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目录

  • 尔道自建释经灵修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

    欢迎到良友圣经学院网站收听最新每日灵修

    民数记(17– 36章)

  • 11月30日 继承与保全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365–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摩西照耶和华的指示吩咐以色列人说:“约瑟子孙支派的人说得有理。关于西罗非哈的女儿们,这是耶和华吩咐的话说:‘她们可以随意嫁人,只是必须嫁给同宗,她们父亲支派的人。这样,以色列人的产业就不会从这支派转到另一个支派,因为以色列人要各自守住祖宗支派的产业。凡在以色列支派中得了产业的女儿,必须嫁给同宗,她们父亲支派的人,好使以色列人各自承受他们祖宗的产业。产业不可从一个支派转到另一个支派,因为以色列支派的人要各自守住自己的产业。’”

     

    民数记27章提到西罗非哈的女儿因为父死无子,请求继承父亲的产业。神的回答在以色列中定下新的规范,使她们可以继承父业。不过此规定仍不够周详,因此西罗非哈的族长来求问摩西。以下分几点来讨论:

    1. 族长求问,支派可能会减少产业(1–4节):他们担心,若西罗非哈的女儿嫁给别支派的人,将来这些土地就会自动移转到别的支派,而原本他们这一支派的土地就相对减少了。而且即或“禧年”的律法也只适用于已卖出的土地,与承受为业的土地无关,这显然违反保持各支派土地完整的初衷。
    2. 神回答,只能嫁给同宗族的人(5–9节):摩西再度求问耶和华,耶和华同意他们的顾虑,谕令西罗非哈的女儿们可以随意嫁人,只是必须嫁给她们父亲那个支派同宗族的人,以免产业从一个支派移转到另一个支派去。此规定背后的理念是,以色列支派的人各自“守住”(dābaq)自己的产业(7、9节)。 
    3. 百姓遵行,西罗非哈的女儿遵命(10–12节):于是“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西罗非哈的女儿就怎样行”(10节),她们都嫁给叔伯的儿子,玛拿西子孙的族中,因而产业仍留在同宗支派中。 

     

    思想:

    由冲突管理的角度来看,此事至少提供两个宝贵教训: 

    1. 冲突常因新情况而产生以色列人在埃及和旷野时没有继承地业的问题,可是一旦进入迦南地,继承地业的问题就变得很重要了。冲突的焦点常在争夺有限的资源在这里是土地;但这只是表面看得到的焦点,背后的既得利益或潜在利益的冲突可能更为重要。西罗非哈的女儿固然是要为父亲留名,她们的族长更忧虑未来本支派的土地减少。 
    1. 化解冲突最重要的是建立制度摩西把问题带到耶和华面前求问,耶和华的指示不仅解决个案,更把个案变成通则。此案例所显示的最重要原则就是要保持各支派、宗族及家庭的土地完整,不容永久移转。因为土地原属于神,他分配给人来管理。这也成为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最重要的功课。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千万不要浪费每一场危机。”(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

  • 11月29日 利未与逃城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359–12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吩咐以色列人,对他们说:你们过了约旦河,进入迦南地,要指定几座城,作为你们的逃城,使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这些城要作为逃避报仇者的城,使误杀人的不至于死,等他站在会众面前受审判。”

     

    五经有关逃城的律法,民数记35章讲得最为详细,后来摩西重申此律法(申19章),约书亚则遵命而行(书20章)。 

    1. 利未人的城镇(1–8:前一章讲分配地业给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却没有分给利未人,因为事奉神就是他们的产业,各支派的十一奉献就是他们的收入。但是利未人还是需要住处,因此神吩咐把全以色列48座城分给他们,让他们分散住在以色列各支派中,好像神藉会幕住在以色列民中间。注意这短短八节中,“给”这个动词出现九次,提醒以色列民当好好善待神的仆人。 
    1. 误杀人者的逃城(9–34

    (1)逃城的意义:“逃城”(ʽārê miqlā 字义)或按其功能译作“庇护城”(6、11、12节),目的是让误杀人者可以逃到这里寻求庇护,等候公正的审判。“报血仇者”(gō’ēl)动词词根(gā’al)原意是“赎回”,他有责任赎回穷亲戚所卖的土地,或是赎回欠债卖身为奴的亲戚,或是按照夫兄弟婚的要求,娶寡嫂为妻,生子为死者留后。但最重要的就是为被杀的亲戚报血仇。

    (2)逃城的设置(13–15节):以色列民要在约旦河两岸,各选出三个城作为逃城,好让误杀人者可以就近逃到那里。而这些城都是利未人的城。

    (3)谋杀与误杀(16–29节):谋杀者固然应当处以极刑,但若无心之失,意外失手,则要放他一条生路,以免被报血仇者追杀。误杀人者虽是出于无心,但他毕竟夺取了别人的性命,所以必须受到相当的惩罚。他要被限制住在逃城中,等到当时的大祭司过世之后,才可以重获自由,平安回家(28节)。

    (4)定罪与刑罚(30–34节):古时判案倚靠见证人的口供,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方可定罪。定了死罪的谋杀犯,不得用金钱赎回性命。即或是误杀人者,也不得用金钱买自由。如此务求勿枉勿纵,以免造成土地的玷污。  

     

    思想:

    逃城的永久居民就是利未人,收容误杀人者也是他们。而大祭司的死亡,更使误杀人者的罪债得赎,可以安全回家。这些都预表基督,因他的代罪受罚,使我们得拯救平安。

  • 11月28日 行程与目标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331–4341–2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这是以色列人按着队伍,在摩西、亚伦手下,出埃及地的行程。摩西遵照耶和华的指示记录他们每段行程的起点,这些行程的起点如下。第一个月,就是正月十五日,逾越的第二天,他们从兰塞起行,在所有埃及人的眼前抬起头来出去了。那时埃及人正埋葬他们的长子,就是耶和华在他们中间所击杀的;耶和华也惩治了他们的众神明。……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吩咐以色列人,对他们说;你们到了迦南地,这就是归你们为业的地,迦南地和它四周的边界。”

     

    民数记33章记录以色列民从出埃及到摩押平原的行程。 

    1. 行程的开始:以色列人在逾越节的第二天,就抬起头来出了埃及。“抬起头来”原文是 bǝyād rāmâ“高举着手”,或可译作“昂然无惧”,说明他们以胜利之姿态离开埃及。经文特别说明“那时埃及人正埋葬他们的长子”。
    1. 行程的性质:经文列出以色列民从兰塞起行,至抵达摩押平原曾安营的40个地点,标准公式是“从甲地起行,安营在乙地;从乙地起行,安营在丙地”。本章动词 nāsa‘“起行”(或译作“拔营”)与ānâ“安营”各用了42次,加上名词 ṣǝbā’ôt“队伍”,全都是军事用语,以强调以色列民乃是耶和华所率领的得胜军队。 
    1. 行程的阶段:共分成三段:(1)从埃及到西奈(5–15节),(2)从西奈到加低斯(16–36节),(3)从加低斯到摩押平原(37–49节)。经文只列出地点,但是没有列出各地点之间的距离,也没有记载各段行程所花费的时间。有些在民数记中的地名并未被列入(像他备拉),却有18个地名未曾出现在其他地方。此外,只有几个地点加注简单说明(像以琳水泉与利非订缺水);反而最重要的西奈山,则未多作描述。

     

    民数记34章列出以色列人整个行程的主要目标:进入迦南地。 

    1. 迦南地的范围(1–15节):他们要在此分地定居。除了约旦河东的迦得、吕便和半个玛拿西支派,应许之地的边界如下:南界在死海以南与以东接壤(3–5节),西界就是地中海(6节),北界在哈马口,即在今日叙利亚的大马士革西北约73公里(7–9节),东界就是约旦河,从基尼烈湖的东边向南延伸到死海为止(10–12节)。 
    1. 迦南地的分配(16–29节):由于吕便和迦得支派的地业在约旦河东,因此这两个支派没有派人参与分地。摩西过世之前,耶和华领他上尼波山,指给他看整个应许之地(申三十四1–3)。不过直到约书亚临终,以色列人仍有许多未得之地:包括非利士人五座城,黎巴嫩及其以北属于叙利亚的领土(书十三1–6)。后来在以色列的历史上也都未得到这些土地。

     

    思想:

    人生最重要的是“做最重要的事”。有人主张“以终为始”,也有人大力推荐“目标与关键结果”(OKR,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祝福您善用人生每一个阶段,迈向神所定的目标。

  • 11月27日 妥协与准许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3216–1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他们挨近摩西,说:“我们要在这里为牲畜筑圈,为孩童建城。我们自己却要带兵器,急速行在以色列人的前面,领他们直到他们的地方。我们的孩童可以留在坚固的城内,躲避当地的居民。我们必不回自己的家,直等到以色列人各自承受了自己的产业。我们不和他们在约旦河那边分产业,因为我们的产业在约旦河的东边。”

     

    虽然摩西严词责备吕便和迦得两支派,但是他们提出一个新的折衷方案,就是若摩西准许他们保留约旦河东的家园,他们的男丁便带着兵器与以色列其他支派一同过约旦河,直到争战结束才回到约旦河东。他们更自愿作以色列军队的先锋,民数记32章7次讲到“在耶和华面前”(13、20、21,22,27,29,32节),说明其重要性。这是指在约柜前,暗示他们在战斗中是排列在约柜前。按理当以色列人行进时,约柜在最前面。但在战斗时,约柜排列在先锋部队的后面。 

    他们的诚意得到接纳。摩西虽与吕便和迦得两支派谈妥条件,但他也知道自己即将离世。为免夜长梦多,节外生枝,他特地指示以利亚撒祭司和新的领袖约书亚,清楚说明协定的内容,让他们带领以色列百姓过约旦河后,得以遵照而行。后来基列地就变成这两个支派的地业,而半个玛拿西支派(包含三个宗族)也要求比照办理。 

    吕便与迦得两支派求约旦河东之地这件事,单就冲突管理而言,堪称处理圆满。妥协带出新的方案,谈判中有新的创意,结果双方都可接受,吕便与迦得两支派也都信守承诺。不过人可以接受的方案,未必符合神的心意。在这段故事中完全没有看到有任何人向神求问其实神的心意早已明确启示,只是人的软弱使神的命令打了折扣。上述的方案对摩西而言可能是虽不满意但可接受,对神而言则是以色列有些支派已经偏离神的旨意,成为后来世代的祸源。 

    代上5:25–26提到约旦河东两个半支派违逆神,拜当地的神明,结果首先被掳异域,未再归回。这两个半支派就像创世记中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创13),他们选择不与其他十个支派共享应许之地,后来甚至完全脱离神的守护,并选民的祝福。     

     

    思想:

    请记得耶稣的警戒:“不是每一个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进天国;惟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他又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人,不配进神的国”(路962)。作个顾家的新好男人,这一点岂不更加要紧吗?

