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的联想
上届奥运会于南美的巴西举行,看了我的副题“使命”(Mission),很自然会想到1986年获得坎城(康城)最佳影片奖的《教会》(The Mission)。这电影已经35年了!
在作品、角色、信息、音乐和信仰反思各方面,这部电影的确是值得重提并推介探讨的,何况它是改编自18世纪南美传教士的真实故事,更是主题到位的好莱坞大片。但我的“奥运联想”是循着另外一条思考线,那是中国、镇江、传教士、文学、反叛和刺激教会领袖的一位女士,以及使徒保罗与奥运相关的一句话。
中国、镇江、传教士、文学
4年前,我有幸与一小队人走访江苏镇江,参观了19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士赛兆祥(Andrew Absalom Sydenstricker)的故居。因为他的女儿就是在中国长大并且闻名遐迩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人赛珍珠(Pearl S. Buck, 1892–1973),所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特将她与父母的故居打造成观光景点,还在旁边开设了“赛珍珠纪念馆”,内里展示她的著作和生平故事,大厅墙上偌大醒目的几个字写着“她,出生于传教士家庭”。
无疑,这里的展览能成为非信徒思考基督信仰与传教士贡献的机会。据说赛珍珠分别以她父亲母亲为主题写了两本书,当然还有其他著作。然而,使她成名的作品是1938年获诺贝尔奖的《大地》(The Good Earth),那是关于中国的故事。我童年还看过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因年日已久,除了一两个感人画面的印象外,其他什么都不记得了。
反叛和刺激教会领袖的一位女士
赛珍珠女士如同大部份文学家,有着坎坷且令人敬佩的人生经历。她丈夫也是在中国传教的宣教士,以后还获得农业博士。她的女儿是智力障碍者,丈夫只顾农村调查,忽略她,于是她与中国诗人文人混在一起,包括与徐志摩有一段暧昧的感情。
她之后不幸离婚,但第二任丈夫是“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梁元生语),“她不上教堂,但没有放弃宗教。据说有时,她还是会静悄悄地上教堂去,享受聚会前的庄严肃穆,但对牧师的讲道就没有多少兴趣了。”【1】她除了专心写作出书,还建立儿童福利院照顾有需要的孩子。
对于教会和宣教团体来说,赛珍珠是个令人很尴尬的人物。她的书公开批评传教士,也挑战教会。虽然是文学作品,但保守的美国教会难以接受她。成名之后,她有一次在美国演讲,竟语直气壮地表达:“对(美国)传教士的素质、训练、态度都有尖刻的批判,认为许多传教士都是既无知又无能的‘小人’,最后她代中国人说:‘若要派遣,就派遣最好的,不然就不要派遣!’”【2】
这段话在今天的海外华人教会来看是很自然的铮言,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完全不是如此。此刻读到这里,良院的学员和同工们大概也不太习惯吧!就是这两句:一,静悄悄去教会,但不愿听牧师讲道;二,若要派遣,就派遣最好的!道出多少信徒和非信徒心声!
保罗与奥运相关的一句话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传统出自希腊,新约圣经最具此精神的地方是哥林多城,所以保罗就在他的书信里劝勉说“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林前9:23)哥林多教会阿!要好好赛跑,要得奖赏,要有运动员拼命拿第一的精神呀!
在经文里他这样说:“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林前9:24)这仿佛就是赛珍珠当年不客气讲话的回音,应说赛珍珠回应了保罗;也是我们每次看赛场上无数运动员汗水和泪水交集拼搏的见证。这些岂不应该也是我们成就福音“使命”的自我鞭策吗?!
(本文有关赛珍珠的叙述,摘录自梁元生著:〈边际人:传教士儿女及其命运-以赛珍珠的经验为例〉《基督教与中国》。台湾:宇宙光全人关怀,2006。)
注释
- 梁元生,《基督教与中国》,页212。
- 同上,页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