心态的人,不但不会制造伤害,更是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最后,“与神同行”虽然在文法上与以上两项形成平行的表达,但却是这两项表现的基础,“谦卑”可能应该解作“谨慎”,在比较后期的希伯来文之中可以表达紧紧的跟随,而在亚兰文中也有类似的意思,这可以是代表我们需要专心一意,并且在认识上帝作为的基础之下,跟从祂的脚踪。
思想:
我们是上帝恩典的受惠者,经历了祂的救赎,蒙祂慈爱的带领,我们更需要在生活之中彰显公义,散发怜悯,小心谨慎地跟随上帝的引导而行。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弥迦书5:7–15
7 雅各的余民必在许多民族中,如从耶和华降下的露水,又如甘霖降在草上;他们不倚靠人,也不仰赖世人。 8 雅各的余民必在列国中,在许多民族中,如林间百兽中的狮子,又如少壮狮子在羊群中;他若经过就必践踏撕裂,无人搭救。 9 愿你的手举起,高过敌人!愿你的仇敌都被剪除! 10 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从你中间剪除马匹,毁坏战车; 11 除灭你国中的城镇,拆毁你一切的堡垒; 12 除掉你手中的邪术,你那里不再有占卜的人。 13 我必从你中间除灭雕刻的偶像和柱像,你就不再跪拜自己手所造的; 14 我必从你中间拔除亚舍拉,毁灭你的城镇; 15 我必在怒气和愤怒中报应那不听从我的列国。
5:7以一个指向未来的动词作为开始,与5:5成为平行的句子。前面申述这位要来的王要成为和平,而这里则指出雅各的余民在许多民族之中的影响。这平行的表达,指出人的身份与工作,一定需要结连在这位弥赛亚身上。正如耶稣基督所说:“离了我,你们不能作什么。”这里所使用的象征也指向这个意思,因为露水与甘霖是耶和华从天上所降下来的,不是靠人的能力而成。
5:7,8以两种不同的象征描述雅各的余民的影响。露水与甘霖通常都是象征着祝福,因为它让土地得到滋养,可以有丰富的出产。所以这里所表达的是他们在列国之中使人得福。但是在第8节之中,他们却是如狮子在羊群之中,践踏撕裂,无人搭救。这是叫人得审判、受刑罚的影响。信徒在世上也是这样。使徒保罗在林后二章之中,指出他在耶稣基督帅领之下,成为基督的香气,但这香气却在一些人中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而在另一些人中,却成为活的香气叫他活。因为无论是当时的雅各余民,或是新约之中的信徒,对着上帝的见证,将人带到上帝的面前,那相信的就得生,不信的就只有等待要来的审判。
5:10也是以一个指向未来的动词开始,而且加上“到那日”,指向耶和华将来复兴以色列的日子。这段之中,耶和华宣告的对象,都是以第二身单数的代名词表达,但因为主题的改变,以至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的对象与上文之中有分别。而且在这段的结束时,指出耶和华要报应那不听从祂的列国,因此有学者认为整段都是对列国发出的审判。
在5:10–15之中,出现最多的字是“除灭”,表示耶和华在审判的日子之中,要除去一切列国所倚靠的,不论是实在的势力,像马匹、战车、城镇、堡垒,或是属灵的势力,像邪术、占卜、偶像和柱像,都要在耶和华面前被除灭,完全地拆毁。在最后的宣告之中,耶和华指出祂必然在祂的怒气和忿怒之中,报应那不听从的列国。这报应虽然可以有报复的意义,但它在旧约之中,很常是指按着律法之中的规定,施行公义,使犯罪者得到应得的报应。耶和华的审判不是在怒气之中的爆发,而是在公义之中对罪的忿怒,使人受罚。
思想:
我们经历了上帝的恩典,需要向这世界为祂作见证,成为使人死、或是使人活的香气。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弥迦书4:9–5:6
9 现在,你为何大声呼喊呢?你中间没有君王,你的谋士灭绝,以致疼痛抓住你,如临产的妇人吗? 10 锡安哪,你要疼痛生产,仿佛临产的妇人;因你必从城里出来,住在田野;你要到巴比伦去,在那里,你要蒙解救,在那里,耶和华必救赎你 脱离仇敌的手掌。 11 现在,许多国家聚集攻击你,说:“让锡安被玷污!让我们亲眼看到!” 12 他们却不知道耶和华的意念,也不明白他的筹算,他聚集他们,像把禾捆聚到禾场。 13 锡安哪,起来踹谷吧!我必使你的角成为铁,使你的蹄成为铜。你必打碎许多民族,将他们的财宝献给耶和华,将他们的财富献给全地的主。5:1 成群的民哪,现在要聚集成队;仇敌前来围攻我们,要用杖击打以色列领袖的脸颊。 2 伯利恒的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虽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者;他的根源自亘古,从太初就有。 3 因此,耶和华要将以色列人交给敌人,直到临产的妇人生下孩子;那时,他其余的弟兄 必回到以色列人那里。 4 他必倚靠耶和华的大能,倚靠耶和华–他上帝之名的威严,站立并牧养,使他们安然居住;因为现在他必尊大,直到地极。 5 这位就是和平。当亚述侵入我们领土,践踏我们宫殿时,我们就立七个牧者,八个领袖攻击它。 6 他们要用刀剑毁坏亚述地和宁录地的关口。当亚述侵入我们领土,践踏我们边境时,他必拯救我们。
这段之中可以按经文之中重复出现的“现在”,分成三段。每一段都是一个悖论,现在困难的处境,与将要发展出来的结果,形成很大的对比,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意想不到。
4:9以一连串的问题带出第一个“现在”的状况。在弥迦的时代,虽然撒玛利亚已经被掳,南国犹大仍然存在,但人民一方面因为看到北面的状况,以及亚述持续地对犹大的进逼,以至有很强烈的亡国危机感,使他们感到好像没有君王,没有谋士,灾难似乎可以随时临到他们,好像疼痛抓住临产的妇人一样。耶和华的回应,似乎没有解决他们的问题,反而要他们疼痛生产,并且他们必要从城里出来,住在田野,甚至要到巴比伦去。但在句子的中间,耶和华突然宣告他们要在那里蒙解救,在那里被救赎。在这句宣告之中,两次重复“那里”,都是指向上文之中的巴比伦,这是被掳的地方,是他们亡国之后去到的地方。但是在耶和华的计划之中,却要将这审判刑罚的地方变成拯救的地方。
4:11–13是第二段的悖论,“现在”所描述的,是列国的围攻,似乎耶路撒冷必要被侵占,被玷污。但先知却指出,耶和华的心意远超他们之上,祂将他们聚集,却是要成为对他们审判的时候。
