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目录

  • 尔道自建-腓立比书 2021 - 11

      

    尔道自建释经灵修由建道神学院推出,良友电台录音制作

    欢迎到良友圣经学院网站收听最新每日灵修

    尔道自建-腓立比书 2021 - 11

  • 11月27日 承担别人生命而生的逆境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415–2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5 腓立比人哪,你们也知道我开始传福音、离开马其顿的时候,在收支的事上,除了你们以外,并没有别的教会和我分担。 16 就是我在帖撒罗尼迦,你们也一再差人来供给我的需用。 17 我并不求什么馈赠只求你们的果子不断增多,归在你们的账上。 18 但我已经如数收到,并且有余;我已经充足,因我从以巴弗提受了你们的馈赠,当作极美的香气,为神所接纳、所喜悦的祭物。 19 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 20 愿荣耀归给我们的父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21 请问候在基督耶稣里的各位圣徒。跟我一起的众弟兄都问候你们。 22 众圣徒都问候你们,特别在凯撒家里的人问候你们。 23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与你们的灵同在!

     

    基督徒很怕政治迫害吗?或多或少吧!能惹来杀身之祸的压迫,怎能不紧张呢?然而,那些叫基督徒最难受及难以面对的,往往不一定是政治迫害,而是源自其他信徒的伤害及引发的失望。保罗面对的,正是这样的图画。但保罗却没有被其中的逆境及苦楚吞噬。

    看见从上主而来的马其顿异象之后,保罗不再于亚细亚 (Asia Minor) 传道,转战马其顿省。然而,跟从主的引导却没有带来一帆风顺的经验(单纯用开门关门的比喻,或顺利不顺利的过程去辨别上主的引导,实在并非每次都适用)。保罗先在腓立比被“群殴”(徒16章),再于帖撒罗尼迦被犹太人搅扰,再次被陷于颠覆罗马帝王及扰乱社会安定的罪名,引发城市的骚乱(徒171–9)。我们不肯定这些扰乱社会安定的指控,有否影响到教会对保罗的观感,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保罗离开马其顿的时候,大部份教会都没有在经济上支持保罗。庇哩亚教会没有,帖撒罗尼迦教会也没有,只有腓立比教会有。根据腓410,腓立比教会对保罗的支持,似乎也停顿了一段短时间。上主的这个马其顿异象,会否曾为保罗带来一些苦涩的感觉?我认为好有可能。

    “弟兄们,我们要把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惠告诉你们: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考验的时候,仍然满有喜乐,在极度贫穷中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慷慨。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能力,而且超过了能力来捐助,主动……”(林后81–3

    但这些苦涩,现在因着以巴弗提的馈赠,都变成叫保罗心感充足,变成“极美的香气”了(腓418)。保罗没有聚焦在为何其他教会没有支持他,他注目在腓立比教会对他的供应,已为他们的“积金户口”,带来丰富的入账。同样,腓立比信徒虽曾极度贫穷,但他们的反应亦非自怨自艾。原来逆境带来的不一定是长久的苦涩。陷于患难中大考验的腓立比教会,最终竟然能叫保罗有余并充足。腓立比书凸显了一幅信徒在基督里的生命力,这股生命力是按着能力,又超过了能力。保罗没有操控他们,因为他认识的基督,是一位看别人比自己重要的神(腓23)。蒙上主引导的摆上,能结连别人却没有被摆布。

    在保罗眼中,承担别人生命而生的逆境,是上主彰显自己的方式,亦是他认识基督、经历基督的受苦的过程(κοινωνίαν παθημάτων ατο310)。但保罗却不是受苦主义者,他的受苦是向着特定生命群体而生的。腓立比教会,就是这生命群体。

     

    思想:

    • 你可曾遇上什么逆境,是去到一个超越你所能信靠主的上限?腓立比书有给你一个新视野吗?为什么?
    • 上主有将什么特定的生命群体,交托在你的心上吗?你有与他们建立一种互相守望及记念的关系吗?为什么?
  • 11月26日 当期望落空…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410–14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0 我靠主大大喜乐,因为你们关怀我的心如今又表现了出来;其实你们一直都关怀我,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11 我并不是因缺乏而说这话,因为我已经学会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 12 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任何事情,任何景况,我都得了秘诀。 13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14 然而,你们能和我分担忧患是一件好事。

     

    “正面”思考,是一个很受家长以至社会认同的价值观。明天会更好,希望在明天。与自卑自怜的“负面”心态相比,有谁不会肯定“正面”思考呢?有谁不想自己的儿女,对前路充满希望及把握,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的困难呢?“正面”当然比“负面”好。同样,当我们听到保罗说:“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腓413)这节经文真的好受欢迎。“凡事都能做”,这故事的确好听,我们都会喜欢。然而,这种金句式的读经方式,却常常叫我们忽视经文的处境,以致误解经文的真意。《新汉语》对腓413的翻译,就较能带出保罗的心境:“靠着那赐给我力量的,甚么情况我都能应付。”

    腓立比书其实是一卷“期望处理手册”(expectation management manual)。保罗在未知能否出狱的情况下,仍然深信基督能藉他的故事得荣耀。同样,当保罗在腓411说他“已经学会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就是在未知腓立比教会的供应将于何时临到,仍然深信基督有他的美意,有最好的安排。旁人或以为这是阿Q精神,但保罗靠赖的其实是基督故事引申出来的叙事逻辑 (narrative logic) 。基督受苦待平反的故事(腓25–11320–21)不仅是保罗得进天国的确据,更是他面对变幻莫测之未来的“镇静剂”,是他的平安来源。

    一般人代入保罗于腓立比书的处境后,或许都会感到孤单与担忧,但保罗却“在主里大大喜乐”(《新汉语》腓410)。原因不仅是因着他刚刚收到腓立比教会的实质关怀(例如金钱、食物等)而带来的短暂兴奋情绪,更是建基于“在主里”。这种喜乐的特点,是看轻眼前得失,如卑贱、丰富、饱足、饥饿、有余及缺乏,却看重故事终极朝向的那日子。能为保罗带来这平安的,不是源自他自己的禅修,而是一份确信上主能为他未来包底的信心。“正念减压”(Positive thought therapy,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或者有益于管理情绪及压力,但不正视世界终局的“活在当下”,却有机会沦为一种自我麻醉。就是这种“在主里”的叙事逻辑叫保罗常常保持喜乐,不致陷入孤单与担忧。

    事实上,这份靠主处理变幻未来的心境,亦见于腓127的一句片语:“福音的信仰” πίστει το εαγγελίου)。作为《新约》唯一一次出现的片语,“福音的信仰” 其实不是指信徒齐心努力的“服事对象”,而是指能为信徒的未来“带来保障的福音”。腓立比信徒正是要学习保罗一样,靠藉这种正向盼望去齐心努力。

     

    思想:

    • 面对未来,你的感觉如何?保罗的故事能为你的处境带来什么启发吗?为什么?
    • 在过去,你曾将什么事情交在主的手里,或得或失都愿意顺服主的安排呢?那次经验,对你的灵命有什么影响?面对未来,有什么事会容易令你感到不安?你希望主怎样帮助你及塑造你?
  • 11月25日 为何我祈祷过都无平安?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46–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 7 神所赐那超越人所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末了,弟兄们,凡是真实的、凡是可敬的、凡是公义的、凡是清洁的、凡是可爱的、凡是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你们都要留意。 

    你们从我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事,你们都要继续去做,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

     

    笔者记得初信主后几年,有一次在教会遇到一位自中学团契就认识的团友。好久没有在教会见到她的踪影了,便上前关心她一下,闲谈了几句后,就从为何她没有到教会聚会,谈到她连《圣经》也没有读了。就在闲聊结束之际,她冲口而出说了一句话,到近卅年后的今天,我仍记得:“不过我有祈祷。”一句其实好平常的话,却不断停留在我的脑海里。“没有神话语的祷告,究竟是什么样的祷告?祷告而不读经,这是一个基督徒吗?以自己为本的信仰活动,难道是真挚真诚真理?信仰生活应该有一套标准去跟从的吗?”我没有这样回应那团友。我在问一个初信者,我在问我自己。

    神是赐平安的神,毋庸置疑吧?无论有没有信主,大部分的人或许都渴望找到平安。平安可能是一份安全感,一份对未来充满把握的感觉,一种心灵状态,一份满足于当下的体会等等。然而,我发现信了耶稣的人,他们的平安,不一定比没有信主的人多,为什么呢?原因是上主与我们的关系,是有原则的,是有机制的。

    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这是一个宝贵的应许。但这应许作为一份关系的建立,其实是建基于两个基础。第一,保罗说:“你们都要留意”(腓48),《新汉语》译作“这些事你们都要思量”,意思就是信徒必须让自己的思想专注于上面的种种美德:真实或译诚实;可敬或译庄重;公义或译合理;清洁或译纯洁;可爱或译喜悦;有美名或译感动人的。类似的美德清单,其实亦见于罗马社会一般的道德指引之中。在基督故事的基础上,保罗引用这些“民间智慧”,一方面将教会伦理接轨于社会基调,为仍在世生活的腓立比信徒建立处世守则;但另一方面,这些美德必须从基督故事的角度去演绎,叫信徒不致随波逐流,用世俗美德去主导他们的生活。

    第二方面,保罗说:“你们都要继续去做”(腓49),《新汉语》译作“这些事你们都要实践出来”,意思就是信徒必须让自己的行为与保罗所展现的一致。生命成长的模式当然超越模仿,但信徒初信阶段的灵命发展,却不可忽视模仿。生命或许不应盲目“倒模”,但却应该积极感染。保罗不用成为完美才将自己的生命实践推荐给腓立比教会。

    基督徒藉祷告能消除挂虑,能得着超越人所能了解的平安。但基督徒若不“思量”及“实践”上主藉教会先贤传承的救恩,这平安不会长久,这平安,甚至不是从神而来,只是一种自我慰藉。

     

    思想:

    • 你觉得自己的祷告能带给你平安吗?为什么?
    • 你喜欢什么模式的灵命成长?是思量性为主,还是行动性为主?你觉得自己“平衡”吗?
    • 曾有谁将自己的生命推荐与你,成为你的生命师父吗?你呢?你会将自己推荐给谁呢?
  • 11月24日 你听到主的脚步声吗?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41–7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我所亲爱、所想念的弟兄们,你们就是我的喜乐,我的冠冕。我亲爱的,你们应当靠主站立得稳。我劝友阿蝶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 3 我也求你这真实同负一轭的,要帮助这两个女人,因为她们在福音上曾与我、革利免和我其余的同工一同劳苦,他们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 4 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 5 要让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主已经近了。 6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 7 神所赐那超越人所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就算是最完美的教会,信徒之间都会有不同意见,都会有争议,但这却不一定会演变成为危机。友阿蝶和循都基之间有什么问题?保罗没有明言。但可以想象,信徒既要承受政权的压力,又要面对保罗及其他领袖之间的神学争议,这环境实在好不容易。留意保罗对她们的劝勉:“在主里同心” ατ φρονεν ν κυρί,腓42)。“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不是保罗的思考原则。能叫人放下冤仇的,不是逃避问题或避重就轻的技巧,而是以主耶稣故事去思考的方式 (腓25–11)。放弃了以耶稣故事作为伦理思考的教会,就会将社会坊间的智慧过份地带入教会,教会的问题就不会有出路。

    主已经近了 ( κριος γγς)。读到此句的时候,不知你会否觉得保罗的话不准确。事实上,距离保罗写腓立比书之时已近二千年,但主仍然未再来。保罗是否搞错了什么?其实《圣经》不是一本 National Geographic  History 杂志,我们不应单以科学准确的角度去理解它;上主亦没有将他所知的一切放在《圣经》之内,仿佛我们读圣经就可知晓一切。我们信上主,我们不是上主。

    更合适的阅读方式,是将“近了”看成一个符号,一个激发我们生出警醒的心的影像。保罗没有搞错,因为他的目的正是要我们在不知未来如何的情形下,预备好自己迎见那有如战士的耶稣。所以,这种阅读只适用于那些愿意谦卑自己等候主随时再来的人。《圣经》包含的不单是资讯,更是一份邀请人顺服神的邀请。

    留意:再来的耶稣亦不像第一次。这次他要按着那能使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叫万邦都在他面前屈膝(腓29–11)。就是这份期望,教我们既喜乐(腓44)又恐惧战兢(腓212),使我们一无挂虑,经历主所赐那超越人所能了解的平安。

        现在,君王啊,应当谨慎!

