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目录

  • 尔道自建释经灵修

     

    尔道自建释经灵修由建道神学院推出,良友电台录音制

    欢迎到良友圣经学院网站收听最新每日灵修

    提摩太后书

  • 2月28日 传福音作优先要务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422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愿恩惠与你们同在!

     

    提摩太后书是保罗殉道前的遗书,保罗人生最后的一句话,是祝愿上帝的恩典与我们众人同在。他自己作为罪人中的罪魁,在大马色的路上遇见主,亲自经历主宽恕他的浩瀚恩典,因此一生特别努力到处传扬福音,回报上帝的恩情。在遗书的末段,他又记起上帝的厚恩,所以祝愿大家都可以尝到主恩的滋味。

    基督教跟随并敬拜的,当然就是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但基督教世代相传的教会的基因却源自使徒保罗。他创立了众多的新约教会,他写给这些教会的十多封书信,成为了新约圣经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都说要莫忘初心,要掌握基督教会的初心,亦是每个基督徒的初心,就必须回到保罗那里寻觅。在提摩太后书这封遗书中,就很清楚展现这个初心。

    临死前,保罗理所当然地针对当时的情景,提醒提摩太在大迫害中要忠于基督,在以弗所教会的异端面前要坚持纯正的真道。但这些对保罗来说,都只是噪音,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离题的讨论,保罗心底里最重要的话,其实是—无论得时不得时,务要努力传福音。他以立誓的方式吩咐提摩太,又说自己生命即将终结,要交棒给提摩太,来强调此事为优先要务。这就是基督教会的核心价值,我们的基因。我们都经历过基督赦罪的恩典,为了回报他的恩情,我们要传福音使人认识基督,以此作为人生第一的优先要务。

    传福音其实是很难有果效的事工,因为对象是非信徒,原先必然有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妨碍他们信主。如果我们只把传福音当成信仰责任,只是我们要做的其中一件事,象征性的做一点点,就永远没办法为主得人如得鱼一样。恐怕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每年一两次感到内疚时,就送出一两个讯息给亲友邀请他们去布道会,如果他们没有反应,我们就不了了之。

    我们必须重拾初心,不是出于责任,而是要回报基督的恩情,把传福音作为人生第一要务,全力以赴,绝不妥协。

    我自己带领的团契前阵子推动新的福音班,挑战所有团友每人努力邀请三位亲友参加。我要求他们先邀约亲友个别社交茶聚,闲话家常,重建关系,最后才邀请他们参加福音班。为了以身作则,我自己努力寻觅多年没有见面的团友,最后成功与二十多位旧团友个别单独见面,主要是我去他们工作的地点附近一起午饭闲聊。他们大都答应我参加福音班了。

     

    思想: 

    传福音是你生命中的优先要务吗?上帝今天有没有感动你向一位亲友传福音呢?可能是很久没有见面的亲友?为了让这位亲友认识基督,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 2月27日 同路人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419–22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请向百基拉、亚居拉和阿尼色弗一家的人问安。以拉都在哥林多住下了。特罗非摩病了,我把他留在米利都。你要赶紧在冬天以前到我这里来。友布罗、布田、利奴、革老底亚和众弟兄都向你问安。愿主与你的灵同在!愿恩惠与你们同在!

     

    4:21提摩太要尽快启程离开以弗所,争取在冬天以前赶到千里之外的罗马。这可能是保罗担心自己在冬天会受审行刑,更可能是他担心冬天地中海恶劣的天气,特别是频繁的暴风,会不适合船只航行。

    书信的结束部分,保罗代表罗马的弟兄姊妹,向住在以弗所的人问安。4:19百基拉、亚居拉是两夫妇,原来住在罗马,后来被皇帝驱逐离开了罗马,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时与他们同住(徒18:3),一起做织帐棚的工作。后来他们跟保罗来到以弗所,留下好一段日子,最后又返回老家罗马,建立了一个家庭教会(罗16:3–5)。不知道什么原因,保罗写提摩太后书时,他们又再次离开罗马,回到以弗所居住。这对夫妇的名字,提及时总是太太百基拉先行的,可能她更热心事奉。保罗跟他们情谊深厚,曾说他们“为我的性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前文提到,问候阿尼色弗的家人,可能因为阿尼色弗在罗马探望保罗后已经离世。以拉都及特罗非摩是提摩太从前的伙伴,保罗一方面告知他们的近况,另一方面是强调“我身边真的没有人啊!你赶快过来”。

    保罗正在罗马坐牢,在4:21向提摩太问安的四个人,应该都是罗马教会的领袖,其中三个名字都是拉丁文。教会传统记载,利奴后来成为罗马教会的主教。

     

    思想:

    在人生的路途上,有百基拉和亚居拉这样的同行者,是上帝大大的祝福。你生命中有这样的同行者吗?请为此献上感恩!

  • 2月26日 抱紧我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416–1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我初次上诉时,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了我,但愿这罪不归在他们身上。惟有主站在我身边,加给我力量,使我能把福音完整地传开,让所有的外邦人都听见;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主必救我脱离一切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早期教会的教父一般认为,4:16–18“初次上诉”是指保罗第一次在罗马坐牢的审讯,后来他获得释放,所以4:17说保罗“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我是认同现代的学者的想法,即认为“初次上诉”是指保罗此次坐牢(即第二次坐牢)过程中的初审。“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是指保罗在初审中,成功争取到不用马上执行死刑,可以排期等候最终正式的审讯。保罗虽然明白最后难逃一死,但等待正式审讯可以拖延一两年,给予提摩太有机会从以弗所赶到千里以外的罗马,与保罗见面。

    保罗在初审过程中,感觉异常孤单,“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了我”,意思是没有人愿意在罗马法庭面前,替保罗辩护。在人看为绝境之中,保罗却觉得必须赞颂基督(4:18),因为他仍旧看到三样恩典:

    (1)4:17主基督一直站在他身边,加给他力量

    (2)福音可以完整的传开,直译为“福音的传扬完成了”,叫“所有”外邦人都听见。保罗在初审时,在法庭上自辩时,趁机会把福音清楚解释。庭上有众多的外邦人,包括罗马帝国所有种族、所有地区的代表。

    (3)主基督必“救我脱离一切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4:18)。在此时刻,基督保护保罗暂时无恙,可以等待提摩太赶来;将来在永恒中,基督必定欢迎保罗进入天国。

     

    思想:

    人走茶凉,殉道在即,众叛亲离,孤寂难耐,但保罗却仍深深感受到主恩的滋味,要把荣耀归给主,全因为他认定“惟有主站在我身边,加给我力量”。在我自己人生的低潮,曾经生意失败,一沉百踩。当年有一首诗歌激励了我:

    抱紧我,你爱常在我身边,

    愿使我,紧紧去靠近你,

    我展翅,如鹰一般的高飞,

    因深知祂爱我,听我每次祈求,扶持我向前行

    你感到孤单吗?你愿意让上帝抱紧你吗?

  • 2月25日 人生的恩恩怨怨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49–1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你要赶紧到我这里来。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已经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只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服事上于我有益。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我在特罗亚留给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要带来,那些书也带来,特别是那几卷羊皮的书。铜匠亚历山大多方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你也要防备他,因为他极力抗拒我们的话。

     

    4:9保罗要求提摩太不要有任何延误,赶紧出发前往罗马,除了要见他最后一面,亦因为保罗实在十分孤单。在保罗的团队中,只剩下路加医生在他身边。有学者猜测,这一封信是保罗口述,路加代笔的。团队中最令保罗痛心的是底马。保罗说底马“离弃”他,与耶稣在十架上问上帝为甚么“离弃”他,用的是同一个字。上一次保罗在罗马坐牢时,底马是在他身边的(西4:7–8),但这次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去了帖撒罗尼迦。具体原因不详,不过保罗应该是指他忘记了主将要再来的永生盼望,只贪爱今世的名与利。

    革勒士和提多离开保罗身边,却是有新的事奉地点的。加拉太在亚细亚核心地带,挞马太在今日的克罗地亚,隔海遥望意大利北部。保罗应该是托付推基古亲自把这封信送去以弗所给提摩太的(4:12),而且估计推基古会暂时替代提摩太,牧养以弗所教会。

    4:11–13保罗吩咐提摩太,赶来罗马时带来马可和他自己一些私人的物品。因为马可曾经在困难的时刻离队,保罗后来拒绝他再次加入他的宣教团队,甚至因此与带保罗出身的巴拿巴闹翻了。但保罗后来原谅了马可,在第一次坐牢时,马可又在他身边了(西4:10)。所以这次保罗又想叫马可到罗马,因为在个人及福音的服事上都于他有益。提摩太要带去罗马的,还有一件外衣,是那种厚厚的毛衣,凖备过冬用的。至于那些羊皮的书卷,内容不详,有人猜测是圣经,又有人认为是一些公文。为什么外衣会留在特罗亚的加布的家里呢?不少学者推论,是保罗在去以弗所的途中经过特罗亚,住在加布的家中,却突然被罗马兵丁拘捕,并马上被押去罗马,而外衣却留下在加布的家中。他建议提摩太去罗马时途经特罗亚,去替他取回外衣。

    4:14节的铜匠亚力山大,最可能就是提前1:19–20提到的两个以弗所异端领袖之一。最合理的猜测,是保罗之前把亚力山大逐出以弗所教会后,他去了附近的特罗亚,后来保罗路过,他设法使保罗被拘捕,令保罗受到“巨大的伤害”(而不是和合本的“多方伤害”)。因为提摩太即将亦要经过特罗亚,所以4:15提醒他要特别小心提防亚力山大。

    提摩太后书是保罗最个人化的书信,所以提到的人名特别多,合共二十多个,单是第4章就已经有17个。一生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人,种种恩恩怨怨,离离合合,都见证只要我们紧紧跟随上帝,祂的恩典总是伴随左右。

     

    思想:

    细细想想,你生命中有一个像路加一样的同行者吗?一个像底马的背叛你的人吗?一个像马可曾经闹翻的好朋友吗?一个像亚力山大的敌人吗?在这些伤痕起伏中,你感觉到上帝亲自与你同行吗?

