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记
作者:何启明牧师
我们用各人的「抉择」及其后果来重温这四幕故事。
故事开始是一个满有神恩典,被称为粮食之家的伯利恒城。但好景不常,伯利恒遇到饥荒。有人选择留下,也有人选择离去。以利米勒决定带着妻子拿俄米及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到邻近的摩押地去觅取安身之所。可惜在异邦之地稍为适应后,以利米勒就与世长辞。两个孩子也娶了异族女子为妻。十年过去,儿子俩相继离去,剩下三个膝下无儿、无依无靠的寡妇。就在此时拿俄米听闻耶和华神恩待伯利恒,于是决意还乡,回归神的怀抱。两位媳妇随婆婆同往,在前往伯利恒的路途中,婆婆与两位媳妇的对话至为感人。婆媳恩情尽露于谈话的字里行间。最后俄珥巴选择回摩押,而路得却决意跟随婆婆。似乎两人的选择与信仰紧密扣连(1:15)。路得愿意跟随婆婆去认识她的上帝(1:16—17)。
回到伯利恒稍作安顿,婆媳就要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可幸伯利恒丰收,而耶和华早已立例,要以色列人慷慨让穷人拾取剩下的麦穗,来照顾养活弱势的群体。路得走到田间,在收割人身后拾取麦穗,她恰巧来到一位名叫波阿斯的正直又富裕慷慨的人田中拾取麦穗。波阿斯关爱仆人又照顾穷苦人家;他恩待路得,让她拾穗,又顾及她的安全,特吩咐仆人额外恩待她。原来,他早已听闻路得关爱婆婆,又愿投靠耶和华的消息(2:11—13)。路得于黄昏时带着麦穗,满载而归回到婆婆家里。那时才从婆婆口中得悉波阿斯是家翁的至近亲属。犹太人一直相信上帝在背后掌管一切,所有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都不会是偶然的事,总有上帝的引导。因此,路得在那无形之恩手引领下,认识了波阿斯!
无依无靠的寡妇最宜改嫁,找个忠实的男人是为上策。拿俄米知道路得巧遇波阿斯并非偶然,乃是上帝的恩领。于是,她就为路得献计,趁晚上到打谷场主动向波阿斯表示婚嫁的心意。场景转到打谷场晚上的一幕,读者认识昔日中东的文化习俗,就了解整个过程都合乎俗例,且是光明磊落的事。波阿斯为人敦厚,又敬畏耶和华,他必定履行至近亲属的责任,为以利米勒赎地,及娶路得为妻留后。剧情发展到这里,本可完满闭幕,谁知仍然悬疑未决,只因有一位比波阿斯更亲的人(3:12)。读者听众期待翌日在城门口的交涉才知结果如何!
最后一幕是清早在城门口的交易。那至近的亲属不愿履行责任,恐怕对自己的产业有损(4:6),但波阿斯却为亲属留名留后,而仗义迎娶路得。故事到此也应是完满结局。然而,作者透过家谱留下待续的线索,让昔日的读者期待大卫的出生,及大卫之后的读者仰望那将要来的弥赛亚君王。
思想:以利米勒、拿俄米、俄珥巴、路得、波阿斯及那人都作了他/她们的决定,也各有不同的后果。你会依靠上帝,求祂赐下智慧,小心面对每一个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