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文学类:《我想念我自己》─吴东儿老师
校务处 发表于 2020年04月29日 星期三 14:13
 

书名:《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

作者:莉莎•洁诺娃Lisa Genova

译者:穆卓芸

出版社:远流出版事业

年份:2015

一只怪手淘空记忆

记忆的地基不断被淘空,这只怪手叫“阿兹海默症”。当记忆一点一滴地消失,连自己身边最爱的人、过去的人生,甚或自己的名字都忘记了,你会有什么感觉?

认识阿兹海默症

《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是一本由哈佛大学神经科学博士莉莎•洁诺娃撰写的小说。洁诺娃曾是美国阿兹海默症协会网站的专栏作家,积极参与协会活动。因着她的专业背景,小说能够深刻、细致地讲述一名妇女罹患“早发性”脑退化症—阿兹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本书也是洁诺娃写作的第一本小说,已经翻译成20种文字。2014年更开拍成为电影,电影女主角更问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等多个奖项。 

完美人生瞬间消逝

本书主角爱丽丝是一位50岁、享誉全球的语言学大学教授,聪明、独立、对人生充满热情,在事业、家庭上都很有成就。她有个同是教授的丈夫与3个已长大成人的孩子,人生唯一的烦恼,只是小女儿放弃念大学而一心追求演员梦。她看似完美的生活,却在一次演讲时突然失语、一次慢跑时丧失方向感等连串意外慢慢改变。

神经科医生诊断她罹患了早发性,且是遗传性基因变异的阿兹海默症。爱丽丝非常震惊、差不多要崩溃,她说:“我宁愿自己得到的是癌症,而非阿兹海默症”。她向家人透露了自己的病情,面对即将失去引以自傲的事业,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无助的她甚至打算自杀,幸好因为“遗忘”而不能完成自己的安排。

写作编排巨细靡遗

作者巨细靡遗地写出记忆流逝的细节,让这本小说近乎是一部“记录片”一样,真实震撼。爱丽丝在发病前是一位语言学教授,作者这个设定颇具深意,因在某些西方哲学的观点,语言是一个载体,可以承载意义,也能从中揭示存在的意义;而作为一个语言学教授,基本上就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却仍然无法避免让自己患病。当记忆不再,自我认同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爱是撑下去的力量

患阿兹海默症的整个过程,就好像生老病死—人生不可避免的现实。爱丽丝很积极,每天都在记录自己的事情,生活上、机器操作的步骤的便条等等,希望帮到自己和减少家人的负担。长期病患的出现,冲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贴身的家人会如何反应?这都是人性的考验时刻。在书中,爱丽丝只能看着自己的人生慢慢地瓦解,必须完全依靠别人的无助、无奈;能够支撑她走下去的,只有家人的爱。

赶在遗忘前表达爱

故事的后段,原本看来叛逆的小女儿,也跟罹病后的爱丽丝冰释前嫌。作者把女主角的病拉到一个家族史的视野,从而拆解了两代母女(爱丽丝跟母亲和女儿)之间的误会和隔阂。其实,当遗忘变成了日常,一切的憎恨都没有容身之处。作者似乎在告诉读者们,疾病不一定是毁灭性的,也可以带来救赎。当生命与遗忘的速度在赛跑,要赶紧在遗忘前表达爱与和解。

学懂去爱活在当下

本书没有利用人们对病症的恐惧去作煽情的编排,只是单纯地让我们认识阿兹海默症,透过对患者内心详细的刻划,提醒我们如何去“爱”、如何“活在当下”。不过,那些描述还是叫人心碎,平淡中却又相当震撼,也带来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例如人生的意义、人的尊严、人生使命,学会接受帮助;还有照顾病患者的家人要注意的地方、老年人等等社会问题。

当我爱的人不再是我认识的样子,当我爱的人也不再认识自己,我还愿意继续爱着他/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