  • 11月26日 新愁与旧恨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321–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吕便子孙和迦得子孙的牲畜极其众多。他们看到雅谢地和基列地;看哪,这是可放牧牲畜的地方。吕便子孙和迦得子孙就到摩西和以利亚撒祭司,以及会众的领袖那里,说:“亚他录、底本、雅谢、宁拉、希实本、以利亚利、示班、尼波、比稳,就是耶和华在以色列会众面前所攻取之地,是可放牧之地,而你的仆人也有牲畜。”又说:“我们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这地给我们为业;不要领我们过约旦河。”

     

    民数记32章记载以色列民在进入应许之地前夕,吕便和迦得两支派向摩西请求留在约旦河东之地,不要带他们过约旦河。有几点先在此讨论: 

    1. 两支派的请求

    (1)关注的焦点,1节最开头两个词是“牲畜”及“众多”,中译多作“牲畜极其众多”,指出整件事核心所在。

    (2)他们的选择:吕便与迦得两支派列出9个城,都是在约旦河东雅博河以南之地,他们强调这都是耶和华所攻取之地,似乎没有理由不让他们选择留在这里(4节)。

    (3)考量的重点:因为他们看那里是“可放牧之地”(4节)。的确,约旦河东的约旦平原,一般称作基列地,海拔800公尺,土地肥沃,牧草丰美,自古以来就以出产优良品种的牛羊出名。 

    1. 神仆人的拒绝:不料摩西立刻严词责备,强烈拒绝,主要理由有二:

    (1)偏离主要目标,破坏团队士气:神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是在约旦河西,现在眼看就要到了,怎么竟有两个支派选择退出,这对其他支派是何等大的打击?因此摩西第一个责问就是“难道你们的弟兄去打仗,你们却留在这里吗?”这句话也可以翻译为“当你们留在这里时,你们的弟兄会去打仗吗?”(6节)

    (2)重蹈父辈覆辙,遭致全民灭亡:摩西立刻想到将近40年前加低斯巴尼亚的痛苦经历。由于10个小信探子的恶讯,使那一代的以色列人“灰心丧志”(nû’,使役形),不肯“进入”应许之地(9节)。现在这些旷野中新生的一代,竟然重复他们父辈的过错,使以色列人“灰心丧志”(nû’,使役形),不愿“越过”约旦河。摩西甚至责备他们是“一伙罪人”,要使以色列百姓灭亡(14–15节)。

     

    思想:

    1. 约旦河东的确不是神应许之地,拉比文献也责备吕便与迦得支派,单就经济层面考量。自私蒙蔽人的眼睛,教人不顾群体,偏离主要目标,背弃神的引导,结果引发冲突,产生猜忌,破坏合一。 
    1. 若有人问:为何是这两个半支派而不是别人?对照民2章十二支派安营的位置可以发现,吕便及迦得支派在会幕南边安营,玛拿西支派在会幕西边安营。很可能这三个支派经常有机会接触,交换资讯,相互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岂可不慎呢?
  • 11月25日 掠物与赎罪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311950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你们和你们掳来的人,要住在营外七天;凡杀了人的,和一切摸了尸体的,要在第三日和第七日洁净自己。……如今我们把各人所得的金器,就是脚链子、手镯、打印的戒指、耳环、项链,都送给耶和华为供物,好在耶和华面前为我们赎罪。”

     

    民数记用6节记载以色列与摩押人争战(民31:7–12),却用了更多篇幅来记载军队凯旋归来之后的处理(民31:13–54)。在此讨论几个重点:

    1. 洁净军兵和俘虏:所有参战的军人,以及掳获的处女,要先在营外七天,按照民19章红母牛灰的条例,在第三日及第七日洁净自己,也要洁净一切的衣服(民31:19–20,19:12、19)。因为他们不论是在战争中杀敌,或是接触过死尸的,都算作不洁净。这是民数记记载该条例的首次应用,也为后来参战者立下典范。 
    2. 洁净掳获的掠物:分为两大类,凡是金属类,能耐火的,要先经过火,再用除污水,方才洁净。凡不能耐火的,则要用水来洁净。这也是补充红母牛灰条例,再次说明“火”与“水”的洁净功能(21–24节)。 
    3. 公平分配战利品:要把掳获的掠物分成两半,一半给那些出去打仗的精兵,一半给全会众。后来大卫也据此立下规矩:“上阵的分得多少,留下看守物件的也分得多少,大家应当平分。”(撒上30:24)接着规定,上阵军兵所分得的人或牲畜,“要五百取一,献给耶和华为贡物”(28节)。而分给百姓的掠物中,无论是人或牲畜,“要五十取一,交给照管耶和华帐幕的利未人”(30、47)。因为这是耶和华的战争,所有战利品都当归献给神。 
    1. 官长献金饰赎罪:千夫长及百夫长来向摩西汇报,在这次战役中他们下属的死亡总数竟然是“零”。因此他们把所夺获的金器首饰,献给耶和华为供物(qorban),好替他们的生命(nepeš复数)赎罪(kipper)。(50节)这“赎价”如同半舍客勒的赎银一样,表示被数点之人性命得以保存(参出30:12–16)。而且他们没有因摩西斥责他们没有杀死米甸妇女而心生怨怼,反而极其尊重摩西,自称“你的众仆人”(49节)。

     

    思想: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斐洛名言:“要注意最后百分之五,因为结尾做得好,整件事情就做得好。”事情的收尾往往比事件本身更重要。

  • 11月24日 报仇与得胜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311–27–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为以色列人向米甸人报仇,然后归到你祖先那里。”他们遵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与米甸人打仗,杀了所有的男丁。在所杀的人中,他们杀了米甸的王,就是以未、利金、苏珥、户珥、利巴五个米甸的王,又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巴兰。

     

    阅读民数记22至24章巴兰的故事,及25章巴力.毗珥事件,读者不禁会问:难道巴兰没事,就这样回老家去了?难道摩押人就这样船过水无痕?民数记31章就是回答这两个问题。这是在摩西过世以前重要的事,也是最后一场主要战争。在此先注意几个要点: 

    1. 吩咐以色列民报仇:古近东战争多由君王发动,但是这一次却是由耶和华发动,因此不少人看这次战争是“圣战”。耶和华不会任凭罪恶存在蔓延,他会处理,而且比人以为的更快、更严厉。他吩咐摩西要去“为以色列民向米甸人报仇”(2节),更是“为耶和华向米甸人报仇”,原文意思是“将耶和华施行的报应加在米甸人身上”(3节)。 
    1. 以色列民旗开得胜:以色列每一个支派都要派兵一千,一起向米甸人报仇,表示同仇敌忾,这乃是全民的争战。而派非尼哈祭司同去,且手里拿着圣所的器皿和吹号的号筒,表示这场战争不仅是全民的战争,有十二支派及利未支派,且耶和华自己也参与其中。果然以色列大获全胜,杀了米甸人所有男丁及米甸五个王,还有比珥的儿子巴兰,又掳获米甸妇女以及大批牛羊与财物。 
    1. 灭绝已婚米甸女子:不料当以军凯旋而归,摩西却大怒,因为这些已婚的米甸妇女中不少人曾引诱以色列民犯罪,以致耶和华降灾,以致以色列民死了24,000人。现在岂可再容留这些祸根呢?惟有处女得以留下,因为她们没有性经验,肯定没有参与巴力.毗珥的罪行。

     

    思想:

    许多人认为神要以色列人灭绝摩押/米甸人太过残忍而深感不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不是单单针对外邦人,而是耶和华对于罪的一贯态度。严厉的刑罚是因为罪恶的可怕,正如耶和华降天火焚烧所多玛;以色列民在旷野屡次悖逆受罚(包括瘟疫、火蛇、金牛犊事件等);以至出埃及的第一代仅有迦勒和约书亚得以进入应许之地,其他人包括摩西、亚伦和米利暗,全都因不信、背逆而倒毙在旷野。将来神的审判也会从神的家开始,这样我们更当何等慎重呢?