        世上的审判官哪,要听劝戒!

        当存敬畏的心事奉耶和华,

        又当战兢而快乐。

        当亲吻儿子,免得他发怒,

        你们就在半途中灭亡,

        因为他的怒气快要发作。

        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210–12)

     

    思想:

    • 保罗的心愿,是“友阿蝶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你呢?上主正感动你,要跟谁在主里同心?
    • “主已经近了”是保罗的真心体会。这也是你的真心体会吗?为什么? 

     

  • 11月23日 没有张力,没有动力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320–21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20 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 21 他要按着那能使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把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他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

     

    有些人感受不到信耶稣原来很有张力(tension)。张力不是一个人姓张,单名一个字力,张力是指,当一个人全心效忠天上基督时,他往往会跟效忠地上政权出现某程度上的矛盾、困难甚至是冲突。某些时代的张力可能比较大,某些时代的却可能比较小。在初期教会的时代,这种张力不小,如何靠主恰当地处理这张力,不单是保罗实际要处理的牧养问题,亦是他神学信息的一部份。

    但有些人看不见腓立比书有这种张力,他们以为保罗用国民或公民这些比喻,是假设信徒既然已经效忠帝国,就更应效忠基督帝国。照这种读经的角度,腓立比书就毫无效忠对象的争议。一个是地上的效忠,另一个是天上的效忠,活在地上的信徒,目光定睛永恒,不是就可以了吗?地上及天上两故事,就如两条平行线一样,彼此没有重迭,没有抵触,没有影响。两个不同的平行时空。这种信仰人生,地上与天上之间的效忠,毫无矛盾可言。一点张力也没有。比喻“天上国民” (320) 背后的文化故事,就是:罗马公民应当小心不被外族人的差劣文化影响,我们齐来做个好市民,就可以了!

    然而,腓立比书的成书处境,正是信徒面对忍受参与“帝王崇拜”(imperial worship) 的压力。这样,基督国度与罗马帝国之间的关系,就会包含一种“两者必须选择其一”的效忠争夺意味。地上与天上之间的效忠,就算不是水火不容,亦非万分和谐。反思比喻“天上国民” (320) 背后的文化故事,是什么处境能叫罗马公民一方面大声疾呼仇敌的沉沦(腓318–19),另一方面热切等候(《新汉语》320)自己得着援助及拯救?

    根据经文,腓立比书的保罗的确颇像一位军事将领,向部队发号施令一样。事实上,当时的帝国公民,经常都要因应面对外敌入侵,而参与各样“领土防御” (territory defence) 的战役。唯有一个罗马城市,被罗马帝国以外的人攻击,他们的市民才会热切渴望及等候救兵的来临。同样,就在基督耶稣的日子,他将回来并亲自替那些身体受羞辱的信徒,为他们的身体改换一新,与他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腓321)。

    有谁会如此渴望身体被改换,与基督受辱后的身体相似?有谁会热切渴望救主的再来,为他们平反?就是那些敢于效忠天上政权多于地上政权的人。他们承认张力,面对张力,活在张力中。腓立比书的保罗,没有因着这张力转而致力颠覆罗马帝国政权,就在这张力之中,他鼓励你我为福音付上代价,承担生命。

     

    思想:

    • 你面对的张力大吗?这张力正如何影响你与上主及别人的关系?
    • 时代当然不是信徒体会这张力大小的唯一因素,但每个时代信主的人,又的确带着若干共有的故事,进入教会之中。两批教会弟兄姊妹就此张力的不同反应,你认为会影响教会弟兄姊妹的合一吗?有什么圣经或神学信念,可以帮助信徒之间不致陷入一种政党相争、割席绝交的状态? 
  • 11月22日 我的身体不是我的身体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3171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7 弟兄们,你们要一同效法我,也当留意看那些效法我们榜样的人。 18 因为,我屡次告诉你们,现在又流泪告诉你们:许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敌。 19 他们的结局就是灭亡。他们的神明是自己的肚腹;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光荣,专以地上的事为念。 

     

    你有敌人吗?这样问或许不太好。改个方式再问:你的敌人多吗?

    一个以仇恨为本的人生,敌人处处;一个以仇恨为本的社会,割席处处。面对如斯不和谐的人生及社会,难道我们要钟摆一摇,推崇一个凡事包容、铲除一切价值对错的“平等世界”?凡事包容不问对错,社会是否就会变得和谐,人生是否就会少一点积怨,多一点喜乐?

    腓立比书除了充满“喜乐”,亦是一卷爱恨分明的信件。承接腓312–16,保罗鼓励弟兄姊妹要一同效法他,以为福音受苦的样式为光荣。来到腓318,保罗的目光及语气变得严厉,从前面的正面鼓励转向负面的警告。原来许多人不单没有按着基督十字架的样式去生活,甚至是此样式的仇敌。

    一提到耶稣的敌人,我们可能会立即联想到福音书里的法利赛人、文士及祭司长,甚至是犹大。就是这班宗教领袖出卖耶稣,为了自己的权力及私利,将耶稣交给彼拉多,最终钉死十字架,但他们却非这里的“基督十字架的仇敌”(τος χθρος το σταυρο το Χριστο)。“基督十字架”亦指基督钉死的那一个实体十字架,因为那个十架虽然“钉死”耶稣,但它却不会影响到保罗,更不会对腓立比信徒带来威胁。

    沿用“以腓立比书去解腓立比书”的首要原则,基督十字架其实是一个隐喻符号(metaphorical symbol),简要地指向基督一生忠心为上主受苦的生活样式。保罗没有明言这些人的身分,但关键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为福音受苦的相反。正为福音坐牢的保罗,可以想象他的身体或许已经经历某程度的羞辱及损伤。早在第一次到访腓立比,保罗与西拉被关进监狱之前,他们就曾被“群殴”,衣裳被撕开,身体更被打了许多棍(参徒16章)。保罗既在腓130 说:“你们的争战,就与你们曾在我身上见过、现在所听到的是一样的”。似乎腓立比信徒面对的“身体危机”,即使不如保罗所面对的程度,也可能关乎某程度的“身体威胁”吧?换言之,身体正是保罗及腓立比信徒见证上主的地方,亦是他们高举基督的媒介。不同的叙事正在就保罗及腓立比的身体,争夺话语权,为它提供意义。

    带着这样的前提,我们再读腓319 的“他们的神明是自己的肚腹”,就会较容易掌握保罗的意思。肚腹的原文κοιλία的另一可能翻译是性器官。这些令保罗流泪的仇敌(有解经家猜想他们或许是前腓立比教会成员),他们终日对身体享乐的追求,可说已去到一个敬拜的程度。正在鼓励信徒将身体献上的保罗,怎能不跟他们割席,怎能不为他们痛心呢?

    择善固执,不是仇恨。为主受苦,拒绝放纵。

     

    思想:

    • 对他人的认同与割席,着实伴随我们一生故事的发展。你是建基于什么去跟人认同及割席?
    • 你有想过自己也可能成为“基督十字架的仇敌”吗?为什么?
  • 11月21日 平安一斤几多钱?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31516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5 所以,我们中间凡是成熟的人,总要存这样的心;若在什么事上存别样的心,神也会把这些事指示你们。 16 然而,我们达到什么地步,就当照这个地步行。

     

    当你走进一个人的房间,常常会在墙上看见他所喜欢的海报、相片或绘画。从这挂墙饰物,我们不单可以认识到那人的兴趣喜好,还可能了解到他所崇拜的英雄人物及相应的人生观。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英雄人物或许只存在于戏剧之中,但当世界及社会出现动荡,未来显得模糊不清时,我们就特别需要找现实世界里的人作英雄,为我们的人生指点方向。

    萌芽中的腓立比教会,亦是面对着一个充满动荡的未来。他们不肯定保罗能否出狱,不肯定以巴弗提会否病死,不肯定继续拒绝帝王崇拜的后果,不肯定其他市民会怎样对待他们,不肯定保罗死后的教会方向,不肯定怎样处理教会内的纷争等等。就在这前路充满各式各样不稳定的状态下,他们需要一个能为他们前路作出指引的生活手册。

    然而,这手册不是一个投资讲座,是一个为主奔跑至终点的人生取态(腓312–14)。

    有人以为保罗说“我们当中凡是成熟的人”(σοι ον τέλειοι…),是一个讽刺,因为他刚刚才于腓312说自己也未完全 (τετελείωμαι),但在此却设若自己也在完全人中间。保罗先说自己未完全(τελειόω),再说凡人以为自己“完全”(τελειόω,《和合本》腓312),保罗若非自相矛盾,就是在说反话,在讽刺某些自以为完全的人吧?

    但其实腓315–16 的焦点是提醒信徒,当以腓312–14 的跑步隐喻去主导思考 (τοτο φρονμεν),成为他们人生的金科玉律。事实上,每逢保罗用原文 σοι 去表达“凡是”,他都在表达“包含众人”而非“二分割席”的想法 (inclusion rather than partition, 63, 327)。故此,保罗希望将自己继续向前为主奔跑的图画,植入腓立比信徒的自我群体理解 (collective self–understanding) 之中。留意腓315“指示”的原文是 ποκαλύπτω,常常见于上主启蒙人心及显示真理的表达。保罗及其他新约作者就曾这样用这字:

    既然乐意把他儿子启示 (ποκαλύπτω) 在我心里(加116

    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让人知道,像如今藉着圣灵向他的圣使徒和先知启示(ποκαλύπτω) 一样(弗35

    耶稣回答他说:“约拿的儿子西门,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启示 (ποκαλύπτω) 你的,而是我在天上的父启示 (ποκαλύπτω) 的。”(太1617

    保罗提醒腓立比信徒,他的奔跑图画不是可有可无的,若他们心存异议,保罗期待上主会在适当的时间,亲自启蒙他们。当然,腓立比教会虽为一体,但各人的步伐却有不同,对自己能够为福音受苦的程度也不一样。就此保罗就补上一句:“无论如何,我们达到甚么地步,就该按着甚么地步行”(腓316)。

    当世界出现动荡,我们就特别需要人为我们的人生指点方向。面对未来,我们原来不需预知一切去找着平安,我们需要从上主而来的启示—一幅能指示我们方向的图画。

     

    思想:

    • 面对最近动荡的世界局势,除了耶稣之外,什么人或事物能给你多一点的平安及安慰?他们都是源自上主的恩典,是吗?
    • 我们或者不会去油麻地的庙街去占卜(参出2218, 1926),亦不会像扫罗王找交鬼妇人去招撒母耳上来(撒上28章),但我们却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按着你的处境,你有什么事情需要主的启示,为你指示方向的呢?


