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
作者:梁家麟牧师
林后11:22—33
11:22 他们是希伯来人吗?我也是。他们是以色列人吗?我也是。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吗?我也是。
11:23 他们是基督的仆人吗?(我说句狂话,)我更是。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
11:24 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
11:25 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
11:26 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
11:27 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
11:28 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
11:29 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
11:30 我若必须自夸,就夸那关乎我软弱的事便了。
11:31 那永远可称颂之主耶稣的父神知道我不说谎。
11:32 在大马士革的亚哩达王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马士革城,要捉拿我,
11:33 我就从窗户中,在筐子里,从城墙上被人缒下去,脱离了他的手。
在为自己的自夸预先道歉后,保罗便如扭开水龙头般,哗啦哗啦地说了一大堆他能“刚强”的资历。首先跟超级使徒作比较:他们有的,他都有;然后便是他独有的经历:他有的,他们没有。
先说共同有的资历吧。“他们是希伯来人么?我也是。他们是以色列人么?我也是。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么?我也是。他们是基督的仆人么?(我说句狂话)我更是。”(22—23上)从种族、血缘出身,乃至信仰身分,他没有一样是不如人的。“希伯来人”一词强调的是血缘的纯正。在这一点,保罗分享了犹太人一贯对自身的血缘的优越感(参腓3:4—5)。“以色列人”则是强调被拣选的上帝子民的一员;“亚伯拉罕的后裔”则是说明他有份继承上帝给予亚伯拉罕的应许,而这应许已在基督里得到全面应验。
至于他跟他们的不同处,那便多得很了。在23下—26节,保罗细数他为作为使徒这身分所付出的各种代价:劳苦、被囚、受鞭打、遭生命危险。他再为这四种代价,特别是后两种,作了量化的统计。
“受鞭打”包括了“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注意,“被石头打”是当时死刑的一种形式(参申17:5—7,22:22—24),所以一次也嫌太多。
“冒死”则包括“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
跟加1:11—2:14的叙述不同,这里保罗没有打算具体说明他的个人经历,仅是表列他曾付出的信仰代价,所以我们是不会完全知道他所说的“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到底发生在何时何地。
再来是为第一种代价:“劳苦”,作具体说明,这包括了外在的劳苦(“外面的事”)和内在的劳苦(挂虑):“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27—28)
他对“为众教会挂心的事”作了具体说明:“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29)只要有弟兄姊妹发生问题,他都会视为自己的问题,包揽在身,感同身受;只要有弟兄姊妹跌倒,他便心急如焚,希望立即给予帮助。
对笔者而言,最令人感动的是保罗说“为众教会挂心的事”是天天发生在他身上的,并且这种挂念带给他的劳累和困苦,跟他被鞭打与冒死同列在一张清单里,就是可以相比拟的。这充分显示保罗对教会的关爱。他所经受的各种苦难,没有使他变得自怜(self—pity)与自我中心(self—conscious),他心中充满的倒是对教会的思念。这是一个百分之百的牧者。
保罗的夸口清单,大部分都是受患难的经历;虽然在这些患难里上帝都搭救了他,但整张清单仍压倒性地是负面的故事。保罗承认这一点,却强调这是他刻意的布局,因为他说过夸口得指着主来夸口,所以必须高举主的大能和拯救;但经历主的大能的前提是人自觉软弱,经历主的拯救的先决背景是人遭遇患难。没有人的软弱,如何对照上帝的大能?没有患难,何需拯救?“我若必须自夸,就夸那关乎我软弱的事便了。”(30)
不过,在讲述了传道生涯的各种困苦经历后,保罗突然加插了一段他的个人小故事。他以这句话作故事的起首:“那永远可称颂之主耶稣的父上帝,知道我不说谎。”(31)这是一句立誓时才说的话(参罗9:1;加1:20)。保罗担心这个故事的情节太离奇,他的听众会不相信,所以得立誓宣称这是真实无讹的。
故事的内容是:“大马士革的亚哩达王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马士革城,要捉拿我,我就从窗户中,在筐子里,从城墙上被人缒下去,脱离了他的手。”(32—33)这个故事有什么独特之处,我们不很清楚。大概这是其中一件可以证明他的生命常遭遇厄困,又上帝的拯救是多么奇妙的事件吧。毫无疑问,这个逃避缉捕的经历是颇有戏剧性情节,让当事人印象深刻的。
思想:
我们专注思考作为传道者和牧者的保罗,他一生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我们自己可以写下为信仰和使命所摆上的代价清单吗?耶稣基督问:“我曾舍命为你,你舍何事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