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目录

  • 尔道自建释经灵修

     

    尔道自建释经灵修由建道神学院推出,良友电台录音制

    欢迎到良友圣经学院网站收听最新每日灵修

    士师记

  • 4月30日 “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211–2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起誓说:我们中谁都不把女儿嫁给便雅悯人。”2以色列人来到伯特利,坐在那里直到晚上,在神面前放声大哭,3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为何以色列中会发生这样的事,使以色列今日缺了一个支派呢?”4次日,百姓清早起来,在那里筑了一座坛,献燔祭和平安祭。5以色列人说:以色列各支派中,谁没有同会众一起上到耶和华那里呢?因为以色列人曾起重誓说: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那里的,必被处死。”6以色列人怜悯他们的弟兄便雅悯,说:如今以色列中断绝一个支派了。7我们既然向耶和华起誓说,必不把我们的女儿嫁给便雅悯人,现在我们该怎么办,使他们剩下的人可以娶妻呢?”8他们又说:以色列支派中谁没有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那里呢?看哪,基列的雅比没有一人进营到会众那里,9百姓被数点的时候,看哪,基列的雅比居民没有一人在那里。10会众就派一万二千名大勇士,吩咐他们说:你们去用刀把基列的雅比居民连妇女带孩子都杀了。11这是你们当做的事:要把所有男人和曾与男人同房共寝的女人全都杀了。”12他们在基列的雅比居民中,找到四百个未曾与男人同房共寝的处女,就带她们到迦南地的示罗营里。13全会众派人到临门岩的便雅悯人那里,与他们讲和。14当时便雅悯人回来了,以色列人就把所留下,基列的雅比活着的女子嫁给他们,可是还是不够。15百姓怜悯便雅悯人,因为耶和华使以色列支派中有一个缺口。16会众中的长老说:便雅悯中的女子既然都除灭了,我们该怎么办,使剩下的人可以娶妻呢?”17他们又说:便雅悯逃脱的人应当有地业,免得以色列中的一个支派被涂去。18只是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因为以色列人曾起誓说:把女儿嫁给便雅悯人的必受诅咒。”19他们又说:看哪,一年一度耶和华的节期正在示罗举行。示罗位于利波拿的南边,伯特利的北边,从伯特利往示剑大路的东边。20他们吩咐便雅悯人说:你们去,躲在葡萄园中,21观看;看哪,若示罗的女子出来跳舞,你们就从葡萄园出来,各人从示罗的女子中抢一个为妻,然后到便雅悯地去。22他们的父亲或兄弟若来与我们争论,我们就对他们说:请看我们的情面恩待这些人吧!因为我们在战争的时候没有给他们任何人留下女子为妻。这次也不是你们给他们的,若是你们给的,就算有罪了。’”23于是便雅悯人就照样做了,按照他们的人数,把从跳舞女子中抢来的娶为妻子,带回自己的地业,重建城镇,居住在其中。24那时以色列人离开那里,各自回到自己的支派、宗族;他们从那里起行,各自回到自己的地业去了。25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照自己眼中看为对的去做。

     

    士师记最后的一个段落!

    即使以色列民于战事中打败了便雅悯,可是,士师记的结尾仍然让我们见到他们群体的问题—两个错误的誓言:(a)“我们中谁都不把女儿嫁给便雅悯人。”(1);(b)“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那里的,必被处死。”(5)。

    有关第一个誓言,第6节说:“以色列人怜悯他们的弟兄便雅悯”;他们轻率的举动,使自己陷入了困难之中。说实话,若以色列民没有惩罚便雅悯人的话,也许他们仍然活在道德败坏的光景之中;只是,当便雅悯人被惩治过后,彼此的关系却仍然处于疏离的状况。令人更忧虑的是甚么?便雅悯人也许会因为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与迦南女子通婚,也就陷入更深层次的罪恶之中。当第3节以色列民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为何以色列中会发生这样的事,使以色列今日缺了一个支派呢?”实际上,他们既没有为自己的错误誓言而懊悔,而所谓的“怜悯”(6)亦仅仅只在于因为便雅悯支派几乎断绝而悔恨而已。如此的自怨自艾,完全由于他们任由自己内心的想念主宰了要做的决定和行动!

    另外,第二个誓言里有关参与战役的支派,以色列民对于那些不愿意参与这场“自发性”战事的支派—基列.雅比人进行攻击,其中只剩下400个未嫁的处女给便雅悯人为妻,以继续传宗接代。只是,对比便雅悯存留下来的600人,基列.雅比却只剩余400个处女,看来,基列.雅比所遭遇到的惩罚比便雅悯更为严厉呢!

    这是一个极具讽刺性的结局,试想:对比便雅悯人所犯的过错,基列.雅比人就只是没有参与战役而已,如何能与便雅悯的罪行相提并论呢?即使便雅悯人仍然存留600余种,但以色列民却将基列.雅比人如同迦南人一样看待。事实上,这次攻击最重要的动机,其实只在乎为便雅悯人的存留寻找“处女”而已,有学者甚至提出,这次对基列.雅比的攻击其实与“公义”无关。

    此外,第12节里,原文圣经有“不知道”一词(NASB: “And they found among the inhabitants of Jabeshgilead 400 young virgins who had not known a man by lying with him …”),用以强调这400个女子仍是处女之身;而希伯来文“知道”一词与19:22“交合”一词属同一字根的动词。实际上,圣经作者要透过这动词的平行使用,叫读者注视这两个故事的相似之处—以色列民的杀戮,竟然与基比亚人的行恶,同样使人震惊、并且同样败坏。甚至,第21节记载由于女子不足够给予便雅悯人,因此,以色列民叫他们在示罗的女子中各抢一个为妻。

    约书亚记18: 1指出,“示罗”是会幕设立的所在地;以色列民竟然在此处做出如此事情,胆敢在上主圣所前犯下如此大罪,这让我们看见这属上主的群体已然失去了对上主的敬畏之心!

     

    思想:

    士师记的结束,一句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也许让我们看见:从昔日的失败循环,直到今天,以色列民已然陷在完全败坏之中。失败”— 从来并不是因为敌人的可怕和强大;失败”— 向来都是因这属上主的子民群体离弃上主和上主的教导。

    读完士师记,这经卷对今天的我们有甚么重要的提醒呢?

  • 4月29日 从昔日“谁当首先上去?”到今日“谁当首先上去?”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201–4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于是以色列众人从但到别是巴,以及从基列地出来,如同一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那里。2以色列各支派中众百姓的领袖,都站在神百姓的会中。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万。3便雅悯人听见以色列人上了米斯巴。以色列人说:请说,这恶事是怎么发生的呢?”4那利未人,就是被害妇人的丈夫,回答说:我和我的妾来到便雅悯的基比亚住宿。5基比亚人夜间起来攻击我,包围我住的屋子。他们想要杀我,并把我的妾污辱致死。6我把我的妾切成块,分送到以色列得为业的全地,因为基比亚人在以色列中做了邪恶可耻的事。7看哪,你们大家,以色列人哪,在此提出你们的建议和对策吧!”8众百姓都起来如同一人,说:我们谁也不回自己的帐棚,谁也不回自己的家去!9现在,我们要这样对付基比亚,照所抽的签去攻打他们。10我们要在以色列各支派中,一百人选十人,一千人选一百人,一万人选一千人,为那到便雅悯的迦巴去的士兵运粮;因为基比亚在以色列中行了可耻的事。”11于是以色列众人彼此联合如同一人,聚集攻击那城。12以色列众支派派人去,问便雅悯支派的各家说:你们中间怎么做了这样的恶事呢?13现在你们要把基比亚的那些无赖交出来,我们好处死他们,从以色列中除掉这恶。便雅悯人却不肯听从他们弟兄以色列人的话。14便雅悯人从各城聚集到基比亚,出来要与以色列人打仗。15那日,便雅悯人从各城里征召了拿刀的士兵,共有二万六千,另外还从基比亚居民中征召七百个精兵。16全军中有特选的七百个精兵,都是惯用左手的,个个能用机弦甩石,毫发不差。17以色列人,除了便雅悯之外,共征召了四十万拿刀的,个个都是战士。18以色列人起来,上到伯特利去求问神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与便雅悯人争战呢?耶和华说:犹大先上去。”19以色列人早晨起来,对着基比亚安营。20以色列人出来与便雅悯人打仗,以色列人在基比亚对着他们摆阵。21便雅悯人从基比亚出来,当日把以色列中二万二千人杀倒在地。22以色列人的士兵鼓起勇气,在第一日摆阵的地方又摆阵。23因以色列人上去,在耶和华面前哀哭,直到晚上。他们求问耶和华说:我可以再出兵与我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吗?耶和华说:可以上去攻打他们。”24第二日,以色列人就上前攻击便雅悯人。25便雅悯人也在第二日从基比亚出来与他们交战,又把以色列人一万八千个拿刀的士兵杀倒在地。26以色列众人和全体士兵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华面前哭泣。那日,他们禁食直到晚上,又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和平安祭。27以色列人去求问耶和华;那时,神的约柜在那里。28那时,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侍立在约柜前。他们说:我可以再出去与我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吗?还是停战呢?耶和华说:你们可以上去,因为明日我必把他交在你手中。”29以色列在基比亚的四围设下埋伏。30第三日,以色列人又上去攻击便雅悯人,在基比亚前摆阵,与前两次一样。31便雅悯人也出来迎敌,就被引诱出城外。在田间的两条路上,一条通往伯特利,一条通往基比亚,他们像前两次一样,动手杀了约三十个以色列人。32便雅悯人说:他们仍像以前一样败在我们面前。但以色列人说:让我们逃跑,引诱他们离开城到路上来。”33以色列众人都起来,在巴力他玛摆阵,以色列的伏兵从马利迦巴埋伏的地方冲上前去。34全以色列中的一万精兵来到基比亚前,战争十分激烈。便雅悯人却不知道灾祸临近了。35耶和华在以色列面前击打便雅悯。那日,以色列人歼灭二万五千一百个便雅悯人,都是拿刀的士兵。36便雅悯人看到自己战败了。以色列人因为信任在基比亚前所设的伏兵,就在便雅悯人面前假装撤退。37伏兵迅速闯进基比亚;他们继续前进,用刀杀死全城的人。38以色列人预先与伏兵约定在城内放火,以上腾的烟为信号。39以色列人从阵上撤退,便雅悯人动手杀死以色列人,约有三十个,就说:他们仍像以前一样败在我们面前。”40当烟如柱一般从城中上腾的时候,便雅悯人回头,看哪,全城已经浓烟冲天了。41以色列人又转身回来,便雅悯人就很惊惶,因为看见灾祸临到自己了。42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转身往旷野逃跑,战况对他们不利,那从城里出来的也去夹攻,杀灭他们。43以色列人围攻便雅悯人,追赶他们,在他们歇脚之处,直到向日出方向的基比亚的对面,践踏他们。44便雅悯人倒下的有一万八千名,这些全都是勇士。45其余的人转身往旷野逃跑,到临门岩去。以色列人在路上杀了五千人,如拾穗一样,紧追他们直到基顿,又杀了二千人。46那日便雅悯人倒下的有二万五千名,这些全都是拿刀的勇士。47有六百人转身往旷野逃跑,到了临门岩,在临门岩住了四个月。48以色列人又转回去攻击便雅悯人,凡经过的各城,其中的人和牲畜都用刀杀了,又放火烧了所经过的一切城镇。

     

    一个颇长的段落,主要记载着以色列众支派与便雅悯支派的对战记录。

    按19章结束时所讲,经历了利未人及其妾之遭遇后,“大家应当想一想,商讨一下再说。”(30)(现代中文译本:“我们一定要采取行动!我们商量该怎么办!”)。事实上,利未人的故事已然传遍了整个以色列地,并且,既然从出埃及直到如今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因此,看来当下的危机是“一触即发”的。

    圣经作者的记载挺有意思的;从1:1里记载以色列人求问上主:“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撃迦南人,与他们争战?”到士师记将近结束,为着利未人的事情,以色列人聚集求问上主:“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与便雅悯人争战呢?”(18)这样的记载叫我们深深感受到以色列民的可悲—从昔日的“团结一致”对抗敌人,直到今天则在“自相残杀”,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选民群体呢?他们的“如同一人”(1、8)并不是要一起敬拜上主,亦不是要对抗外敌,乃是要预备战争,对付在基比亚所发生的事情!事实上,士师记临近结尾阶段,这让我们看见“敬拜”已然不再是以色列人生活的中心了。从利未人的问题、也从一群无赖的恶行(第19章),最终所衍生出来再不是昔日任何一次的“圣战”,而是整个群体的自残,这确实是一个“任我行”的世代呀!Daniel Block指出:“从士师记的上下文看,这位无名的利未人显然是重要的;虽然他来自以法莲山地,然而,却竟然能够完成了所有士师未能完成的任务,甚至连底波拉和巴拉也无法如此调动全国的军事资源,更别说是要激起以色列人的齐心支持。”可悲的是甚么?以色列民是“齐心”的,不过却并没有将外敌打败!

    当第18节以色列民求问:“谁当首先上去”的时候,与第一章不同的是甚么?这里以色列人还未求问上主之前,已然为战争预备好一切;有学者就指出,这里可见以色列民其实已经肯定了自己所作的计划,仿佛将上主当作为众偶像的其中一个,而其职责在于确认以色列民所要做的一切事情而已。上主的一句:“犹大先上去”(18)其实是呼应了一章2节对以色列人的回应,只是,今天与昔日的以色列民已经截然不同了。

    战争的开始,以色列民经历了一连串的困难。直到第23节记载,他们为战争的失败而“哭号”,于是再次求问上主:“我可以再出去与我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吗?”明显地,他们学到了功课,再没有好像之前以命令的方式“求问”,却是谦卑在上主面前等候他的旨意。只是,再次战役的结果,以色列民仍然被便雅悯杀败。

    第26节记载:“以色列众人和全体士兵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华面前哭泣”。讽刺的是甚么?他们第一次(18)和第二次(23)在伯特利均没有“众人”一语,这里原文“所有以色列人”(现代中文译本)让我们见到以色列民再一次集合起来,并且他们随着“哭号”而来的,乃是“禁食”和“献燔祭和平安祭”—“燔祭”是为赎罪而献上的,“平安祭”是为了恢复与上主的立约关系而献上的。这里让我们看见一个重要的转变—以色列民终于重新确认上主是他们群体的主宰!于是乎,第28节他们说:“我可以再出去与我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吗?还是停战呢?”这“还是停战”一语提醒我们:以色列民终于愿意放下自己的想法,重新顺服上主的带领了。这次战役的结果就不同了,便雅悯人大败。

     

    思想:

    值得我们思想的是:齐心乃是顺服上主的教导和带领?抑或,我们的齐心只在于群体、甚至个人的喜好而已?我们的求问乃是要听从上主的吩咐?抑或,我们在求问的背后其实并不在意上主的旨意呢?士师记临近结束的这一次战役对我们有甚么提示呢?