     

  • 11月20日 弄清自己的终点线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3121416, 10216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3

    12 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而是竭力追求,或许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要我得着的。 13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14 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1

    6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美好工作的,到了耶稣基督的日子必完成这工作。
     10
    使你们能分辨是非,在基督的日子作真诚无可指责的人,

     

    2

    16将生命的道显明出来,使我在基督的日子得以夸耀我没有白跑,也没有徒劳。

     

    所有叙事都有时间轨迹,会为投入的人创出过去的记忆、未来的预期及当下的体会。保罗可以怎样类比自己的叙事与信仰人生?一个直奔往终点线的跑道。当其他犹太领袖仍然依恋传统,基督受苦但仍未得平反的故事轨迹就教保罗定睛那放在前头的标竿。

    保罗在别的经文,都是用“呼召”( κλσις) 这字来形容信徒属灵旅程的起步点,在那里经历神的呼召 (参林前126720, 1129)。但在腓314,这呼召除了是从上面来的,更是在跑步赛道前面的终点线。就是这个终点,叫保罗不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而是教他忘记过去一切他曾为主摆上的,“全力争取前面的”(《新汉语》就“努力面前的”的另译)。这个前面的终点线,不单是一个位置,更是一个时间,是一个大日子。这日子就是(耶稣)基督的日子(一个只见于腓立比书的片语)。

    “主的日子”(Day of the Lord) 是一个《旧约》先知书常见的主题(结135; 2111; 17–814等)。在那一天,上主常常以神圣战士的形象出现,大能地插手干预世上事务,伴随这干预往往是一个“宇宙性”规模的世界动荡,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激变、圣战及破坏,为地上的人同时带来警告及希望。

    看哪!耶和华的日子临到,必有残忍、愤恨、烈怒,使这地荒芜,除灭其中的罪人。(赛139

    耶和华在他军旅前出声,他的队伍庞大;遵行他命令的强盛。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谁能当得起呢?(珥211

    留意,先知提到这日子,不是要我们猜想主耶稣将于历史里的那一天回来。不同时代的先知都采用这“时间符号”,是为了警告人预备好迎见上主的审判,因为他能够主导历史向着他的目标运行。故此,当保罗采用此“时间符号”,并改写成“基督耶稣的日子”时,就是要将基督耶稣及他自己的故事,灌入这昔日耶和华的日子的传统里。一方面,这个于终点线的标竿,是见于保罗跑完人生旅程的那日子,是他未知将于何时发生的离世日子;另一方面,这日子亦是保罗深盼主耶稣奖赏他、为他平反的日子(参腓320–21)。前面的这日子,真是何等的重要呢!

    可以推论,但凡轻忽这日子,就会失去往前奔跑的动力,失去从神而来的力量及方向。与那些只将耶稣看成天国入场券的人相比,保罗信主后的坚忍故事,从来都不会变成次要,保罗从不会陷入一个“我已经得救,信主后不须热心也可得救”的论述。

     

    思想:

    • 与其担心输在起跑线,不如关心自己正跑往哪一条终点线。你会怎样形容你故事的终点?你对那一天,有什么期待?
    • 你知道你的标竿是什么吗?它在哪里?有什么东西会搅扰你,叫你偏离这标竿?

     

  • 11月19日 医生做不到的事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31011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0 使我认识基督,知道他复活的大能,并且知道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 11 或许我也得以从死人中复活。

     

    我们活在一个泛政治化的世代。很多事情都被政权政治政党的权力利益的角度去主导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其实这角度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因为它能帮助教会不致什么事情都“永恒概念化”,“坚离地”将福音沦为死后得永生的将来式。事实上,神不是叫我们行公义、好怜悯的吗?批判地上政权,不就是敏感于地上的权力斗争,不被政权的叙事“洗脑”,以政权为公义以至教会的假想敌,再继而看见背后的属灵争战的,不是吗?

    正受到罗马帝国压迫的保罗,在腓立比书同时面对两场的叙事角力:政权的压迫及神学见证的争辩。两场的角力是同时的存在,为教会及保罗带来挑战。萌芽中的腓立比教会受到政权的压迫,外邦人的使徒亦随时被政权斩头,随时步加利利拿撒勒党的创会领袖耶稣的后尘。政权与教会没有张力?我不信。然而在保罗眼中,神学见证的争辩,即信徒在苦难及逆境中怎样揣摩上主的同在,从来比直接参与政治抗争,来得更加重要。

    310–11,正是保罗为自己代表基督受苦的心路历程。在他眼中,他最关心的似乎不是信徒一同为他的坐牢对政权作出讉责。保罗在此分享这受苦对他个人属灵旅程的意义:“使我认识基督”。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受苦中体会基督复活大能的帮助。复活的大能,不是指上主从前叫基督那一次复活的能力,而是指信徒在这末世期间,不断在承担生命的逆境过程里,靠赖以面对的能力。

    然而,这份能力是不能以物理学的实证方式去量度的。就如受苦的意义不能被医生界定,面对苦难的动力亦不能单单倚靠客观理性的分析去获得。唯一经验这能力的方式,是投入基督受苦、受死、复活以及再来的叙事轨迹 (narrative trajectory)。当我们全情代入这条时间线,让这故事去主导我们人世间种种的压迫,我们就能觉醒发现另一层的意义:为主受苦是一个让我们校正人生焦点、以基督再来的那日子为终点线的一个属灵操练。在保罗故事的终点,不是死亡,是“从死人中复活”的荣耀。保罗盼望的就是这日子:“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他要按着那能使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把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他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320–21

    保罗就是这样,进入另一个平行时空,藉受苦进入另一层次的属灵经验。

     

    思想:

    • 为主受苦,能为死亡带来全新的意义。但人的天(罪)性却是贪图安逸,更遑论是为主受苦了。你可曾面对为主受苦的挣扎?其中争夺你认同的其他故事,跟基督耶稣忠心至死的叙事轨迹,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 你认为你有什么方法能提升你为主受苦的心志?你今天可否尝试一下吗?
  • 11月18日 当旁人都以为我“损手”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37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只是我先前以为对我是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的缘故而当作是有损的。 8 不但如此,我已把万事当作是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赢得基督, 9 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而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基于信,从神而来的义, 

     

    同一事件,看在不同人的眼里,可以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回望同一个事件,亦可以看出完全不一样的色彩。那些之前保罗看作“有益”(κέρδος) 的,现在已都看作“有损”(ζημία) 了。原来“有益”及“有损” (κέρδος & ζημία),不是对比神恩典与人力自救,而是对比保罗如何“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是叙事的演变,是对比保罗前后确知上主同在的范式转移 (Paradigm Shift)。基督故事,原来不单是一张死后得永生的“天国入场券”,更是见证上主与我同在的故事剧本。

    设若一个人,初信时以为上主凡事祝福,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祷告蒙应允之后,他对主的信心就大增了。及后,他的人生遭遇到挫折,一次又一次的祷告未蒙应允,这样不顺利,那样不顺利,怀着上主理应凡事叫他顺利的准则,他对主的信心就大大减少了。他想不通,看不透,上主若是爱我,怎能让我遭遇这些事?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根本是假的,不存在。他的故事不可信,先前我所信的,都是海市蜃楼,都是主观的心理作用。我们可以怎样帮助这位“迷途羔羊”?鼓励他要有更多的祷告?更多的聚会?更多的事奉?更多的信心?或者,除了这些之外,我们需要提醒他更新他“辨别上主显现的准则” (criteriology of the divine)。一个人的上主形象若只有《出埃及记》的伟大上主,《耶利米书》及《哈巴谷书》的上主就会被否决、拒绝,人在逆境就会自然感到上主已离他而去。

    根据学者 John Barclay  Mikael Tellbe 的研究,初期教会的外邦信徒,普遍都盼望自己能成为“真正的犹太人”(true Jews),以致能跟自古以来的上主子民建立一份延续的关系 (参林前101–5)。这种叙事想法,就跟传统犹太人的“种族认同”(ethnic identity),十分接近。它的“时间性”(temporality) 是较为“过去导向”(past–oriented),因为身分建立的方式,是以延续传统为主。为了赢得这场犹太人话语权之争,保罗必须建立自己,成为一个比敌方基督徒更“犹太化”的基督徒!他须证明他的故事,如何能与神在基督里的故事,建立出一份连贯性 (coherence)

    保罗说,他认识了基督之后,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这些他先前藉以分辨上主同在的准则,现在都因着基督一生受苦的故事,而变成粪土了。“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不是指保罗过往是靠自己的努力去称义,而是指保罗放弃倚赖过去犹太人引以为傲的准则,去辨别上主的同在。因着基督忠心至死的信实故事 (Christ’s faithfulness, δι πίστεως Χριστο, 39),已经成为了保罗的核心叙事,超越其他一切。在哪里可以更深认识基督的故事?腓立比书25–11

     

    思想:

    • 你关心你在基督里的“户口数字”吗?在基督里是赚是亏,你在乎吗?
    • 信了耶稣之后,你辨别上主同在的准则,有否经历任何的更新?
    • 你能说出你的核心神学准则吗?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与神同行,神是否与你同在?


     

  • 11月17日 故事从此改写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346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其实,我也可以靠肉体;若是别人以为他可以依靠肉体,我更可以。 5 我出生后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 6 就热心说,我是迫害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责的。

     

    一般解经家常以一个人类成就清单 (a list of human achievements) 的角度去理解这3节经文。但这角度有一个大问题:保罗当初迫害教会,也是一种成就吗?难道保罗是在讽刺敌人,即他是在讲反话?但若是反话,保罗又怎可能在腓3说他过去的确视这些东西为于他有益 (κέρδος) 的呢?换言之,根据上下文的脉络,这清单的功能应该不是一些保罗已放弃或看轻的成就清单。

    留意这清单有两个部份。第一部份是保罗被动地获得的身份:第八天受割礼,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及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简单来说,根据以色列人的传统,保罗的先天素质绝对像是赛马场上纯种上等的“第一班马”;第二部份是保罗积极获取的:“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我是迫害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责的”。简单来说,根据以色列人的传统,保罗后天的“热心”同样绝顶无双。

    然而,这些传统都已被基督耶稣的故事更新了,上主救恩的新一页已经打开。不过,或许我们会容易忘记了用腓立比书的中心思想去理解这段经文的首要功能。在那段“基督教”萌芽的日子,一方面,外人还以为教会是犹太教的另一分支,是法利赛人、撒都该人以外的“加利利党”;另一方面,教会以内的领袖(大部份都是犹太人),仍然在热烈讨论什么传统需要维持,什么可以放弃(参徒15章)。不同人有不同的领受,似乎亦不是什么秘密。

    值得留意的是,这些传统的更新不单是一个因应接纳外邦人的文化适应问题,更是一个藉基督重新认识上主的神学诠释问题。这样,一个权力问题来了:有谁斗胆按上主在基督耶稣的启示,改正以色列人的传统?有谁斗胆在众多宗教权力持份者的面前,指出那些犹太教的习俗已经过时,必须要以基督耶稣的启示去重新演绎?有谁够资格去重定上主子民的社群身分及界线 (social identity and boundary),引领教会明白这诠释过程的确是建基于上主的引导,而非只是一个权力游戏?

    怀着这样的心志,保罗列出他过去引以为傲的清单。这样,保罗着眼迫害教会这事,就不在于其中的道德意义,他在意的是从他自己故事的改写,引出犹太人宗教传统更新的必要。迫害教会显然是错的,但在往时,这却是保罗未信主前为主大发热心的明证,他对犹太律法的委身,更是首屈一指。

    有谁够资格去更新以色列人的传统?