5:1开始的第三段悖论,先指出当时以色列的领袖被击打、被羞辱。但耶和华却要在犹大微小的城之中兴起将来的君王。祂更指出,这位从伯利恒出来的掌权者,他的根源自亘古,从太初就有,而且他的国权必要扩张,直到地极。我们可能很熟悉这段在新约之中的运用,指出耶稣基督将要生在伯利恒,因此而忘记伯利恒在旧约圣经之中的传统。伯利恒的以法他首先是拉结在生产便雅悯之后离世的地方,在士师记17–21章,伯利恒是两个悲剧故事发生的场景,在那里这地名共出现了七次,最多人会记得的,应该是在那里发生的路得记的故事,将拿俄米与路得本来所经历的苦,转变为光明前景的盼望。这些背景,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这里所表达的悖论,因为上帝掌权,虽然当时所经历的是羞辱与困苦,但上帝却要使拯救和恩典临到他们中间。
在5:4之中,出现了这段之中的第四个“现在”,这里的意义与前面三个明显地不同。上文之中的现在,都是在历史之中,以色列经历困境的时候。但是这个最后的现在,却是指向这位将来的掌权者,祂要作王直到地极。似乎先知要指出,这才是我们所要看到的现实。
思想:
我们是否常常只是看到眼前的困难,忘记了上帝仍然掌权呢?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弥迦书4:1–8
1 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万民都要流归这山。 2 必有许多民族前往,说:“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到雅各上帝的殿。他必将他的道指教我们,我们也要行他的路。”因为教诲必出于锡安,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 3 他必在许多民族中施行审判,为远方强盛的国断定是非。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 4 人人都要坐在自己的葡萄树 和无花果树下,无人使他们惊吓;这是万军之耶和华亲口说的。 5 万民都奉自己神明的名行事,我们却要奉耶和华–我们上帝的名而行,直到永永远远。 6 耶和华说:在那日,我必聚集瘸腿的,召集被赶逐的,以及我所惩治的人。 7 我要使瘸腿的成为余民,使被赶到远方的成为强盛之国。耶和华要在锡安山作王治理他们,从今直到永远。 8 你,以得台,锡安的山冈啊,先前的权柄必归给你,耶路撒冷的国权必将归还。
弥迦书的第3与第4章之间存在非常强烈的对比。3:12刚形容这殿的山的荒凉,而4:1就立即宣告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3:9–12和4:1–4都是关乎耶路撒冷的前景,一段是近的前景,是审判性的,另一段是远的,是复兴性的。
4:1–8可以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是第1–4节,描述复兴的景象,第5节是对人的劝勉,指出余民所应有的信念,最后在第6–8节形容耶和华招聚他们回归的情况。
在4:1–4,指出在将来的复兴之中,受惠的不单是以色列人。当耶和华殿的山被坚立之后,万民都要流归这山,而许多民族都会被吸引到这里。而耶和华的判断,将会施行在许多民族和远方强盛的国之中。耶和华在那时要带领全地在平安之中生活,各人都可以安居,无人使他们惊吓。
在4:6–7之中,耶和华要招聚以色列的余民归回。这里描述在祸患之后的拯救,再从对当时世代的劝勉转到将来的盼望之中。留意“瘸腿的”和“被赶出的”都是单数的分词,所指的并不是个别的人,而是指全以色列,她因着耶和华的惩罚,成为瘸腿的和被赶出的,但耶和华要在末日招聚他们,并且祂要在锡安治理他们,建立存到永远的国度。
4:8突然以“你”作开始,是一个独立的呼唤。而在原文之中,“你”与下文之中重复出现的“现在”,无论字母形状与及读音都很接近,可能有对比的作用。在这节之中,“以得台”和“锡安的山冈”似乎都是地名。“以得台”在和合本直译作“羊群的高台”,代表耶路撒冷在以色列中的守望和领导地位。而山冈可能是指圣殿和大卫的城之间的小山,在代下27:3,尼3:26之中称为“俄斐勒”,可以是代表在耶路撒冷的政权所在。耶和华在这里指出耶路撒冷将要回复从前的荣耀之中。
在整段的中间,第5节的劝勉似乎与上下文的信息相对地不同,而且特别与上文有些矛盾。前面是复兴在普世之中的影响,各国各族都归到耶和华的引导之下。这里却将重点重新放在以色列人身上,甚至将他们所应有的表现,与万民作为对比。可能是作者从对复兴远景的描述,回到面对当时的以色列人,作出劝勉。先知指出,耶和华既然要在将来成就大事,属祂的人在今日就应当奉耶和华他们的上帝之名而行。将来的盼望,需要实在地应用在今日的生活之中。正如在约翰壹书3:2–3之中对我们的提醒,既然我们将来会像耶稣基督,现在就要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
思想:
我们都相信主在末后的日子会成就完全的拯救和复兴,但我们是否在今日就按着这盼望而行,以至活出这信心的见证?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弥迦书3:1–12
1 于是我说:雅各的领袖,以色列家的官长啊,你们要听!你们岂不知道公平吗? 2 你们恶善好恶,剥我百姓身上的皮,从他们的骨头上剔肉, 3 你们吃我百姓的肉,剥他们的皮,打断他们的骨头,如切块下锅,如釜中的肉。 4 到了遭灾的时候,这些人要哀求耶和华,他却不应允他们。那时,因他们所行的恶,他必转脸离开他们。 5 论到使我百姓走入歧途的先知,他们牙齿有所嚼,就呼喊说:“平安!”谁不给他们吃,就扬言攻击他,耶和华如此说: 6 你们因此必遭遇黑夜,看不到异象;遭遇幽暗,无法占卜。太阳必向先知沉落,白昼转为黑暗。 7 先见必抱愧,占卜的必蒙羞,他们全都摀着胡须,因为上帝不应允他们。 8 至于我,我藉耶和华的灵,满有能力、公平和勇气,可以向雅各述说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 9 当听这话,雅各家的领袖,以色列家的官长啊!你们厌弃公平,在一切事上屈枉正直; 10 以血建立锡安,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 11 城里的领袖为贿赂行审判,祭司为酬劳施训诲,先知为银钱行占卜;他们却倚赖耶和华,说:“耶和华不是在我们中间吗?灾祸必不临到我们。” 12 因此,为你们的缘故,锡安要被耕种像一块田地,耶路撒冷要变为废墟,这殿的山必如丛林的高处。
弥迦先知在这里向当时的领袖与官长发出非常严厉的控诉,形容他们是吃百姓的肉,剥他们的皮的人。在这段之中,在3:1和9节,以两个“听”的呼召来重复的控诉,对象是雅各的领袖和以色列家的官长,也就是以色列之中的领导阶层。领袖是一个国家民族命运的主导者。好的领袖会带领国家进入平安与丰盛,坏的领袖却可以使国家陷入混乱与沉沦之中,责任重大,影响深远。
