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慧又懂事的孩子
这是一篇特别一点的分享。有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孩子,在上世纪中日战争时,随着母亲逃难,后来又遭祖国内战,于是他伴随母亲避难到香港,再从香港到了台湾。
他母亲回忆说:“我的义儿是我的长子,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有一次,我们躲在山洞里,3个孩子同时出痲疹,真是饥寒交迫,吃的喝的都没有。弟妹们都饿得渴得直哭,只有他安静的坐着,使我在任何痛苦下都有他安慰,给我生存的勇气。”
遵从长辈违心苦读
他13岁逃到香港以后,他和弟妹3人与母亲刚好住在教堂隔壁。虽然有流亡的痛苦,但蒙神的怜悯,4人都信了主,他还担任教会青年团契的主席,得到牧师们的称赞。到了台湾之后,他考上台湾第一学府台湾大学的医学院,然而读了一年之后,发现与自己的志趣不合,又无法转系,便苦熬了7年而毕业。这期间,他日以继夜地在医科的课程修读之外,常以夜晚的时间伏案写作投稿。医科大学毕业后,自己也因病而离开世界,年仅26岁。
文章造成文坛震荡
他死后,亲友重新将他的文章集结成册,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文坛造成震荡。他书写真挚的感情,表达对动荡时代的家国情怀,也为漂泊的人生寻找意义。文学与哲学是他所爱,但为了孝顺父亲并遵从长辈的意愿,也因现实的冷酷,他坚忍着与志愿相反的学习,在医科里磨炼自己。
反对教会的虚伪
他写出6本着作,其中著名的短篇小说《野鸽子的黄昏》,是以教会执事的虚荣和年轻牧师的虚伪作衬托,描述自己的爱情和创伤经历。书中描写年轻牧师为他祷告的一段:“……主阿!他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没有家,野鸽子在黄昏的时候也要旁依溪水,他却漂流在旷野里……”之前的一段说:“我仍不反对宗教,我反对虚伪,反对打麻将的教会执事,反对享用华丽的洋化牧师,反对爱神却不能爱人的表妹。”
表面看,作者似乎是在讲教会垢病的一面,但深一层思考,可以发现其正面警惕的作用更深。由于文词的流畅与准确,也因为情感真实与思维深刻,这样的故事读了令人共鸣,甚至也被感染。
重读此书感受更深
这篇牧长心语不是一篇书介,意不在介绍作者。因有一天,我惊奇的在网上发现这本书重新出版,有机会重读,尤其在事奉了30几年的时差之后,对作者所记述的教会执事、牧师和富丽堂皇的教堂所带来的批判,比在当年我是青少年时所感受的更为深刻。
广泛阅读聆听世界
我们传福音的人,特别是在教会事奉的同工,有时候也要从不同的书种,去聆听作者的声音。他们的呼声比起那些千篇一律的教堂讲道,很多时候更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