  • 4月28日 彼列之子—恐怖吓人的“匪徒”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922–30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22他们心里欢乐的时候,看哪,城中的无赖围住房子,连连叩门,对老人,这家的主人说:把那进你家的人带出来,我们要与他交合。”23这家的主人出来对他们说:弟兄们,不要做这样的恶事。这人既然进了我的家,你们就不要做这样可耻的事。24看哪,我有个女儿还是处女,还有这人的妾,我把她们领出来任由你们污辱她们,就照你们看为好的对待她们吧!但对这人你们不要做这样可耻的事。”25那些人却不肯听从他。那人抓住他的妾,把她拉出去给他们。他们强奸了她,整夜凌辱她,直到早晨,天色快亮才放她走。26到了早晨,妇人回来,仆倒在留她主人住宿的那人的家门前,直到天亮。27早晨,她的主人起来开了门,出去要上路。看哪,那妇人,他的妾倒在屋子门前,双手搭在门槛上。28他对妇人说:起来,我们走吧!妇人却没有回应。那人就将她驮在驴上,起身回自己的地方去了。29到了家里,他拿刀,抓住他的妾,把她的尸身切成十二块,分送到以色列全境。30凡看见的人都说:自从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地上来,直到今日,像这样的事还没有发生过,也没有见过。大家应当想一想,商讨一下再说。

     

    接续上文第1–21节,恐怖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无赖”一字,具有“彼列之子”的意思;诗篇18:4–5在经文的对句中,将“彼列”与死亡及阴间相提并论。作者用此字是要表明这群无赖极大的邪恶。事实上,“叩门”在原文所要表达的也是一种带强烈的强调意味,可见他们的言语行为都很吓人的。

    圣经的记载很特别,当这群无赖围住房子,要房主老人将那人交出来与他们交合的时候,这老年人称他们为“弟兄们”(2),希伯来文就是“我的弟兄们”的意思。旧约学者就指出,这老年人与这群无赖均知道彼此源自同一个家庭,因为他们同属雅各后代;因此,单凭这一个关系,这群无赖就理应停止一切暴行,这才是正确的上主群体的关系。然而,这群无赖却不然,他们只按着自己喜欢的法则行事。

    从他们向老年人所提出的要求,可见他们在性方面的变态程度;由老年人的回答(23、24),则可以看出他知道这种恶行完全不合接待客旅的传统。只是,这老年人所提出的建议,却又与我们今天所重视的价值— 关顾保护软弱无助的—更加背道而驰。不过,令人失望的是甚么?第25节记载:“那人抓住他的妾,把她拉出去给他们”;这位利未人没有保护自己的爱人之余,竟然还将他的妾交给这群匪徒蹂躏。昔日,他远道走到妾的父家劝她回来;今天,他亲手将这妾送到这群无赖手中。这群无赖禽兽不如的行为固然显示了那时代的道德沦亡;只是,这位利未人的行为同样令人不齿。他的一句:“起来,我们走吧!”(28),在在显示出他对自己的妾毫不关心;当他知道这妾已死时,也只是将她的尸首驮在驴上、继续前行。毋怪乎,先知何西阿对此骇人之事也引以为“败坏之首”(何9:9,10:9)。

    这恐怖吓人的“无赖”固然是败坏到极点的群体;可是,这位利未人的恶绝不比他们少。毋怪乎,那些看此事的人都在说:“自从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地上来,直到今日,像这样的事还没有发生过,也没有见过。大家应当想一想,商讨一下再说。”

     

    思想:

    昔日,士师时代道德败坏;今天,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里,我们也是如此败坏?抑或,我们仍然坚持成为一位“有品格”的信徒?求上主帮助我们,也提醒我们,在这黑暗的世代里活出上主所喜悦的生命质素。

  • 4月27日 利未人—混乱了的身份与职责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91–21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有一个利未人寄居以法莲山区的边界,他娶了一个犹大伯利恒的女子为妾。2这妾对丈夫生气,离开丈夫,回到犹大伯利恒的父家,在那里住了四个月。3她的丈夫起来,带着一个仆人、两匹驴跟着她去,要用好话劝她回来。女子就带丈夫进到父亲家里。女子的父亲看见了他,就欢欢喜喜地迎接他。4这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留他住了三天。他们在那里吃喝,住宿。5第四日,他们清早起来,利未人起身要走,女子的父亲对女婿说:先吃点东西,加添心力,然后你们才走。”6于是二人坐下,一同吃喝。女子的父亲对那人说:请你答应再住一夜,使你的心舒畅。”7那人起身要走,他岳父挽留他,他就留下,在那里又住了一夜。8第五日,他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说:来,请加添心力,留到太阳偏西吧。于是二人一同再吃。9那人同他的妾和仆人起身要走,但他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对他说:看哪,太阳下山,天快晚了,你们再住一夜吧。看哪,太阳偏西了,就在这里住宿,使你的心舒畅,明天你们一早起来上路,回你的帐棚去。”10那人不愿再住一夜,就备上两匹驴,带着他的妾起身走了,来到耶布斯的对面,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11将近耶布斯的时候,太阳快下山了,仆人对主人说:来吧,我们进这耶布斯人的城,在这里住宿。”12主人对他说:我们不可进入外邦人的城,那不是以色列人的地方,我们越过这里到基比亚去吧。”13他又对仆人说:来,让我们到基比亚或拉玛的一个地方住宿。”14于是他们越过那里往前走,将到便雅悯的基比亚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15他们进入基比亚要在那里住宿。他来坐在城里的广场上,但没有人接待他们到家里住宿。16看哪,晚上有一个老人从田间做工回来。他是以法莲山区的人,寄居在基比亚;那地方的人是便雅悯人。17老人举目看见那过路的人在城里的广场上,就说: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18他对他说:我们从犹大的伯利恒过来,要到以法莲山区的边界去。我是那里的人,去了犹大的伯利恒,现在要到耶和华的家去,却没有人接待我到他的家。19其实我有饲料草料可以喂驴,我和你的使女,以及与我们在一起的仆人都有饼有酒,甚么都不缺。”20老人说:愿你平安!你所需用的我都会给你们,只是不可在广场上过夜。”21于是老人领他到家里,喂上驴。他们洗了脚,就吃喝起来。

     

    这一段经文记载了一位“寄居以法莲山区的边界”的利未人(1)的家庭故事。这个故事的记载很特别,何以这样说?有关这位“利未人”的故事,圣经既没有记下他的名字(即使那位“对丈夫生气”的“妾”也没有名字),而整个故事亦与利未祭司的宗教职责无关,反倒是一件私生活事情的记述。甚至,第2节记载这妾回到父家住了四个月,然后,这位利未祭司才“起来”去到她的父家、用好话劝她回来(3)。有学者就指出,这是士师记作者刻意留下来的模糊情节,使读者更有想象的空间。更甚者,圣经作者在第1、2节里,已然重复提及“伯利恒”,其实是要暗示这位利未人不顾自己的职责,分心于其他事情,没有专注于自己的位份和责任。因此,虽然“生气(或译作行淫;和合本)”的是这位“妾”,然而,按着这位利未人所在之处和身份的描述,事实上,他与他的妾理应负上同等责任。

    第3节“要用好话劝她回来”(思高译本:“想去慰问她,劝她回来”;吕振中译本:“要用好话打动她的心,叫她回来”),有学者就认为:也许她并没有犯上甚么真正的罪行,甚至当这位利未人去到她父家时,第3–8节所记载他在妾的父家里是“悠闲吃喝”过于“紧张不安”的。

    经历了四天吃喝快乐的日子,第五天,这利未人还是坚决回程。只是,何解当仆人提出在耶布斯留宿的时候,利未人却否决,并提出到基比亚?

    “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10);这地原属便雅悯支派的分地,只是,他们无法攻取这地,所以,当时是被耶布斯人所占据,因此,这对夫妇便选择转往与便雅悯人结盟的基比亚,不愿在陌生人之中寄居。

    圣经的记载非常特别;当利未人一行人进到基比亚,满心以为以色列人的城市必定对同族人热情接待之时,第15节却说:他们“坐在城里的广场上,但没有人接待他们到家里住宿。”。大概当我们读到第22节之后,便会明白到这城市的危险—道德败坏、危机四伏!毋怪乎,天黑之后没有人敢在街上走,何况要接待陌生人回家呢!

    可幸的是,他们遇上了热心、甚至是同乡(以法莲山地)的一位老人的接待,然而,这位老人的一句:“只是不可在广场上过夜”(20),大概也印证了当地的危险!

     

    思想:

    一个完全偏离了职责的利未人,看来,与参孙故事相若活出了与身份不符的生活!由此可见,当时候的以色列人在何种景况之中?当我们再读这故事的时候,对我们这一群上主子民要活出与身份相符的生活,到底有何提醒?

    此外,在一个没有王的时代,这位老人又让我们看见仍然有美好生命的存留,这又对我们有何提醒呢?

  • 4月26日 “但”支派—以“拉亿”为“但”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81–31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以法莲山区有一个人,名叫米迦。2他对母亲说:你的一千一百块银子被人拿走了,为此你发咒起誓,也说给我听。看哪,银子在我这里,是我拿的。他母亲说:愿我儿蒙耶和华赐福!”3米迦把这一千一百块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说:我把这银子分别为圣,亲手献给耶和华,为我儿子造一尊雕刻的像,以及一尊铸成的像。现在我把银子交给你。”4米迦把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把二百块银子交给银匠,去造一尊雕刻的像,以及一尊铸成的像,安置在米迦的房子里。5米迦这个人有了神堂,又造了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派他的一个儿子作祭司。6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照自己眼中看为对的去做。7犹大的伯利恒有一个年轻人,是犹大族的人。他是利未人,寄居在那里。8这人离开犹大的伯利恒城,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他来到以法莲山区米迦的家,还要往前走。9米迦对他说:你从哪里来?他说:我从犹大的伯利恒来。我是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10米迦说:你就住在我这里吧!我以你为父为祭司,每年给你十块银子和一套衣服,以及生活所需的食物。利未人就来了。11利未人愿意和这人同住;他待这年轻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12米迦授这年轻的利未人祭司的职任,他就住在米迦的家里。13米迦说:现在我知道耶和华必恩待我,因为我有利未人作我的祭司。

     

    士师记最后的一部份17:1–21:25与前面的部份不同。一方面,这里开始没有任何有关以色列民被外族欺压的记载;其次,这里亦没有任何士师的事迹。并且,前面的部份一直沿用“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只是,这里却以“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17:6,18:1,19:1,21:35)为主,仿佛要告诉我们:当时的乱局,源于没有一个有力的中央政权,与前面一直记载以色列民在宗教信仰上的偏离有所不同。

    第17章这段经文一开始就让我们对“米迦”这个人有一个负面的印象—他是一个盗贼!圣经记载,米迦之所以认罪及退回所偷来的“一千一百块银子”,完全因为他惧怕母亲对盗贼所发出的咒诅。

    米迦的母亲也有相当严重的问题。当她在第3节说会将银钱献给耶和华之后,第4节却记载她只将五分一交给银匠;并且,律法既明文禁止雕刻偶像(出20:4、23),因此,当时以色列民应当没有任何偶像,同时亦不能用任何受造之物的形象来代表。可是,米迦的母亲却违反了律法的规定。

    此外,出埃及记20:24容许人在上主显现之处筑坛,只是,米迦却在自己的屋内如此行(4、5);不但如此,第5节甚至说米迦以自己的儿子为祭司,可见米迦罔顾了利未人作祭司之规矩。有旧约学者就认为,这可能源于当时候利未人在各地区的分配上失调,亦可能是米迦有意无意地不守律法的规定。

    故事的下半部份(7–13)记载了一位真正的利未人的出现。问题是甚么?

    宗教—仿佛成为了米迦家庭私有化的产物。他铸造偶像、设立神堂,制造以弗得和另一个神像,甚至没有理会以法莲人不能担当祭司的规定之余,更加以丰厚的条件—住宿、新衣、一年十舍客勒银子,将一位利未少年留下来。

     

    思想:

    正如第4天所用的题目:一个缺乏教导的后果;士师记第17章这里让我们见到米迦家庭的问题犯罪并违反律法的规定,又将宗教私有化。即使第6节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然而,宗教上的失德又岂会是一个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呢?

    到底我们如何看待上主并上主对我们的要求?

  • 4月25日 米迦—一个小偷的家庭故事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71–1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以法莲山区有一个人,名叫米迦。2他对母亲说:你的一千一百块银子被人拿走了,为此你发咒起誓,也说给我听。看哪,银子在我这里,是我拿的。他母亲说:愿我儿蒙耶和华赐福!”3米迦把这一千一百块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说:我把这银子分别为圣,亲手献给耶和华,为我儿子造一尊雕刻的像,以及一尊铸成的像。现在我把银子交给你。”4米迦把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把二百块银子交给银匠,去造一尊雕刻的像,以及一尊铸成的像,安置在米迦的房子里。5米迦这个人有了神堂,又造了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派他的一个儿子作祭司。6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照自己眼中看为对的去做。7犹大的伯利恒有一个年轻人,是犹大族的人。他是利未人,寄居在那里。8这人离开犹大的伯利恒城,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他来到以法莲山区米迦的家,还要往前走。9米迦对他说:你从哪里来?他说:我从犹大的伯利恒来。我是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10米迦说:你就住在我这里吧!我以你为父为祭司,每年给你十块银子和一套衣服,以及生活所需的食物。利未人就来了。11利未人愿意和这人同住;他待这年轻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12米迦授这年轻的利未人祭司的职任,他就住在米迦的家里。13米迦说:现在我知道耶和华必恩待我,因为我有利未人作我的祭司。

     

    士师记最后的一部份17:1–21:25与前面的部份不同。一方面,这里开始没有任何有关以色列民被外族欺压的记载;其次,这里亦没有任何士师的事迹。并且,前面的部份一直沿用“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只是,这里却以“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17:6,18:1,19:1,21:35)为主,仿佛要告诉我们:当时的乱局,源于没有一个有力的中央政权,与前面一直记载以色列民在宗教信仰上的偏离有所不同。

    第17章这段经文一开始就让我们对“米迦”这个人有一个负面的印象—他是一个盗贼!圣经记载,米迦之所以认罪及退回所偷来的“一千一百块银子”,完全因为他惧怕母亲对盗贼所发出的咒诅。

    米迦的母亲也有相当严重的问题。当她在第3节说会将银钱献给耶和华之后,第4节却记载她只将五分一交给银匠;并且,律法既明文禁止雕刻偶像(出20:4、23),因此,当时以色列民应当没有任何偶像,同时亦不能用任何受造之物的形象来代表。可是,米迦的母亲却违反了律法的规定。

    此外,出埃及记20:24容许人在上主显现之处筑坛,只是,米迦却在自己的屋内如此行(4、5);不但如此,第5节甚至说米迦以自己的儿子为祭司,可见米迦罔顾了利未人作祭司之规矩。有旧约学者就认为,这可能源于当时候利未人在各地区的分配上失调,亦可能是米迦有意无意地不守律法的规定。

    故事的下半部份(7–13)记载了一位真正的利未人的出现。问题是甚么?

    宗教—仿佛成为了米迦家庭私有化的产物。他铸造偶像、设立神堂,制造以弗得和另一个神像,甚至没有理会以法莲人不能担当祭司的规定之余,更加以丰厚的条件—住宿、新衣、一年十舍客勒银子,将一位利未少年留下来。

     

    思想:

    正如第4天所用的题目:一个缺乏教导的后果;士师记第17章这里让我们见到米迦家庭的问题犯罪并违反律法的规定,又将宗教私有化。即使第6节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然而,宗教上的失德又岂会是一个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呢?

    到底我们如何看待上主并上主对我们的要求?

  • 4月24日 参孙—一位让上主“丢脸”的拿细耳人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61–31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0他父亲下到女子那里去。参孙在那里摆设宴席, 因为这是当时年轻人的习俗。11他们看见参孙,就请了三十个人陪伴他。12参孙对他们说:我给你们出个谜语,你们若能在七日宴席之内,猜出谜底告诉我,我就给你们三十件细麻内衣和三十套更换的衣服。13但你们若不能告诉我,你们就给我三十件细麻内衣和三十套更换的衣服。他们对他说:请把谜语说给我们听。”14参孙对他们说:吃的从吃者出来;甜的从强者出来。三日之久,他们都猜不出谜语来。15第七日,他们对参孙的妻子说:你哄骗你的丈夫,为我们探出谜底来,否则我们就用火烧你和你的父家。你们请我们来,是不是要夺走我们所有的呢?”16参孙的妻子在丈夫面前哭哭啼啼说:你只是恨我,并不爱我。你给我本族的人出谜语,却不把谜底告诉我。参孙对她说:看哪,连我的父母我都没有说,我怎么可以告诉你呢?”17在七日宴席中,她一直在丈夫面前哭哭啼啼。第七日,参孙因妻子的催逼就把谜底告诉了她。她把谜底告诉了她本族的人。18第七日日落以前,那城里的人对参孙说:有甚么比蜜还甜呢?有甚么比狮子更强呢?参孙对他们说:你们若不用我的母牛犊耕地,就无法猜出我的谜底来。”19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就下到亚实基伦,击杀了三十个人,夺了他们身上的衣服,把衣服给了猜出谜语的人。参孙怒气大发,就上他父亲的家去了。20参孙的妻子就归了参孙的一个同伴,就是作过他伴郎的。

     

    15

    1过了些日子,在割麦子的时候,参孙带着一只小山羊去探望他的妻子,说:我要进内室到我妻子那里。他岳父不许他进去。2他岳父说:我以为你极其恨她,因此我把她给了你的同伴。她妹妹不是比她更美丽吗?你可以娶来代替她!”3参孙对他们说:这一次我若加害非利士人,就不算是我的错了。”4于是参孙去捉了三百只狐狸,把它们的尾巴一对一对地绑住,再将火把绑在两条尾巴中间。5他点着火把,把狐狸放进非利士人直立的庄稼,把堆积的禾捆和直立的庄稼,葡萄园、橄榄园全都烧了。6非利士人说:这事是谁做的呢?有人说:是亭拿人的女婿参孙做的,因为他岳父把他的妻子给了他的同伴。于是非利士人上去,用火烧了女子和她的父亲。7参孙对他们说:你们既然这么做,我必向你们报仇才肯罢休。”8参孙狠狠击杀他们,把他们连腿带腰都砍了。过后,他就下去,住在以坦岩的石洞里。9非利士人上去,安营在犹大,侵犯利希。10犹大人说:你们为何上来攻击我们呢?他们说:我们上来是要捆绑参孙,照他向我们所做的对待他。”11于是,三千犹大人下到以坦岩的石洞里,对参孙说:非利士人辖制我们,你不知道吗?你向我们做的是甚么事呢?他说:他们向我怎样做,我也要向他们怎样做。”12犹大人对他说:我们下来是要捆绑你,把你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参孙说:你们要向我起誓,你们自己不杀害我。”13他们说:我们绝不杀你,只把你捆绑,交在非利士人手中。于是他们用两条新绳绑住参孙,把他从以坦岩带上去。14参孙到了利希,非利士人对着他喊叫。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手臂上的绳子就像着火的麻一样,绑他的绳子从他手上脱落下来。15他找到一块未干的驴腮骨,就伸手拾起来,用它杀了一千人。16参孙说:用驴腮骨,一堆又一堆;用驴腮骨,我杀了一千人。”17说完这话,就把那腮骨从手里抛出去。因此,那地叫作拉末利希。18参孙非常口渴,就求告耶和华说:你既藉仆人的手施行这么大的拯救,现在我要渴死,落在未受割礼的人手中吗?”19神就使利希的洼地裂开,从中涌出水来。参孙喝了,精神恢复。因此那泉名叫隐哈歌利,直到今日它仍在利希。20在非利士人辖制的时候,参孙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年。

     

    这是一段相当长篇的叙述。若要了解这一段记述的重要,我们就要回到13:25作为起点。

    这一节经文记载了参孙长大,“在琐拉和以实陶之间的玛哈尼‧但,耶和华的灵开始感动参孙。”原文“感动”一词,在这段落里出现了几次,而这几次的出现都相当特别,何以这样说?

