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祷诗篇
作者:张云开老师
诗篇11篇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
11:1 我是投靠耶和华;
你们怎么对我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去。
11:2 看哪,恶人弯弓,把箭搭在弦上,
要在暗中射那心里正直的人。
11:3 根基若毁坏,
义人还能做甚么呢?
11:4 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
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
他的慧眼察看世人。
11:5 耶和华试验义人;
惟有恶人和喜爱强暴的人,他心里恨恶。
11:6 他要向恶人密布网罗;
有烈火、硫磺、热风,作他们杯中的分。
11:7 因为耶和华是公义的,他喜爱公义;
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
虽然诗篇11篇的标题指出这是大卫的诗,但却没有进一步交代诗歌本身的历史场景(对比诗篇3篇,在标题指出那是「大卫逃避他儿子押沙龙的时候作的诗」)。从内容看,不少解经者把诗篇11篇分成两个主要部分:对处境的绝望(1—3)和对耶和华的信心(4—7),但更合理的做法是把11篇分作三段:1—3,4,5—7。
这样分段有如下理由:(1)在希伯来圣经里,三个段落皆由「耶和华」作开始;(2)1节提及诗人「投靠耶和华」,拒绝敌人的嘲弄去「逃离你们的山」(《和合本》作「逃往」,读法不可取),指的是圣殿,是锡安山,而4a提到「耶和华的圣殿」,亦指锡安山;(3)《和合本》于4c的翻译「耶和华的慧眼察看」应该译为「他的眼目看见,他的眼皮试验」,当中「察看」一词,在原文其实用上了两个动词:「看见」和「试验」。前者在7b里重复,谓「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后者在5a重复,谓「耶和华试验义人」。因此4节在观念上和字眼上,都与前一段和后一段关连起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段恶人对诗人的嘲弄,诗人从内心深处感觉冒犯,经文1b的直接翻译是「你们怎么对我的心说。。。」;同样,在第三段耶和华对恶人的强暴也「心里恨恶」。两处都表达诗人对耶和华对恶人强烈的情感回应,让这篇诗篇里的角色从三个(耶和华、诗人/义人、恶人)变成只有两个(耶和华、恶人),义人(或「正直人,(2b,7b)」因着投靠耶和华而被他所「吸收」,他面对的问题,已然变成耶和华的问题,是耶和华要处理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耶和华的名号在4节出现两次,一次在地(「他的圣殿」),一次在天,足见这个中间段落的重要性。而且上帝的名号第五次出现在7b,和1节形成首尾呼应。可以说,这篇诗篇的主角(protagonist)不是诗人本人,是耶和华,而对手(antagonist)就是恶人。
和以色列人律法传统和智慧传统一样,诗人承认所有世人,无论善恶,耶和华都从远处察看和试验。义人对此必须极端敏感,因为所有发生在身上的事情,人都无法知道最终由来,只能按照本心去回应。所以从诗人的角度看,正直人在世上能有的生命方向抉择只有一个:义人必须坚守他的正直和义行,拒绝走远离耶和华的道路,即使四周的根基毁坏,仍然一心投靠耶和华,耶和华的审判自会临到恶人身上。
杨腓力在他的著作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God(中译《寻神启事》)中指出,到了最终一刻,当危难临到时我们只有两个选择:惧怕危难或惧怕上帝,忧虑危难大过上帝或是认定上帝大过危难。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主的说法:「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太10:28),可说是大卫这篇诗篇的精髓。
我的祷告:
坐在宝座上的上帝,在我面临危难试炼、逼迫诱惑时,当恶势力要让我脱轨离心、好像无所依靠时,求祢给我力量,让我坚持投靠祢,保守自己,不走远离祢的道路。正如祢的眼目从天上察看世人,让我能在世上仰望祢的公义和正直,对敌人的嘲弄嗤之以鼻。奉主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