    保罗说:“我”。

     

    思想:

    • 保罗对基督的认识,是伴随着他对过去故事的改写而来的。你认识主之后,基督的故事正怎样改写你的个人故事?有什么价值观,是因着你认识耶稣之后已改变的呢?你如何知道这改变是出于基督?
    • 若非建基在上主的话语,信徒之间的争执就很容易沦为权力游戏。当你知道历世历代的上主仆人就如保罗一样,都是经过争论而明辨上主的引导,你的信心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你的心情是释怀了还是沉重了?为什么?
  • 11月16日 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夸?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31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末了,我的弟兄们,你们要靠主喜乐。我把这些话再写给你们,对我并不困难,对你们却是妥当的。

    应当防备犬类,防备作恶的,防备妄自行割的。 

    因为真受割礼的,就是我们这藉着神的灵敬拜、以基督耶稣为夸耀、不依靠肉体的。 

     

    其中一个释经传统,将腓立比书31–47分割成一个独立信件,腓立比书因而被切分成三封互不相干的独立书信:1123031–4748–23。其实这推测是没有必要的。能更好理解腓31“我把这些话再写给你们”的翻译,是《新汉语》的“再向你们写同样的事”。腓立比信徒需要保罗就信徒为福音受苦的神学,提供更多实际的例子。腓31“对我并不困难,对你们却是妥当的”其实可以理解为“保罗不会犹豫向他们提供更多确切及可靠的知识。”腓立比书31–21,就是按此方向而写下的。

    32的“犬类、作恶的及妄自行割的”,其实都是代表保罗的“神学见证对手”:一班犹太基督徒领袖。“妄自行割”(κατατομή) 是一个贬义的近东祭祀传统。参考同源动词 κατατέμνω 在七十士译本的用法(利215, 王上1828, 152, 714)。例如在列王纪上,一群巴力 (Baal) 先知与以利亚正面比拼时,《七十士译本》就是以这个同源动词κατατέμνω去形容他们自割以图呼唤及操控巴力的行为:“他们大声求告,按着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王上18 28)”后来以色列人有样学样,效法这方式以求确保能得着农作物的收成:“他们在床上呼号,却不诚心哀求我;他们为求五谷新酒而‘割伤自己’,却背叛我。”(何714,《七十士译本》)

    回到保罗的处境。根据第一世纪帝国的社会共识,除了犹太教的成员之外,所有人民理当参与帝王崇拜 (imperial cult)。只要腓立比信徒接受割礼,就可以获得犹太教其一派系的身份,得到帝国及其他市民的谅解,豁免他们参与帝王崇拜的责任。然而,根据保罗的叙事,这种为求不用为福音受苦而获享平安的手法,根本是与昔日以色列人妄自行割去操控神一样。

    就在耶利米的时代,以色列人也图谋以割礼去操控上主,为求藉一个政治“割礼联盟”去抗衡那没受割礼的巴比伦。

    耶和华如此说:“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力气夸口,财主也不要因他的财富夸口;夸口的却要夸自己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这是耶和华说的。”“看哪,日子将到,这是耶和华说的,我要惩罚只在肉身受割礼的人,就是埃及、犹大、以东、亚扪人、摩押人,和住旷野所有剃鬓发的人;因为列国都未受割礼,以色列全家心中也未受割礼。”(耶923–26  

    原来真受割礼的人,是那些愿意以基督耶稣的受苦故事为夸耀,不依靠人的方式去取代上主工作方式的人。这些人不以政治手段去抹杀为福音受苦的必然性。他们不是受苦主义者,以为受苦本身有什么威力,他们敏感于上主工作的方式;他们已经掌握到一个真理:“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而且要为(为或译代表)他受苦。(腓129)”

     

    思想:

    • 试想像一下,活在这混乱的世代,就在不久的将来,大学、博士学位都将会变得无用,强如“复仇者联盟”的英雄也没有什么可夸,就连金钱股票基金“砖头”也会变成废物。在那日子,所有这些人认同的“流通货币”都失效了。到时,你还会相信主吗?你还会相信他会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吗?为什么?
    • 你认为今天的基督徒,又会面对什么“妄自行割”的试探,尝试去操控上主的作为?
  • 11月15日 生命感染的成长过程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22530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25 然而,我想必须差以巴弗提到你们那里去。他是我的弟兄、同工和战友,是你们差遣来供应我需要的。 26 他很想念你们众人,并且极其难过,因为你们听见他病了。 27 他真的生病了,几乎要死。然而神怜悯他,不但怜悯他,也怜悯我,免得我忧上加忧。 28 所以,我更要尽快送他回去,好让你们再见到他而喜乐,我也可以减少忧愁。 29 故此,你们要在主里欢欢喜喜地接待他,而且要尊重这样的人, 30 因他为做基督的工作不顾性命,几乎至死,为要补足你们供应我不够的地方。

     

    生命成长是一种彼此感染的过程。这感染不像病毒或细菌那种被动式的自然传播,亦非填鸭式的知识背诵,而是一种代入想象的关系模式。当保罗引荐自己的属灵儿子提摩太之后,他转而谈论腓立比的“自己人”以巴弗提。以巴弗提是腓立比教会差遣来供应保罗需要的。然而,不知是出于什么确切的原因,以巴弗提病了,甚至几乎死去。从支援保罗的角度,以巴弗提可谓“帮倒忙”,腓立比派他去支持保罗,但他似乎反倒连累保罗,为保罗添上忧虑。没错,他应该也不想生病的,所以这亦不算是他的错吧?但从事工效益的角度,他的表现实在不太称职,下一次,也许应该派别人,不要派他吧?

    然而,保罗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说:“你们要在主里欢欢喜喜地接待他,而且要尊重这样的人”(腓229)。言下之意,以巴弗提是腓立比信徒的榜样。根据保罗所言,甚至在腓立比教会供应保罗不够的地方,以巴弗提已经补足了!怎么可能呢?由腓立比教会差出的以巴弗提,怎么可能补足腓立比教会不够的供应?难道以巴弗提不单出力,还自己出钱支持保罗?经文似乎又没有这个意思。

    保罗经历的这份补足,是藉以巴弗提冒死服事基督与保罗而来的。他是保罗的弟兄、同工和战友 (τν δελφν κα συνεργν κα συστρατιώτην μου)。可以这么说,以巴弗提一个人满足了保罗三个层次的愿望:不单是主内的弟兄,更是主内的同工,甚至是一起奋勇作战至尽头的战友。何解?原来保罗着眼的不只是以巴弗提生病背后的病理或生理原因,这些固然是重要的,但保罗叙事的着眼点,是应当如何理解以巴弗提生病的价值:他病了,几乎要死 (παραπλήσιον θανάτ;冒着生命危险,几乎至死 (μέχρι θανάτου)。在短短几节的经文,保罗重复两次形容以巴弗提“走近”死亡,作为他为基督工作 (τ ργον Χριστο的特征。

    其实这两次的“几乎”,不单是为了感动腓立比信徒,亦非只叫场面显得更戏剧化。腓立比书是一卷谈论上主仆人面对苦难甚至是死亡的书卷。当某些信徒领袖在宣扬一个不用受苦的福音,以巴弗提已经率先加入了保罗的行列,藉基督超越死亡的威胁,甘心乐意地事奉。相比起提摩太,以巴弗提的感染力的确更大,因为他是腓立比教会的“自己人”。我们仿佛听到腓立比信徒的心声:“假设以巴弗提都做得到,我们也应该可以做得到啊!”这才是腓立比信徒尊重以巴弗提的原因。因为这份尊重不是出于客套的礼貌,而是因他活现了基督及保罗忠心至死的神学。以巴弗提的病,就是这样体现另一个看似失败、实则是叫基督显大的人物故事。

    “他对我说:‘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耀自己的软弱,好使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9

     

    思想:

    • 要为主走近“死亡”,你认为有什么困难?
    • 参照以巴弗提的见证,你可曾想起其他弟兄姊妹一些的不顺利、“软弱”或看似“失败”的见证经历?你认同他们的经历吗?在当中有看见基督的能力吗?为什么?
    • 曾为主走近“死亡”的弟兄姊妹,与没有这经历的信徒,你认为会有什么分别?
  • 11月14日 明光照耀 vs. 不义增长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215b24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5 ...你们在这世代中要像明光照耀, 16 将生命的道显明出来,使我在基督的日子得以夸耀我没有白跑,也没有徒劳。 17 我以你们的信心为供献的祭物,我若被浇献在其上也是喜乐,并且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 18 你们也要照样喜乐,并且与我一同喜乐。19 我靠主耶稣希望很快能差提摩太去见你们,好让我知道你们的事而心里得着安慰。 20 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真正关怀你们的事。 21 其他的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 22 但你们知道提摩太是经得起考验的,他与我为了福音一同服侍,待我像儿子待父亲一样。 23 所以,我一看出我的事怎样了结,我希望立刻差他去, 24 但我靠着主自信我不久也会去。

     

    其他的人都求自己的事。其他人是指谁呢?保罗写信给腓立比教会,不用就未认识主之人的品行去提醒他们。求自己的事的相反是求耶稣基督的事。但似乎口里说信耶稣的,亦不一定是求耶稣的事。保罗的处境似乎颇孤单。虽然在罗马的弟兄姊妹,大部份都看见他的捆锁是出于基督的计划,以致越发放胆无所惧怕地传道(腓12–14),但保罗的孤单感仍然常见于他的笔迹之中。“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真正关怀你们的事”(腓220)。按照常理,要在争议中辨别上主的引导,并鼓励其他信徒一同跟随,保罗面对的心理压力应该是非常大的,但保罗似乎已经超越“常理”,因他与基督的关系似乎已去到一个“化境”。没有一个清洁的心,怎能说出这句话呢?没有一个全心全意爱腓立比信徒的心,怎能将自己的心意看为别人真正被关心的标准呢?当其他犹太信徒领袖都按自己对“福音”的理解去关怀腓立比信徒,建议信徒不用为福音受苦,他们的“好意”原来都是在求自己的事,不求耶稣基督的事(腓221)。

    保罗说“提摩太是经得起考验的”,因他与保罗正是按着同一份理念去为福音一同服侍。对保罗来说,提摩太待他就如儿子待父亲一样,这实在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当没有别人与保罗同心,感恩的是,保罗也有一位属灵的儿子,成为他的鼓励。面对种种的压迫,保罗事奉的动力始终不是源自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一方面,胜过别人不是他喜乐的源头;另一方面,他亦没有让一种受害者心态主导他的心理,以自己的利益为本去情绪勒索腓立比信徒。可以怎样理顺保罗实在有这清洁的心?这不单是腓立比信徒的疑问,也应该是你和我的疑问:问二千年前的保罗,问今天的自己。

    上主的话语是我们的明灯。保罗的确信源自上主救恩行动的彰显,特别是见于保罗如何看见《旧约》经文的新意义。经过回顾一些以色列过去叛逆试探主的“反面教材”后(参昨天有关出埃及记及申命记的引用),保罗在此暗引但以理书十二章3节,引述以色列历史里一个“正面教材”:“你们在这世代中要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显明出来”(腓215–16a),其实是在暗引但以理书的七十士OG 译本:“智慧人要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领许多人归于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但以理啊,你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必有许多人往来奔跑,不义就必增长。”(但123–4)而面对来自西流基 (Seleucia) 王安提阿古四世的强烈压迫,以色列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信仰及身分危机(但121),就连大祭司耶孙也变节,鼓励以色列人放弃摩西律法(参次经马加比二书47–10),从此认希腊神祇“宙斯”为神。为了逃避受苦,一班“背弃圣约”的人(但1130)就选择跟随安提阿古四世希腊化的计划。“不义”(但124),不是“知识”,就是这样不断增长。

