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铭谦博士

经文:以赛亚书6449

 

4自古以来,人未曾听见,未曾耳闻,未曾眼见,除你以外,还有神能为等候他的人行事。5你迎见那欢喜行义、记念你道的人;看哪,你曾发怒,因我们犯了罪;这景况已久,我们还能得救吗?6我们都如不洁净的人,所行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如叶子渐渐枯干,罪孽像风把我们吹走。7无人求告你的名,无人奋力抓住你。你转脸不顾我们,你使我们因罪孽而融化。8但耶和华啊,现在你仍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你是陶匠;我们都是你亲手所造的。9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大发震怒,也不要永远记得罪孽;看哪,求你垂顾我们,因我们都是你的百姓。

 

以赛亚书64:4–9节延续了之前的哀歌,但却转化了哀歌的祈求方向,当以色列民在被掳回归过后,哀歌的传统起了一些变化,第三以赛亚正经验这种变化,由本来悲哀质问神的投诉,转化为向神集体的认罪及悔改,这与以斯拉时代的经验吻合(拉九至十章)。

 

首先,4节描述了耶和华的独特性,因为先知在列国的神明中还未听见过有神像耶和华一样,会为等候祂的人行事,亦即是说,就算以色列民犯罪、得罪神日久,耶和华还是对犯罪的以色列民有期待,期待他们回心转意,再次等候及盼望耶和华,而这样性情的神就只有耶和华独有,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此,以色列民基于这样的神观,他们便勇于承认自己的罪,并且认定耶和华迎见欢喜行义及记念神的道的人(5节)。原来,对神正确的认知,成为罪人认罪悔改的起点。

 

5–7节描述了以色列民犯罪的光景,他们已在犯罪的情况很久,并开始质疑自己还是否能得救(5节),并且以污秽的衣服作比喻,比喻他们就算行义,所行的义都像不洁净的衣服一样,而他们的罪孽像风把他们吹走(6节),最后,百姓在罪恶当中融化(7节)。这种自身的认知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认定自己就是那位犯罪者,就是那位喜爱行恶的人,我们的无知使我们以为自己是义人,是别人犯罪而不是自己犯罪,是别人的错而不是自己的错。然而,百姓终于认清自己的本相,明白自己多么不堪一击,才能在罪恶中认罪悔改,祈求神的回应。

 

8节转到耶和华与以色列民那永不磨灭的关系当中,耶和华永远都是百姓的父,只是百姓认定自己只不过是泥,而神却是陶匠,百姓的本相就是一个由神赋予生命及任何以神主权塑造的人,这样的认定是谦卑,明白自己本是泥,只有神才能赋予这泥生命。最后,9节再次说明耶和华的性情,祂就是那位不会永远记得罪恶的神,而且百姓永远都是耶和华的百姓,表明神对百姓不离不弃的爱,再次回归63:7–14节所说的。

 

 

思想:

你能像以色列民一样认定自己犯罪及泥土的本相吗?很多时候我们会视自己为神,认为自己无罪,却不知何时认为自己无罪,何时真相就不在这人的心中。我祈求:我们都与先知一样认清人的罪性,明白耶和华那种丰富慈爱的性情,便勇敢地在神面前认罪悔改,以致得到新的生命。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