  • 11月23日 许愿与撤销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301–216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摩西对以色列各支派的领袖说:“这是耶和华所吩咐的话:人若向耶和华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须照口中所出的一切话去做。”……这是关于丈夫待妻子,父亲待女儿,女儿年轻还在父家,耶和华吩咐摩西的条例。

     

    不论男女,对神许愿总是大事。 

    有些人在面对急难或是对神情绪高涨时,会向神求助或许愿。等到渡过难关或是事情成就,就当向神还愿,因为“你向神许愿,还愿不可迟延,因他不喜欢愚昧人,你许的愿应当偿还。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传5:4–5)。然而世事变幻不定,人心善变无常。有些人忘恩负义,故意拖延不还愿;也有些人因发现所许的愿超乎自己能力所及而不还愿。民数记三十章就是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更从夫妻、亲子关系来厘清许愿还愿的责任谁属。综论如下: 

    1. 人当信守诺言:民30:2首先讲到一个男人的责任,他既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就要说话算话。不论是积极的“许愿起誓”(yiddōr neder),或是消极的“禁戒约束”(le’sōr ’issār),都应当说到做到,不可食言。例如:男女许了拿细耳人之愿(民6章),或像税吏撒该,许愿把一半财产散给穷人(路19:1–10)。 
    1. 家长当负责任:在古以色列父权社会,一般妇女在法律上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她要服在男性家长的权柄之下。那时以色列女子十四五岁就出嫁,若她年幼未婚,父亲是她的法定代理人。若她已婚或订婚,则要服在丈夫权柄之下。若家父长在听到她许愿时默不作声,就算是默认,法律上有效。若听见当下就否定不准(hēnî’),“耶和华也必赦免她”(5节)。 
    1. 哪些妇女自主:若是守寡或失婚,她便算是独立自主的个体,像男人一样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信实守约。可以像拿俄米与摩押女子路得般,追求人生第二春。

     

    思想:

    1. 谁有资格许愿其实是任何人。尤其今日妇女地位大为提高,胆识见解不让须眉,只要真心信靠主,都可许愿。但若尚未达到法定年龄,还是要由有独立自主,有真知灼见的人负责;否则宜加以撤销,神会赦免。
    2. 哪些许愿有效不论是情况危急致口不择言,或是头脑发昏致失去理智,有时难免许下的愿超过自己能力可还,或是完全不合情理,置家人于不顾。这与性别年龄无关,而与真理造就有关。像耶弗他,因缺乏属灵的真知识,冒失许愿,结果懊悔莫及。相反,哈拿许愿求子,有祭司祝福,有丈夫支持,把孩童撒母耳献给神,使他终生为主所用,成为千古佳话。
  • 11月22日 收藏与住棚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912–16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七月十五日,你们当有圣会;任何劳动的工都不可做,要向耶和华守七天。要将十三头公牛犊、两只公绵羊、十四只一岁的小公羊,都是没有残疾的,献上作火祭,是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燔祭。要同时献调了油的细面为素祭:为那十三头公牛犊,每头要献十分之三伊法;为那两只公绵羊,每只要献十分之二伊法;为那十四只小公羊,每只要献十分之一伊法。又要献一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在经常献的燔祭、同献的素祭和浇酒祭之外所献的。

     

    民数记29章讲到“住棚节”(利23:34;申16:13)或称“收藏节”(出23:16,34:22),与每年第一个主要节期“逾越节和无酵节”一样,都是一连七天。在此特别关注每天所献祭牲的数量,第一天要献13头公牛犊,2只公绵羊及14只1岁的小公羊为燔祭。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减少1头公牛犊,其他不变。直到第七天要献7头公牛犊,如此,总共献上70头公牛犊。加上其他所献上的公绵羊及小公羊,其数量远超过其他节日加起来的总和。 

    住棚节是一年最后一个主要节期,也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期,圣经中有时只用“这节期”来代替,说明其重要性。以下有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1. 感恩的期:这时大麦和小麦已收割打谷,葡萄已榨汁酿酒,蜜枣、无花果与橄榄也已采收,就农业而言是一年收成结束,也是最欢乐的节期。以色列民来到应许之地,享受当地收成,向神表达感恩、谢恩,更求神来年继续施恩。 
    1. 救恩的期:以色列民家家户户在楼顶、阳台或门前路旁搭棚,纪念40年在旷野的经历,以不忘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1. 欢乐的期:这是朝圣的旅程,要在神面前一连欢乐7天,却不怕自己的家被人侵扰,显示对神守护的信心。不仅自己守节,还进一步分享神的恩惠,纪念国中的穷苦人,包括孤儿、寡妇、外侨及利未人,因为他们都没有田产可以收成(申16:14)。 
    1. 教导的期:每年住棚节第一天有“圣会”,结束次日又有“严肃会”,后者可能是指庄严的结束聚会。而且在聚会中宣读传道书,每逢七年一次的豁免年更宣读五经的律法,这样每一个人在成年之前都有两次机会学习整个五经律法。 

     

    思想:

    犹太人传统,期最后一天还有“汲水之礼”,由大祭司带领众人,拿着金罐到耶路撒冷的西罗亚池“欢然取水”,感念神在40年旷野期间源源不绝的供应(赛123)。耶稣更曾在这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最大的一天,向众人宣告当盼望将来,弥赛亚浇灌圣灵(约737)。

  • 11月21日 吹角与赎罪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917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七月初一,你们当有圣会;任何劳动的工都不可做,是你们当守为吹角的日子。七月初十,你们当有圣会;要刻苦己心,任何工都不可做。

     

    民数记29章讲到每年七月的几个节期:七月初一的吹角节(1–6节),七月初十的赎罪日(7–11节),以及七月十五日开始一连七天的住棚节,又称收藏节(12–38节)。在此先讨论前面两个节日。 

    1. 吹角:每年七月初一是“吹角的日子”(yôm tǝrû‘â)。在这里的吹角与民10:1的吹角没有直接关联,那里主要是招聚百姓及号令以色列军队行进,而这里的吹角是宣告节期的开始,让百姓自我省察,准备迎接赎罪日。至今犹太会堂仍在这一天吹角(另参利23:24–25)。这一天与逾越节一样,他们要有“圣会”,而且“任何劳动的工作都不可做”,像是安息日,并且要献燔祭、素祭、浇酒祭和赎罪祭,为以色列人赎罪,这些都与逾越节的规定相同。后来犹太人传统又称这日为“新年”(rō’š haššānâ)。犹太历七月即以他念月,后来又称提斯利月,通常在阳历九月。新年期间犹太人会吃圆面包,沾蜂蜜的苹果、石榴及酒。 
    1. 赎罪日:七月初十日是赎罪日(yôm kippûr),要有“圣会”,并规定以色列民要“刻苦己心,任何工都不可做”,规定比新年更要严格。有关赎罪日的规定详细记在利未记十六章。这一天,大祭司一年一度穿着素袍,手持香炉进入至圣所,是一年里面最神圣的日子。原本守节重点是要洁净圣所,为民献赎罪祭牲,百姓刻苦己心。本段经文规定在赎罪日除了平日献祭之外,也要献燔祭、素祭、浇酒祭和赎罪祭,为以色列人赎罪。所献赎罪祭牲有两只公山羊,一只在会幕中宰杀,表示为百姓代罪受罚,所流出的血要洒在祭坛的四角及会幕的幔子上。另一只则由祭司按手在羊的头上,派人送到旷野无人之处,代表把罪的权势完全打发走,这也是“阿撒泻勒”的原意。等到圣殿被毁之后,犹太人调整为在会堂中禁食祈祷,禁止工作和娱乐。

     

    思想

    期不是假期,一般人想到假日就是免除工作,身心放松,尽情欢乐。但是圣经中的期更有属灵的意义,不仅让人身体休息,更要灵性更新。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更以神为中心。想想我们当如何运用主日、复活、圣诞等基督教日呢?

  • 11月20日 逾越与除酵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816–2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正月十四日是向耶和华守的逾越。这月十五日是期,要吃无酵饼七日。第一日要有圣会,任何劳动的工都不可做。要把火祭,就是两头公牛犊,一只公绵羊、七只一岁的小公羊,都要没有残疾的,献给耶和华为燔祭。要同时献调了油的细面为素祭:每头公牛要献十分之三伊法;每只公绵羊要献十分之二伊法;为那七只小公羊,每只要献十分之一伊法。此外,要献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为你们赎罪。除了早晨经常献的燔祭之外,你们也要献这些祭。一连七天,在经常献的燔祭和同献的浇酒祭之外,每天要这样把馨香火祭的食物献给耶和华。第七日要有圣会,任何劳动的工都不可做。

     

    五经律法规定,以色列人每年要守的节期如下:正月十四日开始的逾越节与次日开始一连七天的无酵饼节、逾越节之后七周的初熟节(又称作七七节或收割节)、七月初一的吹角节、七月初十的赎罪日,以及七月十五日开始的住棚节(又称作收藏节)。在此先论逾越节与无酵饼节。 

    1. 期与历史:逾越节是为记念以色列民脱离埃及的奴役,得着自由。“逾越”(名词pesa)源自第十灾,耶和华灭命的天使巡行埃及全境,击杀每一家的头生的,无论是人或是牲畜。但凡门框门楣上涂有羔羊之血记号的人家,天使就“逾越”(动词pāsa)过去(出12:13)。“无酵饼”(ṣṣôt)节更是记念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时候,来不及让面团发酵,他们要一连七天吃“无酵饼”。 
    1. 期与食物:逾越节当晚,以色列人要吃几样食物,包括羔羊的肉,“要把羔羊连头带腿和内脏用火烤了吃”(出12:9)。其次是吃“无酵饼”(ṣṣôt),因此以色列境内这几天都不可有发酵过的食物。第三是吃苦菜,记念以色列民在埃及所受到的痛苦。 
    1. 期与献祭:除了原本每天早晚都要献的燔祭、素祭和浇酒祭之外,逾越节还要另外宰献“两头公牛犊,一只公绵羊及七只一岁的小公羊,都要没有残疾的,献给耶和华作燔祭”(民28:19)。此外,要献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为百姓赎罪(民28:22)。“赎罪祭”原文即“罪”(aṭṭā’t),表明在那里有“罪”(aṭṭā’t),那里就有神所预备的“赎罪祭”(aṭṭā’t)。而且不可留到第二天早晨才献,作法类似献平安祭。 
    1. 期与圣会:无酵饼节第一天和第七天都要有“圣会”,而且“无论甚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民28:18、25)。“圣会”(miqrā’ qōdeš)意即“宣告这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后来犹太人会在这日聚集,宣读雅歌,表明耶和华对以色列民最深的爱。

     

    思想:

    守逾越有多方面含义:1. 敬拜与献礼。逾越要到耶和华面前一起守,说明这是敬拜的礼仪,其内容就是向耶和华献礼。2. 纪念与盼望。纪念救恩历史,宣告属于神的身分,盼望完全救赎。3. 旧约与新约。献礼包括燔祭、素祭与浇酒祭,而享用逾越晚餐更像是平安祭。在旧约中燔祭与平安祭往往代表立约与更新,后来耶稣即在此基础上,藉逾越晚餐来更新并建立新约。