    昨天谈到参孙与父母下到亭拿的葡萄园,遇上了一只少壮的狮子,上主的灵感动参孙(6),使他可以有能力去保护父母。然而,可别忘记这次遇险的经历全然是参孙走到葡萄园的结果,若不是上主的帮助,也许他们一家将遭遇噩运。

    第二次(14:10–19)上主的灵感动参孙乃是在14:19,记载了参孙击杀了30人,并且夺回衣裳。然而,可别忘记这次事件源于参孙在筵席中出谜语考验非利士人,并且承诺若他们能猜出谜底,他就送他们30套里衣和30套衣裳(13)。结果呢?非利士人无法猜出谜底,然而,他们却利用参孙所迎娶回来的那非利士女子,着她“哄骗”(15)参孙说出谜底,于是乎他们就将谜底猜出来。第18节记载参孙大怒,于是他下到亚实基伦进行杀戮。

    问题在于:上主的灵感动参孙,目的乃是要他拯救以色列民;然而,这里的参孙却只在乎报复和将衣服取回。试问:上主岂会只是要参孙利用他的能力来取回他的“本钱”呢?

    第三次(14:20–15:20)是一段比较长的记载。圣经作者记述了参孙挣脱了捆绑他的“新绳”(15:14–15),然后以驴腮骨杀死千人。但问题是甚么?

    14:20:“参孙的妻就归了参孙的一个同伴,就是作过他伴郎的。”这是甚么意思?猜谜之后,第15章记载,当参孙打算去见自己的妻子时,参孙的岳父没有让他进去之余,竟然还将女儿嫁给那30个猜谜者的其中一位。在被骗与愤怒之下,参孙捉了300只狐狸,并且束起所有狐狸的尾巴,将火把插在尾巴与尾巴之间,然后再将狐狸放到非利士人的禾田里面,将未收割的禾稼、橄榄园等全部烧毁。非利士人大怒,于是向犹大人报复,并且要犹大人将参孙绑起,交给非利士人。

    大概我们“又”再次看见参孙因为外邦女子带来了问题,甚至牵连犹大人受害。而15: 13–15就记载上主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以致他能够成功挣脱捆绑。不过,问题是甚么?参孙—“又”再次因为自己的过失而生事,并且只着眼于报复,只专注于脱离陷阱;然而,他却始终没有将非利士人完全击溃。

     

    思想:

    以上三次记载让我们看见参孙完全的自我放纵,并且只是为了个人的目的和报复;事实上,他曾几何时想过要回应上主的呼召?对于当时以色列民的境况,参孙仿佛没有放在心上一样。到底他作为拿细耳人的身份是为了甚么?大概他一直以来的生活,完全与上主的期望有距离吧!

    值得我们思想的是:过去的日子,我们的生活是否与上主的期望相符?抑或我们都走差了路,行在上主所不悦的方向上?

  • 4月23日 参孙—生命中几次“感动”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410–1520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0他父亲下到女子那里去。参孙在那里摆设宴席, 因为这是当时年轻人的习俗。11他们看见参孙,就请了三十个人陪伴他。12参孙对他们说:我给你们出个谜语,你们若能在七日宴席之内,猜出谜底告诉我,我就给你们三十件细麻内衣和三十套更换的衣服。13但你们若不能告诉我,你们就给我三十件细麻内衣和三十套更换的衣服。他们对他说:请把谜语说给我们听。”14参孙对他们说:吃的从吃者出来;甜的从强者出来。三日之久,他们都猜不出谜语来。15第七日,他们对参孙的妻子说:你哄骗你的丈夫,为我们探出谜底来,否则我们就用火烧你和你的父家。你们请我们来,是不是要夺走我们所有的呢?”16参孙的妻子在丈夫面前哭哭啼啼说:你只是恨我,并不爱我。你给我本族的人出谜语,却不把谜底告诉我。参孙对她说:看哪,连我的父母我都没有说,我怎么可以告诉你呢?”17在七日宴席中,她一直在丈夫面前哭哭啼啼。第七日,参孙因妻子的催逼就把谜底告诉了她。她把谜底告诉了她本族的人。18第七日日落以前,那城里的人对参孙说:有甚么比蜜还甜呢?有甚么比狮子更强呢?参孙对他们说:你们若不用我的母牛犊耕地,就无法猜出我的谜底来。”19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就下到亚实基伦,击杀了三十个人,夺了他们身上的衣服,把衣服给了猜出谜语的人。参孙怒气大发,就上他父亲的家去了。20参孙的妻子就归了参孙的一个同伴,就是作过他伴郎的。

     

    15

    1过了些日子,在割麦子的时候,参孙带着一只小山羊去探望他的妻子,说:我要进内室到我妻子那里。他岳父不许他进去。2他岳父说:我以为你极其恨她,因此我把她给了你的同伴。她妹妹不是比她更美丽吗?你可以娶来代替她!”3参孙对他们说:这一次我若加害非利士人,就不算是我的错了。”4于是参孙去捉了三百只狐狸,把它们的尾巴一对一对地绑住,再将火把绑在两条尾巴中间。5他点着火把,把狐狸放进非利士人直立的庄稼,把堆积的禾捆和直立的庄稼,葡萄园、橄榄园全都烧了。6非利士人说:这事是谁做的呢?有人说:是亭拿人的女婿参孙做的,因为他岳父把他的妻子给了他的同伴。于是非利士人上去,用火烧了女子和她的父亲。7参孙对他们说:你们既然这么做,我必向你们报仇才肯罢休。”8参孙狠狠击杀他们,把他们连腿带腰都砍了。过后,他就下去,住在以坦岩的石洞里。9非利士人上去,安营在犹大,侵犯利希。10犹大人说:你们为何上来攻击我们呢?他们说:我们上来是要捆绑参孙,照他向我们所做的对待他。”11于是,三千犹大人下到以坦岩的石洞里,对参孙说:非利士人辖制我们,你不知道吗?你向我们做的是甚么事呢?他说:他们向我怎样做,我也要向他们怎样做。”12犹大人对他说:我们下来是要捆绑你,把你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参孙说:你们要向我起誓,你们自己不杀害我。”13他们说:我们绝不杀你,只把你捆绑,交在非利士人手中。于是他们用两条新绳绑住参孙,把他从以坦岩带上去。14参孙到了利希,非利士人对着他喊叫。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手臂上的绳子就像着火的麻一样,绑他的绳子从他手上脱落下来。15他找到一块未干的驴腮骨,就伸手拾起来,用它杀了一千人。16参孙说:用驴腮骨,一堆又一堆;用驴腮骨,我杀了一千人。”17说完这话,就把那腮骨从手里抛出去。因此,那地叫作拉末利希。18参孙非常口渴,就求告耶和华说:你既藉仆人的手施行这么大的拯救,现在我要渴死,落在未受割礼的人手中吗?”19神就使利希的洼地裂开,从中涌出水来。参孙喝了,精神恢复。因此那泉名叫隐哈歌利,直到今日它仍在利希。20在非利士人辖制的时候,参孙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年。

     

    这是一段相当长篇的叙述。若要了解这一段记述的重要,我们就要回到13:25作为起点。

    这一节经文记载了参孙长大,“在琐拉和以实陶之间的玛哈尼‧但,耶和华的灵开始感动参孙。”原文“感动”一词,在这段落里出现了几次,而这几次的出现都相当特别,何以这样说?

    昨天谈到参孙与父母下到亭拿的葡萄园,遇上了一只少壮的狮子,上主的灵感动参孙(6),使他可以有能力去保护父母。然而,可别忘记这次遇险的经历全然是参孙走到葡萄园的结果,若不是上主的帮助,也许他们一家将遭遇噩运。

    第二次(14:10–19)上主的灵感动参孙乃是在14:19,记载了参孙击杀了30人,并且夺回衣裳。然而,可别忘记这次事件源于参孙在筵席中出谜语考验非利士人,并且承诺若他们能猜出谜底,他就送他们30套里衣和30套衣裳(13)。结果呢?非利士人无法猜出谜底,然而,他们却利用参孙所迎娶回来的那非利士女子,着她“哄骗”(15)参孙说出谜底,于是乎他们就将谜底猜出来。第18节记载参孙大怒,于是他下到亚实基伦进行杀戮。

    问题在于:上主的灵感动参孙,目的乃是要他拯救以色列民;然而,这里的参孙却只在乎报复和将衣服取回。试问:上主岂会只是要参孙利用他的能力来取回他的“本钱”呢?

    第三次(14:20–15:20)是一段比较长的记载。圣经作者记述了参孙挣脱了捆绑他的“新绳”(15:14–15),然后以驴腮骨杀死千人。但问题是甚么?

    14:20:“参孙的妻就归了参孙的一个同伴,就是作过他伴郎的。”这是甚么意思?猜谜之后,第15章记载,当参孙打算去见自己的妻子时,参孙的岳父没有让他进去之余,竟然还将女儿嫁给那30个猜谜者的其中一位。在被骗与愤怒之下,参孙捉了300只狐狸,并且束起所有狐狸的尾巴,将火把插在尾巴与尾巴之间,然后再将狐狸放到非利士人的禾田里面,将未收割的禾稼、橄榄园等全部烧毁。非利士人大怒,于是向犹大人报复,并且要犹大人将参孙绑起,交给非利士人。

    大概我们“又”再次看见参孙因为外邦女子带来了问题,甚至牵连犹大人受害。而15: 13–15就记载上主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以致他能够成功挣脱捆绑。不过,问题是甚么?参孙—“又”再次因为自己的过失而生事,并且只着眼于报复,只专注于脱离陷阱;然而,他却始终没有将非利士人完全击溃。

     

    思想:

    以上三次记载让我们看见参孙完全的自我放纵,并且只是为了个人的目的和报复;事实上,他曾几何时想过要回应上主的呼召?对于当时以色列民的境况,参孙仿佛没有放在心上一样。到底他作为拿细耳人的身份是为了甚么?大概他一直以来的生活,完全与上主的期望有距离吧!

    值得我们思想的是:过去的日子,我们的生活是否与上主的期望相符?抑或我们都走差了路,行在上主所不悦的方向上?

  • 4月22日 参孙—一位“勇者”的悲哀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41–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参孙下到亭拿,在亭拿看见一个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儿。2他上来告诉他父母说:我在亭拿看见一个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儿,现在请你们给我娶她为妻。”3他父母对他说:在你弟兄的女儿中,或在本族所有的人中,难道没有女子吗?你何必在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中去娶妻呢?参孙对他父亲说:请你给我娶那女子,因为我喜欢她。”4他的父母并不知道这事是出于耶和华,因为他在找机会攻击非利士人。那时,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

    5参孙跟他父母下亭拿去,他们到了亭拿的葡萄园。看哪,有一只少壮狮子对着他吼叫。6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就手无寸铁撕裂狮子,如撕裂小山羊一样。他做这事,并没有告诉他的父母亲。7参孙下去跟那女子说话,看着就喜欢她。8过了些日子,他回来要娶那女子,绕道去看狮子的残骸,看哪,有一群蜜蜂在狮子的尸体内,也有蜜在里面。9他就取了蜜,放在手掌上,边走边吃。他到了父母那里,给他们蜜,他们也吃了。但他没有告诉他们,这蜜是从狮子的尸体内取来的。

     

    参孙—一位大能的勇士,事实上,正如昨天所讲,他必须可以拯救以色列人。可是,进入第14章一开始就令我们吃惊:他初踏上舞台,所表现的却与他的背景完全两码子事。我们大概可以将第14章这9节经文归纳为三方面的问题:

    参孙—他作为以色列民族的拯救者,竟然看上了非利士女子。并且第3节记载:“因为我看中她。”(新译本)考古学家发现,非利士文化其实充满了性的诱惑,例如:在许多古代绘画里,可以见到很多表情夸张、袒胸露臂的女子。这里,当参孙一句:“因为我看中她”,叫我们明白到他对于这非利士女子的爱,极可能只是出于眼目和肉体的情欲。毋怪乎,他其实没有将父母的提醒放在眼内。

    参孙—作为一位终身的拿细耳人,第5节却记载他与父母到葡萄园。难道参孙毫不知道作为拿细耳人的禁戒吗?当然不会!试问:以色列的宗教教会岂会如此不济?

    参孙—他并不单单只进入葡萄园,甚至圣经记载他在园内将一只少壮狮子杀死。不过,问题是:第6节提示我们,参孙没有将此事告诉父母。大概他知道自己已触犯了触碰尸体的禁戒呢!但更重要的是甚么?第8节记载“过了些日子”,当他要去娶那女子时,在道旁见到一群蜂子和蜜在死狮之内,他“就取了蜜,放在手掌上,边走边吃”(9)。

    透过以上这三件事情,圣经作者要我们见到参孙实在野性难驯、不理身世,甚至没有看重自己作为以色列民族拯救者的身份。

    “一位勇者的悲哀”— 参孙的行事为人与他所蒙的恩完全不相称!

     

    思想:

    参孙的失败,源于他并没有活出一个与自己身份相称的生命!

    他是大能的勇士、以色列的拯救者,然而,他的生命竟然可以如此一塌糊涂。圣经作者仿佛要我们看见:哪怕是上主所命定和拣选的人,生命竟可以如此,我们就要明白: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所要负上的责任有多么重要啊!

    参孙并不仅仅是一位勇士,更是一位终身的拿细耳人,这又有何重要?试想:每一次当以色列人向上主呼求的时候,上主为他们预备士师;但每一次胜利过后,以色列人最终还是失败。以色列人真正的问题是甚么?属灵生命的问题过于从外邦而来的欺压。

    参孙作为一位终身的拿细耳人,正好就是要带领以色列人重建与上主的关系。只是,他并没有如此去行!

    我们又如何?我们是否都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抑或,我们都像参孙并没有活出上主子民的身份,更甚者,使其他人都如此轻忽与上主的关系呢?

  • 4月21日 参孙—一位真正的“大能勇士”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31–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将他们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2那时,有一个但支派的琐拉人,名叫玛挪亚。他的妻子不怀孕,不生育。3耶和华的使者向那妇人显现,对她说:看哪,以前你不怀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4现在你要谨慎,清酒烈酒都不可喝,任何不洁之物都不可吃,5看哪,你必怀孕,生一个儿子。不可用剃刀剃他的头,因为这孩子一出母胎就归给神作拿细耳人。他必开始拯救以色列脱离非利士人的手。

     

    士师记13:15节记载着参孙的出生。对于了解参孙的故事,这一章圣经亦是十分重要的,因它提供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信仰元素,让我们去读明白参孙的故事和背后的意义。

    第1节开始记载:“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这绝不是一句令我们感到陌生的话。然而,细心观察后,我们会发现圣经作者对于以色列人犯罪的描述却非常简单,再没有好像之前一样,告诉我们以色列人犯下甚么错事。读下去,仿佛给予我们一种感觉—圣经作者对于以色列民那些反复出现的罪行已经感到厌倦了(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若我们直译这节经文,大概是:“再次,以色列民,做了,耶和华眼中的恶事。”这里明显地并不在于强调以色列人做了甚么恶事,却是要告诉我们:以色列人又在一个新的失败循环之中。然而,更令我们忧心的是甚么?他们虽然再次被惩罚(上主将他们交在非利士人手里四十年,这可以说是士师时代以色列人受欺压最长的日子),但他们却竟然没有丝毫向上主求的痕迹,没有一如既往地向上主呼求。可以想象当时候以色列人的罪恶达到一个怎样的地步?可以想象他们与上主之间的关系倒退到一个怎样的光景?

    第25节是关于参孙的出生,有几方面是特别的:

    按圣经这里的记载,参孙并不是以色列人向上主呼求、然后上主为他们兴起的士师。甚至,当时候参孙仍未出生,更绝非群体里其中一人。这是最为不同的地方—过去的士师,其实都是以色列人向上主呼求,然后上主在群体中拣选的,然而,参孙并不是这样。因为,他仍未出生。换言之,以色列人还要等待玛挪亚的妻子怀孕、生产,并且要等待参孙长大呢!

    圣经又记载玛挪亚的妻子“不怀孕,不生育”;换言之,参孙的出生必然是上主在一位不育妇人身上施行奇妙的作为。

    第5节说这位孩子要在母腹里就开始归上主作拿细耳人。按照民数记6:18记载,拿细耳人是一些愿意离俗去事奉上主的人,而许愿作拿细耳人一般有三方面要求:

    • 不可以接触葡萄或葡萄的制成品;
    • 不可以剪头发;
    • 不可以办丧事,不可以接触尸体。

    这几方面其实一点都不容易办到;因此,若要许愿作拿细耳人,一般只能够持续一段短时间而已,难以维持长时间。只是,参孙却从母腹开始终身作拿细耳人,终身分别为圣。

    第5节下半节说:“他必开始拯救以色列脱离非利士人的手”。试想:对当时的听众玛挪亚的妻子而言,当她听到之后有何感觉?事实上,从第13章之后记载可见,玛挪亚夫妇看来没有信心,因为这一切都超出了他们的理性与经验。

    值得我们思想的是:参孙—一个如此不寻常的记载,到底有何重要性?事实上,圣经作者要告诉我们:在以色列人如此差劣的信仰状况里,他们所需要的是一位怎样的领袖?