这两个信息以“公平”作为中心主题。公平是在旧约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共出现了四百二十一次之多,基本的意义是判断、审判,正确的判断应该是公正的,因此有公平、正直的意思,也引申地指律例与典章,作为公正判断的规范。虽然在弥迦书之中只出现了五次,却是使用在重要严肃的宣告上。这字在这段里共出现了三次,在第一个要他们听的信息的开始和结束都使用了公平这字。而在第二段要他们听的信息中,也是以公平的主题作为开始。
以色列的领袖不但没有施行公正的判断,他们更是为着自己的利益,好恶而恶善,欺压被他们所管辖的百姓,甚至被形容为剥他们的皮,将肉从骨头上剔出,下锅煮食。因此耶和华要离开他们,在他们有需要时,不应允他们所求。
在3:5–7之中,先知从对政治领袖的批判,转到宗教的领袖身上。先知的职责应该是向人民宣告出耶和华的旨意,但弥迦却指出他们是按自己所可以得到的利益而说话。上帝对他们的审判,是要使他们失去见异象的能力,无法占卜。虽然他们仍然可能以自己的意思说虚假的预言,但上帝却要使他们抱愧蒙羞。
在3:9–12,弥迦再次针对以色列的领袖发言,指责他们厌弃公平,在一切事上屈枉正直。他们名义上倚赖耶和华,甚至认为,因为他们的身份,耶和华必定与他们同在,保护他们。但因为他们的虚伪与败坏,耶和华必使锡安变成耕种的田地,耶路撒冷和其中的圣殿要变为丛林和废墟。
在这段的中间,弥迦先知在3:8有一句关于他自己的申述。“至于”是一个强烈的反义词,使眞先知与上下文之中的假先知作出对比。在原文的次序之中,能力和勇气是在外面的,而在中间的,是耶和华的灵与公平。可以说,他有能力和勇气,在众人都喜欢平安的信息时,对以色列作出指责,是因为他跟随耶和华的灵,持守祂所启示的公义。
思想:
在现今的社会之中,我们很容易对别人作出批评。但若我们的指责只是自己的意思,最终可能都只是虚假的。我们需要像弥迦一样,藉着上帝的灵,按着祂的公平,作出真正可以使我们有能力勇气的判断。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弥迦书2:1–13
1 祸哉,那些在床上图谋罪孽、筹划恶事的人!天一亮,他们因手中有能力就去行恶。 2 他们看上田地就占据,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户主和他的家庭,霸占人和他的产业。 3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筹划灾祸降与这家族;这灾祸在你们颈项上无法解脱,你们也不能昂首而行,因为这是灾祸的时刻。 4 到那日,必有人为你们唱诗歌,用悲哀的哀歌哀号,说:“我们全然败落,我百姓的产业易主了!耶和华竟然使它离开我,我们的田地为悖逆的人所瓜分了!” 5 因此,你必无人能在耶和华的会中 抽签拉绳。 6 他们传讲说:“不可传讲;人都不可传讲这些事,羞辱不会临到我们。”
7 雅各家啊,可这么说吗?耶和华没有耐心吗?这些事是他所行的吗?我的言语岂不是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吗? 8 然而,近来我的百姓兴起如仇敌。你们剥去那些安然行路、不愿打仗之人身上的外衣, 9 把我百姓中的妇人从安乐家中赶出,又将我的荣耀从她们孩子身上永远夺去。 10 起来,走吧!这里并非安歇之处;因为不洁净带来毁坏,且是大大的毁坏。 11 若有人心存虚假,用谎言说:“我向你们传讲可得清酒和烈酒”,那人就必作这百姓的传讲者。 12 雅各家啊,我定要聚集你们,定要召集以色列的余民,将他们安置在一处,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场上的羊群,人数众多,大大喧哗。 13 开路的在他们前面上去,直闯过城门,从城门出去;他们的王在前面行,耶和华在他们的前头。
2:1–5是一个“祸哉”式的宣告。第1节上半只是简单的宣告祸患临到,针对那些图谋罪孽、筹划恶事的人。而第1节下半至第2节则指出他们罪恶的内容,主要是指责他们侵占他人的产业,以能力霸占别人所拥有的房屋。田地房屋代表人生活之中重要的部份,是他们的居所以及维生的资源。因此侵占他人产业是破坏社会的罪行,制造社会中的不公平。先知指出,这些人必然因为他们所行的得到报应,就是失去他们在耶和华面前所得的份。他们的遭遇,甚至会成为别人唱歌讽刺的内容。
2:6–13指出他们不肯听上帝藉先知所宣告的灾祸性预言,反而接受那些以虚假作预言的先知,因此必然被掳,他们的地必荒凉。他们自以为认识上帝,以为祂不会降灾给他们。但耶和华却指出先知的话本是对正直人有益,但因为祂百姓的行动并不正直,甚至是在人民中间制造出剥削与抢夺。所以耶和华要使他们起来,离开那地。
这段之中关键的信息,是在2:6之中,报告当时的人对先知的话的回应。他们说:“不可传讲;人都不可传讲这些事,羞辱不会临到我们。”他们不愿意聆听先知警告性的说话,甚至自以为是地认为先知所传的审判必定不会临到他们。在和合本之中,将这句翻译成三个否定的命令,以至第三句成为“不可羞辱我们”,但原文之中第三个动词使用了不同的字干,应该指向和修本之中的宣告而不是命令,反映出这是他们的信念,认为羞辱必定不会临到他们中间。宣告灾祸的信息一般都不会受欢迎,带有指责成份的警告更是如此。当一个社会拒绝批评的言论,禁制反对的声音,就好像掩耳盗铃,明知有问题,却不愿意面对,甚至连提出问题的人也要除掉。长此以往,问题只会不断加深,直至无法挽回的地步。
当时人民的态度却是只愿听好消息,甚至是欢迎虚假和谎言。假先知的信息往往是受人喜爱的,因为他们不指责罪恶和问题,只宣称会有繁荣稳定,可以享福的前景。只听这信息的人只会停留在自己的恶行之中,不知悔改。因此耶和华要宣告对他们的审判,祂要招聚他们,但却不是拯救,而是要带领他们破城而出,将他们带到被掳之地。
思想:
我们需要留心指责的声音,认真地反省与回应,以至我们的生命可以有转机,有盼望。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弥迦书1:6–16
6 因此,我必使撒玛利亚变为田野的废墟,用以栽植葡萄;我必把它的石头倒在山谷,掀开它的地基。 7 城里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行淫的赏金全被火烧,我要毁灭它的一切偶像;因为从妓女的赏金积聚而来的,它们仍归为妓女的赏金。 8 为此我要大声哀号,赤身赤脚行走;我要呼号如野狗,哀鸣如鸵鸟。 9 因为撒玛利亚的创伤无法医治,蔓延到犹大,到了我百姓的城门,直达耶路撒冷。 10 不要在迦特宣扬这事,千万不要哭泣;要在伯‧亚弗拉 翻滚于灰尘中。 11 沙斐的居民哪,要赤身羞愧地经过,撒南的居民不敢出门,伯‧以薛哀哭,不再支持你们。 12 玛律的居民心甚忧急,切望得着福气,因为灾祸已从耶和华那里临到耶路撒冷的城门。 13 拉吉的居民哪,要用快马套车;锡安的罪由你而起,以色列的罪过在你那里显出。 14 因此,你要将送别礼送到摩利设‧迦特;亚革悉的众家族必用诡诈待以色列诸王。 15 玛利沙的居民哪,我必使抢夺者来到你这里;以色列的贵族必来到亚杜兰。 16 犹大啊,为了你所喜爱的儿女,你要剪发,剃光头,要使你的头光秃,如同秃鹰,因为他们被掳去离开你了。
