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
作者:梁家麟牧师
林后12:7—10
12:7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什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
12:8 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
12:9 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12:10 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从三层天保罗转谈到一根刺。我们不确定两件事是否属同一事件,按照上下文的编排,视为同一事件的前后部分是较合理的。
跟前段不同,本段保罗以第一人称来描述。大抵刚强的事不好以第一人称,软弱的事便不怕了。保罗说过他只夸自己的软弱嘛。
但整个事件的记述还是语焉不详的,什至比前面的三层天故事更简陋。保罗说,上帝恐怕他因所得的启示而自高,便加一根刺在他身上。虽然经文没明说,但加刺的一定是上帝而非撒但,只有他才会担心启示令保罗自高,而刺从某个角度说是属灵的保护。
如所周知,无人能具体知道刺是什么。可以肯定,这是发生在保罗身上并对他造成长期困扰的东西,但又未到致命阶段。保罗提到“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这里撒但的差役的攻击应是笼统的说法,也许是保罗在一定时间内的诠释。及后他寻求主帮助他解决问题,而主给他的答案是,上帝的能力要在他软弱的身上显出来,这又让他确认那根刺是出自上帝的心意了。如此,保罗先知道刺来自上帝,然后在困扰中宣认刺是撒但对他的攻击,最后又从基督口中得知刺还是上帝的心意。保罗没有把他的负面经验简单归咎于撒但。
他对整个经验的领受更确定了此点:“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9—10)简单地说,软弱使人更亲近上帝,更经历基督的能力。他因此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并视患难为可喜乐的。保罗对软弱和患难的这种正面态度,我们没理由相信他会视软弱和患难来自撒但。
这里保罗再简单地列了一张患难的清单:“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没有讲述内容,因为前面已经讲过;他只强调以这些软弱的经历为荣,为之夸口,并且以喜乐的心来迎接它们,因为知道这些处境也同时是经历上帝能力的契机,在软弱中体验刚强。
才略说过一个荣耀的经历,便迫不及待重提患难的经历以作平衡,保罗果然是个不喜欢自夸的人。他喜欢以软弱者的面貌出现在人群中,为的是不要让人把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转向人;即或这个软弱者的面貌不讨人喜欢,什或引致如哥林多教会信徒的误会,保罗还是不肯改变。他拒绝向人间优劣得失的价值标准靠拢,坚持传扬十字架的道理、唯靠上帝的大能。
保罗的个人历程帮助我们釐清基督信仰一个要点:上帝不会与人的成功和兴盛捆绑一起。上帝是让人成功的上帝,上帝也是让人失败的上帝。他让我们遭遇各种患难,他在患难中搭救我们,赐我们勇气和能力去面对之。上帝让人有工作,上帝让人失业;上帝医治人的疾病,上帝让人患病去世。简单地说:基督信仰是全天候的,在人生的任何景况里,上帝仍是真真实实的。
我们毋须等待找到工作后才经历上帝,就在今天失业的景况中,我们已确认他的存在和同在。我们毋须在疾病得痊愈后才寻着上帝,即或今天便要撒手尘寰,我仍以尚存的一口气唱:“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
思想:
保罗没有单单以三层天的经历来证明他的使徒身分,却同时以他的各种患难经历,证明他是上帝的用人。
人生各种际遇并非用来证明上帝的正、反面元素,人生各种际遇却统统是经历上帝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