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处的头像
“再发又再发”-文灿老师
校务处 发表于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10:50
 

刚写了一篇〈再有感而发〉,现在又要写〈再发又再发〉,无奈!上两篇的〈有感而发〉都是因教会内两位姊妹的安息主怀,而今次就有点不同。今次是因为教会内的一位弟兄安息主怀。这位弟兄不单是教会的肢体,也是我家中的一位主要成员-我的爸爸。

我爸爸是极少要入医院治疗的。在我记忆中,他只是进过一次医院接受治疗。而今次就是在8月初开始入院,住了两个多月,在10月初安息主怀。在这两个月,他的情况起起伏伏,曾经在9月中,我们(包括爸爸自己、家人、医护人员)都以为他是差不多可以出院的,但跟着情况就开始转差。虽然爸爸在9月底的大战可以取胜,但身体情况已经很难回复,最终在10月初息劳。基本上在最后一个星期,看到爸爸的情况,都有了心理准备,但忽然收到医院的急召,仍然是有点突然的感觉!

在上一篇〈再有感而发〉中,我分享到:今年我不断的思想一个问题:“我还要打仗吗?怎样打?打哪一场战役?……”在那篇《老师心声》中也分享到,其实今年在我的思想中,还有另外一种想法是与这想法抗衡的。

这种想法最初应是源自我的父母,所以爸爸刚刚的离世也勾起我的这种想法。我的父母年纪愈来愈大,身体的情况在这一、两年就大不如前,但他们仍然觉得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像以前那样。例如,妈妈觉得自己有能力活动和外出,终于跌倒要坐轮椅,但照样要活动和外出;爸爸就觉得自己依旧有能力可以照顾妈妈,但我见他坐着一会就会睡着,而妈妈就在家中四处走动,周围跌撞……他们给我的提醒就是:“要知道自己的现况,不要以为自己的能力还像年轻时那样”。

这种想法在今年的6、7月时是最突出,那时我还在学习唇读。简单来说,唇读班就是教导学员不是用耳去听别人说话,而是用眼睛去看别人说话时的口形,从而估计对方是在说什么。我在上一篇分享中说到,我是因廿多年前治疗癌症引发的后遗症,慢慢地变为聋哑人士,已经听不清楚,所以就去学习用眼去看。学了差不多一年,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有一位学员仍然说:“完全看不到”。老师当时说了一段说话回应,而这段说话对我也有很大的提醒。老师对这位学生说:“你仍然完全看不到是因为你还未放下去‘听’,仍然没有接受自己已经是聋人、完全听不到。你仍然努力去‘听’,所以就没有努力去‘看’。”这段话所讲的对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呢?我已经变成聋哑人士,但我仍然尝试用“听”和“讲”去与人沟通。“要知道自己的现况,不要以为自己的能力还是像以前那样!”由此之后,我就放弃了用耳和口与人沟通,开始转用文字了。

在今年,“我还要打仗吗?怎样打?打哪一场战役?”这种思想不断的出现,但与此同时,另一种思想“要知道自己的现况,不要以为自己的能力还是像以前那样”亦不断出现。一种思想是:“前路可以怎样走?”另一种思想是:“你要知道自己的现况,你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还有能力出去闯荡吗?不如继续努力现状吧!”

那位姊妹的安息主怀勾起我一种思想,跟着我爸爸的安息主怀又勾起我另一种思想。这一年内就是这两种思想反复的、重复地出现,转来转去的。同样是安息主怀,但勾起的却是不同的思想。

哈哈!我就是这样的矛盾!

 
H4028AA120135缪同学的头像
回复: “再发又再发”-文灿老师
H4028AA120135缪同学 发表于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14:34
 

得老师可爱,禁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