这段承接着前面的总论性宣告,将耶和华审判的情况好像新闻报导一样地列举出来。1:6描述撒玛利亚被拆毁,甚至连根基也要露出来,这城将要变成为田野,只适合作为农作之地。1:7描述对异教的刑罚,他们因为受着巴力敬拜的影向,进行庙妓的活动,并将这些妓女所得的雇价,转到殿中作奉献,造成偶像,但神要将这些一一除灭。
1:8–9发出一个悲痛的哀号,先知在当中使用了很强烈的方式表达他的悲哀,不单因为撒玛利亚被灭,而且更因为威胁临到犹大,直达耶路撒冷。这可能是反映公元前701年亚述王西拿基立对犹大的入侵行动。
1:10–16是一首用词很有技巧的诗歌,但所描述的却是危机的临到。诗歌可分为三段:1:10–12以大卫的说话开始,并以矛盾的字句带出危机的信息;1:13–15之中的每一句都是用以色列作为结束,指出问题是国度性的;而1:16则呼召犹大为将要来到他们中间的灾难悲哀。
“不要在迦特报告”是引述撒下1:20之中,大卫为扫罗与约拿单去世而作的哀歌的开始,意思是国家的伤痛,不愿在外邦人之中宣扬。迦特是最近撒菲拉地区的外邦城镇‧这并非是要保守秘密,而是不愿别人因他们所经历的祸患而讥笑,下半句更表达伤痛的程度,因为一般在灾难的情况下人们会哭泣,但现在因极度痛苦而不能哭泣。在1:10–12之中,共列举了六个城,其中四个没有在旧约其他地方出现,但一般都相信这是在撒菲拉地区的其他城镇,也是当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从沿海的路向耶路撒冷进逼的路线所要经过的地区,表示威胁渐渐接近。
1:13–15另外列举了五个城镇,这些都是在迦特与耶路撒冷之间的城,表示亚述的军队进一步逼近。这段当中最多描述的是拉吉。拉吉被西拿基立大军围困的事在历史上被详细记载,而到了战事的后期,防守拉吉的人因为没有箭还击,只有以死人的骨头替代。而拉吉被攻破之后,城中的首领被插在矛上示众。
最后,犹大也难以避免被攻击。虽然在耶和华的介入下,亚述的大军一夜之间死了十八万五千人,需要撤退回国,但犹大却也遭受重大的打击,希西家也要向亚述送上金钱,才可以保存平安。1:16所表达的,似乎不是他们当时所经历的,而是预告他们将来被掳的结局。
思想:
当灾祸一步一步地逼近,我们会有如何的回应呢?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弥迦书1:1–5
1 当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摩利沙人弥迦,他见到有关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的异象。 2 万民哪,你们都要听!地和其上所有的,要留心听!主耶和华要从他的圣殿 指证你们的不是。 3 看哪,耶和华从他的居所出来,降临步行地之高处。 4 众山在他底下熔化,诸谷崩裂,如蜡熔在火中,如水冲下山坡。 5 这都是因雅各的罪过,因以色列家的罪恶。雅各的罪过在哪里呢?岂不是在撒玛利亚吗?犹大的丘坛在哪里呢?岂不是在耶路撒冷吗?
在未来的十二日,我们会思想弥迦书的信息。第1节之中说明弥迦先知事奉的日子,是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第八世纪末的时候,这正是北国以色列第八世纪时的兴盛,却在三十年之内,急速地被亚述入侵而亡国,而这亚述的威胁甚至影响到南国犹大,弥迦可能经历了公元前720年和714–711年间,亚述的撒珥根进军非利士,以及在公元前701年,西拿基立围攻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三次的危机。弥迦是“摩利沙人”,可能指他的家乡在摩利设迦特,是距耶路撒冷西南约25哩的地方。弥迦就在这样的时代,领受耶和华的话,按他所见的异象,向当时的世代传递警告的信息。他的信息也是对每一个时代的人的警告。
弥迦书的信息跟以赛亚书有很多相似,都是宣告耶和华对选民的审判和拯救。另外,弥迦书和何西阿书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何西阿虽然是北国的先知,但可能在他的后期,特别是在北国已经被掳之后,转到犹大事奉,并在那里编写成何西阿书。何西阿书虽然描述的是耶和华对北国的宣判,但也有极强对犹大的教导和警告。同样,弥迦书也是讲从北至南,虽然重点在犹大,但在1:2–7也有题及对北国的审判,可说是承接着何西阿的信息,继续在犹大中发出审判的警告。这书的信息特别是针对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这两座城,他们分别是南北两国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反映出在书中对国度和权柄的重视,特别是在位者的领袖之败坏会带来上帝的审判。
1:2–5是宣告耶和华对这两城的控诉的序言。第3–4节里描述耶和华权能在自然界中的彰显,从祂的圣所出来降临步行地的高处,以至众山在他以下必消化,这是引用传统中描述上帝出现时的词语,传统上,这种描述是针对神和祂子民的仇敌而发出,指出耶和华的威严和权能,以至仇敌在祂面前必定会失败。但现在却是用来表达对犹大和以色列的审判。
1:5指出他们罪恶的焦点是在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这里提及的“犹大的丘坛”是在耶路撒冷,但是在几个古代译本之中,都将这字翻译为罪恶之家,反映这里可能不单是指控宗教上的拜偶像问题,而是指向在他们之中充斥的各种罪恶。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作为国家的中心,代表着当中的掌权者。政治和宗教领袖的职责原本是赏善罚恶,他们的败坏,将带领着整个国度进入罪恶之中,以至他们将受到特别重的刑罚。
思想:
邪恶的领袖,必定需要受到上帝的刑罚。但是他们的受罚,也会使众人受害,求上帝在我们的世代之中兴起良善的领袖。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约珥书3:16–21
