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浅谈马丁·路德洗礼观的赦罪论—上海徐姊妹
校务处 发表于 2016年09月14日 星期三 15:52
 

Ⅰ.引言

  洗礼是初代基督教会所立的信徒“入会礼”,也是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归正教会”的信徒“入会礼”,虽然历史上出现过不同宗派的洗礼观及洗礼形式,但是信主以后接受洗礼,是主的吩咐:“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28:19)。

  十六世纪,由于罗马天主教在宗教上的日趋堕落腐朽,马丁·路德发起一场宗教改革动动,它从宗教领域扩及西欧政治、经济等领域,促使西欧的社会面貌完全改观,推动西欧宗教实现由中古时期向近代过度。在这一时期,他发表了许多著作。其中,针对罗马教会圣礼的教义,他认为在上帝的教会中,严格讲只有两种圣礼:洗礼和圣餐。因为只有在这两种圣礼中,存在着上帝所构筑的标记和罪得赦免的应许。1

Ⅱ.马丁·路德的洗礼观

  1517年及往后的数年中,一连发生了许多事情,把世界历史推进一个新的世纪。2 期间,他不断经历上帝的恩典,从而加深了对上帝的认识,并先后发表许多著作,其中洗礼观也是他在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之一。

1.根据上帝的命令用水施洗,并把水与上帝之言相连。3

  1519年路德在《洗礼,神圣并蒙福的圣礼》中说:“以上帝之名施洗不是由人,而是由上帝亲自施洗。尽管这是由人手实施,但无论如何它确实是上帝本身的工作。”4 他指出整个洗礼的设定是“根据上帝的命令用水施洗,并把水与上帝之言相连。”这上帝之言就是“施洗的命令及与施洗有关的应许。”5

  他还说:“在我们的全部人生中,上帝通过让旧人死亡、新人复活而帮助我们完成洗礼。6 在我们一生中,他利用因我们的地位和呼召带给我们的任务及各种苦难,去训练我们摆脱罪孽,加强我们的信心。他培养我们正视导致罪最后消灭的那种死亡。7 基督徒整个一生是生活在洗礼的力量之中,洗礼的义务之下。”8   因此,洗礼不仅仅是一种仪式,上帝要祂的门徒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给相信祂的人施洗。表明洗礼是在三位一体主的名下举行,领受洗礼是归于父、子、圣灵的名下。领受洗礼之人从此不再作罪的奴仆,就像基督死而复活一样,旧我已经死去,重新获得新生命。所以基督徒应以领受洗礼以符合信仰的要求。

2. 洗礼有赦罪功效9

  路德在《小教义问答》中说:“洗礼有赦罪功效,”他强调:“唯有神的话具有属神的能力,才能使洗礼的水变成生命之水,与重生的洁净。” 他认为:洗礼是上帝施恩的工具,上帝藉着洗礼使人得到祂赦罪的应许。因为洗礼结合了上帝的道和倚靠上帝的道的信心。11

  他在《日用灵粮》中谈到:“人受洗就是接受了上帝所定的表记,证明上帝已经使他成为清洁而毫无罪过了。这表明他的一切罪都死了,使他在恩典里死,却在末日复活成为完全圣洁,脱离了罪而得永生。”12   路德把洗礼放在基督徒生活的中心。他认为,尽管我们在一生中始终还是罪人,上帝却愿意真正使我们成为能经受住他慈爱审判的人。13 在洗礼中,我们立即得到了对罪的彻底赦免,使我们在上帝审判中成为纯洁。14

  故人来到神面前必须承认自已的罪。耶稣来到世上为我们的罪而死,是祂背负了我们的重担,祂的宝血洗尽我们一切的不洁不义,除去人一切的罪孽。只有当我们愿意切实地离弃罪恶归向上帝,承认自已是有罪的,上帝才能赦免我们一切罪孽。人要得永生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信祂,“信”是罪得赦免和得享永远救恩的必要条件,并且藉着洗礼体现出来的信才是真正的信心,为了罪得赦免,信心需要洗礼。人从洗礼中得到上帝赦罪的恩典,渐渐胜过罪恶,脱离罪恶,成为新造的人。

3. 使人摆脱死亡和邪恶15

  路德说,洗礼不仅有赦罪功效,而且“使人摆脱死亡和邪恶,”他在反对罗马教会圣礼的教义,尤其是洗礼,引证马可福音16:16所言:16 “ 我们蒙恩得救,是因为信而受洗”。“受洗”是指人外面的行为,借着受洗来显明人心里的信心。人惟独需要凭着信心才能得到上帝赦罪的恩典。他还讲到用水施洗所表征的意义所在:“在我们中的,与一切罪与邪恶的贪欲在一起的旧亚当,因每日的悔恨和悔改必将死亡、被埋葬;新人必将每天出现和复活,在上帝面前永远过着洁净、公义的生活。”因此,基督徒一切的圣洁全靠洗礼的完全性。17 而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救赎大功,不只除去我们的罪孽,救我们脱离死亡和邪恶,更使我们经历祂复活的大能,当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显大,我们就能脱离罪的捆绑,胜过一切软弱和疾病。

4. 给所有信徒以永远的拯救18

  接着,路德说洗礼最终“给所有信徒以永远的拯救。”他认为:圣礼是为信仰而存在的,它依赖信仰,没有信仰,它将对人的拯救毫无意义。19 藉着圣礼的特性,确保我们的身体也会得到永生和祝福,这就是施洗的真理。20   对于世人来说,永生是上帝免费的礼物,重生是上帝奇妙的工作。人若愿意得到救恩,只需要信靠顺服,接受耶稣成为我们生命的救主。藉着洗礼使我们与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也与祂同钉十字架,同有新生命。并向世人公开表明如今我们已属于基督和祂的教会,因为上帝给我们的应许是:“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1:12)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藉着耶稣基督不仅拯救我们,并且基督复活的大能藉着洗礼使我们相信祂的赦免,以至于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从今时直到永远。

