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
作者:梁家麟牧师
林后12:11—13
12:11 我成了愚妄人,是被你们强逼的。我本该被你们称许才是。我虽算不了什么,却没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12:12 我在你们中间,用百般的忍耐,借着神迹、奇事、异能显出使徒的凭据来。
12:13 除了我不累着你们这一件事,你们还有什么事不及别的教会呢?这不公之处,求你们饶恕我吧。
保罗作了上述的“愚人之言”后,心中很不舒服,觉得这样自夸,牴触了他的不可自夸的信念和教导,于是便诉怨说:他之所以成了愚妄人,说了大堆愚妄话,是被哥林多信徒逼出来的。因为他理应不用自夸,而是由他们开口夸赞他。
保罗在前面与超级使徒做了比较,强调他没有任何地方比不上对方。他用讽刺性的口吻说,就算他“算不了什么”,仍不会差过他们。他忆述在他们中间服侍的时候,在困难中百般坚忍,也显出各种神迹奇事异能,而这两者正好是他作为使徒的鐡证。生命与事工不可分割,在保罗的心目中,品德与能力是使徒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
这是保罗的一贯事奉原则,并非仅在哥林多才如此。他向罗马信徒介绍自己时,便说:“所以论到上帝的事我在基督耶稣里有可夸的。除了基督借我作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只提他借我言语作为,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罗15:17—18)言语行为是个人生命的表现,神迹奇事的能力是上帝作为的显现。
神迹奇事是早期教会传福音一个重要的方法,从使徒行传可以清楚看见;笔者相信,这也应该是历代历世教会共同恪守的传福音方法,设若上帝是同一位上帝,设若耶稣基督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不改变,没理由相信神迹已在今天止息了的。今天福音派教会也许是忽略了这方面的追求和应用,必须予以补正。我们必须对上帝在今天的神迹作为有更大的期待。不过,证诸保罗的教导和实践,有两个原则是必须注意的:
第一,生命与能力相较,前者比后者重要。有生命而缺乏能力,尚可起树立榜样的作用;有能力而没有生命,则比不信者还要糟糕,只能为教会和福音使命带来祸害。因此,教会不能只追求外在的能力,而忽略了对传道者生命的要求。虽然在理论上这两者不相冲突,但今天强调神迹的超级大牧师,他们的失足率之高,仍是教人咋舌的,不能不特别提醒。
第二,重视神迹,不等于要提倡成功神学。保罗在事奉中一直有神迹奇事相伴随,但这没有减免他所遭遇的各种患难,没有使他成了人间的成功人士。强调神迹奇事,乃是强调不用人间智慧和能力,只靠上帝的大能;这也同时意味着放弃人间的成功与幸福标准,不以世人眼中的强者和智者的姿态显现。今天不少教会竟把神迹奇事变成人的能力和作为,变成博取在人间成功的手段,这是完全颠倒是非的。
哥林多教会里,有人抱怨保罗比超级使徒还差,没法给他们最好的造就,所以便不如其他教会那么好了;有人抱怨保罗爱其他教会(如马其顿教会)过于他们,才不肯接受他们的财政帮助。对于这两个说法,保罗都坚决表示“绝无此事”。他们没有不及其他教会,保罗对他们的爱也不会比对其他教会为少。若是勉强要说有所不如的话,便是他没有接受他们的餽赠。而拒绝的原因是他不希望连累他们。这纯粹出于好意的做法,竟然还招来误会与批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保罗于是慨叹:这公平吗?
这里我们看到成见的可怕。要是我们认定某个人是坏人,在我们眼中,他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可看出恶毒的性质;即或表面上没有什么不对,他的动机还是不良的。哥林多教会好些信徒对保罗存有成见,认定他没有传道的资格;不管他做的是怎样的好事,他们都将之解读为坏事。保罗拒绝接受哥林多信徒的接济,便被解读为出于两个理由:一、他心中有愧,自觉不配接受教会的资助;二、他跟教会存有芥蒂和隔膜,他不爱哥林多教会,所以宁愿接受别的教会的补助,都不肯要他们的。
教会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对人形成成见的地方。弟兄姊妹一起长大,彼此共处数十年,对每个人的过去和现在都了如指掌,也很容易把某个人的过去和现在混同在一起,用十数年前所发生的事件来判定今天的他。此外,教会是讲爱心包容的地方,遇有问题,总是尽量不说,避免冲突,息事宁人;但不说却不等于问题便消解了;因一次不快的事件而造成的芥蒂,若是得不到处理,便会积存在当事人的心中;单一事件或许没有什么,但许多小事件加起来,日积月累,对某个人的成见便逐渐成形、加固,最后牢不可破。
保罗在前面已呼吁哥林多信徒放下对人的成见,不要轻率地盖棺论定,应该给予人新的机会,宣称:“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思想:
弟兄姊妹,让我们放开怀抱,接纳身边每一个人,不仅是对他的现在开放,也是对他的未来持开放的态度,相信对方在明天会带给我们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