  • 11月19日 每日与恒常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81–8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要按时把我的供物,就是献给我作馨香火祭的食物,献给我。’要对他们说:‘这是当献给耶和华的火祭:每天两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小公羊,作为经常献的燔祭。早晨献第一只小公羊,黄昏献第二只小公羊;又用十分之一伊法细面和四分之一欣捣成的油,调和作为素祭。这在西奈山上规定为经常献的燔祭,是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为每只小公羊,要有四分之一欣的浇酒祭;在圣所中,你要将醇酒献给耶和华作浇酒祭。黄昏你献第二只小公羊,要照早晨的素祭和同献的浇酒祭献上,作为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

     

    民数记28与29章讲到献祭,从每日献、每周献、每月献到每年献,献的频率递减,但祭物的数量却累积增加。有几点值得注意: 

    1. 超前布署:以色列民在旷野40年,居无定所,又无土地耕种收成。但是进入迦南地以后,有牛羊可献为燔祭,有五谷可献为素祭,有葡萄酿酒可献为浇酒祭,有橄榄油可供点灯及调合素祭。这都要预先规划,到应许之地实施。 
    1. 全国礼祭:所有这些献祭,都是公共敬拜,由祭司代表众人献上,定期举行,按时完成。至于个人性、不定期的献祭,特别是许愿及还愿的条例,要到民数记30章才讨论。 
    1. 内容总数:所有献祭的牛羊都是公的,价值比较贵重。总计一年共需133头公牛、32头公羊、1,086只羊羔,超过一吨面粉,1,000多瓶酒和油。看起来数量不少,但是对全国而言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1. 上等品质:所有献给耶和华的供物,牛羊都必须“完整无缺,没有残疾”,原文tǝmîmim意思是“完整、完全、健康”(28:3)。素祭都要用上好的细面,就是磨细了的精选面粉。会幕金灯台和每日献的素祭,都要用昂贵的“捣成的清橄榄油”,是指在研砵中压出来的纯正橄榄油。 
    1. 恒常献礼:数量多寡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恒常(tāmîd)献上(28:3、10)。因此每日献的列在首要,这是献祭体系的基石。每天献燔祭,祭牲经宰杀、放血、剥皮、切块、洗净之后,要全部整齐放在祭坛上用火焚烧,代表全献给主,一点也不保留(参利未记1章)。早晚各一只小公羊,代表天天更新。 
    1. 馨香礼物:焚献这些祭牲,要成为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火祭”(28:2、6、8),原文有“馨香”及“喜悦”两个词,表示不仅馨香,而且是耶和华所喜悦的。而’iššeh“火祭”,因为有时不是指在祭坛上焚烧的祭物(利24:7、9),所以可能更适合译作“礼物”。

     

    思想:

    献祭就是献给神“礼物”,表达敬拜者对神的感恩、爱戴与仰慕。献祭建立并深化神与人之约,提升敬拜者的心灵,增进神与人的互动与喜悦。神配得我们的全部,神配得我们的上好,神配得我们的至爱。因此只有最上等的献礼,才能与神相匹配。

  • 11月18日 圣灵与传承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715–20.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摩西对耶和华说:“愿耶和华,赐万人气息的神,立一个人治理会众,可以在他们面前出入,引导他们进出,免得耶和华的会众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华对摩西说:“嫩的儿子约书亚是一个有圣灵的人;你要领他来,为他按手。使他站在以利亚撒祭司和全会众面前,在他们眼前委派他,又将你的尊荣给他一些,好使以色列全会众都听从他。”

     

    摩西求问神:既然耶和华不准他带领以色列民进入应许之地,那么谁要来接替他,成为以色列人新的领袖呢?耶和华告诉他,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正是过去40年来一直忠心耿耿跟在摩西身边,作他帮手的约书亚,因为他“是一个有圣灵的人”(’îš ’ăšer rûa),意思是“他里面有灵”。可是申命记讲到嫩的儿子约书亚,是因为摩西曾为他按手,他就被“智慧的灵”(rûa okmâ)充满。以色列人听从他,照着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去做(申34:9)。 

    究竟约书亚是先有灵在他里面,还是在摩西按手之后,才被灵充满呢?其实两者都是。他是先有灵在他里面,显出属灵的气质,恩赐能力。在按手礼之后,更得着加倍的灵,好承担更大更难的事。果然摩西过世以后才一个多月,约书亚就带领以色列百姓过约旦河,入迦南地,达成摩西的遗愿。 

    “按手”的原意不详,可能代表主里联合,分赐圣灵,权柄传承。经文至少显示两个重点:被圣灵充满,是神的拣选,表示神的托付交给他,神的能力浇灌他,神的恩赐装备他。而按手则是人的印证,对众人的见证,表示他的职份被肯定,他的权柄被尊崇。摩西为约书亚按手,亦成为后来许多承接圣职者的共同经历。藉按手之礼,把神所赏赐的权柄、恩赐、能力传递给他(参提前4:14,5:22;提后1: 6)。

      

    思想:

    虽然民2718及申349两次讲到约书亚心中被“神的灵充满”,但是约书亚记却一次都没有提到“圣灵”。这不是约书亚记忽略圣灵,相反地,约书亚记引领我们看到圣灵在人内心更深处的工作。包括(1)尊崇神的话语,壮胆谨守遵行这是约书亚得胜的秘诀(书1679236)。(2)顺服神的领导,靠主争战得胜以耶和华为军队的元帅(书513–15)。(3)爱护神的百姓,成全领袖人才。迦勒要去攻打希伯仑,约书亚祝福老战友。书1413:“于是约书亚为耶孚尼的儿子迦勒祝福,把希伯仑给他为业。”加倍的灵,不只是外显的恩赐能力,更是内在丰盛的灵性品格。

  • 11月17日 女性与继承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71–4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约瑟的儿子玛拿西的宗族中,有玛拿西的玄孙,玛吉的曾孙,基列的孙子,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的女儿,名叫玛拉、挪阿、曷拉、密迦、得撒。她们前来,站在会幕门口,在摩西和以利亚撒祭司,以及众领袖与会众面前,说:“我们的父亲死在旷野。他没有与可拉同伙聚集攻击耶和华,是在自己的罪中死的;他没有儿子。为甚么因我们的父亲没有儿子就把他的名从他族中除掉呢?求你们在我们父亲兄弟中分给我们产业。”

     

    有一个人,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因为五个女儿而爆红。这人名叫西罗非哈,属于玛拿西支派,他的五个女儿来向摩西请求继承父亲的地业。其实前一章就为这件事预留伏笔,特别记载“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不仅详细记载这五个女儿每个人的名字,而且更罕见地记载从约瑟到这五个女儿前后七代的家谱(27:1)。有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1. 厘清事实。西罗非哈的女儿先陈述事实,这包括两方面,就是她们的父亲没有参加可拉党的叛逆,与及他死而无子。这就暗示有些人因为参与可拉党叛逆,以致被剥夺得着迦南地产业的权利;可是西罗非哈却不是,他与其他所有出埃及的第一代一样,虽然都被罚不得进入迦南地,但是他们的孩子却得以进入应许之地,得着产业。 
    1. 创意见解。西罗非哈的女儿因为父死无子,请求准予继承父亲的产业。即或以色列无此先例,但是爱父的孝心激发她们提出全新的见解。她们质疑“为何西罗非哈的名字要从他族中除掉呢?”(4节)“除掉”(gārā‘)这动词基本意思是“从整体中减少、除去”,不被记念。 
    1. 摩西求问。由于女儿继承父亲地业在以色列没有先例,律法上也没有规定,摩西就和从前一样,进到神面前求问。神的回答认为这些妇女的要求合情合理,应当把她们父亲的地业归给她们。动词“归给”是词根‘ābar的使役形(Hiphil),意思是“转移、转交”,表示从一个范围移到另一个不同的范围,有别于与传给儿子一般用的动词nātan“给予”。 
    1. 建立典范。神更把这个个案变成通例,规定人死后土地继承的优先顺序:儿子、女儿、兄弟、叔伯,最后是最近的亲属。这与利25:48–49有关禧年赎回地业的次序相同,显示这优先顺序已有悠久的传统(除了女儿的部分)。

     

    思想:

    西罗非哈的女儿求地,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她们有勇气,有见识,有同心,又有理性。她们不诉诸悲情,不用情绪抗争,而是遵循正式的司法管道,陈情说理,争取权益。结果不但得到她们所想要的,更成为当时社会公义改革的催化剂,为后世争取自己权益的人,树立了典范。

  • 11月16日 抉择与逆转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610–1160–62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地开了裂口,吞了他们[指大坍与亚比兰]和可拉,可拉一伙人也一同死亡。当时火吞灭了二百五十个人;他们就成为鉴戒。然而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亚伦生拿答、亚比户、以利亚撒、以他玛。拿答、亚比户在耶和华面前献凡火的时候死了。利未人中,凡一个月以上所有被数的男子,共有二万三千名。他们没有数在以色列人中;因为在以色列人中,没有分给他们产业。

     

    “然而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这句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古代以色列,要违逆家长的意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但是在可拉党对摩西及亚伦的叛逆中,可拉的众子却选择不与父亲同调,他们也因此没有与可拉一伙人一起灭亡。摩西在解释律法时强调:“不可因儿子处死父亲,也不可因父亲处死儿子;各人要因自己的罪被处死。”(申24:16) 

    同样,亚伦没有因为两个儿子拿答、亚比户的罪受到牵连,他另外两个儿子以利亚撒和以他玛也没有因为兄弟犯罪而遭刑罚。亚伦的后裔继续担任祭司,而可拉的后裔则以音乐事奉,带领百姓敬拜主(代上6:38)。 

    历史上,利未支派在几次关键时刻,都选择与众不同的道路,站在神那一边。像金牛犊事件,所有利未人回应摩西的呼吁,与神一同对付罪恶(出32:26)。而在巴力.毗珥事件中,非尼哈更勇敢出面,刺死带头犯罪的西缅支派首领心利(民25:7)。 

    雅各在临终祝福时表达他的忿恨,西缅和利未不得像其他儿子那样分配地业,而要散居在以色列中(创49:7)。这位父亲的预言,带来开放的历史。两兄弟的抉择使这预言有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西缅支派后来在历史舞台上渐渐消失。摩西在祝福十二支派时,独漏西缅(申33章)。约书亚分配土地时,西缅支派只能够从犹大支派的地业中分得几座城(书19:9),后来更完全被犹大支派收纳。利未支派虽然也未能分配地业,然而他们代替以色列各家的长子事奉神,“事奉神”本身就成为他们最蒙福的产业。      

     

    思想:

    一次的犯罪不是永远的隔绝,祖先的预言,也非命定的结局,而是开放的选项。人可以选择像西缅支派一样继续犯罪远离神,或是像利未支派一样,关键时刻选择站在神这边,以神之好恶为自己的好恶,至终赢得事奉神作他们的产业与最大的福分。面对今日关键时刻,您要作怎样的抉择呢?