Ⅲ. 有关赦罪教导之归纳

  在路德的改教生涯(AD1517-1546)中,关于洗礼的探讨与辩论是他很重要之神学议题。如前所述“洗礼有赦罪功效,使人摆脱死亡和邪恶,给所有信徒以永远的拯救。”这句话他曾以类似的形式不断重复多次。经过洗礼,“我获得应许:我将得救、得永生。”21 他强调洗礼的祝福在于“圣洗使罪得赦,救人脱离死亡和魔鬼,并赐永福给凡照上帝的话语和应许而信的人,就得着永远的救恩。”22

1. 赦罪:耶稣设立洗礼的目的

  他认为“圣洗不单是水,乃是为上帝的命令所包含,且与上帝的话语联合的水。”23 主耶稣是以洗礼作为祂传道生涯的开始(太3:13-16)24 ,在祂死而复活后,祂以洗礼作为大使命,并吩咐门徒往普天之下去传扬福音。耶稣设立洗礼目的就是为了“罪得赦免”,使受洗者经过施洗后得到赦罪之恩,并发生生命的大改变。

2. 赦罪与洗礼所赐予对象之间的关系

  洗礼乃是赐给承认需要赦罪之人和藉着上帝之言与渴慕领受赦罪之恩的人所预备。路德认为“受洗”二字的意思是受洗的人向罪死了,又在上帝的恩典中复活了。25 洗礼的全部恩赐对基督徒的生命意味深长,并在他进入永生之前都始终有效。26 他的生命完全靠因施洗而应许和传递给他的恩典。27 洗礼所赐予的对象是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已的罪,愿意接受耶稣成为他生命的救主,藉着祂把自已献给上帝,有新生的样式,只有那些实在向上帝悔改并信仰顺服我们主耶稣的人,才是配领受此礼的。28

3. 洗礼赐下赦罪的恩典-信徒当以新生命回应赦罪之恩

  他还说:藉着洗礼表明我们里面的老亚当,连同一切罪恶和私情私欲,应当藉着每日的痛心、悔改,被淹没而死。并且新人应当每日复生兴起,永远在上帝面前公义纯洁地活着。“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6:4)。29 今天对教会而言,认罪与新生命的成长是基督教基要真理的教导与信仰的实践。受洗表明我们的旧人归入主的死,和祂一同埋葬,又与基督一同复活而成为新人。同时也当众表明自已从今往后立志作主门徒,离弃罪恶,归顺基督,为主而活。30

Ⅳ.结论

  虽然路德是在十六世纪处境中,但在他洗礼观的赦罪论中,其中的教导、劝勉和提醒,对于后世的信徒、以及教会,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需要不断回到上帝设立洗礼的目的之中,为要洗除罪污,使罪得赦。并相信其中的应许:耶稣的宝血是救恩的泉源,可以赦免我们的罪(罗3:23-25)。洗礼乃是为需要赦罪之人所预备(徒4:12),藉着上帝之言与渴慕赦罪,使其领受洗礼。洗礼赐下赦罪的恩典-信徒当以新生命回应赦罪之恩,这也正是路德不断所要传讲的。

参考书目:

1.马丁·路德著作翻译小组译。《马丁·路德文选》。中国社会科学,2003。

2.祈伯尔著。李林静芝译。《历史的轨迹-基督教会二千年史》。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09。

3.保罗·阿尔托依兹著。段琦、孔善玲译 。《马丁·路德的神学》。译林,1998。

4.伯克富著。 赵中辉译。《基督教教义史》。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2000。

5.杨庆球著。《基础系统神学》。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10。

6.《历代基督教信条》。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 2009。

7. 中国基督教协会编写。《基督教要道问答》。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发行科,1983。

注:

1保罗·阿尔托依兹著,段琦、孔善玲译:《马丁·路德的神学》(译林,1998),页352。

2 祈伯尔著,李林静芝译:《历史的轨迹-基督教会二千年史》(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09),页162。

3 同上,页360。

4保罗·阿尔托依兹:《马丁·路德的神学》,页360。

5 同上,页360。

6 同上,页361。

7 同上,页361。

8 同上,页362。

9 同上,页360。

10 伯克富著,赵中辉译:《基督教教义史》(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2000),页205。

11 杨庆球著:《基础系统神学》(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10),页285-286。

12 马丁·路德:《马丁·路德文选》,页358。

13 保罗·阿尔托依兹著:《马丁·路德的神学》,页362。

14 同上,页362。

15 保罗·阿尔托依兹著:《马丁·路德的神学》,页362。

16 同上,页354。

17 同上,页361。

18 同上,页360。

19 同上,页354。

20 同上,页354。

21 同上,页360。

22 马丁·路德:《马丁·路德文选》,页41。

23 同上,页360。

24 老师按:耶稣重视洗礼,设立洗礼,但耶稣接受洗礼并非因他有罪,而是“尽诸般的义”去与罪人认同,也认可施洗约翰水礼的功效,与他后来设立洗礼的意义并不相同。

25 马丁·路德:《马丁·路德文选》,页357。

26 保罗·阿尔托依兹着:《马丁·路德的神学》,页360。

27 同上,页360。

28 《历代基督教信条》。(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09),页369。

29 马丁·路德:《马丁·路德文选》,页41。

30 中国基督教协会编写:《基督教要道问答》。(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发行科,1983),页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