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伟迦牧师
路加福音17:7—10
7「你们当中谁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从田里回来,就对他说『你快来坐下吃饭』呢?8他岂不对仆人说『你给我预备晚饭,束上带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吗?9仆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还谢谢他吗?10这样,你们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要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们该做的。』」
在昨天的分享中,我们大概刻划了首两个小比喻与路加福音15—16章的众多比喻之间的关连外,也为过去一系列的比喻作一个总结。我们需要留心,在整个〈旅程叙事〉的描述中,中间这个部分蕴含着最多的比喻。可想而知,真理的话语虽然是明白地讲了,人们却是听不下。犹太的宗教领袖只继续持守他们的传统所教导的、相信的。但是,比喻是一个委婉的论说,耶稣希望聆听者借此去思考自己先前所信的是否无懈可击?是否不再需要更新和补充?或是已经封闭了自己追求真理的心?
比喻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人去重新一次渴想对真理更深、更广的认识,好让我们的生命改变。今天我们对真理仍渴想吗? 深愿在过去的十多天的比喻系列的讨论,使我们重燃对上主话语火热之心。
如何接纳那些我们认为不该接纳的弟兄?对于第一世纪的信徒而言,因着犹太宗教领袖的自义,他们需要学习的榜样是耶稣,这就意味着要为福音信仰和当时固有的意识形态打拼。可以想象,真是殊不简单。
因此,来到最后的一个小比喻,就是「不配的仆人」比喻(原先无用的仆人中的无用,原文来说,其翻译可以是「不配」(ἀχρεῖοί) ) 。其中首先我们会有一个感觉,为什么主人要求仆人持续地工作?仆人不是已经在田里工作一日,为何回到主人家中,还要继续服侍主人呢?好像主人一点都不懂得人情世故,甚至欺人太甚。
若我们用昨天的观点去看,这个感受就会不翼而飞。其实这比喻的重点在于若没有主人的吩咐和指示,仆人就不能妄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然,这个仆人就是一人共侍两个主人,主人无法在他心中得着当得的尊贵和尊重。
这重点是要对那些犹太宗教领袖说的。他们事实是为主严守了律法,使以色列民族可以在寄人篱下的情况下,以此为身份的认同和象征(identity marker)。可是,当他们以为可以回家歇息下来,心中却以自己的作为为傲──他们忘记了自己的仆人身份,或是已经服侍另一位主人。
耶稣作为主人的儿子,道成肉身来到世间,他不但没得到仆人束上带子去伺候,反而被他们杀害。这是寻常、合理吗?或许,当那些愿意悔改的领袖们看见主的作为,就是那些遭遗弃的税吏、身患各种病害的、被鬼附的和有罪的都得着释放时,他们岂不需要重新学习(预备好晚饭),忠心地按主人的吩咐而行吗?由此可见,主人还需谢谢他们吗?
思想:
「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们应份做的。」这句说明我们的身份只是见证主人的作为和心意。我们所作的只是属于本身的责任,不做任何抢夺主人荣耀的事情。
唯有这样,我们只会忠于一个主人。没有别的可以取替我们的主人,也因这个坚持,我们才懂得悔改、回转,接纳主人所接纳的,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与主人一同欢乐。
在跟随主的路上,让我们尝试不为事奉的果效而沾沾自喜,仿佛主人没有参与在其中。高举基督的服侍,才会叫上主的心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