  • 11月15日 人数与增减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61–4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瘟疫过了之后,耶和华对摩西和亚伦祭司的儿子以利亚撒说:“你们要将以色列全会众,按他们的父家,凡二十岁以上能出去为以色列打仗的,计算总数。”摩西和以利亚撒祭司在摩押平原与耶利哥相对的约旦河边吩咐他们说:“计算你们中间从二十岁以上的人数。”正如耶和华吩咐摩西的。

     

    民数记26章记载以色列民第二次数点百姓,距离第一次数点已经过了38年半(民1章)。有几点在这里说明: 

    1. 数点百姓的命令:两次数点都是出于耶和华的命令,不过主要负责人已不同。第一次是摩西与亚伦,第二次则是摩西与亚伦的儿子大祭司以利亚撒,因为亚伦已经在那年5月过世。第一次地点在西奈旷野,第二次则在摩押平原,与耶利哥相对的约旦河边,也就是应许之地的大门口。 
    1. 支派人数的增减:两次都是数点百姓中20岁以上能出去打仗的的男子。虽然相距将近40年,但是总数相近,都是60万。不过各支派的人数则各有增减。其中7个支派人数增加,尤其玛拿西支派增加最多,这也给后面的故事预留伏笔。而人数减少最多是西缅支派,可能与前一章巴力.毗珥事件有关。 
    1. 分配地业的依据:第一次数点百姓的主要目的是为争战,而第二次数点百姓固然也是为了即将面对的战争,但更是作为征服迦南地之后,各支派分配地业的依据。这也是为甚么在第一次数点时,只列出各支派男丁总数,而第二次却详细列出各支派宗族的族长。后来约书亚果真按照各支派及其宗族的人数多寡,用抽签的方式来分配地业(约书亚记13–18章)。 
    1. 特别提到的名字:在冗长的名单中,有几个人的名字特别加注说明,(1)吕便支派的大坍与亚比兰(9节),他们因为参与可拉党的背叛,被神惩罚,遭地裂开吞灭。(2)犹大的儿子珥与俄南(19节),他们二人因为行恶,或不愿为哥哥留后,被神处死(创38章)。(3)利未支派的拿答与亚比户(61节),他们是大祭司亚伦的儿子,却因在祭司就职礼中献上凡火,被神当场击杀(利10章)。这些人都是不信遭灭亡的代表。

     

    思想:

    第二次被数的人中,除了信心的探子约书亚和迦勒以外,没有一个是摩西和亚伦祭司先前在西奈旷野所数的以色列人。因为耶和华论到他们说:“他们必死在旷野。”(64–65)两次数点百姓都是为争战得应许之地,但是惟有等到不信的那一代全都过去,信心的下一代才能争战得胜,得着应许之地。40年旷野经历,就是要把一切“不信的恶心”完全除去。

  • 11月14日 邪淫与忌邪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56–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摩西和以色列全会众在会幕门口哭泣的时候,看哪,有一个以色列人,在他们眼前带着一个米甸女子,到他弟兄那里。亚伦祭司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看见了,就从会众中起来,手里拿着枪,跟这以色列人进入帐棚,刺穿了二人,就是以色列人和那女子的肚腹。这样,以色列人遭受的瘟疫就停止了。遭瘟疫死的,有二万四千人。

     

    巴力.毗珥事件因着两个人的出现达到最高潮,但又嗄然而止。这两个人就是心利与非尼哈,分属西缅支派与利未支派。他们也为这两个支派的未来定下基调。 

    1. 百姓行邪淫。因着巴兰的计谋,以色列人受摩押女子引诱,与她们行邪淫,民二十五1用的字眼zōnâ,正是出34:15耶和华的禁令:“你不可与那地的居民立约,因为他们随从自己的神明行淫(zōnâ),祭他们神明的时候,有人邀请你参加,你就会吃他的祭物。”说明以色列民与摩押女子行邪淫,与她们一起宰献祭牲,一同享用祭物,甚至跪拜她们的神明,即或没有立约之名,但已有立约之实。 
    1. 领袖担罪责。耶和华吩咐摩西,惩处百姓中的领袖,因他们没有行使权力制止这些罪行。更要求以色列的审判官处死所有与巴力.毗珥联合的人。“联合”(ad,3、5节)又可译作“归附”,动词原意有“负轭、约束”之意,可喻指“归顺、效忠”。 
    1. 还有人挑衅。有一个以色列人,竟然“在摩西的眼前,在所有以色列会众的眼前”,公然带着一个米甸女子,到他兄弟那里去(6节)。他不顾神的怒气已然发作,也不顾摩西与百姓正在为这些罪行在哭泣,更不顾那时百姓中已有二万四千人遭瘟疫而死。经文三次称他是“一个以色列人”,也可译作“一个以色列男人”(6、8、14节)。这是一匹害群之马。 
    1. 祭司对抗罪。这时勇敢的非尼哈拿着枪矛,跟随那两个人,进入帐棚,把他们两个人一起刺透,瘟疫这才止住。经文连续四次论到非尼哈“忌邪”(qānā’),或更好译作“痛恨不忠”,就像耶和华“痛恨不忠”一样,他为他的神“痛恨不忠”,为以色列人赎罪(13节)。

     

    思想:

    美国已故总统甘乃迪(J. F. Kennedy)说:“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他培养出了甚么样的人民,还要看他的人民选择对甚么样的人致敬,对甚么样的人追念。”非尼哈像耶和华“痛恨不忠”,耶和华与他立约,他的后裔要永远担任祭司。相反的,心利所代表的西缅支派,后来从历史舞台消失,令人慨叹。

  • 11月13日 诡计与破口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425–25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于是巴兰起来,回本地去;巴勒也回他的路去了。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开始与摩押女子行淫。这些女子请百姓一同为她们的神明献祭,百姓吃了祭物,跪拜她们的神明。以色列与巴力毗珥联合,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发作。

     

    民数记24:25:“于是巴兰起来,回本地去;巴勒也回他的路去了。”巴兰表面上似乎走了,其实却留下更狠毒的诡计,就是向摩押王巴勒建议,用女色来引诱以色列男子。不但肉体上与摩押女子发生淫乱,更在灵性上与她们一起去敬拜摩押的神明,以彻底击溃以色列群体。这罪至少包括两方面: 

    1. 违反第七诫不可奸淫:这些以色列男子,按当时习俗应该都已有家室;而这些摩押女子,除非是庙妓,也应当都是有夫之妇。以色列男子与摩押女子行淫,就是发生婚外情,乃是破坏了原本的婚约,在古近东和圣经里都被称作“大罪”(创20:9)。这是毁坏婚姻家庭的最大杀手,直接抽走整个社会的稳定基石。性的诱惑在圣经中屡见不鲜,包括大卫王和大力士参孙,都曾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不但令个人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更造成国民大量的死伤。耶稣的先锋施洗者约翰也曾当面以此指责希律王。能够像约瑟那样拒绝诱惑,洁身自爱者犹如凤毛麟角。 
    1. 违反第一诫除了耶和华以外,不可有别的神。那些以色列男子,不但被引诱,在肉体上与摩押女子行淫乱,而且更进一步与她们一起去“向她们的神明献祭,吃他们的祭物,跪拜她们的神明”,以致“以色列与巴力.毗珥联合,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发作”(民25:2–3)。男女性关系,乃是灵与肉的亲密结合,情感与身体的至深交流。原本是神赐福婚姻,给人在地如天的最大享受。但是也最容易为撒旦利用,来破坏神与人的恩约。像所罗门王的异邦妃嫔,亚哈的王后耶洗别,以及以斯拉、尼希米时代,被掳归回百姓的异教妻子。圣经不反对异族通婚(像摩西与西坡拉,撒门与喇合,波阿斯与路得),但是反对异信结合,因为婚姻对于信仰的影响最为深远。在外再坚持,难敌枕边语。

     

    思想:

    1. 巴兰不能诅咒以色列民,就建议改用美人计来引诱以色列男子,败坏了整个群体。
    2. 今日信徒更当小心人性的弱点,勿给撒旦找到攻击的破口。
  • 11月12日 星星与权杖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417–1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我看见他,却不在现时;我望见他,却不在近处。有星出于雅各,有杖从以色列兴起,必打破摩押的额头,必毁坏所有的塞特人。以东将成为产业,西珥将成为它敌人的产业;但以色列却要得胜。有一位出于雅各的,必掌大权,他要除灭城中的幸存者。

     

    巴兰的4首诗歌(民2415–19,也是最后一首诗歌,不是应巴勒的要求,而是由巴兰主动提出,讲到未来要发生的事,特别是有关雅各之星的预言。

    巴兰先主动告诉摩押王巴勒:“来,让我告诉你这百姓日后要怎样对待你的百姓。”(14节) 

    1. 末后的日子:“日后”(bə’aărît hayyāmîm,直译“在末后的日子”)在五经中只是笼统的讲法,指遥远的将来(创49:1;申4:30,31:29)。但是到了先知书中,则已转化成为专门的用语,指“末时”(赛2:2 = 弥4:1;耶23:20;结38:16;但10:14;何3:5)。 
    1. 特殊的人物:那时会有一个特别的人物出现,“我看见他,却不在现时;我望见他,却不在近处。”巴兰描述他:“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从以色列兴起”。动词“出于”(dārak)原文意思是“踏步而来”。 
    1. 君王的威仪:“星”(kôkāb)在古近东代表皇室人物,在此更是引用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他的后裔要如天上的星,说明这人属天的根源(创15:5)。而“杖”(šēbe)是指“权杖”,更是引用雅各祝福犹大,指他具有君王的权柄(创49:10)。这位属天的君王,要在以色列中兴起,他是雅各的后裔。 
    1. 得胜的预告:他要得胜以色列周围的国家,包括摩押、以东和亚玛力,甚至遥远的基尼和亚述。 
    1. 大卫的盼望:虽然犹太人解经传统上指大卫打败了周围的邻国,应验了这预言(撒下8章),但是经文所包括的范围显然超过大卫一生的丰功伟业和治国版图,说明这是理想君王的应许,连大卫王自己也还在盼望着这位真正的得胜君王来临(撒下22章与诗篇18篇)。

