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文略述了辅导过程的3个阶段之后,本文及随后的3篇文章将论述每个阶段所需的主要辅导技巧。
在第一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辅导员与受助者建立同盟关系,使大家彼此认识和了解。辅导员要运用各种技巧,表达自己对受助者的同理心、接纳、尊重和诚意,使受助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解除自我防卫系统,自由自在地把自己的困难、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
一、身体语言
在与受助者对话的时候,辅导员要注视对方,保持敞开的姿势,而非两手抱臂、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做,可以使对方感到被重视、被接纳。同时,辅导员的表情是宽容而认真的,既非紧皱眉头也非满不在乎的样子,让对方感到自在、没有压迫感。辅导员的声线是温柔、平稳而坚定的,既非柔弱也非专横,让对方感到辅导员具备稳定的情绪、承载力和排忧解难的能力。
二、积极聆听
- 用耳朵:辅导员仔细聆听受助者说的话,既听内容,也听语气和声调,从中掌握初步信息。
- 用眼睛:辅导员仔细观察受助者的衣着、外貌、表情和举止,从中掌握对方的背景、状态和特征。
- 用心:辅导员设身处地,感受对方的感觉,使自己的心与受助者的心相连结,帮助对方把更深的情感表达出来。
- 用头脑:辅导员把所听、所看、所感、所知的融合在一起,加以整理和分析,使自己更深入地明白对方的思路和情绪反应。
三、回应
- 客观事实
当受助者讲完一段话,表达了一个较完整的意思后,辅导员可以用受助者的词语扼要复述他想表达的重点,让对方知道自己已听见并正确理解了客观情况。辅导员在复述时,不可以增加或删减对方的叙述重点,更不可以加以扭曲或批评,否则会使对方觉得不被接受、不受尊重,因而停止表白。
- 主观情感
除了客观事实的复述,辅导员也要把对方的感受说出来。例如:“你妈妈这么唠叨,你一定会觉得很烦了。”“你上司这样批评你,却不责备做错事的同事,让你觉得很委屈,是吗?”“你现在很愤怒,因为你丈夫在外面花天酒地,回家还问你要钱。”这样,就把外在的事实跟对方内在的感受结合起来。
辅导员需要深入地代入对方的角色,看他的处境,结合自己的感情体验,才能准确地说出对方的感受。如果无法回应对方的感受,他会觉得不被体谅和包容,不再进一步表白,辅导的同盟关系就难以建立起来。
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辅导员在说出对方感受的时候,要描述客观的情况如何使对方产生了主观的感受,但却不能急于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不能说对方的主观信念或做法怎样产生了他的感受。例如,不能说:“你觉得很烦,因为你总跟丈夫吵架。”或说:“你觉得很烦,因为你认为丈夫不体谅你。”
而应该说:“你觉得很烦,因为你跟丈夫的看法不一致,两个人很容易吵架。”或说:“你觉得很烦,因为丈夫似乎不体谅你。”当同盟关系稳定下来,受助者更有安全感的时候,辅导员才把焦点从外在客观因素,转向受助者的内在主观因素上。
四、同步
圣经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罗12:15–16)
辅导员要与受助者同行,如果对方痛哭流涕,可以静默不语,递上手绢,轻拍肩膀,跟随对方的节奏,不必急于打断,让对方可以在充满接纳的气氛中感受自己的情绪,这样也是有释放和医治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