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迦密山上—多加
校务处 发表于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 14:30
 

感觉是进了一个园子,站在一棵罗腾树下,听弟兄讲那过去的故事。抬起头,一座高大勇猛的雕像赫然伫立,以利亚脚踏巴力的先知,高举一把刀,圆睁的眼睛、紧皱的眉头,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我想像中的先知以利亚并没有这么威严,或许他在罗腾树下求死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致我差点忘了,在这座山上是他一生无比辉煌的时刻。

转过一间小教堂,拾级而上就是一个大平台,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一望无际的耶斯列平原尽收眼底,最远处即地中海。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一路铺向海边,难怪“迦密山”的希伯来语意为“神的葡萄园”。

这个下午,天出奇地晴朗,风从四面来,自由地穿行,暴晒了一个中午的暑热,顿时荡然无存。

荣耀的象征

自古以来,迦密山就是美丽及荣耀的象征,因为历代的先知和君王都在这里筑坛,祭拜各种不同的神祇,但最波澜壮阔的一幕是以利亚上演的。

历史要追溯到列王紀时代,以色列王亚哈娶了西顿王谒巴力的女儿耶洗别之后,就去敬拜巴力。这时,耶和华派以利亚警告亚哈说,若他那几年不祷告,天必不降露、不下雨。果然,撒马利亚连续3年大饥荒,民不聊生。

但神是怜悯的神,看见这样的情况,又差遣以利亚叫亚哈招聚以色列众人和事奉巴力的450个先知,到迦密山见他。

根据圣经记载,当时的百姓既信巴力,又信耶和华,所以,以利亚要他们做一个抉择。他提出,双方各向自己的神祈求,哪方的神能够降下火,烧尽祭坛上的牛犊便是真神。

以利亚大战450个先知

站在平台上,两千前的壮观场面仿佛就在眼前:那450个先知使尽浑身解数,狂呼乱叫、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却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也没有理会的”;但以利亚一人,筑坛、浇水、求告,“于是,耶和华降下火来,烧尽燔祭”。众民看见了,就俯伏在地,说:“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神!”也就有了雕像上的壮举,“拿住巴力的先知,不容一人逃脱”,以利亚带他们到基顺河边,杀了他们。这一幕,真假分明,让百姓如梦初醒。(王上18:17–40)

就是这样一位神勇的先知,听到耶洗别要杀他,就起来逃命,在旷野走了一日的路程,来到一棵罗腾树下,坐在那里求死,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王上19:4)

想到这儿,我不禁哑然。以利亚1对450的信心和勇气,我们没有,求死的心却常常显现,“耶和华啊,为什么是我?怎么会这样?”似乎这世界只有我最痛苦、只有我一个人要独自去面对,甚至以利亚都认为作耶和华先知的只剩下他一个人,但耶和华说,“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王上19:18)

风雨同路

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那位失去丈夫的姊妹说,“一年来,我收获了太多的爱与祝福,也收获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感谢我的信仰,让我在不惑之年,重生做人!”一位做手术的姊妹,却有二、三十位姊妹轮班陪床、照顾;术后化疗、电疗的几十针,每一针都是老师、师母陪着去打,身体并不好的他们,每次回到家都是晚上11点多了,虽然不能替她疼,私下里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我最困难的时候,一位姊妹倾囊而出,一起团契的姊妹给我打气,“我们每人帮你一个月,你就度过了”……当我们痛不欲生的时候,当我们以为撑不下去的时候,有多少人在为我们俯伏祷告,有多少人风雨无阻地陪伴同行?

求雨的祷告

以利亚的英雄事迹中,让我最感动的是他求雨的祷告。3年的旱灾,无论君王还是百姓,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以利亚对亚哈说:“你现在可以上去吃喝,因为有多雨的响声了。”亚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亚上了迦密山顶,屈身在地,将脸伏在两膝之中。对仆人说:“你上去,向海观看。”仆人就上去观看,说:“没有什么。”如此七次。第七次时仆人说,“我看见有一小片云从海里上来,不过如人手那样大。”(王上18:41–44)

屈身在地、脸伏在两膝之中、如此七次—圣经中的“七”,一个完全的数字,其实何止七次?这就是以利亚,献上的是他的敬畏、虔诚、忍耐以及信心,对,就是那手掌大的一片云,以利亚知道,“成了!”霎时间,天因风云黑暗,降下大雨。

向耶路撒冷进发

平台的地面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圆,有许多的箭头,指向不同的方向,大家仔细辨认每一个箭头的地名。所有的字都是黑色的,只有“JERUSALEM”是金色的。姊妹们站在那儿,不约而同地朝着那个方向,伸出双臂,一首歌在耳边响起:“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锡安大道的,这人便为有福!他们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锡安朝见神……”(诗84:5、7)

“走,向耶路撒冷进发喽。”弟兄招呼大家上车。刚离开园子,踏上车的刹那,突然,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砸下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