         

    思想:

    雅各之星的预言,流传在古近东,一千多年以后,吸引东方的博士不远千里而来,询问“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太22

  • 11月11日 典故与预言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42–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巴兰举目,看见以色列人照着支派扎营。神的灵就临到他身上,他唱起诗歌说:“比珥的儿子巴兰说,眼目关闭的人说,听见神的言语,得见全能者的异象,俯伏着、眼睛却睁开的人说:雅各啊,你的帐棚何等华美!以色列啊,你的帐幕何等华丽!如连绵的山谷,如河畔的园子,如耶和华栽种的沉香树,又如水边的香柏木。水要从他的桶里流出,种子要撒在多水之处。他的王必超越亚甲,他的国必要振兴。神领他出埃及,为他有如野牛的角。他要吞灭那敌对他的国,压碎他们的头,用箭射透他们。他蹲如公狮,卧如母狮,谁敢惹他?凡为你祝福的,愿他蒙福;凡诅咒你的,愿他受诅咒。” 

     

    巴兰的3首诗歌(民242–9再次讲到以色列民现在人口繁盛的景况。原本他还想用另外的方式得着神的晓谕(1节),但是不等他施展法术,神的灵就临到他身上,掌控了他。以致当他亲眼看见以色列民按支派安营,不由得发出衷心的赞叹:“雅各啊,你的帐棚何等华美!以色列啊,你的帐幕何等华丽!如连绵的山谷,如河畔的园子”(5–6节上)。接下来他用了五经中几个重要的典故,来描绘神的恩赐。 

    1. 伊甸园再现。以色列像河畔的园子,耶和华在水边栽种的香柏木,水流丰沛,种子繁多(创2:8–14)。这里的“种子”(zera‘)暗示神给亚伯拉罕“后裔”的应许已经初步应验(创22:17–18),更暗指原型的福音“女人的后裔(zera‘)”的预言,至终要得胜仇敌(创3:15)。这里提到的“香柏树”,原本生长在黎巴嫩终年积雪的高山上,高大华美,曾用作所罗门圣殿的建材。在诗歌中藉用香柏树来显示神所赐伊甸园的华美,是神起初创造美意的再现。 
    1. 出埃及得救。其次讲到神领以色列出埃及,他的大能如野牛的双角。而亚甲就是亚玛力人(出17章),再次显示神至终完全得胜。 
    1. 雅各的祝福。第三是再度引用雅各祝福犹大,以色列要像百兽之王的狮子那样,威风澟澟,勇猛得胜(创49:8–12)。第9节所用的词汇,包括名词“公狮”(ă),“母狮”(lābî’),动词“蹲”(kāra‘),“卧”(šākab),以及修辞疑问句“谁敢惹他?”(mî yəqîmennû),都是按字面引用雅各祝福犹大,且大都曾经出现在第二首诗歌中。 
    1. 亚伯拉罕之福。最后他引用神给亚伯拉罕的赐福:“凡为你祝福的,愿他蒙福;凡诅咒你的,愿他受诅咒。”(创12:3)

         

    思想:

    创造、救赎、恩约、赐福的主题,在巴兰的诗歌中一再出现。神藉外邦先知的口来颂赞神子民今日的福分,更预言他们将来的得胜。繁荣昌盛,得胜仇敌,乃是弥赛亚国度的特征,让我们虔心等候那日快临。

  • 11月10日 诗歌与祝福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320–24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看哪,我奉命祝福;神赐福,我不能扭转。他未见雅各中有灾难,也未见以色列中有祸患。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在他中间有欢呼王的声音。神领他们出埃及,为以色列有如野牛的角。绝没有法术可以伤雅各,没有占卜可以害以色列。现在,人论及雅各,论及以色列必说:“神成就了何等的事啊!”看哪,这百姓兴起如母狮,挺身像公狮,未曾吃猎物,未曾喝被杀者的血绝不躺卧。

     

    比珥的儿子巴兰,应摩押王巴勒之邀来为他诅咒以色列。哪知巴兰不但没有诅咒,反倒祝福以色列民。巴兰的祝福是用诗歌记录下来,一共有4首,其中前3首分别讲到以色列的过去、现在及将来,第4首更讲到弥赛亚预言。我们先看第1首和第2首。 

    1. 1首诗歌(237–10:讲到过去神给以色列民的应许和应验。他们是独居的民,不算在列国之中。他们的人数多如地上的尘沙,无人数得过来(10节)。这里是呼应神给亚伯拉罕的祝福,他的子孙要像天上的星星那样众多,像地上的尘沙那样无数。这应许后来并由神主动更新,赐给以撒及雅各(创15:5,22:17,26:4,28:14)。 
    1. 2首诗歌(2318–24):讲到现在神在以色列民中间的作为,无人能够抵挡。21节说:“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在他中间有欢呼王的声音。”这里发展出15:18的主题:“耶和华必作王,直到永永远远!”耶和华是王,他与他的子民同在,这成为他们一切蒙福的基础。耶和华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他的大能如野牛的角(22节),在耶和华的赐福守护下,任何的法术、占卜都无法伤害以色列(23节)。不只是看得见的仇敌(像亚玛力人,出17章),连灵界的势力也不能伤害以色列(像巴兰自己)。相反的,以色列民要像百兽之王的狮子那样,勇猛得胜(24节)。特别是24节所用的词汇,包括“母狮”(lābî’),“公狮”(ă),“猎物”(erep),“躺卧”(yiškab),甚至“血”(dām),都是引用雅各临终前给犹大的祝福(创49:8–12,11节葡萄“汁”,原文是dām“血”),暗示该处的预言,已经得着初步应验。

         

    思想:

    撒但攻击您或您的家人吗?请记得,神如此说:“但我不愿听巴兰,所以他反而为你们连连祝福。这样我救了你们脱离他的手。”(书2410)神会天天与您同在,守护眷顾,化诅咒为祝福。

  • 11月9日 巴兰与巴勒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31–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巴兰对巴勒说:“你要在这里为我筑七座坛,又要在这里为我预备七头公牛、七只公羊。”巴勒照巴兰的话做了。巴勒和巴兰在每座坛上献一头公牛、一只公羊。巴兰对巴勒说:“你站在你的燔祭旁边,我要往前去,或许耶和华会向我显现。他指示我甚么事,我必告诉你。”于是巴兰上到一个光秃的高地。

     

    许多人问:“巴兰是真先知吗?”的确,他所讲的都正确,而且神藉着他预言耶稣基督的降生。可是为甚么新约圣经作者又那么厌恶他呢?且让圣经本身来回答。 

    1. 摩押感到威胁:以色列民来到约旦河东的摩押平原,就是今天的约旦,这是他们四十年旷野旅程的最后一站。摩押王巴勒看见以色列民对亚摩利人所做的一切,就感到非常惧怕。因为以色列民不但击败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而且人数众多。他描述以色列民“遮满地面”(民22:5、11),原文是遮蔽“地的眼睛”(‘ên hā’āre)。这个特殊表达手法在圣经中只在出埃及记另外出现,耶和华降灾在埃及,蝗虫“遮满地面”(出10:5、15)。 
    2. 巴勒力邀巴兰:巴勒为甚么要从幼发拉底河的毗夺,重金礼聘巴兰前来为他诅咒以色列民呢?他说:“因为我知道,你为谁祝福,谁就得祝福;你诅咒谁,谁就受诅咒。”(民22:6)1960年代,约旦首都安曼以北的迪尔亚拉废堆(Tell Deir ‘Alla)发现一堵公元前八世纪立的石墙,外刷一层灰泥壁,上面用墨水书写着古迦南文字,记载“比珥的儿子巴兰”,可见他的确声名远播。
    3. 巴兰筑坛献祭:巴兰来到之后,为何要摩押王为他预备“7座坛”,然后他们在每座坛上献一头牛、一只羊呢?这是反映古近东国家的多神信仰:多个祭坛表示敬拜多神,在每一个祭坛上向不同的神明献祭。惟有以色列敬拜独一真神,任何时代只有一个祭坛,单单向他献祭。再者,民24:1记载:“巴兰见耶和华喜欢赐福给以色列,就不像前两次去求法术,却面向旷野。”

     

    思想:

    虽然巴兰言必称耶和华,但是他的行动泄漏了他的真实内心。他要求筑7座坛,是向不同的神明敬拜,而不是敬拜耶和华。他献祭是在行法术,而不是求问真神。他明知耶和华要赐福以色列,却故意去诅咒神的子民。难怪新约作者说巴兰是“贪爱不义之工价”(彼后2:15),是“为利奔跑的先知”。

  • 11月8日 母驴与天使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221–23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巴兰早晨起来,备了驴,就和摩押的官员一同去了。神因他去就怒气发作;耶和华的使者站在路中间敌对他。他骑着驴,有两个仆人跟随他。驴看见耶和华的使者站在路中间,手里有拔出来的刀,就离开了路,岔入田间。巴兰就打驴,要它回到路上。

     

    巴兰与他的驴的故事,是他来诅咒以色列民的序曲,有几件事值得注意: 