  • 2月24日 人生的终局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4 6–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至于我,我已经被浇献,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该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4:7–8文法上先用完成式,说保罗已经完成的人生的赛程;再用现在式,说有公义的冠冕现在为他存留;最后用未来式,说基督在那日审判时将要赐冠冕给他。既然是运动竞赛的比喻,冠冕就好像今天的奖牌,是对其过去一生的一种肯定。保罗没有明言这冠冕是什么,更没有描述在主再来时,他有什么具体的奖赏。

    有学者认为保罗在临死时,在差不多是遗言的这一段文字中,以如此高调的手法自吹自擂,说上帝会赐他冠冕,似乎太过份自夸了!不过我们要注意,他的首要目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功业,而是鼓励提摩太,因此他强调冠冕“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在以弗所异端持续的困扰、罗马帝国沉重的压迫下,只要提摩太仍然持守自己的呼召,忠于4:1的誓言,全力以赴传福音,将来在审判活人死人的主基督面前,也可以同样获得冠冕。保罗不单单是讲论自己人生的终局,更是要我们每一个人思想自己人生的终局如何,按此认真地生活。

    有个年轻人出生于虔诚的基督教家庭,成绩优异,考入当地最有名的大学,毕业时名列前矛,在毕业典礼中代表学生发言。在大学时他认识了一位学兄,学富五车,博览群书,令他敬服,二人亦结成好友。在这位学兄影响下,他放弃了福音信仰,成为了怀疑论者,二人不时一起取笑传统教会守旧的思想。毕业后他在家乡与父母争论不休,决定离家去大城市寻觅理想,可惜不得其门而入,最后他唯有离开大城市。在回家的路上,有一晚他住宿一间小旅馆,一个人夜里醒来,听见旁边的房间,似乎有一个重病的人,大声呻吟,声音中不单单有痛苦,亦充满恐惧。这年轻人不能成眠,想起自己不再跟随基督,倘若大病离世,不知是否能够到达天家,也感到非常恐惧。不过他突然想起他的老友—那位怀疑论者的学兄。他觉得如果当晚这位学兄在场,一定会以潇洒的口吻,嘲讽他仍然有天堂地狱这些守旧的想法。所以他也不再去想身后之事,徐徐入睡了。

    早上他正享用早餐,与小旅馆的主人聊天,问到昨天晚上重病的那位住客,才发现深夜中这病人已经离世。店主补充说:“真的可惜啊!这样优秀的年轻人,看来年纪跟你差不多,而且还是长春藤联盟的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首席高材生!”接着说出离世者的名字,年轻人才发现居然就是他的老友,那位怀疑论的学兄。他于是呆在当场,良久不能说话,心中转过无数的念头。他先想到平日潇洒的学兄,还说不信什么天堂与地狱,原来在面对死亡时,声音是如此绝望,如此恐惧。他自己决定不再信什么骗人的怀疑论了。另外,他懊悔不已,为什么自己过去几年,不努力介绍主耶稣给这位学兄,如今一切都太迟了!最后他跪在主的面前悔改,立志一生全力以赴,宣扬基督的福音。

    他就是缅甸的第一位宣教士耶德逊(Judson),把一生都奉献给缅甸。37年在缅甸,离开时缅甸有100间浸信教会,共8,000信徒。到天家审判台前,公义的主肯定有冠冕为他存留。

    思想:

    闭上眼睛,想想耶德逊的学兄那绝望的呻呤声,又想想保罗在牢房中充满盼望的言词,又想想你在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面前的光景。你打算如何走余下的人生路?

  • 2月23日 那崇高的竞赛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4 6–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至于我,我已经被浇献,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该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4:7的名句“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该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是经常被引用的经文。最近我收到多个不同朋友的电邮,都引用这段经文,解释自己为什么决定退休,当中有牧师,有商界领袖,也有全职从政的。不过保罗可不是要退休啊!他是永不言休的人!他是即将殉道,被迫退下人生的舞台。

    中文圣经忠于原文的顺序,三个比喻都是先列出名词(仗、路、道),再述说行动(打过、跑尽、守住),这个写法意象更深刻。“该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可以解释作(1)“我已经守住了所相信的道理”或(2)“我忠于上帝对我的呼召”。两个解释都符合文法,都各自有学者支持。我自己比较喜欢第二个解释,因为比较感性,也比较符合4:6–8流露的情感。

    “美好的仗”并不是指军事上的战争,而是运动场上的竞赛。“美好”不是指竞赛的结果,而是指这场竞赛的本质,有非凡崇高的意义。“当跑的路”不是指一般旅客走过的路,而是指运动场上的赛道,即指竞跑的赛事。4:7–8两节主要用运动员参加竞赛来比喻保罗即将完结的人生。

    当然保罗不是说整个赛事已经完成了,他一生的使命也未完结,保罗只是完成了上帝所托付他的那一程赛事,现在要交棒了,把这崇高的召命,交付他的入室弟子提摩太,来接续他的福音使命,继续跑下去。

     

    思想:

    保罗一生忠于自己的召命,在自己的赛道上努力完成上帝托付的路程,无悔无怨。你今天在人生的赛道上是怎样奔跑的?只是人云亦云,跟着世人一起营营役役,不知道所为何事?还是回应上帝的召命,无悔无怨的奔跑?

  • 2月22日 无论得时不得时 务要传道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42, 5–7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以百般的忍耐和各样的教导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

    至于你,凡事要谨慎,忍受苦难,做传福音的工作,尽你的职分。至于我,我已经被浇献,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该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这一句话耳熟能详,却容易被人断章取义,形容自己完成人生各式各样的道路,艺术、政治、商业等等。保罗原来的意思,是指他完成一生全力以赴传福音、领人归主的这一条赛道。4:6原文有“因为”一词:因为保罗自己传福音的人生赛程已经跑完了,所以他必须交棒给提摩太,继续努力传福音(4:2,5)。新约圣经其实十分清楚,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传福音领人归主。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建道神学院的校友梁得人牧师,他的一生正是这句话最好的写照。他在建道毕业后,原来是希望去中国大西北宣教的,但那时已经不能成行了,后来又因为技术上的问题,去不了印尼宣教,最后他去了越南。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带着全家连根拔起去越南堤岸宣教,怎料不到两年,越南爆发战争。当时他的孩子们在越南无法读书,唯有留在香港,由亲戚照顾。梁牧师和太太却选择留在越南事奉,还开办了孤儿院,照顾战争带来的大量孤儿。

    他在越南约十年,经历各种无法想象的困难,无论得时不得时,务要传道。他的儿子后来作见证:“我目睹父亲在这一切变化和苦难中,从没发过怨言;主怎样带领,他都跟随,甘心顺服。”在战火中,三层楼高的孤儿院在一个晚上突然倒塌,十几个孤儿和一位从香港来的老师丧失生命,梁牧师和太太被压在瓦砾中。事后他居然继续留守越南,牧养教会。

    他的一生从未停下来,一直到处建立教会传福音,曾经在香港、越南、纽约、中南美洲的苏里南和巴拿马事奉,九十多岁仍然在巴拿马宣教。几乎每次他都是选择去最困难的处境,开荒或吃苦建立教会。教会情况一稳定下来,他就要求被差派出去,再开荒建立另一间教会。

     

    思想:

    梁得人牧师的一生,效法使徒保罗的榜样,无论得时不得时,务要传道。你也愿意学效保罗吗?无论你在人生任何阶段,工作、家庭、学习有多忙,面对自身和社会有多少困难,你都愿意把传福音放在你的首位吗?