    • 一位完全由上主所选召的领袖;
    • 一位大有能力的领袖;
    • 更重要的是:一位在混乱信仰生活里能够分别为圣的领袖!

    参孙—他具备了一切特质。读完这几节经文后,大概我们不得不认同一件事—参孙确实可以为以色列人扭转败局的。

     

    思想:

    上主如何将我们装备起来,预备在此世代里为他的国度打拚?也许我们不一定好像参孙般大有能力,只是,上主确实赐我们事奉的能力。是甚么能力呢?

  • 4月20日 耶弗他—以色列人自相残杀的历史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21–7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以法莲人被召来,渡河来到撒分。他们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甚么没有召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将你和你的家烧了。”2耶弗他对他们说:我和我的百姓与亚扪人有极大的冲突;我曾召你们来,你们却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3我见你们不来救我,就拚了命前去攻打亚扪人,耶和华就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甚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4于是耶弗他召集基列所有的人,要与以法莲人争战。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因以法莲人曾说: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和玛拿西中,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而已。”5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许以法莲人过去。逃跑的以法莲人若说:让我过河。基列人就问他说:你是不是以法莲人?他若说:不是6基列人就对他说:你说示播列以法莲人因为发音不准,就会说成西播列。基列人就捉住他,在约旦河的渡口把他杀了。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7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城里。

     

    这一段经文给我们一点熟悉的感觉,原因在士师记第8章里,以法莲人同样对基甸发出抱怨(8:1),最终同样地成为了私人事件的报复行为;只是,耶弗他与基甸对以法莲人的回应却有所不同。

    首先,耶弗他没有仿效基甸去屈就于以法莲人的胁迫;其次,以法莲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抱怨”,他们甚至恐吓耶弗他要“用火将你和你的家烧了”(1);第三,以法莲以为自己种族优越(14),然而,这优越却没有将耶弗他吓怕;最后,以法莲的怨言并不属实,正如耶弗他所言:“我曾召你们来,你们却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亚扪人)的手”(2)。

    由此看来,以法莲已然将自己与耶弗他摆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显然,即使耶弗他战胜了亚扪人,他并没有赢得所有以色列人的认同。圣经作者在这里的记载,讽刺的让我们看到:以色列人的敌人竟然是以色列自己的支派,而不是迦南人;并且,也绝不仅仅是耶弗他的问题,原来在支派之中也是如此的自我,只专注个人的利益,却漠视了整个民族的好处!

    耶弗他是一位大能的勇士,他并没有效法基甸的息事宁人;耶弗他选择动员基列人,对以法莲人发动战争,甚至以支派口音作辨识,以捉拿、杀害以法莲人。以法莲人固然需要为了兴起战争而负责,只是,耶弗他却成为了种族屠杀的领导者。这次战争可以说是以色列人自相残杀的历史记录。

     

    思想:

    群体的失败,也许因为群体里面的自相残杀!大概我们不一定好似耶弗他对待以法莲一样,只是,我们群体之间的相争、不和,甚至是彼此的攻击伤害,这又会如何将我们整个群体拉倒呢?

  • 4月19日 耶弗他—属灵生命一塌糊涂的士师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11–40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基列人耶弗他是个大能的勇士,是妓女的儿子。基列生了耶弗他。2基列的妻子也给他生了几个儿子。他妻子生的儿子长大后,就把耶弗他赶出去,说:你不可在我们父家继承产业,因为你是别的女人生的儿子。”3耶弗他就逃离他的兄弟,住在陀伯地。有些无赖的人聚集在他那里,与他一同出入。4过了些日子,亚扪人攻打以色列。5亚扪人攻打以色列的时候,基列的长老去请耶弗他从陀伯地回来。6他们对耶弗他说:请你来作我们的指挥官,好让我们跟亚扪人打仗。”7耶弗他对基列的长老说:你们不是恨我,把我赶出父家吗?现在你们遭遇急难,为何到我这里来呢?”8基列的长老对耶弗他说:现在我们回到你这里,是要请你同我们去跟亚扪人打仗,作基列所有居民的领袖。”9耶弗他对基列的长老说:若你们请我回去跟亚扪人打仗,耶和华把他们交给我,我就作你们的领袖。”10基列的长老对耶弗他说:有耶和华在你我之间作证,我们必定照你的话做。”11于是耶弗他与基列的长老同去,百姓就立耶弗他作他们的领袖和指挥官。耶弗他在米斯巴将他一切的事陈述在耶和华面前。12耶弗他派使者到亚扪人的王那里,说:你与我有甚么相干,竟来到我这里攻打我的地呢?”13亚扪人的王对耶弗他的使者说:因为以色列从埃及上来的时候占据我的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约旦河。现在你要和平归还这些地方!”14耶弗他又派使者到亚扪人的王那里,15对他说:耶弗他如此说:以色列并没有占据摩押地和亚扪人的地。16以色列人从埃及上来,是经过旷野到红海,来到加低斯。17那时,以色列派使者去以东王那里,说:求你让我穿越你的地。以东王却不听。以色列又照样派使者去摩押王那里,他也不肯。于是以色列人就住在加低斯。18他们又经过旷野,绕过以东地和摩押地,到摩押地的东边,在亚嫩河边安营,并没有进入摩押的境内,因为亚嫩河是摩押的边界。19以色列派使者去亚摩利王,就是希实本王西宏那里;以色列对他说:求你让我们穿越你的地,到我自己的地方去。’20西宏却不信任以色列,不让他们穿越他的疆界。他召集了他的众百姓在雅杂安营,与以色列争战。21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将西宏和他的众百姓都交在以色列手中,以色列人就击杀他们,占领了那地居民亚摩利人的全地。22他们占领了亚摩利人所有的疆土,从亚嫩河到雅博河,从旷野直到约旦河。23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今从他百姓以色列面前赶出亚摩利人,你竟要占领它吗?24你不是已经得了你的神明基抹赐给你的地为业吗?耶和华我们的神在我们面前所赶出的,我们也要得它为业。25现在你比西拨的儿子摩押王巴勒还强吗?他真的曾与以色列争执,或是真的与他们争战了吗?26以色列人住希实本和所属的乡镇,亚罗珥和所属的乡镇,以及沿着亚嫩河的一切城镇,已经有三百年了。在这期间,你们为甚么不取回呢?27我并没有得罪你,你却要攻打我,加害于我。愿审判人的耶和华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亚扪人之间判断是非。”28但亚扪人的王不听耶弗他传达给他的话。29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他就经过基列和玛拿西,经过基列的米斯巴,又从基列的米斯巴过到亚扪人那里。30耶弗他向耶和华许愿,说:你若真的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31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谁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要归给耶和华,我必将他献上作为燔祭。”32于是耶弗他往亚扪人那里去,与他们争战。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他手中,33他就彻底击败他们,从亚罗珥到米匿,直到亚备勒基拉明,攻取了二十座城。这样,亚扪人就在以色列人面前被制伏了。34耶弗他回米斯巴去,到了自己的家,看哪,他女儿拿着手鼓跳舞出来迎接他。她是耶弗他的独生女,除她以外,没有别的儿女。35耶弗他一看见她,就撕裂衣服,说:哀哉!我的女儿啊,你使我非常悲痛,叫我十分为难了。因为我已经向耶和华开了口,不能收回。”36他女儿对他说:我的父亲啊,你既向耶和华开了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因为耶和华已经在你的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了仇。”37她又对父亲说:我只求你这一件事,给我两个月,让我和同伴下到山里,好为我的童贞哀哭。”38耶弗他说:你去吧!他就让她离开两个月。她和同伴去了,在山里为她的童贞哀哭。39过了两个月,她回到父亲那里,父亲就照所许的愿向她行了。她从来没有亲近男人。于是以色列中有个风俗,40每年按着日期以色列的女子要去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儿哀哭四天。

     

    11:13记载了耶弗他的背景。圣经作者于第1节开始就将耶弗他描述为“大能的勇士”;换言之,耶弗他的才干大概不会比基甸差。综观整个故事,我们甚至发觉,耶弗他可能比基甸更有才干,手段更为厉害。然而,第1节的下半节至第2节却告诉我们,在耶弗他极具能力的背后,他的背景其实是相当复杂的。

    耶弗他是他父亲基列与妓女所生;事实上,这低微的背景已然令人侧目,何以这样说?“耶弗他”这名字翻出来就是“神明已经打开”。试想:基列与妓女所生的儿子取名为“耶弗他”,可别以为他们二人为得儿子而感谢上主;在名字背后所隐藏的意思,乃是:“生育的女神已经打开了她的子宫,赐予他们儿子”。这就是说:名字的背后,他们所感谢的乃是因为这位妓女得到了外邦神明的保佑而得子。因此,我们可以见到这位作为父亲的、甚至已是数位孩子之父的基列,在当时候极可能在信仰上和婚姻生活上都犯了淫乱的罪。耶弗他,正好在这情况下出生,亦因为他出生的低贱,故此被家族里面几位正统的兄弟赶走,不容许他承受家族产业之余,他更休想要做家族的领袖!甚至在他低贱的背景以外,第3节更记载他与“无赖”聚集交往、一同出入。

    由此可见,在士师记作者的刻划下,耶弗他的出生和他的背景已不具备作为一位属灵领袖的特质了!

    再读下去,我们甚至发现耶弗他确实是一位大能的勇士,只是,他的属灵生命却极为不堪。何以这样说?

    第629节记载,耶弗他被基列的长老邀请作为以色列人的领袖、率领他们作战以对抗亚扪人。而紧接着,第3040节就记载了一件在战争背后相当重要的事情,是甚么呢?

    第3031节,耶弗他向上主许愿:将先从家门出来迎接他的献为燔祭。试想清楚这举动有何问题?事实乃是:耶弗他为了战争、为了战胜,竟然愿意将他自己的家人献为燔祭。并且,将人献为燔祭是摩西律法所明文禁止的(参:利18:21及21:15)。有旧约学者就指出,献人为祭极可能是当时候迦南人的恶习,只是,耶弗他却根本并不在乎(即使是他的家人)。试想,这确实是一个相当骇人的举动!

    不过,圣经作者又郑重地表明,当他们击败亚扪人之后,耶弗他却竟然违反了他向上主所许的愿、没有将女儿献为燔祭(34)。在这位热情可爱、跳着舞来迎接自己凯旋回归的女儿面前,耶弗他再施计谋去扭转乾坤。

    第3839节记载,耶弗他试图以:女儿并没有被献为燔祭,不过却终身为处女,来代替自己昔日向上主所许的愿。他不单违反承诺,更糟糕的是,这次事件之后,他竟然为以色列人立下新的规矩—要以色列女子每年为他的女儿哀哭四天!(40)

    原来应该欢庆上主的领导,以致能够打败敌人的庆祝会,刻下,却竟然成为了一个并不正常的宗教节期,要以色列众女子去纪念一件错误的事情。试想,当时以色列人的信仰生活倒退到怎样的一个地步呢?不过,更令我们惊讶的乃在于整个以色列群体仿佛对此等事情无甚反应一样,他们不单接受耶弗他的举动,甚至更没有甚么异议。

     

    思想:

    从基甸到亚比米勒,又从陀拉到睚珥,直到第11章这里的耶弗他,在在可见,上主仿佛一步一步地被撤出以色列群体一样。在一个任意而行的世代里,最令我们震惊的,乃是上主竟然如此地被排除在外。

    同样值得我们思想的是:我们会否都将上主排除在我们的生命与生活以外呢?

  • 4月18日 倒退—岂会没有征兆?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01–1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亚比米勒以后,陀拉兴起,拯救以色列,他是朵多的孙子,普瓦的儿子,以萨迦人,住在以法莲山区的沙密。2陀拉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三年。他死了,葬在沙密。3陀拉以后有基列人睚珥兴起,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二年。4他有三十个儿子,骑着三十匹驴驹。他们有三十座城,叫作哈倭特睚珥,直到如今,都在基列地。5睚珥死了,葬在加们。6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和亚斯她录,以及亚兰的神明、西顿的神明、摩押的神明、亚扪人的神明、非利士人的神明。他们离弃耶和华,不事奉他。7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发作,把他们交给非利士人和亚扪人的手中。8从那年起,他们欺压迫害以色列人,在约旦河东,亚摩利人境内,基列一带所有的以色列人,长达十八年。9亚扪人渡过约旦河去攻打犹大和便雅悯,以及以法莲家族。以色列的处境非常困苦。10以色列人哀求耶和华说:我们得罪了你,因为我们离弃了我们的神,去事奉诸巴力。”11耶和华对以色列人说:我岂没有救你们脱离埃及人、亚摩利人、亚扪人和非利士人吗?12西顿人、亚玛力人和马云人欺压你们,你们哀求我,我也拯救你们脱离他们的手。13你们竟离弃我去事奉别神!所以我不再救你们了。14你们去哀求你们所选择的神明;你们遭遇急难的时候,让它们救你们吧!”15以色列人对耶和华说:我们犯罪了,照你看为好的待我们,只求你今日拯救我们吧!”16以色列人就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明,事奉耶和华。耶和华因以色列所受的苦难而心里焦急。17亚扪人被召来,在基列安营;以色列人也聚集,在米斯巴安营。18基列百姓中的领袖彼此说:谁领先出去攻打亚扪人,谁就作基列所有居民的领袖。

     

    10:1以“亚比米勒以后”作为开始,引入了两位士师:陀拉与睚珥。假若还有印象的话,大概我们还记得基甸的堕落,起源于他多妻妾和儿女。当这里第4节重复睚珥有“三十个儿子”,大概睚珥与基甸一样“多妻妾”,甚至同样地过着国王式的生活(4)!有学者就指出:“亚比米勒”名字在第1节的出现,仿佛呼应着之后睚珥的问题一样—亚比米勒也是如此呢!圣经作者要告诉我们:自从基甸之后,以色列的领袖原来仿佛“小基甸”一样—他们都生活在一个没有上主的光景之中,毋怪乎,无论是陀拉作士师抑或是睚珥作士师,上主的名字都没有再出现在这些片段里了!说实话:“倒退”,岂会是完全没有征兆的呢?

    第6节记载以色列所敬拜外邦偶像的名单;对比俄陀聂时代,当时候的以色列人去事奉诸巴力和亚舍拉(3:7),然而,这里却告诉我们:以色列人已然陷入了敬拜偶像的深渊之中,因为他们甚么偶像都去敬拜。这“又”行上主眼中看为恶的事,结果上主将以色列人交在非利士人和亚扪人手中18年之久。

    当以色列人“哀求”上主时,第1113节上主的回应值得我们仔细思想。

    上主这番话,要以色列人知道:对于以色列的救赎,并不仅仅限于士师时代。上主提醒他们,“救赎”乃是始于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期。事实上,对于上主而言,第一次的救赎其实已经足够激起以色列人对他完全的委身心志,然而,以色列人却不断地在“犯罪”、“呼求”的循环里面打滚;试问以色列人岂能在每一次悖逆之后,就要上主以救赎来回应他们的呼求呢?宝贵的恩典又岂能让他们随意践踏呢?毋怪乎,上主说:“我不再救你们了”(13),因为这悖逆的群体确实伤透了上主的心。

     

    思想:

    上主有恩典、有怜悯,然而,在恩典与怜悯的背后,上主是期待着这属他的群体能够活出圣洁子民身份的。士师时代,上主一次又一次对以色列民施行拯救,亦一次又一次地怜悯他们,这绝不仅仅为着他们的心灵平安;上主期待着这一个属他的群体能够全然顺服自己。以色列民的倒退,源于他们只看见上主的“责任”,却从来没有认真思想自己所应做的事情。只要我们都认真地为自己的属灵生命负上多一点责任的话,我们也就不会轻易地掉进罪恶的网罗之中了。  