    然而,原来有另一班“智慧人”甘愿为上主受苦(但1132–35)。纵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仍然坚持到底。死后必有永生,必有审判,必有平反的启示,正是在此静悄悄地首次出现于旧约圣经之中。“睡在地里尘埃中的必有多人醒过来;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但122)”当但以理书的以色列人是在死后“发光,如同天上的光”(但123),保罗却看见,当腓立比信徒在今生代表基督受苦时(腓129),他们已在这世界及今生,开始了像星一般地闪耀了。

     

    思想:

    • “你们在这世代中要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显明出来,使我在基督的日子得以夸耀我没有白跑,也没有徒劳。”生命的道 (λόγον ζως):一份值得将生命摆上的道。你愿意吗?为什么?
    • 强如保罗也需要提摩太及腓立比信徒的支持及鼓励。你的战友在哪里?你的团契或小组,正在求自己的事,还是求耶稣基督的事?有什么行动,可以让你们多一点求耶稣基督的事?
  • 11月13日 我们也可以成为弯曲悖谬的世代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21215a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2 我亲爱的,这样看来,你们向来是顺服的,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我现在不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更是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完成你们自己得救的事; 13 因为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使你们又立志又实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 14 你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 15 好使你们无可指责,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

     

    传统的救恩论著重论证人的全然败坏,否定人在救恩上有任何的功劳。腓立比书不关心以上的角度。保罗在腓213 说:“因为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使你们又立志又实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保罗不是在教主日学,不是在写一个系统神学救恩论,他十分关心腓立比信徒有否积极配合上主的工作。纵观历史,原来上主子民不时未能配合主的工作。

    在腓214,保罗暗引《旧约》里,以色列人几段反复针对摩西及神的抱怨(γογγυσμός,发怨言):

    到了玛拉,他们不能喝玛拉的水,因为水是苦的;所以那地名叫玛拉。百姓就向摩西发怨言,说:“我们喝什么呢?” (1523–24)

    以色列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和亚伦发怨言。以色列人对他们说:“我们宁愿在埃及地死在耶和华手中!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吃饼得饱。你们却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啊!” (162–3)

    ...他们在利非订安营,但百姓没有水喝。百姓就与摩西争闹,说:“给我们水喝吧!”摩西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与我争闹呢?你们为什么试探耶和华呢?”百姓在那里口渴要喝水,就向摩西发怨言,说:“你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和我们的儿女,以及牲畜都渴死呢?”摩西就呼求耶和华说:“我要怎样对待这百姓呢?他们差一点就要拿石头打死我了。” (171–4)

    在腓215,保罗暗引《申命记》325

    这乖僻弯曲的世代向他行了败坏的事;因着他们的弊病,不再是他的儿女。(325)

    建基于腓立比书的处境,我们就会明白保罗在此说的“弯曲悖谬的世代”),不是泛指整个不信的世界,亦非腓立比市中不信主的人。结合《出埃及记》的“发怨言”及《申命记》 “乖僻弯曲的世代”,保罗其实是在抨击那些反对他的犹太人信徒领袖,其实就如《旧约》那些以色列人一般,是不顺服神。自从上主从法老手中将以色列人救出来以后,他的忠诚及不休止的公义,已不断展示在以色列人眼前。然而,以色列人并未表现出信任和感激相反地,他们不断就着水和食物等等的问题,向摩西及神发怨言,拒绝神的命令(出1620, 28)及试探神(出1727;民1422)。他们试探主,拒绝等侯他的供应,质疑及挑战他理应为以色列人提供更优质的环境。原来他们只愿接受一位不给他们任何苦难的上主,一旦发生任何困难,就怀疑神灵已经离开他们了(出177)。为上主而苦的情节,实在与他们的剧本太不协调了。这些乖僻弯曲的世代 ,只能死在旷野,不能进入应许之地。腓立比信徒要以他们为鉴,辨识上主藉基督揭开的新世代。

    我们的得救当然是出于上主的感动,但《圣经》从未忽视信徒每天向主摆上的心。事实上,比起“得救”,《圣经》的保罗似乎更关心人的“成圣”。或者我们根本不应将人的“得救”及“成圣”划成两个互不相干的阶段,因为这区分根本不是源自《圣经》。

     

    思想:

    • 我们一方面不能与上主的爱隔绝,但另一方面却都不能幸免于失去起初爱心的危机。他的美意,你看为美吗?
    • 参考旧约以色列人的行径,圣灵对你有什么提醒吗?这跟你是否愿意为福音付上代价,有什么关系?


     

  • 11月12日 辨识上主的计划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2911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所以神把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超乎万名之上的名,10 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众膝都要跪下,11 众口都要宣认:耶稣基督是主,归荣耀给父神。

     

    “我指着自己起誓,公义从我的口发出,这话并不返回:‘ 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凭我起誓。’人论我说,‘公义、能力,惟独在乎耶和华。人必归向他,凡向他发怒的都必蒙羞。以色列的后裔必因耶和华得称为义,并要彼此夸耀。’ (4523–25)

    故事结局代表的不单是情节的结束,更是为之前发生过的事情,作出判断及观点角度 (point of view)。在那些大团圆结局的故事里,无论主角在中间的部份是受尽多少的苦楚,因着期待那最终获得的平反,主角往往都能撑过逆境,一直坚持到底。来到结局,观众还可投入主角的胜利,一起分享他的喜乐。值得留意的是,当观众再次读这些故事时,纵使他们已知道故事的结局,对故事情节已经心中有数,但这却不会拦阻观众代入主角在故事里的种种困境,观众更会继续联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逆境,并藉那故事主角最终获得胜利的“事实”,去告诉自己同样将得胜利。故事的威力正是见于此。

    正受其他信徒非议的保罗,看见神把基督升为至高。腓29用“所以”而非“不过”或“但是”,正反映上主不是试图改变基督的厄运,仿佛可怜他的痛苦遭遇,继而扭转他的经验。在腓25–8一直“潜水”的上主不单终于出现,还主动积极地高举基督,就是因为他对基督的受苦人生有着十足的肯定。照字面解释,“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众膝都要跪下,众口都要宣认”,全地人民都会向主基督“屈膝”及“宣认” 他是主。但当我们知道腓210–11是在暗引以赛亚书4523的时候,经文的意义就必须从以赛亚书及腓立比书的关系开始。

    “第二以赛亚”先知的其一主要关怀,就是论证主的确有拣选波斯王古列 (居鲁士, Cyrus),作为他救恩计划的一部份 (451)。主拣选居鲁士,正是为了打败巴比伦,以致耶路撒冷能得以重建。虽然居鲁士不是那位完美的仆人(赛49–55),但先知依然视他(波斯帝国)的兴起,为神计划的一部份。然而,很多以色列人不接受这见证 (4316–18, 459–104612)。居鲁士是主耶和华的“受膏者”(Messiah),实在与他们对上主的认识,有着太大的距离。上主拣选外邦王去祝福他的子民?比起那些年的出埃及,这种拯救,实在太普通了吧!

    不能辨识此计划的以色列人,就是偏离主的公义 (45244611–12)。相反,那些跟随主的人,就是以色列的真后裔,亦是那些愿意接受神计划的人。他们将被称为义并要夸耀。就如上主于古时可以拣选古列作他的仆人,今天他亦选择了用令人厌恶的十字架及受苦的方式,藉基督成就救恩。既是这样,保罗入狱能叫福音传开,并叫保罗经历神恩典及更深认识基督,有什么不可能呢?那些不愿接受的人,你们准备蒙羞吧!因为这已经是基督末世的年代,上主已经赐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相比之下,居鲁士的管治还只是上主救恩传承里的一个短暂时段,但随着基督的死亡、复活及再来,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了。什么时代?一个藉着为别人生命付出代价去认识上主的时代。

     

    思想:

    • 一个基督徒完全不为福音受苦,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 “万物的结局近了”。历史终结的钟声已经响起,你觉得自己预备好了吗?
    • 上主为基督平反,你有多深的代入?唯有那些曾为上主受苦的人,他们期待上主回来的热切才是最大的。有什么生命值得你为他们付出?

     


     

  • 11月11日 认同我们的耶稣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27b8,罗82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7     成为人的样式;

    既有人的样子 (μοίωμα) 

    8     就谦卑自己,

    存心顺服,

          以至于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

     

    罗马书82–3

     

    2因为赐生命的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从罪和死的律中把你释放出来。3律法既因肉体软弱而无能为力,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样子,为了对付罪,在肉体中定了罪,

     

    因为赐生命的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从罪和死的律中把你释放出来。律法既因肉体软弱而无能为力,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样子(μοίωμα),为了对付罪,在肉体中定了罪(罗82–3

    一个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其中间“转接”的情节发展,通常都会包含一些跟读者期望相违背的事件,或出现与社会主流道德伦理有冲突的抉择时刻。就此基督故事来说,这“转接”部份就包含了他降生后至死亡的整个人生历程。然而,纵观这旅程的报导,我们却看不见任何与人的罪相关的陈述。究竟保罗在想什么?

    相比之下,保罗在罗马书82–3,却以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手法去演绎基督的“模样”。基督在此成为了“罪身”的样子,意思不是指他与我们一样有犯罪,否则就会变成他认同我们犯罪,与我们一起犯罪,一起成为罪人!在罗马书,藉着认同人的“犯罪倾向”(likeness to the sinful flesh of human),他使自己不单“有资格”代我们受罪,更重要的是还能为我们在罪和死亡以外树立另一律。基督虽然“成为罪身的样子”,“有犯罪倾向”,但他却没有犯罪!从他而来赐生命的律,就是这样跟我们犯罪的律形成强烈的对比。无罪的基督对比犯罪的亚当;赐生命的基督对比带来死亡的亚当。

    但这不是腓立比书“基督颂”的信息。在这里,基督的认同对象是我们一般的人生。讲得白一点,基督的"outlook"或“模样”(μοίωμα),是与我们普通人一模一样的。他地上的起居饮食、行动、能力及道德选取,都与我们没有分别。故此保罗在腓2这样说,基督不单“成为人的模样”(ν μοιώματι νθρώπων γενόμενος),亦被其他人确立他就如我们一样,有着人一般的样式(σχήματι ερεθες ς νθρωπος)

    基督在此的角色,不是对比亚当或那些在“亚当”里有犯罪的人类。藉着仆人耶稣认同我们受苦的一生,保罗反思每位神仆人为福音受苦的必要性。藉此地上受苦故事,这位充满人性的基督彰显出神的公义(救恩),并为保罗眼前的逆境提供了诠释的框架。

    基督不是被其他人或政权叫他屈服。当别人看见基督的十架及保罗的监禁是代表失败,“基督颂”里的基督却是主动倒空自己,卑微自己,去配合神的计划。在他的一生里,基督继续不断地选择受苦及受辱,甚至去到十架死亡的程度。这种人生,反映基督对神的顺服及忠心。若神在基督受苦的故事里是公义无(搞)错的,他在保罗受苦故事中的救恩计划,也是公义无(搞)错的。如果神无(搞)错,保罗也无(搞)错。当别人怀疑保罗的坐牢怎可能是上主荣耀的出口,基督的受苦为保罗的见证奠定了最美的根据,亦为渐入迷惘的腓立比信徒,揭开辨识神同在的新基础。

    保罗有无搞错?

    我有无搞错?

    你有无搞错?