  • 2月21日 拔锚起航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4 6–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至于我,我已经被浇献,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该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4:6–8保罗直接指明自己殉道在即,离世的时候到了。和合本遗漏了4:6句子开头的“因为”。因为保罗即将离世,所以他在之前的一段4:1–5,严肃地要求他的入室弟子提摩太立誓,继承他的遗志,无论得时不得时,全力以赴传福音。保罗用了两个景象来比喻他即将离世。

    “浇献”指的是旧约的奠祭。民数记15:7(新译本):“你也要用一公升半酒作奠祭,献给耶和华作馨香的祭。”我这阵子经常在家亲自下厨,猛火炒菜时总喜欢加一茶匙绍兴酒,放下去的一剎那,酒香四溢。你可以想象祭坛上熊熊烈火,烧烤着各种燔祭的肉类,突然加上一公升半的酒,那种强烈的酒香,充斥整个圣所,良久不散。4:6“我已经被浇献”,原文的确有“已经”一词,但“被浇献”却是用现在式。那景象就是一公升半的酒已经开始倒在祭坛上,正不停在酒瓶中倒出,逐渐烟雾弥漫,酒香越来越浓。保罗想象自己的人生,已经献在祭坛上,成为馨香的祭,上帝悦纳的祭。罗马书12:1吩咐我们把身体献上给上帝,当作活祭,现在保罗殉道在即,觉得自己以身殉教,就更像一个奠祭。

    4:6“离世”原文是指游牧民族拔营起行,又或者船员为远行的船只拔锚起航。和合本译作离世,也无可厚非,因为在古代,这个词语常用作代表死亡的委婉词。魔幻巨著“魔戒”书中充满属灵的隐喻,在小说末段正义联盟大胜魔君之后,哈比人比尔博巴金斯与众精灵领袖就扬帆出海,离开中土大陆,去海外仙境。保罗说“离世的时候到了”,也许有相类似的想象,自己一生的路走到尽头,到了一个港口,登上一艘巨轮,正凖备离岸远航,目的地就是永远与主基督同在的天家。

    有一位香港的银行家,家财万贯,社会地位崇高,但离世前的日子,心中充满恐惧,终日心绪不宁,最后在惶恐中离开。他的太太是一个基督徒,离世前却充满盼望,平安祥和地离去。他俩的儿子亲眼见证父母离世前生命的巨大差异,印象深刻,令他坚信基督的真实,一生立志跟随基督,永不偏离。

     

    思想:

    生命的尽头,对跟随主耶稣的人来说,只是另一个更美好的旅程的开始。你心中有这个把握吗?

  • 2月20日 庄严的誓言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41–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我在神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他的国度郑重地劝戒你: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以百般的忍耐和各样的教导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因为时候将到,那时人会厌烦健全的教导,耳朵发痒,就随心所欲地增添好些教师,并且掩耳不听真理,偏向无稽的传说。至于你,凡事要谨慎,忍受苦难,做传福音的工作,尽你的职分。

     

    4:1正式进入全书的高潮,明确表达保罗殉道在即,这是临死前之遗言。4:1用最庄严的形式吩咐提摩太,“郑重地劝戒”原文其实是一个责令,或者说是要求提摩太订立的誓言。师徒传承,要求接任者立誓为证,就好像一个国家的总统就任时的宣誓。这是极为郑重的吩咐。

    使徒保罗殉道在即,心中只是想望快将在基督永恒的国度中与主同在,所以就以此作为提摩太立誓的基础。他要提摩太想起,主必再来,显现众人之前,建立永续国度。主再来时,已死之人将要复活,连同仍在世的活人,一同在基督面前接受审判。提摩太一生之功过,将要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基督台前。这个严肃的时刻就是保罗要求提摩太立誓的基础。

    在这段临终的遗言,保罗要求的所谓誓言,其实说来说去,就只有一句话:全力以赴传福音!全段誓言以四2“务要传道”开始,以四5“尽你的职分”,做好“传福音者”(新译本)的工作总结。中间的几句只是具体说明,在任何景况下,提摩太都要全力以赴传福音。四2“无论得时不得时”固然暗示提摩太在以弗所教会正面对巨大的压力,但这吩咐的本质是要求他超越眼前的困难,专心仰望主基督,传扬福音。无论是今天或者明年,无论以弗所教会的景况如何,无论提摩太自己的景况又如何,他都要全力以赴传福音。

    保罗又再一次在4:3–4提到以弗所的异端,不过这次不是责难那些领袖,而是批评当中的会众。原来异端那么多空谈,只是适应这批会众的喜好。他们厌烦健全的福音,“耳朵发痒”即是好奇心重,喜欢新鲜荒诞的空谈,甚至无稽的传说。4:2提醒提摩太要以无比的耐性和专注,引导这批会众回转,重归正道。

     

    思想:

    殉道在即,保罗心中只有一件事:全力以赴传福音。你今天心中有多少件事呢?

  • 2月19日 听道而行道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314–17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至于你,你要持守所学习的和所确信的,因为你知道是跟谁学的,并且知道你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在基督耶稣里的信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保罗突然提到圣经,主要还是要提醒提摩太他自己的属灵道统的传承。3:14“跟谁学的”,用的是复数词,应该是指他外祖母、他母亲及使徒保罗。3:15“从小明白圣经”,是指犹太人的家庭,在每个孩子五岁时开始由父母亲自教导圣经,第一步教的是律法书,即摩西五经。这里指的圣经,当然就是旧约圣经。不过保罗应该不会反对新旧约圣经同样都是上帝所默示的。

    3:16–17节是十分著名的经文,有不少神学著作引用,主要是讨论“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这一句。不过,我们要小心不要本末倒置,应该先清楚了解保罗在这里表达的重点。“默示”原文是“上帝的呼气”(NIV用God–breathed)。保罗说圣经都是“上帝所呼气的”,主要是强调圣经的来源是上帝,但并没有详细解释上帝是如何“写成”圣经的。保罗只是想说,圣经的来源是上帝,所以在各方面都是有益的。

    3:16讲到圣经的四种功用,可以分为两组,都是用正反两面来表达的。第一组是关于教义的:“教训”正确的教义和“督责”错误的教义;第二组是关于道德和行为的:从错误的行为中“使人归正”和“教导人学义”,即学习正确的行为。

    保罗临终前对圣经的描述,主要是功能性的,强调圣经三方面的功用:

    (1)使你因在基督耶稣里的信有得救的智慧。我们要特别注意,叫我们得救的不是圣经,是基督耶稣。

    (2)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教义及行为。

    (3)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各样的善事不单单指一般的好行为,因为在下一句4:1–2,保罗特别强调了“务要传道”。传福音是最重要的善事。

    建道前院长梁家麟牧师讲到这一段时,就开宗明义地说,他自己根据这段的教导,读经从来都是“功利主义”的。读经不是为了消遣娱乐,而是信仰者努力去寻找上帝在我们生命的旨意,然后听道而行道,具体地去实践。

     

    思想:

    基督徒用心研读圣经,查考上帝所默示的真理,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听道而行道,特别是努力传扬福音,让更多人认识主耶稣基督。你有没有听道而行道呢?

  • 2月18日 脚底下的钻石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310–11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但你已经追随了我的教导、行为、志向、信心、宽容、爱心、忍耐,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迫害和苦难。我忍受了何等的迫害!但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了出来。

     

    3:10讲的“行为”就是生活方式或者生活模式,其余的“信”、“望”、“爱”,都只是言行的不同描述而已。在苦难中充满盼望地活出人生的“志向”,就需要面对处境时的“从容”(而不是对人的“宽容”)和“忍耐”到底的毅力。所谓有“信心”的人,就是忠诚的人,即英语的faithful,对福音忠诚,对自己的师父保罗同样忠诚。

    保罗想表达的就是:跟随基督,虽然要有志向,但却不能只有高言大志。信仰中的一切信、望、爱,不能只是个梦想,而是必须实实在在地,每日落实在我们具体的生活中。保罗自己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每一日都在大逼迫中度过,但每一日都不停向前行,努力传福音,做好上帝呼召他的圣工。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把信仰成为自己每一日的生活方式。戈登康威尔神学院名字中的康威尔是一个浸信会牧师,也是著名的坦普尔大学(Temple University)的创办人。康威尔有一篇著名的演说,讲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他在巴格达旅游时,一个导游告诉他的。话说当地有一个农夫,有一次一个祭司来拜访他,闲聊间提到世上有一种宝石名叫钻石,非常珍贵,并说若拥有一个钻石矿,马上富可敌国,又告诉他,只要找到从两座高山中流出的一条河,河边是白色的幼沙,他就可以找到钻石矿。

    农夫自此每晚都梦见钻石,每日都渴望自己富可敌国。于是他变卖了自己的农场,把自己的妻儿托付给亲友,周游列国,到处寻找那条河,寻找那些钻石。他从中东出发,通过巴勒斯坦,进入欧洲,从东至西,足迹踏遍整个欧洲,还是一无所获,完全找不到钻石矿的踪影。多年后他走到欧洲的最西端,西班牙的巴塞隆拿,用尽了所有旅费,贫病交迫,孤独地客死他乡。

    买下这农夫的农场的人,天天在农场辛勤工作,有一次偶然看到,河边的幼沙闪烁着光芒,在沙堆中找到一颗黑色的石头,可以折射阳光,变成彩虹七色,于是他拿回家中,放在璧炉架上面。那个祭司有一日来找这个农夫闲聊,惊讶地发现他家中有一颗巨大的未打磨的钻石。原来农场下面就是一个钻石矿。

    这故事的教训十分清楚,不要终日发梦,想着不切实际的梦想。信仰是一个生活方式,全力以赴,在每一日努力跟随基督,以信、以望、以爱过你的每时每刻,你就必定找到人生真正的宝藏,就是主基督。

     

    思想:

    信仰有没有成为你每天的生活方式呢?