    1. 耶和华允准巴兰却动怒,差遣天使在路上拿刀要杀巴兰。驴看见天使手上有拔出来的刀,屡次躲避天使,把巴兰的脚挤到路边的石墙上,最后干脆倒卧在地上。巴兰生气打驴,不料驴竟开口说话,责问巴兰为何打它?甚至要杀它?这时天使开巴兰的眼睛,让他看见天使,手中有拔出来的刀。天使责备巴兰,巴兰连忙认罪,但仍蒙天使允准,前往见摩押王巴勒,惟有吩咐他“你和这些人去吧!你只要说我对你说的话。”(民22:35) 
    2. 本段令人惊奇的是,不只驴会说话,而且巴兰这位号称最伟大的先知,竟然完全看不见天使,也对驴的异常举动毫无警觉,直到天使开他的眼睛,他才知道大祸临头。神学上这似乎是创世记3章的翻版,在伊甸园中,蛇曾开口说话,引诱女人犯罪。但在这里神使一只动物说话,却败坏了撒但攻击神子民的计谋。这里也显示“智慧”的主题,正如神曾对摩西说:“谁造人的口呢?谁使人口哑、耳聋、目明、眼瞎呢?岂不是我耶和华吗?现在,你去吧,我必赐你口才,指教你应当说的。”(出4:11–12)神开驴的口对巴兰说话,他也可以开巴兰的口传达他的信息。
    3. 本段充分运用了“3”的写作技巧:母驴3次看见天使,也3次躲避天使,巴兰却3次都看不见,反而3次打他的驴。接下来的叙事,也一样运用“3”的写作技巧:摩押王巴勒3次引导巴兰来诅咒以色列民,巴兰3次都要求筑7座坛献牛羊为祭,但是耶和华却3次都把巴兰的诅咒改为祝福。待第3次之后,巴勒怒气冲冲要把巴兰赶回去,他则自行加了第4首祝福预言的诗歌。这是3 + 1的模式。

     

    思想:

    1. 命定与准许。在神已经明确吩咐的事情上还要问神“可以不可以”,乃是对神极大的不敬。即或神允准了,人若还觉察不出神的怒气,乃是更大的悲哀。
    2. 动机与行为。耶和华鉴察人心,而人却常常自欺欺人。诗13923–24:“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甚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
  • 11月7日 火蛇与铜蛇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18–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活了。”摩西就造了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

     

    民数记21章记载以色列民从何珥山来到约旦河东岸,也就是旷野行程的最后一站。在此发生了几件事情。第一是战胜住南地的迦南王亚拉得(1–3节),把他们“完全灭绝”(词根 āram),因此那地方被称作“何珥玛”(ormâ),意思是“灭绝城”。 

    紧接在得胜迦南王亚拉得之后,以色列民竟然又抱怨,结果发生火蛇与铜蛇事件(民21:4–9)。 

    1. 百姓烦躁抱怨。经文称他们“心中烦躁”(wattiqar nepeš hā‘ām),直译是“他们的魂短了”。后来圣经用这字眼描述参孙对大利拉无止境唠叨的反应,甚至他“心里烦得要死”(士16:16)。不但如此,他们更毫不掩饰,直接顶撞耶和华,向神和摩西发怨言:“你们为甚么把我们从埃及领上来,使我们死在旷野?”(5节)。 
    1. 火蛇攻击百姓。耶和华派火蛇“进入”百姓当中,介词(bǝ)“进入”,在此更合适译作“攻击”。这些蛇被称作“火蛇”(hannǝḥāšîm haśśǝrāpîm,复数),可能被它们咬了之后,会有被火灼烧的感觉,而且有不少人真的死了。
    2. 摩西为民代祷。百姓承认有罪,他们恳求摩西向耶和华祷告,让蛇离开。摩西才刚被百姓抱怨,这时仍不计前嫌,为百姓代求。
    3. 仰望铜蛇活命。耶和华吩咐摩西造一条“火蛇”(śārāp),他用铜造了一条蛇,挂在杆子上,百姓一仰望这铜蛇就活了。为何选用铜作蛇呢?可能因为其颜色与火蛇相近,或是因为“铜”(nǝḥōšet)与“蛇”(āš)原文发音相近。 

    700年之后,希西家王时代,许多以色列人把摩西所造的铜蛇当作偶像来敬拜,希西家吩咐人把这铜蛇打碎(王下18:4)。这是圣经禁止圣物崇拜的一个明证。

     

    思想:

    耶稣与尼哥德慕论重生真义,用到摩西在旷野举蛇的典故。“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须照样被举起来,要使一切信他的人都得永生。”(约314–15)注意二段经文都讲到:1. 罪带来灭亡,2. 人无力自救,3. 神预备救法,4. 信者必得救。

  • 11月5日 过世与哀荣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0123–26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正月间,以色列全会众到了寻的旷野;百姓住在加低斯。米利暗死在那里,也葬在那里。……耶和华在以东地的何珥山对摩西、亚伦说:“亚伦要归到他祖先那里。他必不得进入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因为你们在米利巴水的事上违背了我的指示。你要带亚伦和他的儿子以利亚撒上何珥山,把亚伦的圣衣脱下,给他的儿子以利亚撒穿上。亚伦必归去,死在那里。”

     

    民数记20章开头和结尾分别记载米利暗和亚伦过世,这是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第40年,旷野旅程行将结束。然而有关他们过世记载的笔法很不同,令人感慨。 

    米利暗(Miryām),希腊文音译是“马利亚”(Mariam),也就是耶稣母亲的名字(Marias)。她是摩西的亲姊姊,对摩西有过救命之恩,机智勇敢、聪慧过人,充满爱弟之情(出2章)。当以色列民出埃及过大海之后,她率领众妇女“击鼓、跳舞、歌颂神”。那时她灵性美好,恩赐全备,被称作女先知,与摩西合作无间(出15章)。哪知才不到一年,她就因嫉妒毁谤摩西,被神重罚,长了大痲疯。虽然因着摩西的代求,使她得着医治,但是以色列民的行程也因此被耽误了一整个月(民12章)。最令人感慨的是,从此圣经不再记载她为神所用。甚至她过世,圣经也只有短短一句话:“正月间……百姓住在加低斯。米利暗死在那里,也葬在那里。”没有举哀,没有后嗣,也没有记载她的寿数,而加低斯更是39年前以色列民拒绝进入应许之地的伤心地(民13章)。

    相反的,圣经却详细记载亚伦的过世(本章22–29节及33:38–39),当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1. 时间与地点。同样是出埃及第四十年,五月初一,摩西按照耶和华的吩咐,带着亚伦和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上到以东地边界的何珥山。圣经中“山”往往代表灵性巅峰的经历,而以东地边界表示已经来到约旦河东,应许地的大门口。
    1. 过程与意义。摩西把亚伦的圣衣脱下来,给以利亚撒穿上,代表职份传承,世代无休。
    1. 寿终与尊荣。亚伦就死在山顶那里,享寿123岁,以色列人为亚伦哀哭30天。这与后来摩西死在尼波山,以色列民为他举哀天数相同(申3:23–29,34:1–8)。

     

    思想

    1.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生命中每一件事都在鑴刻我们的墓志铭。
    2. 嫉妒的毁灭力量。先是摧毁同工关系,后则摧毁与神的关系,至终不再为人所纪念。
  • 11月6日 击磐与悖逆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2010–12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摩西和亚伦召集会众到磐石前。摩西对他们说:“听着,你们这些悖逆的人!我们要叫这磐石流出水来给你们吗?”摩西举起手来,用杖击打磐石两下,就有许多水流出来,会众和他们的牲畜都喝了。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因为你们不信我,没有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能领这会众进入我所要赐给他们的地去。”

     

    许多人会有疑问:摩西只是击打磐石,就被处罚不得进入应许之地,这惩处是不是太重了?而且亚伦甚么都没做,为何也受牵连?面对这些疑问,最好的做法就是让圣经本身来说话。 

    1. 事件的背景:出埃及第40年正月,以色列民在加低斯,米利暗死在那里(民20:1)。这是以色列民因罪受罚,旷野生活最后一年的开始。米利暗的死讯,给出埃及第一代敲响警钟。时日无多,他们都要死在旷野了。 
    1. 百姓的抱怨:百姓聚集攻击摩西和亚伦,抱怨没有水喝。他们两次讲到“死亡”(3、4节),更埋怨说摩西、亚伦为何领他们出埃及,到旷野这个“坏地方”(4、5节)。这是扭曲事实,其实是耶和华亲自领他们出埃及,行旷野。 
    1. 神的命令:他对摩西说:“你拿着杖去,和你的哥哥亚伦召集会众,在他们眼前吩咐磐石涌出水来,水就会从磐石流出,给会众和他们的牲畜喝。”(9节) 
    1. 摩西的怒气:言语上,他怒责百姓是“悖逆的人”(hammōrîm);行动上,他“高举手”(wayyārem mōšeh ’et yādô)用杖敲打磐石两下。后来圣经两次记载耶和华责备摩西和亚伦“违背”(mǝrîtem)他的指示,他们二人才是“悖逆之人”(民20:4,27:14)。而“高举手”在民15:30更用以描述人“擅敢行事,对神悖逆”。耶和华只是要摩西和亚伦对磐石“说”,摩西却违逆神,用杖“击打”磐石两次,好发泄他的怒气。 
    1. 最后的宣判:耶和华说,因为你们“不信”我,又没有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二人被罚不得领这会众进入应许之地(12节)。 

    亚伦的罪是“当行而未行”:没有遵照耶和华的命令“吩咐”磐石出水,也没有在旁纠正摩西的错误。而摩西的罪是“不当行而行”:怒责百姓是“悖逆的人”,又“高举手”击打磐石两次。

     

    思想

    信心与行为:耶和华评论“信心之父”亚伯拉罕时,说他“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吩咐、诫命、律例和教导”(创265)。相反的,最该“遵行”律法的摩西,最后却被神责备“不信我,没有在百姓眼前尊我为圣,不得领百姓进入应许之地。”

  • 11月4日 不洁与洁净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1917–19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要为这不洁净的人拿一些烧好的除罪灰放在器皿里,倒上清水。一个洁净的人要拿牛膝草蘸在这水中,把水弹在帐棚上,和一切器皿及帐棚内的人身上,又要弹在那摸了骨头,或摸了被杀的或自然死的,或摸了坟墓的人身上。那洁净的人要在第三天和第七天把水弹在不洁净的人身上,在第七天洁净那人。那人要洗衣服,用水洗澡,到晚上就洁净了。