     

    思想:

    • 你最近的故事,有没有什么不太顺利的情节?这如何影响你与上主的关系?
    • 你认为教会或这社会正失落了什么价值观或信念?你认为基督徒需要为此持守吗?为什么?
    • 你愿意为那价值观或信念,付上多少的代价?
  • 11月10日 难以接受的神形像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257a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他本有神的形像,

        却不坚持自己

           与神同等;

    7     反倒虚己,

      取了奴仆的形像,

     

    活在廿一世纪,“找”着神的形象或许不是太困难的事。从哥德式的座堂教会、高耸的十字架、引人注目的教会招牌,耀眼闪烁的演艺明星等等。这些“形象”,或多或少都是上主荣耀的彰显,能让人找到上主,见证他的恩典与荣耀。

    活在第一世纪的保罗,却没有以上这些事物去让他接触上主。身陷监狱的他,如何能够辨明上主的引导,知道自己被捆锁的处境是叫基督得荣耀的呢?“基督颂”(Christ hymn) 就是保罗困在监中,未知明天将如何的情况下而写成的“基督故事”。从这故事可见,保罗已从另一种形象看见神荣耀的形像 (μορφῇ θεοῦ):耶稣的奴仆形像 (μορφὴν δούλου)。当罗马帝王一一高举自己,藉着强迫人参与帝王崇拜,将自己打造成天上神明,彰显光辉的“神性”,耶稣却倒空自己 (ἑαυτὸν ἐκένωσεν),倾倒一切去祝福世人,让我们看见另一版本的神形象;当罗马帝王急于争取各样荣誉利益,耶稣却没有让他自己“本与天父神同等”的事实作为他为自己讨利益的理由。为了让人得着好处(参腓2:3–4),基督“虚己”,带着神性来到地上,甘愿成为奴仆,为我们示范了上主忠心仆人的典范。

    无论是当时盛行的罗马帝王崇拜或是一般人的期望,要藉卑贱的奴仆形象去看见上主荣耀的形象,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反智的,甚至是叫人作呕的!但身陷监狱的保罗,却正正就是在他受困的处境中,藉这种“奴仆式”的神性看见上主与他的同在。换言之,“基督颂”的焦点不是为基督在地上的神性去辩护,基督的神性是自有永有,并未在他降世期间“遗失”或“掉下”。“基督颂”凸显的是基督这位“故事主人翁”(a narrative protagonist),藉着一生受苦的地上旅程,履行他对上主的忠心,让人看见上主的形象。“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只有在父怀里独一的儿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8)透过基督的故事,保罗找到神与他同在的基础;藉着可见的奴仆耶稣,保罗看见了那位看不见、甚至仿佛沉默的上主。

    留意,保罗不是受苦主义者。他不是以为受苦本身有一种超然的神秘力量,或是让人能够直接去到上主那里的捷径。他是透过承担别人生命的基督“中介故事”,去辨识上主与他的同在。同样,保罗亦是为了腓立比信徒的益处,希望能出监,为使信徒能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腓1:25)。“基督颂”歌颂的故事,不是救主耶稣,而是仆人耶稣。

     

    思想:

    • 人的罪性教人容易倾向为自己谋私利。信主后的你,可曾因着基督而改造此“天性”?今天你可以怎样效法基督,实践看重别人的需要过于自己的需要?
    • 当你一心为主摆上,可曾经历上主失踪、沉默、不插手帮助你的阶段?代入“基督颂”里耶稣的思考 (φρονέω) 方式,然后再看你自己的故事,你看见什么?跟之前有不同吗?
  • 11月9日 充满生命力的合一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214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任何劝勉,若有任何爱心的安慰,若有任何圣灵的团契,若有任何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志相同,爱心相同,有一致的心思,一致的想法,使我的喜乐得以满足。凡事不可自私自利,不可贪图虚荣;只要心存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我们很容易将这几节经文跟腓立比书的处境脱勾,看之为一般放诸四海皆准的德性劝勉。然而,根据腓立比书的文学布局,这段落是紧接前面的命题(腓1:27–30),又是在“基督颂”(腓2:5–11)之前。换言之,这段劝勉的角色就如一道桥梁,带领腓立比信徒及读者,从保罗的“基督公民受苦论”(πολιτεύομαι) 带往基督忠心受苦的故事。故此,这段落在腓立比书,实在占一个很策略性的位置。

    “所以”(腓2:1),当腓立比信徒知道了自己应当怎样活出基督公民身分之后,保罗就进一步的解释信徒之间的互动相处。连续四个的“若有”,不是表达保罗心存怀疑,相反地,希腊原文的条件句语法,着眼于说服听众的实际考虑,而非逻辑数理性的表述。换句话说,保罗其实是在说:既然在大家当中,在基督里有劝勉,有爱心的安慰,有圣灵的团契,有慈悲怜悯,那么大家就要“意志相同,爱心相同,有一致的心思,一致的想法”。在充满逆境甚至是敌意的大环境下,保罗敦促信徒建基于“圣灵里的投入” (κοινωνία πνεύματος,参《新汉语》翻译:“与圣灵有甚么契合相通”),同心合一地应对周遭的挑战,不至于有不一样的思考模式及价值观。

    值得留意的是,腓2:2的“意志”及“想法”其实是源自同一希腊原文(φρονέω)。《和合修》在此偏离了《和合本》重复使用“意念”去翻译 φρονέω 的做法。在此不谈谁是谁非,但可以肯定的是,保罗在此盼望看见的合一,不是一种机械性的行为合一,或不加思考的洗脑式合一,又或是以为可靠人的理性而不用信心的合一。他所见的合一,是建基于一种连结上主及弟兄姊妹及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合一,这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合一。唯有这种合一,保罗的喜乐才得以满足。

    与这种思考及合一相反的,是一种凡事自私自利及贪图虚荣的生命模式 (life pattern)。“自私自利”的原文是 ἐριθεία,保罗曾于腓1:17 用这字去形容那些出于“自私”动机去传基督的信徒领袖。他们表面是传扬基督,但实情却是动机不纯,一方面企图加增保罗捆锁的苦楚,另一方面为自己争取权力及荣耀。靠着基督,保罗提醒腓立比信徒要跟这类人及他们的思考“割席”,拒绝“虚荣”(κενοδοξία);并心存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重要(参英文译本NASB95:  “regard one another as more important than yourselves”),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腓立比信徒,可以从谁体会这种合神心意的生命模式呢?

    “你们要以基督耶稣的想法为你们的想法”(腓2:5,《新汉语》)

     

    思想:

    • 你正与什么生命模式或信徒群体连结,连成一体?这连结正为你的人生,添上什么意义及方向?
    • 基督信仰带给你的价值观与你未信主前的那一套,有什么分别吗?你期待自己的生命模式,在哪一方面更像基督?你期待吗?
  • 11月8日 同一事件,多种诠释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12730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27 最重要的是:你们行事为人要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这样,无论我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里,都可以听到你们的景况,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福音的信仰齐心努力, 28 丝毫不怕敌人的威胁;以此证明他们会沈沦,你们会得救,这是出于神。 29 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而且要为他受苦。 30 你们的争战,就与你们曾在我身上见过、现在所听到的是一样的。

     

    保罗在腓1:28 继续鼓励腓立比信徒不要怕敌人的威胁。接着的经文却又令人摸不着头脑:“以此证明他们会沈沦,你们会得救”。事实上,为什么腓立比信徒不屈不挠地坚持受苦,能“证明”敌人会沉沦?值得留意的是,这群敌人(腓立比的地方政权人仕)有能力令腓立比信徒惧怕,他们与腓立比信徒之间的实力差别,其实是有天渊之别的。腓立比信徒不断坚持为主受苦,就能“证明”敌人快将沈沦,根本是天方夜谭。将保罗在其他书卷(例如帖后1:4–8)的要点读入腓立比书,以为保罗既在别的书卷藉“信徒及非信徒的最终结局框架”去谈论“沉沦” 及“得救”,那么他在腓立比书的意思也应该是一样。这逻辑是站不住脚的。这样,活在任何时代的信徒,只须定睛终极那一天就可以了。这种信仰,毫无张力,非常简单。

    然而,这种对“证明” ἔνδειξις 的理解,其实是混淆了另一个保罗常用以表达“兆头”的字:σημεῖον。每次保罗使用“证明” ἔνδειξις 的时候,他都是在表达一些能于现在被“看见”的属灵经验,而非终末的事。参考保罗的惯性 ἔνδειξις(罗三25–26,林后八24),这个字的意思都是指向“现在的显明”:

    罗3:25–26:“神设立耶稣作赎罪祭,是凭耶稣的血,藉着信,要显明 (ἔνδειξις) 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前所犯的罪,好使今时显明 (ἔνδειξις) 他的义,让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林后8:24:“所以,你们务要在众教会面前向他们显明 (ἔνδειξις) 你们的爱心和我所夸奖你们的凭据。”

    故此,保罗在腓1:28是想表达一些能于现在被体会的“地上属灵经验”(earthly spiritual experience)。若保罗只希望信徒定睛永恒,他应该用 σημεῖον(兆头),但他却用了 ἔνδειξις (证明),因为腓立比书的信息有一个浓厚“叙事角力”的意味:信徒为福音受苦的事,已被编入多种不同的叙事里。在腓立比政权的眼中,信徒不愿参与帝王崇拜,坚持与保罗一样为福音受苦,根本就是自讨苦吃,证明 (ἔνδειξις) 他们正走向沉沦 (ἀπωλείας)。然而,在保罗的叙事里,这其实是腓立比信徒救恩过程的一部分,就连这种争论也是在神计划之内。换句话说,腓1:28记述了两种不兼容的“看见”。这种视野 (horizon) 的落差,不是出于“客观”及“主观”的对比,而是两种不同的叙事。同一事件,之所以能有多种诠释,就是因为那事件是被不同的叙事掌控着。我们也活在一个充满争论的世代,各人仿佛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任何说话、事件甚至一个字,都可以被别人理解成截然不同的意思。

    腓1:28的新译:“丝毫不怕敌人的威胁;在他们看来,你们的坚持正是证明你们会沉沦;但其实却是我们救恩的一部分。这争论处境亦是出于神。”

     

    思想:

    • 在你信耶稣的日子里,你曾被其他人威吓及奚落,试图动摇你对基督的忠诚吗?这经验对你的影响大吗?
    • 有没有什么敌人的威胁正叫你感到胆怯?就同一事件作出不一样的报导,承受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张力,对你来说会否很困难吗?为什么?
    • 能够为主坚持受苦的大前提,是真心真意地投入一个以基督为首的叙事。你了解并满意自己最近的叙事吗?为什么?
    • 邀请你从头读一次腓立比书第一章。你会否发现,整卷书的内容比先前显得更通顺呢?
  • 11月7日 何谓一个好“公民”?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12730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27 最重要的是:你们行事为人要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这样,无论我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里,都可以听到你们的景况,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福音的信仰齐心努力, 28 丝毫不怕敌人的威胁;以此证明他们会沈沦,你们会得救,这是出于神。 29 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而且要为他受苦。 30 你们的争战,就与你们曾在我身上见过、现在所听到的是一样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论你喜欢与否,这是自古以来的一个历史现象。由古希腊至罗马帝国,每个城市都会将自身的传统及期望加于市民身上,期望他们配合及认同。了解这个背景,就会大大帮助我们理解腓1:27–30。

    根据古希腊修辞学,腓1:27–30是整卷腓立比书的命题,亦即是书信中心思想之所在。若要正确掌握腓立比书,就须特别留意这个段落。根据希腊原文,这四节原属同一句子。句子的唯一主要动词,就是腓1:27的“行事为人”( πολιτεύομαι)。大部份的《圣经》译本,都将这原文理解为一般生活的督促。例如:

    “你们的生活”(《环球圣经译本》,《新汉语》)

    “行事为人” (《和合本》,《和合修》,《新译本》)     

    然而,这种对原文( πολιτεύομαι) 的理解,其实是混淆了另一个保罗常用以表达“行事为人”的字:περιπατέω。在十三卷保罗书信里,我们发现保罗曾32次之多,运用这另一个字(περιπατέω) 去表达“行事为人”的意思。相比以下,在腓1:27中的用字(πολιτεύομαι),保罗只曾这一次采用。将 “ 行事为人”(περιπατέω)的意思读入腓立比书中(πολιτεύομαι),会错解保罗的原意。此外,保罗又在腓3:20采用了同源名词 πολίτευμα,以首尾呼应 (inclusion) 的方式去前后包围他的辩证段落论。由此可见,保罗是希望腓立比信徒藉 πολιτεύ– 这字组的特殊意味,去理解他的心意。

    腓1:27原文的用字πολιτεύομαι 在腓立比书有三方面的意味:

    第一是政治效忠 (political allegiance)。作为帝国重镇的市民,腓立比市人民理应效忠帝国政权,塑造自己成为一个杰出的罗马“公民”。第二是军事抗敌 (military defence),腓立比市的人民理应听从将领的号令,组成士兵列队去保护城市领土,并等候国家的军事救援。同样,腓立比信徒都理应带着这样的心态,活出基督国度的公民身份,效忠基督,保卫基督国度的领土。但还有更重要的第三方面。

    第三方面,是信仰辨识性 (theological discernment)。参照两约之间的犹太文献,犹太人常以这个希腊字πολιτεύομαι 去表达他们面对外敌威胁时,怎样尽忠上主,活出犹太人的群体身分。当犹太人与其他社群出现争执时,他们会用这个字 πολιτεύομαι 去宣认群体当前的行事是《妥拉》(摩西五经) 的重现,以反映他们是忠于上主的地上群体,是上主在地上的代表。参考《马加比二书》6:1:“过了不久,王(注:希腊帝王安提阿古四世)派遣一个雅典元老院的人,前来强迫犹太人背弃他们祖宗的律法,不可再按照神的律法而生活”,“生活”背后的希腊原文,就是 这个字πολιτεύομαι 了。

    结合三种意味:政治效忠、军事抗敌及信仰辨识,我们就可以见到保罗在腓立比书的整全“叙事图画”。保罗在此所用的字 πολιτεύομαι,好有可能正是为了争辩“为主受苦”是地上神子民的关键特征,是腓立比信徒应当追求的身分。保罗要面对的压迫可不小。一方面,帝国政权会视这为无稽,是自找灭亡;另一方面,别的犹太信徒领袖,亦不同意保罗的见证。

     

    思想:

    • 要成为一个与基督的福音相称的“公民”,往往会跟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产生冲突。你认为腓立比信徒是否可以一边拥护罗马帝国,一边拥护基督国度?为什么?
    • 面对各样的压迫,单打独斗的基督徒的确很难打赢这战事。有谁能与你一起“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捍卫上主在我们心中的国度?你今天可以做什么,去强化基督的军事队伍,准备好在这世代为主受苦?
  • 11月6日 欢喜快乐的秘诀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11926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9 因为我知道,这事藉着你们的祈祷和耶稣基督的灵的帮助,终必使我得到释放。 20 这就是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能使我羞愧;反倒凡事坦然无惧,无论是生是死,总要让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 21 因为我活着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处。 22 但是,我在肉身活着,若能有工作的成果,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 23 我处在两难之间:我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24 然而,我为你们肉身活着更加要紧。 25 既然我这样深信,就知道仍要留在世间,且与你们众人一起存留,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 26 为了我再到你们那里时,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夸耀越发加增。

     

    腓1:19的“这事...终必使我得到释放”的“这”,与昨天腓1:18的“为此我就欢喜”的“此”,似乎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这”事若是指保罗现在的困境,它怎可能“终必”使他得到“释放”(《和修本》)或“拯救”(《和合本》)呢?这释放或拯救 (σωτηρία),究竟是指眼前快将出监的释放,还是最终才得到的永恒救恩?保罗究竟是否已知道他将快出监?还是他真的不知道?他若真的不知道,他怎可能欢喜快乐?

    保罗欢喜快乐的秘诀,不是出于 MBTI 的 ESFP 性格,亦不是九型人格的 7号仔。他之所以喜乐,是出于他找到源自上主的另类叙事,去为他当前的事件,作为叙述的原则。这种另类叙事的方式,就见于保罗暗引《旧约》。在腓1:19节,原来“终必使我得到释放”的希腊原文,是《约伯记》(七十士译本)十三章16节的逐字原文引用 (verbatim replica)。为什么保罗要在此搬字过纸地引用约伯说的话 (τοῦτό μοι ἀποβήσεται εἰς σωτηρίαν)?难道约伯的处境,能够为保罗现在面对的挑战带来什么亮光?

    其实约伯与保罗的处境都有不少分别,他们受苦的原因及方式都是不同的。前者是被撒旦在天上“整蛊”,儿女仆人牲畜突然被消灭,全身生毒疮;保罗是被帝国政权以及其他信徒陷害,被困监狱之中,随时被斩首。约伯时不时会感到沮丧及埋怨神;但保罗就常常感恩喜乐。上主在《约伯记》仿佛是约伯的“对手”,但在腓立比书却较像保罗的“律师”。

    然而,他们的处境亦实在有不少相似或共鸣。他们都在经历一些“来自”上主的苦难,共期待得蒙拯救;他们同样被其他上主的子民误会,以为他们理当为自己的罪以至困境负上责任(参《约伯记》第11章);约伯要证明自己的苦难不是出于自己的罪,他是无辜的;同样保罗要证明自己的坐牢不是出于自己的错,反倒是有主的美意。这亦是为什么保罗强调,无论最终他能否出监,他热切地确信他的故事不会沦为一件羞愧之事,更会被其他信徒看为一个荣耀基督的出口。

    原来保罗暗引约伯,正是因为两者都不只关心如何解脱地上逆境,更是关乎更深层次的神学申辩,期待上主亲自的平反 (vindication)。两个故事的主人翁都正被其他上主的子民误解及诬告;两者都在未知明天将如何的情况下,确信终必得主的平反。感谢神,约伯最终得蒙上主平反 (伯38–42章)。照样,虽然保罗不肯定自己会否立即得释放,但他的心迹及盼望却是清楚的:“无论是生是死,总要让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为我活着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处。”(腓1:20b–21)

     

    思想:

    • 最近你可有面对一些困难或逆境,令你怀疑上主对你的看顾及美意?
    • 面对充满变数的明天,你确信上主是与你同行吗?你认为,你哪一方面的人生故事较能反映上主的故事?哪一方面又需要更多上主的帮助呢?
    • 假若事情变得不顺利,你会否怀疑上主已经离开你?魔鬼撒旦有否动摇你对上主及未来的信心?你的确信来源是什么?你盼望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 11月5日 想藉传福音去加害我?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1151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5 有些人传基督是出于嫉妒纷争;有些人是出于好意。 16 后者是出于爱心,知道我奉差遣是为福音辩护的。 17 前者传基督是出于自私,动机不纯,企图要加增我捆锁的苦楚。 18 这又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如何,只要基督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我还要欢喜,

     

    福音原来可以用来害人,这段经文的确特别。在这里,保罗对比两班信徒对他见证的不同反应。在昨天,我谈到保罗刚刚看见了一个“新道理”,一个有关他最近坐牢的理解:他为基督受苦,原来是有主基督的美意。一般来说,活于廿一世纪的基督徒,虽然谈不上对保罗的教导样样“照单全收”,但也许不敢对他的教导心存怀疑,甚至公开挑战吧?但在第一世纪,就在基督刚刚复活升天之后的那一代,不少犹太信徒领袖其实并未完全明白保罗的经历(参彼后3:15–16),甚至对他的教导心存敌意。在腓1:15–18,一班信徒领袖就怀着加增保罗苦楚的动机,去传扬福音。

    怎样的布道能加害保罗?一方面,敌挡保罗之领袖所传的福音,若与保罗所传的一模一样,是不太可能加增保罗的苦楚的;另一方面,这有机会成就的苦楚,亦不像是一种肉身苦楚,或是叫保罗有更大机会被斩首而已的苦。根据腓1:20–26节,保罗根本一点不怕死。任何提高他殉道机会的策略,似乎不太像能加添他的苦楚。

    最能令保罗痛苦的,是一个叫人不信他见证的“福音”。留意保罗在此如何形容另一班出于好意及爱心去传基督的信徒:“知道我奉差遣是为福音辩护的”。故此,那个另类“福音”,正是要叫人拒绝相信保罗坐牢是对福音的传播有益,及出于上主的心意。这“福音”不单会离间他与信徒之间的合一,更会教人偏离上主的启示,失去更深认识基督的机会。这种“福音”,虽然依然“信”基督是救主,但却“不信”上主会藉保罗的受苦经验,向教会及信徒有什么规范的教导。为了夺取萌芽中的初期教会话语权,为求叫信徒不信受苦与认识基督有任何关连,他们抹黑保罗,将保罗边缘化。在他们眼中,保罗叫人仿效他(腓3:17),一同为福音受苦,实在是太危险,太不合时宜了。换言之,他们要为信徒群体树立另一种榜样,另一种的群体界线,与保罗抢夺初期教会的群体宪章。

    奇怪的是,这种出于自私、动机不纯的行动,却没有叫保罗有太大的担忧。他写道:“这又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如何,只要基督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事工果效最重要,服事动机是次要,保罗是在这样鼓励我们吗?总之有人听闻基督就可以了,自私的动机也是可接受的,对吗?保罗“为“此”欢喜的,究竟是指向什么?明天继续讲。

     

    思想:

    • 面对政权的逼迫,甚至是部份信徒领袖的攻击,保罗没有太大的担忧。他的欢喜,正好反映他相信,信徒之间的争执亦是他受苦的一部份。这处境也没有离开基督的主权。你认为保罗这样深信基督的主权,跟他能保守自己以正直的动机去事奉,有什么关系?
    • 你可曾在服事期间,面对其他弟兄姊妹的怀疑,甚至是攻击?你清楚自己事奉的动机吗?你会否心存恶意去反击别人?你愿意信靠基督,等候他的帮助吗?
  • 11月4日 新道理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11214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2 弟兄们,我要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反而使福音更兴旺, 13 以致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都知道我是为基督的缘故受捆锁的; 14 而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都因我受的捆锁而笃信不疑,越发放胆无所惧怕地传道。

     

    根据古希腊的修辞学,腓1:12–18是保罗交代他书写此信的历史事件。这样,以上12–14节的经文内容,就不仅是一般的“家常便饭”,亦非叫人好奇的轶事分享。这三节的内容是直接与整卷腓立比书的主题–––保罗为自己的坐牢辩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的,甚至是腓立比书见证“诞生之地”(“birthplace” of his theologizing)。就此,《和合修》对12节对原文 μᾶλλον 的翻译(“我所遭遇的事反而使福音更兴旺”),的确比《和合本》(“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的优胜。让我们尝试代入第一世纪腓立比教会的处境,从常识的角度,当教会的创办人被收监,并且有机会被处死,这个“新兴宗教”的前途就算不是绝望,也应该没有什么希望了吧?罗马帝国容纳各民族能继续敬拜自己的传统宗教,但对新兴宗教却是特别的忌讳。保罗所遭遇的事(被监禁),理应使福音迅速萎缩,教会理应在打压中解散,基督教理应从此在马其顿以至欧洲大陆销声匿迹...