  • 2月17日 作门徒的代价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310–1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但你已经追随了我的教导、行为、志向、信心、宽容、爱心、忍耐,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迫害和苦难。我忍受了何等的迫害!但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了出来。其实,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将受迫害。只是作恶的和骗人的将变本加厉,迷惑人也被人迷惑。

     

    3:10你已经“追随”了我,原文是指门徒追随师父,近距离研习师父的一切。保罗与提摩太的师徒传承,有“言”和“行”两方面:“教导”与“行为”。“行为”不是指个别的行为,而是指整体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模式”。保罗要传承给这个入室弟子的,是一套神学思想加上一个生活模式。

    提摩太是在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加入保罗团队的,但保罗在3:11提及在提摩太家乡路司得的事迹(徒10:3:13–10:4:10),却发生在保罗的第一次宣教旅程。保罗先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不是差派保罗的那个安提阿)传道,犹太人妒忌他有众多外邦人的信徒,就挑唆虔敬尊贵的妇女和城内有名望的人,迫害保罗,把他赶出境外。于是保罗转去以哥念传道,但同样的事又再度发生了,而且犹太人与官长合谋,想用石头打死保罗。保罗知悉这个阴谋后,唯有逃亡,再转去提摩太的家乡路司得。

    在路司得,保罗医好了一个天生瘸腿的,被众人误会是希腊的神明。“但有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挑唆众人,并且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死了,就把他拖到城外。当门徒围着他的时候,他站了起来,走进城去。”(徒10:4:19–20)提摩太或许就在当时围睹的门徒中,亲眼看见保罗被石头打到昏迷,以为他死了,后来又见证他突然苏醒,站了起来,至少提摩太一定听过当日的目击者复述这一幕。

    二十年前在路司得的这一幕对提摩太的震撼,他一生都不会忘记。这就是保罗的“生活方式”,为了各城的外邦人及犹太人听闻福音(提摩太是一半希腊人一半犹太人啊!),四海为家,马不停蹄,连续在三个城市被迫害,几乎死在路司得。所以提摩太是深切体会“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将受迫害”(3:12)。“敬虔度日”,直译就是“有上帝的生命”。凡是认真跟随上帝、跟随基督的,就要像保罗一样,必须付出代价。

     

    思想:

    信主年日久了,慢慢不自觉地把信仰生活也融入了一个安舒的生活方式,逐渐连信耶稣也不必付出太多的代价,我们也再没有传福音的那团火。回去再读一次上面那一段话,使徒保罗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的生活方式,就像一团熊熊的烈火,昔日如何燃点起提摩太心中的火,愿意今天仍然可以燃烧你的心窝。

  • 2月16日 拒绝不学无术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36–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他们当中有人潜入别人家里,操纵无知的妇女;这些妇女被罪恶压制,被各样的私欲引诱,虽然常常学习,终久无法达到明白真理的地步。从前雅尼和佯庇怎样反对摩西,这等人也怎样抵挡真理;他们的心地败坏,信仰经不起考验。然而,他们没有进步,因为他们的愚昧必在众人面前显露出来,像那两人一样。

     

    以弗所异端的领袖,诸多神学空谈,包装自己成为神学家或老师,但3:6–9保罗揭破他们的真面目,其实都只是骗子,是江湖术士!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潜入无知妇女的家里,透过空谈操纵了她们。原文“家”之前是有定冠词的,所以提摩太应该知道保罗所指的是哪些妇女的家。异端的领䄂都是男性,3:6–7的描述令人猜想妇女与领䄂间或许有暧昧的关系。不过保罗在男女关系这一点上没有怎样着墨,反而具体描述妇女们自己以为是努力学习属灵知识,但因为异端教授的都是喋喋不休的无知空谈,妇女永远无法真正“明白真理”,永远都是肤浅的门外汉。

    这些骗子就好像出埃及记7:11–12在法老面前敌挡摩西的行邪术的人,他们使杖变成蛇,以显示摩西的能力也没有什么特别。旧约没有记录这些行邪术的人的名字,但主前二世纪,在不少犹太的宗教传统中,提到了雅尼和佯庇两兄弟。像这两兄弟,异端领袖“信仰经不起考验”(3:8),更正确的翻译是:在信仰方面,他们被拒绝了。“他们的愚昧必在众人面前显露出来,像那两人一样”(3:9)这可能是指行邪术的人,在十灾中最后自己的身上都生了疮(出9:11)。

     

    思想:

    批评他人容易,自我检讨就困难。你有认真了解自己的信仰吗?你自己是否就是不学无术的“江湖术士”之流?建道神学院的老师们写尔道自建,是希望你在灵修的时候,也可以认真学习圣经。你每天读尔道自建,是水过鸭背、不求甚解,还是认真学习、反复硏读?

  • 2月15日 近朱者赤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31–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你该知道,末世必有艰难的日子来到。那时人会专爱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毁谤,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没有亲情,抗拒和解,好说谗言,不能节制,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好宴乐,不爱神,有敬虔的外貌,却背弃了敬虔的实质,这等人你要避开。

     

    3:1–5包括了一个罪恶清单,并说这是末世的景象,但保罗并非在预言将在末世发生的事,刚好相反,他是说末世已经临到,已经开始,证据是在以弗所异端领袖的身上,已经可以见到这些末世的恶行,例如贪爱钱财、自夸、狂傲,毁谤等。所以现在已经是“艰难日子”3:1的开始。

    这清单有十八样罪恶,似乎没有什么特定的次序。有些是个人错误的态度(自夸、狂傲、不能节制、不爱良善、任意妄为、自高自大),有些是与其他人恶劣的关系(毁谤、违背父母,忘恩负义、没有亲情,抗拒和解,好说谗言,卖主卖友)。但所有罪行的源头,是清单中一头一尾的两点:专爱自己和不爱神。这是圣经对人性最根本的认知,每个人都必须把生命植根于神,只有与真善美的真神建立爱的关系,人才成为真正的人。一切罪恶都源于人离开上帝,专注只爱自己。自我中心最后衍生各种恶劣的个人态度;而且不爱神的人,最终也不爱其他人,引起关系的破裂。

    2:5“背弃了敬虔的实质”应该译作“否定了敬虔的能力”。这些只有敬虔外貌的人,当然就是指异端的领导,他们最常做的事,就是拿各种宗教的话题,无边无际地畅谈,大量无知的争议。表面上他们好像十分敬虔,但在造就人的真正重要的属灵工作上,却没有什么能力。

    我们要怎样去应付这些恶人恶事呢?保罗的吩咐十分简单直接:这等人你要避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所接触的人,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态和价值观。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开价值观不同的人,但却必须多接触教会的弟兄姊妹,彼此深入相交,才能强化我们信仰的核心价值,抵抗这“末世”各种自我中心衍生的心态。不少信徒因为工作和家庭各样压力,逐渐停止了教会的团契和小组聚会,只保留主日崇拜,结果是慢慢被世俗的亲友同化,价值观越来越自我中心,凡事只以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为依归。

     

    思想:

    你有稳定的团契或小组生活吗?最影响你价值观的是什么人?你愿意努力重建自己的团契生活吗?

  • 2月14日 放下怨恨 彼此相爱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222–26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你要逃避年轻人的私欲,同那以纯洁的心求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实、仁爱、和平。但要弃绝那愚拙无知的辩论,因为你知道这等事只会引起争辩。主的仆人不可争辩,只要温和待人,善于教导,恒心忍耐,用温柔劝导反对的人。也许神会给他们悔改的心能明白真理,让他们这些已被魔鬼掳去顺从他诡计的人能醒悟过来,脱离他的罗网。

     

    2:22–26主旨十分清晰,就是鼓励提摩太以温和的态度,应对以弗所教会中异端圈子里的信徒。2:22逃避“年轻人的私欲”,可译作逃避“年轻人不当的欲望”,虽然这些欲望可以包括肉体的情欲,但保罗要求提摩太逃避的,主要还是年轻人争强好胜的态度,否则容易与异端在言语上剧烈冲突。异端崇尚空谈,所以提摩太要特别小心,不要为了争强好胜,加入战团,为了一些本来就无聊、“愚蠢无知”的议题争辩不休。

    2:22–26保罗建议对异端圈子内的弟兄姊妹以平和温柔的态度相待,极力劝说挽回他们,期望他们可以回转纯正的真道。不过在提前1:19–20保罗已经把异端的领䄂革除会藉、逐出教会,这最少应该包括停止他们守圣餐及禁止其他人与他们团契相交。平和地挽回与逐出教会表面上似乎是矛盾的,学者们有两个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这表面的矛盾。

    第一个理论是提后2:22–26所描述要挽回的对象中,不包括异端的领导,只是指跟随并附和他们教导的其他信徒。部分学者更指出2:25“反对的人”,原文可以有第二个意思,即“被影响的人”。保罗是要驱逐异端领袖,但以温和的态度努力挽回附和的其他信徒。第二个理论是保罗虽然把异端领袖逐出教会,仍然希望以爱心劝说,盼望他们有一日悔改,可以重新接纳他们。甚至可以说,教会纪律的目的,最终就是为了挽回。

    第二个理论比较合乎2:22–26经文的文法,也比较多学者采纳。但我个人以牧养教会多年的常理推测,觉得第一个理论比较合情合理。

    以弗所的异端圈子中十分多信徒,提摩太应对他们时,需要有四个要素(2:24–25):态度要温和,教导要有技巧,“劝导”时要温柔,内心要存“忍耐”。“劝导”原文有正反两面双重意义,正面是代表教导或教育,反面是修正或加以纪律,这里应该是刻意让两个意思并存的。“忍耐”原来是指在长期的逆境中仍然坚持“不存怨恨”。这一点尤其重要,面对众多敌人长期辛辣的攻击,表面上仍然客客气气,相信不少牧者可以做到,但要内心深处不存怨恨,就需要让主的爱植根在我们心里。

     

    思想:

    你曾经在教会内与其他人意见不合、甚至冲突吗?你现在心中仍然感到愤愤不平、充满怨恨吗?你愿意放下这些怨恨,真正学习彼此相爱吗?

