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
作者:梁家麟牧师
林后8:7—15
8:7 你们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识、热心,和待我们的爱心上,都格外显出满足来,就当在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显出满足来。
8:8 我说这话,不是吩咐你们,乃是借着别人的热心试验你们爱心的实在。
8:9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8:10 我在这事上把我的意见告诉你们,是与你们有益;因为你们下手办这事,而且起此心意,已经有一年了,
8:11 如今就当办成这事。既有愿做的心,也当照你们所有的去办成。
8:12 因为人若有愿做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
8:13 我原不是要别人轻省,你们受累,
8:14 乃要均平,就是要你们的富馀,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馀,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这就均平了。
8:15 如经上所记:多收的也没有馀;少收的也没有缺。
保罗向哥林多信徒发出的奉献邀请,不是强他们所难,因为他们本来便有奉献的心,只是未曾付诸行动。“愿作的心”是最重要的,这是自由意志的运用,不是出自外力的勉强。惟有是我们愿意奉献,我们的奉献才是真正的奉献,也才会蒙上帝所悦纳。
这不仅是在金钱奉献的事上如此,在一切的事奉上也不例外。甘心乐意不仅是好的事奉所必备的心态,更是使事奉成为真正的事奉的先决条件。听命胜于献祭,顺服听命是进入事奉的起点。事奉者纵然面对各样的困难,也得学习约束舌头,禁止自己发怨言,因为发怨言是最常见不顺服的表现。充满怨气地做,不如不做,反正做了也是无益。求主帮助我们在面对无论大小的事奉责任时,都有“愿作的心”。
保罗接着提出一个“均平”的观念。“我原不是要别人轻省,你们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你们的富馀,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馀,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这就均平了。”(13—14)均平就是平等的意思。
保罗的平等观念,不是简单地将财产平均分配,人人同样贫穷或同样富裕;更不是要求剥夺有产者(地主、资本家)的财产,转移给无产者,让他们翻身,当家作主。他强调没要求哥林多信徒把财产全部送给耶路撒冷的信徒,让他们变成贫穷,而后者变得富裕;他只是要求哥林多信徒分享他们富馀的,就是用不完的部分,而这不致影响他们的安全系数与生活素质。
保罗也不认为哥林多信徒必须永远扮演施赠者的角色,财富总是由哥林多朝耶路撒冷的方向流去。他却是相信,财富是不能永远保有的,所以贫与富都仅是短暂而非永恒的;今天贫穷,明天可能变得富裕;今天富裕,有天或会一无所有。所以,哥林多信徒今天把有馀的跟耶路撒冷信徒分享,或许明天耶路撒冷的信徒便把他们的富馀拿来跟他们分享呢!
分享剩馀,互济有无,这是保罗提倡的平等精神:一个动态而非僵化的平等观念,且是出于爱心而非出于仇恨和暴力的平等实践。分享精神毋须对“有者”(have)仇视,也不用对“无有者”(have—not)怜悯;所需要的是一种对财富的来源和其不能延久性的理解。
保罗征引出16:18的经文:“多收的也没有馀,少收的也没有缺。”作为这个道理的说明。
经文出自上帝吩咐在旷野收取吗哪的以色列民的故事。根据上帝的指示,以色列民每天早上按照他们自忖的饭量收取吗哪,不要贪心多取,也不用担心因供应紧绌而少取了。多取而吃不完的剩馀,无法保留到翌日,都会生虫发臭;少取的拿回家量一量,倒也差不了多少,总能吃饱,应付身体所需。
吗哪的故事说明财富乃天父的供应。我们没有人带什么到世上来,所有享用的东西都来自上帝的恩典,他供应我们的需要,一如他养活天空的飞鸟一样。财富不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充其量是所拥有的东西的管家。因此,与人分享上帝托管给我们的,乃是自然不过的事,谈不上什么博爱和牺牲。
如同吗哪无法存留到隔日(安息日例外),我们的财富也无法永久保存;就算不说如“镜花水月”或“三更穷,两更富”等较夸张的说法,我们也知道不能带什么东西离开世界。耶稣将人间财富描述为“有虫子咬、能銹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太6:19)。因此,反正我们所拥有的将来都会失去,不如在今天将之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例如与人分享。妄图长久保存一些不能延久的东西,是愚昧的行为,耶稣称行这事的人为“无知的财主”(路12:20)。
思想:
耶稣基督教导我们的主祷文:“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同样强调了财富的来源(“赐给”)和不能延久性(“今日”)。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而恩典是要天天仰望领取的。
认清财富的来源和其不能延久性,便可贯彻与人分享的平等精神。
弟兄姊妹,你的财富观跟圣经的有没有差异?有可调整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