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慧儿博士

传9:1—12

 

1 我将这一切事放在心上详细考究就知道义人和智慧人并他们的作为都在神手中或是爱或是恨都在他们的前面人不能知道。2 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义人和恶人都遭遇一样的事;好人,洁净人和不洁净人,献祭的与不献祭的,也是一样。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3 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祸患,就是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并且世人的心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后来就归死人那里去了。4 与一切活人相连的,那人还有指望,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更强。5 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名无人记念。6 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都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分了。7 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因为神已经悦纳你的作为。8 你的衣服当时常洁白,你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9 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就是神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分。10 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11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12 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

 

9:1—12可以分为三个小段落。第一个段落是9:1—6,主题是:每人都有一样的分—死亡。其中的第4b节: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更强,可能是当时流行的一句谚语,意思是说:「活着,无论有多悲惨,始终比死好」。第6节乃进一步形容死人的光景。第6a节: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与第1节的爱、恨彼此呼应,为九章1—6节这个小分段画上一个休止符。早都消灭了,意指活着的人,还可以有爱、恨嫉妒这些正面或负面的情绪;而死人就甚么都没有了。第6b节: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分了。一个人的,是限于今生的,这是传道者一直强调的信息。人因此要把握时机,享受生命。这也是下一个段落的重点信息。

 

第二个段落是9:7—10。其中9:7—9a,是传道书鼓励人享受生命的第六段经文。不过,在此之前的五段经文,传道者基本上是采取劝导的方式的;但9:7—9a节的语气则比较强烈和紧急,采用了一连串命令式的动词,包括:第7节的吃、喝;第8节的(你的衣服)当时常洁白)以及第9节的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而在第8节,传道者嘱咐人衣服当时常洁白,头上也不要缺少膏油,也就是叫人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第三个段落是9:11—12。在上一个段落,传道者提醒读者,人必有一死,劝勉人要把握机会,享受人生。不过此刻他却承认,今生的际遇,并不是人能够操控的;没有一个人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自己一定会赢。他在第11a节所列举的五个日光之下的例子,基本上都指向一个事实,就是:「一个人的才干、能力,不一定是与他或她的成就成正比的」。另外,第11—12节是传道书另一段论及「凡事有定时」的经文。这两节经文的结论是:这个「时间」是人不能够知道的。不过,在另一段提及「凡事的发生,都有其既定的时间」的经文——传3:1—11,传道者就明确地指出,这既定的时间,是由神所掌管的。

 

思想:

在不能预知未来的现实环境下,有人因而颓废、消极,过着萎靡不振的生活。作为认识神的人,你与不认识神的人,在心态和实际行动上,会有甚么分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