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耀荣

撒母耳记上5:4-5

 

54又次日清早起来,见大衮仆倒在耶和华的约柜前,脸伏于地,并且大衮的头和两手都在门槛上折断,只剩下大衮的残体。

55(因此,大衮的祭司和一切进亚实突、大衮庙的人都不踏大衮庙的门槛,直到今日。)

 

耶和华的约柜被掳走,放在非利士人的大衮庙里。以色列人虽败在外邦人的手里,讽刺地,他们的偶像却不敌耶和华的约柜,大衮的头和手都在门槛上折断。不过,非利士人并没有因此而轻看他们的偶像,反而尊重他们的偶像,进庙敬拜的时候,脚不踏在他们偶像曾折断的地方,失败的地方竟成为神圣的地方。

 

圣经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大衮在门槛上破碎只剩下残体,初看起来是对外邦人及外邦偶像极大的讥讽。不过,圣经作者即时补充非利士这个入庙敬拜的习俗,让我们醒觉圣经作者是借外邦人的敬虔,斥责当时以色列的百姓和长老,他们经不起一时战败的考验,没有好好反省他们自己的过失,反而埋怨耶和华使他们败在外邦人的面前(4:3)。

 

思想:这故事再次证明,面对失败是最好的机会证明人是否有真正敬虔的心。大衮的祭司和一切进亚实突、大衮庙的人,都以具体的行动表达他们对偶像的尊崇;以色列百姓和他们的长老,却成了反面教材。失败固然可怕,不过,人不能从失败中有所学习,不能以史为鉴,这就更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