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铭谦博士
本月将与大家默想以赛亚书56–66章的经文,而这一段的经文通常被称为第三以赛亚。
学术界认为以赛亚书的成书是源自一个长年累月的过程,前后约250年,由亚哈斯年代的以赛亚先知作起点,经历多代的门徒承传而成,以赛亚书多处都说明有这种门徒传承的情况(赛8:16–18,30:8,50:4),以致以赛亚本人的信息能在不同的时代得以延续及发扬光大,这多代的传承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对应了以赛亚书中三个部分的组成,它们分别是第一以赛亚(赛1–39)、第二以赛亚(赛40–55),以及第三以赛亚(赛56–66)。第一以赛亚的成书背景大约是被掳早期,第一以赛亚这位门徒收集以赛亚本人及其有关的神谕而成;第二以赛亚的成书背景大约是被掳后期及回归早期,第二以赛亚这门徒把以赛亚先知的神学应用在回归的处境中,让人在回归的道路上得到鼓励;第三以赛亚是最后一代的门徒,他身处在波斯帝国的年代,耶路撒冷的圣殿及礼祭已形成,回归的以色列民面对大国之下身份的张力与挑战,第三以赛亚便兴起,承接以赛亚先知的神学,鼓励当时的犹大人在耶路撒冷要回归律法,主张要活出安息日、禁食与禧年喜乐的精神,在异象中看见锡安的福音,并以新天新地的终末远景来定义当时在波斯帝国之下的身份。这样,三部分的以赛亚书代表了三个时代的先知,他们的时代不同,但他们却传承同一位师傅以赛亚的神学,让人明白神藉以赛亚启示的真道是永活的道,永恒地向不同的时代说话。因此,就算第一、第二及第三以赛亚把全书分为三部分,以赛亚书还是一卷书,因为这是一个学派所形成的书,传递了一致的神学思想,但却奇妙地向最少三个时代说话。
被掳回归的犹大人面对很多的挑战,他们第一项的挑战是身份的危机,当犹大国已不再成国,而是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省分,他们的身份需要由国家主权的看法改变为宗教信仰的坚持,当所罗巴伯把圣殿重建在耶路撒冷锡安山上之后,犹大人的身份角色都围着这圣殿而建立,他们是属于耶和华的子民,是在圣殿献祭及敬拜的人(赛56:7),他们是守安息日的子民(赛56:4),活出神喜悦的禁食(赛58),活出公平公义(赛56:1),也盼望终末的新天新地(赛65:17–25),这些信息对回归的犹大人来说很重要,也是建立他们身份认同的基本神学元素。简单来说,犹大人不再以国家主权来定义自己的身份,而是以信仰及摩西律法的实践来定义自己的身份,他们是耶和华的国民,也是神圣的子民。
思想:
在波斯帝国这大国下,犹大人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第三以赛亚给予神的子民重要的身份神学,让犹大人明白他们的盼望不在地上的国度,而是终末新天新地的远景,从而以这远景所定义的公平公义来活出当下的人生。你的身份认同在哪里?在大国的公民身份上?还是在信仰的坚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