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仕楷老师
马太福音16:5—12 

 

5   门徒渡到那边去,忘了带饼。

6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

7   门徒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带饼吧。

8   耶稣看出来,就说:你们这小信的人,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彼此议论呢?

9   你们还不明白吗?不记得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篮子的零碎吗?

10 也不记得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吗?

11 我对你们说: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这话不是指着饼说的,你们怎么不明白呢?

12 门徒这才晓得他说的不是叫他们防备饼的酵,乃是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

 

这故事承接在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求耶稣显神迹的事,耶稣在船上提醒门徒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

 

回应着门徒对这教导的误解,耶稣基督就与他们有一段对话。耶稣对他们提出两个极为简单的问题,就是他们在刚刚经历不久的两个,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印象深刻的神迹,因为在这两次喂饱群众的行动之中,他们从开头的看到需要,参与分派食物,及至最后收拾剩下的零碎,他们都直接参与在其中。在马太福音之中,作者并没有交代门徒的回答,但耶稣问题的方式,清楚地表示祂是肯定地知道门徒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掌握的,他们一定会记得这两件事的细节。但知道与明白是不同的,他们虽然知道喂饱多人之后所剩下的零碎,但却不明白当中的意义。

 

在这当中,门徒应该明白什么呢?在12节之中,马太指出他们明白当耶稣防备法利赛人及撒都该人的酵,是要他们防备他们的教训,但所指的是什么教训,却没有说明。在上文之中,我们看到法利赛人及撒都该人来求耶稣显神迹,以此试探祂。耶稣基督的回应,指出他们能够在自然现象之中推论出结果,但在观察耶稣在他们面前所行的作为之后,却不能得出对耶稣基督身份的认识。所以,在耶稣基督与门徒的对话中,他是认为他们应该从所观察到的耶稣事迹,知道耶稣基督的身份,以致产生合宜的回应。

 

从耶稣所提的两个神迹里,我们不但可以看到耶稣能力的丰富,更从所收拾的零碎之中,看到这丰富的全面性。在喂饱五千人后,所收拾的零碎是十二个篮子。若十二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数字,它所代表的应该是犹太人,与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相关。不但如此,篮子也是犹太人常用的字来描述这些容器,这表示耶稣基督的拯救,对犹太人是足够有余。在喂饱四千人后,所收拾的零碎是七个筐子,七一般会是象征完全,也因此包括在犹太人以外的所有外邦人,而筐子也是当时外邦人常用来描述这类容器的字眼。由此可见,耶稣基督对门徒提出这两个问题,是希望他们明白耶稣基督丰富能力的意义。祂的拯救,不但要临到犹太人之中,也要临到外邦人之中。他们要防备的教训,就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以人为的传统,限制了神丰富恩典的成就范围。

 

思想:我们有没有看得清楚耶稣基督已经成就的事,以致我们因着祂丰富的恩典,明白祂福音使命的普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