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1 -15章)
作者:何启明牧师
徒2:41 -47(参徒4:32 -37)
2:41 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2:42 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在圣徒中间的生活
2:43 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
2:44 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
2:45 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2:46 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
2:47 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钥节:徒2:46
初期信徒恒心遵守主道(2:42)、恒常聚集相交(2:46)、同心祷告呼求(2:46)及在家里和圣殿里敬拜神(2:46)。马利亚的楼房成了耶路撒冷信徒常聚会的地方(1:13,12:2)。犹太的基督徒看自己为“真”的以色列,但仍紧守前往圣殿聚集祷告的宗教生活(3:1)。信徒常聚在一起用餐及擘饼记念主。异教里常举行有宗教意味的聚餐,而犹太人也一向遵守逾越节晚餐,所以对犹太基督徒来说,参与这些宗教性的聚餐并非新奇之事,但这现在的饼与杯却带来了新的意义,那就是用来记念主耶稣的代死。
这个活力的属灵团契最显着的特征是彼此分享,特别是财物共享。
我们留意他们的财物共享生活有几个特征:第一、信徒卖掉田产家业是自愿的行为,而非强迫性的;这是一种由下而上,自愿呈献给主的奉献,是个人的选择及爱的回应,没有人强迫他们这样作。第二、他们只是卖掉部分财产,而非所有财物,因为信徒仍可住在自己的家,仍有自己的房屋(5:42,12:12)。第三、他们“卖了”房产及“分给”那些有需要的信徒,乃是一种不断重复、继续的行动,而非一次过的动作,而“卖”与“分给”都是按需要而作,目的是要使到每一个人都没有缺乏。英文的国际标准译本译作“From time to time”(NIV),有不断、继续的意思。
这种“财物共享”、“凡物共用”的情况,只在耶路撒冷教会发生,并没有在其他教会,如安提阿、腓立比和帖撒罗尼迦教会里出现。路加只是描述耶路撒冷教会的现象,并没有要求这种情况其他教会模仿及成为日后教会的常规(Norm)。那么,耶路撒冷教会为何会有如此独特的情况发生呢?我们发觉最少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是一个实际的情况引伸的现象;虔诚的犹太人像上一代中国人回归故土、落叶归根的梦想,他们向往回归耶路撒冷,要死及埋葬在耶路撒冷。这些回归圣城、信奉弥赛亚的犹太基督徒却又受到同侪亲友的排斥,以致影响生计。因此,当时的确有许多需要照顾的寡妇(参6:1 -7)。再加上巴勒斯坦的政治不稳定且常有饥荒,许多失业的基督徒面临经济缺乏的危机。
第二、耶路撒冷教会的信徒大多都是犹太人,他们强烈认为自己就是那群以色列的馀民(Remnant of Israel)。他们相信弥赛亚的国度快将降临,而在这国度里,各人都恪守神的命令,以致他们中间应该是没有穷人存在。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上帝的话,谨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这一切的命令,就必在你们中间没有穷人了(参申15:4 -5)。
思想:
你怎样看待神赐予你的才干恩赐及物质财产呢?你愿意把神赐给你的,以感恩的心呈献给他,成为更多人的祝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