16 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出声,天地就震动。耶和华却要作他百姓的避难所,作以色列人的保障。 17 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我住在锡安–我的圣山。耶路撒冷必成为圣;陌生人不再从其中经过。 18 在那日,大山要滴甜酒,小山要流奶,犹大的溪河都有水流出;必有泉源从耶和华的殿中流出,滋润什亭谷。 19 埃及必定荒凉,以东成为荒凉的旷野,因为他们向犹大人行残暴,又因他们在本地流无辜人的血。 20 但犹大必存到永远,耶路撒冷必存到万代。 21 我要免除流人血的罪,是先前未曾免除的,耶和华居住在锡安。
这段的焦点再次回到锡安。在开始和结束,都平行及重复地提到耶路撒冷和锡安。在3:16之中,宣告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出声,指出祂威严的审判。而在3:20–21之中,不但应许犹大与耶路撒冷存到万代,更以耶和华居住在锡安作为最后总结。
先知在这个总结之中,似乎将他的视野从当时或接近的时间,转移到一个比较远的将来景象,甚至是展望到永恒的终局。耶和华威严的吼叫,祂的审判一出,天地都要被震动,万物都要改变。这是属上帝的人对末世的盼望。但世界的改变只是这盼望之中的一小部份,更重要的,是在这被震动之后而更新的世界里,耶和华住在其中。
上帝的同住,首先是给祂的子民保障。祂要作祂百姓的避难所,以至属祂的人不再受到惊吓,也不用担心邪恶势力的攻击。这地方要完全分别为圣,外人不能经过。因为终末的审判已经过去,存留的就只有上帝的子民。至于那与上帝为敌,逼迫祂子民的,先知却以埃及和以东的荒凉象征他们的结局。
上帝的同在也带来各方面的丰富。甜酒,奶,流动的水,泉源都是代表生命中的丰盛。这不单是物质上的丰富,更象征属灵的丰富满溢。这些都是我们属上帝的人永恒的盼望,最终的归宿。
回顾约珥书的信息,我们看到先知从一件当时经历的灾祸,提醒我们要在灾难之中学习,吸取可以存留的智慧。我们要在困难之中懂得到上帝面前,向祂哀求。在终极的审判将要临到之时,认定只有求告祂的才可以得到拯救。不但如此,我们也看到在末日临到之前,祂要兴起祂的仆人和婢女,藉着圣灵的浇灌,使我们能够成为祂的代言人和见证。最后,我们看到末日审判的景象,但更重要的,是在这审判之后所带来给上帝子民的结局。因为有这个结局,我们可以安稳在所经历,甚至可能是正在经历的灾祸之中。当灾难似乎一浪接一浪:剪虫吃剩的,蝗虫来吃;蝗虫吃剩的,蝻子来吃;蝻子吃剩的,蚂蚱来吃,以至好像完全没有盼望的时候,约珥告诉我们上帝在掌权,祂是我们的倚靠,是我们的盼望。
思想:
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之中,是否觉得生活困难重重?在生活的重压之下难以渡过?让我们转眼仰望我们的上帝,呼求祂的帮助,也确认祂的救恩,作为我们的盼望。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约珥书3:16–21
16 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出声,天地就震动。耶和华却要作他百姓的避难所,作以色列人的保障。 17 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我住在锡安–我的圣山。耶路撒冷必成为圣;陌生人不再从其中经过。 18 在那日,大山要滴甜酒,小山要流奶,犹大的溪河都有水流出;必有泉源从耶和华的殿中流出,滋润什亭谷。 19 埃及必定荒凉,以东成为荒凉的旷野,因为他们向犹大人行残暴,又因他们在本地流无辜人的血。 20 但犹大必存到永远,耶路撒冷必存到万代。 21 我要免除流人血的罪,是先前未曾免除的,耶和华居住在锡安。
这段的焦点再次回到锡安。在开始和结束,都平行及重复地提到耶路撒冷和锡安。在3:16之中,宣告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出声,指出祂威严的审判。而在3:20–21之中,不但应许犹大与耶路撒冷存到万代,更以耶和华居住在锡安作为最后总结。
先知在这个总结之中,似乎将他的视野从当时或接近的时间,转移到一个比较远的将来景象,甚至是展望到永恒的终局。耶和华威严的吼叫,祂的审判一出,天地都要被震动,万物都要改变。这是属上帝的人对末世的盼望。但世界的改变只是这盼望之中的一小部份,更重要的,是在这被震动之后而更新的世界里,耶和华住在其中。
上帝的同住,首先是给祂的子民保障。祂要作祂百姓的避难所,以至属祂的人不再受到惊吓,也不用担心邪恶势力的攻击。这地方要完全分别为圣,外人不能经过。因为终末的审判已经过去,存留的就只有上帝的子民。至于那与上帝为敌,逼迫祂子民的,先知却以埃及和以东的荒凉象征他们的结局。
上帝的同在也带来各方面的丰富。甜酒,奶,流动的水,泉源都是代表生命中的丰盛。这不单是物质上的丰富,更象征属灵的丰富满溢。这些都是我们属上帝的人永恒的盼望,最终的归宿。
回顾约珥书的信息,我们看到先知从一件当时经历的灾祸,提醒我们要在灾难之中学习,吸取可以存留的智慧。我们要在困难之中懂得到上帝面前,向祂哀求。在终极的审判将要临到之时,认定只有求告祂的才可以得到拯救。不但如此,我们也看到在末日临到之前,祂要兴起祂的仆人和婢女,藉着圣灵的浇灌,使我们能够成为祂的代言人和见证。最后,我们看到末日审判的景象,但更重要的,是在这审判之后所带来给上帝子民的结局。因为有这个结局,我们可以安稳在所经历,甚至可能是正在经历的灾祸之中。当灾难似乎一浪接一浪:剪虫吃剩的,蝗虫来吃;蝗虫吃剩的,蝻子来吃;蝻子吃剩的,蚂蚱来吃,以至好像完全没有盼望的时候,约珥告诉我们上帝在掌权,祂是我们的倚靠,是我们的盼望。
思想:
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之中,是否觉得生活困难重重?在生活的重压之下难以渡过?让我们转眼仰望我们的上帝,呼求祂的帮助,也确认祂的救恩,作为我们的盼望。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约珥书3:1–15
1 “看哪,在那些日子,到那个时候,我使犹大和耶路撒冷被掳之人归回的时候, 2 我要聚集万民,带他们下到约沙法谷去,在那里我要为我百姓,我产业以色列的缘故,向万民施行审判;因为他们把我的百姓分散到列国,瓜分了我的土地, 3 为我的百姓抽签,以男孩换取妓女,为喝酒卖掉女孩。 4 “推罗、西顿和非利士四境的人哪,你们与我何干?你们要报复我吗?若要报复我,我必使报应速速归到你们头上。 5 你们夺取我的金银,把我珍贵的宝物带入你们的庙宇, 6 并将犹大人和耶路撒冷人卖给希腊人,使他们远离自己的疆土。 7 看哪,我必激发他们离开你们把他们卖去的地方,又必使报应归到你们头上。 8 我要将你们的儿女卖到犹大人手中,他们必转卖给远方的国家示巴人。这是耶和华说的。” 9 当在列国中宣告:预备打仗,激发勇士,使所有战士上前来。 10 要将犁头打成刀剑,镰刀打成戈矛;弱者要说:“我是勇士。” 11 四围的列国啊,要速速前来,一同聚集。耶和华啊,求你使你的勇士降临。 12 列国都当兴起,上到约沙法谷;因为我必坐在那里,审判四围的列国。 13 挥镰刀吧!因为庄稼熟了;来踩踏吧!因为醡酒池满了。酒池已经满溢,因为他们的罪恶甚大。 14 在断定谷有许多许多的人,因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断定谷了。 15 日月昏暗,星宿无光。