  • 4月17日 亚比米勒—耶路.巴力故事的延续(二)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921–57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21约坦因躲避他的兄弟亚比米勒就逃跑,去到比珥,住在那里。22亚比米勒治理以色列三年。23神派邪灵到亚比米勒和示剑居民中间,示剑居民就以诡诈待亚比米勒。24这是要使耶路巴力七十个儿子受害所流的血,归于他们的兄弟亚比米勒,因他杀害他们,也归于那些出手帮助他杀害兄弟的示剑居民。25示剑居民在山顶上设下埋伏,等候亚比米勒。凡沿着那条路,从他们那里经过的人,他们就抢劫。有人把这事告诉亚比米勒。26以别的儿子迦勒和他的弟兄经过,来到示剑,示剑居民都信任他。27他们出到田间,摘下葡萄,踹酒,作乐。他们进入他们神明的庙中吃喝,诅咒亚比米勒。28以别的儿子迦勒说:“亚比米勒是谁,我们示剑人是谁,叫我们服事他呢?他不是耶路巴力的儿子吗?他的助手不是西布勒吗?你们应当服事示剑的父亲哈抹的后裔!我们为何要服事亚比米勒呢?29惟愿这民归到我的手下,我就除掉亚比米勒。”他就对亚比米勒说:“增加你的军兵,出来吧!”30西布勒市长听见以别的儿子迦勒的话,就怒气大发。31他悄悄地派一些使者到亚比米勒那里,说:“看哪,以别的儿子迦勒和他的弟兄到了示剑。看哪,他们煽动那城攻击你。32现在,你和跟随你的百姓要夜间起来,在田间埋伏。33早晨太阳一出,你就趁早攻城。看哪,迦勒和跟随他的百姓出来攻击你的时候,你就全力对付他们。”34于是,亚比米勒和跟随他的众百姓夜间起来,兵分四队,埋伏攻击示剑。35以别的儿子迦勒出去,站在城门口。亚比米勒和跟随他的百姓从埋伏之处起来。36迦勒看见百姓,就对西布勒说:“看哪,有百姓从山顶上下来。”西布勒对他说:“你把山的影子看作是人了。”37迦勒又继续讲,他说:“看哪,有百姓从地的高处下来,又有一队从米恶尼尼橡树的路前来。”38西布勒对他说:“你所夸口的在哪里呢?你曾说:‘亚比米勒是谁,叫我们服事他呢?’这不是你所藐视的百姓吗?你现在出去,与他们交战吧!”39于是迦勒率领示剑居民出去,与亚比米勒交战。40亚比米勒追赶迦勒,迦勒在他面前逃跑。有许多人被刺伤仆倒,直到城门口。41亚比米勒住在亚鲁玛。西布勒赶出迦勒和他的弟兄,不准他们住在示剑。42次日,百姓出到田间,有人告诉亚比米勒,43他就带领百姓,把他们分成三队,埋伏在田间窥探。看哪,示剑居民从城里出来,他就起来击杀他们。44亚比米勒和跟随他的一队向前冲,站在城门口;另外两队直冲向田间,击杀了众人。45亚比米勒攻城一整天,将城夺取,杀了其中的百姓,把城拆毁,撒上了盐。46示剑城楼里所有的居民听见了,就进入伊勒比利土庙的地窖里。47有人告诉亚比米勒,示剑城楼里所有的居民都聚在一起。48亚比米勒和所有跟随他的百姓都上撒们山去。亚比米勒手拿斧子,砍下一根树枝,举起来,扛在肩上,对跟随他的百姓说:“你们看我做甚么,就赶快照样做。”49众百姓也都各砍一根树枝,跟亚比米勒走,把树枝堆在地窖上,放火烧地窖。这样,示剑城楼里所有的人都死了,男女约有一千。50亚比米勒到提备斯,对着提备斯安营,攻取了那城。51城中有一座坚固的楼;城里所有的居民,无论男女,都逃到那里,关上门,上了楼顶。52亚比米勒到了楼前,攻打它。他挨近楼门,要放火焚烧。53有一个妇人把一块上磨石抛在亚比米勒的头上,打破了他的头盖骨。54他就急忙叫拿他兵器的青年来,对他说:“拔出你的刀来,杀了我吧!免得有人提到我说:‘他被一个妇人杀了。’”于是那青年把他刺透,他就死了。55以色列人见亚比米勒死了,就各回自己的地方去了。56这样,神报应了亚比米勒向他父亲所做的恶事,就是杀了自己七十个兄弟。57示剑人的一切恶事,神也都报应在他们头上;耶路巴力的儿子约坦的诅咒都临到他们身上了。

     

    接续上文120节,约坦因为“惧怕”、致使他在解释寓言后就“逃跑”!然而,约坦的预言却在逐步应验。

    首先,圣经记载“亚比米勒治理以色列三年”(22),这记载仿佛士师当政时期的记述,然而想深一层,亚比米勒何曾被上主所呼召呢?上主不单没有“呼召”他,第23节甚至记载上主使“邪灵”降在亚比米勒和示剑人中间。第2225节正好记载了示剑人带来的混乱境况,使亚比米勒的统治受到威胁。

    其次,迦勒的兴起图谋另立政权,挑动示剑藉以推翻亚比米勒。按圣经所记载,他与亚比米勒一样,敬拜外邦神明(27),并且,从他的言论中可见,他的态度同样傲慢(2829)。在战争之中,迦勒失败,亚米比勒仍然得到最后的胜利。也许,这是因为示剑人行了不公义的事,因而得到当得的报应吧(18、20)!

    第46节记载,示剑人躲避在巴力.比利土庙的地窖里,只是,最终遭到亚比米勒以大火烧毁,死伤达千人,也许亦应验了第20节里约坦的预言:“愿火从亚比米勒发出,吞灭示剑居民和伯‧米罗”!

    亚比米勒—一位未受上主呼召而出来作领袖的人,没有保护自己的人民,反而激起了仇恨,以致毁灭。示剑之后,他乘胜追击到提备斯,可是,最终却被一位连名字也没有记下来的妇人以一块上磨石打破头盖骨(53),又因为不甘于死在妇人手下而要一位拿兵器的少年将他杀死。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羞辱的结局!

    圣经作者在故事的结尾说:“这样,神报应了亚比米勒向他父亲所做的恶事,就是杀了自己七十个兄弟。示剑人的一切恶事,神也都报应在他们头上;耶路巴力的儿子约坦的诅咒都临到他们身上了。”(5657)重要的是甚么?“上主”仍然掌管着一切!无论是亚比米勒、抑或是示剑,他们都得到了“报应”— 巴力没有得到任何胜利,然而,上主的公义却再次彰显出来。

     

    思想:

    表面看来,“邪恶”仿佛得到了好处;然而,故事的终局让我们见到 —“邪恶”始终没有得着胜利,上主的公义仍然彰显在人间!

  • 4月16日 亚比米勒—耶路.巴力故事的延续(一)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91–20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耶路巴力的儿子亚比米勒到示剑他的母舅那里,对他们和他外祖父全家的人说:2“请你们问示剑所有的居民:是耶路巴力的众儿子七十人都治理你们好,还是一人治理你们好呢?你们要记得,我是你们的骨肉。”3他的母舅们为他把这一切话说给示剑所有的居民听,他们的心就倾向亚比米勒,因为他们说:他是我们的弟兄。”4他们从巴力比利土的庙中取了七十银子给亚比米勒,亚比米勒用这些钱雇了一些无赖匪徒跟随他。5他来到俄弗拉他父亲的家,在一块磐石上把他的兄弟,就是耶路巴力的七十个儿子都杀了,只剩下耶路巴力的小儿子约坦,因为他躲了起来。6示剑所有的居民和全伯米罗都聚集在一起,到示剑橡树旁的柱子那里,立亚比米勒为王。7有人将这事告诉约坦,他就去站在基利心山顶上,高声喊叫,对他们说:示剑的居民哪,你们要听我,神也就会听你们。8有一次,树木要膏一王治理他们,就去对橄榄树说:请你来作王治理我们!’9橄榄树对它们说:我岂可停止生产使神明和人得尊荣的油,而行走飘摇在众树之上呢?’10树木对无花果树说:请你来作王治理我们!’11无花果树对它们说:我岂可停止结甜美的果子,而行走飘摇在众树之上呢?’12树木对葡萄树说:请你来作王治理我们!’13葡萄树对它们说:我岂可停止出产使神明和人欢乐的新酒,而行走飘摇在众树之上呢。’14众树对荆棘说:请你来作王治理我们!’15荆棘对众树说:你们若真的要膏我作王治理你们,就要来到我的荫下寻求庇护;不然,愿火从荆棘里出来,吞灭黎巴嫩的香柏树。’16“现在你们若以诚实正直立亚比米勒为王,若善待耶路巴力和他的家,若照他手所做的回报他─17从前我父为你们争战,冒生命的危险救你们脱离米甸的手,18但是你们如今起来攻击我的父家,在一块磐石上把他的七十个儿子全杀了,又立他使女所生的儿子亚比米勒为示剑居民的王,因为他是你们的弟兄─19你们如今若以诚实正直对待耶路巴力和他的家,就可以因亚比米勒欢乐,他也可以因你们欢乐;20不然,愿火从亚比米勒发出,吞灭示剑居民和伯米罗,又愿火从示剑居民和伯米罗发出,吞灭亚比米勒。

     

    基甸的故事,基本上终结在士师记第8章(第32节记载:基甸“年纪老迈而死”)。然而,圣经作者巧妙地于第9章以“耶路.巴力”(据6:32记载,意思就是:“他拆毁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论吧。”),仿佛将基甸的故事延续下去。因此,哪怕从表面看来,这一章圣经记载着基甸后代的家庭故事,然而,想深一层:这家庭问题的背后却仍然是耶和华与巴力之间的争战。

    按8:31记载,亚比米勒乃是基甸与他的妾在示剑所生的一个儿子。而且,基甸的小儿子约坦在9:18中,称亚比米勒的母亲为“使女”。由此可见,亚比米勒在家族中的地位其实并不高。虽然如此,亚比米勒却仍然能够在众子之中突围而出,为甚么?

    第13节记载着亚比米勒对“母舅”及“外祖父全家”说甚么?

    由70人管理,抑或由1人管理?想深一层:这提问既没有将以色列人团结在一起之余,反倒挑起那些没有安全感的人心中利益的考量;

    以“骨肉”之间的情怀挑起众人对自身种族的优越感,却没有想到“本是同根生”的道理。

    这一切极可能源于亚比米勒的野心及对兄弟们嫉妒憎恨之心!更重要的是甚么?“巴力.比利土”— 一个偶像敬拜的地方;这些敬拜者(示剑人)竟然成为了亚比米勒强大的支持。看来,巴力已然掌控了基甸的家族呢!

    9:720记载了亚比米勒的弟弟、基甸的小儿子约坦向示剑人的“大声喊叫”— 宣告咒诅。

    基利心山象征上主的祝福(申27–28章),对面的以巴路山因其贫瘠而象征上主的咒诅;示剑—位于两者之间,因此,到底是“祝福”、抑或是“咒诅”,在乎他们如何选择!

    约坦—在大屠杀之中的幸存者,然而,他却是一位勇者,愿意在孤单之中仍然发声。第813节,他将以色列统治者的人选类比为橄榄树、无花果树和葡萄树。由于每一棵树都确知自己的角色功能,因此,他们都不愿成为众树之王。第1415节的荆棘则喻指亚比米勒—大言不惭、傲慢无知。这是甚么意思?荆棘固然无法成为遮荫之处,甚至根本无力烧毁一棵巨大的香柏树,甚至荆棘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在类比寓言之后,约坦提出几方面要示剑考虑:(1)诚实正直—亚比米勒为求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当下示剑人呢?他们要如何选择?(2)昔日基甸曾冒死为示剑人争战,救他们脱离米甸人的手,今天呢?他们应如何抉择?(3)面对亚比米勒的大屠杀,他们应如何看待呢?

     

    思想:

    士师记第9章让我们见到,亚比米勒所做的一切使家庭陷入了相斗相争、自相残杀之中。也许,耶路.巴力的这一段故事提醒我们:内部斗争才是群体致命的所在!

  • 4月15日 基甸—一个失败的循环轨迹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81–3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以法莲人对基甸说:你去与米甸争战,没有召我们同去,你为甚么这样待我们呢?他们就和基甸激烈地争吵。2基甸对他们说:我现在所做的怎么与你们所做的相比呢?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族所摘的葡萄吗?3神已把米甸的两个领袖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我所做的怎能与你们所做的相比呢?基甸说了这话,他们对他的怒气就消了。4基甸和跟随他的三百人来到约旦河,渡了过去;他们虽然疲乏,还是追赶。5基甸对疏割人说:请你们拿几块饼来给跟随我的百姓,因为他们疲乏了。我正在追击米甸王西巴和撒慕拿。”6疏割人的领袖回答说:西巴和撒慕拿的手掌现在已经在你手里,因此我们该将饼送给你的军队吗?”7基甸说:好吧!耶和华将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之后,我必用旷野的荆棘和枳条鞭打你们。”8基甸从那里上到毗努伊勒,对那里的人也提出同样的请求;毗努伊勒人给他的答复跟疏割人的答复一样。9他也对毗努伊勒人说:我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必拆毁这城楼。”10那时西巴和撒慕拿,以及跟随他们的军队都在加各,约有一万五千人,是东边的人全军所剩下的,因为拿刀战死的约有十二万人。11基甸从挪巴和约比哈的东边,从住帐棚人的路上去,趁米甸的军兵以为安全的时候攻击他们。12西巴和撒慕拿逃跑;基甸追赶他们,捉住米甸的两个王西巴和撒慕拿,使他们全军溃散。13约阿施的儿子基甸从战场,沿着希列斯斜坡回来,14捉住疏割人的一个少年,查问他。他就为基甸写下疏割的领袖和长老的名字,共七十七人。15基甸到了疏割人那里,说:你们从前讥笑我说:西巴和撒慕拿的手掌现在已经在你手里,因此我们该将饼送给跟随你的疲乏的人吗?看哪,西巴和撒慕拿在这里。”16于是他拿住城内的长老,用旷野的荆棘和枳条责打疏割人。17他又拆了毗努伊勒的城楼,杀了城里的人。18基甸对西巴和撒慕拿说:你们在他泊山所杀的人是甚么样子的?他们说:他们很像你,个个都有王子的样子。”19基甸说:他们都是我的兄弟,我母亲的儿子。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们若存留他们的性命,我就不杀你们了。”20他对他的长子益帖说:你起来杀他们!但是这少年害怕,不敢拔刀,因为他还是个少年。21西巴和撒慕拿说:你自己起来杀我们吧!因为人如何,力量也如何。基甸就起来,杀了西巴和撒慕拿,取了他们骆驼颈项上的月牙圈。22以色列人对基甸说:你既然救我们脱离米甸的手,愿你治理我们,你的儿子孙子也治理我们。”23基甸对他们说:我不治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治理你们,耶和华会治理你们。”24基甸又对他们说:我有一件事求你们,请你们各人把所夺的耳环给我。因敌人都戴金耳环,他们是以实玛利人。25以色列人说:我们情愿送给你!他们就铺开一件外衣,各人将所夺的耳环丢在上面。26基甸所要求的金耳环,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此外还有米甸王所戴的月牙圈、耳环,和所穿的紫色衣服,以及骆驼颈项上的链子。27基甸以此造了一个以弗得,设立在他的本城俄弗拉。全以色列就在那里拜这以弗得行淫,这就成了基甸和他全家的圈套。28这样,米甸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再也不能抬头。基甸还在的日子,这地太平四十年。29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回去,住在自己家里。30基甸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因为他有许多妻子。31他在示剑的妾也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基甸给他起名叫亚比米勒。32约阿施的儿子基甸年纪老迈而死,葬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他父亲约阿施的坟墓里。33基甸死后,以色列人又去随从诸巴力而行淫,以巴力比利土为他们的神明。34以色列人不记得耶和华他们的神,就是那位拯救他们脱离四围仇敌之手的,35也不照着耶路巴力,就是基甸向以色列所施的恩惠善待他的家。

     

    对于以法莲所提出的质询(1),基甸圆滑地应对和处理(23);然而,对于疏割人呢?基甸却强硬对待(7),看来,他着重人过于着重上主呢!再仔细读清楚,第3节基甸说:“神已把米甸的两个领袖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以法莲)手中”,然而,这并不是上主所说的。7:7里,上主就只是明明地说会将米甸人交在基甸手中,何以这里他说会交在以法莲手中呢?看来,基甸是扭曲了上主的话,为了政治的目的,舍弃了真理,甚至恐吓疏割。而1317节就记下了基甸言出必行—对疏割和毗努伊勒施加报复。

    基甸的失败乃在于:当他在战场上有一点功绩的时候,却竟然用上了“人”的方法和手段。即使基甸的日子,“国中太平四十年”(28),这又如何?士师记的其中一个公式也是如此的—在太平日子之后,就是失败的开始!

    第2931节记载了基甸故事的结局。这“七十个亲生的儿子”和“许多的妻”(30)又岂会是三两年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呢?根据8:20所讲,当基甸大胜米甸军队之后,他的大儿子益帖当时候大概只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8:22以色列人对基甸说:“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在这一节经文里,圣经作者是以单数形式去表达基甸的儿子和儿孙的。换句话说,直到第30节,其实好可能已经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了。这又有何重要呢?

    第3031节告诉我们:基甸的生活,原来无异于当时候迦南的生活模式;换言之,从大儿子益帖、到七十个亲生儿子和许多妻妾,这让我们看见:当基甸的生命下降到最低点之前,他经历了一段为时已久的迦南化过程。

     

    思想:

    透过基甸的失败,圣经作者要告诉我们:堕落岂会只是一夜间的事情?这通常都是在逐步恶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基甸的失败,乃是因为他失去了恒久在上主里面的坚持,并且被世俗所污染。试想:亚比米勒翻出来是甚么意思?我的父亲是王!基甸的狂傲,甚至以自己为上主啊!