    保罗却看见另一幅图画:我所遭遇的事反而使福音更兴旺。就在保罗的监狱之地罗马,大部份在主里的弟兄姊妹竟因保罗受的捆锁而笃信不疑,越发放胆无所惧怕地传道。换言之,保罗的见证,明显与收信人腓立比信徒的预期不一样,为腓立比信徒带来惊奇及惊喜。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神藉保罗坐牢这事件,让御营全军和其余在罗马的人都“看见”了一个“新道理”的显现 (φανερός)。参考保罗的习惯,他除了会用 φανερός (看得见)去表达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事物之外,亦会用它去表达一些于末世显现出来,有关神的“属灵看见”(罗一18–19)。就是这属灵“新道理”或“新视野”,首先叫保罗,再继而叫在主里的弟兄,多半都没有因保罗的捆锁而受困扰,反倒放胆传道。《和合修》的翻译:“我是为基督的缘故受捆锁的”,虽然是符合希腊原文 (τοὺς δεσμούς μου φανεροὺς ἐν Χριστῷ γενέσθαι) 的文法逻辑,但跟上下文的“惊喜”脉络显得格格不入。

    更贴切上下文的翻译其实是:“我的捆锁已显明是在基督里”。当一般人“看见”保罗的坐牢是代表福音受阻、保罗受挫、教会受累,保罗却见证另一种“看见”:我的坐牢是出于主基督的美意,没有离开他的计划。或者不同人的“看见”程度有别,但根据保罗的观察,就连罗马帝王的“贴身”禁卫军 (praetorians guards),都已发现:保罗的坐牢有基督的美意及主权。大部份在罗马的信徒,都因着看见这“新道理”而无所惧怕地传道了。为主受苦,成为了信徒认识上主的源头。

     

    思想:

    • 你可经历过为主摆上服事而招致逆境,甚至是吃亏?主有否藉那苦楚,对你说话,让你得安慰,甚至认识他更多,经历从他而来的平安及喜乐?
    • 没有基督的允许,保罗不会被罗马帝国监禁。你最近有遇到什么困境吗?你相信基督在当中有他的主权及美意吗?
  • 11月3日 我的伙伴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1711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我为你们众人有这样的想法原是应当的,因为你们常在我心里;无论我是在捆锁中,在辩明并证实福音的时候,你们都与我一同蒙恩。我以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想念你们众人,这是神可以为我作证的。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不断增长, 10 使你们能分辨是非,在基督的日子作真诚无可指责的人, 11 更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仁义的果子,归荣耀称赞给神。

     

    作为廿一世纪的基督徒,我们大概会对使徒保罗充满信任及尊重,对他为主耶稣所作出的一切努力,感到十分敬佩。但在第一世纪的五十至六十年代,这份信任却并未立即出现。某程度来说,保罗实在十分需要腓立比信徒的支持。被囚于罗马,正在等候审讯的他,无论在经济及心灵上,都实在需要腓立比教会的支持。在腓4:15,保罗就这样提到:“腓立比人哪,你们也知道我开始传福音、离开马其顿的时候,在收支的事上,除了你们以外,并没有别的教会和我分担。”似乎在马其顿省,不是所有教会都如腓立比信徒这样信任及支持保罗。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不少初期教会的领袖对“保罗的福音”仍然充满着怀疑,甚至乎有敌意。根据腓1:17,其中一班信徒领袖,就甚至是出于自私及不良的动机去传福音,为的只是企图要加增保罗捆锁的苦楚。从教义及群体身分的角度来看,初期教会的犹太人领袖仍在揣摩及争论,如何因着基督,将以色列的故事转化至普世的故事。保罗作为“外邦人的使徒”,因着传扬福音招惹了帝国政权,甚至惹来“杀身之祸”,正是首当其冲。腓立比书的保罗,就是为到自己这样的一个处境作出辩护。

    故此,第7节的“你们都与我一同蒙恩”,意思就非泛指神一般的恩典、超然的赐福或永恒救恩。参考原文 συγκοινωνούς μου τῆς χάριτος πάντας ὑμᾶς ὄντας,另一可能的中文翻译是“你们全部都是我的恩典的伙伴 ”,英文则可翻为 “You are all partakers of my grace”。原来保罗在腓立比书所关注的,不是人如何得救的问题,而是如何辩证他的受苦是有主的心意(腓1:29),值得信徒支持及仿效(腓3:17)。这样,我们对保罗之所以“切切想念”腓立比信徒,就多一份切身的理解了。我们仿佛听到保罗在说:“腓立比信徒,多谢你们支持‘我所理解的福音’呀!”

    与保罗同样面对一样压迫的腓立比信徒(腓1:30),就是这样急切需要保罗的教导,让他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不断增长”(腓1:9)。因此,“使你们能分辨是非”就不是指一般的是与非,而是明辨:保罗代表基督受苦的福音事工,是值得腓立比信徒认同的。唯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在基督的日子,成为“无可指责”的人,使荣耀归给神(腓1:10–11)。

     

    思想:

    • 你对主摆上的爱心,是建基于什么知识和见识之上?你可曾因着更深认识神的话语后,更新你对主摆上的爱心?
    • 活在廿一世纪的末世时代,你可以怎样预备好自己,准备为主受苦?神有否在你心中动工,叫你摆上时间、心力及金钱,承担某人的生命?
  • 11月2日 三者共同作工的美丽图画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13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神,每逢为你们众人祈求的时候,总是欢欢喜喜地祈求,因为从第一天直到如今,你们都同心合意兴旺福音。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美好工作的,到了耶稣基督的日子必完成这工作。我为你们众人有这样的想法原是应当的,因为你们常在我心里;无论我是在捆锁中,在辩明并证实福音的时候,你们都与我一同蒙恩。我以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想念你们众人,这是神可以为我作证的。

     

    腓立比书1:3–8这个段落,可以用一个扇形结构 (chiastic structure) 去铺排。所谓扇形(或交叉),就是指一段经文的内容,可以用 A B C B’ A’ 的形态去排列,A 与 A’ 平行或相对,B 与 B’ 平行或相对,而 C 则是置中。根据这结构,你会发现保罗在 3–4节 (A) 与 8节 (A’),先后记述了他对腓立比教会的爱及委身。3–4:“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神;每逢为你们众人祈求的时候,总是欢欢喜喜地祈求”;8:“我以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想念你们众人,这是神可以为我作证的。”进深一个层次,在 5 (B) 及 7 (B’)  节,保罗就将主客方向对调,回忆腓立比教会过往对他的支持。5:“因为从第一天直到如今,你们都同心合意兴旺福音”。7:“我为你们众人有这样的想法原是应当的,因为你们常在我心里;无论我是在捆锁中,在辩明并证实福音的时候,你们都与我一同蒙恩。”

    读毕第7节,可能你会感到费解,经文不是说保罗将腓立比信徒放在他心中吗?在此要稍稍引用原文的分析。参考第7节“因为你们常在我心里”的希腊原文 (διὰ τὸ ἔχειν με ἐν τῇ καρδίᾳ ὑμᾶς),其实可以翻译为“因为我常在你们心里”。英文译本 NRSV,就将这句翻译为 “because you hold me in your heart”。来到“核心”位置的第6节,保罗就更进一步,从前两层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支持,推展到神在人生命里的工作:“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美好工作的,到了耶稣基督的日子必完成这工作。”

    A:1:3–4

    保罗对教会的爱及委身

     

    B:1:5

    腓立比教会过往对保罗的支持

     

     

    C:1:6

    神在腓立比信徒里自始至终不断的工作

     

    B’:1:7

    腓立比教会过往对保罗的支持

    A’:1:8

    保罗对教会的爱及委身

    由此,我们看见一幅三者共同作工的美丽图画。最外层有保罗,中间层是腓立比信徒,最核心的是上主。一方面,保罗提醒腓立比信徒谨记他们是他的福音亲密战友;但另一方面,保罗指出背后都是因为上主“起始的感动”(ὁ ἐναρξάμενος ἐν ὑμῖν ἔργον ἀγαθὸν)。神虽然是一切美好工作的开始,但保罗却没有否定人的努力。原来人因着配合神感动而作出的努力,可以是如此的美,不用以为“神人合作”就是否定“唯独恩典”。让我们一起努力,配合神的感动,向着标竿直跑(腓3:12–14),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ἡμέρας  Χριστοῦ Ἰησοῦ)。

     

    思想:

    • 信仰若只强调人的工作,忽视背后神的感动,有什么后果?
    • 信仰若只强调神的工作,忽视往后人的努力,又会怎样呢?
    • 最近神正在你心中,开始什么工作?有什么东西正阻止你回应他?
  • 11月1日 开心记忆源自那种“第一天”

     

    作者:叶应霖博士

    经文:腓11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和提摩太写信给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以及诸位监督和执事。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神和主耶稣基督归给你们!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神,每逢为你们众人祈求的时候,总是欢欢喜喜地祈求,因为从第一天直到如今,你们都同心合意兴旺福音。

     

    单从这5节经文,没有很多人能察觉,写信的使徒保罗其实正在监狱之中,前途生死未卜。根据他的手笔,你看不见一个典型死囚的沮丧或哀愁,也找不到任何埋怨别人过往没有好好对待他的郁结。我们可见的,尽是欢欢喜喜的祝福、感谢及祈求。

    大家若翻开使徒行传16:11–40,你会发现保罗当初到腓立比的布道植堂过程,其实充满着“火药味”,并带来不少社会性的争议。因着释放一个被占卜的灵附身的使女,保罗与西拉竟然被带到腓立比市的行政官长们面前,受到当地社会权贵的极度挑衅性的政治控诉:“这些骚扰我们城的,他们是犹太人,竟传布我们罗马人所不可接受、不可遵守的规矩。”(徒16:20–21)就在这个号称“小罗马”的腓立比市,保罗也许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被围殴:“ 群众就一齐起来攻击他们。官长们吩咐撕开他们的衣裳,用棍子打;打了许多棍,就把他们下在监里,嘱咐狱警严紧看守。狱警领了这样的命令,就把他们下在内监,两脚拴在木架上。”(徒16:22–24)

    没错,保罗与西拉最后是获得释放,腓立比的官长们听见他们是罗马人之后,就因着担心被保罗追究,而感到害怕。但当保罗回想腓立比信徒认信的“第一天”(τῆς πρώτης ἡμέρας),他却似乎没有任何的“创伤后压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想到的却总是欢欢喜喜的(μετὰ χαρᾶς)回忆。为什么保罗有这么高的“抗逆能力”及“正向思维”?他有什么秘诀?他所认识的耶稣,与我们认识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死亡仿佛对他毫无负面的影响力?为什么他明明已因传福音而被罗马帝国收监,他还可以继续鼓励腓立比信徒去“同心合意兴旺福音”?难道他希望别人与他一同去“送死”?他这样做,会否是出于任何私心,向初信的人施加压力,要求别人的认同?换句话说,他这样做,伦理上是否正确?还是他正以自己使徒的权势要求别人一同效法他(腓3:17)?

    就在未来的一个月,盼望大家与我一同藉着腓立比书走进保罗的叙事世界,向他学习,一同深思基督耶稣的心。

     

    思想:

    • 你可曾经历一些旁人眼中看为失败的事,但藉主赐的眼光,你却看见不一样的恩典,叫你欢欢喜喜?为什么可以这样?你有什么秘诀?
    • 当你对未来感到迷惘时,你心中泛起的故事的“第一天”,与先前充满喜乐的“第一天”,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