     

    民数记19:1–10讲到经过特别的程序,备妥红母牛灰。11–22节才说明红母牛灰的用途,乃是要作成除污水,好洁净接独死尸者。以下分三点来说明: 

    1. 除污水的必要:所有礼仪上的不洁,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死亡。不但必须要将过世者尽快埋葬在营外,连接触死尸的人都算作不洁净,必须妥善处理,否则不得接近会幕。11节首先讲到“摸到任何人死尸的,必不洁净7天”。这“不洁”(āmē’)和利未记11章至15章所提到的“不洁”(āmē’)相同,均指礼仪上不洁,与道德的罪无关。然而这不洁不会因为时间到了就自动消除,他不但要在第三天及第七天洁净自己,还必须用“除污水”洒在他身上,否则仍旧算为不洁净。 
    1. 除污水的对象:所有接触到死尸的人都算作“不洁”(āmē’)。又分室内及户外。若有人在帐棚内过世,进入帐棚或在里面的所有人都算作不洁(āmē’),连其中所有敞开未加盖的器皿也都算作不洁。若有人在户外身亡,不论是被人谋杀,或自我倒毙,已逝者的尸体、骸骨,甚至坟墓,任何人只要接触到这些,都算是不洁(āmē’),要用除污水来洁净。 
    1. 除污水的使用:(1)首先是调制“除污水”(mê nîdâ)。要把红母牛焚化所产生的灰放在器皿中,加上活水,即从活水泉或河流中取来的水,而非水缸中的水。(2)其次要由一位洁净的人(’îš āhôr,未必是祭司),用牛至草蘸在调好的除污水中,把水洒在不洁的人或物件之上。时间是第三天及第七天。第三天是开始洁净,第七天则是完成洁净。因接触死尸而不洁的人,就因此得着洁净了。 

    思想

    1. 神预备红母牛灰调制除污水,不是为死者,而是为接触到死尸的人。不是为过去,而是为将来。不是为少数人,而为所有人,且不分有意或无意,个人或群体。
    2. 死亡所造成的不洁有传染性,然而藉着除污水就可把这不洁除去。
    3. 客观的恩典,必须经主观的支取,方才成为实际的经历。这一切都指向基督,因他的代罪受死,产生赎罪的果效,带来生命的洁净。
  • 11月3日 营外与焚化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191–6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耶和华吩咐摩西和亚伦说:“耶和华所吩咐的律法中,其中有一条律例这样说:要吩以色列人,把一头健康、没有残疾、未曾负轭的红母牛牵到你这里来,交给以利亚撒祭司。他要把牛牵到营外,人就在他面前把牛宰了。以利亚撒祭司要用指头蘸这牛的血,向会幕前面弹七次。人要在他眼前焚烧这母牛,牛的皮、肉、血和粪都要焚烧。祭司要把香柏木、牛膝草和朱红色纱都丢在焚烧牛的火中。

     

    “死亡”是民数记一再重现的悲剧主题,从11章开始记载百姓一连串罪恶所造成的死亡,包括抱怨食物(11章),毁谤摩西(12章),探子小信(民13–14章),可拉夺权(16章)。死亡成为最大的威胁,不但让百姓不敢挨近会幕,更使他们倒毙旷野,不得进入应许之地。民数记19至21章讨论死亡与洁净的主题,把这议题作一总结处理。 

    民19章又可分为二段,首先讲到要在营外宰杀并焚化一只红母牛(1–10节),下一段则论到这红母牛灰所作的除污水,保证每一个接触死尸的人,都可以因这代赎的死亡而得着洁净(11–22节)。 

    首先讲到宰杀并焚化红母牛(1–10节),有几个特色: 

    1. 特别的祭牲:要没有残疾、未曾负轭的纯母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必需是“纯红色”,或作“红咖啡色”,象征“血”,因为血是作洁净之用的。 

    2. 特别的地点:不在平常献祭的会幕院子里,而选择在以色列营外,表示不是一般的赎罪祭。 

    3. 特别的方式:祭牲的血要“向会幕前面弹七次”。由于祭司在营外,因此应指隔空朝着会幕的方向,同时也是一种祭礼。更特别的是,要把“牛的皮、肉、血和粪都要焚烧”,作法类似大祭司的赎罪祭(利未记4章),但更强调“血”的赎罪功用。而最特别的是还要把“香柏木、牛膝草和朱红色纱都丢在焚烧牛的火中”。其中“香柏木”(’erez)最新的中译本译作“雪松”,而“牛膝草”(’ēzôb)则译作“牛至草”。虽然雪松木在此的作用不详,但牛至草用于大痲疯病人的洁净(利未记14章),朱红色纱的颜色像“血”,都加强其洁净的功能。 

    经过以上程序,红母牛灰就制造完成,并由一位洁净的人把灰收起,作为下一段所述除污水之用。

     

    思想:

    本段先以红母牛献为祭,并在营外宰杀焚化,以此具体说明以“血”和“火”来洁净。下一段则更加上以“水”来洁净。

  • 11月2日 事奉与酬劳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1820–21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耶和华对亚伦说:“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内不可有产业,在他们中间也不可有份。在以色列人中,我是你的份,你的产业。”“至于利未的子孙,看哪,我已赐给他们以色列所有出产的十分之一为业,作为他们在会幕中事奉的酬劳。”

     

    前一章以亚伦发过芽的杖确认神拣选他担任大祭司的职分,民数记十八章进一步指示祭司与利未人的职分与酬劳。本章三次记载耶和华直接对亚伦说话(1、8、20节),为圣经中少见。全章可分为二段:

     

    1. 祭司与利未人的分工与合作(1–7。1节:“你和你的儿子,以及你父家的人,要一同担当干犯圣所的罪孽”,其中“圣所”(miqdāš)应指“圣物”,而不是指整个圣所。而“罪孽”(‘āwōn)在上下文更指“因犯罪而受的刑罚”。这是指祭司要保护圣所,以免祭司以外之因人冒失进入圣所,或碰触会幕圣所中的圣物,以致被神处死。本段两次讲到祭司要与利未人“联合”(lāwâ,2、4节),这是“利未”这个名字的本义(lēwî,创29:34)。祭司与利未人虽然事奉的职责不同,场域有别,但是一起成为坚强的事奉团队。
    2. 祭司与利未人的礼物与酬劳(8–32节)。本章花最大篇幅讲到祭司与利未人的供养。有几个基本的原则:

    (1)祭司和利未人在以色列中没有土地,没有生财的资产,因为“事奉耶和华就是他们的产业”(20节)。这是神给他们非物质的赏赐。至于物质方面的报酬,则完全要依靠神的赏赐,与及以色列人的供养。

    (2)以色列民的十一奉献,耶和华将之赏赐给利未人。而利未人也要献十一给祭司,作为后者固定的收入。经文中特别多次讲到“凡最好的新油、最好的新酒和五谷,就是以色列人献给耶和华的初熟之物,我都赐给你。”(12节)而利未人也要把所得十一奉献的礼物中“最好的”,献给耶和华作举祭,归给亚伦祭司(28–29节)。

     

    思想:

    按照圣经的教导,专职事奉主的人,地位尊贵,酬劳也丰厚,好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专心服事,照顾群羊。正如新约保罗的勉励:“善于督导教会的长老,尤其是勤劳讲道教导人的,应该得到加倍的敬奉。”(提前5:17)今日我们当怎样善待我们的传道及教牧同工呢?

  • 11月1日 手杖与发芽

     

    作者:赖建国博士

    经文:民数记171–5

     

    收听普通话:

    收听广东话: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吩咐以色列人,从他们当中取杖,每父家一根;从他们所有的领袖,按着父家,共取十二根。你要把各人的名字写在杖上,并要把亚伦的名字写在利未的杖上,因为各父家的家长都有一根杖。你要把这些杖放在会幕法柜前,我与你们相会的地方。我所拣选的人,他的杖必发芽。我就平息了以色列人向你们所发的怨言,不再达到我这里。”

     

    民数记17章与前一章不同,不再是由百姓的怨言开始,以致神发誓要灭绝百姓,然后证明亚伦的特别呼召。这次是由神主动发起,证明亚伦祭司的职事,以止息纷争。本章又可分为二段:

     

    1. 亚伦的杖发芽(1–9):耶和华吩咐摩西,叫以色列各支派领袖,各拿他们的杖到耶和华面前,放在约柜那里,每一根杖上都写上该首领的名字。亚伦也代表利未支派,在杖上写上亚伦的名字。“杖”(maṭṭeh)在原文有双重含意,可以指“支派”,也可以指象征支派首领权威的“杖”。并言明虽然这些杖都是已经枯干的木杖,但耶和华“所拣选的人,他的杖必发芽”(5节)。结果次日早晨,摩西来检视,只见亚伦的“杖”不但发了芽,而且“长了花苞,开了花,也结出熟的杏子”(8节)。这是一夜之间所显示的神迹,证明神的拣选。犹如摩西蒙召时,耶和华用杖变蛇、手长大痲疯等神迹来证明他的选召(出四章)。为何长出“杏子”则不详?可能因为杏花是一年最早开花,花朵是白色,代表圣洁。耶利米先知蒙召时见到“杏树枝”(šāqēd,或作“扁桃枝”)的异象,神解释因为他要亲自“看守”(šāqad)他的话语成就(耶1:11–12)。
    2. 亚伦发芽的杖(9–13):当其他支派领袖把杖拿回去,耶和华吩咐摩西,把亚伦的杖仍放在约柜前,给以色列民作纪念,证明神的拣选。以色列民呼喊:“我们死啦!我们灭亡啦!我们全都灭亡啦!”(12节)他们深知可拉党贸然亲近神,却被刑罚的可怕;反而亚伦亲近神,却不致于死亡。其他的杖都只是已死的木杖;只有亚伦的杖却显出主复活生命的大能,象征他在耶和华面前服侍,能够代表以色列民亲近神,却不致于死亡。

     

    思想:

    亚伦预表基督,为人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基督的死不但使地上圣殿的幔子裂开,更带领信徒直通天上的圣所,永远活在父神面前(来1019下)。