    求上主帮助我们时刻儆醒,才能避免跌进狂傲和自以为是的景况里。

  • 4月14日 基甸—在米甸所见的引证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79–2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9那夜,耶和华对基甸说:起来,下去攻营,因我已把它交在你手中。10倘若你害怕下去,可以带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营里去,11你必听见他们所说的,这样你的手就有力量下去攻营。于是基甸带着仆人普拉下到军营里带着兵器的人边上。12米甸人、亚玛力人和所有东边的人都散布在平原,如同蝗虫那样多。他们的骆驼无数,多如海边的沙。13基甸到了那里,看哪,有一人把梦告诉同伴说:看哪,我做了一个梦。看哪,一个大麦饼滚入米甸营中,来到帐幕,把帐幕撞倒,帐幕就翻转倒塌了。”14同伴回答说:这不是别的,而是以色列人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神已把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手中了。”15基甸听见这梦的叙述和梦的解释,就敬拜神。他回到以色列营中,说:起来吧!耶和华已把米甸军队交在你们手中了。”16于是基甸将三百人分成三队,把角和空瓶交在每个人手中,瓶内有火把。17他对他们说:看着我,你们要照样做。看哪,我来到营边,我怎样做,你们也要照样做。18我和所有跟随我的人吹角的时候,你们也要在营的四围吹角,喊叫:为耶和华!为基甸!’”19基甸和跟随他的一百人,在半夜之初换岗哨的时候来到营旁。他们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20三队的人都吹角,打破瓶子。他们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吹的角,喊叫:耶和华和基甸的刀!”21他们围着军营,各人站在自己的地方;全营的人都逃窜,一面喊,一面逃跑。22三百人就吹角,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自相击杀。全营的人逃往西利拉的伯哈示他,一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亚伯米何拉。23从拿弗他利、亚设和玛拿西全地来的以色列人被召来,追赶米甸人。24基甸也派人走遍以法莲山区,说:你们下来迎击米甸人,在他们的前面沿着约旦河把守渡口,直到伯巴拉。于是以法莲众人聚集,沿着约旦河把守渡口,直到伯巴拉。25他们捉住了米甸的两个领袖,俄立和西伊伯。他们在俄立磐石上杀了俄立,在西伊伯酒池那里杀了西伊伯。他们追赶米甸人,把俄立和西伊伯的首级带到约旦河对岸,到基甸那里。

     

    以色列民以“三百人”与米甸如“蝗虫”与“海沙”那样多的军队作战,说实话,这是“以卵击石”所为。然而,上主用尽一切方法,目的乃是要以色列人看见上主自己才是军队的元帅。毋怪乎,在以色列人与米甸对战之前,上主还要透过米甸军队中人所作的梦来坚固基甸的信心。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7:914记载着一件事情:当基甸与仆人普拉去到米甸军营的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他听到米甸军营中的一位士兵向他的同伴说:“这不是别的,而是以色列人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神已把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手中了。”(14)假若我们是基甸,会否有以下两个感受?

    这印证竟然出自敌人口中,实在不可思议;

    一个小小的大麦饼,竟然可以推翻一个大帐幕。

    试问:若不是上主、若不是神迹的话,又怎可能发生此等事情呢?到这里,大概基甸已然完全明白上主的心意了。

    7:15之前的基甸—他哑口无言,因为强弱悬殊的对比实在太明显了;7:15之后的基甸呢?他终于愿意以勇敢和敬畏的心来激励以色列军队上前作战。

    从7:16起一直到第23节,记录了基甸指挥若定,如何带领这“三百人”作战,并且使敌方溃不成军。可是,第24节却记载了基甸一次极大的错误,是甚么呢?

    7:24记载:“基甸也派人走遍以法莲山区…”问题是甚么?基甸的第一个错失—他并没有遵行上主的吩咐!“三百人”就是“三百人”,然而,这里却记载着基甸私自召以法莲人帮助;基甸的失败是因为他并没有遵守上主所设定的标准行事!

     

    思想:

    上主所差遣的领袖必须首先要能够遵行上主的吩咐;既然“胜利”乃是在乎上主,那么,我们就要在“顺服”与“逾越”之间坚守上主的命令。以色列人要学懂守约,这同样是今天每一位信徒所必须要学懂的。否则的话,一时的“胜利”又如何?因为,最终仍然会是失败的!

  • 4月13日 基甸—一切胜利在乎上主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71–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耶路巴力,就是基甸,和所有跟随他的人早晨起来,在哈律泉旁安营。米甸营在他北边,靠近摩利冈的平原。2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太多,我不能把米甸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向我自夸,说:是我自己的手救了我。’3现在你要向这百姓宣告说:凡惧怕战兢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人。4耶和华对基甸说:人还是太多。你要带他们下到水旁,我好在那里为你试试他们。我指着谁对你说:这人可以跟你去,他就可以跟你去;我指着谁对你说:这人不可跟你去,他就不可跟你去。”5基甸就带百姓下到水旁。耶和华对基甸说:凡用舌头舔水像狗一样舔的,要使他单独站在一处;那些用双膝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单独站在一处。”6用手捧到嘴边舔水的数目有三百人,其余的百姓都用双膝跪下喝水。7耶和华对基甸说:我要用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们,把米甸交在你手中;其余的百姓都可以各回自己的地方去。”8百姓手里拿着食物和角;其余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发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帐棚,只留下这三百人。米甸营在他下边的平原上。

     

    士师记第7章挺有趣的,何以这样说?第6章记载基甸的惧怕胆怯,上主如何透过了两个印证去坚固他的信心。然而,第7章这里却有点奇怪。以色列三万多的军队,最终作战的却只剩三百。按照8:10记载这一场战争的结束,米甸的两个王西巴和撒慕拿所剩下的军队人数仍有一万五千人,被杀的有十二万。事实上,7:12:“米甸人、亚玛力人,和所有东边的人都散布在平原,如同蝗虫那样多。他们的骆驼无数,多如海边的沙。”说实话,米甸并不是弱者,更非战斗力有限!因此,莫说是三百人,即使以色列军队原初的三万人,对比米甸军队来说,其实也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以色列人有充足勇气面对此战役吗?7:3节说:“现在你要向这百姓宣告说:‘凡惧怕战兢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人。”试想:若以色列人真的勇气十足,何以会有如此多“惧怕战兢”的人“回去”只剩下一万人?

    事实乃是:经过了第6章基甸求印证,即使上主不断回应,可是,以色列人却仍然是“惧怕战兢”的。7:1记载的“哈律泉”挺有意思,因为这字原文与“惧怕战兢”是同一个字。换言之,圣经作者要我们知道:即使以色列民军队人数仍未减少,但他们已经在“惧怕战兢”中安营呢!

    到底上主要以色列人学习甚么?

    要将得胜的把握和信心,建立在上主里面!

    从表面看来,那些“用手捧到嘴边舔水的”乃是上主所拣选的战士,因他们懂得用手捧着舔水来喝,相对那些跪下来饮水的人警觉性较高。然而,再深入去看,圣经的记载其实挺有意思的,留心:从第68节里面,“三百人”这数字出现了四次,有圣经学者就指出,“三百人”这数字才是重点,并不是如何舔水的问题。

    上主所关心的乃是以色列军队的人数,这乃是上主所要的数字!上主要将以色列军队的人数削减至原来军力的百份之一,并且要用这人数来完成一个看来超乎想象的计划。因此,上主是要基甸明白到,惟独看见自己的渺小和软弱,我们才能够看见上主的伟大和力量。事实上,胜利—乃在乎上主!

     

    思想:

    任凭我们有多大的能力,成就事情的却是上主!当我们明白了这道理之后,我们就要知道,其实并不在乎多寡的问题,只要我们都尽力而为,那就可以安心仰望上主的旨意与作为了。

  • 4月12日 基甸—看见上主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619–40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9基甸去预备一只小山羊,用一伊法细面做了无酵饼,将肉放在篮子里,将汤盛在壶中,带到他那里,在橡树下献上。20神的使者对基甸说: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磐石上,把汤倒出来。他就照样做了。21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里的杖,杖头一碰到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磐石中出来,吞灭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就从他眼前消失了。22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哎呀!主耶和华啊!因为我真的面对面看见了耶和华的使者。”23耶和华对他说:安心吧,不要怕,你不会死。”24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这坛至今还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25那夜,耶和华对基甸说:你要把你父亲的公牛,就是那七岁的第二头公牛取来,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筑的坛,砍下坛旁的亚舍拉,26在这堡垒顶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神筑一座坛,将第二头公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亚舍拉当柴。”27基甸就从他仆人中选了十个人,照耶和华吩咐他的做了。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天做这事,就在夜间做。28城里的人清早起来,看哪,巴力的坛被拆毁,坛旁的亚舍拉被砍下,第二头公牛献在筑好的坛上,29就彼此问:这是谁做的事呢?他们寻找查访之后,就说: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做的事。”30城里的人对约阿施说:把你的儿子交出来,我们要处死他,因为他拆毁了巴力的坛,砍下了坛旁的亚舍拉。”31约阿施对站着敌对他的众人说:你们是为巴力辩护吗?你们要救它吗?谁为它辩护,就在早晨把谁处死吧!巴力如果是神,有人拆毁了它的坛,就让它为自己辩护吧!”32所以那日人称基甸为耶路巴力,意思是:他拆毁了巴力的坛,让巴力与他争辩吧。”33那时,所有的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边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过了河,在耶斯列平原安营。34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35他派使者走遍玛拿西,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他又派使者到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他们也都上来会合。36基甸对神说:你如果真的照你所说的,藉我的手拯救以色列,37看哪,我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遍地都是干的,我就知道你必照你所说的,藉我的手拯救以色列。”38一切果然发生了。次日早晨基甸起来,把羊毛拧一拧,从羊毛中挤出露水来,装满一碗的水。39基甸又对神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一次,让我用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干的,遍地都有露水。”40这夜,神也照样做,遍地都有露水,只有羊毛是干的。

     

    经历了上文(1217)从基甸的质疑中看到他的“不情愿”。然而,接下来这几节经文却让我们看到基甸的献祭蒙上主所悦纳;事实上,圣经作者是要我们知道,基甸确实是上主所拣选的士师,只是,问题是基甸的不情愿而已!

    6:22记载着一句好重要的话,基甸说:“哎呀!主耶和华呀!因为我真的面对面看见了耶和华的使者。”有旧约学者甚至指出,这里并非耶和华的使者,而是耶和华自己。若是如此,这就相当重要了!

    何以基甸如此惧怕?事实是:七年的日子,他终日在洞穴里;基甸的日子,试问,他有否看见过上主呢?

    再读下去,第3640节里,基甸所要求的实在并不仅仅是两个印证而已,因为,若果他真的要上主给予印证的话,其实一个已然足够,何解要两个呢?想深一层,两个印证,基本上内容是相同的,不过,其中的要求却是两个极端—第一个印证是要羊毛上有露水,其他地方都是干的;第二个印证是要羊毛是干的,其他地方却都是露水。试看清楚基甸的两次要求,大概我们就明白到,事实上并不是有没有印证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多求一个印证以致更可肯定上主的呼召。真相是甚么?

    透过两个如此极端的要求,圣经作者其实是要告诉我们:基甸实在并不情愿要去回应上主的呼召。这已然不是信心的问题,而是基甸的第二个要求仿佛要给上主一个难题那样的心态。此外,我们也要留心:第1824节里记载着基甸的献祭已蒙上主的悦纳,并且,第2532节又让我们见到,基甸其实已经开始去拆毁巴力偶像。可是,第36节呢?他却再求印证。

     

    思想:

    透过基甸的经历,圣经作者要告诉我们:这已然不单纯是否顺服的问题了;问题在于:当我们看不见上主的时候,我们又怎能回应上主呢?这绝不仅仅因为生活逼人或因为担子太重;真相是:要我们去回应一位在生活中看不见、经历不到的上主,其实是近乎没有可能的事情。于是,基甸犹疑之余,也不情愿走出自己生命里的洞穴。

    在我们跟随上主的日子直到今天,我们是否都已在自己生命的洞穴里享受安舒,以致失去了一份甘心情愿去回应召命的心志呢?

  • 4月11日 基甸—蒙召者对上主的质疑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612–1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2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13基甸对他说:主啊,请容许我说,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怎么会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告诉我们: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他那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耶和华却丢弃了我们,把我们交在米甸人的手掌中。”14耶和华转向基甸,说:去,靠着你这能力拯救以色列脱离米甸人的手掌。我岂不是已经差遣了你吗?”15基甸对他说:主啊,请容许我说,我怎能拯救以色列呢?看哪,我这一支在玛拿西支派中是最贫寒的,我在我父家又是最微小的。”16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败米甸,如击打一个人。”17基甸对他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证明是你在跟我说话。18求你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回来,将供物带来,供在你面前。他说:我必等你回来。

     

    当上主呼召的时候,基甸的回应是怎样的呢?“主啊,请容许我说,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怎么会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告诉我们:‘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他那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耶和华却丢弃了我们,把我们交在米甸人的手掌中。”(13)基甸并没有向上主承认整个民族走错了方向;他一开口说话的时候,就只在埋怨上主—上主啊,你若真与我们同在,我们必不至于此,也不至于发生这等事情;上主啊,这是因为你将我们丢弃,交在敌人的手里,以致我们落得如此下场,以色列民如此,全是你的责任喔!

    基甸的问题是甚么?最少有以下几方面:

    • 他假设了上主同在的话,就不会发生如此的事情;
    • 他假设了即使以色列民犯罪,上主仍然必定要赦免;
    • 他完全忽视了个人所要负的责任。

    上主的回应相当特别,何以这样说?

    上主说:“去,靠着你这能力拯救以色列脱离米甸人的手掌。我岂不是已经差遣了你吗?”(14)上主并没有与基甸辩论;按这回应,上主就是向基甸表明:“是我差遣你去拯救以色列民的。”然而,基甸的回应呢?第15节里,他又提出另一个原因来质疑上主的做法,他说:“主啊,请容许我说,我怎能拯救以色列呢?看哪,我这一支在玛拿西支派中是最贫寒的,我在我父家又是最微小的。”

    基甸的回应大概让我们有点熟悉的感觉。事实上,6:14里两个动词:“差遣”和“去”与出埃及记3:1011里“差派”和“去”在希伯来文里是相同的用词。这有何重要呢?

    士师记的作者刻意将基甸的经历与摩西昔日被召的事件连系在一起,其实是要暗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基甸极有可能像摩西一样伟大,只是,关键在于他要知道这一切的能力都是从上主的同在而来(16)。

    按照出埃及记和约书亚记的记载,“我与你同在”这一应许可以说是以色列民族两大领袖—摩西(出3:12)和约书亚(书1:5)生命里的“王牌”。事实上,这“王牌”绝不是基甸的人生面临挑战时的“锦囊妙药”,因为,在这“我与你同在”以外,上主根本没有在基甸面对困境时给予应对策略和方法。只是,在这应许的背后,其实上主亦已经确保了基甸的胜利,何以这样说?

    当上主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败米甸,如击打一个人。”(16)的时候,上主要他知道:因为上主的同在,以致基甸所要面对的敌人变得不再强大了,因此,基甸根本不用惧怕。

    大概可能基甸住在山洞太长时间了,因此,他仿佛对上主这“我与你同在”一语并没有在意,毋怪乎第17节他向上主求证据呢!

     

    思想:

    基甸的两个质疑”—士师记至此已然不再是上主与偶像巴力之间的争战;相反,却竟然是上主与子民并他的仆人之间难以摆平的张力呢!

    与其说是外在困难,倒不如说是我们个人生命里面许多个的疑问导致我们没有回应上主呼召的勇气。这是我们的真相吗?

  • 4月10日 基甸—以色列人的景况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61–11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手里七年。2米甸的手战胜以色列;以色列人躲避米甸人,就在山中挖洞穴,挖洞建营寨。3每当以色列人撒种之后,米甸、亚玛力和东边的人都上来攻打他们,4对着他们安营,毁坏那地的农作物,直到迦萨,没有给以色列留下食物,牛、羊、驴也没有留下。5因为那些人带着他们的牲畜和帐棚上来,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都进入境内,毁坏全地。6以色列因米甸的缘故极其穷乏,以色列人就呼求耶和华。7以色列人因米甸的缘故呼求耶和华的时候,8耶和华就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我曾领你们从埃及上来,从为奴之家出来,9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脱离一切欺压你们之人的手。我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把他们的地赐给你们。10我对你们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明,但你们却不听从我的话。’”11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约阿施的橡树下。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醡酒池那里打麦子,为了躲避米甸人。

     

    基甸的时代,以色列人的景况如何?第10节说:“‘我对你们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明,但你们却不听从我的话。’”这就是说:以色列人又再次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和敬拜“他们的神明”。“他们的神明”是谁?按照6:25所讲,就是偶像“巴力”。不过,细读这10节经文,士师记作者的记载却巨细无遗地告诉我们,在这“七年”(1)里,米甸人如何压制以色列人。但问题是甚么?

    “巴力”本是迦南人所敬拜掌管生育和自然的男神。根据迦南信仰的背景,巴力应该能够为敬拜者带来丰盛的繁荣和增长的;加上,既然以色列人和迦南人都敬拜相同的神明,其实应该会令两个民族之间能够有更加稳固的联盟关系。然而,讽刺的是,在过去7年的日子里,以色列人不单只没有好的收成,甚至更加缺乏政治上的安稳。在这10节经文的背后,圣经作者要告诉我们:敬拜巴力?若它真的如此强大,何以无法保佑以色列民的安稳呢?

    除此之外,更讽刺的是甚么?第11节说:“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醡酒池那里打麦子”,问题是甚么?

    假如我们还记得士师记第4章对底波拉的描述的话,大概我们明白到基甸的不济,何以这样说?圣经记载,昔日底波拉在那“底波拉的棕树下”听判断,今天呢?基甸却在醡酒池里打麦子,为要躲避米甸人。“醡酒池”是甚么地方?大概可能是山上的洞穴,又或者是地下的洞穴,这就是说:他在一个极隐蔽的地方。

    基甸甚至包括当时的以色列人,他们以为自己所建造的营寨、自己所挖的洞穴(2)已经是他们的安全地带。也许他们渴望得到上主的帮助,只是,他们却又仿佛不愿意放弃自己所抓紧的偶像。第6节记载他们向上主呼求,但第11节却让我们见到基甸(甚至是更多的以色列民),他们仍然在洞穴里面工作,竟没有立即起来除去偶像。

     

    思想:

    假如我们将这图画形象化来理解的话,大概我们会明白到: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顺服不顺服的判断。这是甚么意思?以色列人在过去7年的生活里,正好告诉我们:假如我们的生活都嵌入了某种形式和习惯的话,我们就难以脱离这光景!这并不仅仅是有否一个愿意回应呼召的问题,而是在于要付上极大的代价和勇气才能作出翻天覆地的改变!