  • 2月13日 贵重与卑贱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220–21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之用的,有作为卑贱之用的。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必成为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2:20“大户人家”原文是大宅,可能是富贵人的家,更可能是贵族的家。保罗这个比喻的器皿是按照用途分为两类:贵重和卑贱。金器银器之所以贵重,不单单是因为昂贵,更因为是在大宅中有“贵重之用途”,即尊贵、带有荣誉的用途,例如在大型的飮宴中,盛载佳肴美食,款待尊贵的宾客。可能保罗记起昔日圣殿重建之时,波斯王交回犹太人手中的,就包括金器三十个、银器一千个(拉1:9)。反过来说,木器、瓦器之所以“卑贱”,不单单是物料便宜,更是因为有“卑贱之用途”,直译是不名誉、带有侮辱性的用途,可能包括用作放置垃圾甚至排泄物。

    以此了解,2:21就更清楚了,要作贵重的器皿,让大宅的主人—可能是雄踞一方的诸候—用以盛载陈年美酒,供众多贵宾享用,首要条件是避免与那些卑贱的、装垃圾及排泄物的器皿放在一起。2:22–26再进一步解释提摩太要如何成为圣洁,作贵重的器皿。

    这个比喻令人印象深刻,提醒我们基督徒虽然不是追求名与利,却要追求成为贵重的器皿,因为这样才能被我们的主人耶稣基督所用,预备行各种美好的事情。我们人生不追求金银财宝,却追求自己成为基督手上的金器银器,在上主的爱筵中,把主爱播送在人间。我们千万不能自暴自弃,沦为卑贱、不名誉的器皿,让主丢弃。

     

    思想:

    这比喻强调我们自己不要轻忽,要认真凖备好自己,为主所用。你愿意作盛满美酒佳肴的金器,还是放置垃圾,粪便的瓦器?

  • 2月12日 为物质世界感恩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218、提摩太前书4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提后第2

    18他们偏离了真理,说复活的事已过去,败坏了好些人的信心。

    提前第4

    3他们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就是神所造、让那信而明白真理的人存感谢的心领受的。

     

    提摩太前后书用了很多篇幅批评以弗所异端那种空谈的形式,却很少谈及异端教导的内容,比较具体的就只有两节。提前4:3似乎是一种禁欲主义,禁止嫁娶和某些食物,与佛教的出家人倒有些近似;提后2:18,说“复活的事已过去”。林前15:12的异端,是完全否定复活,而这里则可能是把复活“灵意化”。异端教导的,大意是每个信徒悔改归主及受洗时,在属灵的意义上,都曾经历与主基督同死同复活(罗6:8),所以复活的事“已过去”了,这个已经复活的灵魂,也可以在永恒中与主同在,不过将来就没有死人肉身复活这回事了。

    肉身复活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无法妥协,保罗说倘若没有复活这回事,我们所传的都是枉然的(林前15:15),基督徒也比所有人更可怜(林前15:19)。使徒信经也强调“我信身体复活”。为什么肉身复活对基督教这么重要呢?因为要抗衡当时主流文化,即希腊文化中对物质和肉体的否定态度。粗略地说,希腊哲学把世间万事区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属于物质的和肉体的,第二是属灵的、意念上的、形而上的。对于物质的和肉体的事情,希腊哲学大多是持否定的态度的,认为物质是不重要的,甚至是邪恶的。这就解释了为何以弗所的异端禁止嫁娶和某些食物,又反对将来有肉身复活。

    希腊哲学最著名的一段,是苏格拉底面对自己的死亡时的态度,他认为死亡是一件好事,应该愉快地迎接死亡,因为灵魂是不朽的,而死亡使灵魂可以从肉身中释放出来。但保罗的神学是植根于旧约圣经的,他明确反对希腊哲学的这种态度。保罗认定物质和肉体是重要的、是美好的,都“是神所造、让那信而明白真理的人存感谢的心领受的。因为凡神所造的,都是好的,只要存感谢的心领受,没有一样是可以弃绝的”(提前4:3–4)。这是与创世记第一章相呼应的神学,神创造“物质世界”的每一日后,创世记就说“神看是好的”。

    希腊文化对物质和肉体的否定,二千年来一直困扰教会,包括早期的诺斯底主义和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华人教会到今天仍然受希腊文化困扰,容易否定物质生活的重要性。

     

    思想:

    因为凡神所造的,都是好的,只要存感谢的心领受,没有一样是可以弃绝的。或许你今天先停下来,数算一下神给予你所有丰富的物质供应,衣食住行,都是祂看为好的,为这些你可以一一献上感恩!

  • 2月11日 主认得他自己的人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214–1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你要向众人提醒这些事,在神面前嘱咐他们不可在言词上争辩;这是没有益处的,只能伤害听的人。你当竭力在神面前作一个经得起考验、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讲解真理的话。要远避世俗的空谈,因为这等空谈会使人进到更不敬虔的地步。他们的话如同毒疮越烂越大;其中有许米乃和腓理徒,他们偏离了真理,说复活的事已过去,败坏了好些人的信心。然而,神坚固的根基屹立不移;上面有这印记说:“主认得他自己的人”,又说:“凡称呼主名的人总要离开不义。”

     

    以弗所的异端之所以麻烦,一直困扰教会,其中一个原因,是异端崇尚空谈(2:16)。保罗在提摩太前后书,多次用不同形式描述这种空谈的可怕:(1)世俗的空谈(2:16),(2)引起争论的愚蠢无知的问题(2:23),和(3)无稽之谈(4:4)。由于这等空谈只着重讨论的形式,具体内容欠奉,所以保罗虽然学富五车,与他们辩论,也毫无着力之处。保罗似乎感觉他们不容易应付。

    以弗所教会的异端困扰他们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是内部衍生的,而且在教会内的姊妹群体中,影响力尤其巨大。这个异端的领军人物却都是男性,提前1:19–20说有两个人“许米乃和亚历山大”;在提后2:17变成了“许米乃和腓理徒”。保罗在提前1:19–20提到,他自己已经把当时异端两个领导革除会藉,逐出教会。到了提摩太后书时,许米乃居然仍在以弗所教会,由此可见,异端的影响力是何等深远,提摩太在以弗所牧会,是何等艰辛。2:17用越烂越大的毒疮(即疽疮)来形容这异端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也正在蚕食教会的根本。

    2:14“这些事”是指2:11–13的四行诗。保罗在此延伸了上文的主题,即我们对基督忠诚的人,将来必与他一起作王。不过,在这一段保罗强调对基督忠诚,就必须“远避”(2:16)异端错谬的教导;反过来,他鼓励提摩太在以弗所教会要竭力“按着正意讲解真理”(2:15),这样才能无愧于上帝的工人的身份。

    所以保罗要提摩太提醒以弗所教会,对基督忠诚,就要远离异端。2:19用了一个比喻强调这一点,说上帝立了一个根基(当时都是巨石),上面刻了两行字,代表(1)上帝必认得谁是对祂忠诚的信徒(2)忠诚的信徒必离开异端。注意他用“离开”,即有劝吁已经加入了异端圈子的信徒回转之意。

     

    思想:

    主认得他自己的人。你的生命是行在上帝的正道中吗?你是否主所认得的“自己人”?

  • 2月10日 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211–1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这话是可信的: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我们若忍耐到底,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们若不认他,他也必不认我们;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否认自己。

     

    今天我们再思想这首四行诗的结构,昨天提到在前三句,每一句的前半句是信徒的行动或态度,后半句则是基督相应的回应。

    第一句的前半句“我们若与基督同死”是过去式,后半句“也必与他同活”是未来式。这一句应该是指信徒悔改归主或受洗时,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的属灵经历。这是与罗马书6:8相类似的描述。

    第二句的前半句“我们若忍耐到底”是现在式,后半句“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是未来式。这一句就是保罗引用这首诗的原因,带出了全段的主题:你现在忍受患难,将来就必与主一同作王。

    第三句的全句都是未来式,是以负面的角度带出第二句相同的意思。如果有人叛教,基督再回来审判时,也不会承认是认识他的。“不认”的意思是断绝关系、划清界线。如果你跟基督划清界线,基督将来也会跟你划清界线。

    这首诗的正反神人互动的结构让我们记起撒上2:30其中一句话:“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藐视我的,必受到轻视。”上帝是在预告:祂要责罚祭司以利两个不尊重上帝的儿子。这句话又出现在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中。

    电影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苏格兰人李爱锐(Eric Liddell),原先是当年奥运一百米的夺冠热门,但因为赛事安排在主日举行,违反当时他的信仰原则,他决定放弃出赛,引发社会上巨大的回响,报章在头版报导并批评他,电影中皇储也尝试游说他,但无功而还。李爱鋭最后改为参加不擅长的四百米,决赛只勉强入围,编在最外围的赛道。开赛前有人给了他一个字条,上面写着:“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受到激励,他全力以赴地去跑。由于他在位置最前的赛道,看不见任何对手,没法针对其他人的跑速逐渐发力,所以他决定绝不会留力,全程四百米像跑一百米一样,从一开始就全速飞奔。到二百米时他遥遥领先,但全场都认为他一定没有体力以这种速度完成赛事。然而,他以自己独特的跑姿,抬头仰望天空,昂首阔步地继续狂奔,最终赢得冠军,还破了世界纪录。

    电影就是在这欢呼声中结束的,但李爱锐却不是以世人的掌声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夺金后第二年他就放弃运动员的生涯,远赴中国当宣教士。日本侵华时,局势危急,他送走了妻儿,孤身留在中国教书,最后被关在日军集中营。在集中营的两年,他仍然努力实践信仰,为营中的孩子开办科学班和圣经班,也教他们踢足球。最后李爱鋭病死在集中营里,没有世人的掌声,与奥运金牌的荣耀更沾不上边。

    但他在见到主面时,却一定会得到那真正的冠冕,上面一定写着:“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

     

    思想:

    你凡事尊重上帝吗?你在追求奥运金牌,还是上帝的冠冕?