先知在这一段更详细地将2:30–31的预言剖析,指出这是耶和华对列国的审判。3:1以双重的时间标示介绍出耶和华要施行审判的时候,就是祂要使犹大和耶路撒冷复兴的时候。这也表示上帝的子民得救,就必定需要那些与祂的子民为敌的人得到审判。正如在福音信息之中,若没有罪的审判及耶稣基督代赎的牺牲,就不能有赦罪的恩典,我们也需要从这角度理解这段的信息。
这段以两个地方的名称作为信息的框架,约沙法谷与断定谷似乎都不是实在的地方,以至很多学者在寻找这两个地点时出现很多困难。因此这两个名字极可能是象征性的。两个地方都称为谷,一般的用法是指低洼的平原,可以有很多人聚集,甚至争战。约沙法在原文之中可以解释作耶和华的审判,因此约沙法谷是指祂要聚集列国审判的地方。而断定谷本身已经是将原文意译。先知以这两个象征性的地名,指出耶和华要施行审判,对列国的恶行作出定夺。
从列国的角度,我们看到耶和华的威严和权力,与祂敌对的人,就是那些与祂子民为敌的人,最终都必灭亡。在旧约之中,耶和华的选民是以色列,上帝常用以色列作为对列国的考验。在新约之中,上帝的子民就不再限于以色列之中,甚至耶稣基督在宣告将来的审判时,指出做在一个小子身上的,就是做在祂身上。上帝是公义的审判者,祂一定会有最终的断定。
从上帝子民的角度,我们看到自己在上帝眼中的宝贵,祂要起来为我们争战。在世上我们可能面对很多不同的攻击和逼迫,我们自己却没有能力胜过,也无法伸冤。但我们知道上帝是我们的保护者,祂是“万军的耶和华”,因此我们可以完全安心地倚靠祂。我们不需要为自己所遭遇的心怀不平,或者要为自己伸冤,因为我们是祂的子民,祂是我们的公义保障。
在最后,先知指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断定谷之时,将会是日月昏暗,星宿无光,是一个黑暗的日子。我们知道上帝是为我们争战,为我们伸冤,将应有的报应,降在那些逼迫我们的人身上,虽然我们对这日子热切地期望,但上帝似乎在延迟这日的临到。这正如彼后3:9说:“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思想:
上帝是公义审判的主,落在祂审判之中是黑暗无光的。求上帝使我们作光明的使者,叫人脱离与上帝敌对的黑暗。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约珥书2:28–32
28 “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肉之躯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人要做异梦,你们的少年要见异象。 29 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婢女。 30 “我要在天上地下显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烟柱。 31 太阳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 32 那时,凡求告耶和华名的就必得救;因为照耶和华所说的,在锡安山,在耶路撒冷将有逃脱的人。凡耶和华所召的,都在余民之列。”
这段以一个含糊的时间次序表达开始,用“以后”将2:28–32与2:18–27分开。前面应该是指当时的、在物质上的复兴,而这一段却是指向一个将来的复兴。虽然在上一段之中,我们也看到物质上的复兴必定需要属灵的复兴,因为人民悔改归向耶和华,上帝的恩惠怜悯就临到他们中间。但这里所描述的,是一个新的阶段,不同性质的复兴。
正如在之前的段落之中,这一段也指向一个“耶和华的日子”,只是这日子与前面的有着不同的性质。在2:1–11之中,耶和华的日子是一个以色列要面临从上帝而来的审判,但在2:28–32之中,耶和华的日子是一个普世性的审判,而且重点从粮食的缺乏转到全地的破坏。在2:30–31之中,指出耶和华要在天上地下显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烟柱。太阳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而这些都是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可见先知是从一个历史中的事件,展望到上帝最终的审判,并以当时的经验作为蓝本,指出在将来要脱离这审判的方法。
但在这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上帝要在地上建立祂的见证。祂要将祂的灵浇灌在人的中间。浇灌表示所赐的是没有限量,是充裕的、满溢的,而带来的结果是这些人都要成为上帝的代言,以预言和异象向当时的世代传递上帝的信息。2:29更进一步解释这些领受圣灵的人是上帝的仆人和婢女,是祂所差遣的使者。
若我们单看约珥的信息,我们对他预言的事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知道在末世审判来到之前会有这样的事。但是在耶稣基督成就救恩,复活之后,在祂升天之前,在徒1:8之中,祂向众使徒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在之后的五旬节,我们看到上帝差遣圣灵降临到众使徒身上,他们就开始一步一步地将福音传到地极。藉着彼得以约珥这一段预言解释他们当时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上帝拯救的恩典。虽然世界要受到上帝的审判,但是在审判之前,祂不但提供拯救的方法,也要全面地藉着祂的子民,将警告的信息传扬出去,使人知道,求告祂名的就必得救。
思想:
我们今日已经领受主的恩典,蒙耶稣基督救赎,因此我们都同样地领受了为主作见证的责任。我们是否看到世界将要步向灭亡?是否忠心地向世人见证得救的道路?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约珥书2:18–27
