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为王?
在福音派传统里,传道人不讲政治是智慧,因为它的确超出了我们的认识。政治是一个令小市民猜测不透的世界,现今更像是一切规则都不在常理的范围之中,大有“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的气势(士21:25)。21世纪不是没有君王领袖,而是似乎人人皆可为王,结果更加叫人头晕目眩。
路得记今天的意义
我想起旧约的路得记,那是在天昏地暗的时代,也似乎绝望的人生中,没有君王、没有王法的以色列,作者转而去描写一个贫穷小寡妇路得的身世。我曾以〈眼前的失望与远景的惊喜〉分享路得记给我们的安慰。现在我尝试以这位外邦女子路得(Ruth)的英语拼音,来串联此书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一、重新定义我们的人生(R: Redefine our life)
什么是生活?为什么工作?为何去教会?人生是什么?我和我的家人要往哪里去?都是需要重新提问的问题。世界在变,反思必须重复。的确很多方面世界变了,并且变化太大了。前人已经说的答案,不需要我再赘言,容我直接引用建道神学院前院长张慕皑牧师的一段话: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的两座商贸大楼被恐怖份子所骑劫的客机撞毁,世贸‘双塔’表了美国和世界的商业繁荣,经过6年8个月才建成,可是在短短1小时42分钟内就被夷为平地……‘九一一’事件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第一件大事,在政治上,‘反恐战争’将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而在商业上,人类开始觉察到财富不能带来社会的稳定。美国人充满了恐惧,开始思想生命的问题,圣经的销量直线上升,教会也坐满了人。”[1]
我相信上一代人也有我们同样的经验,只是在不相同的故事里吧。战争、政变、贫困、痛苦,离乡别井寻求更好的人生,岂不是今日我们的翻版?路得的公公离世,丈夫和丈夫的哥哥相继死亡,只剩下她与婆婆归回老家。但去适应另一个国家的生活,绝不是我们熟悉的人生经验;出外打工容易吗?
二、令人不安的事件重复出现(U: Uncomfortable things continue to happen)
饥荒、生离、死别……(得1:1、5、14)组成一个悲凄的人生,对于妇女更是如此。美国政府发布了《全球恐怖主义及国别调查报告2015》,结果是92个国家共11,774起事件,导致28,328人死亡,分别比2014年减少13%和14%,这是2012年以来第一次下降!这只是千万新事坏事例子之一。
三、艰巨路程有待征服(T: Tough journeys yet to accomplish)
路得随婆婆拿俄米从自己家乡摩押地,到以色列的伯利恒,是一个坚强的决定(得1:18),是誓死的委身(得1:17)。这两节经文第一次透露路得这个女子不简单,有韧力、有志气。
有一位内地传道人写了一篇文章,介绍在内地作传道人的辛酸和不易,题目是〈中国传道人的十大危机〉,其中有一句最现实又真实:“远看像乞丐,近看像农民,走到跟前一看,才发现是教会的传道人”!他所列举的要点是:
- 过度被消费,以致被榨干;
- 贫富分化,经济成捆绑或制约生活与事奉的主因之一;
- 关系错综复杂,社会角色及身分定位不清;
- 教会职分与职务混淆,圣职多有乱象;
- 全而不精;
- 缺少支援;
- 装备不足,难以面对日益复杂的教会需要;
- 神学立场混乱,莫衷一是;
- 渐渐冷淡麻木,事奉成了心理强迫或者糊口方式;
- 现代社交工具有让传道人失去了灵交能力的诱惑。”[2]
看后,我们都认同这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压力,只能尽力与各良院同学同工互勉,求主施恩加力。所以,我常默默敬重国内同工。
四、我们归属更高境界(H: Higher ground is our destiny)
多年前第一次去美国加州的迪士尼乐园,入场前看到几乎一望无际的停车场,印象深刻。那次,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是,游览到黄昏从乐园出来以后,大部份的车辆已经离开,空荡荡一大片地,我们的亲戚找不到自己停车的位置,更找不到自己的车子了,因为入场前和离开时,我们停车周围的景象已经改变。
那一次学到一个重要的道理,定位的参考不能放在会移动的物件上。如果明明记得自己的车停在一辆黑车和白车之间,等这两部车离开之后,再由别的颜色车辆停在一旁,我们便迷失了。当然,北美的大型停车场都有区域的划分和识别的记号,那才是真正要参照的指标。
值得穷一生一世去追从的理想,是事奉的正确方向,而且路途越远,理想越高,事奉的进程就越不会迷失。高空中的星星不是要伸手触摸得到,才能指出方向;理想也不是容易达成,才可以投身。路灯与星光不同,一个能随时换新,另一群恒久在宇宙间闪亮。
“越是遥不可及的星光,越能成为长远的指引;越是不可能成全的理想才有追从的意义”(咸锡宪语,《从内涵看韩国史》)。[3]
路得记的最后一段是另外一个境界。原来,这位穷寡妇再婚以后,过了3代诞生了犹太人最重要的君王大卫。作者很巧妙的将伯利恒小城故事与万世救恩联贯起来。耶稣降生的新约记载,头一句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太1:1)。
所以,我们不能以眼前所见作为人生的全部。无论哪个地区发生任何惊天动地的新闻,切记我们的盼望和归宿是另有所属的。同意吗?
注释
1. 张慕皑:《传道书》(香港:建道神学院,2002)。
3. 引自我在香港的教会刊出的周报,〈星星在高空〉,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