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
作者:彭家铿
哥林多前书13:1-7
1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2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甚么。3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5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自上世纪初开始,林前13章一直被看为独立的篇章,甚至有认为是后期插入的段落。但近代的学者大都认为这段落与上下文的关系密切,甚至跟整体哥林多前书的信息息息相关。事实上,这个段落的焦点,如舍己的生命、嫉妒(3:1-3、13:5)、自高自大(8:1、13:4)等观念,自第5章开始,保罗已常常提及。我们在第十三章也能找到紧接上下文(12与14章)常用的字眼如:知识(13:2, 12)、方言(1, 8)、先知(2, 8, 9)等。因此,我们不应将这章看为离题或插段,在解释经文时亦要先从上下文及哥林多教会的处境出发,不应将这个段落看为普遍性教导,或看之为新约圣经(或保罗)对爱的普遍性定义,避免将意义读入经文之中。
保罗在这个段落指出,哥林多教会的种种问题反映他们没有以爱相待,行事为人没有从他人的好处出发,也没有以得着其他人为目标。他一开始便指出爱在信徒群体的重要性(1-3),指出一个人若没有以其他人的益处为事奉的出发点,那管有最好的「恩赐」,一切也会徒劳没有价值。第4节开始一连串的定义是针对哥林多教会的种种问题而言,故此不应将之完全抽离上下文,甚至是抽离本书,以之为普遍性的原则去理解。在保罗眼中,哥林多信徒缺乏耐心去等待(11:33、14:27-32)、往往急于判断(4:5, 8);他们没有以恩慈相待,反而厚此薄彼(11:21 、5:2)。至于教会分党的问题,则是出于嫉妒(3:1-4、5:2);且有人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知识,自高自大(4:13-18、8:1-13、另参4:6、5:2, 6);有人做了不合体统的事(5:1、11:2-16);各人以自己的益处为先(10:24, 33、11:21-22、14:29-33),甚至损人利己(6:1-8);有人行事不义(6:9-11、5:9-13)。因此保罗正面的劝勉他们,要以爱相待,以其他人的益处出发,要原谅其他人,要为真理而欢喜(6《新汉语》);要容纳与支持跟自己不同的人、或是软弱的人。保罗最后将信心、盼望、与爱心相连(7),带出下文的讨论(8-13)。
思想:
林前13,特别是13:4-7,常被视为普遍性的教导,在讲坛、婚礼用以解释婚姻的爱或是家庭的爱,往往忽略交代哥林多教会的处境。当然,这不代表这样的解释必然错误。这里的教导毕竟与新约其他经文对爱的教导有不少相同之处,特别是强调以其他人的益处为本(如约15:13-15)的讲法。但同时要指出,因这段落的处境性,有部分的教导并不应被视为放诸四海皆准的原则,如忍耐、有恩慈、不嫉妒等等并非在任何处境都适用,特别是在夫妻相处的讨论上,应避免将意义读入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