  • 2月9日 与主一同作王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28–1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要记得耶稣基督,他是大卫的后裔,从死人中复活;这就是我所传的福音。我为这福音受苦难,甚至像犯人一样被捆绑,然而神的话没有被捆绑。所以,我为了选民事事忍耐,为使他们也能得到那在基督耶稣里的救恩和永远的荣耀。这话是可信的: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我们若忍耐到底,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们若不认他,他也必不认我们;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否认自己。

     

    前文2:5运动员所得的冠冕是一个伏笔,为了带出2:8–13的主题,就是复活的主终必作王,信徒忍耐到底必得着永远的荣耀。这是我们甘心为主受苦的神学基础。

    福音的核心是耶稣基督,保罗要我们记住关于基督的两件事(2:8),都指向祂作王的身份:(1)祂是大卫王的后裔,有君王的血脉;(2)祂是从死人中复活的主,是战胜了死亡的得胜君王。没有人能妨碍祂的计划,你可以把福音的使者捆绑,却无法捆绑福音本身的大能。保罗是罗马公民,只是传扬一个和平叫人彼此相爱的福音,现在被捕下狱,待遇居然像一个杀人放火、穷凶极恶的囚犯一様。所以当保罗提到自己牢狱之困,明显仍然愤愤不平,说自己“甚至”像犯人一样被捆绑(2:9)。不过,他可以忍受这种痛苦与羞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福音被传开,叫所有信徒将来在永恒里与基督同得荣耀(2:10)。

    然后保罗引用了一篇美丽的四行诗(2:11–13)。这首诗亦可能是当时大家颂唱的诗歌。四句平行工整的句子结构,每一句的前半句是信徒的行动或态度,后半句则是基督相应的回应。第四句完结时另外加了一个颂赞,作为全首诗的高潮。

    第四句最触动人心,但却是最难解释的,因为它破坏了前三句清楚的因果关系。上帝的反应是出乎读者意料之外、违反常理的。我们纵然失信,上帝却仍然可信。这句话确切的意思不容易掌握,但因为这是诗句,我们也不必要强求精确的解释。第四句大意是:虽然我们见到不少信徒叛教离开真道,但我们却不需要为教会整体担心,因为上帝是教会的主,而且祂是信实的,必定保守教会走过这些风浪。“因为他不能否认自己”,是全诗的高潮,解释了上帝信实的理由,是出于祂的本质、衪的属性,不单单是因祂一时高兴(像不少希腊神话中的神明),才偶然选择去保护教会。

      

    思想:

    闭上眼晴,在脑海中尝试想象,将来与基督一同作王的景象!

  • 2月8日 作主精兵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21–7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我儿啊,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导的,也要交托给那忠心而又能教导别人的人。你要和我同受苦难,作基督耶稣的精兵。凡当兵的,不让世务缠身,好使那招他当兵的人喜悦。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不按规则就不能得冠冕。勤劳的农夫理当先得粮食。我所说的话,你要考虑,因为主必在凡事上给你聪明。

     

    昨天讲到保罗称呼提摩太“我儿啊!”(2:1)是作为属灵父亲的认同与接纳。但亦是提醒提摩太属灵道统的传承。保罗怎样传承给提摩太,提摩太也要继续传承下去,给那忠心而又能教导别人的人(2:2)。传承的方式并非透过知识的传授,而是透过师徒共同生活,共同事奉,从中徒弟观察师父的身教,师父又即场指正徒弟的做法及心态。这方法就是门徒训练,跟现代教育强调课程大不相同。保罗在这里举了两个师徒相传的例子。第一、我怎样教导,你就怎样教导(2:2)。保罗不是直接教导提摩太,而是要提摩太观察他,在许多见证人面前是怎么样教导,然后自己照着做,再训练下一代的徒弟也照着做。

    第二、我怎样受患难,请你与我同受苦难(2:3;1:8)。中国人溺爱儿女,宁愿自己多吃苦头,也不愿意儿女捱苦。保罗为什么偏偏要提摩太与他同受苦难呢?因为只有这样,提摩太才能从保罗身上,传承那种面对牢狱死亡也不以福音为耻的心态,才能真正做一个刚强的人(2:1)。

    然后2:4–6一口气用了三个比喻表达同一个真理,就是事奉上帝必须凖备付代价,面对苦难。这些比喻,保罗在其他经文曾经用以表达不同的属灵素质,例如自律和专注,但是这里只集中说明一个素质,就是必须凖备付代价,面对苦难。当兵的为了听从将官的命令,要付代价,预备放下缠身的世务,当然那“招他当兵的”就是代表以圣召呼召我们的上帝。农夫为了得粮食,必须要付出辛劳与汗水的代价;而运动员就必须面对规则。有学者指出希腊人的“规则”,就是必须在比赛前接受十个月严格的训练,但2:5的规则,主要还是指运动场上比赛的规则。任何认真参加过田径比赛的选手都明白,按照这些“规则”要夺取冠冕和奖牌,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训练的,根本不需要别人规定。

     

    思想:

    今天很多时候我们上教会,只希望开开心心,又或者追求心灵的慰藉。你是否愿意认真付代价,作主的精兵?

  • 2月7日 父子情深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21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我儿啊,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

     

    2:1保罗称呼提摩太“我儿啊”。不要轻看这个称呼的重要,耶稣和大卫王的先祖犹大就一生在追求这个称呼。古时父系社会,比现代人重视父子的名分,但雅各出于对利亚的憎恶,一生都不愿意承认利亚所生之犹大为儿子。雅各在犹大出发去埃及买粮食前,居然对犹大说:“你们知道我的妻子给我生了两个儿子。”(创44:27)两个儿子是他所爱的妻子拉结所生的约瑟和便雅悯,言下之意是犹大不被当成儿子!犹大要等到父亲雅各临终时,才得到他亲口承认自己儿子的名份。雅各的遗言:“犹大是只小狮子;我儿啊,你捕获了猎物就上去。”(创49:9)雅各在生命终点,才终于愿意称呼犹大为“我儿啊”!

    生命中缺乏父亲的接纳和认同,可能也是提摩太的伤痛。使徒行传16:1说他母亲是犹太人,父亲却是希腊人,而且保罗担心他这个混血儿的身份,宣教时给予犹太人诸多藉口反对,要求他先行了割礼。新约多次提到他信主的母亲,却再没有提到他父亲了,很多圣经学者认为他父亲没有信主,至少不是热心的信徒,对他十五年来颠沛流离的宣教士生涯,恐怕也不会十分认同。

    倘若提摩太真的在肉身父亲得不到接纳和认同,在他的属灵父亲保罗身上,就一定完全得到补偿了。提摩太作为一个青年人,人生最有活力的十五年都在保罗的核心团队,日夕与共。他是保罗的首席门生和最信任的左右手,更重要的是保罗是真心诚意,把提摩太看为自己儿子的。提前1:2保罗称呼他为“那因信主作我真儿子的”,那里强调是“真儿子”,因为当时要给他权柄,处理以弗所教会中错谬的教导。殉道在即,提后1:2用了更简单直接,但亦更亲昵的称呼“我亲爱的儿子”。提后2:1更简单,直呼“我儿啊”。

    我目前正带领5个门徒训练小组,其中一组初中时我做他们团契导师,高中时成立门训小组,至今持续了13年,现在还有接近二十人。当中有一个读神学,两个去海外做信徒宣教士,五个做了团契团长。这一组在上一次父亲节,拍了一条短片送给我,一开始就说:“对于我们,你不只是剑桥博士,你更是我们的属灵父亲。”

    我回了一个短讯给他们:“十多二十年了,我们一起走过的路绝不简单!我的的确确心中当你们每一个都是我的属灵儿女,正如保罗所讲,每一天你们都在我的心上,不少个晚上因为担心你们我不能成眠!我感谢你们愿意接纳我!我这个不象样的父亲有种种不足,其实我只是努力用天父的爱去爱你们。希望你们在天上的父亲的懐抱中,可以找到真正的安慰和成全。”

     

    思想:

    你得到你自己肉身的父亲的接纳与认同吗?你生命中有一个属灵的父亲或母亲吗?你愿意在天上的父亲懐抱中,找到真正的安慰和成全吗?