    基甸时代以色列人的光景,会否也是我们今天的光景?我们是否嵌入了某种形式的生活,再难以回应上主的呼召呢?

  • 4月9日 两位出色的女性Vs两位不堪的男性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411–24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1摩西岳父何巴的后裔,基尼人希百离开了基尼族,到靠近基低斯的撒拿音橡树旁支搭帐棚。12有人告诉西西拉: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已经上了他泊山。”13西西拉就召集所有的铁战车九百辆和随从的全军,从夏罗设哈歌印出来,到了基顺河。14底波拉对巴拉说:起来,今日就是耶和华把西西拉交在你手中的日子。耶和华岂不在你前面行吗?”于是巴拉下了他泊山,跟随他的有一万人。15耶和华使西西拉和他一切的战车,以及全军溃乱,在巴拉面前倒在刀下。西西拉下了车,徒步逃跑。16巴拉追赶战车、军队,直到夏罗设哈歌印。西西拉的全军都倒在刀下,一个也没有留下。17只有西西拉徒步逃跑到基尼人希百之妻雅亿的帐棚,因为夏琐王耶宾与基尼人的希百家和平共处。18雅亿出来迎接西西拉,对他说:请我主进来,进到我这里来,不要怕。西西拉就进了她的帐棚,雅亿用被子将他盖住。19西西拉对雅亿说:我渴了,求你给我一点水喝。雅亿就打开装奶的皮袋,给他喝,再把他盖住。20西西拉对雅亿说:请你站在帐棚门口,若有人来问你说:有人在这里吗?你就说:没有。’”21西西拉疲乏沉睡了。希百的妻雅亿取了帐棚的橛子,手拿着锤子,静悄悄地到他那里,将橛子从他的太阳穴钉进去,直钉到地里。西西拉就死了。22看哪,巴拉追赶西西拉,雅亿出来迎接他,对他说:来,我给你看你要找的人。他就进入帐棚,看哪,西西拉已经倒在地上死了,橛子还在他的太阳穴中。23那日,神在以色列人面前制伏了迦南王耶宾。24从此,以色列人的手对迦南王耶宾越来越强硬,直到将迦南王耶宾剪除。

     

    在底波拉作士师的时代里,除了底波拉和其后的雅亿之外,圣经还记载了两位男性—巴拉和西西拉。

    巴拉的名字在希伯来文有“闪电”的含义,换言之,在名字背后暗示着“快速”的意思。然而,细读第4章却让我们看到巴拉的表现刚好与他的名字相反。

    4:8里“去”字出现了几次,这正好告诉我们:巴拉愿意顺服上主,只是,他要求有人陪同一起。这又有甚么重要呢?

    深入了解巴拉这人,也许我们会发现:他极有可能是一个出身显赫的知名人物。士师记作者特别提到他父亲的名字—亚比挪庵。同时,又记载了巴拉来自拿弗他利的基低斯,这地方与古代的通商要道米吉多只有几英里的距离。换言之,他极有可能拥有充裕的财富,甚至4:10提到,巴拉一时之间可以征召一万人同行。不过,这又如何?巴拉的表现却绝不及格!

    第22节有一个相当简单的描述,记载了雅亿成功将西西拉杀死,但这描述其实意义深远。试想:在战场上乃是一位手无寸铁的女人将敌军大将杀死,然后将其尸首交给巴拉,对巴拉而言,颜面何存?圣经作者让我们看到,因着巴拉的迟来一步,他错失了一个得荣耀的大好机会。

    西西拉呢?圣经对他的描述并不多,但要留心:第13节提及那900辆战车实在一点也不简单;所罗门王在最全盛的时候亦只有1,400辆而已(王上10:26),所以,这900辆随时可能是当时各城联合出兵的战车总数呢!如此强大的兵力,却竟然被巴拉打到溃不成军;更讽刺的是甚么?根据第21节记载,西西拉并不是在身受重伤的时候被雅亿杀死,圣经描述他走到雅亿的帐棚(18),藏身在被窝中,又因“疲乏沉睡”(21),结果被雅亿用橛子钉死。对一位大将军而言,这样的“阵亡”大概是一种耻辱吧!

    底波拉作士师的时代,让我们看到了两位出色的女性和两位不堪的男性。(注意:圣经作者没有意图要去表达任何男女平等之类的信息,因为这些都只是现代人所考虑的主题而已。)

     

    思想:

    透过4位人物底波拉、巴拉、西西拉和雅亿,圣经作者其实是要问我们:到底我们是底波拉愿意挺身而出,抑或是雅亿在有限的力量中成就大事?还是,我们都如西西拉般失败和羞耻,甚至像极了巴拉,有力量却缺乏胆识和勇气呢?事实上,哪怕从表面看来力量最微小的雅亿,尚且在这历史时代里发挥着如此重要的影响力,我们就要明白:关键仍然是我们有没有一颗愿意的心,在艰难的世代里挺身而出呢?

  • 4月8日 底波拉—一位刚强的女性士师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41–10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以笏死后,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2耶和华把他们交给在夏琐作王的迦南王耶宾手中;他的将军是西西拉,住在夏罗设哈歌印。3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因为耶宾王有铁的战车九百辆,并且残酷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4有一位女先知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子,当时作以色列的士师。5她住在以法莲山区拉玛和伯特利的中间,在底波拉的棕树下。以色列人都上到她那里去听审判。6她派人从拿弗他利的基低斯把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召来,对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吩咐你:你要率领一万拿弗他利人和西布伦人上他泊山去。7我必使耶宾的将军西西拉率领他的战车和全军往基顺河,到你那里去,我必把他交在你手中。’”8巴拉对她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9底波拉说:我一定会与你同去,然而你在所行的路上必得不着荣耀,因为耶和华要把西西拉交给一个妇人的手里。于是底波拉起来,与巴拉一同往基低斯去了。10巴拉召集西布伦人和拿弗他利人到基低斯,跟他上去的有一万人。底波拉也同他上去。

     

    当一个恶性循环不断地重复的话,这代表着甚么?代表这群体没有学到功课,也没有检讨,更没有在失败里自我反省!

    细心观察士师记第4章,开始的时候就令我们惊讶—在以色列受欺压长达20年这一个如此重要的历史时期,上主竟然没有呼召、拣选一位年轻力壮、有智慧又有能力的男性士师来拯救以色列民;相反地,他却竟然透过两位女性将以色列暂时带离开这困境。

    第3章记载俄陀聂之后,以色列国太平40年(3:11);以笏之后呢?国中太平80年(3:30)。稍为心水清的话,我们就明白:这说明了以色列并不是在战乱之中,以致所有领袖都死去!若是如此,值得思想的是:到底领袖们哪里去了?甚至第4节说底波拉“当时作以色列的士师”这一语提醒我们:底波拉并不是因以色列人向上主呼求,然后上主兴起来拯救他们的;事实上,底波拉早已被拣选作以色列民的士师呢!

    底波拉是一位怎样的领袖?根据4:5的记载:“她住在以法莲山区拉玛和伯特利的中间,在底波拉的棕树下。以色列人都上到她那里去听审判”;毫无疑问,她是一位在当时备受关注的人物。这一经文的有趣在于这“底波拉的棕树”—个以色列人听判断的地方,仿佛有一种地标的感觉,并且,整幅图画极有可能是一群以色列男性在听一位女性的判断呢!

    圣经作者在显示底波拉的能力的时候,事实上亦没有忘记她的限制—“(她)是拉比多的妻”。的确,在底波拉的时代,不管女性的能力有多大,她们仍然是要透过丈夫的名字才能让人认识;同样地,其后第17和21节,圣经作者也是如此以她的丈夫希百来介绍雅亿。

    第6–10节让我们看到:虽然底波拉的角色十分重要、虽然她承诺会与巴拉一起去打仗,然而,真正在战场上杀敌的,仍然是巴拉,而不是底波拉。事实上,旧约圣经里往往将女性与战地完全分隔,意思就是:圣经只会对男性在战埸上的忠勇善战加以描述,但对女性的英勇许多时候都只字不提。因此,我们可以见到巴拉是真正打仗的,即使后来杀死夏琐王的雅亿亦不是在战场上将敌方的大将杀死。

    士师记作者要在这里突显出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底波拉作士师的时代,由如此一位女性作领袖,这绝非士师时代的正常规律;并且,不是一位,而是两位,因为,其后还有雅亿。

     

    思想:

    国中太平80330),但却没有领袖!在太平之时,没有人愿意起来承担责任;在混乱之际,试问还有挺身而出的人吗?圣经没有描述底波拉的才干,甚至让我们见到了女性领袖的一些限制;只是,她就是如此地走出来,在一个缺乏领袖的时代,承担这绝不容易的使命。

    我们愿意走出来吗?

  • 4月7日 以笏—一个无望社会的象征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311b–30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1b  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死了。12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使摩押王伊矶伦强大,攻击以色列,因为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13伊矶伦召集亚扪人和亚玛力人到他那里,他就去攻打以色列,占据了棕树城。14于是以色列人服事摩押王伊矶伦十八年。15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以笏,他是个惯用左手的人。以色列人托他送礼物给摩押王伊矶伦。16以笏打造了一把两刃的剑,长一短肘,绑在右腿上衣服里面。17他把礼物献给摩押王伊矶伦。伊矶伦是个很肥胖的人。18以笏献完礼物的时候,就把抬礼物的人送走。19但他自己却从靠近吉甲的雕像那里转回来,说:王啊,我有一件机密的事要奏告你。王说:回避吧!于是所有侍立在他左右的人都退去了。20以笏来到王那里,那时他独自一人坐在阴凉的顶楼。以笏说:我有神的话向你报告。王就从座位上站起来。21以笏伸出左手,从右腿上拔出剑来,刺入王的肚腹。22剑柄连同剑刃都刺进去了,肥肉夹住了剑刃。他没有把剑从王的肚腹拔出来,粪便就流出来了。23以笏出到门廊,把王关在楼门里面,就上了锁。24以笏出来之后,王的仆人就来了。他们观看,看哪,楼门锁住,就说:他必是在阴凉的房间里大解。”25他们等得不耐烦,看哪,楼门仍然不开,就拿钥匙打开楼门,看哪,他们的主人已经倒在地上死了。26他们耽延的时候,以笏就逃跑了。他经过雕像那里,逃到西伊拉。27他到了那里,就在以法莲山区吹角。以色列人跟随他从山区下来,他在他们前面引路,28对他们说:紧跟着我!因为耶和华已经把你们的仇敌摩押交在你们手中。于是他们跟着他下去,占据了摩押对面约旦河的渡口,不准一人过去。29那时,他们击杀了约一万摩押人,都是强壮的勇士,连一个也没有逃脱。30那日,摩押在以色列手下制伏了。于是这地太平八十年。

     

    第12节的“又”字,原文意思为“再一次”(do again),也许标示着上文第2章所提及士师时代以色列民陷入了背约的循环中,同时,这又让我们看见了这上主选民群体一直没有从过去惨痛的经验中学会功课,于是他们就是如此地反复,徘徊在每一次“胜利”之后却最终仍然“失败”的境况中。

    俄陀聂死后,“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12)。虽然圣经作者并没有记载以色列民何恶之有,但是,我们几乎可肯定与3:7节所提及的罪如出一辙。值得注意的是上主所施加的惩罚是—使摩押王伊矶伦强盛,攻击以色列人。

    “伊矶伦”是一位怎样的王?这名字的希伯来文代表“小牛”的意思;并且,3:17描述他“极其肥胖伴”。假如我们记得俄陀聂所要面对的强大对手“古珊.利萨田”—“加倍邪恶的古珊”,大概我们可以想象,“伊矶伦”就只不过是“小肥牛”而已;事实上,从18–35节记载伊矶伦被以笏所杀的过程,在在可见从伊矶伦到他的仆人,不单只缺乏危机意识,甚至也不是甚么有才能之士。即使如此,以色列民却讽刺地服事了伊矶伦18年,比“古珊.利萨田”还要多8年呢!

    以笏—这名字的意思是“到底君王在哪里”。上主是以色列的君王,然而,这孩子的取名却让我们看见:原来他们认为“没有王”。也许,这是另一个讽刺,但更突显了以色列民的问题所在—陷入在一个属灵黑暗的深渊之中。

    圣经记载以笏是一位“左手便利”的人。对比当时候的便雅悯人,这是一个有趣的记载,何以这样说?

    “便雅悯”这名字的意义就是“右手之子”;在一个以右手象征权力的支派里,却出了一位“惯用左手”的人。这说明了以笏并不是一位有能力的战士吗?事实上,有学者强将“惯用左手”解释为“右手受到限制”的,与其这样解释,倒不如将以笏的“惯用左手”理解为一种专门的训练。试想:当时候一般人都将刀剑挂在身体的左边,但以笏却将这“两刃的剑”(这是专为暗杀所用的)藏于右边(16),大概这也是他能够避过侍卫搜查的主要原因。

    当以色列民“又”行上主眼中看为恶的事时,上主将他们交在伊矶伦—这“小肥牛”的手上18年之久;当他们都跌进了“没有王”的属灵黑暗的深渊之中时,上主预备了一位“惯用左手”的战士为他们打败敌人。当以笏成功杀死伊矶伦王之后,他“吹角”,并对以色列民说:“紧跟着我!因为耶和华已经把你们的仇敌摩押交在你们手中。”(28)以笏所宣告的,正是“上主是王”这一个以色列民可能已然忘记的信息!

     

    思想:

    到底君王在哪里?以色列民在属灵黑暗的深渊中被蒙蔽了,根本没有看见上主是王。在这18年黑暗的岁月里,大概已然被这个无望的社会所淹没了,以致失去了一切对未来的盼望。只是,当我们见到原来这伊矶伦甚至是以笏,原来都是上主所预备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原来上主一直都没有离弃以色列民。

    黑暗之中,毋忘记:上主仍在!!!

  • 4月6日 俄陀聂—上主所兴起的!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37–11a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7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忘记耶和华-他们的神,去事奉诸巴力和亚舍拉,8所以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发作,把他们交给美索不达米亚王古珊利萨田的手中。以色列人服事古珊利萨田八年。9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为以色列人兴起一位拯救者来救他们,就是迦勒的弟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10耶和华的灵降在他身上,他就作了以色列的士师。他出去争战,耶和华将亚兰王古珊利萨田交在他手中,他的手战胜了古珊利萨田。11于是这地太平四十年。

     

    原文“忘记”(שׁכח)一词全书只在这里出现。这“忘记”并不仅仅是以色列民的“健忘”;事实上,2:11–13谈到“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他们离弃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去随从别神,就是四围列国的神明,向它们叩拜,惹耶和华发怒。他们离弃了耶和华,去事奉巴力和亚斯她录”的时候,到底以色列民是在积极地靠近上主?抑或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忘记”?假如他们儆醒的话,他们就会时刻靠近并顺服上主,绝不会事奉巴力和亚舍拉的。因此,“忘记”绝不是一时的“粗心大意”!

    对于以色列民的“忘记”,上主如何回应?按第8节所讲,上主将他们交在“美索不达米亚王古珊.利萨田”的手中。这是一个有趣的记载,何以这样说?

    “美索不达米亚”即现代的叙利亚东部至伊拉克北部之间。这就是说,上主所用的这个从“美索不达米亚”而来的侵略者乃是从北方南下的,然而,何以上主要用一位居住在极南部的犹大支派的俄陀聂成为拯救者(1:15)?这是令人费解的。但更重要的乃是“古珊.利萨田”一名,按其字面意义为“加倍邪恶的古珊”(Cushan of Double Wickedness),听起来并不像是人名,更可能是圣经作者刻意扭曲这名字以揶揄这位欺压者。

    面对着这“加倍邪恶的古珊”,以色列人的“呼求”并不等于“悔改”,却就只是“呼求”—种因当下痛苦而发出的呼叫,从而渴望能得到帮助。

    俄陀聂—作为士师记里第一位被上主兴起的“士师”,他的出现起了一个“范式作用”(paradigmatic role)。根据1:11–15记载,当时的俄陀聂已然是犹太的英雄,以他的勇气和能力在战争中得胜,并且迎娶了迦勒的女儿押撒。换言之,俄陀聂绝非“无名小卒”一名。只是,这一切并没有自然地使他成为了犹太的王者。按第3章这里的记载,他之所以成为“拯救者”,就只有两个先决条件(9):(a)上主所兴起的;(b)上主的灵所赋权的(10)。

    对于俄陀聂与古珊.利萨田的战争,圣经作者并没有甚么描述,就只告诉我们俄陀聂“出去争战 …战胜了古珊.利萨田”。也许,这正好代表着以色列民得胜所在乎的乃是上主,并不是个人的力量呢!