18 耶和华为自己的地发热心,怜悯他的百姓。 19 耶和华应允他的百姓说:“看哪,我要赏赐你们五谷、新酒和新的油,使你们饱足,我必不再使你们受列国的羞辱。 20 我要使北方来的队伍远离你们,将他们赶到干旱荒芜之地:前队赶入东海,后队赶入西海;臭气上升,恶臭腾空。耶和华果然行了大事! 21 “土地啊,不要惧怕,要欢喜快乐,因为耶和华行了大事。 22 田野的走兽啊,不要惧怕,因为旷野的草已生长,树木结果,无花果树、葡萄树也都效力。 23 “锡安的民哪,你们要欢喜,要因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快乐;因他赏赐你们合宜的秋雨,为你们降下甘霖,秋雨和春雨,和先前一样。 24 “禾场充满五谷,池中漫溢新酒和新的油。 25 我差遣到你们中间的大军队,就是蝗虫、蝻子、蚂蚱、剪虫,那些年间所吃的,我要补还给你们。 26 “你们必吃得饱足,赞美耶和华–你们上帝的名,他为你们行了奇妙的事。我的百姓不致羞愧,直到永远。 27 你们必知道我是在以色列中,又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没有别的。我的百姓不致羞愧,直到永远。”
1:1–2:17 用哀歌的形式表达,以一个刚发生的蝗灾,预言将来外敌入侵的危机。但先知也宣告上帝的恩典,虽然蝗灾不能改变,但将来的危机或者可以因他们的哀求而减轻,甚至取消。所以先知一直呼召人民禁食哀求上帝。
约珥在接下来的这一段之中,启示耶和华在人民悔改呼救之后的回应。在文法上,2:18之中的动词可以是理解为历史的叙述,但同时又可能是将来的预告。大部份的中文译本都倾向历史的叙述,指出耶和华对当时人民悔改的回应,但有些英文译本却将这节以未来式翻译。虽然约珥书整体上指向未来的预言,但历史与未来之间却有一个重要的范本关系。正如在第一章,先知是以一个刚发生的蝗灾,引入2:1–11之中对于耶和华的日子将要临近的警告。在这里,先知也可能是指出在过去的历史之中,或是在当时的处境之下,经历耶和华的怜悯,得到拯救,并以这历史的经历指向将来复兴的盼望。
整段的关键,是在2:18的宣告,指出耶和华为自己的地发热心,怜悯他的百姓。地是耶和华自己的地,百姓是属于耶和华的子民。“发热心”一词在旧约很多地方翻译为“妒忌”,在撒迦利亚书1:14之中,天使向撒迦利亚传递的信息指出:“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为耶路撒冷而妒忌,为锡安大大妒忌”,表示这字不单是表达发热心,而是因着独特的立约关系而作出的行动。因为以色列是他的百姓,耶和华必会以恩惠怜悯对待他们,让他们在寻求祂时得到帮助。
2:19之后的段落之中,一方面形容拯救临到的景况,另一方面呼吁地和人民都要因所经历的拯救而欢喜快乐。虽然先知没有交代这些事实际上是怎样发生,我们也不能知道当时的历史处境,但先知却是很清楚地形容这些事的意义。约珥重复地指出耶和华行了大事,祂行了奇妙的事,要让我们知道这些处境的改变是因为耶和华的工作而成,是上帝恩典的结果。
在描述当时所经历物质上的复兴后,先知最后在2:27指出人民要从这事之中学到的功课,他们需要认识到耶和华是与以色列立约的,独一无二的主,不能被取代的上帝。他们也要知道他们对耶和华的倚靠不会落空,他们的盼望不致羞愧。
思想:
我们在人生的经历之中,可能多次经历在艰难之中得到帮助。我们有没有看到这些事是上帝的恩典,是祂在我们中间成就又大又奇妙的事?我们是否认定上帝是我们唯一的主,是使我们不致羞愧的盼望?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约珥书2:1–17
1 你们要在锡安吹角,在我的圣山发出警报。这地所有的居民要发颤,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快到,已经临近了。 2 那是黑暗、阴森的日子,是密云、乌黑的日子,如同黎明笼罩山岭。有一队蝗虫,又大又强,自古以来没有像这样的,以后直到万代也必没有。 3 它们前面有火吞噬,后面有火焰烧尽。它们未到以前,地如伊甸园,过去以后,却成了荒凉的旷野,没有一样能躲避它们。 4 它们形状如马,奔跑如战马。 5 响声如战车在山顶上跳动,如火焰吞噬碎秸,好像强大的军队摆阵备战。 6 在它们面前,万民伤恸,脸都变色。 7 它们如勇士奔跑,如战士攀登城墙,各行于自己的道路,不乱队伍; 8 它们并不彼此推挤,各行于自己的大道,冲过防御,并不停止。 9 它们蹦上城,跳上墙,爬上房屋,从窗户进来,如同盗贼。 10 在它们面前,地动天摇,日月昏暗,星宿无光。 11 耶和华在他的军旅前出声,他的队伍庞大,遵行他命令的强盛。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谁能当得起呢? 12 然而你们现在要禁食,哭泣,哀号,一心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13 你们要撕裂心肠,不要撕裂衣服。归向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因为他有恩惠,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会改变心意,不降那灾难。 14 谁知道他也许会回心转意,留下余福,就是献给耶和华–你们上帝的素祭和浇酒祭。 15 你们要在锡安吹角,使禁食的日子分别为圣,宣告严肃会。 16 聚集百姓,使会众自洁;召集老年人,聚集孩童和在母怀吃奶的;使新郎出内室,新娘离开洞房。 17 事奉耶和华的祭司 要在走廊和祭坛间哭泣,说:“耶和华啊,求你顾惜你的百姓,不要使你的产业受羞辱,在列国中成为笑柄。为何让人在万民中说 ‘他们的上帝在哪里’呢?”
约珥书的第一章主要是回顾,因为刚过去的灾难呼吁人民回到耶和华面前,以痛哭、哀号寻求上帝的恩典。在2:1–11节之中,先知再以蝗虫之灾,比喻将要来临的“耶和华的日子”。单从经文的表达之中,我们很难确定这里所描述的是真实的蝗虫灾害,还是以蝗虫来比喻入侵的军队。一方面,我们不能够因为这里所描述的比现实的蝗虫有更大的破坏力而认为这不是蝗虫,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够因为在第5节之中表达这是“好像强大的军队摆阵备战”,就认为这一定不是军队。因为在申命记之中,在预告以色列若违背与耶和华所立的约时所会遭遇的审判之中,已经将蝗虫与外敌入侵连在一起,因此在这里也是蝗虫与外敌相提并论。
无论我们如何解释这段之中所描述的灾祸,基本的信息都是一样。先知要从历史的回顾作为基础,宣告那将要临到的审判。这审判将会带来极大的破坏,甚至超越人可能的想象。先知形容这是自古以来没有像这样的,以后直到万代也必没有。在这样的审判之前,人民只可以发颤惊慌,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谁能当得起呢?”