  • 2月6日 属灵模范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115–1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你知道,所有在亚细亚的人都离弃了我,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因为他屡次令我欣慰。他不以我的铁链为耻,反而一到罗马就急切寻找我,并且找到了。愿主使他在那日能蒙主的怜悯。他在以弗所怎样多服事我,你是清楚知道的。

     

    第一章的主题是“不以为耻”,所以介绍了一个“不以保罗为耻”的属灵模范阿尼色弗。阿尼色弗是以弗所教会的信徒,我们不肯定他出现在千里之外的罗马,是刻意赶来罗马照顾坐牢的保罗,还是他有其他的私事碰巧这段日子在罗马。他是一个小人物,这四节是圣经中对阿尼色弗唯一的描述。而且不少圣经学者认为保罗写提摩太后书的时候,阿尼色弗已经离世。为什么呢?第一、保罗对阿尼色弗的祝福,是将来在“那日”(基督再来审判活人死人那一日),他能蒙主的怜悯!第二、保罗又说愿意主怜悯他的家人。第三、写信时阿尼色弗已经不在保罗身边,因为只有路加医生在他身旁(4:11)。但阿尼色弗也没有回去以弗所,因为4:19节保罗只问候在以弗所阿尼色弗的家人。不过,阿尼色弗在写信时已经离世,只是一个合理的推测。

    无论如何,阿尼色弗是我们事奉上帝的人重要的属灵榜样。短短四节经文,给予我们几点重要的学习:

    第一、阿尼色弗对人绝对忠诚。第15节保罗近乎绝望的呼声,不是亚细亚的信徒放弃了信仰,而是他们离弃了他!保罗也没有称赞阿尼色弗对基督忠诚,而是称赞他对保罗忠诚(16节)。保罗对提摩太的吩咐也是对基督及对保罗都要忠诚(8节)!

    我们今天总喜欢说,教会要有天国观,不要太计较信徒是否参加自己的教会。这样的态度表面潇洒,其实未能真正了解教会的本质。教会应该是生死同盟,休戚与共,不单单是一起委身于基督,亦是彼此委身,生死与共。信徒一起同行,走过无数岁月的起伏,突然某人离开了,大家心中又怎能不淌泪?没有这样哭过痛过,就无法理解阿尼色弗对保罗的忠诚,是何等的可贵!

    第二、阿尼色弗是主动积极事奉的。今天我们事奉重视团队和制度,本来都是好事,但却容易变得因循。保罗在罗马被囚禁的地点没有公开,阿尼色弗就主动用尽方法去寻觅。和合本用“急切”寻找(17节),英文圣经说他用偌大心力去寻找。如果有一位弟兄姊妹暂时没有回来教会了,你是否会用尽方法去接触他、关心他,希望可以挽回他呢?

    第三、阿尼色弗的服事是具体的。“屡次令我欣慰”(16节),当然包括探望保罗,与他谈话聊天安慰他。但古罗马的牢狱条件甚差,“令我欣慰”更应该包括物资和饮食的供应。今天我们的事奉,太多时间开会,太多人只喜欢教导,太少人太少心力直接关怀牧养个别的弟兄姊妹。

    第四、阿尼色弗是十年如一日忠心事奉的。“他在以弗所怎样多服事我,你是清楚知道的。”保罗第三次宣教行程,在以弗所停留了三年的时期。保罗写提摩太后书已经最少是十年后的事了,阿尼色弗十多年来,忠心服事保罗。

     

    思想:

    好好反省自己的教会事奉是否忠心、具体、主动积极。

  • 2月5日 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111–14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我为这福音奉派作传道,作使徒,作教师。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他所交托我的,直到那日。你从我听到那健全的言论,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作为规范。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守住所交托给你那美好的事。

     

    12节和14节表面上十分相似,在和合本中12节保罗“深信他(即上帝)能保全他所交托我的”,而14节提摩太需要“守住所交托给你那美好的事”。原文两节“所交托的”都是同一个名词,指托付的事物。14节比较容易解释,保罗鼓励提摩太守住那“美好的托付”。是谁托付提摩太的呢?应该是上帝。托付的是什么呢?应该是上一句13节要求提摩太同样守住的“健全的言论”,即福音真道。

    12节就比较富争议了。原文只是说保罗深信上帝能保全“我的托付”,直到那日。和合本认为托付的事物与14节相同,是福音真道,而这个是上帝托付保罗的,所以译作“他所交托我的”。不过大部分圣经学者认为,既然说“上帝能保全”,那么比较自然的诠释是,保罗托付了事物在上帝那里,所以译作“我所交托祂的”(新译本)。保罗殉道之前托付了什么给上帝,要祂保全,直到那日,就是基督再来审判死人活人的那一日呢?经文没有明言,最大可能是他自己的性命,亦可能是他一生的事奉,又或者他福音的果子。

    11节的“传道”,是指一个传令员,意思是到处传扬福音的使者。11节列举三个身分,在位分上最尊贵的,是使徒。但保罗却以传道排头位,就是要突显他面对牢狱和死刑都是因为福音的缘故;因为他是“为福音”努力不懈,以各种身分不停传扬,又不愿意妥协,所以才有这种苦难。亦正正因为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罪行,而是为了福音受苦,所以完全不觉得有羞耻感。福音是神的大能啊!

     

    思想:

    “因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是很多信徒琅琅上口十分浪漫的金句,在各种苦难中激励了不少人。但你是否真正“知道”所信的是谁呢?你是否“知道”所信的基督舍命为世人钉死在十字架上,祂不愿一人沉沦,愿意万人得救?你又是否“知道”基督呼召你作福音的使者,在一切患难中,仍然为福音奋斗呢?

  • 2月4日 不以为耻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18–12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所以,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靠着神的大能,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而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但如今藉着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已经表明出来;他把死废去,藉着福音,将不朽的生命彰显出来。我为这福音奉派作传道,作使徒,作教师。12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他所交托我的,直到那日。

     

    第一章的主题是“不以为耻”,重复了四次:第8节要求提摩太不要以福音为耻,也不要以保罗为耻;第12节保罗说自己不以苦难为耻;第16节说阿尼色弗不以保罗的铁链为耻。为什么保罗在这一封“遗书”,不停重复“不以为耻”呢?因为当时很多信徒强烈感受到,信耶稣去教会是十分羞耻的事情。这也难怪,从人的角度来看,基督教的确有很多事情带来羞耻感。首先,他们跟随的是一个失败的先知,被自己的同胞拒绝,门徒都只是渔民,最后耶稣被政府定为罪犯,判以最羞耻的刑罚,在众目睽睽之下,全身裸露地挂在刑具上。其次,提摩太的父亲是希腊人,希腊文化自视甚高,自觉拥有最“高级”的哲学,什么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等。对于希腊的哲学家来说,基督教宣传一个钉十字架的基督,已经死了的人居然是上帝,不单单是荒谬,更是一种迷信,一种“低等”的宗教,一种愚拙(林前1:23)。最后,创办多间教会的所谓“使徒”保罗,一生被犹太人敌视唾弃,现在被罗马政府囚禁,众叛亲离,孤独地等待死刑。这样的一个基督教,表面上的确叫信徒产生强烈的羞耻感,简直无地自容。

    但保罗说这些因素都只是表面的,我们以属灵眼光看透万事,“知道所信的是谁”(12节),我们不感到羞耻,因为我们知道所跟随的主基督,“把死废去,藉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1:10)。“不能坏的生命”原文是“生命”和“不朽”两件事,“彰显出来”意思是从隐藏中带到众人的目光之下。我们信主的人,不再在死亡的阴影底下,因为将来我们必定复活,在永恒中与主同在;但今天基督已经把这个丰盛的生命,连同希腊人最重视的不朽和不灭的特质,清清楚楚显明在世人的眼前!所以今天我们在世人面前,绝不感到羞耻!

    保罗还提醒我们,我们可以不以为耻,不是我们有什么本事才能,而是因为上帝的恩典,是“在万古之先在基督里赐给我们的”(1:9),不是按着我们的行为,而是按着上帝神圣的召命。第9节的“圣召”之所以神圣,一方面是因为呼召我们的上帝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要呼召我们去过一个圣洁的生活。

    基督徒在今天的社会仍然是少数派,仍然被主流社会看为“低等”的守旧的意识形态,不少人仍然把上教会的人,看为失去自由、追求心灵慰藉的弱者。有时基督徒为了减轻这种羞耻感,会刻意追求卓越的表现,让世人看看,我们基督徒在他们觉得重要的领域,一样可以出类拔萃,而且我们美化这种心态,说这些表现是美好的见证。我自己年轻时争取公开试做状元,校际比赛拿下冠军,或许也有这种心态作祟。其实我们追求卓越是应该的,却绝对不需要以此来减轻羞耻感。我们不用感觉羞耻,并非因为自己卓越,而是源于心底里面的两个信念。第一个信念,是我们跟随的基督是生命的主,已经把丰盛的生命和世间一切不朽的美善,显明在世人眼前;第二个信念,是基督藉着恩典,已经用圣召呼召了我。我既然是生命之主亲自呼召的人,就可以昂首阔步,挺起胸膛做人。

     

    思想:

    你有没有曾经因为信徒的身分感到羞耻呢?你心底里坚定相信基督是生命的主吗?