           

    思想:

    忘记,使以色列民跌进了失败的循环轨迹里;也许士师记所在乎的,并不是如何在争战中得胜,却是:到底属上主的群体是否已然忘记上主?毋忘记:在我们遭难的时候,上主固然是我们的帮助;在我们平安顺遂的日子里,上主仍然是我们的依靠。

  • 4月5日 士师时代的循环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211–2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1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12他们离弃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去随从别神,就是四围列国的神明,向它们叩拜,惹耶和华发怒。13他们离弃了耶和华,去事奉巴力和亚斯她录。14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发作,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又把他们交给四围仇敌的手中,以致他们在仇敌面前再也不能站立得住。15他们无论往何处去,耶和华的手都以灾祸攻击他们,正如耶和华所说的,又如耶和华向他们所起的誓;他们就极其困苦。16耶和华兴起士师,士师就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之人的手。17然而,他们却不听从士师,竟随从别神而行淫,向它们叩拜。他们列祖所行的道,所听从耶和华的命令,他们都速速偏离了,并不照样遵行。18耶和华为他们兴起士师,耶和华与士师同在。士师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华拯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耶和华因他们受欺压迫害所发出的哀声,就怜悯他们。19但士师一死,他们又转去行恶,比他们祖宗更坏,去随从别神,事奉叩拜它们,总不放弃他们的恶习和顽梗的行为。20于是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发作,说:因为这国违背我吩咐他们列祖当守的约,不听从我的话,21约书亚死的时候所剩下的各国,我必不再从他们面前赶出任何一个,22为要藉此考验以色列是否肯谨守遵行耶和华的道,像他们列祖一样地谨守。”23耶和华留下那些国家,不将他们速速赶出,也不把他们交在约书亚的手中。

     

    这段经文可以说是以色列群体达两世纪之久历史的总评,同时,它又记载了上主一直以来的回应。总的来说,以色列民这段历史时期不断地在一个“四部曲”的循环里—离弃上主、被交在敌人手里、向上主呼求、兴起士师拯救以色列民。这“循环”也是我们继续读士师记时不断看到的一个重要发展模式。

    从1:8记载以色列民顺服上主、跟从约书亚所设定的战争模式,到他们再没有顺服上主的吩咐(参本月第三天灵修);从约书亚在世和死后“百姓都事奉耶和华”(2:7)到“不认识耶和华,也不知道他为以色列所做的事”(2:10);于是乎,在以色列人未有将迦南人铲除净尽的背后,导致迦南神祇继续受到敬拜。哪怕以色列民一次又一次打败迦南地的居民,他们却依然一次又一次地伏在外邦诸神之下。试问:以色列民的失败岂会没有道理呢?

    以色列民面对这位将他们拯救、并与他们在西乃立约的上主,他们的责任乃是要忠贞不二地顺服和顺从。只是,这“悖逆”的群体难免招来了上主的管教—上主在以色列境内留下外邦各族,一方面作为对他们的刑罚,另一方面又试验他们是否会守约。可惜,以色列民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思想:

    失败循环”—我们也像以色列民一样吗陷入在失败的循环之中吗?走进士师记这循环之前,让我们首先检视我们生命里面的失败循环,求上主施恩拯救我们脱离这悖逆不忠的轨迹,重新走在上主所喜悦的道路上。

  • 4月4日 一个缺乏教导的后果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26–1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6约书亚解散百姓,以色列人回到自己的地业,占各自的地。7约书亚在世的日子和他死了以后,那些见过耶和华为以色列所做一切大事的长老还在世的时候,百姓都事奉耶和华。8耶和华的仆人,嫩的儿子约书亚死了,那时他一百一十岁。9以色列人把他葬在他自己地业的境内,以法莲山区的亭拿希烈,在迦实山的北边。10那世代的人也都归到自己的列祖。后来兴起的另一世代不认识耶和华,也不知道他为以色列所做的事。11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12他们离弃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去随从别神,就是四围列国的神明,向它们叩拜,惹耶和华发怒。13他们离弃了耶和华,去事奉巴力和亚斯她录。

     

    上文谈及以色列群体成败的关键。然而,第2章从第6节读下去其实很有意思,何以这样说?

    2:6开首再次提及约书亚。事实上,第1章开始已经记载了“约书亚死后”,但这里第6节却又重回约书亚在世时的状况,这有何重要呢?

    士师记作者刻意透过“从前约书亚 …”一语,要以色列民重新思想当日约书亚仍然带领他们时的光景,去严肃地反省和面对现今整个群体何以会在一种如此低迷的光景里。

    约书亚在世的时候,以色列群体是怎样的?他们“回到自己的地业”(6),“百姓都事奉耶和华”(7)。这两节经文的重要性乃在于它重复了约书亚记24:28–31的内容。士师记的作者在书卷的开首就重复了约书亚记的内容,其实是要以色列民看见—约书亚时代,你们都事奉上主;后约书亚时代,起初还是很好的,然而,何以现在会是如此?这里带着一个很有意思的主题:

    一个走下坡的群体,其实不无它的道理!

    2:8–13让我们看到以色列民的问题—敬拜偶像、事奉巴力。不过,再看清楚,其实以色列民最错的是甚么?

    上一代没有做好教导的工作!

    何以这样说?

    第10节记载着:“后来兴起的另一世代不认识耶和华,也不知道他为以色列所做的事”。

    约书亚时代,百姓事奉上主,长老亦经历过上主所行的大事—出埃及、过红海,甚至以色列民如何进入迦南地,这一切可以说是以色列群体共同拥抱的历史。然而,何以他们的下一代竟然“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

    申命记第6章提醒我们以色列人的宗教教育其实做得很好的;“我今日吩咐你的这些话都要记在心上…”申6:6设定了上一代以色列民是有责任要教导下一代的,既然如此,新一代人其实没有理由“不知道”的,对吗?这是谁的责任?看来,这可以说是上一代以色列民甚至是那些“见过耶和华为以色列所做一切大事”(7)的长老,他们并没有负起忠心教导下一代责任。

    一个人的“知识论”往往能够决定其伦理行为和生命的表现。圣经作者在这经文中清楚让我们看见—“知道、看见”上主作为的仆人,他们“事奉耶和华”;那些“不知道”的呢?他们陷入了偶像崇拜里面。换句话说,一代一代的信仰传承、对下一代的“教导”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思想:

    士师记第2章所记载的以色列民,他们因为缺乏教导,以致优良的传统被破坏了,新一代以色列民已然并非是否忠心的问题,乃是他们完全没有事奉上主。毁灭并非一剎那的事情,而是当我们越倒退的时候,这毁灭就会随时出现!

    我们已做好了对下一代的教导吗?这并不只是教会牧者的问题,其实,它更在乎我们在家庭里的宗教教育。

  • 4月3日 群体失败的关键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19 – 2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9耶和华与犹大同在,犹大取得了山区,却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的战车。20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说的,把希伯仑给了迦勒。迦勒从那里赶出亚衲的三支后裔。21至于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便雅悯人没有把他们赶出。于是,耶布斯人与便雅悯人同住在耶路撒冷,直到今日。22约瑟家也上到伯特利去,耶和华与他们同在。23约瑟家去窥探伯特利,那城起先名叫路斯。24探子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对他说:请你把进城的路指示我们,我们会厚待你。”25那人把进城的路指示他们。他们就用刀击杀了城中的居民,却放走那人和他的全家。26那人往赫人之地去,建造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还叫这名。27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所属乡镇的居民,他纳和所属乡镇的居民,多珥和所属乡镇的居民,以伯莲和所属乡镇的居民,米吉多和所属乡镇的居民;迦南人仍坚持住在这地。28以色列强盛的时候,就叫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走。29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30西布伦没有赶出基伦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于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服劳役的人。31亚设没有赶出亚柯的居民和西顿的居民,以及亚黑拉、亚革悉、黑巴、亚弗革和利合的居民。32亚设人因为没有赶出那地的居民迦南人,就住在他们中间。33拿弗他利没有赶出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于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居民迦南人中,而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却成了为他们服劳役的人。34亚摩利人强逼但人住在山区,不准他们下到平原。35亚摩利人仍坚持住在希烈山、亚雅仑和沙宾;然而约瑟家权势强盛的时候,他们成为服劳役的人。36亚摩利人的地界是从亚克拉滨斜坡,从西拉延伸而上。

    2

    1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说:我领你们从埃及上来,带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曾说:我永不废弃我与你们的约。2你们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你们为何这样做呢!3因此我说: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明必成为你们的圈套。’”4耶和华的使者向以色列众人说这些话的时候,百姓放声大哭。5于是他们给那地方起名叫波金,并在那里向耶和华献祭。

     

    士师记第1章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一章圣经仿佛让我们看到以色列人在后约书亚时代仍然成功,然而,当我们继续读下去的时候,原来他们仍然是以失败收场的。

    第19节告诉我们:自从犹大占领了山地,因为平原的居民有铁车,以致他们未能将平原的居民赶走。问题是甚么呢?这一群以色列人,他们曾经经历过并且亦一直经历上主的帮助,但现在,他们却忘记了上主同在的应许(申7:1–3),同时又忘记了约书亚时代的经历(诸如:耶利哥城的塌陷、胜过了拥有许多马匹和战车的夏琐王…等)。表面看来,这一节经文仿佛告诉我们,以色列民敌不过对方,然而,实际上呢?原来他们已经忘记了约书亚的话:“迦南人纵然强盛,有铁的战车,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书17:18)。圣经作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乃是以色列民满足于当下的胜利,以致裹足不前,失去了那一份向前经历上主同在能力的勇气。这一节经文可以说是整卷士师记的关键—埋下了整个士师时代以色列民失败的祸根!

    让我们再看一些例子,使我们更明白以色列民问题之所在。

    士师记一章7节记载了亚多尼比色的话,然而,说话背后有何重要性呢?

    “砍断俘虏的姆指”也就是表达了要夺去敌人掌握的权力,以致能够彰显自己的胜利。然而,犹大支派,他们没有将亚多尼比色当场处决之余,竟然还以亚多尼比色对待敌人的方法去对待他,这是甚么意思?这是令人惋惜的,就是:犹大支派竟学会了迦南人的文化!

    1:28说:“以色列强盛的时候,就叫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走。”这一节经文是相当重要的。

    按照上主起初的心意,以色列民是具有足够力量将迦南人赶出去的。只是,他们不但没有如此做,更加以次好的为满足,将迦南人留下来做苦工。从一章8节的顺服上主、跟从约书亚所设定的战争模式,到现在就只停留在表面成功的阶段,在成功的背后,从1:19起、直到第1章的结束,充斥在经文中的是甚么?就是“没有赶走”这个短语(1:19、21、27、28、29、30、31、32、33)。

    按照2:1所讲,“从埃及上来”直到今天,上主从来没有废弃过与他们所立的约,然而,以色列民呢?—停留在表面的胜利,再不愿意去顺服上主的要求和教导,甚至不再愿意付代价去谨守上主的吩咐。以色列民,他们从1:19节开始,正一步一步地走向失败之中。毋怪乎2:2–3里上主对以色列民说:既然你们不愿听从我的话,那么,“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

     

    思想:

    昨天谈到“群体成功的元素”—祷告、合作、顺服。总的来说,“成功”一个极重要的概念,乃是我们的“态度”—在我们面对任何景况的时候,仍然要以上主居首位,并坚守心中那份“合而为一”和“彼此顺服”的原则。在士师记作者的心目中,“人心”可以说是群体成功一个极重要的条件!

  • 4月2日 群体成功的元素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1–1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打迦南人,与他们争战呢?”2耶和华说:犹大要先上去。看哪,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3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你同我上到我抽签所得之地,与迦南人争战;我也同你去你抽签所得之地。于是西缅与他同去。4犹大就上去,耶和华把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5他们在比色遇见亚多尼比色,与他争战,击败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6亚多尼比色逃跑,他们追赶他,捉住他,砍断他大拇指和大脚趾。7亚多尼比色说:从前有七十个王,大拇指和大脚趾都被我砍断,在我桌子底下拾取零碎食物。现在神照着我所做的报应我了。他们把亚多尼比色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8犹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夺取了它,用刀杀城内的人,并且放火烧城。9后来犹大人下去,与住山区、尼革夫和低地的迦南人争战。10犹大去攻打住希伯仑的迦南人,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11犹大从那里去攻击底壁的居民。底壁从前名叫基列西弗。12迦勒说:谁能攻打基列西弗,夺取那城,我就把我女儿押撒嫁给他。”13迦勒的弟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夺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嫁给他。14押撒来的时候,催促丈夫向她父亲要一块田。押撒一下驴,迦勒就对她说:你要甚么?”15她对迦勒说:求你赐我福分;你既然把尼革夫给了我,求你也给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和下泉都赐给她。16摩西的岳父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起上到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住在百姓当中。17犹大和他哥哥西缅同去,击杀了住洗法的迦南人,将城彻底毁灭。因此,那城名叫何珥玛。18犹大攻取了迦萨和所属的领土,亚实基伦和所属的领土,以革伦和所属的领土。

     

    士师记1:1–5的段落里有一个不断重复的字眼—“上来”(1:1、2、3、4、16、22及2:1)。正如圣经作者所讲,以色列人“从埃及上来”(2:1)直到今天,上主从来没有废弃与他们所立的约;然而,以色列人又如何呢?

    士师记的开始是以色列民成功的延续。

    当约书亚一句斩钉截铁的话:“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24:15)之后,以色列人回应:“我们必事奉耶和华─我们的神,听从他的话。”(书24:24)当天,约书亚就与以色列民立约。

    士师记的开始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在“祷告”之中求问上主的心意(1:1):约书亚时代,以色列群体如同一人,发挥团体的精神齐心努力,并且甘苦与共;约书亚之后呢?士师记的开始是以色列群体仍然以祷告仰望上主的带领。

    在“通力合作”之中一起争战(1:2–3):不管多少人认为犹大之所以要求西缅一起争战乃是由于他们的胆怯,然而,上主对是次战争的祝福(1:4–7)却让我们看见,他们之间的合作并不存在负面意义。

    在战争过程中“顺服”上主吩咐(1:8):(另参《约书亚记》8:24、28及10:30–32)按照这些经文记载,约书亚一直以来都顺服遵行上主所设定的战争模式,目的是要完全毁灭迦南文化。换言之,今日当犹大同样面对战争的时候,原来他们没有忘记上主的要求,也没有忘记他们的领袖一直以来所实践的信仰—顺服。

    “祷告”、“合作”、“顺服”—这是以色列民成功的秘诀。毋怪乎,从2:1开始,直到第18节,尽是以色列民在战争上的成果。

     

    思想:

    18节经文对我们相当重要,事实上,若我们的群体能够在这三方面做好的话,我们就能够好似以色列民一样,在各样事情上得胜有余。群体的成功,固然是上主的心意,然而,过程中让我们不忘以祷告求问上主,以合作拉近距离,以顺服实践信仰。

  • 4月1日 约书亚死后 ……

    作者:黄天逸牧师

    经文:士师记11–2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1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打迦南人,与他们争战呢?”2耶和华说:犹大要先上去。看哪,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士师记记载着一个“各人任意而行”(21:25)的世代。走进这历史场景,对于一群属于上主的群体而言,“各人任意而行”是甚么意思?吕振中译作:“各人都凭着自己所看为对的去行”(NASB: “everyone did what was right in his own eyes.”)。从“约书亚死后”(1:1)到“各人都凭着自己所看为对的去行”(21:25),我们有何感受?

    倘若我们曾经读过士师记的话,大概我们可以发现:即使上主以他的慈爱不断地呼唤以色列百姓,期待他们能够重回对上主的顺服之中;即使在士师记开始的时候,俄陀聂、底波拉等人都有一点成就,然而,到基甸当政的时候,情况却显然转变,越来越糟糕,到了第17–21章,那恶劣的情况更跌至谷底。说实话,士师记所记载的以色列群体,他们从没有真正地坚守那一种“对誓约的负担和对道德的坚持”,这正是圣经作者所要针对的问题。

    士师记让我们看见:以色列群体“各人任意而行”—“失去了对誓约的负担和对道德的坚持”。

    从旧约正典编排的次序看,申命记以摩西的死作为结束,《约书亚记》就以摩西的死作为开始;而《约书亚记》以约书亚的死为结束,又以约书亚的死作为士师记的开始。约书亚时代可以说是以色列史无前例的成功时期,然而,可别忘记约书亚争战得胜乃是因为上主大能的手、并上主信实地按照他与列祖所立的约而行(创十五16),并不是因军队的武力和兵丁的人数。事实上,从摩西到约书亚,又从约书亚到现在这一代的以色列人,经历如此长久的历史,他们所要学习的是甚么?参:约书亚记23:14–16:

    “看哪,我今日要走世人必走的路了。你们要一心一意知道,耶和华你们神所应许要赐给你们的一切福气,没有一件落空,都应验在你们身上了。耶和华你们的神所应许的一切福气怎样临到你们身上,耶和华也必照样使各样灾祸临到你们身上,直到他把你们从耶和华你们神所赐给你们的这美地上除灭。你们若违背耶和华你们神吩咐你们所守的约,去事奉别神,敬拜它们,耶和华的怒气必向你们发作,使你们在他所赐给你们的美地上迅速灭亡。”

    只要以色列群体愿意跟随摩西和约书亚的脚步,谨守遵行与上主所立的约,那么,他们便可以完全得到上主所应许摩西赐予以色列人的地土。既然如此,“约书亚死后…”这一句话就一点也不简单,因为它正好提示我们:在领袖离去后,以色列人再没有任何依靠,他们必须继续自行往前走,然而,重要的乃是:他们“对誓约的负担和对道德的坚持”是否仍然能够守得住呢?

     

    思想:

    任意而行谨守遵行两者之间,我们如何取舍?我们都是凭着自己所看为对的去行?抑或谨守遵行上主与我们在立约关系里面所定的一切呢?

    本月与大家分享士师记,笔者希望能集中在几位士师故事的选段上,一起反省上主与我们立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