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星星
有没有遇见过一些孩子,他们时常挂在嘴边上的话是:“我什么都办不到,做不好!”他们自我形象偏低,时常觉得自己无用,而且做事很多时半途而废,缺乏毅力。有时看见他似乎想发奋改进,怎料过了不久,又再埋头在他的电脑游戏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认是失败者。究竟这些孩子是天生的失败儿,还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子?
MOA与LH的分别
原来小学阶段,孩子便会发展出两种不同的自我意识,分别是Mastery-Oriented Attribution(现简称MOA,笔者译:可掌控的归因)或Learned Helplessness(现简
称LH,笔者译:学习而来的无助感)。[1] 发展出MOA的孩子往往拥有高自尊,又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成绩,他们把自己的成功归于他们的能力强。他们认为能力可以透过努力而加强的,事情可以借着努力而完成,因而面对挑战,他们会努力不懈地迎难而上,当面对失败时,这些MOA孩子会知道可能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只要加把动,他们可以扭转及控制失败的情况。因此,无论成功或失败,他们仍可以坚毅、刻苦地面对及继续努力学习。
相反,那些发展出Learned Helplessness (LH)的孩子会认定自己的失败是因为他们能力差。当他们尝到成功,他们却不觉得是因为自己有能力。LH的孩子认为他们成功的原因是外在因素,例如:比赛胜利,是因为他们好运;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考试卷容易。他们感到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改变他们的学习表现。当这些孩子遇上难题,他们会觉得无能为力,感到焦虑。就如著名心理学家Erik Erikson(爱利克•埃里克森)提到,人自觉自卑、无用是小学阶段(6–11岁)发展而成的。童年时不断对自己负面的评价,令这些LH的孩子形成无助感;他们相信就算他们怎样努力,也改变不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当面对挑战难关,他们会充满焦虑及负面想法,“我无用!什么都做不好。”这些想法令他们选择不尝试便放弃。面对生活种种失败挫折,唯有逃避困难,埋头在他的电脑游戏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让他们可以暂时忘掉生活上各种的不愉快。
真是“不行的”“算了吧”?
或许,你会问孩子是怎样发展出Mastery-Oriented Attribution或Learned Helplessness这两种不同的自我意识呢?原来家长对管教孩子的信念和方法是很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如果家长对孩子有过分偏高的要求,并且相信自己的孩子没有过人之处,因而孩子需要比其他人勤奋才能成功的话,这些家长面对孩子失败时,便可能跟孩子说:“都说你不行的!”或是“做不到便算了吧!”这类负面、挫败的话,令孩子产生无能为力感。日后面对困难时,“不行的!”“算了吧!”的自我挫败信念,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在孩子的脑海中回响,叫他们不尝试便选择放弃,因而造成他们将来更多的失败。相反,如果孩子成功,家长可能会称赞他:“你真是聪明!”(并不是称赞他勤奋)。其实聪明与否,是孩子自己不能控制的;但是勤奋与否,却是孩子可以决定的。伶俐聪明这些笼统的赞美,不单不能推动孩子为自己的成功而付出努力,反而导致孩子们相信成功不是与自己的努力挂钩,而是一些他们能力控制以外的因素影响着,这也是无能为力感的一个成因。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充满挑战和障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家长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十分重要,就像在运动场上,跑手在比赛中途跌倒的一刻,如他只听到家长说:“都说你不行了!”或“做不到便算了吧!”会使孩子缺乏力量去完成比赛。相反,如果家长在此时此刻跟孩子说:“好孩子,努力坚持下去,你一定可以完成!”这真正是孩子需要的动力,帮他去完成他人生的赛事啊!
注释:
[1] Laura E. Berk,"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ifespan".(Pearson Education Inc.,2007)
作者简介
鲍周瑞珠,个人、婚姻及家庭治疗师,基督教婚姻家庭治疗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