  • 2月3日 突破限制,重燃心中的那团火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16–7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所以,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靠着神的大能,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而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但如今藉着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已经表明出来;他把死废去,藉着福音,将不朽的生命彰显出来。我为这福音奉派作传道,作使徒,作教师。12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他所交托我的,直到那日。

     

    第1章的主题是“不以为耻”,重复了四次:第8节要求提摩太不要以福音为耻,也不要以保罗为耻;第12节保罗说自己不以苦难为耻;第16节说阿尼色弗不以保罗的铁链为耻。为什么保罗在这一封“遗书”,不停重复“不以为耻”呢?因为当时很多信徒强烈感受到,信耶稣去教会是十分羞耻的事情。这也难怪,从人的角度来看,基督教的确有很多事情带来羞耻感。首先,他们跟随的是一个失败的先知,被自己的同胞拒绝,门徒都只是渔民,最后耶稣被政府定为罪犯,判以最羞耻的刑罚,在众目睽睽之下,全身裸露地挂在刑具上。其次,提摩太的父亲是希腊人,希腊文化自视甚高,自觉拥有最“高级”的哲学,什么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等。对于希腊的哲学家来说,基督教宣传一个钉十字架的基督,已经死了的人居然是上帝,不单单是荒谬,更是一种迷信,一种“低等”的宗教,一种愚拙(林前1:23)。最后,创办多间教会的所谓“使徒”保罗,一生被犹太人敌视唾弃,现在被罗马政府囚禁,众叛亲离,孤独地等待死刑。这样的一个基督教,表面上的确叫信徒产生强烈的羞耻感,简直无地自容。

    但保罗说这些因素都只是表面的,我们以属灵眼光看透万事,“知道所信的是谁”(12节),我们不感到羞耻,因为我们知道所跟随的主基督,“把死废去,藉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1:10)。“不能坏的生命”原文是“生命”和“不朽”两件事,“彰显出来”意思是从隐藏中带到众人的目光之下。我们信主的人,不再在死亡的阴影底下,因为将来我们必定复活,在永恒中与主同在;但今天基督已经把这个丰盛的生命,连同希腊人最重视的不朽和不灭的特质,清清楚楚显明在世人的眼前!所以今天我们在世人面前,绝不感到羞耻!

    保罗还提醒我们,我们可以不以为耻,不是我们有什么本事才能,而是因为上帝的恩典,是“在万古之先在基督里赐给我们的”(1:9),不是按着我们的行为,而是按着上帝神圣的召命。第9节的“圣召”之所以神圣,一方面是因为呼召我们的上帝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要呼召我们去过一个圣洁的生活。

    基督徒在今天的社会仍然是少数派,仍然被主流社会看为“低等”的守旧的意识形态,不少人仍然把上教会的人,看为失去自由、追求心灵慰藉的弱者。有时基督徒为了减轻这种羞耻感,会刻意追求卓越的表现,让世人看看,我们基督徒在他们觉得重要的领域,一样可以出类拔萃,而且我们美化这种心态,说这些表现是美好的见证。我自己年轻时争取公开试做状元,校际比赛拿下冠军,或许也有这种心态作祟。其实我们追求卓越是应该的,却绝对不需要以此来减轻羞耻感。我们不用感觉羞耻,并非因为自己卓越,而是源于心底里面的两个信念。第一个信念,是我们跟随的基督是生命的主,已经把丰盛的生命和世间一切不朽的美善,显明在世人眼前;第二个信念,是基督藉着恩典,已经用圣召呼召了我。我既然是生命之主亲自呼召的人,就可以昂首阔步,挺起胸膛做人。

     

    思想:

    你有没有曾经因为信徒的身分感到羞耻呢?你心底里坚定相信基督是生命的主吗?

  • 2月2日 属灵道统的传承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13,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我感谢神,就是我接续祖先用纯洁的良心所事奉的神,在祈祷中昼夜不停地想念你……我记得你无伪的信心,这信心先存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妮基的心里,我深信也存在你的心里。

     

    希腊文中3–5节是完整的句子,第3节是保罗感恩的祷告,第5节是他为提摩太感恩的原因。全句是“我不住为你感谢神……因为我记得你无伪的信心”。保罗作法利赛人时,已经习惯每天几次定时祷告,归信基督后保留了这个习惯,第3节是指他每日几次祈祷时,每次都会记念提摩太。祈祷中“昼夜不停”地想念你,原文是“夜与日”都想念,这是反映犹太人的每一日,是由日落开始计算的。第5节“我记得”更正确的翻译是“被提醒”,可能是保罗刚收到关于提摩太的消息,亦可能只是他突然记起提摩太的一些往事。

    第3及第5节彼此呼应,强调信徒要忠于自己属灵道统的传承。第5节保罗说提摩太有“无伪”的信心,说他是真诚的,没有作假,并非虚伪的人。第3节保罗说自己是出于“纯洁的良心”,也强调真诚坦荡,凡事问心无愧。这两个相呼应的描述,正正与提前4:2对异端的狠批形成强烈对比:“这是出于撒谎者的假冒;这些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了一般。”保罗和提摩太忠诚的对象是什么呢?他们是忠于自己的属灵道统。

    保罗强调他学效祖先的榜样,努力事奉神。保罗一生被犹太人多次诬陷和迫害,吃尽苦头,如今走到人生的尽头,居然仍旧坚持:自己宣扬的福音其实是真正传承旧约犹太教的伟大道统的,所以他可以面对列祖列宗,问心无愧。提摩太的属灵道统,是传承自他的母亲和外祖母。她们原先信奉犹太教,所以从小教导提摩太学习旧约圣经(提后3:15),后来她们归信基督,徒16:1称呼他母亲作“信主的犹太妇人”。第5节是圣经唯一提到他外祖母的地方,也是唯一提到他母亲名字的地方。保罗在信中谈到这两个名字,一方面是个人化的表达,另一方面是要提摩太清楚记得自己的属灵道统的传承,由亚伯拉罕、摩西及众先知,一直传承到使徒保罗、罗以及友妮基,然后再传承到提摩太。

    今天我们极重视创新,但我们讲创新的时候,也要重视传承伟大的属灵道统。今年我开始在建道神学院全职事奉,在年终散学礼时唱的一首圣诗,我突然注意到是刘福群牧师翻译,滕近辉牧师修订的,当日心情激动,忍不住热泪盈眶。两位从前都是建道的院长,滕牧师多年来也在宣道会北角堂(北宣)当主任牧师,听闻当年北宣第一次购堂,弟兄姊妹都是难民,幸得刘福群牧师倾囊相助。我自初中起在北宣成长,聚会多年后,被差派去建立宣道会宣基堂,在宣基堂努力做青少年的门徒训练,鼓励了十多位大学毕业生献身作传道及宣教,其中8位就在建道全时间读神学。由刘福群、滕近辉两位先贤,传承到笔者,再传承到多位青年牧者。传承什么呢?当然就是建道“开荒、吃苦、火热”服侍主、服侍教会的心志!

     

    思想:

    你是否感受到自己并非一个独立个体,而是一个属灵道统的传承?回想过去你的牧者、导师的美好榜样和劳苦,尝试从当中寻找上帝在你生命中的恩典。

  • 2月1日 血浓于水的情谊

    作者:叶松茂博士

    经文:提摩太后书11–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为这缘故,我提醒你要把神藉着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因为神赐给我们的不是胆怯的心,而是刚强、仁爱、自制的心。

     

    第7节新译本是“因为神所赐给我们的,不是胆怯的灵,而是有能力、仁爱、自律的灵。”这个“灵”,有圣经学者根据上下文认为是指圣灵。但大部分学者认为“灵”在本句最自然的解读,是指人的灵,即我们的性情或心态,所以和合本用“心”来取代“灵”,也无不可。和合本把“能力的灵”译作“刚强的心”,却是一个意译,似乎认为保罗提到“能力”,是鼓励提摩太不要胆怯,要有“刚强的心”。

    过去教会传统,一般认为提摩太是一个比较懦弱和内向的青年人,缺乏天生的领䄂魅力,所以保罗要多次鼓励他,包括在第7节鼓励他不要胆怯。保罗派他去哥林多时又嘱咐当地教会“你们务要使他在你们那里不会惧怕,因为他像我一样是作主的工作的。所以,谁也不要小看他。”(林前16:10–11)。如果提摩太真的是一个天生比较懦弱怕事的人,我们就必须承认,他为了完成基督的大使命,愿意突破自己性格的限制,多次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委身。

    首先,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在提摩太的家乡路司得遇见他,并听到他在信徒中有美好的名声。当时提摩太十分年轻,却毫不犹豫就接受了保罗的邀请,加入保罗的宣教团队,离乡别井,跨海去到希腊宣教。其次,提摩太曾经两次代表使徒保罗,独自分别去帖撒罗尼迦和哥林多教会,鼓励和牧养他们。哥林多明显是问题多多的教会,似乎提摩太也有能力“摆平”了。最后,保罗写提摩太前后书时,提摩太是在牧养以弗所教会,目的是应付教会领导层中错谬的教导。凡此种种,都显示他成功突破自己懦弱的性情,为了实践大使命,展现非凡的勇气与毅力。

    提前1:18保罗提醒提摩太,当初曾有预言指出,提摩太有作上帝圣工的恩赐(应该包括教导和传福音的恩赐),而提前4:14提到“众长老”按手公开确认这个预言,即确认提摩太有事奉恩赐。或许这有点像今天宣教士的差遣礼,保罗似乎是当时按手的长老之一,在提后1:6提醒提摩太要回想十多年前按手这一件事,藉此鼓励他重拾初心。第6节“再如火挑旺起来”,原文是指细微即将熄灭的火种,被重新挑旺成为熊熊烈火。

    不少人信主后最初的日子,曾经热心事奉,全情投入教会生活;但信主多年之后,反而慢慢冷淡下来,甚至觉得疲累了,不再有当初心中那团火了。保罗提醒我们两件事:(1)要愿意突破自己性格的限制,才能持续经历生命的更新;(2)要重拾初心,积极努力重新挑旺心中那团火。

      

    思想:

    你愿意突破自己的限制吗?愿意重新点燃心中那团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