12–13节是这段的关键。先知以严肃的口吻宣告,指出人民应有的回应。在原文之中,在“然而你们现在”之后,先交代出“这是耶和华说的”,指出这是上帝权威的默示,是祂对人的要求。在这两节之中,重复地指出人民要归向耶和华,要一心地归向祂。不但从外在表现的禁食,哭泣,哀号和撕裂衣服之中表达悔改,更是要撕裂心肠地归回到上帝面前。第13节下半应该是引述出埃及记34:6–7的内容,基于在那里耶和华的自我启示,以至他们可以相信耶和华是有恩惠,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会改变心意,不降那灾难。因为有这样的认信,以至属上帝的人在极度的困境之中,可以有盼望地来到主的面前,恳求祂的恩典,求祂记念、顾惜祂的子民。
思想:
我们是否认定上帝是我们的主,并且确信祂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在困境之中,我们要归回到恩主的面前,抓紧祂的应许,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国家民族,也为普世的人恳求上帝的拯救。
作者:潘仕楷老师
经文:约珥书1:13–20
13 祭司啊,当束上麻布痛哭;事奉祭坛的啊,要哀号;事奉我上帝的啊,你们要来,披上麻布过夜,因为在你们上帝的殿中不再有素祭和浇酒祭了。 14 你们要使禁食的日子分别为圣,宣告严肃会,召集长老和这地所有的居民 来到耶和华–你们上帝的殿,向耶和华哀求。 15 哀哉,这日子!因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好像毁灭从全能者来到。 16 粮食不是在我们眼前断绝了吗?欢喜快乐不是从我们上帝的殿中止息了吗? 17 种子在土块下朽烂,仓荒凉,廪破坏,因为五谷枯干了。 18 牲畜哀鸣,牛群混乱,因无草场,羊群也受苦。 19 耶和华啊,我向你求告,因为有火吞噬野地的草场,火焰烧尽田野的树木。 20 田野的走兽切慕你,因为溪水干涸,火吞噬了野地的草场。
这段承接着上一段的呼吁,将对象转到宗教领袖身上,一方面要指出他们敬拜的方式也受到影响,不能运作。这不单只是对这些宗教领袖的影响,因为他们是要代表着人民,同时也带领着人民到上帝面前。他们要呼吁人在这灾祸面前不但要悲哀哭泣,更要到上帝面前求恩。在旧约之中,土地的出产是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立约关系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出产丰富象征着上帝的赐福,而土地的失收是耶和华在对以色列人不按律法而行的刑罚。虽然今日我们不是活在同样的立约关系之下,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所经历的灾祸是因为人民的某些罪恶而来的结果,但既然我们相信上帝是创造的主宰,在我们所经历的困境之中也要同样地向我们的上帝哀求。
在13节,先知首先吩咐宗教领袖要自己束上麻布痛哭,日夜持续地在上帝面前哀号。在14节中,先知指出他们“要使禁食的日子分别为圣,宣告严肃会,召集长老和这地所有的居民 来到耶和华–你们上帝的殿,向耶和华哀求。”这是宗教领袖发挥领导功能的时候,他们需要将众人带到上帝面前,让他们不单是看着灾害的严重,而是要各人回到耶和华的面前,哀求祂的怜悯与恩典。若我们在灾难之中都不懂得到上帝面前求恩,我们就是错过了更深地认识祂的机会,因为我们相信,那些在急难之中会寻求上帝的人,在平顺之时也不会轻易偏离上帝的引导。\
在15–20节,先知以哀号的呼吁,指出这日子是“耶和华的日子”,是耶和华掌权的日子,是上帝在历史之中彰显祂的作为的时候。这样的申述反映一个重要的信仰理念,就是上帝在这些灾难之上掌权作王。虽然这些灾祸的临到,可能有人为的原因,或是对环境管理不善,或是对灾害的防范不足,但无论任何原因,最终是上帝在掌权。因此我们可以在这哀号的背后看到盼望,在困境之中找到倚靠。
思想:
我们在今次的疫症之中,可能连到教会敬拜的机会都没有,我们如何可以表现出属上帝的子民对祂的倚靠?
在我们向上帝的恳求之中,我们是否只着重我们自己,想要困难得到解决。还是着重于我们在这困难的经历之中可以对上帝认识加深呢?
作者:潘仕楷老师
约珥书1:1–12
1 耶和华的话临到毗土珥的儿子约珥。 2 老年人哪,当听这话;这地所有的居民哪,要侧耳而听。在你们的日子,或你们祖先的日子,曾发生过这样的事吗? 3 你们要将这事传与子,子传与孙,孙传与后代。 4 剪虫吃剩的,蝗虫来吃;蝗虫吃剩的,蝻子来吃;蝻子吃剩的,蚂蚱来吃。 5 醉酒的人哪,要清醒,要哭泣;好酒的人哪,都要为甜酒哀号,因为酒从你们的口中断绝了。 6 有一队蝗虫,强盛且不可数,上来侵犯我的地;牠的牙齿如狮子的牙齿,如母狮的大牙。 7 它毁坏我的葡萄树,撕裂我的无花果树,剥光又丢弃,使枝条露白。 8 你要像童女腰束麻布,为她年少时的丈夫哀号。 9 耶和华的殿中断绝素祭和浇酒祭,事奉耶和华的祭司都悲哀。 10 田荒凉,地悲哀;因为五谷毁坏,新酒枯竭,新的油也缺乏。 11 农夫啊,你们要惭愧;修整葡萄园的啊,你们要哀号;因为大麦、小麦与田间的庄稼全都毁了。 12 葡萄树枯干,无花果树衰残,石榴树、棕树、苹果树,田野一切的树木都枯干;众人的喜乐尽都消逝。
约珥书的写作年代基本上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无论从犹太人的拉比传统,至现代的圣经学者,都没有一致的共识。主前十一世纪至主前第二世纪,是其推测的成书年代。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这卷书的历史背景,但她的信息却清晰有力地对我们发出提醒。这个月的头七天,我们将从约珥书之中思想上帝对我们发出的讯息。
因为我们不能确定约珥写作的年代,因此我们不知道它所描述的具体事件是什么。正因为这样,读者可以将不同的事件与这段经文联系起来,作为反省及回应的起点。约珥用一个强烈的语气开始他的信息,指出这是一个以前未曾经历过的事,也因着它的严重性,需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不可忘记。我们不知道先知在这里所描述的是自然的灾害,还是以自然灾害作为比喻,指向在历史之中的政治或军事冲突。无论是那一类,结果都是人在这情况之下遭遇极大的困境。
在这开始的段落之中,先知不但没有交代这灾害的实际处境,也没有交代这灾害临到的原因,更没指示面对这些困难的处理方法。他只是要读者将注意力都放在所经历的困难之中,要我们停下来,重温所经过的艰难,感受当时的伤痛。但他的目的绝对不只是要我们停在伤痛之中,而是要将从当中所学到的教训存留下来。在1:2–3之中,他使用了传统智慧文学的表达方式,指出这要成为世代相传的信息。
先知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当时的困难。在第4节,他以一连串的虫害描述所经历的难处,我们可能都不大了解当中所列举的昆虫是甚么品种,但所带出的信息却是很清楚的,因为所描绘的是一个完全的毁灭,没有任何植物可以留下的图景。
虽然在这段之中,先知没有指出上帝要我们学的功课,也没有表达出在这些灾难之中的教训,只是一句又一句的指出这灾难的全面性、毁灭性,使人哀号,使人悲哀,喜乐消逝。这不单是人自然的反应,而且是上帝要人作出的回应,祂要我们清醒哭泣,腰束麻布地哀号。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我们都经历了可能是以前都未遇到过的困难。我们需要承认我们的卑微与软弱,在上帝面前,我们没有其他可以倚靠。我们需要明白我们的困境,仰望那位赐安慰给哀恸的人的,我们的上帝独一的救主。我们需要感受我们的需要,以至我们可以到上帝的面前,真心诚意地倚靠祂,仰望祂的恩典。
思想:
我们在所经历的困难之中,有什么信息可以留下给后来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